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 东3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不懂就要问》这篇课⽂记叙了孙中⼭⼩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原⽂ 孙中⼭⼩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念,学⽣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样。
学⽣读熟了,先⽣就让他们⼀个⼀个地背诵。
⾄于书⾥的意思,先⽣从来不讲。
⼀天,孙中⼭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在孙中⼭的书上⼜圈了⼀段,他念⼀句,叫孙中⼭念⼀句。
孙中⼭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读了⼏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说的是什么意思,他⼀点⼉也不懂。
孙中⼭想:这样糊⾥糊涂地背,有什么⽤呢?于是,他壮着胆⼦站起来,问:“先⽣,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霎时变得鸦雀⽆声。
先⽣拿着戒尺,⾛到孙中⼭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说着,就把那段书⼀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收起戒尺,摆摆⼿让孙中⼭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了⾃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讲得很详细,⼤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你向先⽣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1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练习使⽤⼩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活实际的⽅法理解课⽂。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字词卡⽚。
三年级上册第3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3课笔记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文章,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该勇敢地提问,寻求答案。
一、导入新课
1. 老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
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入本课主题:“不懂就要问”。
3. 引导学生理解标题的含义: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要勇敢地提问。
二、阅读理解
1. 老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标出生字新词。
2. 老师带领学生解释新词,如:“学问”、“学识”等。
3.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孙中山先生如何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提问来获得知识的。
三、讨论与思考
1.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 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四、课堂活动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孙中山先生向先生提问的场景。
2. 学生分组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表现出勇敢提问的勇气。
3.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并再次强调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
1. 老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知识,思考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3.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学习中如何面对不懂的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读一读,记一记鲜花邮递员先生原来大树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快活去年美好礼物我会写:鲜(鲜花)(新鲜)(鲜红)(鲜艳)邮(邮递员)(邮票)(邮局)(邮件)递(传递)(快递)(邮递)(递给)员(队员)(员工)(演员)(学员)原(原来)(草原)(高原)(原因)叔(大叔)(叔叔)(叔公)(叔母)局(邮局)(局长)(局面)(出局)堆(土堆)(沙堆)(堆放)(扎堆)礼(礼物)(礼品)(队礼)(军礼)易错字:字音包裹(guǒ) 一堆(duī)懊丧( sàng) 花籽(zǐ)字形“局”的第四笔是“”。
“堆”的最右边是四横。
多音字:种zhǒng(种子)zhòng(种树)奶奶把牡丹花的种(zhǒng)子种(zhòng)到了花盆里。
近义词:懊丧—懊悔美好—美妙快活—快乐正巧—恰巧惊奇—惊讶赶紧—赶快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反义词:懊丧—振奋快活—伤心绚丽多彩—暗淡无光词语搭配:一个包裹一堆颗粒一条小路一片鲜花寄包裹领包裹骑摩托车绚丽多彩的鲜花美好的礼物惊奇地说奇怪地问快活地蹦跳佳句:1、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教材分析:《开满鲜花的小路》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寄送包裹,结果包裹破了,鼹鼠先生不知道是什么。
春天到了,沿路开满了鲜花,大家觉得真美,赞扬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个温馨浪漫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邮包,鼹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么?就去问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发现邮包里面是空的,松鼠太太发现了邮包上有个小洞,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故事。
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单洁明了,但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氛围,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飘动,多美呀!这花是谁种的呢?富有悬念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学习。
原创2: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冲突焦点
1、耶路撒冷问题 2、犹太定居点问题 3、水资源之争 ……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 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 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 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 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 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 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 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 大以色列国。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一、中东问题的由来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 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 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 纷。除这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 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 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 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 以冲突。
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 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 杂的争端。
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 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 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 生… …
美苏两国开始走上了中东角逐场的前台
六日战争
背景: • 以色列受到埃及、叙利亚联合的威胁 • 巴解组织成立,开始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 • 超级大国的卷入
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 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 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
