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PPT
合集下载
《登高》杜甫(共35张PPT)
潦艰百万不无渚风 登
倒难年里尽边清急 高
新苦多悲长落沙天
停恨病秋江木白高
浊繁独常滚萧鸟猿 酒霜登作滚萧飞啸
杜 甫
杯鬓台客来下回哀
首联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白和杜甫一生都在燃 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 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 杜甫诗美在骨。
有人将唐王朝比作一座山,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记, 而这条分界线把诗人李白与杜 甫隔在山顶的两侧:
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 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 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 故他心胸开阔、歌声豪放。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家虽然在巩县,但是他们混的却是京城的圈子,他们是京兆 杜氏的一支,他们家世代为官,是北方的大士族。杜甫的祖父杜 审言是唐初的著名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 友”。
由于杜甫的家境优越,小时的生活过的非常的富足、丰富多彩。 他曾在河南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岐王李范宅里,玄宗宠臣崔 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 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
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 尾多联灾多病,艰今难天苦又恨独繁自霜登鬓临,高潦台倒。新停浊酒杯。
真恨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 因病戒酒不举杯。
研讨思想内容
• 一、前两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 出现哪六个意象?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 么特点 ?
答:(1)作者描写了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 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 盘旋的水鸟。无边的落叶,滚滚而 来的江水等景物。(2)渲染了一种
《登高》ppt课件30张
伍
抬头望明月
比
安史之乱
较
鉴
盛
衰
赏 李白
低头看现实
杜甫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一古体诗,一近体 诗,诗体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相同。对照《梦游天姥 吟留别》的相关信息,完成下表。
体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材 押韵
句式
对仗
《梦游天姥 乐府歌行杂 吟留别》 言古诗
记梦诗
押韵灵活 多次换韵
七言为主 灵活变化
对仗不严
《登高》
节度参谋
765年, 严武去 世,杜 甫失去 凭依, 举家离 开成都。
生活的最后二 年,居无定所。 飘泊于岳阳、 长沙、衡阳、 耒阳之间,时 间多在船上度
过。
770年 冬,杜 甫死于 长沙到 岳阳的
船上
这十年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是他的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
文体知识——律诗
定义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 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诗人的“悲” 不仅是悲自然、悲 个人,更深层的是 悲社会、悲国家, 相对于国家的风雨 飘摇,诗人自己的 生活困顿、年老多 病,大自然的秋风 萧瑟,只不过是文 本的表层罢了。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诗歌情感深沉蕴藉(含蓄)、忧愤; “顿挫”∶诗歌语势有停顿转折,抑扬跌宕。
精神气度:
一种在忧国忧民的思绪之下,将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 和悠远时间感三位一体构成的这一宏大深沉的艺术风格。
“悲”在何处?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二字如何理解?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 运。国家动乱,诗人年 事已高,漂泊在外,生 活艰难,壮志难酬。
《登高》ppt课件26张
明确: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 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 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与悲苦。“无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唐诗的江山》
课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 画。 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 “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 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 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杜诗——主体情感、风格
●情感:
●风格:
●忧生忧世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 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 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 变。
•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 • 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 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 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 《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题目解说
•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 高的习俗。
• 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 见、所感。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 高杜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甫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登高》ppt课件24张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所言“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指哪“八意”? (同桌合作)
八意:八悲、八难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万里,地辽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 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将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中的“落木”换成“落叶” 好不好?为什么?
思考探究 (二)诗人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林庚《说木叶》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 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 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而“木” 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 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舒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 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 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呈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同桌相互交流)
诗句
行为
“艰难苦
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
浊酒杯。
”
心理
肖像
神态
思考探究 (三)诗人登高所感?
