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在景德镇烧制瓷器时,他用一绝招,解决风火仙庙写匾的难题

合集下载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
江西省省级非物质化遗产
01 简介
03 基本内容
目录
02 历史渊源 04 基本特征
05 主要价值
07 保护措施
目录
06 濒危状况
基本信息
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民间文学,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简介
《景德镇瓷窑的传说》的流传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 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某一特产而著称的手工业城市,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在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进程中,景德镇 逐步形成、流传下来无数的民间故事。
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
瓷窑的民间传说来源广大劳动人民,反应的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尤其是一些神话故事,充满了浓 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饱含着对劳动人民美好精神品质的赞美和战胜自然的渴望。例如风火神—童宾的故事、“太 平窑”的传说等,从中可以发现,瓷窑民间传说故事与陶瓷民俗文化和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从瓷窑的民间传 说中品味到陶瓷民俗文化的实质,同时这些美妙的、感人的传说,不仅给陶瓷文化增加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为广大学者考究历史,沿袭古代民风,提供了依据。
为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2015年5月,昌江区教育体育局组织开展了 “景德镇民间故事”讲故事比赛活动。邀请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景德镇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景德镇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余昌华做为评委。此次活动共分中学、小学两个组,共有31名选手参加比赛。通过 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瓷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濒危状况
濒危状况
这些民间传说大多散落民间、口口相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曾有民间鼓书艺人说唱过。此后,再 无专人传唱(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搜集过程中,故事的口述人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个别的老人在《故事集》 的编印时就已故去),现已大多离世。现有的传说、故事依靠寥寥几人传承。

论唐英对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发展的贡献

论唐英对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发展的贡献

论唐英对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发展的贡献作者:陈财茂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第12期摘要:唐英作为景德镇制瓷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对景德镇高温颜色釉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

唐英管理御窑厂的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不仅能遍仿历代名窑高温颜色釉,并且多有创新之作,成为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唐英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贡献一、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生平简述1.唐英与雍正朝御窑厂唐英,字俊公,沈阳人。

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死于乾隆二十一年,享年75岁,是景德镇明清制瓷史上最著名的督陶官。

唐英于16岁始在清宫廷养心殿担任宫廷侍从,42岁即雍正元年时任职内务府员外郎。

雍正六年,时年47岁的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之职奉使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任驻厂协理官。

在唐英的管理下,雍正朝官窑瓷在颜色釉、粉彩、青花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

唐英在雍正十三年著《陶成纪事》,将其在雍正时期所取得的制瓷成就进行了总结。

2.唐英与乾隆朝御窑厂乾隆元年,唐英奉命榷淮,兼领窑务,直至二十一年病逝。

此期景德镇御窑厂称为“唐窑”,是景德镇瓷业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英于乾隆四年移调九江,每年尽可能地抽调时间驻厂亲自指挥。

乾隆八年,唐英奉旨编著《陶冶图编次》凡二十则,较完善系统地总结了景德镇制瓷工艺,介绍了景德镇手工制瓷生产流程和操作技术。

在唐英的管理下,乾隆早期瓷业成就斐然,不仅继承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其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新品种的增加和制作的精巧方面。

二、唐英与历代名窑高温颜色釉瓷的恢复1.宋代五大名窑高温颜色釉瓷的恢复宋代是中国制瓷业百花齐放的高峰时期,汝、哥、官、钧、定被称为五大名窑,归属于高温颜色釉品种之列。

至清代时,五大名窑颜色釉制作工艺大都濒临消失,而在唐英的努力下,均得到恢复和发展。

哥釉在明早中期时有很精致的仿品,但至明后期时已经衰退。

唐英恢复了哥釉工艺,制作精良,能制作标准的“金丝铁线”仿宋哥釉瓷。

仿钧釉在明成化期间已有,但其后中断。

浴火重生之路——记唐英先生的陶艺作品

浴火重生之路——记唐英先生的陶艺作品
浴火重生之路
— —
记唐英先生 的陶艺作 品
王崇 东 西华 大学 艺术 学 院
成 都 61 3 9 00
《 根之韵 》
厶 冠以 “ 创作”两字的东西必应集一人所有心智、所有意
相 互渗透 、虚实变幻有 度 。无论是人物 A  ̄ 画还是符号 图示 的安 OU '
日匕 识、 有 力 作。 断 立 不 选 又 断 翻 所 功 之 不 设 、 断 择 不 推 的

大 冢 作 品 品 析
DA JA Z I UO P N PI Xl I N
201 08 0.
们分别被人为的冠以 “ 传统 ”和 “ 现代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它 们各自本身的材质 、技法 、语言 、形式美法则 、视觉呈现却如 出

辙 :材质还是我们几千年来的陶或瓷 、技法还是我们几千年来
的视 觉空间 ,充满信 息符号 的沉 重体块 带给观 者更为直观的当代 性思考法则 :佛说有三干大 干世界 、这些 世界 中的世界 又如恒 河 沙般数不胜数 。
我 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海 了 , 记得是 有一年 出差去 深圳I ,在海边匆 匆而 过 ,稍 稍一 瞥 。现在 我想起 海的时候 我就会 仔细得 驻足在
电 竺 ,

