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关于对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议

关于对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议

关于对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规划的建议一、乌兰布和沙漠的现状及治理的必要性。

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1500万亩,沙化土地总面积1341.42万亩,其中绝大部分在阿拉善盟的阿左旗境内。

(阿盟汇报面积有1056.14万亩,占78.7%,巴彦淖尔市讲境内有506万亩,再加乌海的面积就超出了总面积,需核实)乌兰布和沙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分为高低不等3—10米的流动,半固定、固定沙丘和平缓沙地及丘间低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类型。

气候属于干旱、高温、多风、少雨的典型大陆性气候。

沙区年降雨由东向西从144.6毫米降到116毫米,年蒸发量从东向西由2380毫米逐渐增高到3005毫米,年平均气温由7.6℃增高到8.6℃,无霜期最高达168天。

主要风害为西北风,年均风速4.1米/秒。

调研中,我们看到和了解到乌兰布和沙漠已经严重威胁到黄河及国家的重点工程京藏高速、包兰铁路和贺兰山保护区。

黄河沿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绕流183公里,据近期观察,乌兰布和沙漠每年以5—7米的速度南扩东移,沙粒直接侵入黄河,使泥沙流量急剧增多。

据统计,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沙量近亿吨,并使磴口段黄河干流河床高出地面两米,部分河床已高出河床平原地区十米左右,形成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有引发洪水的危险。

同时造成下游主流摆动,引起河岸崩塌,冲毁农田和林地,每年护岸工程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阿拉善境内的贺兰山北麓,黄沙已经向贺兰山内侵入。

在磴口县境内的刘拐沙头地区,黄沙已经侵入黄河,并吹向对岸,在乌海市境内形成不少沙丘。

在阿左旗,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雅马雷克沙漠有的地方已经“握手”,在巴盟乌兰布和沙漠与巴音温都尔沙漠也有相连的现象。

总之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已经活化,向外扩张的趋势增强,不如期治理,危害十分严重。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乌兰布和沙漠虽然气候恶劣,干旱少雨,但在治沙造林工程中,无论是飞播或人工造林,只要措施得当,季节选准,树种选好造林成活率很高。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佳。
人类活动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采矿和城市化等人 类活动也对荒漠化产生了影响,导致植被 破坏和土壤侵蚀。
技术和资金限制
技术和资金限制也是当前防治工作面临的 挑战,缺乏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足够的资金 支持,使得荒漠化防治工作难以开展。
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政策制定和规划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是未来防治工作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视,制定有效的政策和 规划来遏制荒漠化的趋势。
湿地保护与恢复
保护现有的湿地资源,恢 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发挥湿地的水源保护、气 候调节等功能。
综合措施
政策引导
科技创新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土地利用和资源 开发行为,鼓励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式。
加强荒漠化防治的科研投入,推广先进的 荒漠化防治技术,提高治理效果。
社会参与
国际合作
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 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荒 漠化防治工作。
技术对策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 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缓解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实施生态修复技术
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对 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 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发展沙漠生态旅游
利用沙漠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 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高 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荒漠化 防治工作的开展。
青海三江源地区
政府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工程,有 效保护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荒漠化的风 险。
国际合作实践案例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当地政府合作,通过实施一系列荒漠化防治项 目,成功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沙漠化防治调查报告

沙漠化防治调查报告

沙漠化防治调查报告一、引言沙漠化是指土地逐渐失去植被并遭受土壤侵蚀,从而变成沙漠的过程。

沙漠化问题严重威胁着地球上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沙漠化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以帮助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二、调查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问题不仅威胁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某省份的一块沙漠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三、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状况和植被分布情况;2.确定沙漠化的主要原因;3.采集相关数据,为制定沙漠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四、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到沙漠化地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调查。

通过走访当地居民、采集土壤样本、拍摄航拍照片等方式,获取了相关数据。

2.数据分析:我们对采集到的样本和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统计,以便更好地了解沙漠化问题的现状。

五、调查结果1.土壤状况:经过对土壤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土壤持水能力较差,富含盐分和砂质成分,缺乏养分。

这使得植物难以生长,从而促进了沙漠化的进程。

2.植被分布情况: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极低,局部地区几乎没有植被。

这导致风沙侵蚀严重,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

3.主要原因:经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该地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

这些因素导致土地水分流失,植被遭受破坏,最终形成沙漠化。

4.数据统计:我们对该地区的沙漠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沙漠化区域的面积每年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防治措施建议1.植被恢复:通过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可以减少沙漠化的发展。

我们建议在该地区实施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计划,并采用合适的植物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2.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过度开采的情况,从根本上解决沙漠化问题。

3.土壤保育措施: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施肥和增加有机物质含量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养分含量。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荒漠化是指原本适宜生存和耕种的土地退化成无法维系生态系统的荒漠地区。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成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和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导致土地水分蒸发快速增加,水源枯竭,植被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滋养,从而加速土壤退化。

2. 过度放牧和灌溉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受损,土壤水分流失,并使土地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下。

灌溉也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速土地退化。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开垦草地或森林用于农业或城市建设,导致植被遭到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持水分的能力。

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长期过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的肥力逐渐丧失,土壤变得贫瘠,并很难再支持植物生长。

二、治理对策1.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加强水源管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过程。

2. 合理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治理荒漠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减少过度抽水和过度灌溉的现象,可以降低土地水分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3.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是防止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大对退化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力度,推行科学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4. 国际合作与科技支持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科技支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对策,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解决方案。

三、可行解决方案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是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采用耐旱植物,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行土地保护政策,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1.1 定义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地区的过程。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覆被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1.2 原因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高温等 - 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过度放牧、大规模垦荒等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2. 荒漠化防治的目标和意义2.1 目标荒漠化防治的目标是减少荒漠化区域的面积,恢复和保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意义•维护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可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水资源:荒漠化防治可以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基地,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1 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受荒漠化影响的植被。

•加强植被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差异化补偿机制等,保护荒漠地区的植被。

3.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保护。

•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 控制土壤侵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土壤肥力。

