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
汉族正月十五的风俗
汉族正月十五的风俗一、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赏花灯了。
这一天,街道上会悬挂各种各样的花灯,小孩们会手持灯笼,一家人一起外出赏灯。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南京的秦淮灯会了,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南京秦淮灯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灯会期间全城布满各种工艺精湛、形态各异的花灯,吸引游客如织。
二、吃元宵元宵节又叫“团圆节”,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吃元宵是这一天的主要习俗。
而且在南方地区,吃元宵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就是吃花生元宵。
花生在南方被称为“生”,象征着生生不息、生生世世,寓意着事事顺利,家庭兴旺。
所以在元宵节吃花生元宵就变成了当地的一种风俗。
三、舞龙舞狮元宵节也是舞龙舞狮的日子,各种庆祝活动少不了这两样。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同时也能驱邪避害。
在这一天,许多地方都会集中举行龙狮舞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四、进行宗教活动在某些地方,还会举行一些宗教活动,如祭灶节、运河祭祀等,以求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在元宵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经营起年的末气息,全家老小一起团聚,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元宵,一家人围着石炉,一边欢声笑语地吃元宵,一边传承着家谱谱内的传统文化。
在古老的汉字文化中,元宵节早已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民间节日,人们以美食、活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进行欢庆,以这种形式和内容,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谷满仓廪。
在元宵夜的时候,赏灯已经全部成了一种民间习俗,有一种历史习惯千百年的传承和传统。
活动相辅相成。
元宵节是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自己的一套风俗习惯。
除了上述几种习俗外,不同地方还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如:民间舞蹈、游上街戏、祭社等等。
元宵节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传统节日,通过庆祝活动可以感受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会为新的一年带来更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庆祝一整天,家家户户挂灯笼、吃元宵、观赏花灯,以表达对新年来临和未来的美好祝福。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元宵节的习俗。
一、挂灯笼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挂灯笼。
人们用红纸剪裁出各种吉祥图案并将其固定在竹篾架上制作成灯笼。
在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或窗户上挂上美丽的灯笼。
透过灯笼的照耀,整个街道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二、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中广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人们在灯笼下贴上写有谜底的灯谜,然后其他人可以通过阅读灯谜中的提示来猜谜底。
猜灯谜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智商和智慧,也增加了节日的乐趣和互动性。
猜中灯谜的人通常会得到奖品或者赢得一份祝福。
三、吃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糯米团子,通常包裹着芝麻、豆沙或其他各种馅料。
吃元宵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和睦,也带来吉祥和幸福的寓意。
人们在吃元宵的同时,通常还会互相送礼,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和关怀。
四、观赏花灯元宵节的晚上,各个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活动。
人们结合传统和现代文化,制作出各种精美华丽的花灯,包括动物、人物、景观等等。
观赏花灯不仅能欣赏到艺术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许多人会带着家人和朋友一同前往赏花灯,共度一个愉快的夜晚。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大亮点。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常常会通过舞龙舞狮来庆祝。
舞龙舞狮是一种民间表演形式,艺人们穿着龙和狮子的服装,在街头巷尾表演舞蹈动作。
这种形式既有观赏性,又能带来欢乐和祝福。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可以驱邪,祈求好运和吉祥。
六、放烟花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也会放烟花来庆祝。
烟花绽放的美丽色彩和耀眼光芒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营造出独特的节日氛围。
放烟花也是人们驱逐厄运和邪气的一种方式。
随着烟花慢慢升起,人们也将希望和祝福送给了自己和家人。
总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习俗丰富多样,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元宵节的九大传统习俗1.猜灯谜此活动起源于宋朝。
灯笼的所有者将谜面写在一张纸条上, 然后将纸条展示在灯笼上。
假如赏灯者猜出谜语, 就将纸条取出, 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猜对的话, 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
由于这种活动十分富有情趣与智慧, 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
2.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始于西汉,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 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3.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枣泥等为馅,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滚”元宵, 南方“包”汤圆, 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4.放烟火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而夜里除了灯会, 就数焰火看了。
当新年首个圆月升上夜空时, 人们都会因燃放的烟火和空中的明月而兴奋不已。
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6.耍龙灯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 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 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舞蹈。
