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苏轼的文学

合集下载

放鹤亭记的文言文翻译

放鹤亭记的文言文翻译

旦:早晨。
纵:听凭。
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
傃(sù):向,向着,沿着。
名:给······命名。
挹(yì):通“揖”,作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鹤在北坡鸣叫,小鹤与之应和(见《易经·中孚·九二》)。阴,北面。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鸣》)。
元丰元年:即1078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赏析
这篇记有明显的出世思想。文章指出,好鹤与纵酒这两种嗜好,君主可以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全真。作者想以此说明: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正文共四段。
文章开头,作者用直叙的方法。简练的文笔,交待了山人迁居和建亭的原由,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写得一清二楚。“升高而望,得异境焉。”是何意境,先留一个“悬念”,然后从容着笔,再述其“异”。“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四合”与“大环”,似实非实,似虚非虚;“隐然”,既状其膝陇。又透出并非是绝对“合”与“环”的徽意。这是异境,也是美景;然而美中不足,独缺其西。亭子正好建在这里,岂非天工不足人巧补。或谓山人慧眼,依乎于自然。建亭的地理位置选得好,四周的风景更美。作者用一组节奏明快,语势刚劲的排比句来描述这里的景色,随着季节的转换,景物各异:春夏之交,草木齐夭,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随着风雨晦明的气候变化,景色瞬息百变,写得最文并茂,很是精美。到此为止,主要写一个“亭”字。
狎(xiá):亲近。
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据《左传·鲁闵公二年》,卫摊公好鹤,封给鹤各种爵位,让鹤乘车而行。狄人伐卫,卫国兵士发牢骚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哉?’’卫因此亡国。
《酒诰》:《尚书》篇名。据《尚书·康浩》序,周武王以商旧都封康叔,当地百姓皆嗜酒,所以周公以成王之命作《酒浩》以戒康叔。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高频主观题汇总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高频主观题汇总

目录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1)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2)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3)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4)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4)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4)第十章辽金文学 (5)第十一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5)第十二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 (6)第十三章元代散曲 (6)第十四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7)第十五章元代诗文 (7)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8)第十七章《西游记》和《金瓶梅》 (8)第十八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9)第十九章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9)第二十章明代散文 (10)第二十一章明代诗歌 (10)第二十二章清代诗歌 (10)第二十三章清代文章 (11)第二十四章清词 (12)第二十五章清代小说 (12)第二十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3)第二十七章清代戏剧 (13)第二十八章清代弹词 (14)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 (14)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 (15)第三十一章近代小说与戏剧 (15)第一节苏轼的散文成就记叙文★★★简述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简答题)(1)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

(2)山水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其中议论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3)苏轼的记叙文多为文学性散文,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

记叙文★★简述苏轼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1)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常借助议论为文章辟出新境界。

