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文言知识、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译文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f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州彭泽县,三面临*,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雨空?鳎?葛孛鹈唬??橇僦?ぃ?阋芯弥??椤7搅⒚砻牛?锌△睫宜?荩?咏??先ィ?蹩勺骋病C碜T疲?接衅荀缴醵唷?/p>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自湖口分一支为南*,盖*西路也。

*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节度,今为定**。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重点实词1、列置烽燧陈列、设置2、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3、又深秋潦缩积水4、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5、上干云霄冲、直入6、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8、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9、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10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11、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二、重点虚词1、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2、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3、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4、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三、古今异义1、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四、词类活用 1、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2、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1、倒影(于)水中2、方立(于)庙门3遂行泛(于)澎蠡口《庖丁解牛》一、重点实词 1、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2、足之所履踩 3、肩之所踦(yǐ)支撑接触4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向通响 5、“奏刀騞(huō)然奏进6、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7、进乎技矣超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9、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10、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11、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

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

綮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乎大骨 14、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15、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16、新发于硎硎:磨刀石17、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18、如土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19、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20、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文言知识、备课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文言知识、备课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部文言文翻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部文言文翻译

第四单元散文部文言文翻译《过小孤山大孤山》翻译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过小孤山大孤山(上课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上课用)..
过小孤山大孤山
写作背景一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 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 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 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 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写作背景二
如宝装屏风。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寥寥数笔即描绘出各景物鲜明独特的形象。
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
大概,表推测
商人 纵情放荡
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 传说的人 因此
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这样
惠济庙和安济夫人
惠济庙,始建于唐代,叫“启秀寺”,很狭小, 内朔一男形神象,姓氏不详,也无从考记。庙在盛唐 后,日见荒芜。晚唐时,几经战乱,寺庙一度破毁。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 状语后置
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
“辉惠映
山脚下 匾额
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 尝
修缮
记载
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
另外的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
名胜
即使
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的?
A、写孤石。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
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
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 复杂心绪。
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的?
A、写孤石。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

过小孤山大孤山备课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备课资料

《过大孤山小孤山》备课资料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写了哪几处景点?景物特点是什么?其主旨是什么?明确: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2、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明确: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

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

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

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3、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

明确: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C、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古今异义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第4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

第4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

《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作品注释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24.赪:红色。

作品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31《过小孤山大孤山》

31《过小孤山大孤山》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 (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 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 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 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 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 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 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 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 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 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 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 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 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 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 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 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 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副词,的确
形容词,诚实
名词,信用 名词,信物 副词,随意
胜 (1)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3)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 (5)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作名词,优美 的景色 Sheng动词, 经得 起 动词,胜过 形容词,优美,好
的 它 语音助词,无义 无义 这
而 (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罢了) (表顺接) (表并列)
(表转折)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过小孤山大孤山》总结全面剖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总结全面剖析

识记陆游名诗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 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 (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 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 和小孤山)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⑤壁:像墙壁一样。
• 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 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②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 ③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 【讲解】 ①突兀:高耸峭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②名
:名气,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③澄:使动用法,使…… 澄清。
•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②神曰“安济夫人” • ③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 【讲解】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②省略句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

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

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

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题解:《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

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

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

三、小孤山简介:在安徽宿松县和江西彭泽县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小孤山,它孤峰独立,山高一百余米,最称著的为龙耳洞,洞内风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顶亭、塔、楼、阁错落有致、古树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小孤山虽属弹丸之地,名声却很大。

被称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有一首有名的《登江中孤屿》,据说就是为小孤山而作。

至于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陆游说:“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游小孤山记》)。

小孤山被诗人们所青眯,最初有谢灵运,既而有顾况、卢仝、王安石、王十朋、陆游、王守仁、袁枚……连明朝皇帝朱元璋、朱厚焙也来附庸风雅。

画家们则纷纷将小孤山入画,唐代李思训的《长江绝岛图》,画的.就是小孤山与鄱阳湖上的大孤山。

高中语文文言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老杜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