7、走百病”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 散百病, 烤百病, 走桥等,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8、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 就是送孩儿灯。
因为“灯”与“丁”谐音, 在元宵节前,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 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 以求添丁吉兆。
9、踩高跷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 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 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 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2.元宵节作文元宵节吃汤圆, 团团圆圆, 合家安康。
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
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元宵节的习俗(精选15篇)元宵节的习俗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
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
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
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
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
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
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
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
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
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桔皮制成。
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
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
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
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又称为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传统。
以下将介绍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 赏花灯元宵节的最大特点就是赏花灯。
这些花灯多样而精美,一般由红色纸扎成,内部点缀着各种彩灯。
有些花灯还会加入特效,如旋转、发光等,使得花灯更加美丽动人。
人们会整夜欣赏花灯,同时也可以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猜灯谜既能增加乐趣,也有助于智力开发。
灯谜通常与中文的谐音或文化典故有关,有趣且富有深意。
2. 吃元宵元宵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就是元宵。
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圆团子,内馅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生、红豆、莲蓉等。
这些元宵通常是用竹签串起来,浸泡在糖水里煮熟。
吃元宵的习俗源自古代的“夜宴”,人们相信吃元宵能带来幸福和团圆的象征意义。
此外,元宵还寓意着新年的开始,象征着团圆和祥和,因此也是新年的必备食品。
3. 猜灯谜除了赏花灯和吃元宵,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猜灯谜一般是在花灯的旁边设置灯谜,只有猜出灯谜的人才能得到奖品。
猜灯谜既考验智力也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许多灯谜是与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有关,因此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 舞龙舞狮在元宵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灾,并带来好运和祝福。
舞龙和舞狮通常需要一群人共同合作,通过柔软的龙身或狮子的跳跃表演出各种动作和技巧。
这些表演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还能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5. 走街串巷元宵节晚上,人们会走街串巷,互送元宵和祝福。
这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也是人们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之一。
通过走街串巷,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喜庆之情,并与亲友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增进感情,维系彼此的友谊。
以上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和传统。
虽然现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对元宵节的喜爱和重视并未减少。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以下是元宵节期间的主要风俗习惯:1. 吃元宵或汤圆: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吃元宵或汤圆。
元宵或汤圆是用糯米粉和各种馅料制成的美味食品,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人们会在元宵节当天吃元宵或汤圆,分享美味和欢乐。
2. 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为盛行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公共场所或街道上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形成一片璀璨的灯海。
人们会欣赏花灯的美丽,猜灯谜,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趣味性活动。
人们会在花灯上挂上谜语,供人们猜测。
猜灯谜不仅锻炼了智力,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节日更加欢乐和有趣。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表演节目。
龙和狮子的形象都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人们通过舞龙舞狮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事业有成。
这种表演节目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5. 放烟花:放烟花是元宵节期间常见的活动之一。
烟花的绚丽多彩和热闹的气氛可以为节日增添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然而,在燃放烟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6. 打灯虎:打灯虎是元宵节期间的一种民间游戏。
人们会在地上画上一些图案,用灯照射,然后猜出图案的含义。
打灯虎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勇气的挑战。
7. 击鼓传花:击鼓传花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游戏之一。
人们围坐在一起,击鼓传花,当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中谁就要进行表演或接受惩罚。
