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金融学期末名词解释、问答题、论

合集下载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货币 :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 16 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 (Sir Thomas Gresham ,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 )在 1558 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金融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银行券:指由银行发行的以信用作为保证的可以兑现的银行票据,是以银行信用为担保所产生的一种信用工具银行券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

本位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也即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它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是足值货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含义只表示它是标准的、法定的基本通货。

本位币为无限法偿货币,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盈余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总有一部分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增加,或由于缺乏适当的消费和投资机会,或为了预防不测,或为了将来需要而积累,因而处于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状态。

实际利率:是使得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表面上约定利率,包括物价变动(或通货膨胀)风险补偿,以名义货币表示,也是借贷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货币比例的转移支付。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穷,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投资不变。

当利率极低时,由于价格与利率呈反比,有价证券的价格会极大,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下降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更加偏好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

因此,货币需求会有无限弹性。

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对利率没有任何影响。

投资银行:是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筹集长期资金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公司购并与资产重组、公司理财、基金管理等业务。

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预防性需求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由负债贷款转化的存款货币。

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没有原始存款,就没有派生存款;派生存款的数量要大大多于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来源于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是在商业银行内部体系中产生的。

金融管理名词解释

金融管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电汇汇率:是指银行进行某种货币的买卖后,用电报或电传的方式通知其在国外的分行或代理行支付款项时所使用的汇率。

2. 关键货币:是指该国在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外汇储备中占比重最大,同时又可以自由兑换、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货币。

3. J曲线效应:贬值引起经常账户收支变化的过程是先恶化而后改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很像是字母“J”,所以成为J曲线。

4. 游资:又称投机性短期资本,指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5. 欧洲货币:即欧洲美元,是存放于美国境外的外国银行及美国银行的海外分行的美元存款。

6. 特别提款权(SDRs):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在原有的一般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资金使用权利。

它是一种储备资产。

7. 特里芬两难:要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

但由于各国的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而且越要将美元兑换黄金这一矛盾。

8. 补偿性交易:也称调节性交易,指为调节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国际收支差额而进行的各项交易,包括国际资金融通,资本吸收引进,国际储备动用等。

9. 欧洲债券:是国际债券的一种,是借款人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或在该国的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券。

10. 名义汇率:指在外汇市场上供求双方所决定的两种货币间的汇率。

11. 离岸金融市场:指市场经营的对象不限于市场所在国,市场的参与者不限于市场所在国国内的资金供应者与需求者,借贷活动不受任何国家政府政策与法令的管辖的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

12. 套利:套利交易指的是利用外汇市场汇价的差异以及当时两国短期投资利率上的差额,将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或地区)调往利率高的国家(或地区),从中赚取利差收益的外汇交易。

13. 居民:是指长期定居在本国的任何普通个人和法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侨民、在本国境内依法注册的国内外机构和单位。

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金融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格雷欣法则:双本位下,金银有法定的兑换比例,但由于市场金银比价上的变化,使实际价值高的良币被熔化而退出流通,而使实际价值低的劣币充斥市场。

消费信用:是指银行或企业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银行信用: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指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期权合约:指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期权费),在约定日期内享有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合约卖方买卖某金融产品的合约。

期货合约:指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收标准数量特定金融工具的合约。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没有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所会影响银行的营业和利润的业务(包括中间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通常所指的表外业务):指虽然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变为资产负债业务的业务(有风险)。

货币需求:指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一定水平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会无限大,即中央银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都将因投机需求被储存起来。

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C)两者的总和。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市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货币政策:央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调节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是经济衰退的必然产物。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名词解释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金融学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

金融学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

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

2货币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3消费信用:由企业、银行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4信用证: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5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6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7金融期货:交易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以约定的时间和价格,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化合约。

8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9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10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1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12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13基础货币:是金融体系能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14派生倍数:是指银行存款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最大扩张的倍数。