《登高》ppt课件23张
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命运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 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最上者,因其对 苦难体会良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面对别人苦难的时候,忘 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依旧坎坷,身份依旧卑微,但是灵魂却因 此而不朽。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凡俗人如我辈,能做到中者已属上乘。于是,现在依稀明白,杜甫为何 被称为“圣”了:因为他对自然、对万物、对人,有一种近乎执迷不悟的爱, 无视自己的命运和苦难,无视自己的颠沛流离。
2、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眼)
悲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 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王国维
品味鉴赏
这首诗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划分层次?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
登高所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登高所感
·
登 高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走进诗人情感世界,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 。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 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 等。
鸟(飞回):诗人处境与急风中徘徊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意境:肃杀凄凉 雄浑高远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课件(20张PPT)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 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 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 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 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 风。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 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明确: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 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 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这些都是具有夔 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 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赏析颔联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命短暂 反 衬
2:“萧萧”写出落叶之声态,肃 杀可闻; “滚滚”写出大江东去的声势,雄 迈可见。 “无边”和“不尽”给人以境界开 阔、辽远之感
宇宙永恒
3:颔联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体现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意境: 苍凉、雄浑 感情: 沉郁而悲壮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此联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1.颔联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2.这两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起伏之变,跌宕之气。 3.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
“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
汇为《杜工部集》。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 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 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登高》ppt课件24张
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悲 悲自然之秋 秋 悲人生之秋 之 作 悲国家之秋
(四)全诗总结
齐诵: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 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 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 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 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 感!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意 境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 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悲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合作探究一:
可 百年,暮齿(晚年)也;
悲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① 思乡怀人 ② 感时伤怀 ③ 流寓他乡 ④ 羁旅行役 ⑤ 人生迟暮 ⑥ 体衰多病 ⑦ 望远寄怀 ⑧ 孤苦无依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此联十四字之 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抒 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如何写悲?从诗中体 现“悲愁”的意象加以分析。
齐诵:小结前四句 首联两句,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 一幅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 凄凉的基调。 颔联写山景、江景,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 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 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杜甫生平
少年:出身名 门,裘马轻狂
中年:困顿十 年,入仕无门
晚年:忧国忧 民,贫困交加 评:杜甫一生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
《登高》ppt课件22张
南宋评论家罗大经认为此联抒 发了杜甫的八大悲愁,逐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远离家乡) “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感时伤怀) “作客”:客居他乡。(漂泊他乡)
悲 “常作客”: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漂泊长久)
这两句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之间暗含了什么关 系吗?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无穷大:无边 落木 无穷小:渺小的老者
广阔的时空 渺小的个体
落木vs萧萧 长江滚滚
+
猿啸
雷霆之力 老儒的无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 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课后作业: 1.完成下一页PPT上的理解性默写; 2.背诵并默写本诗; 3.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以杜甫的身份,将 本诗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几句都可以)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 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一辈子,晚年。(人生迟暮) “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疾病缠身) “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思念家乡) “独登台”: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孤苦无依)
《登高》ppt课件28张
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 诗圣
”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 沉郁顿挫为主。
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
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代表作: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背诵诗歌,巩固练习
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 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 排遣的句子是 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句从空间角度 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 难酬的感怆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比较阅读
登高
登岳阳楼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 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昔 闻 洞 庭 水 , 今 上 岳 阳 楼 。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 日 夜 浮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 潦 倒 新 停 浊 酒 杯 。戎 马 关 山 北 , 凭 轩 涕 泗 流 。
读作者,知背景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生 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是诗人杜审言 的孙子。唐肃宗时,官 左拾。遗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 武幕中任职。
《登高》ppt课件51张
情缘 景 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李白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 鱼玄机 《 赋得江边柳 》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 戴叔伦 《 过三闾庙 》
情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
析
落木:暗喻了诗人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有关生命的消逝与有限的思考。
可怜悲愁无边无际!有限年华匆匆逝!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 州,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 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 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guǎn)事被 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 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 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 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2)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
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 (3)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5)落木∶指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6)万里:指远离故乡。作客:寄居别处,漂泊他乡。 (7)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8)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安全注意事项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
总结词
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是保障登山安全的 关键。
VS
详细描述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 、止血、处理骨折等。携带紧急联络设备 ,如手机或卫星电话,确保在紧急情况下 能够及时寻求帮助。预先制定紧急应对计 划,包括与家人或朋友的联系方式、集合 地点等。
05 主题三:登高的实践和体 验分享
的意义和价值。
07 主题五:登高的未来展望 和发展趋势
登高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01
02
03
科技助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登高运 动将更加依赖高科技装备 和数据分析,提高攀登效 率和安全性。
