第二课时:平均分(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探索环境。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的,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用激励的话语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练习一1.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作出简单的分析,但是对于简单的预测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

2.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一课标中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教参也是提示应该从多样化的分法中体会平均分的合理,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让学生在实际的分中体会不平均分和平均分的合理之处。

课的开始,从学生熟悉的分桃子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出三种分桃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桃子的多样化,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

紧接着,我让学生发掘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算是合理的分法。

通过说一说身边的平均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会说一些平均分的实例,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已达到会平均分。

再从学生的汇报要求上通过对比,可以分成若干份,可以任意合理的取平均分。

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五次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进一步学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初步掌握统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2.学习目标(1)1.1.1 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1.1.2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1.1.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4.学习难点理解频数、组中值得概念,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128-P130,思考: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预习自测1.数据15,23,17,17,2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公式x=x/+a计算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的平均数,其中a=___,x/=_______,x=_______。

3.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14岁的有16人,15岁的有17人,16岁的有8人,17岁的有4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龄是_________岁。

预习自测参考答案1.18.8,62.100,4.7,104.73.15(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个人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解:(1)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2)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问题2:阳泉同学参加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到“富乐花乡”蔬菜大棚中收集到2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32 39 45 55 60 54 60 28 56 4151 36 44 46 40 53 37 47 45 46(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若对这20个数按组距为8进行分组,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3)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试分析此大棚中西红柿的长势.解:(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32+39+45+55+60+54+60+28+56+41)÷10=47;把这些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8、32、39、41、45、54、55、56、60、60,最中间的数是(45+54)÷2=49.5,则中位数是49.5;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故答案为:47,49.5,60;(2)根据题意填表如下:个数分组, 28≤x<36, 36≤x<44, 44≤x<52, 52≤x<60, 60≤x<68频数, 2, 5, 7, 4, 2补图如下:故答案为:5,7,4;(3)此大棚的西红柿长势普遍较好,最少都有28个;西红柿个数最集中的株数在第三组,共7株;西红柿的个数分布合理,中间多,两端少.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问题3: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平均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平均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平均数的应用(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平均数的应用》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1. 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强调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3.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性质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并不一定是数据集中的原始数据,而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指标。

2. 平均数的计算应用:引导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平均数,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用于展示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学具: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环节:实例讲解1. 教师通过PPT展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加深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

2.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应用(第二课时)2. 正文:- 平均数的定义与性质-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p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根底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根底。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稳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根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开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才能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才能,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时机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展“先学后教”理论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根底。

三、教学目的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那么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究新知;稳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兴趣鲜;课进展,兴趣浓;课完毕,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间隔,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程杨子一:说教材1、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的第二课时。

本课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了“分一分”的过程中体会“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操作(分一分)、交流,呈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3、教学重点:把一个数每几个分一份,分几份的方法,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4、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学习了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平均分’概念的建立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这节课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他是对‘平均分’概念的丰富。

在本节教学中还应以让学生动手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怎么样捕捉数学信息,并能应用这些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方法1、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这节课的重要方式。

‘平均分’的含义就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一步一步丰富起来的。

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他就出了,“把一个说每几个为一份,分几份”的方法,正因为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学生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

第一个层次是:交流合作,初探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子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每几个一份”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再次提升,独立分。

在学生已经明确分法后,我设计了个“分9个圆片的活动,突出本节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暗示有困难的学生怎样去分。

第三个层次是:离开实物来分一分。

通过帮助小熊过生日“分筷子”,引导学生怎样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二下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8题。
上面一共有多少张风筝图片?(24张)
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可以做4个)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设计
第二单元练习二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用你自己的方法分一分。
(2)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算式:6÷2=3
除号
读作:6除以2等于3.
四、课堂检测: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1)完成第1题。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个盘里放几条?
提醒:先分一分,再列式。
引导:怎样列除法算式?
要分的鱼是15条,除号前面写15;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除号后面写5;每个盘子分3条,等号后面写3。15÷5=3
教学重点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设计
教学环节反思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
3、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学习重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小组讨论课前小研究
1、教材“练习二”的第3题: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教材“练习二”的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计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计划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教案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二年级共有学生24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

