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合集下载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强调的是杂文的“批评”功能,翻开鲁迅的16本杂文集,我们看到的就是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但鲁迅从来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批评是因为不满,不满也就是希望能有所改进,也正是这一点体现出了其进步性。

鲁迅杂文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也同样难以真正接近鲁迅杂文的否定性的特质。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想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在于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灵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自身也未必能觉察到的隐蔽的心里状态。

如杂文《论“他妈的”》,鲁迅在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的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他说出了人们所不想说、不便说的,而且一针见血,所以就显得刻毒、毫不留情。

鲁迅杂文突破了习惯思维,鲁迅的杂文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

它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总是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从而构成了鲁迅杂文的基本联想或想象模式。

如《小品文的危机》中文人雅士的小品文“遍满小报的摊子上”,与“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再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到马路上来。

”鲁迅联想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独特感受与发现,历史的鬼魂与现实的活人的“循环叠合”构成了鲁西南杂文的另一个基本的联想模式。

论鲁迅杂文地艺术特征

论鲁迅杂文地艺术特征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摘要】鲁迅的杂文取材广阔,形式自由,短小精悍,语言精炼,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鲁迅杂文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语言的独创性。

【关键词】鲁迅杂文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奠基人,是《新青年》作家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之一。

他的杂文内容十分广泛,思想深邃,理论含量异常丰富。

他的前期杂文分别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十本杂文集。

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中也有许多杂文。

鲁迅的杂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文学散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互相统一和有机的融合,在思想内容方面堪称“现代中国的百科全书”,在艺术特色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生动的形象性、浓郁的抒情性、强烈的讽刺性和语言的独创性。

一针砭和隽永―生动的形象性鲁迅曾对自己杂文的艺术手法有一个基本的说明:“我的坏处,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因此,他的杂文并不局限于描写这一个具体的人与事,而使它具有历史的概括性和普通性,成为这一类人和事的图象和标本,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常取类型”。

他的杂文的形象创造不是通过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完整的人物性格,它“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借助想象、联想创造出那些带有比喻和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如“落水狗”、“叭儿狗”、“夏三虫”、“二丑”等形象。

鲁迅在这方面的笔力,就像名画师的速写,寥寥几笔,然而逼真,传神。

他抓住对象特点描绘出来的形象,经常给予读者以永不磨灭的印象。

例如他根据帮闲文人的行径,惟妙惟肖地勾画了二丑的嘴脸。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

《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

3、对每类小说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系统地考述。

如第二十六篇关于狭邪小说的分类与源流、第二十八篇关于谴责小说的理论界定与例证阐释,即为显例。

格言鲁迅的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件事而卑微的活着。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杂文,无疑是他无与伦比的独创的思想天才和艺术天才的结晶。

关于鲁迅杂文的思维特点,是鲁迅研究专家早就注意了的问题。

徐懋庸和毛泽东曾分别指出唯物辩证法在鲁迅杂文中的出色运用;冯雪峰认为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唐弢认为鲁迅杂文是逻辑和形象思维与具体材料和统一。

我们认为更确切的说法是,鲁迅杂文是辩证的理论思维和情感形象的审美思维的完美统一。

那么鲁迅式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有些特点:微观和宏观的统一。

鲁迅杂文内容是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大到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作批评对象,小到寻常的社会现象,但又“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略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

这种分析和综合相结合,鲁迅曾在《准风月谈•后记》中,有很好的说明:“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在鲁迅杂文中,有单纯的历史考察和单纯的现实解剖的出色篇章,但大多数是历史的反思和现实剖析相统一的,这是鲁迅杂文辩证的理论思维的重要特征。

鲁迅这类杂文,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中勾画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历史规律,鲁迅的杂文,包容我们民族的整部历史,充满丰厚有历史感和深刻的历史预见性。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鲁迅的博识是无与伦比的。

他精通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也有丰富的文学、绘、历史、哲学、宗教、道德、法律、民俗、考证等。

使他的杂文在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时,总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调动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

“破坏”与“建设”的统一。

鲁迅的杂文,是不留情面,坚忍不拔地“暴露”和“攻打”旧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着批判和战斗的激情。

别林斯基说过:“任何否定,如果要成为生动的,诗意的,都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

杂文家的鲁迅,既是尖锐的社会批评家,又是伟大的社会改革家,既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热烈的理想主义者,他杂文中的“任何否定”都是“为了理想而否定的”。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雄辩的语言风格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语言雄辩、铿锵有力。

他善于使
用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激烈的批判精神
鲁迅的杂文充满了激烈的批判精神,犀利地揭示社会黑暗面,揭
露人性的丑陋面。

