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建设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学院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架构建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各分院院长为成员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度建设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3.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2)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学生管理(2)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6.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体系建设运行方案1.宣传发动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试行)职教诊改〔2018〕25号复核工作是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机组成和重要保证。

为整体把握复核工作方向、规范复核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特制定本复核工作指引。

一、复核目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握诊改制度建设方向,突出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督促高职院校有效落实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简称学校实施方案),以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简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诊改为手段,加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营造现代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复核工作以教育部诊改工作通知为指导,以学校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为重点。

(一)聚焦核心要素。

坚持以学校诊改工作为基础,聚焦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简称五个层面)的目标与标准、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的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

(二)关注诊改轨迹。

坚持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基于学校平台数据分析,以轨迹变化为关注点,辅以实际调查研究,做出与事实相符的判断。

(三)尊重校本特色。

坚持一校一策,尊重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办学自主权,针对学校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引导学校科学定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有效可行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

三、复核内容(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复核目标链与标准链(简称两链)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五个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简称螺旋)建设的科学性、覆盖面、可行性、实施情况及成效。

复核学校质量文化与机制引擎(简称引擎)驱动与运行情况及成效。

1.两链打造与实施(1)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学校发展目标是否传递至专业、课程、教师层面,目标是否上下衔接成链。

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标准和制度执行是否有有效机制。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为了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实施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改进目标与计划1. 改进目标: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

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实施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重点等。

二、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作1. 收集相关数据:对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文件、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内部评估报告、学生评价数据、教师评价数据等。

2. 分析数据与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点。

3. 制定诊断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编写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报告,明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1. 分析问题原因:在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

2. 确定改进方向:根据问题原因,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3. 制定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开展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等。

四、实施改进措施1. 组织实施:根据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进度。

2. 监督与评估:建立改进措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3. 修订相关文件:根据改进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改进成果:定期对改进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和反馈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为下一轮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职院字[2016]58 号)为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背景2013 年学院入选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建设单位,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数字化校园等特色项目建设。

2014 年学院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2016 年6 月,学院全面完成名校建设各项任务,以“优秀”等级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为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中,我院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特色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明确了4 个教学监控主体,构建了目标与标准、监控与评价和反馈与调控3 个体系,完善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了“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健全了各类教学岗位工作规范、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

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初步建成校园网软硬件平台、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校园一卡能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五个基础平台,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对照文件的目标任务要求分析,我院现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432”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侧重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各层面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目标、标准以及科学的运行和诊改机制。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进行诊断与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分析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导致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无法有效保障。

(2)机制不完善: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评估方法不够全面,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3)人才短缺: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内部质量保证人员,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有效开展内部质量保证工作。

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能够为学校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水平。

健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1.诊断分析(1)明确内部质量保证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明确,确定内部质量保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改进工作提供方向和保障。

(2)开展内部质量保证的动态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质量保证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3)加强内部质量保证的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内部质量保证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改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组织。

为了提升院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试行方案,用于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和改进指导,以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稳健发展。

二、诊断阶段1. 院校质量评估在诊断阶段的第一步,对整个院校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成果、办学设施等各方面。

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等手段,了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评估报告基于对院校的评估结果,编制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详细列出问题、原因和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导。

三、改进指导阶段1. 设定目标和策略在改进指导阶段的第一步,根据诊断阶段的评估报告,制定改进目标和具体的策略。

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并且与院校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策略应考虑到院校内外的因素,确保其可行性。

2.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目标和策略,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注重与师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3. 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改进措施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改进效果。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定期的调研、收集师生反馈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四、持续改进与质量保证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基于改进指导阶段的成果,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应具备完备的程序和制度,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

2. 持续监测和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

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是质量保证的核心。

通过提供培训计划和教务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至关重要。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模板】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南京科技**学院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2)(三)存在不足 (7)二、建设目标 (8)(一)建设思路 (8)(二)建设目标 (9)三、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 (10)(一)理念先行,凝练质量文化 (10)(二)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10)(三)完善规划,形成质量目标体系 (12)(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 (12)(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14)(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 (14)(七)自主保证,构建多方多层诊改机制 (15)四、建设进度与保障措施 (17)(一)建设进度 (17)(二)保障措施 (18)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教高﹝2016﹞9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南京科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南科院院〔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全程、全员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本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一、诊断方案1.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它涉及本院科学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考核机制、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管理信息反馈等。