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

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表内除法(一)教案

表内除法(一)教案
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自主构建(学)、互动互议(议) (1)练习三第5题。 引导学生先圈一圈,再写算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2)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三第7题。 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4)练习三第9题。 引导看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交流。 (5)练习三第10题。 自己动手分一分,写出算式,同桌之间交流。 三、精讲点拨(讲) 练习三第8题 ①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算式除法算式。 ②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属于把一些东西平 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在数学上用除法来表示。(板 书课题:除法)
二、自主构建(学) (1)学习除号 大家之前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我们一起观察除法的符 号:“÷”,大家看看除号有什么特点? 除号,中间是一个平直的短横,上下各有两个对齐的点。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一起试试写一下除号吧!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 该怎样列式呢?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是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 三、互动互议(议) 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读作:12 除以4等于3。 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四、精讲点拨(讲) 出示主题图: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①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 ②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 盘?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分。(学生4个4个一分, 每4个放一盘) ③这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几份,这 种分法也是用除法来计算。 ④指导算式的写法。(板书:20÷4=5) 算式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⑤指导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认识平均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如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

(2)计算平均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算式练习,如“8个苹果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等,来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应用练习:(1)生活中的平均分: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平均分相关的实例,如平均速度、平均温度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里共有多少本书,要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应该分到几本?”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做。

2. 认真审题:在完成作业前,学生应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点。

3. 规范书写:学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答案,字迹工整,便于批改。

4. 检查核对:完成作业后,学生应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草稿纸或其他方法进行核对。

5. 时间安排:本课时的作业预计需要XX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

四、作业评价1. 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时需对每位学生的答案进行详细批阅,及时给予反馈。

2. 评价标准:评价时需考虑学生的答题正确性、解题思路的合理性、书写的规范性等方面。

3. 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及个别问题。

2.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针对个别问题给予单独指导和帮助。

3. 布置适量的课外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4.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作业设计,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分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平均
分的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题目求平均值。

3.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概念。

2.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或板书。

2.学生练习册。

3.计算器。

4.各种形式的题目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2. 讲解
1.介绍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是指总数除以个数得到的结果。

2.给出例题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平均分的知识。

4. 拓展
老师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与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平均分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017年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认识乘法 (1)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1)第二课时、练习一(1) (3)第三课时:练习一(2) (5)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6)第一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6)第二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8)第三课时:乘加、乘减 (9)第四课时:5的乘法口诀 (10)第五课时:练习二(1) (11)第六课时:练习二(2) (12)第七课时:6的乘法口诀 (13)第八课时:练习三(1) (14)第九课时:练习三(2) (15)第十课时:复习(1) (17)第十一课时:复习(2) (18)第十二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19)第三单元认图形 (20)课题一、认图形(一) (21)课题二、认图形(二) (23)课题三、有趣的七巧板 (24)第四单元认识除法 (25)第一课时平均分(1) (26)第二课时平均分(2) (27)第三课时平均分(3) (28)第四课时认识除法 (30)第五课时练习四(1) (31)第六课时练习四(2) (32)第五单元口诀求商 (33)第一课时口诀求商 (34)第二课时口诀求商 (36)第三课时练习五(1) (38)第四课时练习五(2) (39)第六单元、厘米和米 (40)课题一、认识线段 (41)课题二、认识厘米 (42)课题三、认识米 (44)课题四、量一量 (45)第七单元位置与方向 (46)课题一、确定位置 (47)课题二、认识东、南、西、北 (48)课题三、认识平面图 (49)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51)课题一7的乘法口诀 (52)课题二乘法竖式 (53)课题三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55)课题四除法竖式 (56)课题五练习六(一) (58)课题六练习六(二) (59)课题七8的乘法口诀 (59)课题八用8的口诀求商练习 (61)课题九练习七 (62)课题十9的乘法口诀 (62)课题十一练习八 (64)课题十二乘法口诀表 (65)课题十三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67)课题十四练习九 (68)课题十六复习(二) (69)算“24”点 (70)第九单元时、分、秒 (71)认识几时几分 (73)认识秒 (74)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75)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76)第一课时统计 (77)第二课时可能性 (78)第三课时统计和可能性练习 (79)田园风光 (80)第十二单元、期末复习 (81)第一课时: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82)第一单元、认识乘法一、教材分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容易的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

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之后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方式逐步体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既积累丰富的知识.又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亲切感。

二.单元总体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意义和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分配用7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一.授课课题:平均分(二)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

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所以教学时引导好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准备一幅教科书12页情境图。

二年级下数学2.2 平均分(2)

二年级下数学2.2    平均分(2)