环保意识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登 山者将更加注重对自然环 境的保护,减少对攀登路 线的破坏和污染。
极限挑战
随着攀登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登高运动将更加追求 极限挑战,攀登更高、更 险峻的山峰。
如何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登高运动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登山教练和领队的培训和认 证,提高登山组织的专业水平和
服务质量。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登高运 动的魅力和价值,吸引更多人参与。
举办赛事活动
举办登山比赛、户外挑战赛等活动, 提高登高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登高运动的期望和建议
重视安全
在追求攀登高度和难度时, 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加 强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能 力。
登高课件
目 录
• 封面 • 目录 • 主题一:登高的意义和重要性 • 主题二:登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 主题三:登高的实践和体验分享
目 录
• 主题四:登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 主题五:登高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 总结 • 参考文献/引用来源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杜甫《登高》古诗词PPT
诗词赏析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 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 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 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 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 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 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 工、做衣服。
作者生平
漂泊生活
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写下《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十月,前往同谷,沿途作纪行诗 一组。至同谷后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十二月前往成都, 途中又作纪行诗一组。终于在岁末到达成都。乾元三年(760)春, 四十九岁的杜甫在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 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叫“浣花草堂”,“杜草堂”的称谓由 此而来。
相关故事
“蔡邓“与“甫下“
杜甫在白水,至今还流传着另一个典故。当年,他时常来往于蒲城与 白水,他的足迹深深烙印在白水的土地上。在白水河南岸原雷村乡一 带就因他留下两个地名,一个是“蔡邓”,一个是“甫下”。相传, 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当年杜甫“踩蹬”上马和跃身下马之处。另一个旁 证史实是,在蔡邓与甫下两村必经之路的“通道”村,也有一个关于 唐初做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来白水监筑县城、骑马扬鞭路过通道时 “勒马看古槐”的故事。说明了这条路,在唐朝时确实是一个南来北 往非常重要的“通道”。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 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 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 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ppt课件23张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如“三吏”( 《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 老别》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诗人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可悲”?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 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 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 生活的高度概括。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呢?
三读: 读出情感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 • 后半首写登高时的内心感触,是抒情。
•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情景交 融,气韵沉雄。金性尧以为“杜诗中 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总结全诗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 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 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 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 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 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颈联表现情感,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 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艺术地跃然纸上。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 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 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 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
诗人从哪些角度写自己的“可悲”?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 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 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并对自己一生颠沛流离 生活的高度概括。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是什么呢?
三读: 读出情感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 • 后半首写登高时的内心感触,是抒情。
•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情景交 融,气韵沉雄。金性尧以为“杜诗中 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总结全诗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 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 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 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 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 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颈联表现情感,从纵 (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 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 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 艺术地跃然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 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漂泊,他乡作客, 竟成了我生活的常态; 萧瑟的寒秋令人悲伤, 更增添了羁旅的愁怀。 暮年多病,寂寞如何承受? 再加上今日孤孤零零,独上高台。
•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登高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 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黄叶啊,纷纷落下, 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滚滚而来。
•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 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 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 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பைடு நூலகம்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天高旷,西风越刮越紧; 猿哀啼啸,峡口一片悲来。 水里的小洲清清凌凌, 洲上的沙地雪白雪白; 一只孤独的鸥鸟, 在水上盘旋、低徊。
研讨思想内容
•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 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
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下离乱,时世艰难, 深深遗憾两鬓又添白发; 衰颓潦倒,新近又断了酒, 这满怀愁绪怎生推排!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 “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能领悟出诗人怎 样丰富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 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 多难忧心忡忡。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 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不能 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 解呢?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漂泊,他乡作客, 竟成了我生活的常态; 萧瑟的寒秋令人悲伤, 更增添了羁旅的愁怀。 暮年多病,寂寞如何承受? 再加上今日孤孤零零,独上高台。
•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登高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 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黄叶啊,纷纷落下, 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滚滚而来。
•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 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 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 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 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பைடு நூலகம்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天高旷,西风越刮越紧; 猿哀啼啸,峡口一片悲来。 水里的小洲清清凌凌, 洲上的沙地雪白雪白; 一只孤独的鸥鸟, 在水上盘旋、低徊。
研讨思想内容
•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 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 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 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 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
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天下离乱,时世艰难, 深深遗憾两鬓又添白发; 衰颓潦倒,新近又断了酒, 这满怀愁绪怎生推排!
•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 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 “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 “多病”、“独”这些字眼中,能领悟出诗人怎 样丰富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 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 多难忧心忡忡。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 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不能 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 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