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
中国古典园林讲解
网师园
3. 混合式园林
综合自然式和规整式两种庭园的特点,并且 两者风格所占比例差不多的园林。
北京中山公园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
借
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 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 “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 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 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 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顺德的清晖园
顺德的清晖园
(三)按园林艺术风格分 1. 规整式园林 这类园林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 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 显示人为的力量。
天安门广场
斯大林广场
南京中山陵
2. 自然式园林
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 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留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一)从利用自然山川林木到人工造园开始时期 公元前4000—前500年左右 (二)造园大发展,园艺大提高的秦汉时期 公元前3—公元3世纪 (三)城市绿化发展、寺观园林兴起的两晋南北 朝 时期 公元265—589年
(四)宫苑竞奢,私园崛起,诗画、山庄式园林兴
盛的隋、唐时期
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 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 法即为夹景。
夹 景
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 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 便是框景。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框景
框景
松风水阁
第七章 中国古典园林1
三.建筑与构筑物 建筑是园林的眼睛。园林建筑多分散、穿插、 隐藏于山水景观之间,它可行、可观、可居、可 游,兼具实用和点缀风景等多重功能,使人在有 限的空间内欣赏到无限空间的景色。 (1)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为待客或集会的 场所. (2)楼阁。是园林内的高层建筑,多设于厅 堂之后或依山傍水之处。 (3)书房斋馆。多建于偏僻、幽静或高爽之 处,是休息、静养、攻读和存书之处。 (4)榭。是一种三面临水的建筑。多开敞或 设窗扇,供人游憩、眺望、赏鱼、观花等。
北海公园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பைடு நூலகம்真山真水较多,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拙 政 园 的 长 廊 、 假 山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 的色彩。 的色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特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要造景手法 中国现存著名园林
色、与分类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重点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及构景手法; ☆掌握我国现存主要的皇家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主要 特点。
二、古典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造园艺术 师法自然” 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每个山水景象 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2.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分割空间, 分割空间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树木花卉, 树木花卉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体现 天人合一”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 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是具有永恒艺术生命的根本原因。
园林艺术欣赏之中国古典园林
特点:范围小,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 深,自然条件好,但略感局促。
江南类型
特点: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自然条件比北方和江南都好。
岭南类型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规模宏大 雍容华贵
北海公园
玲珑素雅 细腻精美
网师园
规则式 特点: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式的空间布 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题。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攒尖的精巧耳房。北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廊
01
“引”且“观”的建筑
02
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
03
个园——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彩绘 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1990年,颐和园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兴建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01
02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 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颐和园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园林艺术欣赏》 艺术系网络选修课程
商务风营销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1)单元介绍: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写仿自然、寄情山水。这部分学习中,学生要对中国典型的、优秀的园林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 2)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园林的风格流派,以及不同种类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不同风格园林的艺术鉴赏力,通过中国园林的欣赏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国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挖掘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园林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园。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引进全国的美景,还
在园中仿造西洋美景,如著名的“大水法”。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仿自无锡“寄畅园”,而西堤六桥则是西湖苏
堤六桥的翻版。
•
2.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
• (1)个性鲜明,主题突出。
•
江南私家园林是官绅商贾们府邸的扩展和延伸,因此
造园因地而异,风格因人而异。
• (2)小巧别致,色彩淡雅。
木,以供统治者享受。
•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园林建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逐渐
丰富起来,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造艺术转折时期.
•
隋唐以后,我国古代造园艺术达到了高峰。
•
明代中叶以后,私人造园高潮迭起,涌现出计成等一
批卓有成就的园林建筑专家。
•
清代时,我国园林建筑形成了北京地区、江南地区、岭
• (6)亭。是一种没有门窗、四面开敞的小型建筑。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造景功能极强,正所谓 “有亭即成景”。
• (7)廊。廊是有顶无墙的带形建筑。它不仅是联系建 筑和景物的通道,而且因其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生动活 泼,是颇具观赏性的民族建筑。
•
4.植物
•
花草树木犹如园林的毛发。
•
首先,它具有构景作用,其色彩、姿态无不给人以柔情万千,绚丽多姿的美感。
依山而建。佛香阁高41米,为全园的最高点,是颐和园的
象征。在此眺望昆明湖,开阔的湖面、远处的西山尽收眼
底。排云殿极具皇宫的豪华气派。
•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有著名的长廊。它长达728米,共分
273间,上有精美绘画14000余幅。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
带一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连为一体。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 世纪后 19 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第三章西方古典园林史
第一节、古代园林
水体的应用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庭园的一个中要特征
第一节、古代园林
小结:园林基本依附于建筑,受建筑轴
线控制,形式为几何形,规则式。
第二节、中世纪欧洲园林
一、中世纪西欧园林
1、概述
公元221~1860:中央集权
公元476~13、14世纪:权力不集中,宗教权强大,是黑暗 时代。 2、园林形式 城堡园林、寺庙园林。
第一节 古代园林
一、古埃及 公元前300年建国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
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
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 何学,应用之于园林设计。eg: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 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 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墙壁上画 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
古 罗 马 庞 贝 一 个 庭 园 的 柱 廊
第一节、古代园林
古 罗 马 突 斯 卡 姆 庄 园 平 面 图
宫苑:哈德良山庄(the Canupus,Tivoli,1世纪)
埃及胡夫金字塔
约公元前2700年,146X232, 10万奴隶,30年
私园
古埃及阿美诺菲斯三世 时代大臣陵墓中的壁画: 奈巴蒙花园
第一节、古代园林
宅院复原图
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 格里斯河)美索布达米亚平原,3500BC 城市国家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象征天 堂),矩形中庭,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 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主要园林类型:
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
明清时期,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在设计和建造上达到了高峰,现 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⑴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追求“天人合一”,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受到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营造诗情画意的艺 术空间 ⑶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小中见大、分割空间、虚实对比、含蓄不尽