3.4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畜牧业管理创新:加强畜牧业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行为。

•科技支撑:推广适应荒漠地区的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和分享:加强国际间荒漠化防治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基于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

在荒漠化土地现状分析中,发现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通过分析荒漠土地的原因,发现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对比中,对比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技术,并探讨了各技术的优缺点。

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方面,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

最后通过荒漠化土地治理效果评估,评估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效果。

通过本文研究,总结了现状及对策成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土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原因、技术对比、对策、效果评估、成果、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土地治理是一项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长期以来,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还直接威胁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对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可以逐步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的指导下,我们将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技术和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原因,探讨不同的治理技术,进而提出可行的对策方案。

通过研究,旨在为有效治理荒漠化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的恢复和改善。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荒漠化土地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存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约30%的土地处于荒漠化状态,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生态安全。

荒漠(沙)化土地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破坏:荒漠化土地导致植被减少,生态系统失调,影响生物多样性,加速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2. 气候变化:荒漠化土地导致土地的覆盖减少,使土地表面的热量增加,从而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

3. 水资源减少:荒漠化土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风化,致使水资源的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4. 农业生产受损:荒漠化土地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农作物减产,给农民的生计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二、对策研究为了治理荒漠化土地并减轻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1. 植被还原:通过植被还原的措施来抑制土地的荒漠化,主要包括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草原恢复工程。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

2. 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坡改梯田、梯地梯田、沟壑治理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3. 生态补偿: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对那些积极参与植被还原和水土保持工程的个人和单位进行生态补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土地的治理和保护工作。

4. 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适合荒漠化土地的耐旱植物品种,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状况,加速土地的恢复和治理。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府际治理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及府际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并就未来府际治理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内蒙古草原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原因(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干旱等自然因素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等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三、府际治理的必要性针对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府际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府际治理是指政府间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解决区域性问题。

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府际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区域性: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具有跨区域性,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综合性:府际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3. 长期性:府际治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1. 实践(1)政策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措施,如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禁牧休牧制度等。

(2)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了协作与配合,形成了生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参与的府际治理机制。

(3)跨区域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沙漠治理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沙漠治理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沙漠治理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沙漠化是指原本不是沙漠的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地变成沙漠。

沙漠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增加,沙漠化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针对沙漠化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然而,沙漠治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需要对沙漠治理社会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理方法,推动沙漠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深入地走访一些沙漠地区的社会实践项目,探究沙漠治理的现状和特点,了解相关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治理措施,分析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沙漠治理工作。

三、调研内容1、沙漠地区的社会实践项目2、沙漠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措施3、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4、推动沙漠治理的建议和对策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沙漠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的社会实践项目和沙漠治理工作的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各地的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调研结论1、沙漠地区的社会实践项目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有成效的社会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水土保持等。

这些项目通过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了沙漠化的趋势,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2、沙漠治理的政策法规和措施针对沙漠化问题,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治理措施。

这些政策法规和措施主要包括产业转移、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治理等方面。

这些措施为沙漠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3、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和困难尽管在沙漠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是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沙漠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目前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其次是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缺乏足够的实践行动。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荒漠化是指原属于草原、森林或耕地的土地,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或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对人类生存与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荒漠化土地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1.荒漠化土地的危害荒漠化对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荒漠化的土地枯竭,水源减少,导致自然植被的死亡和土壤的肥力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

荒漠化的土地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还使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荒漠化的土地还导致了土地沙化,大量的风沙侵袭人类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2% ,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5% 。

针对我国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投入不足,政府对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仍需提高。

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手段和技术滞后,尚未形成系统而有效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缺乏协调性和综合性,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市场化的力量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1.加大治理投入治理荒漠化土地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加大治理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资金、鼓励企业投资和开展荒漠化土地的立法保护等方式,提高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投入水平。

2.推动科研技术的创新治理荒漠化土地需要有科学的技术手段,要推动科研技术的创新。

政府可以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科研成果转化,加大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的研发力度。

3.加强区域协作治理荒漠化土地需要加强区域协作,形成区域性的治理模式。

政府可以建立跨区域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合作机制,加强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联合治理的态势。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荒漠化是指土地逐渐丧失植被覆盖,并逐渐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全球范围内,荒漠化问题严重,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干旱,植被脆弱,加之人类活动影响,荒漠化问题更加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压力愈发加剧,荒漠化问题愈发突出。

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荒漠化土地治理涉及到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土地保护等多方面的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缓荒漠化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对荒漠化土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意义荒漠化土地治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不仅能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也能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土地治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调控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恢复和重建植被,可以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荒漠化土地的治理还可以提高土地的碳储存能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荒漠化土地治理对策,可以有效地应对荒漠化土地问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统一。

2. 正文2.1 荒漠化土地问题现状当前,荒漠化土地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议题。

荒漠化是指原有的土地逐渐失去生产力和植被覆盖,最终演变成荒漠的过程。

据统计,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40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

沙漠化过程与防治措施研究报告

沙漠化过程与防治措施研究报告

沙漠化过程与防治措施研究报告摘要:沙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研究通过对沙漠化过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人类活动等。

为了防治沙漠化,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土地保护等。

1. 引言沙漠化指的是原本非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

沙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因此,研究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沙漠化的成因沙漠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首先,气候变化是沙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不均匀分布,使得原本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加剧。

其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过度采矿等活动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脆弱和水分流失。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沙漠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如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乱砍滥伐等。

3. 沙漠化的影响因素沙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沙漠化导致水资源短缺。

由于土地退化,地下水储量减少,水源枯竭,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困扰。

其次,沙漠化加剧了土地侵蚀和风沙暴的频率。

这不仅破坏了农田和城市基础设施,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沙漠化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4. 防治沙漠化的措施为了防治沙漠化,应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水资源管理是关键。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其次,植被恢复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沙漠固沙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土地保护也是防治沙漠化的关键。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活动。

5.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沙漠化过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沙漠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1986~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