- —■ -' ,・ ・_ ’ — _ ’
:: '
பைடு நூலகம்
_ . 、 ・ ? ● ■‘ ・
: ≥’ = ≥


麓二 一 _篓 a 螽一 一 墨
●‘ 嚣
_ 矿
翰黼 = 耋

: =: .= ’



翻舅 滗
j l ' r 弱 善

但 内心却一直纠结着许多疑惑 。每当这些 时 ,我总喜欢到唐英先生 的工作室去看看

唐窑之美——唐英铭款青花五供器

唐窑之美——唐英铭款青花五供器

唐窑之美——唐英铭款青花五供器唐英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烧造的瓷器称之为“唐窑”。

唐窑烧造品种丰富,除了为宫廷烧制奇巧精致的御用瓷之外,也为自己所需烧造瓷器。

其中供器是特殊的一类,铭有唐英款识、烧造年代及用途,十分罕见。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其烧造原因及艺术特征。

一、唐英与唐窑唐英(1682-1756年),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

清代著名制瓷家,书画家,篆刻家,剧作家。

他的字号除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

清代雍正乾隆之际唐英榷陶景德镇珠山所烧造的瓷器称为“唐窑”。

《清史稿•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也称唐窑[1]。

”唐英,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16岁开始在内廷养心殿服役,雍正元年(1723年)43岁时被提拔为员外郎,服务于造办处。

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窑务,充驻场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年),奉命停止窑务出使淮安关。

二年又奉命复办陶务,以淮安关使并兼领陶务。

唐英除供奉内廷外,与窑务相始终,先后榷陶二十八年之久,以“陶人”自居,日夜竭心求索和致力于瓷业,“陶之业,陶之人,以陶中所有之事。

” 唐英为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为显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特地在圆明园召见了为瓷器耗尽一生心血的唐英,赏给奉宸苑卿衔以示奖励,并破例允许唐英教导其子保寅学习瓷务。

唐英于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奏请辞职,七月二十九日去世。

叶氏《再续印人小传》称:“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画,诗有清思,两淮、九江。

珠山昌水见之笔墨者为多。

曾主官窑事,制器甚精,今称唐窑,当亲制书、画、诗,付窑陶成屏对,尤为奇绝[2]。

”唐英督陶访古探今,备诸巧妙,所出瓷器皆为“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技艺之精湛独步”。

《景德镇陶录》赞有:“所造具晶莹纯全。

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借。

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及答案

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及答案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及答案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及答案《千年瓷都景德镇》阅读练习材料景德镇以瓷器著称,其烧制瓷器始于唐朝初年。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

景德镇名称来历也与瓷器息息相关。

宋朝以前,景德镇的名称,有多种说法,诸如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等。

唐代,由于昌南镇高岭土质好,人们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刑窑白瓷的优点,创造出一种青白瓷,晶莹滋润,素有假玉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

史载,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柔软。

两土和合,瓷器方成。

此土便是“高岭土”。

使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有素肌玉骨之象”。

故此,清代学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里说此地“水土宜陶”。

可见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与本地“水土宜陶”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记载,这一时期,昌南镇瓷器生产便名扬天下。

最有名气的,是“霍窑”和“陶窑”所产,不仅流传天下,而且贡奉于朝廷。

唐末五代初这里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

到宋代,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南北名窑林立,而当时南昌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规模宏大,行于天下。

这个江西小镇,由于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窑事兴旺、赋税充裕而受到朝廷重视。

真宗景德年间,皇帝赵恒派人到昌南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特许器底书“景德年”款,并将其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地名,“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境内的昌江,长年可通木筏、木船,构成了景德镇的生命线,景德镇主要依靠它们载入制瓷原料、釉料、燃料和运出陶瓷产品。

周銮书在《景德镇史话》一书中说:“在古代和近代,瓷都景德镇就凭这一泓昌江水,打破偏处一隅的局面,上溯祁、婺,下抵鄱、浔进而连接长江,达于外洋,维系着一千多年的繁荣。

”昌江的支流东、西、南河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也各有其重要作用。

千年瓷都景德镇,便是这些纵横河流、丰宜陶土中孕育出的璀璨明珠!清时,昌江两岸一派繁忙,呈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壮观景象。