他毫不留情地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歧视现象,反
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关切。

3. 黑色幽默感
鲁迅的杂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通过富有幽默感的
表达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让人在阅读中
获得一定的快感和启示。

4. 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手法
鲁迅的杂文表现手法多样,艺术价值极高,例如他运用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杂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更让人们领略到
文学的美感。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摘要】鲁迅的杂文以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为他的思想表达增色不少。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比突显事物的对立,讽刺则揭露社会弊病,而排比则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这些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深刻犀利。

鲁迅的修辞艺术影响深远,为后人所称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通过对鲁迅杂文中修辞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精湛技艺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关键词】鲁迅杂文、修辞艺术、里程碑、丰富多样、比喻、对比、讽刺、排比、思想表达、增色、影响深远、称道。

1. 引言1.1 鲁迅杂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鲁迅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鲁迅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呼吁民众觉醒,振奋精神,为中国文学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他的杂文作品既有激扬文字的力量,又有细腻独到的观察力,深刻而直击人心。

鲁迅杂文以其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观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以其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杂文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正是因为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判,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和反思,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风貌和精神面貌。

1.2 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

在鲁迅的杂文中,修辞艺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鲁迅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艺术在杂文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层出不穷,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强烈的修辞色彩。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言辞犀利、锐敏: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现象。

他的文笔锐利,措辞恰当,直抒胸臆,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2.直指社会现状:鲁迅的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通过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描摹和批判,直面现实,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唤醒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3.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共情善恶,对社会末位者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和探索。

4.思想深刻,切中时弊:鲁迅的杂文反映了他的思想深刻和思维敏锐,在对时代的反思中,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立场,针砭时弊,指出了社会问题的症结。

5.多元化的技法:鲁迅的杂文不仅丰富多彩,内容也涉及讽刺、幽默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优美的情感与比喻的技巧共同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

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

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讽刺性
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文体上
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其风格也多姿多彩。

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

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上
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

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鲁迅杂文集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评点

鲁迅杂文集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评点

鲁迅杂文集对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评点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鲁迅杂文集》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集结了他的许多杂文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对《鲁迅杂文集》中的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进行评点。

一、鲁迅杂文的思想鲁迅的杂文主要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他对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的冲击和矛盾深感忧虑,因此,他在杂文中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对旧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1. 批判封建制度鲁迅在杂文中经常揭示封建制度下的陈旧观念、道德束缚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他以冷嘲热讽的语言,让人们看到封建统治者和传统道德的虚伪和欺骗。

例如,在《阿Q正传》中,他通过对阿Q的塑造,揭示了封建传统下人性丑陋的一面。

2. 不满旧社会鲁迅对旧社会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揭露,他对社会阶级和等级制度的批判尖锐而犀利。

他以饱含愤怒的笔触,揭示了旧社会给普通人民带来的困苦和不幸。

例如,在《故乡》中,他描述了故乡的一切都被城市的统治者剥夺的情景,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不公正和无奈。

3. 反思人性鲁迅在杂文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懦弱和崇高。

他通过对人的思想动机和道德行为的揭示,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药》中,他通过主人公潮州人的遭遇,对人性的懦弱和自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二、鲁迅杂文的艺术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独特,他运用生动的语言、犀利的反讽和鲜明的形象象征,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他所想表达的思想。

1. 生动的语言鲁迅杂文的语言通俗易懂,他运用大量的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贴近人民群众,更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简洁明快的文字来描绘人物和情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力量。

2. 犀利的反讽鲁迅在杂文中经常使用冷嘲热讽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现象的剖析和辛辣的调侃,让作品更具震撼力和威力。

他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直指社会现象的荒谬和虚伪。

3. 鲜明的形象象征鲁迅在杂文中刻画出许多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可以代表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或者人性特点。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文档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文档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鲁迅的杂文,幽默、犀利、辛辣、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密不可分。

讽刺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讽刺技巧娴熟的运用,使他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主要是通过夸张、反语、比喻、对比、仿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下面试做赏析:1、夸张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符合现实的思想展现出来,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的“正当舆论”,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将国民党不得人心讽刺得体无完肤。

“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

”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通过夸张把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2、反语反语又叫“倒反”、“反说”或“反辞”等,即“说反话”,运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带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修辞格常用于表达愤怒和憎恨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鲁迅曾经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譬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杀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里运用的“文明人”、“伟绩”和“武功”都是反语。

