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中学教育知识和能力试题

合集下载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 - 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 2 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答案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 2 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 2 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 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 2 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D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考点教育的属性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考点义务教育制度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整理模块七 中学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整理模块七 中学德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模块七中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2012·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A。

2、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答案】D。

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2012·下)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

题干中关键词“自励”、“自律”表明是个人修养法。

4.(2012·下)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目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答案】A。

解析:“一分为二”要求辩证看待问题,运用在德育过程中就是辩证看待学生的过与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故选A。

5.(2012·下)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

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答案】B。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6.(2013·上)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答案】C。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挑选题 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挑选题 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挑选题整理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2012年上半年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咨询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妨碍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全然因素是生产力。

3.在教育研究中,经过考察事物发生和进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进展规律的研究办法是历史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治理的体制.。

6.在中学时期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截了当依据是课程标准.。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儿童、活动、经验。

9.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紧借助的是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久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1.“桃李别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办法是模范示范法。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别能用心听说。

这属于注意分散。

13.王老师在说“果实”那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别可食果实的例子。

这种教学办法称为变式。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要紧用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心里很激动,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模样。

这反应了青青年情绪进展具有掩饰性。

16.肖晓爽朗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同意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降.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要紧咨询题是抑郁。

18.内心辅导老师经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举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内心辅导的办法是系统脱敏法。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研究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研究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而,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

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倾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工具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上研究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牢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影象中,在需求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术的运用。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而提出的。

6、教学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

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2016下半年-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和简答题详解(中学)

2016下半年-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和简答题详解(中学)

一、辨析题 (5)(2016下) (5)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5)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5)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5)(2016上) (5)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5)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5)3.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6)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6)(2015下) (6)1.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6)2.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6)3.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6)4.两种学习材料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6)(2015上) (6)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6)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7)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7)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7)(2014下) (7)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7)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7)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7)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7)(2014上) (7)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8)2.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8)3.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8)4.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8)(2013下) (8)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8)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8)3.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8)4.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8)(2013上) (9)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9)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一、单项选择题(20题)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

”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2、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3、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4、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7、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9、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A.冲动型 B.沉思型 C.案列型 D.同时型10、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11、小菲学习英语“d”时,发出的总是汉语拼音字母“d”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晕轮效应 D.思维定势12、下列现象不属于迁移的是()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13、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

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

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

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

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2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分配B注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例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专著的识记情况。

苏联凯洛夫所主编的《教育学》一书曾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作为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关于文化和教育的学说;经过批判地改造过的教育学的历史遗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工作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进步的教育学对于科学的贡献;苏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现代工作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的经验。

故D项正确。

A项:《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大教学论》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他在此书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当作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C项正确。

A项: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目的的确立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解情况。

教育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历史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并加以系统、客观地分析研究,从而揭示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故C项正确。

A项: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历年真题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

(2012年上半年真题)A.焦虑B.强迫C.抑郁D.恐怖正确答案: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抑郁症有四种表现: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二是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知识模块:中学生心理辅导2.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

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

她可能出现了( )。

(2012年下半年真题)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惧症正确答案: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知识模块:中学生心理辅导3.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或观念的神经症属于( )。

(2013年下半年真题)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正确答案:D解析: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知识模块:中学生心理辅导4.魏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

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2014年上半年真题) 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正确答案:A解析: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目中的症状是强迫观念。

2012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2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答案: D解析: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答案: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答案: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答案: 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 A解析:略。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答案: 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要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部分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部分辨析题

辨析题备考第一章1凡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考察的是教育的概念。

课本P2页。

预测题:教育就是学校教育。

(错误,考察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是教育的本质。

课本P3页预测题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

(正确,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013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考察的教育的社会属性-相对独立性。

课本P3-P4。

4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教育的平等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民主化指的是一方面教育均等化,还有就是教育的自由化。

P75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技术的现代化。

解析:错误,考察20世纪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现代化指的是技术和观念的现代化。

6生产力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解析:正确。

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教育内容。

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012年下半年全国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教育可以加速改变政治经济关系。

最终政治制度的改变还要通过暴力夺权来实现。

8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教资真题)解析:错误。

本质上考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四个因素都有可能出道题目,大家尽量将四个因素好好看下它们的作用。

遗传只能起到前提和基础的作用。

最终决定一个能力发展还是主观能动性。

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解析:正确,课本P24.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错误,课本P24.1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解析:错误。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培养目标是学校的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育目的是确定了总的教育方向。

两者有联系,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第三章辨析题的重点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精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辨析题精选辨析题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它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2013上)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1)这句话是片面的。

(2)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我们才称之为教育。

(3)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

从广义上讲,教育指的就是学校教育。

这句话是错误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人的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积极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012上)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社会性和目的性,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3)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活动”只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是自发表现出来的。

(4)因此,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首先,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而“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教育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3)其次,教育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材研发者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者等。

所以说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4)因此可以说,教师一定是教育者,但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

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手段构成(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构成。

(3)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包括物质、意识形态和行为。

(4)所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2012年单项选择: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人自己价值体系。

说明品德发展达到()A.服从阶段B.依从阶段C.认同阶段D.内化阶段【答案】 D2、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答案】 C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 B4、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答案】 A5、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的是()。

A.博比特的《课程》B.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杜威的《儿童与课程》D.赫尔巴特的《课程原理》【答案】 B6、(2021年下半年真题)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 A7、儿童心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答案】 A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答案】 A9、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方针B.教育规律C.教育目的D.教育制度【答案】 C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答案】 A11、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答案】 C12、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答案】 A13、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上半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
A.地方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指导的“三中心”是( ).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9、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

这属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

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绎
14、“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15、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他的主要问题是( ).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18、心里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里辅导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很高的教学( ).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
24、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5、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27、在学习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2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

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续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同学们,在英语中,同样有cock(公鸡),也有hen(母鸡),chicken (小鸡)”,说着,将母鸡、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

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

我接着说道:“这位提问的同学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语气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语气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

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的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问题: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加以分析。

(18分)
31.材料:
学生张琼进入青春期后,非常关注自己的相貌,但她认为自己长相难看,不被人喜欢。

看到同学聚在一起咯咯的笑,她就认为她们在笑话自己;在寝室里,若听到同学在谈论某某长得漂亮,会以为是在影射自己;上课未被老师点名发言,也会认为老师嫌自己难看不愿意点自己。

所有这一切致使她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同学沟通交流,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题: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张琼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1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