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课题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单元一学科源自科学年级二
学习
目标
1.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2.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让学生一起去操场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讲授新课
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拓展
鼓励学生完整的表述从动物、植物和人类三个角度描述太阳的影响。
学生课外阅读《太阳时钟》一书中的“植物生命中的昼与夜”。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小组或组长汇总后汇报结果
能让学生根据经验分享“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小结与反思
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3.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目标导航]一、纷争的由来1.中东概况(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其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会点上。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1)英国的“分而治之”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削弱自己的对手奥斯曼帝国,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2)主权问题①联合国决议:英国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概念阐释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
是世界主要国家正式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一个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巴勒斯坦战争1.爆发:1948年5月,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后,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不宣而战。
2.结果(1)1949年7月,签署了停战协议。
(2)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
3.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思维点拨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加上大国的插手,使该地区的问题更为棘手。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1.原因(1)埃及新政府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遭拒绝。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3)英法在中东地区有巨大的直接利益,不甘心交出权力。
2.经过(1)战况①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战争爆发。
②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并出动军队在埃及的塞得港登陆。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江南》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江南》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写可kě(许可、可以、可口)东dōnɡ(东方、东北、东家)西xī(西方、西面、西北)二、我会认江jiāng(长江、江水、江北)南nán(江南、南方、南方)采cǎi(采花、采茶、开采)莲lián(莲花、莲叶、白莲)鱼yú(鱼儿、甲鱼、鱼片)北běi(北京、北方、北边)三、多音字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四、认识笔画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五、易错提示字音:江南(nán lán) 采莲(cǎi lián chǎi lán)字形:注意“可”的笔顺,不要写错。
“西”的第五笔是竖弯。
六、理解词语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采莲:采摘莲子。
何:多么。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玩耍,游戏。
本文指鱼在水中游动。
七、句子解析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水乡是采莲蓬的好地方,莲叶多么茂盛啊!2.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八、问题归纳1.从五个“戏”你能体会到什么?诗中一共用了五个“戏”字,虽然较多的篇幅写了“鱼戏”,但写活泼嬉戏的游鱼快乐、自在的同时,表现的仍是采莲人的心境。
2.四个方位词表现了什么?诗中一共用了四个方位词——东、西、南、北,表现了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逗人喜爱的样子。
3.江南的美景有什么特点?江南莲叶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快活地游来游去,江南风景美丽,让人感到自由、快乐。
九、课文主题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同步练习题】1.补全下列字的音节。
ji____ li____ b____ c____ n____江莲北采南2.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可”的笔顺: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的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的第三课知识点总结
在一年级的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包括语文、数学、音乐和体育等方面。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语文方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拼音和识字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拼音,如“ai”、“ao”、“ou”等,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例如“小鸟”、“花儿”、“椅子”、“书包”等。
我们通
过课文朗读和朗读练习,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的发音和字形,还可以提高我们的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方面,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我们通过各种游戏和练习,学会了如何用
算珠、算盘等工具进行加减法运算,还学会了如何用竖式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些
练习,我们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音乐方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音乐的基本知识。
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如“一线谱”、“五线谱”、“音符”、“节奏符”等,还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音乐节奏。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体育方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
我们学习了如何做深蹲、骑车、跳绳等体育
动作,并通过练习提高了我们的体育技能。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体格,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总的来说,一年级的第三课内容很丰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各
种能力。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高中历史选修3精品课件3: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原因 (1)1956 年, ___埃__及_____新政府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 国有,遭到英法的拒绝。 (2) __以__色__列___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2.经过 (1)爆发:1956 年 10 月底, __以__色__列____军队侵入埃及领 土,苏伊士运河战争即__第__二__次__中__东__战__争___爆发。 (2)扩大: ___英__法_____参战,并出动军队在埃及登陆。 (3)结果: __纳__塞__尔____领导埃及军民进行顽强抵抗,1956 年 12 月__英__法______军队撤出埃及, ___以__色__列___也于次年 3 月撤军。
对中东 _民__族__自__决___呈现高潮 对英法 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对美苏 开始了对中东地区的争夺
当今中东地区主要有哪些矛盾?主要内 容是什么?