1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1) 货币金属,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 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 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4) 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5) 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第一章名词解释1 本位币即主币,是已过流通中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

为无限法偿货币。

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价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储藏、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4 信用日常生活中指相信、信任、声誉、遵守等;经济学中的定义,指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 商业信用企业间在商品交易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6 银行信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7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8 利息指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或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

包括机会成本与风险的补偿。

9 利率即利息率,价值资金的价格。

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10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长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是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11 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场所。

12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13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与操作,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基金。

14 金融机构狭隘的金融机构是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

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

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

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6.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亦称“间接金融”。

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

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分散风险。

它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1、无限法偿是指一种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

这种货币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被使用,并且没有任何限制。

这种货币的价值非常稳定,因为它可以被用来支付任何金额的债务。

2、格雷欣法则是指在复本位制中,由于货币本身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因此当两种实际内在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而另一种则成为劣币。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来,而劣币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3、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高,其运营风险就越低,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经济波动。

5、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泡沫经济的特征是资产价格虚高,投机炒作盛行,而实体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6、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7、间接金融市场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

在间接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人,将资金从储户手中收集起来,再将这些资金投向各种借款人。

8、本票是出票人签据,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9、汇票是出票人签据,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10、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指交易的一方在向另一方出口机器设备或技术的同时,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由该项机器设备或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

11、H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以港元计价、在香港发行并计价的境内企业的股票。

12、赢家的诅咒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信息者对高定价的不申购,而无信息者在低定价时很难申购得到,因此要低定价。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1.货币的职能:P3~52.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用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即货币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

(用现实上的货币)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

(人民币没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

世界货币: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上述五大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并随着商品交易的发展,其功能和相互关系也有所变化。

2.信用货币P10: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且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它只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的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由于信用货币属于银行和政府的负债,因而又称之为负债货币。

信用货币的主要类型:辅币。

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

现钞。

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

银行存款。

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电子货币。

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

如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等,以及利用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和电脑网络银行等电子支付系统使用的货币。

它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3.货币制度P12: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1)银本位制①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

②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③崩溃原因:⑴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⑵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

⑶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2)金银复本位制①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②类型:平行本位制与双本位制。

(3)金本位制①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011年12月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2011年12月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2011年12月金融学期末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最新版,其中红字局部为新添加的内容〕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 15分〕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置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金融构造: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局部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格雷欣法那么: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一样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那么充满市场的现象。

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根底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根底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格雷欣法那么:〔重复〕8、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开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X。

当信用扩X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乱,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根底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根底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开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1、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货币解词: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融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金融学导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现新的组合。

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需要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与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2. 金融管制金融管制: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利率、信贷规模、区域分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管制。

3. 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资金经营者实际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4. 金融脆弱金融脆弱: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

5.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6. 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指投机冲击导致一国货币大幅度贬值,抑或迫使该国金融当局为保卫本币而动用大量国际储备或急剧提高利率。

7. 银行业危机银行业危机,是指真实的或潜在的银行破产致使银行纷纷终止国内债务的清偿,抑或迫使政府提供大规模援助以阻止事态的发展。

8. 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指一国处于不能支付其外债利息的情形,不论这些债权是属于外国政府还是非居民个人。

9. 系统性金融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为“全面金融危机”,是指主要的金融领域都出现严重混乱,如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崩溃及债务危机同时或相继发生。

10. 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是为了实现监管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