景德镇千年陶瓷传说美丽故事

景德镇千年陶瓷传说美丽故事

利,本镇里村童街人,生前是技术高超的烧窑瓷 工,他家世代以制瓷为业。童宾自幼聪明好学, 从十二、三岁起,就能独自烧窑看火。父亲去世 早,童宾过早地支撑起门户,继承父业烧窑。由 于他技术熟练,为人正直,肯帮助人,即使自己 勒紧裤带,也要尽力帮助穷苦的瓷工们。故他深 得镇里做瓷器人的爱戴。明朝万历年间,皇帝派 太监潘相到景德镇来征税。他一到镇上,就四处 搜括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民间的古瓷珍品,强逼
瓷传说故事---风火仙师
景德镇古窑瓷厂内有座庙,叫风火仙师庙。 庙里供奉的是一位烧窑瓷工的塑象。庙内常年烟 火缭绕,供品满案,祭祀的人络绎不绝。一个烧 窑瓷工的塑象,为何被镇上的人立庙供奉,祭祀 朝拜呢?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原来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 个被奉为风火仙师的窑里佬,名叫童宾,又名广
民国年间,在景德镇只要一提曾生这个人, 大家都知道他是瓷雕能手。一坨泥巴他放在袖同
里,一会儿功夫,就可以拿出来一件雕塑作品。 要他雕一只蟋蟀,雕出的蟋蟀就象真的:透过翅 膀可以看见脊背上的纹路;要他雕一个天女散 花,不谈他雕的天女何等美丽动人,光是这天女 散出的花就有一千多朵,这一千多朵花,姿态各 异,找不到两朵相同的,而且花朵就象真的一样, 仿佛还能闻到香味呢。大家都十会尊敬地把曾生 称为当代神雕。曾生有这么高的手艺,按理日子 应该过得很是孩子,你慢些长大,慢些长大,长大是个痛苦的历程
塑的作品,被人们称为珍品,能卖很高的价钱。 可是在旧社会里,反动官吏和资本家恶霸,象刮 地皮一样,层层压榨,这个捐,那个税,最后剩 下的就寥寥无几了。加上曾生为人慷慨,经常接 济四周的穷苦窑工,因此,他家中经常揭不开锅, 拣烂菜叶当餐,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年冬天,天 气格外冷,鹅毛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把个古 老的瓷城遮盖得白茫茫的一片。曾生的老毛病气 管炎又发作了,他躺卧在床上,从夜里一直咳到

清代雍乾官窑视野下的唐英

清代雍乾官窑视野下的唐英

第35卷第137期2020年06月陶瓷研究Ceramic StudiesVol.35No.137June.2020清代雍乾官窑视野下的唐英刘玲(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南京,210000)摘要:唐英从雍正六年(1728)奉命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病辞职止,督理御窑厂烧造前后达28年之久,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

清代雍乾时期官窑瓷的烧造达到鼎盛,唐英其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本文在清代雍乾官窑视野下,阐述了唐英的功绩,以及其料理景德镇御器厂所取得的成就,还介绍了他的助手老格全力辅佐唐英;其次,列举了数件雍乾时期唐英款瓷器,对其中的典型器物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最后,整理了唐英监造的雍乾时期流行的部分官窑瓷器品种,并对其中典型器物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唐英;御窑厂;古陶瓷;明清官窑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0)06—030—(05)Tang Yi 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on g qia n official kiln in Qi ng Dyn astyLiu ling(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natural heritag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00)Abstract:Tang Ying was appointed supervisor of the imperial kiln factory in Jingdezhen in1728and resigned in1756For 28years,before and after the kiln was built,it was successively made for the emperors of Yongzheng and Qianlong.The porcelain made under his charge was all exquisite.During the Yongqian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the firing of official kilns reached让s peak,and the Tang and the Englis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First of al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ongqian official kiln in the Qing Dynas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chievements of Tang Ying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J ingdezhen imperial utensil factory,also introduced his assistant Lao Ge to help Tang Ying;Secondly,it enumerates several pieces of Tang and English porcelain in the period of Yong and Qian,and expounds the typical utensils in depth;At last,the paper sorted out some kinds of official kiln porcelain popular in the period of Yongqian,which were supervised by Tang and English,and expounded the typical wares.Key words:Tang Ying;Royal kiln;ancient ceramics;official kil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0引言景德镇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略论唐英陶瓷书法艺术

略论唐英陶瓷书法艺术

略论唐英陶瓷书法艺术作者:徐立宾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3期摘要陶瓷书法是在传统的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种开拓,它具有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双重特征。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有更多、更高的艺术和技法上的要求。

唐英被誉为清代最杰出的督陶官,在督陶期间,他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

唐英极富艺术才华,除了设计与创作瓷器以外,书法造诣也极其深厚。

他不仅喜爱纸上挥毫,更擅长以其书法入饰瓷器,文雅别致,洋溢书卷气息。

关键词唐英;陶瓷书法;工艺;文人雅士1 陶瓷书法的书写及制作方法陶瓷书法,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在陶瓷上的书法,它是陶器书法(包括瓦当铭、砖铭、陶俑铭、紫砂铭等)和瓷器书法(包括釉下青花书法和釉上黑彩书法等)。

陶瓷书法是以陶瓷为载体,以书法为其主要艺术形式,通过毛笔蘸取高温颜料在陶瓷胎体上书写,后经一定的温度烧制而成的陶瓷艺术品。

陶器书法同釉下彩瓷器书法书写方式一样,用毛笔蘸氧化锰、氧化钴等成分的色料在泥坯上书写,然后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

所不同的是釉下彩瓷器书写完之后需要上釉后经过1 300℃烧制;釉上彩瓷器书法是在已经高温烧制的白胎上进行的,书写完之后再经过800℃左右的温度二次入窑烧制而成。

另外陶瓷书法还包括刻、划字两种形式。

陶瓷书法是在传统的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书法艺术形式的延伸,又是陶瓷工艺美术的一种开拓,它具有书法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的双重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质、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和艺术效果。

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有着更多、更高的艺术和技法上的要求。

2 陶瓷书法的古今发展状况陶文可以说是中国原始文字的雏形,早在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陶器上便已经出现刻划的简单文字符号,这也被看做最早的文字,早期的书法也是在这种装饰的基础上慢慢开始形成的。