1986~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

㊀2020年6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12期收稿日期:2020G05G15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9Z D 007)作者简介:苏丽德(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通讯作者:左合君(1971-),男,教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工作.1986~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苏丽德,王海兵,左合君(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内蒙古风沙物理与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指出了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乌拉特后旗境内,为内蒙古五大沙漠,对区域荒漠化发展和分布影响显著.利用L a n d s a t 数据建立了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计算出荒漠化差值指数,对乌拉特后旗1986~2019年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其中极重度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本巴台沙漠和海里沙漠,重度荒漠化分布在巴音查干沙漠,中度荒漠化分布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及其周边地区,轻度荒漠化则分布于狼山及其周边地区.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3415.45k m 2,其中极重度荒漠化面积为5437.55k m 2;重度荒漠化面积为4285.39k m 2;中度荒漠化面积为9493.49k m 2;轻度荒漠化为4297.02k m 2.33年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面积由23390.8k m 2增至23415.45k m 2,以中度荒漠化土地为主.1986~2015近33年间荒漠化土地扩展率仅为0.8%,但是在缓慢发展的同时,区域荒漠化情况却进一步加重,在1986~2000年间,荒漠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因子为自然因素,2000~2019年间荒漠化变化则以人为因素主导.关键词:巴音温都尔沙漠;荒漠化差值指数;动态变化;植被覆盖度中图分类号:X 17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G9944(2020)12G0001G061㊀引言乌拉特后旗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北靠蒙古国,拥有195.26k m 长的边境线,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乌拉特后旗位于半干旱㊁干旱过渡地带,常年风大沙多,且其境内分布着巴音温都尔沙漠主要部分白银查干沙漠㊁本巴台沙漠和海里沙漠,使得当地荒漠化[1~3]情况十分严重,生态环境[4]脆弱.近代以来由于经济㊁农牧业㊁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5,6],对干旱地区居民的生活和生态健康[7]构成了威胁,而从2000年开始的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播造林治理工程㊁退牧还草等工程项目的接连启动,使得乌拉特后旗境内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了减缓,并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恢复作用.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近19年来对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变化调查也在进行,但是调查方法目前只局限于人工统计[8]变化,且人工调查有着覆盖范围不够全面㊁信息量少㊁用时量过长等问题.而相较于人工实地调查[9],近些年来遥感解译[10,11]分析荒漠化变化以其信息量大㊁范围广㊁周期短和监测结果更多样化更详细等优势,为沙漠化㊁荒漠化[12,13]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如Z o n g yi M a 等[14]利用N D V I 与A l b e d o 特征空间荒漠化差值指数模型对中国的高台县地区进行了荒漠化分析与监测,得出此地区正在处于一个典型的荒漠化过程;刘英等[15]基于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对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和旱情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荒漠化和旱情呈明显减少趋势;岳辉等[16]运用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监测模型计算出荒漠化差值指数,并结合植被条件反照度干旱指数,对陕西省荒漠化与干旱情况进行遥感分析和监测.基于此,本文以乌拉特后旗为研究区,利用N D V I-A l b e d o 特征空间[17]荒漠化监测模型,并提取出荒漠化信息,对研究区域内的荒漠化情况进行分析与监测,并分析荒漠化的成因,为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并提供荒漠化治理建议.2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1㊀研究区概况乌拉特后旗地处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经107ʎ05ᶄ06ᵡ,北纬41ʎ06ᶄ46ᵡ,属于巴彦淖尔市管辖区,国境线长达195.26k m ,总面积为2.5万k m 2.乌拉特后旗地处于中温带,是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ħ,平均降水量96~105.9m m ,年均无霜期约130d ,年均冻土深为2.3m .气候的主要特点为:冬季十分寒冷干燥且风沙多,夏季十分干旱且降雨少,日照十分强烈,蒸发量大.2.2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选用乌拉特后旗1986㊁1991㊁1996㊁2000㊁2006㊁2010年6~9月份L a n d s a t 4-5TM 影像,2015㊁2019年6~9月份L a n d s a t 8O L I 影像,轨道号为129/31㊁130/31㊁130/32,共八期24景(云量均低于10%)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E N V I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影像预处理,过程有几何校正㊁辐射定标㊁大气校正㊁影像镶嵌以及利用乌拉特后旗边界矢量图对影像进行剪裁.利用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地表反照率(A l b e d o )则通过S .L i a n g[18,19]建立的L a n d G1㊀苏丽德,等:1986~2019年乌拉特后期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自然与生态s a t -TM 数据的反演模型来进行计算,利用E x c e l 软件建立的N D V I 与A l b e d o 特征空间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D D I [20],社会气象数据则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网与内蒙古统计年鉴巴彦淖尔篇获取(图1).图1㊀研究区示意2.3㊀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㊀㊀目前已有很多利用遥感监测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其中较为实用的监测方法为利用植被指数近似的估算植被覆盖度,常用到的植被指数为N D V I [21].本文则以李苗苗[22]等基于像元二分模型[23,24]研究出的植被覆盖度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下为李苗苗等在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改进的植被覆盖度监测研究模型:V F C =N D V I -N D V I s o i lN D V I v e g -N D V I s o i l (1)在式(1)中,N D V I s o i l 是无植被覆盖区域或完全裸土的N D V I 值,而N D V I v e g 则是全植被覆盖像元的N D V I 值.3㊀结果与分析3.1㊀乌拉特后旗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从图2中可以看出,地表反照率(A l b e d o )与不同荒漠化类型相应的植被指数(N D V I )有着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且8期影像R 2值都在0.8以上,这结果说明在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上地表反照率(A l b e d o)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 D V I)有着非常强的线性负相关性.基于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参数反演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特征具有可靠性.图2㊀1986~2019年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模型3.2㊀乌拉特后旗荒漠化分布及其面积分析计算得到1986~2019年D D I 影像,以自然间断法(J e n k s )将荒漠化分为5类:未荒漠化(1~0.38);轻度荒漠化(0.38~0.23);中度荒漠化(0.23~0.16);重度荒漠化(0.16~0.05);极重度荒漠化(0.05~0.55).利用A r c G i s 10.5选取典型年份1986年㊁2000年㊁2015年和2019年荒漠化分布图(图3).利用荒漠化差值指数做成的分类图中分别统计出1986~2019年荒漠化程度面积利用E x c e l 软件做出面积统计表和图(表1㊁图3).由图3可知在空间分布上,巴音温都尔沙漠地区是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区域,其中以海里沙带㊁本巴台大部分区域在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分类范围内;巴音查干沙地则以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地区为主;巴音温都尔沙漠的周边地区以中度荒漠化为主;狼山周边地区则以轻度荒漠化为主.由图3和表1可知,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情况十分严重.在2019年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情况十分严重,近90%的区域都属于荒漠化地区,总面积达到23415.45k m 2,主要分布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其中2㊀2020年6月绿㊀色㊀科㊀技第12期极重度荒漠化分布在海里沙漠和本巴台沙漠,面积为5437.55k m 2;重度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白银查干沙漠,面积为4285.39k m 2;中度荒漠化地区分布在巴音温都尔沙漠及其周边地区,面积为9395.49k m 2;轻度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狼山周边地区,面积为4297.02k m 2.表1㊀荒漠化面积统计k m2荒漠化类型1986年1991年1996年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2019年轻度荒漠化3214.893117.683574.013226.913174.333543.053826.644297.02中度荒漠化9287.119126.0610161.069455.299488.239423.948457.359395.49重度荒漠化5096.495010.164322.794977.244507.84976.244930.424285.39极重度荒漠化5792.315561.385117.835767.626019.975399.555765.495437.55未荒漠1009.271584.271223.64972.191209.131056.641419.01983.7总荒漠化面积23390.822815.2823175.6923427.0623190.3323342.7822979.923415.45图3㊀1986~2019荒漠化分类空间分布㊀㊀从荒漠化程度变化来说,极重度荒漠化地区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1986年的5792.31k m 2,一直减少到2019年的5437.55k m 2;重度荒漠化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1986年的5096.49k m 2,持续减少至2019年的4285.39k m 2;中度荒漠化面积变化不大,由1986年的9287.11k m 2,减少至2015年的8457.35k m 2,而后在2019年增大至9395.49k m 2;轻度荒漠化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由1986年的3214.89k m 2,一直增加至2019年的4297.02k m 2.33年间研究区荒漠化情况有所恶化,虽然极重度和重度荒漠化面积有所好转,但中度和轻度荒漠化面积明显增加,未荒漠化地区面积也明显减少.3.3㊀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演变分析利用D D I 计算得到的荒漠化分类图,在E N V I 5.3软件的T h e m a t i cC h a n g e W o r k f l o w 分类后比较工具支持下,从1986年到2019年,将荒漠化程度加重称为 恶化 (如未荒漠化土地变化为轻度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程度跨级增加称为 明显恶化 (如未荒漠化土地变化为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相反,荒漠化程度降低则称为 好转 ,跨级降低则称为 明显好转 ,荒漠化程度前后两期保持不变则称为 无变化 ,对比出荒漠化空间动态变化图(图4).