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由来

合集下载

广东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东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东中山纪念堂导游词原是1921年非常大总统府所在地。

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

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

由来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

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经历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状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

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古徐国略述

古徐国略述

古徐国略述江苏邳州徐敦民上古时代,禹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徐州为其一。

此时,徐州非行政区划,而是自然地理区域。

今徐州人多知,相传尧时,封钱铿于彭,在徐西近郊,建有大彭氏国,其所在地故名彭城。

武丁灭彭,在今商邱,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建立宋国,两国各统治八百余年。

而知道在彭城之东,曾建有徐国的人,九为数不多了。

《史记》、《左传》、《韩非子》、《东夷传》……等各类史籍,对徐国记载甚少。

徐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但史籍记载仅只鳞片爪。

洋洋一部《史记》,对徐之记述,仅寥寥数语,然多纰缪。

对著名之国君——徐偃王,仅提到“徐偃王作乱”。

查阅当今史料,对徐也说不出所然,仍是一片模糊。

由于史书之谬误,徐国被埋没了数千年之久。

为填补徐国历史之空白,还历史之真实面貌,参阅有关徐氏资料,拙作芜文,敬陈于后。

一、徐氏受姓之由来今幸珍藏,并拜览“徐氏族谱”卷首,颇感详实。

谱牒历史悠久,从黄帝开始,至唐朝止,世事清晰。

徐族为古老姓氏之一,有近四千二百年之历史,据谱载与黄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徐氏先祖,皋陶、伯益、伯夷父子三人,辅助尧、舜、禹三世酋长。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舜时,咸成厥功,封禹主司空,可光大帝业。

皋陶主大理,调解民事纠纷,民皆服判决。

伯夷主礼义,能上下谦和。

伯益主虞,山林湖泊得以开发……安抚四方,众夷皆服。

尧末舜初,洪水肆虐,浩浩荡荡,怀山襄陵,下民为忧。

“禹乃逐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付土……”。

禹治水采用疏导之法,引洪入江河,再导百川入海,先后费功十三年,洪水方得控制,水患解除。

禹治水认真,四处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早已千古颂扬,受民之爱戴。

益佐禹治水建功,赐益赢氏,封嬴邑侯。

伯益,名大费号伯益,有称益为黄帝七世孙,或九世孙。

按谱牒系十一世孙,未知孰是。

然黄帝至伯益四百余年,其世数应从多者,前贤考究不敢遗忘。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位于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广州。

作为中国近现代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地之一,中山纪念堂见证了中国人民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建筑风格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迹。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一、历史背景中山纪念堂始建于1929年,建筑师为孙中山先生的好友、著名建筑师卢树森先生。

堂名“中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杰出贡献,表达对其崇高的敬意。

二、建筑风格中山纪念堂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巴洛克建筑风格,结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堂内饰有汉白玉雕塑,大理石地板和香樟木镶边,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纪念堂主体建筑为巨大的穹顶,高达52米,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精神的永恒。

而在穹顶正下方,是首屈一指的孙中山巨幅油画,更加凸显了孙中山先生的形象。

三、主要建筑中山纪念堂一共有三个建筑部分:中山堂、中山广场和中山纪念馆。

1. 中山堂中山堂是中山纪念堂的主要建筑,也是最受游客喜欢的地方。

进入大门,你会看到高大的石柱,上面刻有“中山纪念堂”几个大字。

中山堂内设有三层展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照片和一些文物。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孙中山先生是如何领导民众进行革命活动的,以及他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不懈追求。

2. 中山广场中山广场是中山纪念堂的核心区域,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米。

广场上绿草如茵,环境优美。

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中山铜像,栩栩如生。

铜像前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为公”,这是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广场上经常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和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

3. 中山纪念馆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纪念堂内,是一个对孙中山先生进行全方位纪念的地方。

馆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传记、史料、照片和一些珍贵文物。

这里还有一个大型油画展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青年时期和领导革命的场景。

参观者可以通过纪念馆了解更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信息和他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

刘氏堂号

刘氏堂号

刘氏堂号中国的每个姓氏,往往都有一些最著名的堂号。

这些堂号,或为该姓的发源地,或者为一个美丽动人的历史典故,往往都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不但能让族人缅怀先祖,而且能让世人一看就知道是哪姓哪宗。