到秦汉时期,瓦当、兵马俑上文字逐渐增多,此时篆书广泛应用于瓦当之上,虽只有寥寥数字而已,但章法茂美雄密、气韵质朴醇厚,堪与当时的碑石并美。

与唐英的“对话”

与唐英的“对话”

与唐英的“对话”作者: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第01期To:唐英亲制嵌彩绘秋菊翠竹洞石瓷片挂屏唐英非常喜欢菊花孤傲的品质,他不仅有才请,更有一种执着。

长物虽小,可鉴人文。

从2003年开始,我便一直从事唐英有关的研究,因为2017年年初筹备唐英的展览,所以更加关注有关唐英的瓷器。

就在去年春拍前,我在北京某拍卖公司注意到这件“唐英亲制嵌彩绘秋菊翠竹洞石瓷片挂屏”,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幅菊花的构图很有文人的巧思,非常雅致。

挂屏的落款为矾红书写“唐英之印”和“隽公”两个印章,因为当时我没有亲自上手,所以看了很多细节图,经确认彩料和瓷板均为18世纪的,于是我决定下手竞拍这件藏品。

惊喜入手预展期间,我特意向朋友打听这件藏品,得知它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

去年春拍,一件类似风格的镶嵌瓷片的花瓶拍出了30多万元的价格,而对这件藏品我的心理价位是20多万元,加上佣金不超过30万元,这是我可以接受成交的价格。

开拍前,我接通了电话委托,了解到那场拍卖的瓷器都拍得很好,很多藏品都拍到很高的价格。

因此我当时还是略有些紧张,担心这件挂屏会因价格太高而与我擦肩而过。

拍卖开始,此幅挂屏以10万元的价格起拍,意外的是当时没有人叫价,在等了几秒钟后,我应了第一口价,等待三声询价后即是槌落声。

我竟然以起拍价喜获得此件藏品,加上佣金,成交价不到12万元。

回想起来,这件藏品在当时看来并不是十分“漂亮”,因为瓷板局部的彩很脏,没有清理,这可能是它受冷遇的原因。

拍卖结束我拿回来以后,用棉签慢慢擦拭,整整用了一大捆棉签去清理。

而对于我来说,擦拭喜爱的古陶瓷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

擦完之后,这件作品的釉面变得明亮起来,十分漂亮。

仔细看瓷板上所绘的洞石很有层次,这种用墨彩在白胎上绘出的质感特别好。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会考虑买这件藏品呢?首先,唐英非常喜欢菊花,菊花的孤傲品质自古就被文人青睐。

唐英私物的创作内容皆与文人生活有关,多是抒发书斋雅事,追慕诗情画意的逸趣。

唐英做了什么让他成为“史上最牛”督陶官?

唐英做了什么让他成为“史上最牛”督陶官?

唐英做了什么让他成为“史上最牛”督陶官?清初瓷器取得令世界和后人瞩目的成就,固然与当时国家稳定,经济复苏的大背景有关,与皇帝自身重视和艺术品位密不可分,但是这些成就的背后,有一个人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他就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唐英。

乾隆十五年寿山石唐英雕像| 从养心殿到御窑厂 |康熙三十六年,16岁的唐英进入内务府养心殿工作,一直在康熙身边伺候,曾跟随康熙三下江南负责侍奉皇帝、安全保驾。

他曾在诗文中提到自己“忆昔翠华南幸,曾经三度启从”。

唐英41岁时当上了内务府员外郎,主要日常事务是巡视、督察待办处各匠人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兼为皇帝画瓷器的样稿。

在内廷供奉期间与清初“四王”之一的画家王原祁习画交友,这是当时一般人鲜有的眼界和经历;其46岁时,由于年希尧在景德镇督陶时发生了重大失误,他才被雍正派去协助年希尧处理窑务,从此唐英与陶瓷事业结下了伴随终生的不解之缘。

唐英到了景德镇以后,便负责起御窑厂的的整个生产和监督工作,正如唐英在奏折中所说,“奉差江西督造瓷器,一切烧造事宜,惧系奴才经营”。

所以,自唐英到景德镇御窑厂做协理官以后,年希尧虽然名义上还是总理陶务的督陶官,但他对御窑厂的管理,便止于每年春秋两季对御厂的巡视,拨款以及烧成后解送至京等事务。

乾隆继位的第二年,唐英才正式被任命为督陶官,而官窑瓷器正式进入了“唐窑”时代。

从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唐英实际主持御窑厂的瓷器制造时间长达27年之久,可以说他后半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制瓷事业。

由于其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在诗、书、画、印及戏曲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这与他在瓷器上取得极高的成就有着水到渠成的微妙关系。

唐英临隶书《百石卒史碑》立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一朝迎帝宠 |雍正时期的瓷器精莹纯全,胎质白润细腻,大器胎体规整匀称,不显笨拙凝重,小器胎体轻薄玲珑。