击鼓传花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互动游戏,可以增加人们的欢乐和互动。
8. 游园踏春:元宵节期间也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人们会趁着这个机会走出家门,到公园、花园等地方游玩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游园踏春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能锻炼身体,享受春天的美好。
9. 放河灯:放河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人们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河中,让它们随波逐流,寓意着祈愿美好和幸福。
元宵节的节日礼仪
元宵节的节日礼仪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赏灯、吃汤圆等方式来庆祝,同时也有一些需要遵守的节日礼仪。
以下是元宵节的一些传统礼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准备祭祀元宵节的早晨,人们会准备一些香烛、果品等祭品,在家中设立神台或供桌。
首先要将神像或祖先牌位摆放到神台上,并点燃香烛,诚心祈祷,表达对神明或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之后,可以摆放一些水果和糕点等供品,拜祭完毕后家人可以一起品尝这些供品,使祭祀仪式更加温馨祥和。
二、猜灯谜元宵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是猜灯谜。
人们会在灯谜市场或各个社区、庙宇中摆放着各种谜语,大家可以前去猜谜、解谜,增加乐趣。
猜灯谜时,需要注意礼仪。
首先,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要随意翻看他人的答案或影响他人猜谜。
其次,要以友善的方式进行互动,不要过分争论或争执。
最后,如果你猜中了某个灯谜,不要过于得意或嘲笑别人,要保持谦虚和尊重。
三、观灯游园元宵节夜晚,人们会前往公园或游乐场等地观赏华丽的灯饰。
在观灯游园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礼仪。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队伍秩序,不要插队或推搡他人。
其次,要尊重公共设施,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另外,在观赏灯饰时要遵循安全规定,不要攀爬或破坏灯饰。
最后,可以与他人友好互动,分享欢乐和喜庆的氛围,不要制造噪音或破坏他人的体验。
四、赏月祈福元宵节的晚上,是观赏明月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赏月,同时祈祷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平安。
在赏月祈福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礼仪。
首先,要保持安静和谐的环境,不要过分嬉闹或大声喧哗。
其次,要抱着感恩的心情,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生活的感激之情。
最后,可以与家人一同赏月,分享快乐和团圆的时刻。
五、燃放烟花爆竹在部分地区,元宵节也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
然而,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非常谨慎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首先,要选择安全开放的地点,远离易燃物品和建筑物,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其次,要注意遵守当地规定的燃放时间和地点,避免扰民或违法行为。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特色和浓郁文化底蕴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与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民俗文化。
一、元宵灯谜猜元宵节最有名的习俗之一就是猜灯谜。
在这一天,人们将制作精美的灯谜挂在花灯上,每个谜题都别具一格,既有古典的典故,也有现代的趣味。
人们围绕着花灯猜谜,不仅增进了互动,也培养了智慧。
传统的灯谜猜活动也成为了一种考验智慧和欣赏文化的形式。
二、赏花灯、观花会元宵节时,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人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形状各异,色彩绚丽。
同时,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精彩的花灯表演和花车巡游,向群众展示最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也有不少地方会举行盛大的花会,人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卉,体验到春天的气息。
三、品元宵、吃汤圆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品尝元宵和吃汤圆。
元宵,又称汤圆,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外皮软糯,馅料多样,有豆沙、芝麻、果脯等。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元宵供奉祭祀和享用。
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也代表着新的一年将会万事如意。
四、舞龙、舞狮表演元宵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独特艺术形式,龙和狮子象征着祥瑞和吉祥。
舞龙舞狮表演中,人们穿着龙、狮子的服饰,在鼓乐声中起舞,展示着非凡的技巧和灵动的身姿。
这一节目既能娱乐群众,又能传承文化。
五、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是元宵节的一项盛行于南方地区的习俗,尤以江浙一带最具特色。
孔明灯是一种由薄纸制成的灯笼,中间有一个小火苗,点燃后灯笼便会升空飘向天空。
放孔明灯寓意着祈福、祈求心愿能够实现,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六、舞火龙、耍花炮一些地方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还有舞火龙和耍花炮的表演。
舞火龙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人们手持一串或数串着火的红纸,围绕着火山、屋顶、广场等地方边唱边跳。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小正月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这些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吃汤圆元宵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吃汤圆。
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球状食品,寓意团团圆圆,象征着合家团圆、美满幸福。
吃汤圆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传统,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团聚在一起,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热腾腾的汤圆,共同感受着团圆的幸福和温馨。
二、观灯笼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观灯笼。
灯笼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物品,人们在这一天会挂起五彩缤纷的灯笼,各种形状的灯笼在夜幕降临后点亮,照亮着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和祥和。
观灯笼也是元宵节的一大乐事,人们带着家人一起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欣赏着各色灯笼的美丽,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温馨。