由图4㊁表2可知,1986~2019年,荒漠化情况明显好转地区分布在乌拉特后旗南部地区本巴台沙漠区域为主,还有一部分分布在西南部地区;好转地区分布在东部地区和中北部地区,恶化地区东南部和西部地区.从1986~2019年约近33年间,总土地转移面积7223.76k 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60%.其中极重度荒漠化面积共转移了1899.43k m 2,转化为中度荒漠化面积为1146.20k m 2,转化为轻度荒漠化面积为580.87k m 2,最终极重度荒漠化地区总面积减少了354.76k m 2,极重度荒漠化地区往中度转移较多,极重度荒漠化情况有所好转;重度荒漠化面积转移了1566.72k m 2,其中转化为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362.26k m 2,转化其他荒漠化类型的较少,最终重度荒漠化土3㊀苏丽德,等:1986~2019年乌拉特后期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自然与生态地面积减少了611.10k m 2,重度荒漠化土地情况明显好转了;中度荒漠化面积共转移了2596.43k m 2,其中转化为极重度荒漠化面积为1231.76k m 2,转化为重度荒漠化面积为694.11k m 2,最终中度荒漠化总面积增加了108.37k m 2,中度荒漠化情况有所恶化;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转移了564.81k m 2,转化为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89.26k m 2,转化为未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88.86k m 2,最终轻度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了1082.14k m 2,轻度荒漠化情况明显恶化;未荒漠化转移了596.37k m 2,分别转化为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13.05k m 2和363.11k m 2,未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5.58k m 2.可以看出,总体荒漠化情况有所恶化.图4㊀荒漠化空间发展变化表2㊀1986~2019荒漠化土地变化矩阵k m2荒漠化类型极重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轻度荒漠化未荒漠化总计极重度荒漠化3892.8927.451231.76189.2695.955437.56重度荒漠化33.93529.77694.113.5324.014285.39中度荒漠化1146.21362.266690.6982.68113.059394.49轻度荒漠化580.87124.92577.452650.09363.114297.03未荒漠化137.6751.6692.31288.86412.9983.7总计5792.325096.499287.123214.891009.28类变量1899.431566.722596.43564.81596.37变化趋势-354.76-611.1108.371082.14-25.583.3㊀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成因分析3.3.1㊀自然因素(1)植被覆盖度.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 )定量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模型,计算出1986到2019年共8期乌拉特后旗植被覆盖度图,并结合A r c G i s 10.5中计算出各期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由图5可知,从1986到2019年近33年间,荒漠化面积和植被覆盖度面积呈剧烈波动性变化,随着荒漠化面积的增加植被覆盖度下降,而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荒漠化面积下降,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变化是荒漠化情况变化的影响因子.(2)降水量㊁气温.从图6可知,1986~2019年间,研究区平均气温变化很大,在1986~2000年间平均气温在5~6ħ之间,而从2000年开始气温增加,尤其从2014年开始平均气温到了6~7ħ之间;降雨量变化则呈剧烈的波动性,在100~300m m 之间浮动.结合降水量㊁气温变化与荒漠化面积变化对比图,可以得出随着气温和降水的上升,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而气温和降水量下降使荒漠化面积上升.图5㊀荒漠化面积与高植被区域面积变化对比图6㊀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与荒漠化面积变化对比4㊀2020年6月绿㊀色㊀科㊀技第12期3.3.2㊀人为因素(1)人口㊁牲畜.乌拉特后旗历年人口和牲畜的统计数据显示(图7),从1986~2019年间人口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从1986年的4.3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5.8万人,人口的不断增长会给土地带来一定的压力,人口越多土地的压力也会增加,近33年来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情况加重,一定程度上是受了人口增长的影响.1986~2018年间牲畜的头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波动性较大,1986~2000年间牲畜头数增长很快从1986年的30万头到2000年的60万头,2000~2018年间则呈减少趋势.牲畜头数的变化与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情况㊁围封禁牧政策㊁舍饲圈养等原因密切相关,牲畜头数的减少会减轻草场的一部分压力,对植被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图7㊀1986~2019年人口㊁牲畜变化(2)政策因素.2000年开始的根据国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牧还林(草)试点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沙漠风蚀沙化区综合治理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乌拉特后旗境内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了减缓,并对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恢复作用,牲畜量开始明显减少,而随着牲畜量的减少,乌拉特后旗植被覆盖度也有明显的上升,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相应的减少了荒漠化地区面积(图8).图8㊀植被覆盖度与牲畜数量对比4㊀结语本文以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沙漠为研究对象,以1986~2019年的L a n d s a t TM ㊁O L I 数据为基础,建立N D V I -A l b e d o 特征空间,利用荒漠化差值指数(D D I )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分析该研究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规律和成因,结论如下.(1)乌拉特后旗荒漠化情况十分恶劣,荒漠化地区占旗面积的90%.近33年间,荒漠化地区扩展速率为0.8%,虽然荒漠化扩展速度缓慢,但在缓慢扩展的同时,主要表现在荒漠化程度进一步加重.(2)荒漠化地区总面积由1986年的23390.8k m2增加至2019年的23415.45k m 2.极重度荒漠化和重度荒漠化情况有所好转,由1986年的5792.31k m 2和5096.49k m 2,减少为2019年的5437.55k m 2和4285.39k m 2,中度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情况则明显恶化,从1986年的9287.11k m 2和3214.89k m 2,增加到9395.49k m 2和4297.02k m 2.(3)通过对研究区荒漠化变化成因分析发现,在1986年到2000年间,荒漠化情况加重,影响其的主要因子是以降水㊁气温和植被为主的自然因素,气温和降水的下降使得植被覆盖度减少,从而使荒漠化情况恶化.而从2000年开始,因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和工程的实施,人为因素变为荒漠化情况变化的主导因子,在工程和政策施行后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荒漠化情况明显好转.(4)结合近33年遥感影像动态变化分析解译,乌拉特后旗荒漠化防治重点区域应以海里沙漠㊁白音查干沙漠和本巴台沙漠组成巴音温都尔沙漠周边荒漠化严重地区为主.参考文献:[1]朱震达.荒漠化概念的新进展[J ].干旱区研究,1993(4):8~10.[2]胡云锋,张云芝,韩月琪.2000 2015年中国荒漠化土地识别和监测[J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21~1332.[3]包庆德,富岳华.中外学界荒漠化概念与类型研究述评[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29~35.[4]P a m e l aC h a s e k ,M a r i a m A k h t a r -S c h u s t e r ,B a r r o n J o s e phO r r ,e t a l .L a n dd e g r a d a t i o nn e u t r a l i t y :T h e s c i e n c e -p o l i c y i n t e r f a c e f r o m t h eU N C C D t o n a t i o n a l i m pl e m e n t a t i o n [J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P o l i c y ,2019(92).[5]刘㊀波. 荒漠化 与 土地退化 的概念[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7(2):39.[6]张㊀庆.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基本情况[J ].国土绿化,2017(9):12~13.[7]J a v i e rT o m a s e l l a ,R i t a M.S i l v aP i n t oV i e i r a ,e t a l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t r e n d s 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 o f B r a z i l o v e r t h e p e r i o d 2000–2016[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A p pl i e dE a r t hO b s e r v a t i o n s a n dG e o i n f o r Gm a t i o n ,2018(73).[8]B e c e r r i l p i ñaR ,D ía z d e l g a d oC ,M a s t a c h i l o z aC A ,e t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f o r m o n i t o r i n g de s e r t if i c a t i o ni n M e x i c o [J ].H u m a n &E c o l og i c a lR i s k A s s e s s m e n t ,2016(21).[9]崔春旸.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方法的研究[C ]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四) 资源 环境与地球物理.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8:4.[10]吴㊀薇,王熙章,姚发芬.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遥感监测[J ].中国沙漠,1997(4):83~88.[11]高志海,孙保平,丁国栋.荒漠化评价研究综述[J ].