苏州网师园:位于苏州东南隅,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 典范。始建于南宋,旧为侍郎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 为“渔隐”。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 名为“网师园”。
围墙 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遮挡劣景、装饰园景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舫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双面空廊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单面空廊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复廊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含义: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 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 “先藏后露”“欲扬先抑” 抑景分为:山抑、树抑、曲抑 典型举例: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杭州东港观鱼东大门进来见雪松,则为树抑的范例;“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曲抑的体现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之构景手法
含义:是将园外的景色和风光,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眼中,以丰 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让游人扩展视野和联想, 以小见大 借景分类: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典型举例: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近处的大树叫近借;借空中的 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 叫应时而借;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 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一)
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究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究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树、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榔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三讲究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汉时期是中国园林奠基时期,开模拟自然山水先河。太液池运用山水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象征东海三仙山,树立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模式,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简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文学艺术对自然山水美的探求,也促使了园林艺术的转变。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类。
北方类型园林,也称黄河园林,温带园林。北方园林特点因地域宽广,范围较大;因大多为古都所在,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以北京为代表。
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一节中国古代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简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简史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
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园林形式“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第六章中国园林艺术
园林中国艺术•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概述o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商周最初的形式为“囿”(周文王“灵囿”)▪春秋战国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具备▪秦汉出现以宫室为主的宫苑(秦始皇上林苑)▪魏晋南北朝转折点,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唐宋成熟阶段,诗画融入,写意山水园体现自然美▪明清精深发展阶段,现存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o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o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占有者身份分o皇家园林o私家园林•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o北方类型o江南类型o岭南类型▪按占有者身份划分•皇家园林o专供帝王游乐、居住、听政▪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林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o供皇家的宗亲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之用▪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园中建筑色彩淡雅,小巧玲珑•北京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北方类型o黄河类型温带类型▪大•富丽堂皇o粗犷▪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尤以北京为代表▪江南类型•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亚热带类型o小▪淡雅朴素•细腻精美明媚秀丽略感局促o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尤以苏州为代表▪岭南类型•广东类型热带类型o小▪高而宽敞•热带风光o广东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方法o游览古典园林讲究“游”(漫步游览)与“停”(驻足观赏)的结合。
▪“游”的角度•顺着路、径、廊漫步游览,走向与园林的观赏线路相一致,可综观整个园林的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路、径、廊往往是曲折的,在漫步游览时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停”的角度•遇到厅、堂、亭、榭等重要建筑时,最好驻步停留,以便细细观赏。
“亭”,古代就有停止的意思,亭的四周景色往往相当优美,是观赏景色的佳境。
▪心理的角度•年轻好动的游人喜欢穿越小桥流水,可选择登山越水的路径;年龄大的游人则偏爱进廊游览,既可避雨雪烈日之苦,又能体现平稳和安全,可选择进廊游览。
中国园林史
中国园林史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高峰期 宋代文化艺术颇为繁荣,在园林艺术追 求上,不求形似但着眼于写意传神,因此, 宋代园林建筑秀丽、精巧、富于变化,特 别是在用石方面,有较大发展。大批文人、 画家参与造园,进一步加强了写意山水园 的创作意境。
(4)鼎盛期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以清代 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 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 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 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 要成就,如“狮子林”、“留园”、“拙政园”、 “寄畅园”等等。
魏晋南北朝由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 流行,使寺观园林这—新的园林类型应运 而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便是当时寺观园林发展盛况的形象 描述。
2、成熟期 隋唐社会经济一度繁荣,造园之风大兴, 因受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叠山理水 时将建筑与之完美结合,其成功的造园手 法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唐代前期的私家园林基本上仍承袭魏晋 南北朝的遗风。
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园林同欧洲园林、西亚园林一起 并称世界三大造园体系。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 要遗产,被世界园林界一致公认为“世 界园林之母”,“中国文化四绝”(国 画、京剧、烹饪、园林)之一。它浸透 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五千年造就 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 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 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 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 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 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 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意的自然山水型。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 时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 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 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 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 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 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 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 “三山一池”风格,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
(二)发展 1、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从历史发展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 动荡,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生活失望,使 他们为求精神上的解脱,逃避现实,隐居 山林,大多寄情山水,开始注重对自然美 的发掘和追求。“寄情山水以托志”的思 潮指导着我国古典园林由“重现自然”转 变为“表现自然”,这一时期是中国古典 园林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奠 定了今后园林发展的主旋律。
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 《园冶》(计成)。自然观、写意、诗情画 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 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 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
(5)衰退期
清末,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加之社会 由于外来侵略,西方文化的冲击,国民经济的 崩溃等等原因,使园林创作由全盛到衰落。但 中国园林的成就却达到了它历史的峰巅,其造 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 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园林艺术 从东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公认的园林之 母,世界艺术之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