在装饰上,遵循“内廷恭造式样”的要求追求精细雅秀,以仿各朝各代釉的种类成就最高。

由于雍正皇帝特别喜欢古名窑的精品,但是宫中宋瓷锐减,所以唐英也惟皇帝的愿望马首是瞻,使得此时出现了仿古瓷的高潮。

「人物」唐英——清代陶瓷艺术家

「人物」唐英——清代陶瓷艺术家

「人物」唐英——清代陶瓷艺术家
唐英(1682-1756年),清代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唐英为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由于唐英潜心钻研陶务,并且身体力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深受两朝皇帝的赏识,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

在唐英的督办下,乾隆斗彩瓷器,器型变化多端、装饰富贵华丽、色彩绚丽缤纷;纹饰图案多以缠枝莲花、双鱼、灵芝等吉祥物组成,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等等。

1756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唐英退职,由此乾隆官窑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唐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唐英在任督陶官期间做了许多事,其中有一件事很重要:在乾隆八年的时候,已经六十二岁的唐英奉旨编成了《陶冶图编次》(《陶冶图说》)。

唐英在《陶冶图说》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瓷器生产的二十项流程。

之所以说这很重要是因为“这是我国有关陶瓷工艺过程的第一部系统著作。

古建中国--建筑文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于建筑产业链,以古建筑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建筑行业综合运营服务商。

沈阳唐英——将中国瓷业推向巅峰

沈阳唐英——将中国瓷业推向巅峰

沈阳唐英——将中国瓷业推向巅峰沈阳唐英——将中国瓷业推向巅峰中国的英文意思是瓷器,也就是说西方认识中国由瓷器始。

中国瓷器声名鹊起应该是在宋代,其后能当得起瓷都二字的则是江西景德镇。

明清两代的官窑都设在这里,由明至清——中国陶瓷业走向巅峰。

提起景德镇,人们马上会想到那些精美陶瓷制品。

如果喜欢看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应该记得其中一期展示过的一件瓷器,这件小小的瓷器,因为款识有唐英二字,其价格竟然以几十万计。

也就是这位唐英,雍正、乾隆两朝执掌官窑,将中国瓷业发展推向巅峰。

祖籍沈阳唐英在自己的诗文集等作品上,都落款“沈阳唐英”,但是他却没有出生在沈阳。

唐英(1682~1756),字俊公、隽公,号叔子,晚号蜗寄老人,沈阳人,其祖先隶汉军正白旗。

唐英在清朝官至五品,虽然督陶政绩卓著,但却是皇室家奴的身份。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举兵反明,他所依靠的武装力量为满洲八旗,这是一种以旗辨色、以旗统人的兵民合一组织,战时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平时则是务农为本的部落组织,八旗之中又有旗佐领、包衣佐领之分,旗佐领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是一群自由人;包衣佐领,又有皇室包衣之称,隶属于上三旗,即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他们专供皇家差遣使用。

随着势力的壮大,又有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唐英的曾祖父唐应祖就是后金时期的汉军正白旗包衣鼓人,包衣,是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包衣有家的意思,阿哈则是家奴、奴隶的意思,这些人的来源是战俘、罪犯或破产者的后代,他们因不同原因成为满洲贵族的家奴,初时没有人身自由,但是随着满族统一中国,建立大清王朝,许多包衣因战功而置身仕途,有的成为一时显贵,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先。

鼓人,清朝八旗军出征时,在队伍的前面有一支仪仗队,在仪仗队中负责打鼓的即被称之为鼓人,唐应祖就是这样的一名鼓人。

当后金定都沈阳后,唐应祖也定居沈阳,后来他的后人跟随八旗军征战全国,因战功一步步升迁,最后入关定居京城。

到了唐英出生时,唐家应该已经在今天的北京一带定居下来。

景德镇境内与唐英有关建筑及相关问题研究——兼论唐英为官处世心态

景德镇境内与唐英有关建筑及相关问题研究——兼论唐英为官处世心态
当时已进入冬季,景德镇一般在入冬后,作坊、窑房 都逐渐歇手停业,主要原因:一是冬天坯体容易发裂,成 品率较低,烧造成本高;二是来景德镇的陶工,多是周边 农村的,陆陆续续都要回家过年。唐英于10月29日回到景 德镇御窑厂时,几百人的御窑厂只留有一二十名工匠。于 是,唐英赶紧偕同副手老格,带领工匠将未烧成的坯胎收 拾起来,叫了一批瓷绘好手,全力以赴制作。好在其时天 气还晴暖,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而且坯胎、 窑火、设色、书画等样样顺利。经过20天,终于烧制成6 对(12件,分别以四种字体书写)御制诗轿瓶,于12月17 日,送达皇宫。唐英还经乾隆皇帝恩准,将御制诗笺暂时 留在御窑厂保管,以待第二年春天御窑厂开工时再生产一 批轿瓶时,对照书写。
雍正六年(1728年),47岁的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 官衔,驻景德镇御窑厂协助年希尧佐理陶务,他在“与陶 工同食息”的同时,考察景德镇风土人情,对有关陶务的
内容尤其重视。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唐英选良辰择吉 日拜谒供奉风火仙师童宾的佑陶灵祠,还探访童宾故里, 询问童宾事迹,查阅童宾后人保存的家谱,被童宾“上济 国事”“下贷百工”而献身的壮烈举动所感动,雍正七年 (1729年)五月撰写了《火神传》。雍正八年唐英在“僧 明寺”一个角落寻找到童宾当年参与烧制的破龙缸,将 其搬迁到御窑 佑陶灵祠,并 写下了《龙缸 记》;在唐英 的倡导下,雍 正九年(1731 年)年希尧特 准重修佑陶灵 祠,并撰写了《重修风火神庙碑记》;雍正九年冬,唐 英精心制作了他题写的青花“佑陶灵祠”瓷匾,嵌在门楣 上。
他安全感的严重缺乏和对自身未来隐隐的忧郁。 唐英在感慨之余,继而更感恩珠山“灵秀之气”,遂
于次年在御窑厂署珠山寅宝读书老屋旧址修建文昌阁, “以祀文昌圣象”并立碑纪念。
三、修建“御制诗碑亭”