与大多数中国姓氏一样,作为中华望族大姓的刘姓,也有许多著名的堂号。

仅择十二,以作介绍。

1. 彭城堂在刘氏的众多堂号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彭城堂。

这是因为,彭城是刘姓的共同郡望,也是汉家刘氏的发源地。

因此,许多刘氏宗族都将自己的祠堂称为彭城堂,以标明自己为彭城刘氏,是正宗的汉家后裔。

甚至出自他源的刘氏,如匈奴刘氏、沙陀刘氏等,因年代久远,谱系失考,上代失叙,也对外自称为彭城刘氏,往往以彭城堂作为本族堂号。

现今以彭城堂为堂号的刘姓,在中国南北各地和海外华人中都有发现。

2. 藜照堂(及其相关的堂号)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就是藜照堂了。

藜照堂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

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为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彭城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和经学家。

西汉成帝时,更名刘向,任光禄大夫,奉命在当时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阅各种经典,后写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传论》等书。

传说有一天,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至深夜,当烛尽灯灭之后,仍不肯就寝,就在暗室中背诵经书。

忽有一位黄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门进来,接着将手中青藜杖顶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烧起来,发出光芒,照亮了暗室。

刘向见状,对老人肃然起敬,因施礼相迎,并询问老人尊姓大名。

老人答道:我乃太乙之精,闻知卯金氏之子好学,特来视察。

现赠你《洪范五行》之文。

;老人说完,果从怀中取出一卷简牍,传授给刘向。

此后,刘向果然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宗师,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伟业。

刘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一燃藜夜读的神奇传说,鼓励族人发奋读书,就以藜照堂作为堂号。

缘出这一典故的刘姓堂号,除了藜照堂外,还有很多,诸如青藜堂、藜阁堂、燃藜堂、光藜堂、藜光堂、然藜堂、尚藜堂、宝藜堂、天禄堂、禄阁堂、校书堂、太乙堂、传经堂、授经堂。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中山纪念堂导游词9篇中山纪念堂导游词1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259号,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纪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由来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

192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

具体的募捐活动从1920年3月下旬开始。

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

选址筹备会最初提议将纪念堂的地址选在西瓜园的旧商团总所,即现今越秀区人民中路上的同乐路口南侧,原广州市电话局的地址。

提议公布后,社会各界对纪念堂的选址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4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刊载了《孙先生纪念堂地点之决定》一文,声明“因多数人意见”,商团总所之地与孙中山无历史联系,也不适宜,遂将纪念堂筹建地址改为“旧总统府”。

所谓旧总统府,是指1920年孙中山任职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时的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所在地,清朝时是督练公所,民国初期军阀龙济光据为督军衙署。

1920年被陈炯明部炸毁。

建造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1894—1929)和结构师李铿、冯宝龄设计,于1920年动工,1931年落成。

现该纪念堂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中山陵齐名。

建筑特征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___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

中山公园导游词范文

中山公园导游词范文

中山公园,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780号,是上海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公园。

这个公园是以刘公岛公园、新闸路公园、西郊公园和沪况公园相结合而成的,占地面积近26万平方米,并且每年都会举办许多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份中山公园的导游词,希望您能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间。

让我们从中山公园里最著名的地标开始,就是拥有近100年历史的中山堂。

中山堂是上海市的建筑文化遗产,号称“中国别墅之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设计的作品之一。

中山堂是以特殊的样式和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细节设计而著名,同时它还是中国传统园林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有许多透明石雕、波浪墙、灵石壁等独特的建筑文化景观。

接下来,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中山公园里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场所--樱花广场。

每年的三月到四月间是樱花开放的季节,这里的樱花足够美丽,可以让您感受到浪漫和惬意的气氛。

在这里散步或是观赏樱花,都是很不错的体验。

如果您喜欢文学,这里还有几处可能会让您感兴趣的景点--柳浪闻莺亭,静心东轩等。

这些地方都有着不同的文学历史故事,期待您的品味和发现。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太和殿内。

太和殿是中山公园内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筑,建于1925年,是由当时的初中校长刘铭传先生捐款所建。

里面的展示主要是关于民间美术、陶瓷、古董、海派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和建筑风貌等内容,说白了就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非常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拓宽您的文化视野。