【提示】 总体说来,中东地区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 阿以之间的矛盾,一是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 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领土和重要文化遗产的 归属展开,后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 权所属和控制展开。
3.双方对比
暂时处于劣
兵力、 初期兵力占优势,火 势
武器
力更强
(2)后期抢运武器,招募武装力
量
没有形成统一的军
战术、
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
事部署和指挥,战场
指挥
溃各个对手
上缺乏协同与配合
4.结果 (1)1949 年 7 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签署了停战 协议。 (2) __以__色__列____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 4/5 的土地。 5.影响: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 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那么关于这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笔记一、课文回顾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春天的公园里寻找春天的故事,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生字词学习1. 生字: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需要我们掌握它们的发音和含义。
例如,“春”、“芽”、“桃”、“李”、“芬”、“芳”等。
2. 词语:除了生字,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词语需要我们理解并运用。
例如,“百花齐放”、“芬芳扑鼻”、“嫩绿”、“苏醒”等。
这些词语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理解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段落分析1. 段落理解: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课文的每个段落,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每个段落所表达的意思。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男孩在公园里寻找春天,第二部分是描述春天的景象,第三部分是小男孩的感悟。
2. 重点句子理解: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重点句子是需要我们特别理解的。
例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公园里的花开得芬芳扑鼻”等。
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理解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春天的魅力。
四、写作手法1. 观察力的培养:这篇课文通过小男孩在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过程,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我们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 写作技巧: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如生动描绘、细节描写等,这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我还发现了课文中的一个有趣的写作手法,那就是通过小男孩的视角来描绘春天。
小男孩的天真和好奇,使得春天的景象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五、问题解答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
下面是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尝试解答:1. 为什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答:因为冬天过去后,天气开始变暖,冰雪融化,植物开始吸收养分和水分,重新生长。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3课《桂花雨》
第3课《桂花雨》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懂dǒng(懂行、懂得、似懂非懂)兰lán(玉兰、兰花、义结金兰)箩luó(箩筐、稻箩、兜箩)婆pó(外婆、公婆、老太婆)糕gāo(蛋糕、糕点、年糕)饼bǐng(糕饼、大饼、画饼充饥)浸jìn(沉浸、浸泡、浸透)缠chán(缠绵、缠身、胡搅蛮缠)茶chá(茶叶、茶水、茶余饭后)捡jiǎn(捡柴、捡起、捡破烂)二、多音字盛chéng (盛饭)shèng (盛开)担dān(担心)dàn(重担)挑tiāo(挑选)tiǎo(挑战)三、近义词故乡一家乡盛开一开放欣赏一观赏姿态一姿势担心一担忧四、反义词盛开一凋谢仔细一马虎担心一放心完整一残缺新鲜一陈旧五、理解词语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
姿态:姿势;样儿。
缠着:缠绕、纠缠。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文中指桂花往下落的样子。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六、词语搭配桂花(盛开) (指指点点)地告诉(布满)阴云(使劲)地摇(纷纷)落下来七、词语扩展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支支吾吾唠唠叨叨沸沸扬扬躲躲闪闪絮絮叨叨推推搡搡忙忙碌碌星星点点明明白白断断续续端端正正八、句子解析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中东概况—宗教
独特的宗教关系
耶路撒冷市 (Jerusalem) 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的四 座山丘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 耶路撒冷旧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 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 犹太教认为: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 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 基督教认为: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 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 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英 法军 以军
了解:第一次中东战争双方概况 埃及等国 以色列 军事力量 开始时占优势 开始处于劣势,但紧 急动员,迅速壮大 指挥和战术 没有统一指挥,缺 能集中、统一使用力 乏配合,各自为战 量,战术灵活机动, 各个击破敌人 外交 阿拉伯各国存在分 有联合国的支持,得 歧,外交行动不一 到国际社会一定程度 致 同情 战争影响 ①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 斯坦地区4/5的土地②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 拉伯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③ 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难民
战争产生新问题: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2,阿败以胜的原因
①阿拉伯各国有共同的民族感情,但军事上没有形 成统一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阿拉伯各国 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的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有名 无实,对任何一支阿拉伯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②在美苏等国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停火令。 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的有利时机,紧急抢运武器,招募大 批犹太志愿兵,短期内集结了近十万人的武装力量。 ③重新开战以后,以色列军队利用阿拉伯各国分歧 增加、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的弱点,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 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取得了显著战果。 1949年7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分别签署了停战 协定。
九下语文三课笔记
九下语文三课笔记
以下是《三课》的笔记:
一、文章主题
《三课》是一篇描写学生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三堂生动的课,表达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追求。
二、重要段落
1. 段落在文章中通常用来引出主题或提供重要的观点和信息。
例如,在《三课》中,作者可能使用段落来介绍每堂课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它们对学生的影响。
2. 句子是构成段落的基本单位,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或概念。
在《三课》中,一些关键的句子可能用来强调文章的主题或描述重要的课堂事件。
三、写作特点
1. 叙事性:文章通过叙述三堂课的经历来展开故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体验。
2. 细节描写:作者可能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描绘课堂上的情景和人物,使读者有更深刻的印象。
3. 情感表达:通过描述课堂上的经历,作者表达了对知识、成长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四、问题与讨论
1. 可以讨论文章中提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如知识的重要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个性发展等。
2. 可以探讨课堂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获得启发和发展。