三、猜灯谜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中,还有猜灯谜的活动。
猜灯谜是古老的传统,人们会在元宵节的夜晚聚集在一起,挂起灯笼,贴上灯谜,大家一起猜谜语。
猜灯谜不仅考验着人们的智商和才情,还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猜谜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还可以锻炼思维,增长知识,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四、舞龙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表演舞龙灯的传统节目。
舞龙灯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民间艺术表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舞龙灯节目生动形象,寓意着祥瑞和繁荣,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观赏舞龙灯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气氛,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对节日更加热爱和珍惜。
五、放烟花元宵节的另一个欢乐习俗是放烟花。
烟花是元宵节独有的庆祝方式,人们在这一天会放烟花爆竹,照亮夜空,营造节日气氛。
放烟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十分热闹喜庆,也是人们沟通情感和排遣压力的一种方式。
璀璨夺目的烟花,绚丽多彩的火树银花,为节日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快乐。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透露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韵味。
元宵节的活动内容
元宵节的活动内容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宵节活动内容:
1. 吃汤圆:元宵节吃汤圆是一种传统习俗,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和睦。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吃汤圆来庆祝。
2. 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传统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参观各种花灯展览,欣赏五颜六色的灯笼和彩灯。
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有趣活动。
人们会在灯谜下猜测答案,答对的人可以获得小奖品。
4. 放烟火:放烟火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户外燃放烟花爆竹,观赏各种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
5. 舞狮舞龙:在元宵节期间,一些地方还会有舞狮舞龙的表演。
人们会穿上狮子或龙的服装,进行舞蹈表演,为节日增添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6. 赏月:在元宵节晚上,人们还会赏月。
月亮是这一天的象征之一,赏月也是一种表达团圆和美好的方式。
7. 家庭聚会:元宵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这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这些活动内容都是为了庆祝元宵节的到来,表达团圆、美满和幸福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的六大传统习俗
【导语】农历正⽉⼗五⽇,是我国传统节⽇—元宵节。
正⽉是农历的元⽉,⼗五⽇是⼀年中第⼀个⽉圆之夜,所以称正⽉⼗五为元宵节。
⼜称为⼩正⽉、元⼣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个重要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元宵节的六⼤传统习俗,欢迎阅读!1.元宵节的六⼤传统习俗 1、吃元宵 正⽉⼗五吃元宵,“元宵”作为⾷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种元宵节吃的新奇⾷品。
这种⾷品,最早叫“浮元⼦”后称“元宵”,⽣意⼈还美其名⽈“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糖、玫瑰、芝⿇、⾖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糯⽶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是在糯⽶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团团圆圆。
“元宵”作为⾷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种元宵节吃的新奇⾷品。
这种⾷品,最早叫“浮元⼦”后称“元宵”,⽣意⼈还美其名⽈“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较贵,有⼀⾸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时来。
帘前花架⽆路⾏,不得⾦钱不得回。
” 北⽅“滚”元宵,南⽅“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感都不同的⾷品。
2、闹花灯 农历正⽉⼗五是“元宵节”,此节⽇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之风盛⾏,并沿袭传于后世。
⽽正⽉⼗五,⼜是⼀年⼀度的闹花灯放烟⽕的⾼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西的县城⼀级城廓甚⾄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五晚上达到⾼潮。
正⽉⼗五的“观灯”已经成为⼭西民间群众⾃发的活动,在正⽉⼗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挂,有宫灯、兽头灯、⾛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带,太⾕县的灯是很有名⽓的。
太⾕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出名。
元宵节有哪些重要的习俗
【导语】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常见的民间习俗。
以下是整理的元宵节有哪些重要的习俗,欢迎阅读!1.元宵节有哪些重要的习俗 1、猜灯谜 猜灯谜⼜称打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阵⼦灯谜,猜谜已成为⼈们⽇常⽂化娱乐的⼀种形式。
2、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耍龙灯⼜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
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彩的传统舞蹈。
3、吃元宵 正⽉⼗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
“元宵”,最早叫“浮元⼦”,后称“元宵”,⽣意⼈还美其名⽈“元宝”。
元宵以⽩糖、玫瑰、芝⿇、⾖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糯⽶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有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越过越红⽕之意。
俗语有句话叫和⽓⽣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的团圆对于⼀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定要和家⼈吃上“元宵”。
4、舞狮⼦ 舞狮,⼜称“狮⼦舞”、“狮灯”、“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将它当作勇敢和⼒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畜平安。
