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海洋权益,保卫蓝色海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海洋权益,保卫蓝色海疆
——浅议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
摘要:
海洋记载着人类的过去,海洋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对于这样的战略决择,认识我国海洋国情,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作为21世纪主人的当代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

对于这样的战略实施,就必须要加强国民的海洋教育。

加强海洋意识培养是一个国家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起点,也是其提高海洋实力的基石,一个缺乏海洋意识的国家很难在当今的世界潮流中获得大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海洋权益蓝色海疆海洋意识培养
为了让海洋更好的造福人类,国民必须从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开始,去了解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但是长期重陆轻海的历史和文化导致全民海洋意识薄弱,依然是我国目前海洋事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如何从发展海洋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解决未来国家建设主人的中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难题,是我国教育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学生海洋意识缺失问题类举
什么是海洋意识?其实就是从国家到个人对海洋价值与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也是一国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投入力度的大小。

对于个人来说,海洋意识还意味着开放、自信和包容,一个拥有良好海洋意识的民族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向世界敞开自己的大门,这也是世界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公众的海洋意识缺失问题日趋突出。

多位专家曾忧心忡忡地讲:“如果我们不及时给当代青少年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就很难实现可持续,我们的海洋强国之梦就会一直很遥远!”中学生海洋意识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不清楚海洋的概念
对于多数的中学生来说无论是从媒体还是现实都对海洋的形态有所认识,但是能够真正清楚海洋概念的怕是少之又少。

海洋=海水,即认为“海洋就是由地球上广大的连续咸水体填充的地球表面凹下去部分。

诚然对于海洋概念,巨大的海水水体肯定是海洋的主体和有决定意义的部分,但毕竟不是海洋的全部和整体。

因为这个水体所以有基本固定的形状,能稳定地发挥其功能,离不开包围和承载它的海岸和海底。

因此,海岸、海底以及赋存于其中和水体中的资源,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

所以,海洋 = 地球连续水体 + 周缘海岸 + 海床 + 底土 + 海洋资源≠海水,就构成了完整的海洋概念了。

基于中学生对海洋前面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可能会从根本影响中学生正确海洋观的形成。

[1]
2、不明确海洋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高等院校在刚戴上大学校徽的学子们中曾做过一次国情知识调查,99%的同学在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时的答案是960万。

网上有关于中学生海洋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90%的同学不知道我国的“蓝色国土”面积是多少。

对于学生这种“重陆轻海”的国土观念,又不免让人担忧。

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的北京“中华世纪坛”,也用了960块大理石作为国土面积的象征。

这问题就更严重了!这说明,“国土”与“领土”概念混淆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中学生身上,更存在于一些高层人士之中。

在当代教育中,对完整的国土概念(包括了领陆、领海、领空在内的立体空间)的教育迫在眉睫。

3、不了解当前海洋局势
在北京、上海部分高校里有记者对一些大学生就当前的争端我国海洋岛屿问题的看法时,并没显示出太多的兴趣,更不少数人认为“南沙群岛距离大陆那么远,产生争议也很正常”、“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争几个小岛有意义吗?”这样荒谬的观点。

甚至被问到黄岩岛在哪,有多大的问题时,知道的同学寥寥无几。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与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国民海洋意识的提高之路上还是任重道远。

对于中学生的海洋观缺失问题还表现在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的认识上都是比较严重,并且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表现可能会更为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现代教育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作为海洋教育主要载体的地理课程教育出现弱化倾向。

一方面,中学地理作为副课,不少省市已不纳入高考范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大学阶段细分专业过早,学生的接触面、知识面较窄,对地球环境缺乏了解,青少年海洋国土观教育严重不足。

这是一种有严重缺失的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教授指出,对于青少年的海洋知识缺乏、海洋观念淡漠问题已不能再熟视无睹。

“我国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乡土’特色越来越浓,海洋的内容被越砍越少!这是一种有严重缺失的教育,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开发海洋的今天,脚步放慢就要落后于别人,更何况自缚手脚呢?”
[2]
二、时代发展呼唤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建立
1988年,日本花300亿日元抢救一个距本土1700公里的弹丸之地冲之鸟岛,因为依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岛屿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与此同时,我们的舟山却为了用石头换外商几个钱,把小岛炸掉。

在南沙星罗棋布的大小岛礁上有44个还飘扬着异国国旗,一个个紧张忙碌的钻井平台竟没有一个是国土主人自己的。

作为一个石油紧缺、正在惨淡经营国际石油战略的国家,我们自己的石油每年5000万吨被掠夺。

历史上我们有过受列强欺辱的历史,今天又存在着奇特的“列弱”挑衅的现象[3]。

要改变海洋开发“无度、无序、无偿”的用海状况,以及在我国海洋局势纷繁复杂,海洋划界争议不断,海洋资源遭到掠夺,渔民生产安全得不到完善保障等等问题日趋突出的形式下,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海洋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可以为开发保护海洋奠定基础。