3. 可以思考如何通过文学表达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
以上是《三课》的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笔记摘要:一、前言二、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原因1.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三、抗日战争的过程1.局部抗战2.全面抗战3.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五、抗日战争的启示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坚定抗战决心3.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正文:一、前言在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战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捍卫国土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本文将围绕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胜利原因及其启示进行阐述。
二、抗日战争的背景与原因1.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迅速走上扩张道路,对外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20 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掌控政权,开始将侵略矛头指向亚洲邻国。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国民政府忙于应对国内战争和国共矛盾,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三、抗日战争的过程1.局部抗战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局部抗战在东北展开。
中共领导的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游击战争,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2.全面抗战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在多个战场上英勇奋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等重要胜利,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抵御日本侵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国民政府虽然在战争中犯过错误,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抗战的决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积极作用。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牵制了日军兵力,还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
选修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新人教版)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2、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重点把握文明冲突背景下,各种复杂因素对地区和平的影响本课难点: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中东和平道路的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问题复杂,但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很多人名地名和事件,可以从每天的电视、广播和其他媒体上看到。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从时事入手,抓住最近有关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采用“倒叙”的方式组织教学。
既给学生现实感,又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力。
2、在突出中东问题由来的原因时,结合地图和有关图表来说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媒体常提到的一些地理名称;在讲解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宗教和文化遗产归属上的复杂性时,可展示巴勒斯坦地区图,结合地图介绍巴以的位置,课前准备几面小旗,分别标明“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犹太教”,“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基督教”,“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伊斯兰教”,随着讲述依次插在地图上,突出此地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复杂多样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提问:“中东战争”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是如何由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纷争的由来1. 历史因素(多种文明、名族矛盾)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东
一、学习目的: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了解中东的宗教与文化习俗。
二、学习重点、难点:
1、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讲述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讲述、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每天晚上7点钟中央电视台都要准时播放一个节目(新闻联播),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在播报国际新闻的时候,总是提到一个战争不断的地区,这个地区就是中东,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中东.
[展示课件、读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0页,根据上面几幅图,说出你对中东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根据图示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气候情况、资源、宗教问题、交通地位[提问]:关于中东你还知道些什么?
[承转]:根据学生回答,介绍“中东”名称的由来
[屏显]: “中东的国家和地区”图
[教师]: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中西亚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的异同点。
[合作学习]:1、区分“中东”和“西亚”
2、找出“中东”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总结]:略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看他们沟通的海洋,分析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
展示课件:
[学生]: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沟通黑海和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
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追问]: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海域外,中东还有哪些海域?
[学生]:里海、阿拉伯海
[提问]:五海中里海和其他四个海有何不同?
[学生]:里海是湖泊
[屏显、提问]:中东沟通哪两个大洋?
[学生]: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P31 读图填地理事物名称
[设问]: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转折]:看来地理位置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学生]:读32页图8.13,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展示课件]:得出结论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教师]: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产油国家有哪些?
[展示课件]: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产油国的位置。
[教师]:中东出产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国家用吗?当然不是。
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
那么中东的石油主要出口到哪些国家和地区?
[屏显]: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总结]:略
[教师]: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
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提示]: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讲述]: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可知,中东的人种大多是白种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因而这些国家统称为“阿拉伯国家”。
介绍一些有关中东的宗教的知识。
让学生阅读材料进行了解。
[课后总结]: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给中东带来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
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下节课中我们再共同探究中东地区冲突的地理背景。
六、板书设计
第3课中东
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二、世界“油库”
三、宗教与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