把帝国主义者称呼为“文明人”,既揭露出帝国主义者创造杀人武器,又批判了军阀独裁用帝国主义枪炮杀害女学生的罪行。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杂文作品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他关注社会现实,呼吁人们改变现状,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

他的杂文作品大都表达了强烈的思想观点,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第二,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语言简练、深刻,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三,鲁迅杂文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他关注人的生存和尊严,批判社会不公和人类的苦难。

他的杂文作品充满了人文精神,是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和关注。

第四,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他的作品反映了民族历史的重要时期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内涵,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遗产。

总之,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遗产。

他的杂文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鲁迅是中国近代文艺史上的一位巨大伟人,他的名声已遍及中国文坛。

他的杂文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备受人们的钦佩与敬仰。

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写作经典。

鲁迅的杂文独特之处在于,他结合了新闻性写作、评论性写作、散文性写作三种形式,再加上他独特的曲笔艺术,以其让读者觉得宛若故事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性文体,成就了他杂文的成功。

鲁迅独特的曲笔艺术,从他早年游记开始,就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从构思、设计到情节整理,把自然界、人文世界中收集的资料,深入分析、比较,用描写的语言发挥出艺术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他写作的独特之处。

以鲁迅的《集萃》系列文章为例,其中描写浙江扬州淮安等地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细致入微,他对于人物、地点、气候、场景等的描绘,使许多历史故事在他的文字里复活,令人倍受感动;以《马郎拍案惊奇》为例,故事以机智的写作手法,时而俏皮,时而肃穆,表达出现实社会的大智慧,故事情节令人惊叹。

他的文章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洋洋洒洒的曲笔艺术,让文字充满诗意,感人至深,令人叹为观止。

从更深一层来看,鲁迅的曲笔艺术,也反映出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和态度。

他总会以新鲜的眼光,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通过曲笔艺术,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荒谬与悲剧,反映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等问题,救赎压迫者,弘扬人性之光,凸显他的社会主义情怀。

总之,鲁迅以其独具慧眼的曲笔艺术,写下了诸多经典的杂文,为中国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今社会面对许多社会问题,他的这些洞察力、思考与感悟,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令人叹服不已。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鲁迅的曲笔艺术进行赞颂,让更多的人认识与认可,更好地感受他伟大的文学创作。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而他的杂文作品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思考和文艺创新性质的文学体裁。

鲁迅的杂文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

他的杂文从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的角度去探讨和描摹,从而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艺术经典。

例如《伪自由书·序》中所写,“尊重人的自由,是常常认为民主的各界共同之点”。

这一语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态度,也蕴含了关于人类自由的价值理念。

其次,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利用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社戏》中写到,“痴人谈梦的时节,这场饶了的社戏,,还有玩饥抱饱的农民和青年。

”这一段文字将社会底层人物的人道主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面貌。

最后,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动性。

他通过尖锐的批判和严厉的斥责,针砭时弊、直指社会弊病,有力地呼吁着人们要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狂人日记》中“我不能够变成别的,只能够‘疯’”这一语句,反映了主人公对现实无望的绝望和对社会弊病的控诉。

总之,鲁迅的杂文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而不可替代的印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成就了一个文学经典。

【推荐下载】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推荐下载】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键入文字]
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
1。

【现代文学】简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现代文学】简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现代文学】简析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于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

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鲁迅的杂文具有某种不可重复性。

鲁迅杂文的这种“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从而具有某种典范意义。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把杂文分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类,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内涵与功能。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现代知识分子与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有着一种不相容性,“批判”是他们与现实惟一的联系点,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揭示现实人生,社会现存思想文化的困境,以打破有关此岸世界的一切神话。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就是一种文学家的观照。

如《论“他妈的”》,从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推背式”的思考方法,即“正面文章反面看”,如《小杂感》鲁迅杂文于常规之外,另辟蹊径,别处心裁,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嵇康,阮籍之毁坏礼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却是爱之过深的表现。

鲁迅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之一: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

如《小品文的危机》,文人雅士的小品文与烟花女子的生意。

鲁迅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之二:历史的鬼魂与现实的活人的“循环叠合”。

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鲁迅杂文所采取的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

鲁迅杂文艺术浅论

鲁迅杂文艺术浅论

鲁迅杂文艺术浅论向太绪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准考证号:150109306970 指导教师:张原成内容提要鲁迅是开拓我国现在杂文的先驱,也是运用杂文参加现实斗争的典范。

