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6(人教版必修三)
科 学 或 可 取 的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 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 学和不正确的?
宋明理学 有和 的和 , 和 的 宋明理学 有 , 传统的 宋明理学 和 的 宋明理学 和 作 和 , 种 取, 取,为理 的 , 不
B
B.明朝以后,程朱理学成为久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朝以后, 明朝以后 C.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 朱熹编著的《 朱熹编著的 四书章句集注》 科书 D.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 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一、背景 二、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
程 颢 程 朱 颐 熹
陆 王 心 学 代 表 人 物
陆 九 渊
南宋人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3.简要介绍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朱熹、程颢、程颐等,让学生对这一学派有初步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宋明理学的基本观念,如“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如“格物致知”、“诚实守信”、“存天理,灭人欲”等;
3.能够分析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核心思想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能够体现对宋明理学的深刻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以此来巩固对宋明理学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设想: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
2.重难点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学生在阅读宋明理学经典著作时,可能会遇到文言文的障碍,难以准确把握文意。
-教学设想:采用逐句解读、关键词解释、现代汉语翻译等方法,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并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讲述: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教师讲述并展示课件中准备好的例子加以说明: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等等
你认为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什么?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2)“朱子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三家交融(魏晋南北朝)
2、三教合一(隋唐)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形成
2、二程的思想主张
3、朱熹的思想主张
4、程朱理学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2、王阳明心学主张
3、宋明理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38张)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 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 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 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 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 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三教合一
2.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4.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
代以王阳明为代表 B.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 C.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 主要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论
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三、陆王心学
2.王阳明的生平和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ppt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精品课件.
19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共 同 内容 继承仁、礼思想;世界本原皆理;吸收佛道思想
点
影响
?
.精品课件.
17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课件.
18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1. 影响深远,局限不少,仍有可取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精品课件.
13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陆、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如何认识 它?(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精品课件.
1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宋明理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
2.王阳明 材料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学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 即理”“心外无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 儒学危机
一问:儒学什么时候开始受到挑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问: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三问:儒学受到挑战有哪些具体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呈现融合趋势, 但儒学的影响范围在扩大
隋朝时期: “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 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程颐来自天者,理也。——(宋)程颢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生活于南宋 时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人尊 称“朱子”。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吸收哪家理论)三 纲五常与理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 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 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 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二程遗书》
理学的方法论:格物致知
目的在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2.二程与朱熹思想异同(大同小异)
二程
哲学观 伦理观
天理是宇宙本源 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3.主要思想:
二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程 朱 熹 天理 ”是宇宙万 “_____ 物的本原,主张先有 理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是人 天理就是_________, 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 强调“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 ___________, 学之真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
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
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 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通处。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心外无物 ①哲学观:宣扬“_________”“心外无理”。 致良知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 了深远影响。
【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 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一、判断正误 1.为应对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 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 ,率先提出复兴
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 教科书。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开展。
【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根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自主学习】1.西汉:汉武帝以后,_儒学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合作探究1】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要点提示: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和问题〔如理论上的缺陷〕【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有了新开展?要点提示:①从内容上看,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自主学习】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2.主要思想:〔1〕程颢、程颐,①世界观: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二程〞提出“致知〞的认识论。
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
②伦理观: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性〞。
③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明道德之善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___南宋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佛:(未来) 为失意时的安慰 “胜者为王,败者为僧”
道:(人生) 为老年时的祈求“长生不老”
2、政治:宋明加强君主专制,对抗少数民族,
探究儒家经典大义成为时尚。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 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 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 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 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 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 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 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
(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观 同 哲学范畴
“理”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点 方法论
格物致知(外在)
内心反省(内在)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 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 心中最后的吼声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 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要义,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3.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课堂讨论等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开展同伴评价,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社会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宋明理学奠定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二)讲授新知
1.朱熹的理学思想
a.教师简要介绍朱熹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b.讲解朱熹的理学核心观念,如“格物致知”、“诚信为本”等。
c.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朱熹理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本案例注重实用性,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诚信、道德、修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专业用词,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历史: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5(人教版必修三)
C
6.(2008南京调研)如果让王阳明穿 ( 南京调研) 南京调研 越时空与朱熹对话, 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 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得到“其中的天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 只有探究万物 才能得到“ 理”
(4)影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深远, 影响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深远,
远及日本、朝鲜、欧洲。 远及日本、朝鲜、欧洲。
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朱熹思 想主张的理解。 想主张的理解。
D
8.(广东实验中学)“僧问:如何解脱? (广东实验中学) 僧问:如何解脱? 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 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 禅师曰:谁诟汝? 如何是涅般? 禅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 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禅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 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 . C.朱熹 D.王阳明 . .
