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形势与政策_课必须坚持_三贴近_原则_以南华大学为例
坚持“三贴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魅力
l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三贴 近 ” 的 内涵
贴近实际 , 要求思政课不 能只从理 论和概 念 出发 ,
~
味说教 , 不解决实 际问题 , 而要坚持实 事求是 的思想
路线 , 一 切从 实 际出发 , 说 实话 、 办实 事 、 讲 实效 , 把回
在教 学理念 、 教 学 目标 、 教 学过 程 、 教 学语 言、 教 学方 式方 法、 实践教 学环 节 、 课 程考核 评价 等方 面进行 改革 和尝
关键词 :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 三贴近 ; 教 学 实效 中图 分 类 号 : G 4 文献标识码 : 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以下 简 称 为 “ 思政 课” ) 的 教
目标的综合考量 。思政课的教学 目标 应该 是引导学 生 活 。教 师 要 认 识 到 社 会 生 活 在 本 质 是 实 践 的 , 人 的 思 从偏 重认 知 目标 向情感 、 素质与能力 等多维 目标转 变 。 想也不是单一 的、 抽象 的 、 一 成不变 的 , 而是 复杂 的、 具 不再局限于道德 知识 的传 递 , 更 多地 应倾 向 于情感 态
所见所 闻、 所思 所 想 、 所感 所 悟 , 更 好 的 实 现 理 论 联 系
化, 不强调单一标准和统一模式 , 让他 们 的主体地位 得
到充分的体现 ; 教师还要着重培育 学生 的主体意识 , 掌
2 . 2 教 学 目标 注重素质和能力 ,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传 统的思政课教学 目标偏重 于认知 , 拘泥 于文本 ,
提出 了严 峻 的挑 战。高 校思 政 教 学要 跟 上 时 代 的步 做活 , 培 养大学 生健全人格 , 以更好适 应社会 建设 的需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到“三贴近”
3 . I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何做 到贴近 实际
我 国正 处于 全面 建成 小康 社会 时期 和“ 十 二五 ” 规 划发 展的 2 _ 2 教 学内容选取难 形 势 与 政策 课 程 课 时 少 , 要 讲 的 内容 很 多 , 在 如 此 繁 多 的 重 要时 期 , 同时 也是 社会 矛盾 较 为 明显 的大变革 、 大发 展和 大跨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 分类 号 : G 6 4 1 l “ 三贴近” 的 概 念 界 定
Hale Waihona Puke 在进行 中的事件 , 又不敢讲 , 怕 出错 。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 ,
“ 三 贴近 ” 是我 们 为 了研 究 和 表述 的方 便 , 定 义 的 一 个 概 很多教师对争端的来龙去脉并没有 完全讲透,对可能的结果 念 。简 单 地 说 , “ 三贴近” 就是指“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 近 学 不敢 拿 出 自 己的 观 点 , 人云亦云 , 不 能吸 引学 生兴 趣 。造 成 这 生” 。“ 三 贴 近 ”就 是 要 使 我 们 的 形 势 与 政策 教学 无 论 从 内容 种 情 况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分 寸 难 于 把握 。 还 是 方 法 上 都要 尽 可 能 地 贴 近 实 际 、 贴 近 生 活 和 贴近 学 生 。 贴
内容中要精 挑细选 , 一要有基本 原理 , 二要有 国内外政治经济 越 时期 , 呈现 出 了不 同 的思想 文化 和 价值诉 求 , 社会 现 象和社会
活贴近的 内容 , 避 免“ 高、 大、 空” : 贴近学生 , 就是要让我们 的 教 学 方 式方 法 , 将 P P T课 件 内容 活 化 , 激 发学 生 学 习兴 趣 , 优
教 学 反 应 学生 的需 要 ,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不 仅 增 长 学生 的 化 教 学 效 果 。
坚持“三贴近”树立价值观心得体会
坚持“三贴近”树立价值观心得体会
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人民、贴近群众)是指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实际问题,贴近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到“三贴近”在树立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贴近实际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深入实际、触摸实际,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待。
只有通过实际的感受和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
贴近实际可以帮助我们摒弃虚假的追求和虚无的理论,从而更加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贴近人民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真正贴近人民,了解人民的需求和痛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并以此为根本出发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贴近人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种种困难和苦难,从而更好地珍惜人民的幸福和改革的机遇。
最后,贴近群众能够培养我们的价值观。
只有与群众紧密联系,我们才能不断学习、开阔视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与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与群众贴近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
总之,坚持“三贴近”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
贴近实际、贴近人民、贴近群众,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只有不断践行“三贴近”,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坚持以“三贴近”原则
更为 多元 。这些都构成 了上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 论课 的难度 。但是 , 只要有信心 , 在认 真备好课 的基础 上 , 在课 堂
12 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1 02钲
期好 的结果 、 成就没有完全呈现或没有明显呈现出来 , 这样 , 当它 出现 困境 , 甚至处 于问题 中时 , 人们 对它就会 有不 同的 观点 , 容易对理论政策产生误读 、 质疑甚至否定。从某种意义 上说 , 当今一 些热点 问题就 是在这 种情况下 产生 的。对于 这些热点问题 , 课堂里 的硕 士研究生们都是亲眼见 、 亲耳 听的事 情 , 而其 中涉及到 民生 的问题则是他 们亲 身所体验 到的
导原则 , 也是我们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 究” 课程教学改革遵循 的指 导原则 。
一
、
坚持 以“ 三贴近” 原则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 究 ” 程教学 改革 的 课
必 要 性
( ) 一 坚持“ 三贴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 究” 程本身的内在要求 是“ 课
教育 部在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 治理 论课 的意见》 中提 出的。其 主要 内容 为 : 思想政 治理论教 学应 “