彭泽 江州(庐山) 鄱阳湖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 游
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 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 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 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 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 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过澎浪矶、小 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之,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 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 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 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 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 2.翻译下列句子。 •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 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 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 •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由远及近。
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轮廓
舟中远望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文言知识梳理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言知识梳理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古今异义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②....①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②古义: _______________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足表达出来答案: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烘托,辉映二、一词多义1.起(1)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鸿门宴》 )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过秦论》 ) ()(4)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公输》 )()2.比(1)然峭拔艳丽皆不行与小孤比()(2)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核舟记》 ) ()(3)比去,以手阖门 ( 《项脊轩志》 )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隆中对》 ) ()(6)比得软脚病,常常而剧 ( 《祭十二郎文》 ) ()文言实词识记方法指导- 1 -1 / 4法判断 +境剖析,能够迅速判定的含,如“比去” ,“去”是,走开。

“比” 副,可“等到” 。

“不行与小孤比”,依据境,可知“比”是“比”的意思。

3.特(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2)相如度秦王特以佯予城 ( 《廉相如列》 ) ()(3)特下,拜臣郎中 ( 《情表》 ) ()答案: 1.(1)突出,立 (2) 起立,站起(3) 举事,(4) 身,出2.(1) 比(2) 凑近 (3) 等到,及(4) 比起⋯⋯来 (5) 比,和⋯⋯一(6)近来3.(1) 突出地(2) 只,不(3)特,专门三、指出以下句中加点的活用型并1.微雨,复以小艇游中__________().2.如宝装屏__________().3.岸土赤而壁立 __________().4.上干云霄__________().5.晚泊沙__________().答案: 1.名作下雨 2. 名作状用宝石 3. 名作状像壁一 4.名作状向上 5. 名作状在夜晚四、判断以下文言词句式的型并翻1. 此山当是其一也。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

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

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

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

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

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

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

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

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

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

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

(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1、作者行舟的线索: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2、诗文传说的引用、郡县沿革和地形防戍等说明在文中有何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更具有思想深度,充满历史的积淀。

诗文传说增添了神话的氛围,更显空灵雅致与所描绘的胜景相互映衬,更为引人入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古今异义副词作动词,极尽使动,使……变得澄清)晚:名作状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上:向上,名作状判断句: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过小孤山大孤山》备课参考一、陆游和《入蜀记》宋孝宗乾道中,朝中抗战势力抬头,因“鼓唱是非”之罪一度被罢官的陆游复被起用。

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陆游“得报差通判夔州”(《入蜀记》卷一)。

因染病,迟至第二年夏初始离开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四川奉节)。

“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此次赴任所,历时一百三十多天,行程五千余里,写下六万余字日记。

陆游以日记形式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集为《入蜀记》。

关于此段行程及交游情形,于北山《陆游年谱》概述如下:“闰五月十八日离山阴赴夔州通判任。

六月二十五日,在镇江神庙中遇义军战士王秀,记其感叹之言……二十八日与范成大遇于金山,时成大奉使赴金。

行至当涂,以诗吊李白,途中曾函候曾逢。

舟抵江州,游庐山。

至武昌,遇诗人章甫,别后有诗寄之。

在荆州,赋诗吊屈原。

经巴东,登秋风亭拜寇准像。

入瞿唐,登白帝庙。

十月二十七日到夔州。

知府事为济南王伯庠。

凡旅途经见,均排日记录,成《入蜀记》六卷。

”《入蜀记》以清新隽永的文笔,描述大好河山,寄托忧国情思。

“游本工文,故于山川风土,叙述颇为雅沽。

而于考订古迹,尤所留意……皆足备舆图之考证……其他搜寻金石,引据诗文以参政地理者,尤不可殚数。

非他家行记徒流连风景,记载琐屑者比也。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十八)教材所选,虽为八月一日、二日两天日记,却很鲜明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陆游有一颗爱国之心,却长期被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四十六岁的诗人是怀着一种忧患意识和期待心情赴任的。

诗人写道:“一从南昌免,五岁嗟不调。

朝廷每哀矜,幕府误辟召。

终然敛孤迹,万里游绝徽。

”(《将赴官夔府书怀》“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哀郢》),“豪杰何必后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

陆游入蜀通判夔州后不久,转官至南宋著名抗战派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麾下,于抗金前线南郑(今四川汉中)一带度过生平唯一一段军旅生活。

此段“铁马秋风”的经历,日后化作诗人魂牵梦绕的回忆,成为诗作反复吟咏的题材。

二、小孤山和大孤山小孤山俗称小姑山,屹立在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0公里的长江中。

一峰独立。

故名孤山,圆形如椎髻,旧亦称髻山。

南岸与彭浪矶相对,江流至此,湍激如沸,海潮不得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半山有启秀寺,民称“小姑庙”,始建于唐,再建于宋,其后有圮有建,寺内供奉小姑像。