鲁迅的杂文,是鲁迅主要的战斗武器之一,又是一种能够给读者“愉快和休息”的艺术作品。

内容博大精深,它是将独特的情感与思辨议论有机结合的以讽刺幽默为主要手法和风格的散文。

众所周知,鲁迅写作这些杂文,经历了将近20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思想和杂文艺术都是发展的,因此本文就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研究鲁迅杂文艺术。

关键词鲁迅杂文形式表现手法风格杂文是不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关于这个问题,鲁迅自己就曾经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年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

鲁迅的这一看法,是有我国古代文学的大量创作和理论批评作根据的。

早在南北朝时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章体裁时就用了杂文这一名称,把宋玉的《对味》、枚乘的《七发》、扬雄的《连珠》以及汉以后的典诰誓问、览略篇章、曲操弄引、吟讽谣咏等,并归杂文之区,同时又认为甑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城。

这种归类是否科学暂且不论,但他已看到有许多体裁的作品,是可以放在一起,称之为杂文,又可以分门别类加以研究的。

一鲁迅杂文从初创到成熟时期的特色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发起沉思中的鲁迅的热情,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用笔参加战斗,除创作小说、翻译外,还写杂文。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鲁迅出版了第一个杂文集《热风》,收入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随感录二十七篇和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四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随感录式的短文十四篇。

所以,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二年间,可说是鲁迅杂文艺术的初创时期,也可说是《热风》时期。

下面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风格三个方面来谈。

《热风》的思想内容,有的是对于扶、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之所谓‘国学家’而发的;有的是泛论。

鲁迅杂文作品分析

鲁迅杂文作品分析

鲁迅杂文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鲁迅后期思想成熟倾注于杂文创作,充满争议任何时候都是现实生活鲜明的存在,对进行发展的思想文化发生作用对人心产生影响,主要意义:1.鲁迅自由伸入现代各个领域迅速接纳反映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社会历史的伦理道德的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及时的得到生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

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及多国民的文化心里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活的现代中国的人史。

2.鲁迅利用杂文无体的自由体式发挥他不拘一格的创造与想象力进行杂文文体试验的先锋性。

适合他创造天才独特的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鲁迅把杂文分为1,社会批评2.文明批评,强调批评批判的内涵与功能。

杂文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体现其人和文没有走出奴隶时代的反叛异质性。

批判是现代知识分子与现实的惟一联系点,基本任务揭示人生社会现存思想文化的困境打破有关此岸世界的一切神话。

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范围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他的杂文极深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根源于立人(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的理想与彼岸关怀,否定中的肯定。

(二) 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1.鲁迅独特的批判锋芒对准人的心理与灵魂,最为关注全力揭示的是人们隐藏甚至未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中庸道下的病态心理封建性变态的心理刻毒表达,推背式思考方法正面文章反面看的刻毒手法。

2.杂文思维非规范化在常规思维之外别出心裁,分析论断对习惯性思维构成一种挑战却有内在深刻性与说服力。

试验性与先锋性。

3.(1)反常规的联想想象力的犀利刻毒。

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构成杂文中的基本联想模式。

《小品文的危急。

商贾的批评,新药》神圣的戏谑化高雅恶俗化刻毒之极。

(2)对历史过去与现实现在的联系的独特感受与发现。

历史与现实的循环叠合构成了鲁迅杂文另一个基本的联想模式使人绝望。

彼此不相干的联想给人荒诞之感。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杂文作品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鲁迅的杂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所称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风格呢?
首先,鲁迅的杂文风格鲜明、犀利。

鲁迅笔下描绘的社会现实常常令人触目惊心,而他对此的批判和反思更是切中时弊。

在他的杂文中,他不仅痛斥社会黑暗现象,更以一种犀利、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深感震撼和思考。

其次,鲁迅的杂文语言生动、贴切。

鲁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材料,利用细节描写和丰富的比喻、象征手法,将抽象的社会问题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如《阿Q正传》中那个“吊死鬼”,就让人感受到了社会压迫和个人妥协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最后,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意蕴丰富。

他不仅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揭示和批判,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唯一的快乐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疯子”,不仅表达了疯狂和自由的诉求,更暗示了现代人在现实中的无奈和挣扎。

总之,鲁迅的杂文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其犀利、生动、深刻的艺术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对后人的思考和启示有着重要的影响。

- 1 -。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提到鲁迅,我们不仅会想到《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及其笔下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还会想到他那战斗力极强的杂文。

鲁迅一生共出版杂文集16部,近700篇,计140万字,而这些杂文的形式又是多样的,除了辩论形式外,有的用抒情形式,鲁迅的杂文是一座难于跨越而至今还无人能够跨越的高峰,他开创了杂文创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杂文在30年代就进入繁荣期,“左联”的刊物和其他许多进步的文学刊物,都刊登了大量的鲁迅杂文作品,以他为旗帜,在当时左翼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追随他效法他的左翼杂文作家群。