坚持 以人 为本 , 贴近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近学生 ,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的针 对性 、 效性和 吸引力 、 染力 , 实 感 培养德 智体
美全 面发展 的社会 主义合格 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 ” 三贴近 ” 原则是 全 国各 高校加强 和改进大 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的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三贴近”
“ 贴 近 “ 现 了实 践 第 一 的 观 点 、 民群 众 是 历 史 的创 三 体 人
造者的观点和以人为本的观点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 在实践 中寻找加 强和改 进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的源 泉和 动
力 。大 学 生 作 为人 民 群 众 中 的 一 个 群 体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在
马克 思 主 义的 实践观 、 众观 和 以人 为 本 的 思想 。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要 坚持 三 贴 近 , 教 育规 范与 充分 满足 学 生 的成 才 需要 有 群 将 机 结 合起 来 , 过 帮 助 和指 导 学生 解 决在 实 际 中存在 的各 种 问题 , 高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 有 效性 。 通 提
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的针对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 的根本 目的, 提高大学 生的科学 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
( ) 三 贴 近 ” 助 于 实现 个 体 价值 , 归社 会 价 值 二 “ 有 回
力, 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 的社 会主义合格 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
[ 关键词 ]“ 三贴近” 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落实 [ 图分类 号 ] 46[ 中 G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62 37( ) 一03 0 A[ 1 —43 ̄ o 08 —2 7 mo s
20 04年 l , 0月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 的党 中央在《 关于进 一
步加 强 和 改 进 大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 中指 出 , 学 生 思 大 想政 治 教 育 要 “ 持 以人 为 本 , 近 实 际 、 近 生 活 、 近 学 坚 贴 贴 贴 族 的思 想道 德 和 科 学 文 化 素质 , 高 人 们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提 界 的能 力 , 员广 大 干 部 和群 众 为 建 设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动 和 实 现 共产 主义 崇 高 理想 而 努 力 奋 斗 。“ 贴 近 ” 为 方 法 论 三 作
坚持三个贴近做深做细做实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三个贴近做深做细做实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宣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和政治优势。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
新问题。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为只有更加自觉地贯彻中央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实里做,才能达到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僻疑释惑、鼓舞士气的目的,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坚持贴近实际,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
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同样作为“务虚”的思想政治了作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才能化虚为实。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落实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从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提倡说真话、讲真理,力戒空洞无物的说教。
例如,针对士县企业深化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我们开展了“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举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事迹报告会”,引导和激励企业干部职工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走出困境。
富于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了企业干部职工对企业改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近两年来,我县先后对17家处于亏损或潜状况的企业进行了改制,没有引起一例上访事件的发生,且改制企业全部扭、为盈。
特别是针对士县开放水平较低。
发展环境较差、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保守僵化的实际,我们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谋发展,优化环境促发展”大讨论,并对干部群众进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进一步推动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由此,在士县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开放主体,个个代表怅北形象,事事涉及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论“三贴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在思想政 治教 育 中的主 体地位 , 尊重人 、 理解人 、 关爱 人 , 思想政治教育深深 扎根于学生 之中 , 生之所想 , 使 想学 急 学生之所急 , 学生之 所盼 , 断促进 大学 生的 自由全面 发 办 不
展。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是以正确 的认知为前 提 , 想 思
三贴近 的深 刻内涵 贴近实际是指思想政治教 育要坚持 实事 求是 , 从不断发 展变化的客观现实 出发 , 立足于 我国正 处于社 会主 义初级 “
一