借景立论,尤善于表达人生哲理。

(2)山水游记文学性强,诗情画意,触处皆是,覃思妙理,一出自然。

第二节苏轼的诗歌创作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述题)(1)以文为诗,运用博喻。

(2)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有才气。

(3)以才学为诗,好议论、使事用典。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3.“白体”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5.《西昆酬唱集》6.杨亿的生平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8.西昆体9.晚唐体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11.林逋诗歌的特点12.晏殊的生平13.《珠玉词》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5.欧阳修的生平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22.梅尧臣的生平23.苏舜钦的生平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27.王安石的生平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29.王令诗歌的特点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33.“三苏”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35.苏洵散文的特点36.苏辙散文的特点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37.苏轼的生平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41.“东坡体”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49.苏词的创作风格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51.黄庭坚的生平52.“山谷体”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57.“后山体”58.“简斋体”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65.柳永的生平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70.秦观的生平71.晏几道的生平72.贺铸的生平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76.周邦彦的生平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79.“易安体”80.“樵歌体”81.李清照的生平82.朱敦儒的生平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87.辛弃疾的生平88.“稼轩体”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1.张元幹的生平92.张孝祥的生平93.陈亮的生平94.张元幹词的特点95.张孝祥词的特点96.陈亮词的特点97.刘过词的特点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98.“中兴四大诗人”99.陆游的生平100.陆游散文的特点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103.陆游词作的特色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105.“诚斋体”106.杨万里的生平107.范成大的生平108.杨万里的“活法”诗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11.朱熹的生平112.朱熹诗歌的特点113.朱熹散文的特点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116.南宋“小品文”概况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117.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118.姜夔的生平119.白石词的情思内涵120.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词史的贡献121.吴文英的生平122.吴文英“论词四标准”123.梦窗词的分类及其情感内涵124.梦窗词的艺术特色125.《词源》126.史达祖咏物词的艺术特点127.周密的词风特征128.王沂孙咏物词的特点129.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130.南宋后期文学大势131.“永嘉四灵”132.“四灵”与晚唐诗歌的关系133.“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134.刘克庄的生平135.“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136.刘庄诗歌分前、后两期137.“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的艺术追求138.刘克庄诗歌的艺术特点139.刘克庄词的艺术特点140.戴复古诗歌的特点141.文天祥的生平142.汪元量诗歌的思想内涵143.刘辰翁词作的特点144.文天祥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145.耶律倍及其《海上诗》146.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147.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148.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149.辽代文学创作概况150.寺公大师《醉义歌》151.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152.金初文坛作家构成153.金代文学发展大势154.金初主要诗文作家155.“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156.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157.元好问的生平158.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159.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60.元好问词作的特点161.元好问的文学成就162.诸宫调16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64.“元曲四大家”165.元杂剧的体制166.元杂剧分为五类167.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68.元杂剧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及各期代表作家作品169.白朴的生平创作170.马致远的生平创作171.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172.郑廷玉及其《看钱奴》173.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174.石君宝及其《秋胡戏妻》175.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6.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7.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创作特色178.郑光祖的生平创作179.宫天挺的生平创作180.乔吉的生平创作181.秦简夫的剧作182.元代后期杂剧发展态势183.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184.宫天挺《范张鸡黍》的思想内容185.乔吉《两世姻缘》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色186.秦简夫《东堂老》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187.关汉卿的生平、性格188.关汉卿的创作及其分类189.公案剧《鲁斋郎》、《蝴蝶梦》的思想深刻性190.妇女生活剧《救风尘》的思想191.历史剧《单刀会》艺术特点192.关汉卿杂剧题材内容的特点193.《窦娥冤》的故事渊源及关汉卿的改作194.《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其悲剧性195.王实甫的生平创作196.“董西厢”197.“王西厢”198.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199.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200.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第四章元代散曲201.散曲及其形制202.小令(叶儿)、套数(散套)、带过曲203.元代散曲创作分前、后两期204.元代散曲创作的豪放、清丽两种主要风格205.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206.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构成207.元代前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08.关汉卿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09.王和卿散曲的风格特征210.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1.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12.张养浩的生平213.张养浩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4.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5.张可久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216.南戏21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218.“四大传奇”219.南戏产生的年代220.元代南戏创作概况221.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222.“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各自的剧情及艺术特点223.高明的生平224.《琵琶记》的主旨和剧情225.《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塑造226.《琵琶记》的艺术成就227.话本228.宋代“说话”四家229.元代讲史话本的存留情况230.“讲史”和“小说”的区别231.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和保存232.宋元话本小说的一般艺术特征233.元代话本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内容和特点234.讲史话本的一般艺术特点235.讲史话本的依傍史实与艺术虚构第六章元代诗文236.元代诗文发展三期。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先,太名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2、穆修,字伯长。

3、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今存《小畜集》30卷。

4、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他和王钦若等编纂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5、林逋,原名林和静,字君复,钱塘人,时称“梅妻鹤子”。

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州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编辑《晏元献遗文》。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今属江西)。

8、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今属安徽宣州市)。

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9、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今属河南),今存《苏学士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创“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

11、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今存《广陵先生文集》。

12、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县),有《元丰类稿》。

13、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有《嘉佑集》。

1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人,有《栾城集》。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2)翁,祖籍金华(今属浙江),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17、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有《后山先生集》。

18、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有《简斋集》。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诗坛1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有《乐章集》。

20、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属江苏),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2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词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22、贺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人(今河南汲县),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苏东坡传。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苏东坡传》中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章,苏轼家世与成长经历。