第3课 课 宋明理学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 年江苏考试说明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提高教学评价与反馈质量的措施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及时反馈:教师应在教学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 的学习状况。
教学反思与总结
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是否明 确具体,符合学 生实际需求
教学过程中是否 有效落实了教学 目标,学生是否 真正掌握知识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是否得当,是否 有利于学生理解 和掌握知识
教学效果评估是 否客观、科学, 是否能够真实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 况
总结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鸦 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等。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反馈处理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与学生保持沟通,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评价与反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及时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法和 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 例分析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程内容。
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以及影响都很重要,而宋明理学又是儒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将儒家思想推进到了哲学的高度,同时又成为了第五课明清思想家批判的对象,本课承上启下,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列举程朱、陆王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领悟理学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问题引领、情景再现、,材料拓展、联系实际等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体现理学对儒学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设问、引领、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内容枯燥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种挑战。
另外,宋明理学带有哲学层面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学这一课的时候,还没有学习到政治的哲学方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所以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讲授,利用情景再现,师生互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的能力,我还在授课过程中配合以比较发现式教学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3课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主张以儒学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3-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程朱理学
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 背景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17-
第3课 宋明理学
12345
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 项正确。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 内心世界。 答案:A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1-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识记魏晋南北朝 时期儒学的发展以 及宋明理学的主要 内容。 2.分析理解儒学在 宋明时期发展变化 的主要原因及其主 要特点。 3.认识宋明理学的 重大历史价值和社 会影响。
思维脉络
-2-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5-
第3课 宋明理学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 史料导入
宋朝的儒学传统已经有别于早期的儒学。早期儒学专注的是政治和道德方面 的实际问题,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组织和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宋朝的儒学学 者研读传统的儒学经典著作,但是他们也熟悉佛教作品。他们在佛教思想中发现 了许多值得赞赏之处。佛教不但拥有富有逻辑的思想和论证,还对儒学思想家未 曾系统探究的问题如灵魂的特性和个人与宇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样, 宋朝的儒学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 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的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
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
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
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
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
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
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
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
潮。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分。
课标要求
孙悟空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分。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 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
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 会思潮。画面中,释氏 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 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 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 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分。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 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 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 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 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 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 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 寡”,还有未出嫁男方死亡以自杀表 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 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 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 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 得好,死得好!”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分。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 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 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分。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
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隋唐时期
更辉煌的时期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 年以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 策,对儒、佛、道三教都予以扶持, 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初一度尊道抑佛,佛道之争时 有反复。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同时加紧吸收佛 道的某些思想。《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 《书》(《尚书》、《书经》)、《礼》(《礼记》)、 《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 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五经正义》 引用大量史料诠释典章制度、名器物色,又详于文字训 诂,为后人研读经书提供了方便。唐时,儒学的发展还 表现在除了中国读书人研习儒学外,儒学还通过留学生 扩大了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
2、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1)提出“心即理”等主观 唯心论的宇宙观;
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 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 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 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 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 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
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 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 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
佛教也逐步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佛教 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 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 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许多佛教徒竭力调和 佛、儒两家,“内(儒)外(佛)兼修”, 解释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儒家注重用世, 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佛教则解释为出家 不是不问世俗事,而是降魔,统一了出家 和入世的关系。
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 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 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 治者的欢迎。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 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 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 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 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1、理学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 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 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 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 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 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 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 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2)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 服“私欲”,以“致良知”。
“学思之窗”
说一说,为什么少数民族 统治者也提倡儒学?
答案提示:
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 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 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 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 族社会的需要。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峻挑战
(1)面临挑战的原因 :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 融合情况
魏晋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 即玄学。玄学以精神性的“无”,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 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物这些实际存在的 “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便主张“无 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为而处。 从“无为”出发,为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 为“名教即自然”,封建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 生而固有,不能否定。晋朝人葛洪是最早把道教理论和 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的人,他把神仙信仰与儒家思想捏合 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 炼,也不能成仙。
2、(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
(1)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 心主义理学体系
(2)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3、(南宋)朱熹的理 学思想
(1)历史地位和主要著述 (2)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理气论:
②心性论:
法家思想
佛教、道教
仁
德
仁政
礼
大一统
理学
三、王阳明的心学
1、心学的出现
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 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 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 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 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 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 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