六大功能。 思想 政治 教育是 中国 共产党 的真正 优势 , 我 是 党的优 良传统和宝贵 经验。在 实践过程 中 , 实思想政治 教 现 育的实际效果及其被接受的程 度与其重要性形成了强烈的反 差, 使得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面临较尴尬 的局面 。 基于 此 , -正 6 党和政府提出了三贴近的原则和方法。 三贴近是实现主观与客观 、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是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具体运用 。坚持三贴近 有利于找到 当前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突 破 口, 变我 改 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现状 ; 有利 于使 思想政 治教育 不断保持与时俱进 , 不断贴近实际 ; 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更 有 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 , 不断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 感染 力和针对性 、 实效性 ; 利于满足 当代 大学生的 多样 化 、 有 多层 次的需求 ,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 充分调动和发挥 当代 大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 创造性 , 促进 大学生的 自由全 面发展 , 实现我国社会 的和谐 、 健康 、 快速发展 。
好地融人到大学 生生 活、 服务于大学生 的生活 、 引导着大学 生 的生活 。贴近学 生 ,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 突出
论《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南华大学为例
效性 、政 治 性 、方 向性 。
【 键 词】 《 势 与政 策》; “ 贴近 ” 原 则 关 形 三
“ 贴 近 ”指 的是 , “ 近 实 际 、贴 近 生 活 、贴 三 贴
我 们 要 充 分认 识 《 势 与 政 策》 课 教 学 坚 持 “ 贴 近 ” 形 三
原 则 的必 要性 。
首 先 ,坚 持 “ 三贴 近 ” 原 则 ,这 是 贯 穿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是 在 实 践 中产 生 ,又 推 动 实践 的 发 展 ;既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又 服 务 社 会 生 活 ; 既体 现 了 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 利 益 ,又 能
的法 宝 。坚 持 “ 贴 近 ”原 则 ,不 是 空 洞 的 政 治 口号 三 和 形 式 ,而 是 贯 彻 和 落 实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观 为 其 内 核 的科 学 的方法 论 。高 校形 势 与政 策教 育 的内容 是 以 刚 刚 发 生 或 正 在 发 生 的事 情 为 基 本 素 材 ,贴 近 实 际 、贴 近 生 活 、贴 近群 众 ,及 时传 达 和 贯 彻 中 央 的方 针 政 策 ,
教 学 中 的 大 忌 ,是 政 治 意 识 、责 任 意 识 淡 薄 的 表 现 ,
同 时 也 与 科 学 方 法论背 道 而 驰 。按 照 “ 三贴 近 ” 的 要
近 群 众 ” [ 形 势 与政 策教 育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 1
重 要 内容 和 主 渠 道 ,是 大 学 生 的 必 修 课 ,是 提 高 大 学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三个贴近”
教育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三个贴近”□高奇(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赋予了理想信念新的内容和新的视角。
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贴近社会生活、贴进教育实际、贴进学生个人。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时代特征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181-02人生的理想、信念属于价值观念,是人的社会存在的思想表现,也是人的精神生命形式之一。
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理想、信念去生活,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取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效果。
价值观念的反思、变革和冲突是20世纪末的一个重要现象,正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时代性的突出问题。
共产主义理想在现阶段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包含和预示着价值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
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意味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解有了新的高度。
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也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视角。
理论的成熟、时代的进步促使我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有的放矢,贴近社会生活、贴进教育实际、贴进学生个人。
一、贴进社会生活,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著名诗人流沙河在他的《理想》一诗中说:“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充分适应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在适应中超越,在超越中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一)贴近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三贴近”
谈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 课 中的“ 贴近” 三
王典雅 , 陈 辛 ( 广西 电力职业技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00 ) 30 7
摘要 : 思想政 治理论课是对 高校学生进 行思想政 治教 育的主要手段 。 现代 的高校 生仍是求知 、 奋进 、 责任心 有
Hale Waihona Puke 的一代青年 , 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 , 望通过这 门课程解决他 们成长中遇到 的难题 , 期 并指 引他们前进的道路 。 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调整并更新 自己的 . 知识结构和能力 结构 ,甚至说要具 备广博 的知识 储备 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如果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 能够博 古论今 , 纵横天下 , 自然 就可 以以理 服人 、 以知识 服人. o 教师要有非 常活跃的思维 ,对 实践当 中遇 到的问题善 于分析 , 多个角 度 , 从 多个 侧 面来 启发 大学生 , 引导大 学生 。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学会换位思考 , 强调教 育教学 以提 高学生 能力为 本 , 紧紧抓住 “ 育人 ” 这个 核 心, 紧密关 注社会 现实 、 注大 学生思 想和生 活 , 关 才能 更有效地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教学创 新能力和改革 .