中国沙漠,2004(1):19~24.[12]柴㊀芸.甘肃省沙化土地监测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3):296~303.[13]屠志方,李梦先,孙㊀涛.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及分5㊀苏丽德,等:1986~2019年乌拉特后期荒漠化动态演变及其成因研究自然与生态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1):1~5.[14]Z o n g y iM a.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A l e d o-N DGV I B a s e d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nM o n i t o r i n g M o d e l[C]ʊI n t e l l i g e n t I nG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 t i o n.P r-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20113r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i e n c e a n d I n-f o r m a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E S I A T2011P a r t3-1).I n t e l l i g e n t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h n o l o g y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s s o c i aGt i o n,2011:7.[15]刘㊀英,李㊀遥.2000-2016年黄土高原地区荒漠化遥感分析[J].遥感信息,2019(2).[16]岳㊀辉,刘㊀英.基于N D V I-A l b e d o特征空间的陕西省干旱与荒漠化遥感监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1):198~205.[17]曾永年,向南平,冯兆东,等.A l b e d o-N D V I特征空间及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研究[J].地理科学,2006(1):75~81.[18]L i a n g S.N a n o w b a n d t ob r o a d b a n dc o n v e r-s i o n so f l a n ds u r f a c e a l b e d o:a l g o r i t h m s[J].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2001,76(2):213~238.[19]S h u n l i nL i a n g,C h a d JS h u e y,A n d r e w LR u s s,e t a l.N a r r o w b a n d t ob r o a d b a n dc o n v e r s i o n so fl a n d s u r f a c e a l b e d o:I I.V a l i d a t i o n [J].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2003,84(1).[20]毋兆鹏,王明霞,赵㊀晓.基于荒漠化差值指数(D D I)的精河流域荒漠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4):188~192.[21]梁顺林,李小文,王锦地.定量遥感:理念与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2]李苗苗.密云水库上游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J].资源科学,2004(6).[23]C a r l s o nT N,R i p l e y D A.O n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f r a c t i o n a l 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l e a f a r e a i n d e x,a n dN D V I[J].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1997(62):241~252.[24]H u r c o m SJ,H a r r i s o n A R.T h eN D V I a n ds p e c t r a l d e c o m p o s iGt i o n f o r s e m i-a r i dv e g e t a t i o na b u n d a n c e e s t i m a t i o n[J].I n t e r n aG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R e m o t eS e n s i n g,1998(19):3109~3125.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D y n a m i cE v o l u t i o na n dC a u s e s o f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n t h eL a t e rP e r i o do fU r a t F r o m1986t o2019S uL i d e,W a n g H a i b i n g,Z u oH e j u n(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e o l i a nS a n dP h y s i c s a n dS a n dC o n t r o lE n g i n e e r i n gf r o m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 C o l l e g e o f D e s e r tC o n t r o l,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o h h o t,I n n e rM o n g o l i a01001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eB a y i n W e n d u l D e s e r t i s l o c a t e d i nW u l a t h o uB a n n e r,w h i c h i s t h e f i v em a j o r d e s e r t s i n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 a n dh a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a c t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u s e sL a n d s a t d a t a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N D V I-A l b e d o f e a t u r e s p a c e,c a l c u l a t e t h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d e x,d y n a m i c a l l y m o n i t o r t h e 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o f l a n d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n W u l a t e h o u q i f r o m1986t o2019a n da n a l y z e t h ec a u s e s.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l a n d i s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B a y i n W e n d u lD e s e r t a n d i t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a r e a s.A m o n g t h e m,e xGt r e m e l y s e v e r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sm 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B e n b a t a iD e s e r t a n d H a i l iD e s e r t,a n ds e v e r e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B a y a n c h a g a nD e s e r t,a n d m o d e r a t e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i s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B a y i n W e n d u lD e s e r ta n di t ss u rGr o u n d i n g a r e a s,w h i l em i l d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d i s t r i b u t e d i nL a n g s h a n a n d i t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a r e a s.T h e t o t a l a r e a o f d eGs e r t i f i e d l a n d i n W u l a t h o uB a n n e r i n2019i s23415.45k m2,o fw h i c ht h ee x t r e m e l y s e v e r e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r e a i s 5435.55k m2;t h e s e v e r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r e a i s4285.39k m2;t h em o d e r a t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r e a i s9493.49k m2;t h e m i l d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a r e a i s4297.02k m2.T h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a r e a o fW u l a t h o u q i r a n g e s f r o m23390.8k m2t o23415.45k m2,m a i n l y w i t hm o d e r a t e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l a n d i n t h e p a s t33y e a r s.I n t h e p a s t33y e a r s f r o m1986t o2015,t h e l a n de x p a n s i o n r a t e o f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s o n l y0.8%,b u t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o f s l o w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r e g i o n a l d e s e r t i f iGc a t i o n s i t u a t i o n i s f u r t h e r a g g r a v a t e d.F r o m1986t o2000,t h em a i n f a c t o r s f o r 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c h a n g e s a r e n a t u r a l f a cGt o r s.W h i l e t h e c h a n g e s i n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 i n2019i s d o m i n a t e db y h u m a n f a c t o r s.K e y w o r d s:B a y i n W e n d u lD e s e r t;d e s e r t i f i c a t i o nd i f f e r e n c e i n d e x;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v e g e t a t i o n c o v e r a g e6。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荒漠(沙)化土地是指本来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土地,由于自然因素、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其覆盖物稀疏或土地功能丧失,无法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荒漠化土地治理效果不稳定。