本章主要介绍苏轼的家世背景和成长经历。

苏轼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小聪颖好学,酷爱文学。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从小立志学习,不断努力进取的形象。

第二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本章主要介绍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的重大贡献。

第三章,苏轼的政治生涯。

本章主要介绍苏轼在政治方面的经历和成就。

苏轼曾历任官职,参与过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他对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政治上的才华和追求,以及他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厚情怀。

第四章,苏轼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本章主要介绍苏轼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造诣。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他的绘画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书画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以及他对中国艺术的重要影响。

第五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思想境界。

本章主要介绍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

苏轼一生坎坷,历经风雨,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人生哲学和思想境界,以及他对人生、命运的独特见解。

总结。

《苏东坡传》通过对苏轼一生的经历和成就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政治抱负、艺术造诣和人生态度,对读者具有很高的启发和感染力。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思想和成就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苏轼的生平事迹3篇

苏轼的生平事迹3篇

苏轼的生平事迹第一篇:苏轼的早年生活苏轼是中国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幼才华出众,精通各种艺术领域,被誉为“东坡先生”。

苏轼的一生充满曲折和传奇,他在文化、政治、宗教和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苏轼的早年生活。

苏轼出生于北宋元祐四年(1038年)的婺州(今浙江金华),他的家族世代是文化名门,祖上有多人曾经在官场上有过显赫的表现。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对苏轼有着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母亲王氏也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她对苏轼的儿童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

苏轼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写作。

他很早就开始学习经史子集,研究古今文学的各个方面。

他父亲看到苏轼的天赋后,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苏轼的父亲经常向他灌输读书、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苏轼很快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少年。

苏轼还喜欢书法和绘画,他能写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多种字体,还能画山水、花鸟等各种画。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才华在当时是非常出众的,许多人都称他为“诗中书法,画中诗人”。

苏轼的早年生活在文化和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度过,他在家庭和学校双重的教育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为将来的创作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苏轼的官场生涯苏轼是中国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才华出众,曾多次担任官职。

苏轼的官场生涯不但经历了曲折和波折,还对他的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介绍苏轼的官场生涯。

苏轼先后担任过嘉州知州、琼州太守、襄州通判、临安知州等多个官职。

他的官场生涯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青年时期和晚年时期。

青年时期,苏轼担任过嘉州知州和琼州太守。

这个时期是他最为风光的阶段,他在这两个职位上都有过杰出的表现。

青年时期,苏轼积极推进政治改革,强调官员应以德治国、以信取人,并提倡接受民间意见和建议。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每一章的主要内容苏东坡传。

第一章,苏轼的家世与成长经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画家。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自幼聪慧过人,喜爱文学艺术,对诗词歌赋有着极高的天赋。

他的成长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见解,备受当时文学界的瞩目。

第二章,苏轼的政治生涯与改革思想。

苏轼曾历任官职多次,但由于他直言敢谏,不甘屈从权贵,多次遭到贬斥和排挤。

苏轼在政治生涯中积极倡导变法改革,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改革方案,但由于时局的限制和保守势力的阻挠,这些改革思想并未得到有效实施。

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创作。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歌赋以其豪放洒脱、清新明丽的风格,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创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与思想境界。

苏轼一生淡泊名利,崇尚真理,对人生和社会充满了深刻的思考。

他主张“以诗酒解忧愁”,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表现出了高尚的人生境界。

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精神丰碑。

第五章,苏轼的影响与传世价值。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文学成就、政治思想、人生态度和艺术创作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精神品质和学术成就,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传世价值。

结语。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思想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东坡的形象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美好,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东坡传第一卷概括