所以⼈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活动⾥舞狮⼦的习俗,以祈望⽣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观灯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良⾠。
元宵节的十二种习俗
元宵节的十二种习俗1、吃元宵。
“快乐的皮,幸福的馅,团团圆圆捏一块儿;问候的汤,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2、观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吉祥之星为你升。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可谓“花灯高高挂,挂出新年万紫千红幸福花;红烛熊熊烧,烧出新年顺风顺水红运道”。
3、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4、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
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元宵节的十二种习俗
元宵节的十二种习俗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小正月,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元宵夜。
人们欢聚一堂,共庆佳节,通过各种传统习俗来庆祝这一喜庆的日子。
以下是元宵节的十二种传统习俗。
1. 看花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就是观赏花灯。
各种形式繁复的花灯在夜幕中亮相,宛如仙境一般美丽动人。
人们漫步街头巷尾,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艺术,开心地迎接新的一年。
2.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将灯谜贴在花灯上,其他人可以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来猜测答案。
这项活动既能展示人们的智慧,又增进了亲友之间的交流。
3. 吃汤圆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由糯米粉制成,外皮白嫩光滑,内心饱满甜香。
吃汤圆寓意团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友情深厚。
人们常常在元宵节这天,享受美味的汤圆。
4. 燃放烟花燃放烟花是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宵节也不例外。
在夜幕降临时,人们点燃烟花爆竹,炸响的声音和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给人们带来喜悦和祝福。
5. 传统舞蹈表演元宵节还有许多传统的舞蹈表演。
灯王舞、龙舞和狮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6. 舞狮表演舞狮是元宵节传统习俗中备受瞩目的一项。
一只腾跃的狮子,仿佛活灵活现般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舞狮的节奏和韵律,象征着福气与吉祥。
7. 打扰会儿门神在元宵节,一些家庭会“打扰会儿门神”。
这是一种民间习俗,人们会突然敲门或者敲锣打鼓来“打扰”家中的门神,以驱逐邪恶的力量,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8. 行水灯行水灯是元宵节的另一项习俗。
人们将灯放在小船上,让它顺水漂流。
水灯上的火光在夜晚中闪烁,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和美好。
9. 点燃龙船点燃龙船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人们将精心制作的龙船放入河流或湖泊中,然后点燃船上的火焰。
龙船缓缓前行,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的一颗明珠,给人们带来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1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1、四川省元宵节习俗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某某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2、福建省元宵节习俗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
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3、广东省元宵节习俗某某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
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4、云南省元宵节习俗某某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5、山西省元宵节习俗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
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
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会。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1. 引言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春节的正式结束,人们在这一天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元宵节这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元宵节的常见风俗习惯。
2. 赏花灯元宵节是中国赏花灯的盛大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并在晚上的时候将这些花灯点亮,使得整个城市都变得灯火辉煌。
同时,许多公园和街道会举办花灯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赏花灯已经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
3.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花灯上挂上各种灯谜,而其他人则需要猜出这些谜语的答案。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此,猜灯谜也成为了元宵节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许多城市和社区会举办猜灯谜比赛,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
4. 吃元宵吃元宵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汤团,内部填充着各种不同的馅料,例如花生、豆沙、红枣等。
吃元宵象征着全家团圆和吉祥的寓意。
有些地方还会在元宵汤团中放入金钱或者小饰物,据说吃到这些特殊的元宵能够带来好运。
吃元宵不仅是一种享受美食的方式,更是庆祝节日和祈求幸福的一种活动。
5.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表演的经典节目,也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舞狮和舞龙通常由一群人共同完成,其中有人扮演狮子或龙的头部,其他人则扮演身体和尾部的部分。
表演者们跳跃、翻滚和舞动,以模仿狮子或龙的动作。
舞狮和舞龙被认为可以驱邪除恶,带来好运和祝福。
6. 点燃孔明灯孔明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飞行灯笼,也是元宵节的特别之处。
它由一张纸制作而成,内部有空气加热后可以使其升起。
人们在元宵节的夜晚点燃孔明灯,将其放飞到空中。
点燃孔明灯象征着祈祷和祝福,希望将来的一年人们都能平安健康、顺利如意。
7. 结语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欢庆新年的特别时刻。
元宵节十大习俗