第二课时平均分(2)
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8个2个一份,分成了( )份.
份.
10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9平均分成( )份,
每份( )个。

4、18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6个。

5、 ( )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6个。

二、圈一圈。

可以组成( )还剩( )
三、拿20根小棒,每几根分一份,正好分完.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画出不同的分法.)
答案:
一、1、(4 ) 2、(3)(4)3、(2)(5);(3)(3)4、(3)5、(18)(3)
二、
(24)(4)
三、
数学学习技巧:良好习惯、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第7~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活动体验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你能把它分给你的小组成员吗?要求分完。

(每组数量不同,但都能平均分:4,8,12)每组派代表动手操作,然后交流展示。

(学生一般都会平均分,如果出现不平均分,则先分成两类)。

2.师:仔细观察以上分法,你发现了什么?(每份都是一样多的。

)小结: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今天我们来认识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3.理解含义(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平均分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可以借助分东西说一说)(2)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谁能把自己组的平均分情况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说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注:若有不平均分的情况,让学生思考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若都是平均分的情况,则出示下面的练习,让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4)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投影出示)。

①◣◣◣◣◣◣◣◣◣②●●●●●●●●●●●●(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图①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然后让同学互相选择一题完整地说一说:把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二、实际操作,学会“平均分”1.探索平均分的分法师: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妈妈让他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位客人,你知道每位客人可以分几个橘子?(出示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2平均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2平均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平均分”。

这是小学数学中关于数与代数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任务1. 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操作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2. 新课学习(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2)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平均分计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将一组数平均分配?需要注意什么?3. 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如糖果、水果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平均分。

(2)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3)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再次感知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本上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理解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1.把8面小旗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在分法正确的下面画“√”。

(1) (2)( )()2.把9个圆形平均分成3堆,下面是三个小朋友的分法,在平均分的后面画“√”。

乐乐:()菲菲:( ) 琳琳:( ) 3.把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分,每份分( )个。

分一分。

第一课时 平均分(一)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1)( )( ) (2)( ) ( ) 2.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1)□ □ □ □ □ □ □ □ □ □ □ □ □ □ □ □ □ □共(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2)☆ ☆ ☆ ☆ ☆ ☆ ☆ ☆( )颗☆,每( )颗一份,分成了( )份。

(3) ☆ ☆ ☆ ☆☆ ☆ ☆ ☆( )颗☆,每( )颗一份,分成了( )份。

3.分一分,填一填。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第2课时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1. 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6个△,平均分成2份 12个○,平均分成3份, 每份( )个。

每份( )个。

2.(1)一共有( )朵花。

(2)平均放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放()朵。

3. 把8个圆形平均分4份,每份是()个。

第二课时平均分(2)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8个2个一份,分成了( )份.份.10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9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4、18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6个。

5、 ( )只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6个。

二、圈一圈。

可以组成( )还剩( )三、拿20根小棒,每几根分一份,正好分完.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请画出不同的分法.)第3课时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2. 有6个菠萝,如果每盘放3个,需要( )个盘。

2.(1)一共有( )朵花。

(2)每4朵一份,可以分( )份。

3.把12个圆形每6个一份,可以分( )份。

第4课时 练习二一共有( )个 ,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作业、测试等学习任务,方便学生随时随 地进行学习。
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及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分享 学习心得和成果。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1 2 3
听讲专注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持续集 中注意力,以及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
互动参与度
学生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具准备
教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教具
数学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卡片等
学具
学生自备小棒、圆片等
入理解。
02
提高练习题难度
适当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03
增加课堂互动
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
THANK YOU
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举手发言、 小组讨论等,以及是否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思维活跃度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或观点,展现出思维的活跃性 和创造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等,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练习法
安排适当的练习和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 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 均 分 (二 )
笑笑是个热情好客的孩子,准备了
18颗糖招待客人。问:如果每个客人要 分得同样多,这些糖果能分几个人呢?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份?
你是如何分的?
1.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说一说
2. 如果不用学具,你还有其它的 方法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 5 )盘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
)盒;
)盒;
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点此播放课堂视频
1.先用12个
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 2 )堆
12 ÷( 6 ) = ( 2 ) 每堆3个,分成了( 4 )堆 12 ÷( 3 ) = ( 4 )
每堆12个,分成了( 1 )堆
12 ÷( 12 ) = ( 1 )
把( 16 )个苹果,
每2个装 一盒 ,可以装( )盒;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