让我们一起来到中山公园的中轴线,这是整个公园的最中央地段,也是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这里有两组雕塑:文化大礼堂西侧是植物雕塑,东侧则是猴子雕塑,两端均为东西望的银杏大道,这里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

同时,您也可以欣赏到各种文艺演出,像是民族歌舞演出和流行音乐演出等,为整个公园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和趣味性。

中山公园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体现,也是历史、艺术、休闲、娱乐的聚合地点。

堂号——精选推荐

堂号——精选推荐

堂号堂,原是⼈们对所居住的房屋的⼀种称呼。

据礼记记载:“天⼦之堂九尺,诸侯之堂七尺,⼤夫之堂五尺,⼠三尺”。

可见在古代地位不⼀样的⼈所居住的房屋⼤⼩是有区别的,不过通称为堂。

其实堂号由来已久,如李林甫的“却⽉堂”,杜牧的“碧澜堂”,裴读的“绿野堂”,像“绿野堂”已经成了裴⽒家族的堂号。

从宋代开始堂号已较普遍,据史料记载,宋⼈的堂号就达225种,⽐较著名的有,王祐的“三槐堂”,黄庭坚的“永思堂”,许俭的“孝友堂”,这些堂号也都衍化成家族堂号了。

像王⽒的三槐堂,黄⽒的永思堂。

三槐堂明清时期,堂号更为盛⾏。

这些堂号都是指某⼀具体地⽅,不过在家谱中的那些堂号可不⼀定了。

古代同族的亲属⼤家住在⼀起,以⽰家族的和睦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族⼈越来越多,有⼀些⼈迁徙,或者分⽀,为表明世系的渊源,在姓⽒的前⾯⽤某某堂来加以区分,这就是家谱中堂号的来源及意义所在。

家谱中有⼀些堂号是从书斋名,室名衍化⽽来的,像上⾯提到的王⽒家族的三槐堂,黄⽒家族的永思堂等。

家谱中的堂号可以说是家族中某⼀姓⽒中某⼀⽀系群体的代称,它是区分同⼀姓⽒不同⾎亲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寻找⾃⼰⽀系祖先的主要根据。

中华姓⽒前15位⼤姓⽒堂号李⽒:陇西堂,赵郡堂,中⼭堂,⼤理堂,利贞堂,晋⽂堂,龙门堂,郁林堂,太⽩堂,西平堂,⽩⿅堂,五知堂等83个堂号。

王⽒:太原堂,三槐堂,槐荫堂,东海堂,绍姬堂,敦本堂,敬爱堂,崇本堂等堂号。

张⽒:清河堂,青阳堂,孝友堂,留侯堂,⽂星堂,万⽯堂,百忍堂,九居堂,草圣堂,⼆铭堂,三凤堂,双桂堂等113个堂号。

刘⽒:彭城堂,沛郡堂,中⼭堂,东平堂,御龙堂,汉⾥堂,三约堂,校书堂,明经堂,五忠堂,三元堂,嘉业堂等92个堂号。

陈⽒:颍川堂,六望堂,三恪堂,德星堂、德聚堂,下邳堂、武当堂、京兆堂等堂号。

杨⽒: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清⽩堂,柱国堂,紫芝堂,忠武堂等堂号。

赵⽒:天⽔堂,⼴陵堂,爱⽇堂,完璧堂,半部堂,清献堂,琴鹤堂,爱敬堂,敦德堂,南安堂等堂号。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地,也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详细导游词。

第一部分:介绍孙中山先生大家好!欢迎来到广州中山纪念堂。

首先,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山先生的背景和贡献。

孙中山,字逸仙,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国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被尊称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发起的辛亥革命终结了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第二部分: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历史刚才我们简单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背景,接下来,我将介绍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历史。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于1929年,是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逝世后建立的,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纪念堂的设计灵感取自美国的林肯纪念堂,它呈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山纪念堂原名中山堂,是广州所有纪念中山先生的建筑中较早建成的。

第三部分: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精神和国际观念。

纪念堂主体建筑为一座高19.6米的石质大殿,整体呈三层式的木和瓦结构,屋顶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黄铜大水壶,象征着水源的重要性。

正殿两侧是四根高大的石柱,上刻有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和纪念文辞。

进入纪念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雕塑,这是孙中山先生坐在椅子上的雕像,他神情庄重,面对着中山堂的主殿。