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治理措施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很难保证长期维持治理的效果。

其次是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水平有限。

目前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固沙等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难题的挑战,如种植适应性差、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最后是政策和机制支持不到位。

虽然国家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导致治理工作的推进缓慢。

为了有效治理荒漠(沙)化土地,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治理效果。

加强对荒漠化土地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和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加强政策和机制支持。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促进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荒漠化问题。

荒漠化土地不仅是我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分享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政策和机制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荒漠化土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对策研究近年来,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荒漠化土地治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了实现荒漠化土地生态的恢复和治理,我们需要对其恢复与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荒漠化土地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这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在荒漠化的过程中,土地变得贫瘠,植被严重退化,土地的水分流失速度加快,形成了漫长的沙丘和裸露的石漠化地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荒漠化土地的生态保护荒漠化土地的生态保护是解决荒漠化土地问题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对荒漠化土地的保护。

采取有力的措施,维护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例如,通过种植新的植物,进行沙漠化的反向过程,从而保护土壤的结构,防止干旱和水土流失。

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被,并结合化肥、有机肥料等措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荒漠土地的生态环境的得到积极的改善。

二、加强荒漠化土地的灌溉建设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是实现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重要方法。

针对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到水资源的利用,采取合理、科学的灌溉方法,保障荒漠化土地的物质供给。

