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产出的效率评价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产出的效率评价研究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产出的效率评价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其产出效率成为一个关键的评价指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产出效率,并将提出相关的改进方法。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是指高等院校通过开展科技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来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产出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首先,科技论文产出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科技论文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可以体现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一般来说,高水平的科技论文通常能够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进而引领行业发展。

因此,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所产出的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可以作为评价其研究效率的重要依据。

其次,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效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实际运作状况以及资金的利用效率。

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直接关系到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社会价值。

因此,在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效率时,要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第三,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也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效率的重要指标。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和一流的科研设施,而这都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也能够促进共同研究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研究的效率。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指标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来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效率。

例如,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的数量和质量,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态度等等。

这些都是间接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因素,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研究效率的情况。

当评价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效率时,除了定量指标的使用,还需要考虑到产出效益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

科研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科研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10期·131·文章编号:2095-6835(2021)10-0131-03科研项目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卢冰,陶泉(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科研项目效益评估作为项目后评估的核心内容以及项目后期管理的必要手段,在科研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对科研项目综合效益分析,提出了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平台效益三个方面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将指标框架进行了归类和细分,给出了基础研究类、行业应用研究类和标准规范类三类科研项目的效益评估指标系列,以期为科研项目管理实践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科研项目;效益评估;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21.10.0581科研项目效益评估作用与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研项目数量大幅提升,科研项目的科学管理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其作用如何,需要开展科学的综合效益分析和评估研究,真实反映项目完成的综合效益,指导未来项目的开展,为科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使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研项目效益评估是项目后评估的核心内容,从效益方面对科研项目的综合评估,其目的在于考核科研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

科研项目效益评估实际就是对科研项目运行结果评价,即对项目价值、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影响、项目时间、成本、人力、产出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平台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而科研项目以其研究目的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标准规范类。

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效益评估的侧重点和指标应该有所区分。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能力 ,主要包括科 技创新 投入 和科 技创新 产 出能力 ” 。孙 孝
科 从高校与企业 、科研机构 和政府 以及整个社会关 系的角 度来 定义。鄢 晓彬 “ 等从高校 的社会职能来定义 ,他从高 校改造社会 职能与科研成果 产业化 的角度 ,将高校科 技创新 能力 界定 为 “ 高校 内外部创 新能力要素 在不 同条件下 相互产 生作 用 ,对科学研究 中的创 新资源进行 创造性集 成 ,产 出科 研成 果的能力 ” 。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高校 的科 技创新 能力 应是 高校 在 科技创新 活动 中所表现 出来 的一种综合 能力 ,是指高校有 效 利用 和优 化 配置 各种 科技 创 新资 源 ( 括人 才 、机 构、设 包 备、场地 、经费等有形资源 和创新文化 、政 策机制 、组织 管 理等无形资源 ) ,通过知识创 新 、技术创新 、成 果转化创新 、 管理创新 等 各种 科技 创新 活 动 ,产 出高 水平 科技 创新 成果 ( 包括论文 、著作 、专利 、奖 励等 直接 成果 以及 创新人 才 和 成果转化所产生 的经济 、社 会效 益等 间接成 果 ) ,并 形成具 有竞争优势的科技领域 与创新特色 的能力 。
结合 目前我 国高校 的实 际情况 ,提 出 了一套高 校科技 建设提供 理论依 据和决策参考 。
1 高 校科技 创新 能力 的概念探 讨
如何理解高校科技创新 能力是开展 综合评 价研 究所要解 决 的首要 问题 。 目前 ,国内许多学者 对该概念 的理解均有 J 所 不同。梅轶群等 从科技 创新资 源的角度 ,将 高校科技创 新 能力看作是 “ 由多种要 素构成 的有 机整体 ,他们 认为高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是 指 高 校 创 造 新 知 识 和 新 技 术 ,将 新 知 识 和 新 技术转化为新产品 、新工 艺和新服务 ,推动 区域科 技 、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 闫海 燕 从 高校科技 创新 活动 的 内容 。 和 目的来理解 ,认 为 “ 校科 技 创 新 能力 包 括人 才创 新 能 高 力 、知识创新 能力和 技术创新 能力 ” 。敖 慧 和刘小 明 则 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 来理解 ,但具体 描述稍有差 异 ,敖 慧认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是衡量科研成果和投入的重要指标,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和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与分析,从项目目标、科研成果、资源投入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以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基础。