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通过对院内校内各科室及部门的诊断,厘清各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细致分析内部质量体系内各项要素的存在状况,提出客观、准确、明确的诊断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质量学习。

二、改进指导方案1. 组织管理组织是处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明确教务部门在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职能,主动担负起教学质量责任,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在管理上推行多样化、反馈及时的考核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

2. 规章制度高等职业院校有必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形成以教学质量科学、健全和统一的规章制度为支撑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高质量教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3. 质量控制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将教学质量把关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引导教师把控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的质量学习。

4. 质量评估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内部质量评估工作,不断完善质量评估的流程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明确性,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管理信息反馈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及时、准确地反馈内部质量保证的管理信息,便于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当及时对外发布质量报告,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XX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X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及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及改进指导方案

附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目标任务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基本原则<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四、诊改与复核<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二>基本程序1.自主诊改.高职院校应根据省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改,并将自主诊改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学校自主诊改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2.抽样复核.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改工作的有效程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抽样复核.被列入复核的学校应提交以下材料:<1>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2>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3>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4>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5>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6>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具体报送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报送材料应于复核工作开始前30日在校园网上公示.<三>结论与使用复核结论反映院校自主诊断结果、改进措施与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程度.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诊断要素共15项.复核结论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标准如下:有效——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2项;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成效明显.异常——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0项;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待改进——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如执行方案对诊断要素有调整,可根据实际诊断要素数量,按上述比例原则,确定相应标准."待改进"和"异常"的学校改进期为1年,改进期满后须重新提出复核申请,再次复核结论为"有效"的,同一周期内可不再接受复核.复核结论为"异常"和连续2次"待改进"的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对其采取削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审报等限制措施.五、工作组织<一>教育部组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诊改工作的业务指导.设立诊改工作网站,集中发布诊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教育部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本省<区、市>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执行方案和工作规划.<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遴选熟悉高职教育、具有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专家、教育研究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任期制的省级诊改专委会,负责本省诊改工作业务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诊改专家委员会,探索建立诊改专家认证制度,建立动态的诊改专家库并规范专家管理.<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于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下一年度接受复核的院校名单.<五>学校须根据复核工作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六、纪律与监督各地要加强诊改工作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诊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一>各地要按照报备的实施方案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如有调整,须及时报备.<二>复核工作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部二十条要求及有关规定.<三>复核专家必须洁身自律,被确定为专家组成员后,不得接受邀请参加复核学校的诊改辅导、讲座等活动.如有违反,应予更换并及时公布.<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指定网站,将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名单、接受复核院校应公示的材料,以及复核结论、回访结果等集中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五>各地要严格复核专家管理,对违反纪律或社会反响差的专家,应从专家库中除名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附:1.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2.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附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注:1.本表设5个诊断项目,15个诊断要素,37个诊断点.2."数据管理平台相应编号"所列的各指标编号,起引导作用,不是规定或标准..附2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学校名称: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注:1.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2.每一诊断要素的"自我诊断意见"需阐明目标达成程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总体不超过500字.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应占一半左右篇幅.3.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措施"需突出针对性、注重可行性.总体不超过200字. 4.每一诊断要素的"改进效果"指实施改进措施之后已经显现的实际效果,不是预测或估计成效.如果措施尚未实施,请加说明.总体不超过200字.5.自我诊改务必写实,无需等级性结论.。

教学诊断与改进报告

教学诊断与改进报告

教学诊断与改进报告一、诊改工作开展情况(一)学院概况学院占地22.69万平米,总建筑面积10.01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25亿元。

现设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外语系、社会科学部和体育工作部6系2部。

拥有32个招生专业,其中,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工艺美术品设计示范专业点1个。

建有91个校内实训室和7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1个、省级现代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等。