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建立,可以为今后海洋的合理开发奠定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海洋研究的深入化,人类现在正在利用海洋这一巨大资源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能够很好的证明开发利用海洋对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同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经济总量、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等几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都显示我国居于较低的水平,与我国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不相匹配,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落后局面,迫切需要奋起直追,而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学生是责无旁贷的,而教育部门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海洋环境十分必要。

只有这样才不会听到听到“黄岩岛之争关我屁事”谬论了。

另一方面,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建立,可以为海洋的保护提供条件。

了解和认识到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才有可能在中学生投身海洋开发的过程中自觉遵守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才不会随意向海洋中倾倒有害废弃物的行为。

2、可以为国家培养海洋后备人才服务
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建立,可以为海洋开发培养所需科研人才。

目前,综观我国的一些海洋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与国外相比,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科领域不健全。

国内的很多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均以技术研究为主,都没有设立专门的海洋战略研究部门,特别是在海洋权益研究方面近乎空白。

与此类似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这3所目前仅有的海洋类高校,至今仍没有设立培养海洋综合人才的专业,培养和科研领域仍然集中在水产、矿产、航运等传统技术领域。

第二是海洋人才的专业素质不高。

在中国海洋大学,从事的研究《海洋法》的专业没有本科和硕士博士点,“海洋经济学科倒是有博士点,但也是以农林经济的名义申请的。

这些问题都与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薄弱,海洋观教育得不到重视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提高整体的海洋意识,强化国民海洋观教育是必须的,而首先教育部门要重视起来,从青少年入手,加强海洋科学技术教育、海洋国防教育、海洋环境教育,使之从小培养投身海洋开发的热情。

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建立,可以为海洋开发培养所需军事人才。

维护海洋权益主要靠海上力量,而海上力量关键是海军。

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可能有巩固的海防;没有强大的海军,就摆脱不了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没有强大的海军,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而青少年是海军力量未来的生力军。

三、培养中学生洋意识的途径
丰富的海洋资源、严峻的海洋形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全社会有待提高的海洋意识,究其根源首先在于我们的海洋教育严重缺位。

有专家这样说过:“一时的国民海洋意识薄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目前我们对青少年的海洋观教育。


1、借助各种手段加强公众海洋意识宣传教育,让“海洋”深入人心。

借助好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开展以“增强海洋意识”“增加海洋
知识”“弘扬海洋文化”为目的的各种海洋主题活动,以增强中学生的海洋环保意识;借助好电影电视等媒体,组织学生收看一些大型的关于海洋的节目如为纪念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青岛举行海上大阅兵仪式,又如组织收看国内首部以历史和发展眼光关注海洋文化的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海洋意识,增加了海洋知识。

2、用好学科课程的资源,让“海洋”走进课堂
调查表明:八成国人不知黄岩岛的准确位置。

这说明我们平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反观中学阶段各学科中有关海洋问题的内容其实一点也不少,比如可以运用历史学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海洋发展的辉煌史,近代海洋发展的屈辱史和现代海洋开发的成就史等等内容;可以运用政治学科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局势,和周边国家之间海洋方面的政治关系,从而更能深入的意识到发展海洋的重要性;而作为海洋观教育最好的课程地理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的主要海域、海底地形、海水特征、海洋开发等等知识。

但是在应试教育过程中这些有关海洋的知识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海洋纷争背后的涵义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而在今后的中小学生教育中要一方面增加涉及海洋相关内容,特别是地理课程中的比重更要显著的增加;另一方面学科资源中海洋知识的重要性也要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亲近海洋,让“海洋”融入生活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技术的日渐成熟,我们的生活跟海洋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

可以食用、药用、科研用途、娱乐用途的海洋里的生物;利用海洋波浪、潮汐发电可以为生活提供能源资源;海水中直接提取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等等,生活中的物质需求越来越离不开海洋。

不仅如此,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同海洋分不开,海洋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休闲娱乐活动。

借助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对学生开展海洋意识培养,既生动又有效。

诚然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巨大系统工程,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积极响应和配合。

作为教师要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海洋形势的发展和受教育群体的身心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形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海洋观教育,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提高国民的海洋意识,为国家和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2]徐质斌.树立正确的海洋观./xcb/source/
info.asp?id=32.
[3]林年冬.在创新中促进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