通过运用灌溉技术,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的成长和孕育。

能够有效地维护荒漠化土地的生态平衡,从而消除荒漠化现象。

三、加强荒漠化土地的重建及生态管理在荒漠化地区,应加强荒漠化土地的重建和生态管理。

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态系统管理体系,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监测物质运输、土地变化,气候变化等问题。

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荒漠化地区的智能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荒漠化的发生,保护环境。

四、加强公众号的宣传教育荒漠化土地的治理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而公众的认识与参与是推动治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是必要的。

政府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治理动员工作,把荒漠化的农民转换到其他产业,如养殖业、旅游业等,促进荒漠化土地治理进程。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其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气候、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地区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治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现状、原因及治理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现状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

这些现象使得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脆弱,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三、荒漠化原因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强劲等,这些因素使得土地易受风蚀、水蚀等作用,导致土地退化。

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水资源等,这些人类活动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四、荒漠化治理策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

首先,应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荒漠化治理。

其次,应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同时,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风蚀、水蚀等作用进一步破坏土地。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等政策措施的落实,为荒漠化治理提供政策支持。

五、具体治理措施1. 植树造林:在适宜的地区植树造林,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增强土地的抗风蚀、水蚀能力。

2. 草地改良:对退化的草地进行改良,提高草地的生产力,为畜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3. 生态移民:对生活在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居民进行生态移民,减轻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4. 水资源管理:合理开采和利用水资源,防止过度开采导致的水资源枯竭和土地盐碱化。

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县风沙线就达195km ,是全省沙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县份之一。

全县国土总土地面积664万亩,其中:沙丘、沙地、戈壁和重盐碱地344.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1.9%,土地沙化对全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荒漠化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我县持续加大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力度,坚持把风沙口治理做为强化荒漠化治理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治标与治本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兼顾”的原则,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增加植被覆盖度,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1.加强生态建设构筑安全屏障。

我县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新植和更新同步”的原则,全县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资金、物资、劳力投入达3000多万元,采取人工造林、封滩封沙育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搭配,点、片、网、带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组合,全面进行沙、土、水、田、渠、路综合治理和林网配套。

在全县营造了3800多条、总长2000多公里的纵横交错的农田林网,折合面积5万多亩,全县农田林网化率达到93.7%,60万亩耕地全部置于农田林网庇护之中。

县境内国省级公路绿化率达到98.2%,县乡级公路绿化率达到93.9%,黑河两岸绿化率达到100%,全县干支斗各级渠道绿化率达到98.1%,水库、塘坝绿化率达94.2%。

在绿洲南北两侧,大面积营造防沙固沙林,形成了2条南北宽10余公里、东西绵延137公里的绿色屏障,封堵了外围风沙对绿洲的侵袭。

森林面积累计达到80.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5%。

2.防沙治沙阻止风沙侵袭。

我县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依法治沙”的方针,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发扬“沙害不除、治沙不止”的精神,投身防沙治沙建设。

通过积极争取,将64.26万亩重点公益林地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加大公益林管护力度,在沙区严格执行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放牧、禁止滥采挖等“三禁”措施,制止人为破坏行为,有效保护林草植被。

内蒙古治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内蒙古治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内蒙古治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1.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治理的实际成效;2.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 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治沙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我们首先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前往内蒙古自治区的不同地区,实地走访了一些治沙项目,以了解当地的沙漠化治理工作。

2. 采访调查: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我们还对一些当地的政府官员、环保专家、科研人员、农民等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调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治沙工作的情况。

3. 资料收集: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当地的沙漠化治理计划和政策文件、科研成果、项目进展报告等。

三、调研结果1.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化面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一些治沙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化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的治沙项目进展缓慢、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内蒙古自治区的治沙工作。

3.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化治理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依然存在,需要加大治沙力度和投入,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调研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

内蒙古自治区应加大对治沙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治沙项目的顺利实施。

2.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内蒙古自治区应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治沙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3. 强化组织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应建立健全的沙漠化治理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提高治沙工作的整体效果。

总之,内蒙古自治区的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采纳我们的建议,不断加强治沙工作,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_调研报告乌拉特后旗地处巴彦淖尔盟西北部,地域辽阔,地类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平均海拔1300—1500米左右,属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全旗荒漠化和沙化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一)土地利用现状总土地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巴盟总土地面积的38%。

其中高平原区2879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78%,山地丘陵区721万亩,占19%,山前套区75万亩,占3%。

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5万亩,其中有林地1.4万亩,灌木林地183万亩,疏林地0.0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89万亩,宜林地1147万亩,全旗森林覆被率为5.1%。

现有耕地7万亩,全部为沙质耕地,占总面积的0.2%,人均占有耕地2.7亩。

草场2395.57万亩,其它用地29.99万亩。

其中:沙化土地总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其中可治理面积1200万亩。

(二)水资源及利用现状全旗平均水资源总量21297.3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年径流5427.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980.03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资源8910.39万立方米。

境内地表水分为两大水系,分水岭南面是以黄河侵蚀基准面的外流水系,主要有13条河沟,大部分为间歇河,水量小;分水岭以北是内陆水系,是南北流向,最终流向蒙古境内和旗境内的戈壁、沙漠地区,内流河水量都很小,常常见不到地表径流。

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渠道渗漏、灌溉入渗以及山前侧渗为主。

(三)牧业资源现状全旗现有存栏大小畜64万头(只),其中大畜5000峰,小畜63.5只。

1999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28.64万绵羊单位,但实际载畜量则为65万头(只),超出正常载畜量37万头(只)。

2003年测算,乌拉特后旗草场的适宜载畜量为32.21万绵羊单位,适宜载畜量88亩/只。

年畜牧业产值为8485.1万元,年商品率为28%。

(四)社会经济状况全旗总人口4897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3667人,占总人口的27.9%;汉族人口34815人,占总人口的71.08%;其它各少数民族496人,占总人口的 1.01%。

全旗共有城镇人口424871人,占总人口的50.8%;乡村人口24107人,占总人口的49.2%;城乡人口比例为51:49其中:农牧民5210户,20794人,占总人口的42.5%。