苏东坡传第一卷概括

苏东坡传第一卷概括
第一章:文忠公。

主要讲述了苏东坡的性格、政治经历、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受人们尊重的原因。

第二章:眉山。

主要讲述了苏轼故乡眉山镇的地理位置、苏轼的生日和年龄的计算、苏东坡一家人的性格及趣事、苏东坡一家人的文学,思想起源发展的过程。

第三章:青年与童年。

主要讲述了苏东坡思想道德的起源与发展、青年与童年时期展露出的才华与好学、苏东坡与弟弟之间的共同成长历程与深情厚谊、苏东坡的感情往事。

第四章:应试。

主要讲述了苏氏两兄弟成婚、苏家父子三人进京欲做官,受多个当时的大人物的举荐、京都的繁华与地理位置、苏东坡在全国才气纵横并被授官。

第三章北宋中期文学大家苏轼

第三章北宋中期文学大家苏轼

4、辞赋和四六 、 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 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 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名篇前后《 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名篇前后《赤 壁赋》 壁赋》 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 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制诰曲赡高华 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 ,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遭受贬谪后写的 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谢量移汝州表》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如《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 魂未定,林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 魂未定,林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妻孥 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 之所窃笑,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 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馀生。 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馀生。
3、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 、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理深情 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 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 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黄州、惠州、 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 期。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黄州团练副 使苏某书。 使苏某书。 书临皋亭》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 《书临皋亭》: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 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 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 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备复习资料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我国古代文学史[二]自学考试所有考点整理

我国古代文学史[二]自学考试所有考点整理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宋柳开(先驱)的文学主张有(2013.01多选):①反对五代浮艳风②主张文道合一③鼓吹复古④倡导质朴文风2、穆修: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2004.10单选):响应者3、王禹偁: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简述王禹偁(chēng)的诗歌创作成就(2013.01简答):①早年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侧重学习白居易闲适唱和诗②贬官商州之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③兼擅各种五言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宋初王禹偁所属的诗派是(2009.10和2005.10单选):“白体”诗派王禹傅诗歌的艺术风格是(2015.04单选):平易晓畅4、晚唐体:晚唐体(2014.10名解):①宋初诗歌的流派②以林逋的诗歌创作为代表③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请逸隐幽为旨趣。

5、杨亿与西昆体:西昆: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以杨亿、钱淮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诗派和昆体功夫:西昆体形成是个流派的标志——《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简述西昆体诗歌的主要特色(2013.10简答):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①诗中大量用典,以学文为诗,是送诗的一个突出的特色,西昆体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或者诗歌思潮。

体现了当天是的风会所趋,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②西昆体与后来的江西诗派,从论诗宗旨、作品风格,艺术技巧到诗学渊源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黄庭坚就主张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境③西昆体流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诗人作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甚至堕入玩弄辞章典故的泥潭。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2015.10和2012.10单选):讲究修辞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2015.04单选):西昆体第二章: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1、欧阳修:——六一风神欧阳修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影响最大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2013.01单选):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五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五编)

第五编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共四节)名词解释:王荆公体:①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②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简答: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①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②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

③含蓄蕴藉而又评议自然,富有诗味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①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

②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以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的散行,长短句杂处,少用偶句,故意作的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③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

④也具有平易的特色。

欧阳修诗歌的开拓性:①欧阳修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②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①继承发展韩愈散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②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变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伏体铺陈的特点,又使文章趋于舒缓。

③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写得婉转曲折、含蓄蕴藉而又富有情感与诗味。

梅尧臣诗的题材及特点:①干涉政治,反应社会现实民生疾苦的作品。

②写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③风格平淡瘦劲,在看似无奇的描写中去体现着深刻隽永的思想感情。

苏舜钦诗歌的风格:①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以抒发郁结、语言明快豪迈。

②其诗歌的主要特色是豪犷雄放,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③由于苏诗激情豪迈,故难免粗放,缺少含蓄隽永的韵味。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①多有关政治教化适于世用之作。

②结构严谨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强③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

第五编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共三节)名词解释:东坡体:苏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东坡志林全文翻译

东坡志林全文翻译

东坡志林全文翻译引言《东坡志林》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部随笔集,收录了他的许多散文、诗歌和书信等作品。

本文将对《东坡志林》进行全文翻译,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章:苏轼的生平与思想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饱览经史子集,深得父亲的教导。

在政治上,苏轼曾任官北宋朝廷中多个重要职位,在任期间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文学上,苏轼以其豪放不羁、情感真挚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东坡志林》是苏轼晚年所写的一部随笔集,其中包括了他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随笔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赞美,也有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的批评和反思。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展示了他独特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章:自然与人生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多种多样,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大自然,并通过文字将其美妙之处展现出来。

他赞美了山川湖海的壮丽景色,描绘了四季交替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同时,苏轼也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在苏轼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世界,而人生亦如此。