他们的杂文创作风格相似。

这种文学现象,一些学者文人称之为“鲁迅风”,可以说,鲁迅的杂文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语言、形式、内容还是标题的使用,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1 标题的悬念艺术一篇文章,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

好的标题富有吸引力,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鲁迅作为文章大师,从不轻易设置文章的标题。

纵观鲁迅的杂文,每个标题无不体现了他的精巧构思,从而使标题与文章相得益彰,作品内容与形式两臻其美。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深受读者的欢迎,震撼人们的心魄,这主要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与作者精湛的标题艺术密切相关。

巧设悬念,就是鲁迅杂文标题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鲁迅独创性的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技巧运用到了杂文标题之中,故意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登错的文章》这个标题就十分奇特,当读者一看到这个标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文章”?为何“登错”了?结果将会怎样?这不能不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促使人们非看内容不可,待看完全文方解其意。

原来作者是借当时少年刊物上登载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言行不一的丑态:这两位人物“做现在的少年们模范,却似乎迂远一点”,而应该“励现在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对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家、屈膝投降的罪行也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摘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

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鲁迅杂文艺术性
鲁迅先生的杂文无疑是一座艺术宝库。

其美如辽阔天空如浩瀚海洋。

但专家学者的研究往往不够全面,本文仅从鲁迅先生杂文的艺术性角度进行赏析,望能借一斑而窥知全豹。

一、鲁迅先生前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对其杂文的自我评价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伪自由书前记》)。

从“不留面子”上可知其爱憎分明,有“诗”一般的浓烈感情;从“常取类型”上可见其形象性和典型性,有“诗”的特质。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需要经常性地思考问题,然而,同时也是文学家的鲁迅在论及时事进行思想表达时,怎会满足于一般说理和程序推论?其会通过形象思维,捕捉艺术形象,开创生动感人表达方式,寄情理于其中。

鲁迅的杂文有运转自如的辩论和得心应手的擒纵,其逻辑思维能力极强。

并且逻辑力量不单是罗列理论,更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

所以说,鲁迅先生前期杂文在艺术性上拥有“诗”的因素和形象性特征。

比如,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其表达阶级对立思想时语言形象而不抽象。

“因此在我们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殍;有吃烧烤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由此可见语言的形象性和写实性。

对比鲜明强烈,并可借以突出矛盾的典型化特征,通过热烈爱憎惊醒读者,为下文将“中国的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做好铺垫。

可见,鲁迅先生前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寄道理和感情于具体形象之中。

二、鲁迅先生后期杂文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愈加全面和深刻有力。

在《三闲集·序言》中,其提出“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然而1927年血的事实却让其思路“因而轰毁”,之后1928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其阅读了“科学底文艺论”,并对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进行了翻译,“以救正我——还因我及于别人——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由此可见,鲁迅后期杂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辨证地看待问题。

鲁迅先生针对当时一些人片面性理解陶潜、钱起等人始终持批评态度。

当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世人所欣羡时,鲁迅却写道:“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仪’,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

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当钱起的“曲终人不见”被人们认为“表现的是消逝”,“江上数峰青”“表现的是永恒”,推此一联为诗美的极致时,鲁迅却说从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全诗分析,是不好证成“醇朴”或“静穆”的。

该诗为应诗而作,自然无法在考卷上大发牢骚。

但如再读钱起的《下第题长安舍》,“一落第,在客栈的墙壁上题起诗来,他就不免有些愤愤了。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鲁迅先生认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正如李白会做诗,就可以不责其喝酒。

如果只会喝酒,便以半个李白,或李白的徒子徒孙自命,那可是应该赶紧将他‘排绝
的’。

”(《且介亭杂文二集·“招贴即扯”》)“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其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鲁迅先生后期杂文在知同代之人论当今之世时,更多地显示出了全面、辨证地看问题的艺术性。

比如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忆刘半农君》里,鲁迅在肯定刘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的同时,客观地指出了刘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并且“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

但鲁迅仍承认刘的为人,“确是浅。

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纵然后来两人因思想差异弄得“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激动的。


可见,鲁迅先生后期杂文艺术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待事物全面分析,一分而二,区别对待。

总之,我们要按照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杂文艺术性进行赏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能够相互印证其艺术性。

参考文献《伪自由书前记》。

2、《灯下漫笔》。

3、《三闲集·序言》。

4、《且介亭杂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