雕像背后的壁画展示了中国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的历程,以及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思想和贡献。

第四部分:参观路线和核心展厅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参观路线和核心展厅。

参观中山纪念堂,我们将按照一定的路线进行,首先,大家可以参观大殿正厅,正厅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历史文物,包括他的个人物品、手稿、照片等。

接着,我们来到纪念堂的东侧和西侧,这里分别是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亭和纪念堂。

纪念亭内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家人的生平照片和资料,纪念堂内则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和他的相关事迹。

穿越历史的中山堂

穿越历史的中山堂

穿越历史的中山堂作者:闫晓虹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13年第05期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曾被日本人视为有无上荣耀施政印记、并悉心修建的恢宏建筑,竟在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之时,因是日本递送降书之地而被打上耻辱的印记。

曾经显赫一时的台北著名地标之一中山堂,现早已不再显山露水,却如洗尽铅华一般,只默默蛰伏在台北闹市街区的一角,极尽淡定,安然。

尽管100多年以来,台湾几次的政权交替都与之息息相关。

这个充满红尘旧事的中山堂原址为清朝台湾建省后的布政使司衙门。

1885年台湾设省之后,刘铭传出任首任台湾巡抚,在今台北的延平南路与武昌街口处设立此机构,统管全台衙门之事务。

及日据时代初,这里又充作台湾总督府,后日本殖民地政府为庆贺日皇裕仁登基,遂将清末布政使司衙门拆除,改建成“台北公会堂”。

作为日本施政纪念事业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台北公会堂”由时任总督府技师的井上熏担纲总体设计,兴建规模仅次于其时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的公会堂,它于1932年11月23日动工,历时4年后才宣告竣工。

“台北公会堂”系牢固的四层钢骨结构建筑,耐震耐火,质量上乘掷地有声,同时它还集纳自由形式的现代建筑特色,亦兼具欧洲古典主义格调,只是其原本繁冗华丽的装饰已被简单明快的立体线条所取代了。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曾被日本人视为有无上荣耀施政印记、并悉心修建的恢宏建筑,竟在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之时,因是日本递送降书之地而被打上耻辱的印记。

光复之声约在“台北公会堂”修葺10年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公会堂”举行盛大的台湾地区的受降典礼。

在首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代表国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那天,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乖乖地向国民政府行政长官签字投降。

受降典礼之后,陈仪高声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归中国,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告中国全体同胞及全世界周知。

武冈中山堂简介

武冈中山堂简介

武冈中山堂简介武冈中山堂是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武冈市的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物。

作为一座近代建筑,中山堂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

它是一座集纪念、教育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武冈中山堂始建于1927年,当时是以捐款的方式由当地爱国人士发起兴建的。

该建筑于1928年完工,是当时湖南省规模最大的纪念馆之一。

中山堂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整座建筑由三个独立的主体建筑组成,分别是大堂、东厅和西厅。

大堂是中山堂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整体呈现出中式宫殿建筑的气势和风格。

中山堂内部设有多个陈列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馆内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孙中山的个人物品、历史照片、手稿和书籍等。

这些展品真实地再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和他的思想理念,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伟大贡献。

除了陈列馆,中山堂还设有多个教育和文化活动场所。

其中包括一个多功能会议厅、图书馆和展览厅等。

这些场所经常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的学者、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

中山堂所在的武冈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景点。

中山堂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建筑物。

它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因此,中山堂不仅对于武冈市的居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武冈中山堂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建筑物。

它作为一座纪念馆,通过陈列馆和展览厅的展示,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同时,中山堂还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场所,承办了许多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武冈市的一部分,中山堂也成为了该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南汇中山堂

南汇中山堂

南汇中山堂以前就知道南汇有一个民国时期建成的中山堂,最近听说它所属的单位南园宾馆已经关门大吉,归入了拆迁地段,也有人说中山堂将归入扩建的古钟园,反正众说纷纭。

于是迫切想去看一看中山堂的现状了,所以中山堂是这一次骑游惠南镇的主要目标。

南园宾馆确实已经关门,好在门卫还在而且比较好说话,打了个招呼便放我进入。

这是坐北朝南的南汇中山堂的正前方,高高的台阶两边还有一对石狮子护卫着。

正门上方悬挂着写有“中山堂”三字的匾额,据说,“中山堂”的题匾,还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的手笔。