科研项目目标的设定应当明确、具体,并且能够量化和衡量。

常见的科研项目目标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以及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等。

因此,在评价绩效时应考虑项目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进而评估项目的贡献度和效果。

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的重要指标。

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产出量和质量反映了科研项目的价值和创新性。

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项目,可以采用学科评价体系,比如SCI/SSCI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衡量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资源投入是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资源投入包括经费、人力和设备等方面,反映了高校对于科研项目的支持程度和投入情况。

常见的指标包括项目经费的规模和使用情况,项目人员的数量和配置情况,以及项目所需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况等。

通过评估资源投入的充分程度和合理性,可以评价科研项目在条件保障上的情况和效果。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还应考虑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指标。

科研项目不仅是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重要平台。

因此,评价科研项目的绩效还应关注项目对研究生培养和科研人才成长的贡献。

可以通过论文发表、研究生培养数量和质量等指标,评价项目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持与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质量、资源投入的合理性和充分程度,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情况。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为科研管理和效益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08推荐RECOMMEND课题来源:本文为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9年度立项课题《吉林省省属医学类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调查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9D152)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姜曼 长春中医药大学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科研项目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保证高校的科研项目有一定的财务支撑,促进科研项目顺利执行,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国家对高校的科研投入力度也在与日俱增。

为了鼓励高校科研人员研发新的项目,国家给予了高校大量的财务支撑。

然而,我国目前有很多的高校在科研项目的财务绩效管理上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甚至出现了项目经费乱用、滥用的现象,由于我国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起步相比西方国家较晚,导致财务经费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时有发生,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因此,在科教兴国的形势和背景下,高校要重视科研项目经费的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让高校科研人才的潜能和价值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体系,帮助国家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科技人才,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建设推波助澜,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从社会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论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和意义,提出我国高校科研财务绩效评价的原则,浅析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浅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组织结构与评价过程,探讨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一、我国高校科研项目财务绩效评价目标与意义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高校内部的有关规定或者相关制度以及规范性文件,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业绩、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履行进度、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与考察的一种相对科学的考核方式。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客观地评估科技创新的成果和效益。

本文将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投入指标创新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创新投入的评估。

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1 研发投入:包括企业、政府和高校等各类机构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金额和比例。

这可以反映不同实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付出程度。

1.2 人才投入:衡量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这包括科研人员数量、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等指标。

1.3 技术引进:考虑科技创新中的国际合作和技术引进情况。

这包括引进的专利、技术转让金额、技术合作项目等指标。

二、创新成果指标创新成果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产出,同时也是评价科技创新效果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创新成果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指标:2.1 科技成果转化:衡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情况。

这包括专利转化率、科研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指标。

2.2 创新产品推广:考虑创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情况。

这包括新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指标。

2.3 学术论文和专利:考虑科技创新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产生的知识产权数量。

这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等指标。

三、创新环境指标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和氛围,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对创新环境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指标:3.1 制度环境:考虑国家和地方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政策体系。

这包括政府出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额、企业创新政策的完善程度等指标。

3.2 产学研合作:考虑产学研合作的程度和质量。

这包括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数量、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等指标。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

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分析【内容摘要】针对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过去10 年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多个相关模型,评估了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了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相关关系,提出了若干相关发展建议,对于提升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提供了决策支持。

【关键词】相关分析;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回归模型前言科学技术是立国之本,强国之举。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体系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等学校的科技投入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的科技产出也不断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以教学工作为主。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高等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高等学校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还必须承担发展科学技术的重任。

因此对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作相关统计分析,动态反映和考察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科研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可以客观评价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实力和效率等,增强对科技投入和产出的预见性,适时调整对高校的科技政策,促进高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和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一)我国高校科技投入现状分析2004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新的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966.3亿元,比上年增加427亿元,增长27.7%,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普查后调整数)之比为1.23%。

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17.1万元,比上年增加3万元。

其中高等学校支出200.9亿元,增长23.8%。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

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方法改进摘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构建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并不断改进评估方法,对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估方法改进两个方面,对中国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指标体系构建科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技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指标体系构建需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的产出、质量和效益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绩效。

