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
从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_一、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习难度比较大,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抽象难懂,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大受打击,所以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厌学、畏惧的心态,是我们上好地理课关键的一步。
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身边的一些小事,都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认识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我在讲授“地球的公转”的时候,我便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这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为什么我们的教室有的时候阳光会被挡住?什么时候会被挡住呢?”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但又没有去思考过的。
所以,问题提出后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有好几个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太阳在南边,南边阳光好。
”有的说:“教室被挡住是因为前面的楼房太高了。
”看到大家都在积极的思考,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儿太阳在南边,而不是在北边?”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时候老师只要适时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学生会看的、能讲的,老师就可以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这样的导入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且,这样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就可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根据社会焦点、热点,掌握“生活中的地理”由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无法推测今后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变化的一切,所以我们所用的教材与现实生活是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并及时引入课堂,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将我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去,使所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你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天象观测。
我们知道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
我们就可以亲自观察一下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探究月相产生变化的原因。
在晴朗的夜晚,我们还可以观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们所说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北极星在哪里?哪儿有银河?晚上8点钟与9点、10点,我们头顶上的星座是否相同?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现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庄是华北地区的高温中心,天气又干又热,这是为什么?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就会升高0.6℃,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面的华北平原,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在顺太行山东坡下沉的过程中增温,同时湿度越来越小,空气越来越干燥,这样就使正在初夏增温过程中的石家庄更加干热细心观察也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南涝北旱:我国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
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动, 组 织学 生走 进大 自然 , 进行 地理 观察 、 观测、 调查 、 课 外活
有利于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运用所 学的地理 知识不 地 图既是学 习地理 的工 具 , 又是地理 的第二语 言 。各 种地 动等 。开 展地理实 践活动 , 断地分析 、 解决 实际 问题 , 从而有 助于学 生对地 理知 识 的理解 理 事 象的 空 间分布 、 地 势的 高低起 伏 等 , 都 依赖 地 图来反 映 , 与应用 , 调动学 生学 习地 理 的积极性 , 提 高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能 正 所谓 “ 万 里江 山尽收 眼底 ” , 因此 , 教师 应指 导学生 阅读 各种 力 ,培 养学生 的创新 意识 与综 合 实践能 力 。诸 如学 习 “ 水资 地图, 不断形 成 “ 心理 地 图” , 通过 地 图去分析 、 归纳 、 总结 出各 源” , 让学 生 分成几 个 小组 , 相互 协作 , 一起 走进 大 自然 , 参 与 种地 理事 象的空 间分布 规律 等知识 , 进 而探究 其成 因 , 不 断获 实 践活动 , 通过参观 、 调查 、 考 察等活 动 , 了解学 校周 边水 污染 取地 理新 知识 , 扩 大学生 的知识面 , 从而培 养学 生的 创新 意识 的污染源 ,并提 出治理 水污染 的合 理化 建议 。实践 活动结 束 与创新 能力 。 如 躺在病床 上的魏格 纳抬头看 到世界轮 廓图 , 突 后, 在课堂 上要求 每一小 组派 出一名代表 来 阐明他 们的观 点 , 然 眼睛一亮 , 如果把 非洲西 海岸与 南美 洲东海 岸作相 向移 动 , 其他组 的同学可 以有 针对性地 提 出质 疑 , 并且 可 以相互探 讨 。 相 互对 接一 下 , 正好 吻合 , 从而 大胆 地提 出了大 陆漂 移学 说 。 其结果是 有许 多同学 踊跃地 向发 言者提 出质疑 ,相 互之 间探
(整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新课程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从上述理念出发,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目前中学地理教材及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打开课本,翻阅一下高中地理课本(人教版)的学习内容:如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这个单元主要是关于宇宙,关于太阳系及关于月球的最基本,最简单的介绍。
由于目前在地理会考标准中不设《月相》这一知识点,课本也作为选学处理,所以上课时也往往减少了对月相的探究;关于地球运动,也仅仅只是作概念解释性的介绍。
如果教师仅仅只从课本出发,那么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也将停留在对概念的了解这一层次。
在现有教育状况下,如果教师仅仅是按照课本及考试标准的要求照本宣科,那么今后中国的天文爱好者的数量将大大的减少,因为课本对宇宙的介绍实在太吝啬了,也实在无法引起同学们对天文学的兴趣。
那么设想的结果将会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很少有观测星空的兴趣,很少有观测天文奇观的兴趣。
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将失去天文爱好者的群众基础,星空也就仅仅只是研究院的星空。
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的中学地理就是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
我们要打破这样一种现象,就要让学生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1、树立环保的地理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使学生树立环保的地理思维。
我国政府批准颁布的《21世纪议程》论述了我国公民的生态道德行为,界定为三条:①所有的人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过健康和健全生活的权利,并承担有保护子孙后代,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责任;②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物种享有栖息地不受污染和破坏,从而能够持续生存的权利,人类承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③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破坏、侵犯他人和生物物种生存权利的行为是违背人类责任的行为,要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
政府要求我们有环保的地理思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地方在发展经济时却走的是几十年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时走的老路——先发展,后治理。
认识常见的地理知识
认识常见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各个国家的位置、地势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世界。
一、大洲和国家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文化。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非洲是人口最多的洲,拥有许多多样的动植物。
欧洲则是人文和历史的宝库,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城市和文化遗址。
每个洲都由众多的国家组成。
例如,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
美国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科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
二、地形和地势地球上的地势非常多样化。