虽然没有落款而不能确定,但是从袁希洛辛亥老人的资历及参与民国建立的声望,此举也不是不可能的。

大门西侧墙上有浦东新区的文保碑,中山堂是浦东新区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时间为2010年3月23日。

文保碑下方有记录1992年南汇县人民政府出资重新修葺的石碑关于南汇中山堂的建设和历史,书上网上都有一些零星的记录,但也是有多种说法。

前一阵南京网友传来的《二年以来之南汇建设》一书中,正好有它的原始记录,应该是最权威最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了。

东南角看中山堂东侧面,回廊也开有通道,石阶两旁同样有一对石狮子。

中山堂的背面,空中的管道有一点煞风景,影响了大屋面的观察。

1985年出版的《南汇手册》中说:南汇县招待所始建于1953年。

所内有一座宫殿式建筑,三面回廊,四角檐,庄重典雅。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中山堂”,建于一九三五年,中山堂东南两侧,广植花木,形似一座小花园。

园内花树遮道,鸟语啁啾。

石阶上各种盆景千姿百态。

旅客们清晨黄昏。

漫步园内,可以赏心悦目,增进健康。

在南汇地情丛书《胜迹集锦》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山堂位于惠南镇南门大街41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由下沙大中砖瓦厂经理朱鸿圻、厂长沈彬儒赞助兴建。

后为历届县政府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

1992年南汇县人民政府出资修葺。

以后许多资料上多持此说。

如今中山堂的东南两侧依然还是大面积的绿化带。

绿树掩映的中山堂。

中山堂纪念馆介绍

中山堂纪念馆介绍

中山堂纪念馆介绍
中山堂纪念馆是位于中国南京市的一座纪念馆,以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该纪念馆位于中山陵附近,是孙中山先生建设的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的现代古典中式建筑群,于1929年开始建设,历经多年才最终建成。

纪念馆整个建筑群由山门、中山堂、游廊、寿坊、石鼓、钟楼等建筑组成。

其中,主体建筑中山堂是规模最大、建筑最为庄严肃穆的一座建筑,用以供奉先生遗像,并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和展览。

中山堂里的中山先生静像高88寸,衣袂飘飖,神态庄重,周围镶嵌着74块贵重名人真迹钟楼外面还有荔枝玲耀等山的石雕。

纪念馆内还有寿康宫,用以供奉孙中山先生遗骨,并开展各种典礼和纪念活动。

此外,还有中山堂纪念馆博物馆,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个人物品和历史文物,让游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

中山堂纪念馆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象征和精神家园,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在馆内,游客可以感受到先生的崇高风范和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也能够深切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民主革命的精神。

明清两代社稷坛及中山堂

明清两代社稷坛及中山堂

明清两代社稷坛及中山堂
(孙中山先生坐像)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

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现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入口
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位于天安门城楼西侧,现为中山公园,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五谷神之处。

(图为园内中山堂)图为保卫和平坊
因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拜殿中,1928年命名为中山公园。

图为中山堂
社稷坛为汉代白玉石砌成的3层方台(清代乾隆以前的坛制多为两层方台),上层每边1593米,高近1米;四B面台阶,各有4级.上层按五行方位填筑五色土壤,中间黄色,东方青色,南方红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图为五色土及中山堂)
图为园内建筑
园内的孙中山先生雕像
图为中山堂
中山堂内的天下为公牌匾
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及领导人题词。

福州中山纪念堂

福州中山纪念堂

福州中山纪念堂
福州的中山路是一条小马路
步行离开“林则徐出生地”才2、3分钟路程之后,即到达中山路23号的“福州中山纪念堂”
堂前的孙中山立像
福州中山纪念堂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原为清朝贡院“至公堂”。

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停留发表重要演讲,193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特将“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堂南的贡院埕大街也改名为中山路
门闭不开放
现“中山堂”划归福建民革管理,曾担任中国民革主席的何鲁丽题写堂名
福建“省保”碑
“省保碑”反面镌刻的说明文字
我到达“中山堂”的时间是下午5点左右,实际上在开放时间段
但因门闭进不去参观,只能走人
一路闲逛,来到福州鼓屏路与鼓西路交叉口名为“鼓楼前公园”的鼓楼遗址。