1. 产出指标产出指标是衡量科技创新绩效的基础,它主要反映科技创新的投入产出效果。

产出指标可以包括科研成果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此外,还可以参考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等指标,综合评估产出效果。

2. 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评价科技创新绩效的重要标准,它关注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质量指标可以包括科技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国际合作水平、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等。

同时,还可以考虑科技创新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原创性创新等指标,体现科技创新的质量。

3. 效益指标效益指标是科技创新绩效的综合评估,它关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效益指标可以包括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评估中,可以考虑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度。

二、评估方法改进传统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估方法存在着指标繁多、评估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1. 权重分配方法权重分配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评估方法常常直接赋予指标一定权重,没有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重要性。

改进方法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各个层次和指标的重要性,更加准确地评估绩效。

2. 数据采集与分析科技创新绩效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并对数据进行准确分析。

传统的方法常常依赖于问卷调查和专家评估,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

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投入产——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包水梅 黄尧尧 彭万英一、问题的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资源的稀缺性决定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1]。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稀缺,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如何有效提升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发展现状却并非如此:一方面,从资源配置模式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以行政性配置为主导[2],政府依据国家发展需求,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实施刚性、计划性的资源分配,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何、配置后的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从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方式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建设成效的评估表现为水平评估和成效评估两类,评估的依据是参评单位现有资源的多寡、建设周期内增量成果的绝对数量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估。

随着资源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伟大成就世人瞩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资源投入在造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量”的伟大成就的同时,高等教育“质”的发展却未能实现同步协调[3]。

2011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的《2011-2012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将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划分为要素驱 摘要: 基于我国5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理、工、农、医学科的办学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8~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一关键时段内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1)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水平较高,但生产规模远未达到最优水平,增大资源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多数高校的办学效益。

(2)高校质量型产出效率小于数量型产出效率,两类效率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证实了学科评估的“指挥棒”效应。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如火如荼,人们对于高校的管理和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对绩效的要求,高校应建立和实施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估高校的绩效,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宏观政策;二是测量高校绩效的指标要求科学、全面;三是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要合理安排指标;四是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宏观政策,因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宏观政策而构建的。

它不仅要反映国家的发展战略,也要反映高校的发展目标。

该政策应明确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

其次,测量高校绩效的指标要求科学、全面,因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高校绩效的重要依据,而指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结果。

因此,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科学合理,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校现状、环境变化等因素,选择科学的指标来衡量高校的绩效。

再次,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要合理安排指标。

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高校,按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设置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对高校绩效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高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调整,以保障评价指标系统的有效运行。

因此,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建立灵活的指标体系,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反映高校现实绩效情况。

总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高校应从宏观政策出发,选取合理科学的指标,合理安排指标,建立有弹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高校的绩效实现。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评估高校科研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的分类、构建原则和具体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一、评价指标的分类高校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高校科研质量,可以将指标分为三个维度:研究成果维度、研究投入维度和研究条件维度。

研究成果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等。

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SCI/S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数量等来衡量。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评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成果转化率、产业化合同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评价高校科研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项目经费回报率、科研项目产出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投入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设备购置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等。

科研经费投入是评价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经费总额、经费在各学科领域分配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设备购置是评价高校科研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相应领域设备配置率、设备更新率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人员队伍建设是衡量高校科研团队实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人员数量、学历层次、科研人员与教职工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

研究条件维度评价指标包括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创新环境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科研平台建设是评价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从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科研中心数量、工程研究中心数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研创新环境是评价高校科研氛围的重要指标,可以从科研项目申报通过率、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也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如何对科技创新进行评价,衡量一个公司、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此,构建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应当包括科技产出、科技管理、科技应用三个方面。

其中,科技产出包括科技人员、科技项目、科技成果三个部分。

科技管理包括科技投入、管理效率、管理质量三个部分。

科技应用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经济效益三个部分。

在科技产出方面,评价科技产出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科技人员数量、科技人员比例、科技人才数量、科技人才比例、科技项目数量、科技项目规模、科技项目水平、科技成果数量、科技成果质量等。

在科技管理方面,评价科技管理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投入支出、科技投入占比、科技投入趋势、科技管理效率、科技管理质量、科技管理水平等。

在科技应用方面,评价科技应用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应用范围、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社会效益等。