有广袤的平原、嶙峋的山脉、蜿蜒的河流和浩瀚的海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海拔约8848米。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大陆上,全长约6670千米。
人类居住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和地势。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的发展,因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多岩石和森林,有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石和木材。
三、气候和气象每个地区的气候和气象条件都有所不同。
气候是指维持很长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时间的天气状况。
不同的气候和气象条件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的气候通常炎热湿润,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
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较少。
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四、自然和人文景观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湖泊、瀑布、沙漠、珊瑚礁等等。
人文景观则是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创造的建筑、城市和文化。
例如,世界闻名的大峡谷位于美国,是由科罗拉多河切割而成。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法国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参观。
每个人文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地理蕴涵的内容博大精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同时,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相关。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也是地理课改的关键所在。
要想轻松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必须很好的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那么,如何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充地理知识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
学习完“地图上的三要素”时,要求同学们画一副学校平面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这就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地理知识的有用性,促使其学习地理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
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
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
现实生活中的初一地理知识应用广泛,以下是一些实例:
1.地球形状与大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GPS导航、地图软件时,都离不开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例如,计算两点间实际距离时需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而电子地图的投影方式也是基于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这一事实。
2.经纬度与定位:
当我们在户外旅行、探险或导航时,会用到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具体位置。
手机上的定位服务就是通过获取卫星信号计算出所在位置的经纬坐标。
3.时区划分:
理解经线与时间的关系后,我们可以知道为何不同地区存在时差,并在跨国沟通、旅行安排航班等活动中考虑到时区差异。
4.地形地貌特征:
山顶、山脊等地形特征在生活中可用于登山、徒步等活动的安全指导,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选择路线和避开潜在危险区域。
5.气候与环境:
初中地理会介绍气候类型、风向、降水规律等知识,这些在种植作物、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如利用适宜的坡向建设房屋以获得更好的光照条件或防寒保暖效果。
6.自然资源分布:
地理学还涉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分布特点,这对能源开发、农业布局、城市发展决策具有直接影响。
7.天文现象与生活:
如月食、日食的发生原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并欣赏自然界的天文奇观;而地球公转和自转带来的四季变化则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习惯。
8.中国地理知识:
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各地物产及风俗文化的了解,可以加深对中国多样性和地域差异的认识,方便跨地区交流和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初一地理知识不仅为后续更深入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也在许多现实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学叙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城市荔城街第一中学陈新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我在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结合课本的内容,联系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如果没有洁净的空气我们会怎么样?2、现在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3、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请结合我们目前提倡的低碳生活来思考。
由于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事情,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经过一番热烈地议论,很多妙论就出来了:1、外出提倡多走路或者多骑自行车;2、能乘坐公交车就不要使用私车;3、机动车应该多使用无铅汽油,或者用天然气以及电力作动力,减少尾所的排放;4、多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在楼顶上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在这一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很多同学都知道,我现在还住在学校的宿舍,既小又潮湿,通风情况还不好。
现在我想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打算买新房子。
比较了很多楼盘后,最后有两处地方难以选择,在这里想请同学们给我一些建议:甲处房价很贵,但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乙处房价便宜,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
选择哪一处好呢?一定要说出理由来可以让我参考。
”近年来,高房价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学生们都非常熟悉,何况这次帮老师买房子出意见,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
绝大部分学生都大声说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这叫买得便宜用得贵!说的都很有道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作者:任新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一、什么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关注“生活地理”的内容。
它们包括:(1)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
(2)初步学会观云识天,推测天气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天气状况来选择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3)能够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个性与爱好选择居住地的区位,并能对环境采取积极态度与保护行动。
(4)对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防御有正确认识,具有安全意识,并能基本掌握自我保护的措施.(5)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6)运用地理常识看懂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
(7)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如娱乐、健身、野营、旅游等),并用环境或选择路线来进行休闲活动。
(8)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
(9)熟悉地域文化(语言、艺术、体育、民俗)的特色,并能了解与理解异域文化,增强人际的交往和合作。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具有积极意义(1)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
由于传统地理教学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离学生疏远了,以至于他们产生疑问:“地理学了究竟有什么用?”因此,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
(2)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作业一: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树立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则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是人类一项神圣的职业,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因此无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未来发展着想,理念的提出确实具有非常迫切、深远的意义。