三 、 近 实 际 贴
发展 的信息 化时代 、 应试教 育 、 巨大 的就业 压力包括 独 生子女 的特殊身份等是他们与 “0前” 8 大学生们 的价 值 观、 行为方式 以及群体特征所不 同的主要原 因。作为高 校思想政治 理论教育工作者 , 我们应 当充 当“ 良师与益 友” 的角色 , 大学生排 解心 理 困扰 , 助大 学生树 立 为 帮 正确 的世界 观 、 人生观 、 价值 观 。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 课 的实践教学要做到 “ 三贴近 ” :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贯彻“三贴近”原则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贯彻“三贴近”原则作者:吕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9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以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决定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
“三贴近”是一个整体,中心是学生,即,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真情实感,贴近学生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怎样才能真正的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体会。
一、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教师如何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实际呢?第一,要密切联系学生,多接触学生,同学生聊天和谈心,在非常宽松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前提。
因为通过接触和了解,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需要讲些什么。
第二,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思想政治课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学生才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爱学,乐学。
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之前进行了调查:你们家是怎样投资理财的?你知道有哪些投资理财的方式吗?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我动员学生回家之后问问家长,学生很有兴趣,回来之后发言都很积极。
学完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根据你家庭的具体情况,为你们家列出科学合理的理财方案,并说明理由。
这样知识就贴近了学生实际生活。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
国情教育要做到“三贴近”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第二中学付丙森 2011年7月29日10:50“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贴近生活,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贴近学生,就是把思想政治教学深深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一、国情教育要贴近生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是最主要的,《礼记?学记》对此也有论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奥运会,提起世博会他们能够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思品课上的其它内容。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许振超展示的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靓丽人生;马加爵昭示的是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及法律的威严;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受到法律严惩证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新闻人物,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分析,揭开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面目;通过“台海局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朝鲜半岛六方会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
“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或讨论,或讲座,或辩论,或演讲,或抢答,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一切方法都是好的。
试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
( 湄洲湾 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莆 田 3 1 4 52 ) 5
[ 摘 要 ]
“ 三贴近”既是理论原则,更是实践方法。 加强高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关键在于做到
贴近实际、贴近 生活、贴近学生。
[ 关键词 ] 大学生;思想教育;“ 三贴近”
功夫 , 要采取切实有效 的措 施 , 紧解决群 众反映强 烈的一些 抓 突出问题 , “ 在 三贴近” 上取得新进 展。
的、 突出 的问题 , 网络化和信息 化带来 的问题 、 困生 问题 、 如 贫
学生心理 和情感 问题 、 就业 问题 、 独生子女 问题等 等。面对 这 些新情况新 问题 , 只有运用恰 当的方 法才能达到教育 目的。坚 持“ 三贴 近” 原则 , 就是 把贴 近实 际、 贴近 生活 、 近学 生 的思 贴
进宣传思想工作。并要求认 真学 习党 的三代领导 核心关 于贴
近实际 、 贴近生活 、 贴近群众的有关 论述 , 加强党的思想路线 和
育工作针对性 、 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
“ 三贴 近” 原则 , 必须关 注 和研 究学 生实 际生 活中带 有普遍 性
群众路线的教育 , 不断增强坚持 “ 三贴近” 自觉性和 坚定 性 , 的 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 开拓创新 上下功 夫, 在 在力求 实效上下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我们要树立实践的观点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摇篮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始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三贴近思想方法来加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关键体实在扎实深入
以“三贴近”为原则上好《形势与政策》课
2014-01和谐校园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而《形势与政策》课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中央在16号文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中,对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但是,现在高职院校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形势政策教学的现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
1.重视程度不够不少高职院校认为自己是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的,会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育上,而学生本身也对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感兴趣。
另外,高职院校也认为已经开设了两门必修的思政课,加上每学期都会开设党课和团课,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中也都会涉及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再开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纯属多余。
而且现在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更快捷地获取各种有关形势与政策的信息。
2.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两门课程的教学有专门的考核检查要求,而且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开设。
与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略次,该课程的开设和效果缺少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督检查,并且缺少根据学生特点而制定的详细周密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
3.缺乏系统的教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理论课程是教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由专门的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全国高校统一使用。
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没有指定的统一教材,都是由各个高职院校自己选择,教材质量没有保障,良莠不齐。
政治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运用论文
政治课教学三贴近原则运用论文概要:“三贴近”原则说起来只有三个字,真正要贯彻好并不简单,讲课时要做好“三贴近”原则。
备课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同样讲课时也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备课是准备,讲课是实施,落实的怎样,关键看实施的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生动,要做到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态要生动。
比如说,手势、面部表情、适当的调侃、与学生的交流等;课堂要民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应该适当和适度地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让学生能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
“三贴近”原则在新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要,我们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认真贯彻。
“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经济生活要贴近实际主要是贴近社會实际,体现时代性。
要想贯彻好“贴近实际”这一原则,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就要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经常在生活中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财经频道、法制频道、科教频道,经常上网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