二、指标的分类及权重基于指标的重要性和评价目的的不同,科技创新指标可以分为主要指标、次要指标和计算指标三种类型。

主要指标即是在指标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权重也最大的指标。

次要指标虽然比重不大,但也是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的重要依据。

而计算指标具有可比性和计算简便性。

主要指标具有高度的权重,需要对各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和对比,最终获得相关的数据。

在得出指标后,需要进行权重的计算,这样才能使得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科技人员、科技项目与科技成果等三个方面的权重相等,每个方面占33.3%。

在这些方面之内,各项指标的权重也需要进行权重的计算。

次要指标较小的权重,我们在各方面指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各个小项指标。

针对这些指标,我们需要对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适当的评价,然后得出输出值,并进行最终权重的评估。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分析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分析与评价指标的构建

研究 内容是 围绕大 学 的第 三 大功 能 , 即社会 服 务 功 能进 行评价 , 主要 阐述 高 校科 技 创新 能 力 转化 评 价
指标 体系 的构 建及 利 用模 糊 综合 评 价 方法 , 立 科 建 技创 新能力转 化计 量模型 。目的在 于通过 评价指 标 体系, 更有 效地发挥 高校社 会服务 功能 。
新能力包 括人才 创新能 力 、 知识创 新能力 、 技术创 新 能力_ 。从 高校科 技 创新 过 程来 理 解 , 为 高校 科 2 ] 认 技创新能 力是指 高校 有 目的 、 意 识地 依 靠 自身 的 有
收稿 日期 :0 90 — 6 2 0 — 31

的因素 主要 从 高校 、 业角度 共 同面临 的创 新环境 、 企 创 新能力供 求 、 新 吸收能力 来研究 。借 鉴 这 个 思 创
从 大学 和企业两 个方 面来探讨 : 高校角度 看 , 从 主要 包 括 缺 乏 对 科 研 后 期 结 果 及 收 益 率 的 重 视 等 问 题_, 4 从企 业角度看 主要 包括缺 乏研 发能力 、 ] 缺乏 与
大 学有效 的沟通 等问题 。国内研究影 响技 术转移 ]
动 区域科 技 、 经济 和 社会 发 展 的能 力 ] 。从 高校 科 技创新活 动 的内容 和 目的来 理 解 , 为高 校 科技 创 认
近年来 , 高校在 推 动企 业 技 术进 步 和解 决 经 济
与社 会 发 展 的 重 大 科 技 问题 中起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科技力 量和 借助外 部 环 境 的支 持 , 确识 别 和 把握 准 科技 发展 的趋势 , 效应 对科技 和市 场需求 的变化 , 有
用 。如何评 价大学成 为 国内外高 等教育研 究的热 点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模型构建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是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和高校发展水平的关键。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模型,为高校教育管理专业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一、综述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旨在衡量高校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投入与相应的产出成果之间的关系。

该评价模型的构建需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教育投入指标、教育产出指标、评价标准和权重分配。

二、教育投入指标1. 人力资源投入人力资源投入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所投入的资源。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教师数量与水平、助教和研究生招生数量、师资培养成本等。

2. 教学设施与器材投入教学设施与器材投入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在教学教研设施和器材方面所投入的资源。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教室数量与质量、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

3. 学生奖助学金与资助投入学生奖助学金与资助投入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在学生资助方面所投入的资源。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奖学金数量与金额、勤工助学岗位、学费减免等。

三、教育产出指标1. 学术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在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发表SCI/SSCI论文数量、申请专利数量、参与重大研究项目等。

2. 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就业情况。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就业率、就业薪资、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等。

3. 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是指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质量评价。

可以考虑以下指标:学生评教结果、学校评估结果、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等。

四、评价标准和权重分配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和需求,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五、模型应用实例以某高校教育管理专业为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其教育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价和优化。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1.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使整个评价过程可追溯、可核实,减少操纵性。

2.多维度评价: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从财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高校的绩效,避免片面性评价。

3.持续改进:建立可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修改指标体系,确保其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目标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应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评价指标应能直接或间接体现高校的目标达成情况。

2.参与性: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发挥高校内外各方的智慧,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便对不同高校进行绩效比较和借鉴。

4.可测量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以便高校能够根据指标结果进行预算绩效管理。

三、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财务绩效方面: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稳定性、资金利用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财务资源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

