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导学案课程名称: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导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学习目标:1. 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如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和理解诗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进行诗歌性状的分析和理解。

2. 学生如何运用阅读理解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文《马说》。

2. 笔记本和笔。

3. 一份诗歌性状分析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马的形象。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马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 马是如何受到尊重和赞美的?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阅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可以在课文上划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或词语。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细腻的描写。

然后请几位同学读课文,同时指导他们读出马真实和自由的感觉。

3. 解读诗歌性状(15分钟)教师提供一份诗歌性状分析表格给学生,并解释如何进行诗歌性状的分析。

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分析诗歌《马说》的主题、情感和特色描写。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并在表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4. 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5.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准备下一次的课程。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理解文本。

2. 思考并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理解技巧和诗歌性状分析方法。

3. 选择一部音乐作品或画作,结合所学诗歌《马说》,进行创作,并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过程。

《马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用

《马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生用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结合课文的全部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

【资料补充】“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往往是托物寓意。

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2.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写下你还想提醒同学注意的字并注音。

槽枥石骈策不外见3.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字词。

骈:一食:或:外见:等:策之:4.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课中交流】(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通文意。

(加点的解释字义,加横线的解释词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目标检测】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马说》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13、10、11 地点:德化六中执教者:德化五中庄雪芬
教学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3、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说马”导入。

二、揭题解题
1、揭题《马说》。

2、作者简介——韩愈。

3、解题:“说”这种文体的特点;“马说”的大意。

三、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边听边标字音。

2、给两个长句划分节奏。

3、生练读后,全班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

2、完成导学案的第一部分。

3、质疑、交流,反馈:
⑴通假字:食、见、材、邪
⑵一词多义:之、以、其、而、能、策
⑶抽查重点句子翻译。

4、小结。

五、迁移运用
1、阅读附文《骥遇伯乐》,说说故事的大意。

2、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六、总结归纳
七、布置作业
1、整理译文,背诵课文。

2、积累有关“马”的典故、四字成语、古诗文等。

《马说》教师用导学案

《马说》教师用导学案

语文八年(下)《马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使学生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3.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重点: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难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这课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导入新课: (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说’的文章——<爱莲说》。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马说》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马说》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本文主题为《马说》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旨在分析分析此篇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一、课文内容概述《马说》这篇文章是神秘主义诗人孟浩然创作的。

文章以马的角度向人类展示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表达了马对他的主人和人类的感情。

文章以一个马的视角,描绘了马奔跑、拉车、载人、吃草等情景,将动物的生命体验娓娓道来。

孟浩然在此篇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和深刻的感受,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篇充满深层思考和感性韵味的文章。

二、文本分析1. 马的角度本文从马的角度切入,描绘了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它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以动物视角代替人类视角的写作手法十分独特,让读者能够看到动物们的真实感受,思考人际之间的关系。

2. 描写生活细节《马说》这篇文章中,孟浩然生动地描写了马的出生、生活、劳动和死亡等方方面面的情景,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马的生命体验。

3. 深层思考和感性韵味孟浩然在文中强调了马对于主人的信任和忠诚,同样也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不平等和残酷的感受。

同时,文章也注重抒发感情和思考,用深刻的诗意描绘出马的生命之路。

三、文章解读《马说》这篇文章呈现了一个动物的真实感受,借此让读者去感受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命体验。

文章深刻地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动物权益,尊重它们的生命价值。

孟浩然在此篇文章中还提出,马不在乎我们对它的评价,而只关心对它的待遇。

与人类社会不同的是,马并不为名利所动,而运动纯粹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和生存。

同理,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评价时,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不为外部评价所影响。

四、教学建议1. 培养学生动物保护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生存环境、生命体验等方面内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尊重。

2. 引导学生关注公平正义问题通过分析文章中反映的不平等和残酷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4、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5、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6、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三、知识准备:1、“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

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

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

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2、自己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组内自设)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尤其停顿。

(组内提前准备)三、根据课文完成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再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写在下面。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策()邪()2、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他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初一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也可以________但都是为了____ 。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__含义: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四、理解文章,解释加点的字。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读阅读提示《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阅读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主题。