我们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
在自己的初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这个目标呢?我认为下面几个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一、主动学习,多途径扩充信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除了课堂上教师有机适时穿插以外,我们还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地理。
诸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用活用好学校图书馆。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
1、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
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
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2、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
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且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经历和体验出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一、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衣食住行、旅游观光、气象气候、地震火山等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蕴涵着地理知识。
可以说,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关系,并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生产。
因此,教师要建立“生活地理”的观念,在备课授课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而是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的材料。
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收集生活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如:1.社会发展方面:“水危机,水污染”“沙尘暴,荒漠化”“厄尔尼诺现象”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科学发展观;2.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对“恐怖活动”“朝鲜核问题”“嫦娥探月”“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伊拉克重建”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并将本国家、本地区、本乡土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从而学会尊重与理解、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交往。
二、“生活地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地理事实和现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1.及时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地理课堂地理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地理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就要求教学应当接近学生的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这是因为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当注重学习内容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向生活拓展,学习时间向生活延伸,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
1 利用乡土资源,探索地理知识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学内容,开发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十分必要。
初中学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求知欲望较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实际,感受身边的地理知识,获取探索地理知识的乐趣,领会地理知识存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驱动力。
例如,学习“地图的三要素”后,可以要求学生每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指南针、皮尺等工具,相互配合,共同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探索出新的地理知识。
2 阅读各种地图,扩充地理知识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各种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地势的高低起伏等,都依赖地图来反映,正所谓“万里江山尽收眼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地图,不断形成“心理地图”,通过地图去分析、归纳、总结出各种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等知识,进而探究其成因,不断获取地理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如躺在病床上的魏格纳抬头看到世界轮廓图,突然眼睛一亮,如果把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作相向移动,相互对接一下,正好吻合,从而大胆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这有力地说明了地图有利于地理新知识的获取。
3 解析社会热点,深化地理知识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关注社会热点,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形、气候、资源、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规划旅行、解决环境问题以及更好地利用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地理知识。
1. 旅行规划旅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计划旅行时,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如要前往某个城市,先要了解该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景点、民风民俗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合理规划旅行,最大程度地了解该城市。
此外,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文化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更全面的旅行准备。
2. 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当下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环境污染。
而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了解水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流动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节水。
此外,了解气候、土地环境等,我们可以对土地的最佳使用方式有所了解,避免过度开发等问题。
3.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比如,了解地形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利用。
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些农业、林业、渔业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和绿色发展。
4. 灾害预防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天灾人祸。
了解气象等因素,我们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和准备。
同时,尝试掌握一些地震、火山爆发等事件的小常识,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应急情况的时候更加从容应对。
总之,地理知识虽然不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经济收益,但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便利。
相信在进一步了解地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有见识和眼界。
地理(心得)之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地理论文之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地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这就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提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一、可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和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多数人穿浅色衣服,而冬天穿深色衣服?”讨论总结之后,同学们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来,如: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让学生掌握由于我国江河大都分布在南方,河网密布,降水丰富,使得交通运输的方式为“南船北马”,再根据旅游或者经济发展的要求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