2.教学绩效方面: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指标,反映高校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3.科研绩效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指标,反映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和世界影响力。

4.管理绩效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5.社会责任方面:包括高校融入社会的程度、服务社会的贡献等指标,反映高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四、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绩效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和评估,得出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为高校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绩效考核:将评价指标作为高校绩效考核的依据,对高校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以激励高校改善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高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高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高校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学科评估已成为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科评估旨在通过对学科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测量和分析,评估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方向,进而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评估指标的设计和选择不一致、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有效、数据收集和分析不足等原因,学科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 考虑行业标准和学科特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充分考虑所属行业标准和学科特点。

需要制定基于国内外主流学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学科评估指标框架,并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适当调整。

2. 综合考虑基础、发展和质量: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兼顾学科基础水平、学科发展潜力和学科质量。

需要从学科团队、学科发展环境、学科成果和学科贡献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科评估指标。

3. 体现学科发展方向和需求: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体现学科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需要将学科国际化、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对人才的培养等因素纳入考虑。

4. 突出核心指标和重点领域: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需要突出核心指标和重点领域。

需要通过权重分配、指标等级设定等方式,设置核心指标和重点领域,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1. 准确性和权威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需要准确进行,且评估结果需要足够权威。

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客观的数据分析,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需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能够充分满足学科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 包容性和公正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需要具有包容性和公正性。

需要能够全面评价各个学科的实力和质量,且不偏袒任何学科,确保评价公正性和客观性。

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

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评估项目的质量、成果和影响力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旨在推动高校科研项目的发展,提高项目质量和成果效益。

一、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高校教育科研项目的核心。

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目标,设计出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几个关键步骤:1.明确评价目标:定义评价体系的整体目标,例如评估科研项目的创新性、研究实力和实用性等方面。

2.确定评价维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确定适当的评价维度,例如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与手段、团队组织与合作能力等。

3.制定评价指标:针对每个评价维度,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4.权重分配:给每个评价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反映出指标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5.评价标准建立: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得分范围,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进行评分。

二、加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评价体系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是保证高校教育科研项目评价公正性的关键。

以下是加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的几个重要举措:1.公开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公开、透明,使所有参与评估的机构和个人都能了解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2.独立评委:评委应具备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保证评估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并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3.多元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专家评估、同行评审、实地调研等,确保多方面、全面了解项目的质量和成果。

4.透明反馈机制: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使项目负责人和执行团队能够了解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和改进项目。

三、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和社会影响评价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产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成果。

评价体系应将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纳入考虑。

以下是加强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和社会影响评价的几个关键方向:1.技术转移与应用:评价科研项目成果在产业界和社会中应用的情况,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转移和合作交流等。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

浅论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摘要:高校科技评价是科技决策和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制度不完善、指标重量轻质、实际操作灵活性差、强调对个人评价忽视团队评价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技评价体系建设科技评价是科技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正合理评价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贡献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高校内部科技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科技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现行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在实践中科技评价体系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与学科有关,与科学家的素质有关,与评价活动的目的等都息息相关。

近年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科技评价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由于科技评价问题属性的多样性、评价目标的多重性以及内容的综合性,单纯用一种评价模式涵盖科技评价的所有因素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应该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如在科研基地评价体系构建中,由于科技人才的专业性、科技过程的复杂性、科技创新产出的多样性等问题,使得对科研基地投入与产出的量度难以全面而完整,因而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形成一套国际认可、相对标准化、可普遍适用于科研基地绩效评价的测度体系。

(2)科技评价指标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的高校职称评定、科研评价及其激励机制,通常是将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数及其获得项目经费数、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对所承担的项目完成质量以及成果应用情况往往被忽视。