3、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培养对人才的认识。

4、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学习的难点。

阅读指导: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阅读过程初读课整体感知:①给下列词语注音骈死祗槽枥粟一石②解释文言词故虽有名马()是马也()才美不外见()策之必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执策而临之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文中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论证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能找到多少个关于马的成语?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诵读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疏通文字,了解文意(一)挑战第一关1.读通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看谁一马当先。

2. 听读课文听节奏,悟语速。

(在课本上作出标注字音与停顿)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语速适当,节奏准确。

3. 正音正句。

4.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看谁能准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1)速读(不读错音、破句)(2)配乐朗读(个人或小组)A 音准通畅、声音洪亮,B 语速、停顿恰当,C 有感情地朗读(轻重缓急)。

(二)挑战第二关读懂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3. 你能把文章中的通假字找出来吗?4. 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学习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

5. 自学指导二:翻译句子。

6. 词语归纳。

(三)挑战第三关1.分析文段一(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2)本段文字说明了伯乐的什么作用?(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2.分析文段二(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3.分析文段三(1)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段哪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中心?(3)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4.本文的思路:(1)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3)痛诉食马者的愚昧无知5.讨论:(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四)挑战第四关读出情感:体会情感和写法。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马说》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教材分析《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教师准备一案两单和课件六、教学过程【科学导入】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呈现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马说》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马说》第一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马说》第一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马说》第一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忆一下马有哪些特征,有哪些用途。

2.展示一张黑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其中的特征。

3.播放《马说》的视频,学生同时跟读课文。

阅读环节: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记录生词。

2.集体阅读课文,老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老师讲解马有哪些棕色变种,将学生分组,让每组找到一种棕色变种,介绍棕色变种的外貌特征和分布区域。

4.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纠正。

引申环节:1.学生溯源,了解马的起源和进化,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或者漫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学生进行配套阅读,阅读与马有关的课文或者书籍,通过讲述、PPT等多种形式展示个人见解和观点,并进行表演或者演讲。

3.老师邀请当地养马的农民或者训练马的专业人员前来,现场讲解和演示马的训练和驯服,让学生了解马的性格特征和如何控制和驾驭马匹。

4.老师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马文化产物,如电影《勇敢的心》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马文化和马传统。

复习与总结环节:1.老师出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回忆课文中提到的马有哪些特征和分布区域。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比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总结,让学生尝试描述本课所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老师点评学生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并纠正表现差的学生,告知其需要加强的方面和注意事项。

结合课程特点,这份学案主要采取了亲身经历、配合阅读、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旨在践行课程教育的多元化和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案没有忽略与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马匹知识,更好地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习俗与风情,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们对马匹的性格特征、分布区域、驯服方法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竞赛等方式,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马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马说》第一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批注栏
课题:《马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释义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能自行翻译全文。
学习过程:
预习案
【走近作者】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作品都收在《》里。《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中的《杂说》。
4>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探究案
有节奏地大声朗读课文,展示自己朗读方面的才华。=
(1)听读+朗读展示
请听范读课文,边听边圈点勾画出读得不准的字音、不合理的停顿
1)自己试读,要有感情。2)对子组互读,互相纠正。3)小组内展读,小群体互学。
4)全班进行展读比赛,由组内推选出一人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找出不足,给予评价
(2)译读(自学)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3)疑读(合作)
“你来问,我来答”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你不会译的字词句,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组成员或者教师给予解决。
检测案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23、《马说》导学案主备:康乐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 2019-05-08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培养文言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3.理解文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境界。

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才常哀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马说》。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主预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祇( ) 骈( ) 槽枥( )食( )马者粟( ) 邪( )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祇.: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执策而临.之:呜呼..:(2)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3)一词多义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食: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一食或尽粟一石()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其:不知其能千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之千里者()策之不以其道()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4)古今异义然后..有千里马( )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3.作者链接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

部编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册学案:23马说(第一课时)

部编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册学案:23马说(第一课时)

第 23 课 《马说》鲁彩虹刘亚玮. . .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 食( )马者能千里而食()也. . . .八年级下册语文翻转课堂课时导学案班级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 )课 题重点难点编制人审核人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 学 质 疑 导 学 案(一)教师导学导 学 案 内 容一、【目标导学】请同学们关注学案导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