有教职员工283人,在校学生5140人。

(二)诊改工作开展基本情况1、诊改工作进展20xx年x月,我省召开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会);20xx年x月,召开了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启动会;会上宣读了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启动方案),并对诊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20xx年x月,经7议起稿,形成(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20xx年x月,方案试行中按照反馈意见不断修订改进,形成(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修订稿),上报省厅。

20xx年x月,我院在“河北省高职诊改试点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研讨会暨诊改培训会”作专题汇报介绍学院诊改工作;20xx年x月,按照国家诊改专委会专家意见,对我院诊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20xx年x月,发布(诊改工作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制定20xx年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工作实施方案。

(分析:诊改工作思路)(一是抓“起点”,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二是抓“螺旋”,夯实诊改的基础;三是抓“诊断”,激活诊改的机制;四是抓“平台”,构建信息链,突破诊改的瓶颈;五是抓“举措”,推进诊改落实;六是培育“质量文化”,抓好诊改的根本和灵魂;七是求实效,实现六个转变:一是从过分关注结果质量评价向关注质量生成过程转变;二是从相对分隔、孤立的质量管控措施向全面系统的质量治理体系转变;三是从主要依赖外部问责机制产生动力向主要依靠内部常态自主诊改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四是从致力于静态、单一、趋同的标准化向追求动态、多样、持续提高的标准化转变;五是从学校身份表征质量向专业建设水准表征质量转变;六是从囿于机械思维的以寻求因果为主要方法的绩效评价向立足于大数据思维的以探究不确定性为主要途径的定位诊断转变。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推进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有效推进学校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简称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工作目标推进专业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有效运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联系,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增强专业竞争力;引导专业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需求,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意识,构建专业质量文化。

二、总体思路贯彻"结果导向"、“课程学生中心"、"重在规范、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核心理念,结合学校"十四五"专业发展规划内容,按专业诊断与改进规范要求进行。

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坚持“诊断"、"规范”、"改进”相结合原则,以专业为基本单位,以自主改进和持续创新为动力,按年度推进,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支撑条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年度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按年度具体推进计划和要求进行。

三、核心理念(一)结果导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关注、满足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为导向,能快速响应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适时从利益相关方获取相应信息,用于制定、执行和检查专业发展的相关规划、目标、标准、措施、计划等情况。

(二)学生中心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要从学生培养目标出发,以学生核心能力养成为预期结果(产出),围绕预期结果构建相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以保证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实施为目标组建相应的师资团队,搭建相应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获取相应的外部伙伴与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推动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引导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成“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原则。

诊断与改进工作要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工作。

(二)坚持数据分析,实际调研的原则。

诊断与改进工作主要基于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三)坚持质量标准,突出办学特色的原则。

高职院校以省实施方案为基本标准开展诊改工作,同时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补充有利于自身特色发展的诊改内容。

(四)坚持自主诊改,抽样复核的原则。

诊断与改进工作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自主诊断与改进,省教育厅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三、具体任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学生全面发展与保证、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谋求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工作过程。

建立基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教育厅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在促进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具体任务是:1.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学校定期开展自主诊断与改进。

组建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

并受省教育厅委托,建章立制、组织实施、咨询指导各高职院校自主诊改和省复核、整改回访等工作。

2.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通过开展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引导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工作程序(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1.办学基础稳定、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应依据本方案自主开展诊改工作,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2.未参加过评估的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名单附后),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应接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

接受合格评估后纳入省抽样复核工作对象。

上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暂缓通过院校,应申请接受复评。

3.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抽样复核,自2017年起,采取院校申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选取方式,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少于诊改院校总数的1/4。

(二)院校自主诊断与改进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本实施方案,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数据,对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定期进行自主诊断与改进,并将自主诊断与改进情况写入本校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可以安排校内人员实施,也可自主聘请校外专家参加。

(三)省教育厅组织抽样复核1.抽样复核对象。

抽样复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校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有效程度,教育厅将按照“学校自主申请与省教育厅指定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抽样复核对象,并于每年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省下一年度接受复核的院校名单。

2.抽样复核程序(1)院校每年可于12月的第一周向省教育厅自主申请抽样复核。

(2)教育厅于当年年底公布抽样复核院校名单和有关材料提交要求。

(3)被列入复核的学校应提交材料:①学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

②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③近2年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④近2年学校、校内职能部门、院(系)的年度自我诊改报告。

