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3课时

合集下载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主干知识•整理
巩固 政权 的 措施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的 成立
人民 政权 的巩 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 建国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
该布告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D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 B.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该布告针对的是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 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故选D项;孤立封锁 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排除A项;国家政权 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和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对外政策,排除B 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
加强党的建设,为 人民政权的巩固 提供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保证 党的廉洁,人民政府开展了“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
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社会性质
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 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结构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考向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环境 2.(2022广东卷,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 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 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B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第25课时

2016届高三历史(通史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第25课时

思想文化 新时期,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建设实践 相结合,诞生了邓 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同时, 科技、文化、教育 事业也蓬勃发展。 生活时尚、思想开 放成为新时期人们 精神面貌的主要特 色
栏目 导引
改革开 放 新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得到恢复 和发展,“一国 两制”促进了祖 国统一大业的发 展;外交领域成 就突出,为我国 的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了良好的国 际环境
次会晤。栏目 导引源自专题九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4)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①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如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 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 ,它丰富了以结伴 ②2001年,中国倡导成立_______________
不结盟 而_____________ 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对推动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第25课时 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和外交事业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考纲要求] 1.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一国两
3.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
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考点
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事业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新时期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事业
1.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目的:彻底纠正“左”倾错误,拨乱反正。 (2)时间:1978年12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1

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自力 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奋斗
内 容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 义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作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 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民 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 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 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 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 人民迫切要求改变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 状况的愿望,但忽 视了客观规律,使 党和国家一些领导 人片面追求高速度, 轻率地发动了“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给国民经 济造成极大困难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路线
结 果
1953年,“一五” 计划开始实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 开始起步;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 完成,我国开始 进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社会经 济制度 建立
工业化 建设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 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 业、轻工业的关系,关 业化体系 注民生问题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 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 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 体制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 扩展到经济领域。
三组题讲透
(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 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
第(1)题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一张图学透
探索与失误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2
(1956年)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 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探索失误
政策调整
1960年: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71年: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 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三组题讲透
(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 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
第(1)题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一张图学透
1975年: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探索与 失误
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是对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6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后在全国范围内 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科培优素养提升课(四)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科培优素养提升课(四)课件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 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 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 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足土俱归版籍,疆址森 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使准 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乾隆皇帝与近代清政府在处理国 家关系时的差异,结合这种差异的不同后果,论证你认可的 处理方式。
家主权和利益,拒绝与英国进行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近代 清政府迫于西方压力,出卖国家利益,被动和西方国家进行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认可的处理方式:国家之间必须平等交往互利互惠等。 乾隆皇帝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但是闭关锁国,
不符合时代潮流,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近代中国
落后。 近代清政府被动开放,接触到西方先进文明,有利于中国的
与时俱进的史学研究新视角——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理论阐释] 1.社会史观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 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 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 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 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与平民百姓 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小人物”的历史,包括衣 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
[解析]
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不能体现其历史
价值,故 A 项错误;这本长达 45 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 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百姓衣食住行的 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社会历史变迁,故 B 项 正确;记录者是普通百姓,史料详实,但其史料价值不在于 此,而是它反映的社会变迁,故 C 项错误;这是个人记录, 具有一定可信度,不能说可信度高,故 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课件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2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课件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2讲

【思维导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巧学妙用]
【图解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漫画解史】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就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 权是公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 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利。
『历史概念』 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 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位 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 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 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15分) 提示 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 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 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 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 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3)意义②深圳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创造 了著名的“深圳速度”。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①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开放14个沿海港口 城市。 ②1985年,国家将_长__江__三__角__洲___、珠江三角洲、闽 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 (1)过程区;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③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宣布了开放和开 发上海浦东的决策,要把浦东建成21世纪现代化上 海的象征。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0单元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通史版第10单元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第3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目标解读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大史实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①经营体制: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全国普遍实行制。

【问题思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只是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②分配制度:取消平均分配,主要实行按劳分配。

③管理体制:1983年撤销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④购销体制:改革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⑤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鼓励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3)意义:克服了过去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挫伤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

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调研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2讲

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调研一轮复习课件:第10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2讲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第22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 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 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b.管理体制: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 ______, 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 民委员会。 (3)意义:克服过去分配中的 ________弊端,极大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 市的改革。 【解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由群众自发到政府 推动、推广;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从农村 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3)意义: a.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 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b.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 c. ________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解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 地位是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举。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2.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③________的指导 方针,并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和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 第20讲改革开放前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20版高考历史(课标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 第20讲改革开放前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合作探究
主题 “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及其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因为我国过去①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 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史料2 到1957年底……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 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 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②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 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一五”计划的实施 (1)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① 过渡时期总路线 。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思维启迪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毛泽东领导 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这“类似”指的是什么? 提示:都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根据史料2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 提示 改变了新中国工业门类残缺不全的局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 业体系;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一
栏目索引
史论归纳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2.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国防力量。 3.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4.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 和设施。
——李安增、李先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社会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社会生