【闽都风土】从贡院到中山堂

【闽都风土】从贡院到中山堂

【闽都风土】从贡院到中山堂福州中山纪念堂的前身是明清两代延续下来的福州贡院。

贡院是古代乡试、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创设。

为防止考生翻爬舞弊,在四周围墙遍插荆棘,因此贡院又称“棘院”。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历经1300年。

福州中山纪念堂美称由来福建在唐代中叶之前,“闽境荆榛”尚属“蛮荒之地”,缺少文儒之风,时人未知学。

后有观察使李椅、常衮等贤明官吏,创设府儒学,亲加讲导,由是俚俗一变,文风始盛。

府儒学为都督府官学。

据清乾隆《福州府志》记载:福州学校,李椅兴于大历(约766年),常衮兴于建中(约780年)。

唐大历年间,李椅又将原位于城西北的孔庙移建于府学所在地今南门圣庙路一带,并与府儒学合建,二位一体,因此又有庙学之称。

尔后生员日多,福州科举崭露头角,到了晚唐侯官肖膺等四人及第,其中沈崧高中状元(896年),从此有了“文儒之乡”的美称。

《容斋四笔》唐末五代王审知治闽,崇文重教。

在福州四城门内附近办官学,“设立四门学,以教闽中秀士”,后在孔庙内“又拓四门学”,在各县“广设庠序”。

八闽读书蔚然成风,出现了“千家灯火夜读书”景象。

宋代以后福建社会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书院林立,学子广布。

南宋洪迈在其著作《容斋四笔》中由衷赞美:“冠带诗书,翕然大肆。

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

”文化氛围、读书风气很浓,闽都尤为突出,“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

参加科举和中举的人数空前增多,据资料统计,宋代300多年,闽省历届进士多达6869人,约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官至宰执者不下60人。

而福州府举进士者2247人,超过历代,状元有7人。

世人誉之为“海滨邹鲁”。

应运而生。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盛,完善考试场所尤为重要。

因此,在省城设立专供科举用的考场已是当务之急,于是贡院顺应而生。

福州最早的贡院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从此试院从依附府学、孔庙脱离出来。

玄妙观中山堂

玄妙观中山堂

玄妙观中山堂
在苏州观前街玄妙观三清殿的北面,原有一座弥罗宝阁,建于明正统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燹,后由浙江富商捐资重建,高达三层,宽十二楹,颇为壮观。

1912年8月28日突然遭大火,化为焦土。

193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当时的政府决定在弥罗宝阁原址建造一座中山纪念堂。

各界募得资金3.5万余元,由王信记设计,沈兴记营造厂施工,于1933年4月4日建成,成为当时吴县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

1936年11月20日,苏州各界代表百余人在中山堂成立吴县各界绥远卫国将士后援会,掀起援绥抗日热潮。

1949年后,中山堂曾先后作为工人俱乐部、苏州地区电影公司、观前电影院等场所。

门旁还曾挂过一块吴县教育会书报社通俗演讲所的牌子。

老照片为1933年的玄妙观中山堂。

□无名。

王姓堂号故事

王姓堂号故事

王姓是中国姓氏之一,其堂号故事也有很多种。

以下是一些王姓堂号的故事:1. “太原堂”:根据史籍记载,太原是王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姓氏考略》记载:“太原、琅琊,皆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也。

太原之王,出自姬姓。

而琅琊之王,出自夏禹。

”太原堂号由此而来。

2. “琅琊堂”:琅琊是王姓的另一个重要发源地。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琅琊王氏,自汉丞相宣之后,世居琅琊临沂。

”琅琊堂号由此而来。

3. “京兆堂”:据史籍记载,京兆是王姓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京兆王氏,出自姬姓……其后子孙因地为氏。

”京兆堂号由此而来。

4. “中山堂”:中山是王姓的一个分支。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中山王氏,出自姬姓。

”中山堂号由此而来。

5. “陈留堂”:陈留是王姓的一个分支。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陈留王氏,出自陈胡公之后。