他认为人应该像大自然一样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进步和变革。

同时,苏轼也提倡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态度,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第三章: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故除了对自然进行观察和思考外,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还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通过对人们言行举止的观察,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苏轼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故持有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保持真实和正直,不应因为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他呼吁人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东坡志林》中也谈到了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一些问题。

(完整word版)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539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1804集训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1804集训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
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欧词中,情词比例较大, 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第二节 梅尧臣和苏舜钦 一、梅尧臣 1、梅尧臣,今存《宛陵先生文集》。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 2、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其诗“古淡”,当面临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的 激变时,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而为冲和 恬淡而蕴涵深意。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 二、苏舜钦 1、苏舜钦,字子美,今河南人,今存《苏学士文集》。 2、苏舜钦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前期诗歌揭露与抨击时弊无 以避讳,充满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气概,但也难免粗糙、生硬之弊,缺乏蕴 藉隽永的韵味。后期诗风变化,多寄情山水自然景物之诗,富有幽独闲放 趣味。 第三节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一、王安石的文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人,世称王荆公。 2、王安石的文论重在致用,政论文为文谨严,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 概括性很强,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小品文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 刻。 3、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 洒,曲尽其妙。文风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二、王安石的诗词 1、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晚年创作了较多的描写自 然山水的小诗,新颖别致而雅丽精绝。造语工致而律法精严,形成了“深 婉不迫”的风格。“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对他诗歌艺术 的评价。 2、王安石晚期诗歌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 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3、王安石的诗进入老境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 悲壮,被称为“半山诗”,亦即“王荆公体”。 三、王令 1、王令,字逢原,今江苏扬州人,有《广陵先生文集》。其诗歌特点,主 要在于气势雄壮,粗犷豪迈。 第四节 曾巩、苏洵和苏辙 一、曾巩 1、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文章写作上追求雍容 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曾文长于议 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 思致明晰。如《墨池记》。 二、苏洵和苏辙 1、“三苏”: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2、苏洵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其文章以议 论为主,具有结构谨严、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文 风精练劲建,简古质朴;笔锋老辣,纵横博辩。 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著有《栾城集》。苏辙学习欧文,文风淡泊 平和,议论以稳健见长。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汪 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古代文学史 苏 轼

古代文学史  苏  轼

西江月·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 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 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 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 养小民。(苏轼《湖州谢上 表》) 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 有蛰龙知。 (苏轼《桧》)
彼自咏桧, 何预朕事? 自古称龙 者多矣。如荀 氏八龙,孔明 卧龙,岂人君 耶?
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 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 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浮空眼缬散云霞, 无数心花发桃李。
笔 苏轼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身似已枯之木,心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熙宁四年(1071)杭州通判 开始填词 熙宁七年(1074)密州知州 词的开拓: 《沁园春· 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江神子· 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
2、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 黄州团练副使 3、元丰八年(1085)哲宗继位 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兼经筵侍读 元祐四年(1089)杭州知州 元祐六年(1091)任满回京、颍州知州 元祐七年(1092)知扬州军州事 开始写作和陶诗
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至晚强 起出门还作此诗意思殊昏昏也 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 雨声来不断,睡味清且熟。昏昏 觉还卧,展转无由足。强起出门 行,孤梦犹可续。泥深竹鸡语, 村暗鸠妇哭。明朝看此诗,睡语 应难读。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 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中廓然无 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 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笔记摘抄句子(3篇)

苏东坡传笔记摘抄句子(3篇)

第1篇第一章:少年苏轼1. “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之一。

”- 这句话概括了苏东坡的基本信息,为读者介绍了他的身份和时代背景。

2. “苏东坡的童年充满了书香气息,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母亲程夫人则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

”- 这句话说明了苏东坡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为他日后成为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入仕之路1. “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文章、诗词、书法都堪称一流,因此受到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的赏识。

”- 这句话展示了苏东坡年轻时的才华和皇帝对他的认可。

2. “然而,苏东坡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多次被贬谪,但每次都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并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 这句话反映了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中遇到的挫折,以及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文学成就1. “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极高,他的诗词、散文、书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被誉为‘文坛巨匠’。