浅述唐英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成就

浅述唐英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成就

浅述唐英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的成就严兴民【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1页(P50-50)【关键词】艺术; 瓷器; 制作; 陶瓷; 成就; 长达; 工整【作者】严兴民【作者单位】[1]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7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开创了景德镇个人陶瓷艺术创作的先河,他就是史上最杰出的督陶官唐英。

唐英于雍正六年(1728)奉旨来到景德镇督陶,初到景德镇的唐英,对制瓷工艺一窍不通,往往维诺于工匠之意。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用了三年的时间,闭门谢客,苦心钻研,亲自参与陶瓷制作,终于成为制瓷业的行家里手。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督陶生涯中,唐英亲手制作的传世作品有很多,其中既有供奉神灵的瓷器,也有自用或馈赠的瓷器。

其艺术风格主要突出表现在工整和高雅两个方面。

本文从督陶官唐英的自制陶瓷入手,分析唐英自制陶瓷的艺术特征,力图呈现其工雅相兼的陶瓷艺术成就。

一、唐英简介唐英,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督陶官,他一生涉猎广泛,性情高雅,不仅著有诗文集和戏曲集,在书画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并拥有丰富的督陶经验、制瓷技艺和陶瓷理论知识,编撰了不少的陶瓷专著。

在漫长的督陶生涯中,他成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瓷艺术家。

二、唐英陶瓷作品乾隆五年(1740)十月一日,唐英制作唐英款青花缠枝纹花觚(3),高64.7厘米,口径26.7厘米,底径23.5厘米。

撇口呈喇叭状,向上渐收,鼓腹开光,腹下渐次外撇,圈足。

器身上下部绘缠枝莲,腹部开光内书青花楷书“养心殿总监造。

钦命督理江西陶政,监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关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四道街东口天仙圣母殿前永远供奉。

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乾隆六年(1741),唐英制作青花莲纹烛台一对,高67厘米,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

唐英传(五)——回归匠人

唐英传(五)——回归匠人

唐英传(五)——回归匠人每到春天,下过一阵又一阵的春雨,昌江河就会暴涨起来。

湿漉漉的码头边,船变得多了起来,河面上顿时拥挤不堪。

那在码头上上下下的,有高鼻子蓝眼睛或者黑皮肤的外国人,有说着各种方言的中国人。

皇帝发到景德镇的圣旨也日渐多了起来,有时三五天,有时隔天就有旨传来。

春天适宜烧瓷。

春天让督陶官唐英忙碌不已。

又是一个春天。

唐英在自己的府邸内摆下宴席,沸腾鱼、酱香鸭、古法烧大雁、霸王香辣肘等景德镇本地名菜一应上了桌,显示了这一顿晚宴的隆重。

酒据说是唐英窖藏多年的好酒,数年前从北京带来一直舍不得喝,今天却慷慨开了坛。

唐英向坐在自己右首的人频频举杯,其殷勤让熟悉唐英低调少逢迎作风的作陪者们不免诧异,好像他右首的那个人,是比他辈分大的长者,或者是比他品级高的官员。

而其实他不过是唐英的助手,日日相伴的同事,他的名字叫吴尧圃。

“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春春不住。

离筵黯黯趁春开,春风引客均州路……此行陶冶赖成功,钟鼎尊罍关国宝。

玫瑰翡翠倘流传,搜物探书寻故老。

君不见,善游昔日太史公,名山大川收胸中。

陶熔一发天地秘,神工鬼斧惊才雄……荷香蒲绿棹归舟,倚闾白发颙颙望。

”酒过多巡,颇有几分醉意的唐英展开一幅卷轴,那是自己精心写就的一首名曰《春暮送吴尧圃之均州》的诗。

诗句中依人之常情表达了对吴尧圃的不舍情绪,更多的篇幅却是对吴尧圃此去的嘱咐与厚望:吴尧圃呀,此次你受老夫我委派,去千里之外的河北均(同钧)州,一定要想尽办法寻找到“玫瑰”“翡翠”这两种宋代的名釉配方,以作为景德镇御窑厂高仿的线索。