【优化方案】(通史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6讲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6·山东潍坊质检)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时,100元人民币可换1块银元,6月2日涨到660元,6月4日1 400元,6月7日1 800元,很快又升到2 000元。

据人民银行的汇报,每天早上发出去的人民币,到了晚上几乎又全部回到银行来了。

材料表明( ) A.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B.当时人民币的发行量供过于求C.中共缺乏经济管理经验D.中共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上海不法资本家对金融的破坏,没有体现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故A项错误;这一现象的出现是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的结果,与人民币的发行量无关,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共的经济管理经验,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说明中共进行银元之战、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

2.(2016·河北邯郸模拟)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1949年到1952年底和1963年至1965年这两个时期未纳入五年计划的共同原因是当时( ) A.国民经济需要恢复发展B.国内局势出现动荡C.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D.国内政权需要巩固解析:选A。

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2—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民经济都需要恢复发展,故A项正确;1949—1952年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同时,政权也得到巩固,第二个时期在“文革”之前,国内局势是稳定的,政权是巩固的,故B、D项错误;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第二个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故C项错误。

3.右图反映了我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诞生的场景,有同学为这幅照片拟了四个标题,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B.公私合营高潮的到来C.“大跃进”的工业成就D.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解析:选D。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讲义[考纲要求] (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1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1.国营经济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提出:1953年。

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概念辨析]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3.“一五”计划⎩⎪⎨⎪⎧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内容⎩⎪⎨⎪⎧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 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图示图解] “一五”计划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

优化方案(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8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
(3)交通运输: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 市地铁的历史。 (4)大众传媒:1958年5月1日,__北__京_________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误区警示] (1)1949—1956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 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 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 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 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知识拓展] “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指的是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都是当时中共 中央“左”倾错误的表现,其实质 都是违反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考点一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 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___土__地__改__革______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②建立在没收___官__僚__资__本____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 业迅速发展。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①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___工__业__化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 (3)“一五”计划 ①成就: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工 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长__春_________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②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题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与三大改造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 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九 课时1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九 课时1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对外关系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C
点评
本题以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为载体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意在考查考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题 解题关键是紧扣“1956年”的时代背景理解题干所体现的政治报告内容的特点。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几个问题》
核心论点: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达到共同 发展、共同繁荣的目的。
[构图解史] “一边倒”外交方针
[史料论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关系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 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
3.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合作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长期共存 (2)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_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
(3)主要形式 政治协商 是其主要形式。 ①_________
②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中美上海公报 尼克松 ①1972年,_______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________________》,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过程 ________________》。 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9 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③______
家国情怀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治协商会议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 1.准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的建立名师课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的建立名师课

-15-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①指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16-
4.中共十五大 (1)内容 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 识深化。 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世纪。 概念阐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是指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 场经济 ,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它是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农上业表以中外的的数其据他变行化业说,故明A项,这正一确时;材期料我只国反(映出农) 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
城A.乡农一村体剩化余无劳关动,故力B大项量错转误移;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不.符城合乡时一间体限化制逐,故步C实项现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
C业.内社部会结主构义的市变场化经,故济D体项制错已误建。立
-1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 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 质、关于发展问题。 (2)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 (1)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 ,中国的改 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②重大失误 a.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 想上没有深 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急于 求成和片面 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思想。 大跃进 b.主要表现:1958年“_____________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先后在全国迅速展开。 c.严重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 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
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
义社会。 (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
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
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知识拓展] “三面红旗”
“三面红旗”指的是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都是当时中共 中央“左”倾错误的表现,其实质 都是违反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3)交通运输: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
市地铁的历史。 北京 (4)大众传媒:1958年5月1日,_____________ 电视台试播,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误区警示] (1)1949—1956年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
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1)“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 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
(2)“文革”时期经济建设成就 周恩来 ①1971—1973年_____________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对国民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3课时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
社会生活、思想文化与科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践 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 信 工具的 进
步;大众传媒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
(4)三大改造 ①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道路。 a.农业:组织农民加入________________, b.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 _____________ 的高潮。 1956 ②意义:_____________ 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①初期的成功探索 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 a.《______________ 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 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 问题。 b.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 地分析了国内 主要矛盾 的变化,制定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 形势和国内_____________ 的主要任务,即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 考点二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民经济的恢复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轻巧识记] 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滥起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③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对 巩固 国民经济实施“调整、_____________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2)十年建设的成就 ①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 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 十几个基础行业。 ②交通方面: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除西 藏以外的各省、自 青海 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_____________ 、新疆第一次 通了火车。 ③能源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3)“一五”计划
①成就: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工 长春 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_____ 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②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的调整和整顿,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 邓小平 ②1975年_____________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使国民经济复苏和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改革开放前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中期,服饰受到政治的 苏式 服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 深刻影响,流行_________ (2)社会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大部 分地区由土葬向火葬转变。
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土地改革 _______________ 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官僚资本 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 ②建立在没收_____________
业迅速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八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①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 _____________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特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