⑤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

⑥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4)复核前30天,学校将以上相关诊改材料上报省教育厅,并同时在校园网上公示。

(5)专家现场考察复核。

(四)结论与使用复核结论反映院校自主诊断结果、改进措施与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程度。

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中,诊断要素共15项。

复核结论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标准如下:有效——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2项;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成效明显。

异常——15项诊断要素中,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10项;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力度不够。

待改进——上述标准以外的其他情况。

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选增加一项诊改项目,自定诊断点和影响因素参考内容,进行自主诊改。

经专家组复核,自选诊改项目、自定诊断点和影响因素参考内容成立,并通过复核。

专家组在诊改结论中,可在自主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项目数中,增加1项。

“待改进”和“异常”的学校改进期为一年,改进期满后须重新提出复核申请,再次复核结论为“有效”的,同一周期内可不再接受复核。

复核结论为“异常”和连续两次“待改进”的学校,省教育厅对其采取削减招生计划、暂停备案新专业、限制项目申报等限制措施。

(五)学校须根据复核工作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在一年内完成整改任务。

省教育厅根据需要选派专家进行整改回访。

五、组织实施(一)建立诊改工作组织机构,组建诊改专家库。

成立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下设秘书处。

诊改委由熟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和公信力的职业教育专家、教育研究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在教育厅统筹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省内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指导、抽样复核以及省内诊改工作动态追踪、方案修订等工作。

各市教育局要督促本市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二)搭建诊改工作信息平台建立河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专题网站,创建诊改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发布专栏,搭建诊改工作信息交流平台。

完善河北省高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管理系统。

(三)完善诊改工作配套政策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组织报送与应用,落实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预警机制。

制定专家管理办法和专家现场考察复核工作规程。

五、纪律与监督诊断与改进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教育部二十项要求,加强统筹,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严肃工作纪律,确保诊断与改进工作健康进行。

(一)各高等职业院校要把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作为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杜绝突击应付。

(二)在专家组进校复诊期间不停课、不调课,不临时调整师生学习生活场所。

不搞迎送,不举行开闭幕式、专场文艺演出等有可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活动。

(三)学校提供的相关材料中的数据要保证真实可靠,不得提供虚假数据。

(四)学校要保证教学数据与教学文件的原始性与真实性,不准更改原始材料和伪造材料。

(五)复核专家须认真履职、洁身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被确定为专家组成员后,不得接受邀请参加已列入复核学校的诊改辅导、讲座等活动。

(六)复核专家应严格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专家组内部讨论过程中个人发表的意见,以及有关保密事宜。

(七)省教育厅将指定网站集中公布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名单、接受复核院校公示材料,以及复核结论、回访结果等。

(八)严格专家队伍管理。

复核专家要自觉接受省教育厅以及被复核学校的监督。

对违反工作纪律或学校和社会反响差的专家,省教育厅将取消其专家资格,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附件:1.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2.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参考格式)3.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诊改专家库专家名单4.河北省未评估的新建高职院校名单附件1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影响因素参考提示数据管理平台相应编号1体系总体构架1.1质量保证理念质量目标与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定位是否科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是否符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要求;质量保证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达成度。

1.3/7/9质量保证规划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是否科学明晰、符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实际执行效果是否明显。

1.3/7/9质量文化建设师生质量意识,对学校质量理念的认同度;质量保证全员参与程度;质量文化氛围;持续改进质量的制度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实现持续改进。

2.2/8 1.2组织构架质量保证机构与分工学校、院系各层面质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分工与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8 质量保证队伍质量保证队伍建设是否符合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要求;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对质量保证机构、人员是否有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考核机制是否严格规范;能否实现持续改进。

8.2/8.6 1.3制度构架质量保证制度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质量保证制度是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8.16执行与改进质量保证制度落实情况与改进措施是否具体务实;质量保证制度是否不断改进和完善;是否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结构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院(系)、专业自我诊改是否已成常态。

8.71.4信息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是否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建设;人财物是否有保障,管理是否到位,运行是否良好;是否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数据采集是否实时、准确、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