景德镇能不能复制出这世上传奇般的钧窑神话,炼造出这国宝级别的精品,一切都看你的了。

你千万别辜负了老夫的期望呀,老夫我会一直站在门边等你满载而归。

看着唐英乘着酒兴摇头晃脑吟诗,听着这首古风中的言辞之意,吴尧圃心中明白,唐英所托如山,自己若是找不到配方或者关于钧窑名釉的重要物证,就别觍着脸回来了。

寻找钧窑配方的人刚刚在昌江坐船离镇,几个月前领命赴哥窑搜窑寻陶的人刚好返回。

(七)清代历史名人之十一:唐英

(七)清代历史名人之十一:唐英

(七)清代历史名人之十一:唐英
唐英是清陶瓷艺术家。

字俊公,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

初授内务府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以及督陶使等。

他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景德镇佐理陶务,至1756年奏请退职解任,前后榷陶二十多年。

唐英礼贤下士,虚心求学,刻苦钻研于制瓷工艺知识,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唐英对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及其发展创新,唐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瓷史上称其督陶期间景德镇所制陶瓷为"唐窑"。

"唐窑"产品被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还是在器物的制作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对中外陶瓷生产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

唐英本人也亲手参与瓷器的制作,传世作品很多。

他在瓷器上所书具的款识除唐英、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

唐英存世作品主要有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和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朱文公家训"瓷板、粉彩三果盘、青花缠枝莲花觚等,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

唐英在督陶期间,还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编写了《陶冶图编次》,是了解研究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状况的珍贵史料,清《熙朝雅颂集》收集了唐英的23首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唐英的许多精美字画;清人曾集其诗文为《陶人心语》。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唐英书“佑陶灵祠”青花瓷匾
黄云鹏
【期刊名称】《景德镇陶瓷》
【年(卷),期】2022()2
【摘要】“佑陶灵祠”青花瓷匾,是雍正九年仲冬督陶使唐英为“风火仙庙”所书(图1),它镶嵌在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

匾长135、宽43.5、厚6厘米;四周的缠
枝番莲纹和中间的字为青花,印为釉里红,字、印都阳文凸出;字正楷,规整精工、清秀健俊;右上角腰圆形引首印“古柏堂”和下款两枚方栏篆书“唐英之印”、“俊公”章,字古拙,分朱饰白有致,从中可见唐英的书法功力非一般,为研究唐英窑务史及其书法艺术和“风火仙庙”等提供了可贵资料(图2、图3)。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黄云鹏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
【相关文献】
1.不专督陶而陶为专职的九江关监督——唐英
2.乾隆四年的唐英与"唐窑"r——雍
乾时期督陶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3.不专督陶而陶为专职的九江关监督——唐英4.引心入瓷——督陶官唐英《陶人心语》之审美观分析5.引心入瓷——督陶官唐
英《陶人心语》之审美观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英与景德镇

唐英与景德镇

2022·2期·总198期129唐英与景德镇在景德镇瓷器中,“唐窑”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这在近年来的中国陶瓷史著作中已为大家所公认。

“唐窑”即清代督陶官唐英来景德镇所督造之官窑《清史稿•唐英传》说:“英所造者,世称‘唐窑’”。

《景德镇陶录》载:“‘唐窑’,厂器也,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督造者”。

“唐窑”瓷器仿古、创新,器物之繁复,釉色之齐全,技艺之精湛都是空前的。

“唐窑”那些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陶瓷都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些名瓷佳器已成为历史珍品,保藏在世界许多博物馆中。

无容讳言,“唐窑”的卓越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集体劳动和集体智慧的成果,它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但是,与负具体责任的督造者,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长期以来,对“唐窑”督造者——唐英,缺乏必要的研究,致使不少史料湮没,其中有些史实误传以讹传讹。

对唐英及其督造之“唐窑”的创造、发明和成就的研究,这不仅有关陶瓷历史人物的评价,而且更有关清代雍、乾两朝景德镇瓷器为什么能达到继往开来,益臻精到的程度作出解释,所以研究“唐窑”的瓷器及其督造者,在中国陶瓷史和景德镇地方志上都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在此纪念唐英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我想就唐英在景德镇瓷务活动中的某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错误和不足之处,尚望博识者补充指正。

一、唐英生平及其瓷务始末唐英,字俊公(又作隽公),自号蜗寄老人,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

他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享年七十五岁。

唐英于十六岁供奉养心殿过着宫廷侍从生活达二十余年之久。

雍正元年(1723年)四十二岁时授内务府员外郎。

雍正六年(1728年)四十七岁,是年八月带内务府员外郎头衔,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唐英于本年十月走出宫廷来到景德镇,这是唐英生活中的一大转折。

唐英督陶之始,即“唐窑”的诞辰。

(雍正年间的御窑称为“年窑”自雍正六年后实际是唐英督造的,故此时亦可称其为“早期唐窑”)唐英驻景德镇专任督陶使,首尾历九年;到乾隆元年(1736年)奉命榷淮,在淮安三年;于乾隆四年(1739年)调任九江关监督兼管窑务,第一度任职十一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奉命移粤海关监督(十五年春始离九江),任职二年;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复返九江关兼管窑务,在九江任职五年,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卒。

唐英诗歌艺术三题

唐英诗歌艺术三题

唐英诗歌艺术三题
韩晓光
【期刊名称】《景德镇陶瓷》
【年(卷),期】2022()2
【摘要】唐英(1682-1756年),辽宁沈阳人,隶属汉军正白旗,公元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前后供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