元宵节十大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被称为中国的“小年”和“华夏之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喜庆气氛的节日,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以下是元宵节的十大习俗:1. 赏花灯:元宵节的主要特点是在夜晚放置各种各样的花灯,人们可以在公园、庙宇和街道上观赏到美丽的花灯展览。
这些花灯各式各样,有动物、花卉、人物等各种造型,展现了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价值。
2. 吃汤圆:元宵节的传统食物是汤圆,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点心,填有花生、豆沙、红枣等馅料。
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家庭和睦,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3. 猜灯谜: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将谜语写在纸上,贴在花灯上,猜对者有奖励。
这是一种增加智力和娱乐性的游戏,也是人们互相交流和交流喜庆之情的方式。
4. 舞龙舞狮:龙和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元宵节时人们会表演龙舞和狮舞。
舞龙舞狮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观赏的乐趣,还寓意着驱除邪恶、祈求平安和幸运。
5. 点燃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用轻质纸张制成的灯笼,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放飞孔明灯。
据说,放飞孔明灯可以祈求心愿成真和吉祥如意,也有一种祝福身边人的美好愿望。
6. 灵车游行:一些地方会举行灵车游行活动,将佛像或神像放在精美的花车上,游行穿过街道。
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是对神灵的敬意和感谢。
7. 送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也会互相赠送元宵。
亲朋好友相聚,通过互赠元宵传递着问候和祝福,增进感情。
8. 打花灯:元宵节晚上,孩子们常常会挂一些小花灯在树上或者院子里。
他们会比赛谁的花灯最漂亮,这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也是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9. 观灯会:元宵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灯会活动。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华丽的花灯展览和文化演出,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10. 街头表演:在元宵节,一些街头巷尾还会进行传统文化表演。
人们可以欣赏到舞龙舞狮、杂技、魔术等精彩表演,丰富了节日的娱乐内容。
元宵节的四大传统习俗
【导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踩⾼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等传统民俗表演。
以下是整理的元宵节的四⼤传统习俗,欢迎阅读!1.元宵节的四⼤传统习俗 ⼀、吃元宵 正⽉⼗五吃元宵,“元宵”作为⾷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种元宵节吃的新奇⾷品,这种⾷品最早叫“浮元⼦”后称“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糖、玫瑰、芝⿇、⾖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糯⽶粉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是在糯⽶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流传到民间。
三、踩⾼跷 踩⾼跷,是民间盛⾏的⼀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跷的是《列⼦·说符》篇:宋有兰⼦者,以技⼲宋元君。
四、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2.元宵节⽇记 今天是⼀年⼀度的元宵节。
⼀说起元宵节⼤家⼀定会说起看花灯。
这花灯可真是应有尽有,有孔雀灯、⼤红橘灯、⾛马灯、天⼥散花、嫦娥奔⽉…… 元宵节这天,我们⼀家⼈在市民⼴场上!逛着,⼼⾥不由得想:这是在遨游天空,还是在梦游仙境?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元宵之夜的街市游逛。
我在来来往往的⼈流中穿来挤去,来到最热闹的地⽅,我站在⼀个⽐较⾼的⽯台上放眼四望,看见了那典雅的孔雀灯,象征着吉庆的⼤红橘灯,镶有玻璃镜的⾛马灯,还有精巧的“天⼥散花”、“嫦娥奔⽉”、“武夷风光”……⼀切都在灯⽕中放射这绚丽光彩,真让⼈⽬不暇接,眼花缭乱。
可是只有灯⽕实在太单调了!不过,市民⼴场给⼈们准备了许多表演,有:舞龙、太极拳,等等。
尤其是舞龙看。
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
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元宵节或者灯节。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放飞孔明灯、观赏花灯等方式来庆祝和祈福。
元宵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历史悠久。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元宵节始于东汉时期,当时的皇帝命令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放灯,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后来,元宵节逐渐演变成一个以观赏花灯和吃汤圆为主要活动的节日。
习俗一:花灯表演元宵节最为独特之处在于花灯表演。
每年元宵节,各地的广场、公园和街道都会搭建起精美绝伦的灯展。
这些灯展常常以故事情节、神话传说、动物造型等为主题,熠熠生辉,美轮美奂。
人们走在灯展区,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流连忘返。
习俗二:放飞孔明灯放飞孔明灯是另一个重要的元宵节习俗。
孔明灯由竹篾和纸张制成,放飞时点燃下方的蜡烛,灯内的热气使灯飞上天空。
飞行的孔明灯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个夜空中,孔明灯逐渐升起,点缀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俗三:吃汤圆吃汤圆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和水制成的圆形小团子,它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美满。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庭聚在一起,共同包制汤圆。
在做汤圆的过程中,家人们互相传递着快乐和幸福,并期望来年的生活更加团圆美满。
元宵节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分享着快乐、传递着心愿,通过观赏花灯、放飞孔明灯、吃汤圆等方式,共同庆祝新年的结束。
元宵节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通过传统的方式寻找到了一份深深的情感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也都有庆祝元宵节的习俗。
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影响力。
总结而言,农历正月十五,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花灯表演、放飞孔明灯、吃汤圆等习俗,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愿元宵节的祝福和祈愿,伴随着每一个人,带来幸福与团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
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