”- 这句话强调了苏东坡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2. “苏东坡的诗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赤壁赋》更是千古绝唱,被誉为‘词中之龙’。

”- 这句话具体分析了苏东坡诗词的特点,并引用了《赤壁赋》这一代表作。

第四章:艺术修养1. “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的书法独具特色,被誉为‘东坡体’。

”- 这句话说明了苏东坡在艺术领域的多才多艺。

2. “苏东坡的画作,以其意境深远、线条流畅著称,他的《寒食帖》更是被誉为‘画中诗’。

”- 这句话具体分析了苏东坡画作的特点,并引用了《寒食帖》这一代表作。

第五章:人生哲学1. “苏东坡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乐观、豁达、自强不息’。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变数,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 这句话总结了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体现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

2. “苏东坡曾说过:‘人生如梦,岁月如梭。

’他教导我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参考(精选6篇)

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参考(精选6篇)

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参考(精选6篇)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参考(篇1)这一篇苏轼的巅峰之作仿佛有带着我们重温了一遍当时苏轼被贬官心中忧愤之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只有在此时的苏轼,才是真正的苏轼。

可无奈,后半辈子苏东坡可算是真正地经历了坎坷的人生。

自从被王安石贬出朝廷,他就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举家隐居到深林处,与外世隔绝,叫了许多真性情的邻居朋友,更是在游玩之中作出了赤壁赋、酹江月等巅峰之作。

当然,很难令人相信的是,苏东坡居然对长生不死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对于道的研究更是十分深入。

再度过了几年的平静悠闲的生活后,苏东坡意外的受到皇太后的恩宠,算得上是他人生的第二春,在几年内提拔迅速,很快就官居要职。

当然,真性情的苏东坡在朝廷中总是受到排挤,王安石的余党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推翻苏东坡,他曾经直言不讳的进谏,曾经为了自己的清白据理力争,但似乎他的耐性也在余党的一次次排挤中逐渐被磨光了,终于提出离开京城这个权力中心。

离开了朝廷,苏东坡又仿佛找回了自由无拘束的感觉,钻研国画,修理工程,赈灾济粮??无奈啊,命运的枷锁始终没有放过苏东坡,在支持他的皇太后和苏夫人去世后,他的命运急转直下,数次被贬官,谪戍荒凉的地域,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带到一生的荣耀都洗净,他也就默然的离开了人世。

苏东坡,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这样一位性格直爽的朝廷中人,这样一位兴趣广泛的人,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终归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烙印。

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苏东坡传第三章读后感600字参考(篇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让我认识了苏东坡,但确切的说,是在看完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苏轼的文学创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充满了爱国情怀、豪放洒脱和开拓性,他的作品在历史上被誉为“文学巨匠”和“诗文之祖”。

苏轼的文学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在文艺领域内以“文人派”的代表人物而独树一帜。

他对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作,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思辨、哲理意味,华语雄奇而风骨力夯。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曲婉转,情感饱满,被后人认为是古词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赤壁赋》也是苏轼的经典之作,这篇散文从内容到构造都十分优秀,弘扬爱国主义,表达出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忧虑。

苏轼的文学作品在多个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

他的写作非常注重语言和表现技巧,他的诗歌以豪放为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苏轼还最早发表了诗歌,其中以《东篱乐府》著名,此后他又写了大量的散文、笔记等文学作品。