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形成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学习时事政治,进行时事政治竞赛等活动。
在讲《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知识点前,我要求学生收集发生在校园里违反这一观点的材料。
学生非常踊跃,积极参与。
有的小组在食堂收集一次性的餐盒、筷子、塑料袋等,有的小组收集废弃的书本、报纸,有的小组收集废旧的手机电池等。
各小组的同学把收集的实物在课堂上进行一一展示,老师适当加以点拨。
同学们事后说:不收集不知道,一收集吓一跳,通过收集、展示,同学们就意识到发生在我们身边污染是多么惊人,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意义,在生活中该如何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一、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
“三贴近”原则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78界“三贴近”原则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邵玉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摘 要:本文从“三贴近”原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进行具有阐释,三者既相区别又内在统一。
从学生的获得感、教师的存在感、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上说明“三贴近”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认为“三贴近”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灌输与启发、统一与多样这几对关系。
关键词:“三贴近”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如何将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做到有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贴近”原则提出了很好的遵循。
一、“三贴近”原则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涵“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的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入脑入心,就要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需求,结合学生所生长的社会和国家环境实际,将理论知识、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中,结合学生成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思路、内容、方法、评价等的创新。
具体而言,“贴近实际”是从宏观层面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国际国内发展实际保持零距离,尤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际相契合,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国家成就、面临挑战、现实国情、社会矛盾相贴近,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坚信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贴近生活”是从中观层面讲,贴近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和校外社会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兼职、实践、恋爱、交友等生活实际,入情入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诚、友善、沟通、尊重、平等、规则等;“贴近学生”是从微观层面讲,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思想认识动态等出发,帮助学生厘清个人的现实困惑、真实想法和合理需求。
坚持“三贴近”达到统一性
坚持“三贴近”达到统一性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地方晚报,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新闻性、真实性、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亲近性、实用性,把报纸办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生动活泼、深受读者喜爱的贴身精神文化“套餐”,成为新的时代晚报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积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认为要做到晚报既要起到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又要起到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就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努力贯彻“三贴近”原则,在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真诚服务和正确引导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欲望的统一性,达到宣传意图和宣传效果的统一性。
贴近实际,就是要与时俱进,贴近时代。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进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前景,使宣传思想工作与时代同步,与现实同步,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步;贴近生活,就是要深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抓住生活的本源,反映客观真实,要始终把笔头对准多彩的生活,注重生活细节,聚焦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典型事例、鲜活事实,使新闻宣传更加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以此宣传、教育、鼓动、提升群众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贴近群众,就是要坚持新闻为人民报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在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结合点上的报道工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提供舆论帮助和支持,在关系民生的报道中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贴近”原则: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动体现
“三贴近”原则: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动
体现
张蓉
【期刊名称】《攀枝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1)00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的思想根源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新形势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体现着求真务实的价值追求.落实“三贴近”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动体现.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张蓉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52
【相关文献】
1.地市台电视新闻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 [J], 余勇
2."三农"报道如何体现"三贴近"原则——兼析南阳日报新农村系列报道成因 [J], 杨培基
3.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重读邓子恢同志《在中南总工会筹委扩大会上的报告》 [J], 何钢
4.“四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生动体现 [J], 黎昕;周元侠
5.“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J], 万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坚持“三贴近”,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探析
坚持“三贴近”,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探析发布时间:2022-06-07T08:54:24.721Z 来源:《教育学》2022年2月总第275期作者:倪豪孔[导读] 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首先必须坚持“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是议题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首要必备条件,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一切学习活动真正有效发生的前提。
适切的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与参与意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与参与度,从而有利于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施议题式教学,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要坚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的“三贴近”。
本文就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如何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做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倪豪孔福建省连江县连江第一中学350500摘要: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首先必须坚持“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是议题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首要必备条件,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一切学习活动真正有效发生的前提。
适切的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与参与意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与参与度,从而有利于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施议题式教学,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要坚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的“三贴近”。