作为一名朝廷派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景德镇陶瓷生产与陶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还是一位富有才情的艺术家,在诗歌、书法、篆刻、绘画、戏剧等多方面都具有深厚的造诣与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总页数】8页(P93-100)
【作者】韩晓光
【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唐英在景德镇的诗歌创作浅析
2.论唐英诗歌
3.唐英在景德镇的诗歌创作浅析
4.唐英和他在景德镇的诗歌创作
5.心正语清长歌行─—浅论唐英诗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雍正时期的制瓷工艺家——唐英

雍正时期的制瓷工艺家——唐英

雍正时期的制瓷工艺家——唐英
吕成龙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雍正六年(1728年)秋八月,总领内务府造办处事务的怡亲王口宣天语,47岁的唐英领内务府员外郎头衔,赴景德镇驻御窑厂署,辅佐年希尧督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

两个月后,唐英抵达景德镇。

从此御窑厂内一切具体烧造事宜皆由唐英担当,总理陶务者仍是年希尧,负责上传下达。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吕成龙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2
【相关文献】
1.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以创作《盛世景德镇唐英1728》工笔长卷为例 [J], 朱斐翡;
2.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以创作《盛世景德镇唐英1728》工笔长卷为例 [J], 朱斐翡
3.从胎釉配方工艺探析繁昌窑青白瓷制瓷工艺来源 [J], 崔名芳;朱建华;徐繁
4.安徽繁昌窑青白瓷制瓷工艺与技术起源探讨 [J], 崔名芳; 朱建华
5.从清嘉庆粉彩窑工制瓷图瓶看景德镇制瓷工艺 [J], 李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英”是清代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在职的30年期间,他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了很
多精美的瓷器。

雍正六年,唐英去景德镇任职,但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他竟用了一绝招,
帮助风火仙庙解决了写匾的大难题,而他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
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英入宫后,一直在养心殿当差,当他“认真负责,尽心当差”的闪光点被发现后,唐英受到
推荐,被雍正皇帝派到景德镇御窑厂。

派刚抵达御窑厂时,唐英拒绝一切娱乐活动,用废寝
忘食的态度,刻苦专研瓷器烧制技术。

几年的时间后,唐英便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大专家”。

乾隆继位后,景德镇御窑厂逐渐受到重视,当年希尧被革职后,乾隆提拔唐英成为督陶官,
而御窑厂在他的带领下,烧制的瓷器越发地让乾隆满意。

唐英这日准备到景德镇的“风火仙庙”进行祭拜。

有读者看到这里,会心生疑问,风火神庙是什么庙,里面供奉的神仙是谁?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风火仙庙中供奉的是童宾,他是明朝时期,景德镇非常有名的瓷器烧制大师。

明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奉皇帝的命令,来到景德镇,监督工匠烧制“大龙缸”。

在烧制的过程中,大龙缸屡次失败,而潘相便借机残害工匠,童宾看到工友受伤害后,心中非常难过,他为抗议不公平待遇,纵身跃到熊熊烈火的窑内。

不料,奇迹却突然发生了,“大龙缸”烧制成功。

景德镇的瓷器工匠为纪念童宾舍命相救的事儿,便在窑厂附近修建“风火仙庙”,专门供奉童宾。

唐英抵达风火仙庙,开始祭拜,祭拜完事后,庙内的主持和尚相求唐英一件事情。

庙中的牌
匾该换新了,而他想请唐英为其留下墨宝,题写匾额。

唐英除了是“陶瓷艺术家”外,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其擅长宫阁体的书法,唐英听到主持的
请求,立即点头同意,大笔一挥写出“佑陶灵祠”四字。

但唐英书写结束后,主持竟取出10两银子,非要交给他当润笔费。

景德镇历来的规矩是,题写牌匾是没有免费的。

唐英看到银子,立即表示:润笔费可以收取。

但他要将这10两银子,捐给庙里当香火钱。

而主持看到唐英坚决的态度后,忍不住感叹:“如果年年能遇到唐大人您这样的好官,那风火仙庙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风火仙庙”香火旺盛,而庙中悬挂的牌匾,用不一年就必须换新,否则会影响观瞻,10两银
子对寺庙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唐英回到御窑厂后,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帮助风
火仙庙,免去这份不必要的支出呢?
经过一番思考,唐英想到一个妙招,他准备给风火仙庙烧制一块“瓷匾”。

牌匾体积较大,但由于烧窑的技术条件有限。

所以,唐英决定采用分块烧制的方法,他将“佑陶灵祠”均匀地划分为四块,逐一将其烧制完成。

但在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神贯注,因为稍不留神,瓷匾就会炸裂,或者是平整度会出现问题,致使瓷匾的瓷片之间连接不上。

唐英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终于将“佑陶灵祠”烧制完成,这块牌匾长135厘米、宽43.5厘米、厚6厘米,四周以缠枝番莲纹为装饰,显得非常的“高大上”。

瓷匾被送到风火仙庙,被镶嵌在寺庙的西院墙门楣的上方,一旦烟熏火燎脏了之后,只需用
抹布一擦,瓷匾就干净如初了。

如今,该瓷匾被收藏在景德镇陶瓷馆中,如果各位读者对他
感兴趣,可以前去看一看,并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独有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