”陈留堂号由此而来。

6. “开闽堂”:开闽王氏又称“开闽忠懿王氏”,开闽王氏入闽始祖系五代闽国忠懿王审知(862年—925年),其世系为:审知-延翰-继鹏-从益-仁贽-佑顺-嗣诏-景俊-元称-重熙-天锡-镣-从谠-已略-潜-谊-国华-文荣-纯仁-武。

开闽王氏始祖为开闽忠懿王审知的十一世孙——谏议大夫、始祖母陈靖姑(陈靖姑故里在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

7. “三槐堂”:三槐堂是王姓的一个重要分支。

据《宋史》记载,王佑曾经种植三棵槐树,预示着子孙将会位列三公。

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成为了北宋的宰相,因此后人将这个故事作为三槐堂的由来。

这些堂号的故事都是根据历史事件、传说等演变而来的,每个堂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百家姓各个姓氏名门望族的堂号考据,看看你的祖宗有什么名望?

百家姓各个姓氏名门望族的堂号考据,看看你的祖宗有什么名望?

百家姓各个姓氏名门望族的堂号考据,看看你的祖宗有什么名望?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多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堂号,堂号的本意是悬挂在厅堂之上的牌匾,每逢节日便用来彰显身份和富贵。

久而久之,很多百姓在谈论某一名门望族的时候通常以堂号代替,比如三让堂吴家、八桂堂瞿家等等,这些堂号一可以牢记祖先的郡望,二可以彰显祖宗功德,所以就流传下来。

最初的堂号大多以地名为主,主要用于记住自己祖先源地,这就是总堂号,比如李氏陇西堂、张氏清河堂等。

后来,随着姓氏的分支增加,堂号开始逐渐演变为总堂号和自立堂号,自立堂号就是自己祖宗属于历史文化名人,然后为了将祖宗事迹记录下来形成的有故事内涵的堂号,比如孟氏“三迁堂”出自孟母三迁,赵氏“半部堂”来源于北宋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卞姓的“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等等。

堂号的几种类型除了上面讲的地名形成的堂号之外,堂号还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这一堂号主要是追寻先祖的嘉宗懿行,比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来自于杨震拒收贿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范氏“麦舟堂”则说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

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

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2、以祖宗的丰功伟绩命名的堂号这一类堂号主要是描述先祖的功绩,纪念先祖而设立。

比如: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

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

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

3、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中山堂由来
福州孙中山纪念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湖东路, 是一座融中国古典特色和欧式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其前身为明清贡院,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称为"至公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废除科举,改建为福建省谘议局。

民国初为福建省议会会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为了促成南北统一,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拟游历各省。

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的林森即电告福建省都督府政务院,请速电邀孙中山访闽。

孙中山先生很关注福建,惦念着为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建志士,在返粤途中专程莅闽, “给八闽大地蒙受无限光荣”。

1912年4月20傍晚孙中山先生前往位于贡院埕的福建省谘议局"至公堂"。

他先是向列队欢迎的学生讲话,表达了爱惜鼓励青年之心;又向福建省军政官员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说:"现在我们虽然建立民国,但这不过是革命事业的开始。

要如何巩固民国的基础,如何解决民生问题,都必须靠同志们加倍努力,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

黄花岗闽籍19位烈士壮烈成仁,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的未竟之志。

"在场人士听了受到巨大鼓舞,为能在福州直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言论风采,而感到十分快慰、激动和兴奋。

4月22日,孙中山先生登上开往广东的轮船,结束了短暂而难忘的福建之行。

孙中山先生访问福建,给八闽大地添加了无限荣光。

福建人民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来闽,于1932年将贡院埕大街改名为“中山路”,至公堂改名为“中山堂”,
表示永久爱戴之意。

1991年10月,福州市政府将其列为历史纪念地。

在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该堂归民革福建省委会管理使用。

从2001年6月起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全面落架大修,堂内8根大柱、梁、顶棚油绘花案和罗马式浮拱及内外结构都按原貌修复,使这座古建筑重焕新采。

福建省全体民革党员捐资浇铸的两尊孙中山先生铜像,也分别安放在堂内外供群众瞻仰。

2002年6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亲临开馆揭幕。

开馆典礼象征着福州中山纪念堂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现堂内辟有”世纪伟人孙中山与福建民主革命”等展室,珍藏有孙中山先生“博爱“墨宝、多尊松中山先生铜像及闽籍辛亥革命志士遗物和照片260余件,成为福建人民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