贫困人口4379人。

全旗现辖10个苏木镇、48个嘎查村,114个自然村,旗政府所在地赛乌素镇,现正在搬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3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16.7%。

农牧业总产值12826.5万元,农牧民人民人均收入1578元,元,贫困人口收入1090元。

一、生态治理及现状(一)生态建设治理现状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以“改善生态”为首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力争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分布特点,确立了“建设山前一条线,保护山后一大片”的战略布局,坚持以“封育保护为主,封造飞并举”的林业建设方针,重点防治荒漠化和沙化,“保、封、退、治、禁、移”六管齐下,通过走“大封禁、小治理”的路子,特别是1999年以来,乌拉特后旗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林业生态债券、梭梭林鼠害防治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通过林业生态建设区禁牧、苁蓉禁挖、天然林禁伐、野生动物禁猎、实施生态移民、实行分类经营、建立采种基地、开展鼠害防治、人工麦草压沙障、营造梭梭林、人工嫁接肉苁蓉和恢复林业局行政职能等强有力的措施,使乌拉特后旗林业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9年—2003年,乌拉特后旗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60万亩,占计划任务的210%,其中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万亩),飞机播种造林24万亩,封沙育林130万亩。

义务植树134万株,四旁植树39万亩,新育苗1020亩,造林成活率稳定在80%以上。

到2003年底,全旗森林资源面积达到188万亩,是1995年前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1%。

活方木蓄积达到了6.6万立方米。

完成梭梭林鼠害防治面积105万亩,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

通过几年的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天然林单位生产力、承载力及抗御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地方出现了人进沙退、牧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短期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累计保存人工种草面积35万亩,改良草地面积65万亩,围栏草场150万亩。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8万亩。

(二)生态环境现状全旗沙漠化土地面积1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4%。

其中:固定沙地119.8万亩,半固定沙地729.7万亩,流动沙丘453.8万亩,戈壁318.1万亩,重盐碱地5.6万亩。

(数据为1995年的)。

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466.2万亩,占总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_调研报告土地面积的13%,非沙漠化土地面积1582万亩。

近年来,风沙和沙尘暴给本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大风卷挟表土,毁坏草场,给羊、驼正常繁殖也带来危害,风害时牲畜繁殖率较正常年份偏低7—13%,牲畜死亡率偏高20%以上,大风亦给山前农区带来灾害。

1988年—2004年的17年间,全旗大风总天数1663天,平均年大风天数为104天;17年来,沙尘暴共发生197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2.3次。

特别是1999年至2003年的5年间,大风总数竟达561天,平均年大风天数112.5天,沙尘暴总次数达66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5.2次。

从1991年到2002年间8年发生旱灾,共死亡牲畜79267头(只)。

全旗有2.4万平方公里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风蚀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2%,水力侵蚀0.2万平方公里。

年流失土壤总量120万吨;河床、湖床泥沙淤积,造成上游河床摆动,下游河床抬高,给防洪增加了难度;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02万平方公里全旗3650万亩草场全部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达70%,退化草场就有280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8%,其中中度退化960万亩,重度退化面积345万亩,植被退化严重,大风天气逐年曾多,灾害频繁,十年九旱。

对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治理对策第一、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严管林”。

一是突出重点保护我旗珍稀的天然林、野生动物和人工林资源;二是生态建设重点地区严格实行禁牧,加强基层林工站建设,建立管护网络;三是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开展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认真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第二、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将全旗的林业划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实行分类经营。

公益林要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争取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商品林要实行宽松的采伐管理政策和市场化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加强政策扶持。

落实好国家林业治沙信贷扶持政策,允许林业生产经营者以森林资产抵押申请贷款,减免林业税费,取消一切对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

坚决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第四、深化国有场圃改革。

将我旗的国有林场争取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国有苗圃保留事业性质,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投资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壮大场圃经济势力,提高场圃职工收入。

第五、强化科教兴林。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林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带头人,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围绕我旗林业工程建设,重点解决节水抗旱造林、盐碱地造林、容器育苗、林木良种选育、防沙治沙、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灌木加工利用等技术问题。

大力推广肉苁蓉人工栽培、保水剂抗旱造林等适用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

第六、发展林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是大力营造人工梭梭林,扩大肉苁蓉人工培育面积,逐步引进肉苁蓉加工企业,加强肉苁蓉的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二是依靠天然林资源,大力发展采种业,建立梭梭、柠条、肉苁蓉、冬青等珍稀荒漠树种采种基地。

每年采集各类种子不少于5万斤,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

第七、加强工程资金管理与使用。

我要“严”字当头,把工程项目资金作为一条“高压线”,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按制度办事。

严格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切实管好用好每一笔生态建设资金。

第八、坚持抓好机关和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全面推进党务工作;二是全面抓好林业执法队伍、管理队伍和科技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林业队伍;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管理为服务,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乌拉特后旗荒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_调研报告土地面积的13%,非沙漠化土地面积1582万亩。

近年来,风沙和沙尘暴给本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大风卷挟表土,毁坏草场,给羊、驼正常繁殖也带来危害,风害时牲畜繁殖率较正常年份偏低7—13%,牲畜死亡率偏高20%以上,大风亦给山前农区带来灾害。

1988年—2004年的17年间,全旗大风总天数1663天,平均年大风天数为104天;17年来,沙尘暴共发生197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2.3次。

特别是1999年至2003年的5年间,大风总数竟达561天,平均年大风天数112.5天,沙尘暴总次数达66次,平均年沙尘暴数为15.2次。

从1991年到2002年间8年发生旱灾,共死亡牲畜79267头(只)。

全旗有2.4万平方公里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风蚀面积2.2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2%,水力侵蚀0.2万平方公里。

年流失土壤总量120万吨;河床、湖床泥沙淤积,造成上游河床摆动,下游河床抬高,给防洪增加了难度;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02万平方公里全旗3650万亩草场全部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达70%,退化草场就有280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8%,其中中度退化960万亩,重度退化面积345万亩,植被退化严重,大风天气逐年曾多,灾害频繁,十年九旱。

对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