1. 金融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即资金从短缺者向盈余者手中流动的过程。

通过金融活动,可以实现资源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跨期分配。

2. 直接融资即资金不通过银行等中介机构,而是直接通过金融市场从资金盈余者流向资金短缺者的融资方式。

3. 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存款获得可利用的资金,并将资金贷给经济主体中的资金需求者,或者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贷协会、信用合作社等。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2.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均利润率;
1/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2) 资金的供求与竞争; (3) 风险因素; (4) 宏观经济政策; (5) 国际利率水平。 3. 金融中介的特点: (1)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区别: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营运资
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均属高风险产业;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 管之下; (2)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经济活动的目标——追求利润。 4. 存款货币银行特征: (1) 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2) 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3) 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 5. 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 (1) 信用中介功能 (2) 支付功能 (3) 信用创造功能 (4) 政策调节功能 (5) 服务性功能 6.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1) 负债业务 (2) 资金业务 (3) 中间业务 (4) 表外业务 7. 金融创新的原因: (1) 避免风险和资产业务证券化; (2) 推动技术进步; (3) 网络银行的发展; (4) 规避行政管理; (5) 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 结构性失衡 (2) 货币性失衡 (3) 周期性失衡
13.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方式:
3/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 采取财政手段
(2) 调整汇率以调节出口
(3) 调节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
(4) 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 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4/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年物价拉到了 3.9%, 2007 年 5% 左右,摆脱了通缩的困扰。 三、十年首变: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2008)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就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得货币流通结构与组织形式.2.金银复本位制就是本位制得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得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得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

金币与银币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就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得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得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得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得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得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

指发行货币得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得经济现象5.直接融资就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得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得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得不足6.间接融资就是直接融资得对称,亦称“间接金融"。

就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得单位通过存款得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得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得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得单位发行得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得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就是指由于多种因素得影响与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得可能性.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分散风险。

它就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相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无关得风险,就是指某些因素得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她金融衍生品种下跌,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得可能性.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就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得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得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得责任而使授信人得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得可能性,它就是金融风险得主要类型。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1、电子货币2、货币价格标准3、特里芬难题4、跛行本位制5、货币替代6、货币结构7、货币流通速度8、格雷欣法则9、无限法偿10、准货币11、征信12、现值13、信用工具14、利率体系15、国家信用16、利率市场化17、货币时间价值18、社会征信体系19、信用20、可贷资金理论21、国际收支22、汇率23、远期外汇交易24、国际资本流动25、外债26、国际收支平衡27、外汇28、浮动汇率制29、货币危机30、国际储备1、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中用来支付的价值。

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

2、货币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3、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4、跛行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5、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6、货币结构:又称为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是指各个货币层次之间的比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2月金融学期末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最新版,其中红字部分为新添加的内容)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 15分)1、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格雷欣法则:(重复)8、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1、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3分)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14、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5、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通货膨胀的含义。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城乡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两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

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两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两论的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4、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交易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但协议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央行批准的,可用于在该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央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A、流动性强。

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

B、安全性高。

回购协议的交易场所是经国家批准的规范性场内交易场所,只有合法的机构才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几乎是无风险交易。

C、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D、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6、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A、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B、如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经济紧缩,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同时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A、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引致短期资本大量流入。

从而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动荡。

还会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胀。

B、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7、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1)投资目的不同;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为了达到控制与获利的目的而进行投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为了安全和保值、投机获利。

(2)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期限较长,一年以上;比较稳定;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期限较短,一年以下;不太稳定。

(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不影响一国货币供应量,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明显影响一国货币供应量,(4)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不影响汇率利率,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明显影响汇率利率。

8、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1)消费者信用控制:指央行对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指央行对于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例予以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指央行对于房地产贷款方面放宽的控制。

(4)优惠利率:指央行对于国家重点产业部门的利率优惠措施。

(5)预缴进口保证金:指央行要求进口商预交相当于进口商品价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控制进口过快增长的措施。

9、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

10、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货币均衡的实现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具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

(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1、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

国际储备的作用:(1)削减国际收支困难;(2)维持本币汇率稳定;(3)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

12、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又把通货膨胀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1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14、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相互统一,如果没有安全性,就不能实现盈利性和流动性。

流动性强则安全性也高。

(3)三个基本原则又有一定矛盾。

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盈利性较低;而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却流动性弱、安全性低。

(4)正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5、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

(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