虽然也考虑了诸如论文级别、项目来源等区分成果质量的指标,但总的来讲数量是硬指标、质量是软指标。

这种简单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在评价中的份量的评价准则其实是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相悖的,科研评价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恰当和合理地处理好量化评价和质量评价(主观评价)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lg n u iest s oo yi nv rii 、Fu t emo e h h rceit so h y tm r n lsd Th y tm rvd s a e rh r r ,t ec aa trsi fte s se weea ay e 、 c e s se p o ie
摘要 : 从科研 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出发 , 以科研投入 、 出、 产 效益为主线, 构建 了高校科技 “ 投入一 产出” 效益评价指标体 系, 并对评价指标体 系特点进行 了分析。该指标体 系的建立 , 为高校科技
事业 的发展 提供 了一 个量 4-据 。 J ̄ c0 关键词 :高校 科技 ;投入 产 出; 价 体 系 评 中 图分 类号 :F2 4 0 文献标 志码 : C
文章编 号:10 0 9—4 4 2 0 )3 0 6 4 X(0 6 0 2 5—0 3
高校 科 技 “ 入一 产 出" 益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投 效
褚 觉 熙 , 月波 , 晓 杰 , 守 忠 刘 倪 胡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科研 处 , 上海 2 1 2 ) ( 60 1
A sr c :Bae n t er l n h rce i iso ciiyo c n i crs ac n n iest s y tm fe bt t a sd o h uea d c a a tr t fa t t fsi t i ee rh i uv rii ,as se o — sc v e f e
分 析 图 1 图 2所 示 数 据 发 现 ,0 4年 , 国 、 20 美
构建评 价指标体 系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主要竞争之一 , 是科技 的竞争 。随 着全球化浪潮的迅速扩展, 这种竞争成为全球性的 战略行为。如何提高高校科技 资源的利用率 , 是衡
量科技竞争水平 的一个重要维度 。也 即说 , 如何以 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是科技竞争的核心价 值所在。哪个 国家的科技效率高 , 哪个国家就可在 这种全球化的竞争 中获得优势。
Es a l h t b men fEv la i n Id x s Sy t m fScen e i s to a u to n e e s e o i c
Re e r h B s d o n u — t u n U ie st s s a c a e n Ip tOu p ti nv r i e i
v lain id x swa rp sd, i lr id t er lt n h pb t e n u n u p t f ce c n eh au t e e sp o o e whc ca ie h ea i s i ewe n ip ta do t u in ea d tc — o n h f o o s
C HU ex,L U Yu—o NI i -e HU h uz o g j — i I eb , a j , u X oi S o —h n
( e to c . D p . f i&Teh , h n h i i r t f n i e n S e . S a g a Unv s yo g e r g ̄i c , h n h i 0 6 0 C ia ei E n i e e S a g a 2 1 2 , hn ) n
∞ 如 加 0 竞争实力且涵盖学校竞争实力 的外延——学校声
誉 的提 升 。
() 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科学地反映各 2科 类科技活动 的客观实际状态 , 充分体现科技发展的
目标性 和导 向功 能 。
() 3 定量性 原则。 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相 评 对量化 , 并在 同一级指标 中分配合理的权重 , 免 避
wa o e au t h e eo me t fs in icr sac u n i t ey i nv rii 、 y t v lae ted v lp n ce t i ee r h q a tt i l n u iest s o f av e Ke r s ce c ee rh o n v ri y wod :s i ers ac fu iest n y;ip to t u ;e au t n s se n u— u p t v l ai y tm o
R D的投入 是 中国的 2 l & 、8倍 , 三大检索 收录 而 论文的产出是 中国的 4 6 倍 。虽然科技投入产出 .7
并非如此简单衡量 , 但从某个角度也说明了我国的
科技效益大大低于国际水平 。 高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 国、 科教立 国、 科教强 国的主体, 高校的科技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科 技实力 的提升。为此 , 我们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 整和系统的科研资源利用评价体系, 正确选择适合 高校的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的具体指标 , 对高校的 科技发展效益进行合理而客观的评价 。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3 期
20 0 6年 9月





术Vo 2 l 0 No. 3
S p .2 06 et 0
J U N L O H N H I N V R I Y O N I E R N I N E O R A F S A G A I E ST FE G N E I G S E C U C
收 稿 日期 : 0 6 0 2 0 8—2 3
作者简介 : 堵觉熙 (98 , , 15 一)女 上海人 , 讲师 , 本科 , 研究方 向为 科研管理
维普资讯

26 ・ 6
上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学 报
第2 0卷
()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体现高校科研 美 1 丑裁躅杈 辎 描 、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学校知名度学校声誉学校潜能投入学校科研投入竞争力社会效益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企业委托项目经费数人员投入经济效益年龄结构科技成果转化率科研人员费发表论文国家级项目经费出版著作省部级项目经费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经费投入其他基金项目费成果获奖校内投入经费科研项目完成率重点学科投入经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