此山以独特形象吸引无数名人。

小姑为民间传说中一位少女,与彭郎相爱,但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小孤山。

彭郎悲小姑之死,化为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

陆游人蜀途经小孤山,人寺庙,见寺额题“惠济”,供奉的神像则为“安济夫人”。

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本朝开宝中,真州有渔者,钓一木刻妇人,背刻‘丁氏’二字。

既归,神事之,辄有灵验。

立庙江上。

舟过其下者,必祠而后济。

州为保奏,封安济夫人。

”此记载与传说中小姑彭郎事无涉,故陆游辨之曰:“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大孤山又称鞋山。

在江西湖口县东南鄱阳湖中,状如鞋。

故名。

西南系湖水入口的要道婴子口,东南群山起伏,西南匡庐崛起,北扼湖口,南镇鄱湖,为历代战略要地。

鞋山四面临水,以清幽著称。

匡庐山色,鄱湖水光,尽入眼帘。

陆游舟行经过此处,见“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三、江山舆地和爱国情思宋室南渡后,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南侵野心,长江以北是金人常常骚扰的地区,故长江成为南宋最重要的防线。

宋金间多次战争发生于长江。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到了南宋,江北制高点的古代烽火台依然沿用。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江北小孤山地形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这一江防战略要地驻扎着南宋的军队。

陆游通判夔州之际,隆兴和议签订已有7年,但宋金间摩擦不断,金人亡南宋之心不死。

从陆游似乎不经意的记载中,可以感受南北对峙的临战氛围,不难窥见诗人的忧国情思。

《入蜀记》特别重视对江山舆地之考证。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

柴桑、栗里、皆其地也。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地理沿革与江山兴废关系密切,北宋初年南唐之灭,正由大将曹彬于浔阳、当涂一带突破江防狂飙突进攻入金陵。

历史教训值得注意,定江军之防务不可松懈。

陆游不是从写景角度,而是从军事角度考订历史地理的。

这类记州郡沿革的文字,不可视为闲散之笔。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宋孝宗隆兴初年,陆游曾参与枢密使张浚主持的北伐工作,和张浚之子张南轩结为知己。

后因战事失利,抗金派失势,乾道二年(1166)“言者言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本传)。

张浚是高宗、孝宗两朝抗金派代表人物。

因功封魏国公。

当年张浚开府建康,都督江淮,主持北伐,陆游效力麾下,踌躇满志。

张浚功败卒后,陆游沉痛悼之。

《送王景文》:“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

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

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巾。

”而今,陆游至小孤山祠庙,见故人“尝加营葺”的寺宇已“极为荒残”,只留下记载张浚营葺之事的石碑。

不禁抚碑唏嘘,感喟不已。

陆游的忧国情思。

正表露于这些细微之处。

细心体察,不难感知。

有论者认为,“杰然特起”之山石,为“岿然独立的作者品格之化身”,而由南江“清澈”“不相乱”。

“可以想见”陆游“不与媚敌投降派合污的高尚品格”。

(杨怀武《读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载顾振彪、王连云、张厚感主编《高中语文课文析集》第五册,第462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8)这种脱离实际的架空分析,貌似有理,实乃皮相之见。

四、景物特点和描写手法本文写景,善于捕捉景物的特点。

写烽火矶,突出其“奇”;写小孤山,突出其“秀”;写大孤山,突出其“壮”。

第一段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

秋高气爽,水落石出。

烽火矶之山石“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一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第二段写小孤山秀丽景象,“碧峰蠼然孤起,上千云霄”,“烟雨空漾,鸥鹭灭没”。

第三段写大孤山雄壮景观,“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这种艺术描写,不是有景皆录,而是抓住江山壮美的特征。

或细笔描写,或粗笔勾勒。

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作者并非孤立地描绘景点。

各处景物千姿百态,但又均与长江山水生发辉映。

作者舟行观景,将分散景点一线贯穿,绘出了一幅长江山水图卷。

作为一篇写景散文。

其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运用对比映衬手法。

表现祖国河山的妖娆多姿。

八月一日日记描写两山,烽火矶着意写山石,小孤山着意写山峰。

两相对照,表现出烽火矶山石之“怪奇万状”和小孤山山峰之“峭拔秀丽”。

描绘小孤山时,先写“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接着笔锋陡转,“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如此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突出了小孤山独特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