苏轼的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苏轼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和散文都表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中的语言简练、质朴,常常以形象生动的手法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此外,苏轼的文学作品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他的作品还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优点,对于我们理解人性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之,苏轼的文学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我们思考人生、理解人性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 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 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 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 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 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 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 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 化色彩。 ——选自方方《喜欢 苏东坡》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 “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 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 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 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赏析
该文根据《史记· 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 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 “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 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 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二)记叙文
• 是苏文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以 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 • 游记中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议论比重 大,为文章辟出新境界。《前赤壁赋》 • 文学性散文居多,充满诗情画意、覃思妙 理。《石钟山记》
东坡体
指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 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 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 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 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东坡体”是宋诗 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外别 开生面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苏轼的山水景物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考题:简述苏词的创作风格
P19
结语
• 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 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 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 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 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 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 ——方方《喜欢苏东坡》
(三)苏词豪放旷达的风格
• 苏轼打破了花间以来“男子作闺音”的创 词风格,以宏大的气象、豪放旷达的风格 来抒发士大夫的情志,在词坛引发震动。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江城子/江神子· 密州出猎》
江神子/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苏轼的散文成就
宋代古文家里,苏轼是最重视“文”的一 位 鄙视千篇一律,追求开拓新意 主要有议论文和记叙文,共4000余篇 苏轼散文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一)议论文
• 多与政治相关,论古今,论治乱,以政论 文和史论文最为突出 • 文笔纵横,受《战国策》影响 • 见解独到,能做翻案文章,如《留侯论》
东坡肉
东坡肘子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 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 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 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 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 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
苏轼的“三起三落”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同步辅导17-18
四、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背景: 晚唐五代以来,诗词各有侧重,诗言志, 词传情。诗要体现教化思想,词传达爱情 相思。于是词的品格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文人词中看不到作者的胸襟、抱负和气 质,个性消融在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人 之常情中了。
(一)苏轼“以诗为词”的观念
• 苏轼认为,词应当向诗靠拢,以诗的品格 来改造传统本色的词体,以诗的精神来提 高词的品位。 • 因此,苏轼的词中突出地表现了自我得胸 襟和怀抱,以自我之口吻抒发自我之情感, 在词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定风波》
1.善于捕捉动态景物,动景多于静景,奇景多于 常景。
2.所描绘的山川景色常带有昂扬乐观的情绪 饮湖上初晴雨后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识西子, 但看西湖, 要识西湖, 但看此诗。
西湖
西湖
西湖
苏轼的和陶诗
• 苏轼爱好陶渊明诗歌的平浅而有深味,崇 拜陶渊明的性情和为人,遇事酷爱写诗和 陶。追求超然淡泊,将政治上的压抑苦闷 消解到湖光山色之中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 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 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细看来,不 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卜算子》
• 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 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 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 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 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 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 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 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 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 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 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 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 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 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 首名篇。
苏轼散文创作的成就和特色(P21)
标志宋代古文最高成就
辞 达、 通 脱、 富 于 变 化
善 用 比 喻, 多 形 象 思 维
以 诗 为 文, 富 于 想 象
三、苏轼的诗歌创作
• 东坡体(名词解释) • 题材主要有四类(多选): 社会政治诗 山水景物诗 和陶诗 题画诗 • 以贬谪黄州为界,前期多写政治抱负,针 砭时弊;后期多抒超然物外的人生感慨。
张良简介
• 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 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字子房,被封留 侯,谥文成侯 。 • 《史记· 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 如子房。”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 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 圣”。 • 圯上受书的典故
品评
•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 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 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 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 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 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 于地方政绩外,一 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 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 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 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 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 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气的壮词。把 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 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的题画诗
• 曾点评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看法。 • 他的题画诗善于写出动态,揭示画外之韵。 名作:《惠崇春江晚景》,不仅描绘出原画 的春景,还赋予鸭子、河豚以动向,烘托 出了春天的神韵。
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
① 以文为诗,诗的散文化。《百步洪二首》 其一,七个比喻的连用,展现了诗人的才 气,使它成为以文为诗的典型之作。 ② 以才学为诗,好议论、多用典。议论时将 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 名作《题西林壁》 ③ 超越世俗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
解读《留侯论》
• 圯上老人并非司马迁之所谓鬼物,而是秦代有远 见卓识的隐君子,他的出现其意也不在授书,而 是有意试一试张良的隐忍度 • 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了郑伯肉袒迎楚,勾践 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项羽、 刘邦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 以论证发挥。 • 作者明写留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自 己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 就大业。
赏析《定风波》
•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 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 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 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 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 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 超然的大彻大悟。
(二)苏词对题材的拓展
• 把常用于诗的题材带入词中,比如:咏史 怀古、悼亡怀人、登临送别、田园风关、 说理谈禅、爱国抱负等等。 • 农村题材正式入词,描绘农村生活、生产 的情景。 • 咏物,如咏柳、梅、松、桔、海棠、杨花 等,通过咏物以寓寄托。
张良杀秦王
• 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 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 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 韩报仇。始皇巡游东方, 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 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 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 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 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 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 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 换姓,逃亡到下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