【学法指导 1】 二.【教材自学】结合工具书准 确书写字音并写两遍识记。

(一)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祇( ) 骈( ) 槽( )枥( ). . . . .食( )不饱 外见( ) 食( )之不能尽其材 邪( )2、作者简介韩愈(公元 768 年—公元 824 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整体感知课文。

3、疏通文意,翻译下列重点词语并疏通整句的意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 然后:导 学 案 内 容学生纠错疑问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故:虽:祇:【学法指导2】辱:骈死: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一食:或:粟: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是:能:外见:且:常马:等:安: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以其道:以其道:之:通其意:执:临:呜呼:其:邪:其:三、【微课助学】观看微课,完成相关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马说》第一课时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马说》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课时) 《马说》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孟延萍审核于少堂授课时间 4.17 序号 2 班级姓名组名/层次家长签字学习目标(含重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作者情感。

学法要求诵读法疏通文意法积累法课前预习2、了解文体“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3、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4、阅读课文,第一遍:借助字典及课下注释,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二遍:能够读出节奏。

课堂展示一、预习展示二、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指名朗读。

三、疏通文意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后注释,小组之间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四、课堂检测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反馈批注(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工之侨献琴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还之()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侨闻之()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学校名录参见:/wxt/list.aspx?ClassID=3060。

马说 第1课时学案

马说 第1课时学案

初二年级语文科自学探究学案班级:姓名:主备:审核:初二语文小组时间:年 6 月11 日学习内容:第23课马说第1课时学习目标: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重难点:训练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受益终生哦!)1、作者: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

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

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马说》大约作于795-800年间。

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

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二)自学检测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祇.()骈.()槽.枥.()食.马()粟.()邪.()奴隶..()执策..()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三)自学小结: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三、展示反馈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马说》导学案共一课时(初稿).doc

《马说》导学案共一课时(初稿).doc

《马说》导学案共一课时(初稿)主备人:使用时间自主预习案预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划分句子节奏。

2、字词学习:祗(zhi)骈(pidn)食(si)3、作家作品背景4文体预习过程一基础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注重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即谈马、论马。

作者和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站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中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们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初读课文,补充理解词语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1)、重点词:祗:辱:骈:是:能:见:且:等:安:临:(2)、一词多义: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 人、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3)、通假字:⑴食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3)、其真无马邪3、翻译课文,要做到字字落实,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

课内探究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培养语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屮人才被埋没的可悲现实。

3、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的关系,领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马说》一二课时 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马说》一二课时 导学案

大安区回龙中学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语文学科“学、议、讲、练、评”五合一教学文稿时间:主备人:廖小玲《马说》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点】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难点】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预习案】1、“说”:是古代的一种。

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与现代_______相似。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题目可理解为“”或“”。

我曾经学过那些说?、、。

2、韩愈,字退之,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之首。

【初步感知课文】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祇()骈()槽枥()称()一食()一石()粟()食马…食也(∕)食不包()见()邪()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 _ _ 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 _______(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_______ ___ __(4)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 ____ ___ (5)策之不以其道______ __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_____通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____通_____,________(3)不能尽其材___通____,__ __ (4)其真无马邪____通____,______ __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2)策: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3)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合作探究-理解课文】活动一: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注意节奏)活动二:再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课前搜集有关“马”字的成语或者典故。
2、注音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外()②执策临之()③策勋十二转()
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食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2)译读(自学)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画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3)疑读(合作)
“你来问,我来答”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你不会译的字词句,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组成员或者教师给予解决。
检测案
1、解释划线字词的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主备人:马红丽审核人: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批注栏
课题:《马说》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反复朗读并释义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能自行翻译全文。
学习过程:
预习案
【走近作者】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作品都收在《》里。《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中的《杂说》。
【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4>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
③其真不知马也。()
探究案
有节奏地大声朗读课文,展示自己朗读方面的才华。=
(1)听读+朗读展示
请听范读课文,边听边圈点勾画出读得不准的字音、不合理的停顿
1)自己试读,要有感情。2)对子组互读,互相纠正。3)小组内展读,小群体互学。
4)全班进行展读比赛,由组内推选出一人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找出不足,给予评价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句子: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才美不外见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本课内容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