本文就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如何贯彻落实“适切性”原则,做到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实际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三贴近” 针对性“适切性” 议题式教学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首先必须坚持“适切性”原则。
“适切性”是指议题式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认知水平,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真正做到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机统一。
“适切性”是议题式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首要必备条件,因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一切学习活动真正有效发生的前提,关系教学活动能否真正取得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要内容和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一、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坚持“三贴近”既是原则又是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的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舆论阵地的法宝。
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和形式,而是贯彻和落实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其内核的科学的方法论。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是以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为基本素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传达和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认真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解答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内容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注重该课程的实效性、政治性、方向性。
但是,有些高校和个别教师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形式主义,远离群众、远离生活、远离实际,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三贴近”原则。
当然,“三贴近”的内涵绝非字面上理解的那样简单,在教学中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种对“三贴近”急功近利式的理解,可能导致对“三贴近”的庸俗化、粗俗化、自由化,这是
教学中的大忌,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同时也与科学方法论背道而驰。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政治上的坚定性,具有政治敏锐性,能贴近实际、贴近时代,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形势发展的本质和走向,敢于实事求是。
其次,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强,能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胆识敢于联系
学生实际授课。
第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的时代。
网络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无疑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一族。
因此,网络的产生、发展和普及也必然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因此,面对网络环境,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必要性。
首先,坚持“三贴近”原则,这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既反映社会生活,又服务社会生活;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就高校来说,基本的群众就是广大青年学生。
其次,坚持“三贴近”原则,正是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新要求。
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阶段,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
———以南华大学为例
论《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张多来
李晓衡高征难*
*[作者简介]张多来,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湖南衡
阳
421001);李晓衡,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衡阳
421001);
高征难,南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该课程必须注重实效性、政治性、方向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三贴近”原则
政史地教学研究
113
2009年第9期(下半月刊
)
新矛盾凸现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再次,坚持“三贴近”原则,体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坚持“三贴近”,就是在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三贴近”原则,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找到求真务实的实现途径,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三、南华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坚持“三贴近”原则的路径
(一)领导带头讲“形势与政策”课,是坚持“三贴近”原则教学的根本保证
该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特别是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和其他校领导每学期都讲授1—2个专题,营造一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
良好氛围,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水平。
校党委、行政不定期听取汇报,切实解决“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专门下发有关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领导和制度保证。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水平的前提条件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要是以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
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充分反映该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三贴近”原则,精选教学内容。
1.以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精神为主要教学内容,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如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重要的中央全会决议、决定每年一度的“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等,使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以经济形势与政策、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党和政府如何带领人民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如何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3.以重要历史时期的建设成就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宣讲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4.以重大国际形势和国际领域里的斗争为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
所处的国际环境,认清国际形势。
5.以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契机,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就业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三)在教学安排上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这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关键
“形势与政策”排入课表后,确保课时的落实。
为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滞后性”,该校在设计《形势与政策》课程时,把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安排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如主题报告会(形势报告会,以宣传部为主);课堂讲授(以马列部教授为主);主题活动(重大纪念活动,以团委、学工部为主)等。
(四)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物质保障
南华大学校党委、行政十分重视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经费投入,从而为该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费在“两课”经费中列支(主要是用于教学大纲与讲义编写,教师外出学习、开会等
)。
2.学工部给每个辅导员订有两份杂志,宣传部给每个总支订有《半月谈》等杂志报刊。
3.学校在教学大楼各教室、食堂均装有电视机,既保证了学生收看电视新闻,又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电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4.学校在学生宿舍区兴建了可张贴近百份报纸的大型高标准阅报栏,成为学生了解时事的大窗口。
5.按照精品课程要求,全面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建设《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网站。
校园网是一个有效的宣传窗口,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宣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随时都可以点击校园《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网站。
注释: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M].人民出版社,2007.35.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2004.
[责任编辑:曹庆红]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