在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时,可以例举暑假旅游时,原本是炎热的夏天,可是攀上长白山峰顶时我们却感到丝丝的凉意,就是因为地形影响了气温,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
在教材中了解汉族节庆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民居中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从作息时间表中让学生感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例如,不同的月份中我们下午放学时太阳的高低程度却不同,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要依据经济发展策略,讲解经济中的地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
例如靖宇县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矿泉水加工业,这也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具体例子,学生可以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息息相关。
而农业方面发展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
摘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
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解析热点问题;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发掘课外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学习有用地理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和形式上贴近生活,才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关键词:有用地理知识生活中曾经看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主人公是著名的演员和节目主持人曹颖,她说她记忆力好,一般的文章读一遍就基本能背下来,所以她的地理经常考100分。
但是,她还说在生活中她却不能辨别方向,甚至不知道中央电视台在******的什么方向。
我想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是地理教学的悲哀。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恰似为我们“雪耻”而来。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
时不在。
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政治、战争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看电视、听广播、上网、读书、看报是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些现代的和传统的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是包罗万象的信息,其中地理知识则处处有,时时有。
因特网上有综合性的地理网站,如中国国家地理的网站、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地理”网站等;有地理教育的专题网站;有人口、水资源、矿产、河流、环境保护等专题网站等等,应有尽有,甚至连所有的地理专业名词都能在这里找到多条信息。
我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矿产资源”,得到了724000多个相关的网页。
学习地理知识最便捷、省时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就是上网畅游,是地理人的首选。
看电视是我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信息媒体。
许多电视台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
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环球》《天气预报》《探索时代》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2.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
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求知欲望强,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身边的生活,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乡土地理正好能够担当此任。
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我们可以画一幅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以本学校为参照物来研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联系实际指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位于本校的什么方向等等。
然后,逆反之,再分别指出本校位于它们的什么方向。
这样学到的“方向”是取自生活的,必然也能用于生活,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再如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拿夏天升国旗时已艳阳高照,而冬季却夜色未消来对比例证;学习“主要的水资源”可以用我们的自来水来自黄河来说明“河流水是主要的水资源之一”;学习季风,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当时的风向,然后再比较冬夏两季的不同;学习“外力作用”,就可以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的成因来说明原理。
3.解析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内新闻不仅是一种生活时尚,同时还带给我们丰富的地理知识。
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地球村,关心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热点的背景、缘由、过程、发展趋势等的剖析从而了解发生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状况。
从关于美伊战争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美国的侵略是为石油而来;美军士兵经历了沙漠生活的严峻考验;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以后,人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都难以保证,只能依靠椰
枣;大多数伊拉克人身着长袍。
解析以上现象我们可以得知:伊拉克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伊拉克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拉克盛产椰枣;伊拉克属于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
刚刚过去的印度洋海啸灾难,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海啸的发生地、时间、灾难性,来解析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怎样抗震减灾。
再如通过关注奥运会的电视直播来学习时差的换算等等。
4.抓住特殊时间和既发事件特殊时刻和特殊日期在地理上都有一定的原理支持。
把12月22日前后定为冬至,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冬季晴朗的日子里,照射进教室的阳光很多,我们不得不拉上窗帘,是因为此时太阳的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得厉害;月亮有时象一个圆盘,而有时又呈现月牙形,这种变化缘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利用这些特定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学,本身就是学于生活,解答生活,服务生活。
既发事件主要有天气的变化、天文现象、身边的特殊事件等。
比如,下雪了,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下雪不冷,化雪冷”。
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解释成因也就水到渠成。
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观察分析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出现什么样的云天会下雨?出现什么样的云又预示着大晴天?如果哪一天下雨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此
次的降水属于那种类型,锋面雨?地形雨?还是对流雨?百年或千年一遇的流星雨、月食、日食、彗星等更是不可多得的观察地理现象和进行地理教学的良机。
象黄河断流、军马场的造纸厂关闭、原油价格上涨等都可以对此进行与课本知识的对比和分析。
5.发掘课外教学资源长期以来,我们把“课本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
使学生的学习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学生作为弱势群体被迫顺从学科专家的权威,变成了消极接受课本知识的“容器”,其结果只能是发展“知识”而不是发展人。
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趋末,必然达不到“有用”。
沉积作用形成的黄河三角洲、东营港口、黄河故道、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胜利油田的石油工业都是身边宝贵的、鲜活的教材。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十国旅游,取得家长的支持,把他们请进课堂,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我想一定比老师依据地图和课本夸夸其谈更具有说服力。
6.尽可能地开展实践活动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
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我们曾经开展“环保生活大行动”的承诺签名活动,同学们通过阅读理解著名环保人士廖小义的文章《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认识到一般人对环境保护也可以做很多事,并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更多的人,邀请他们加入“环保生活大行动”,尽力按作者的倡导去做,最后签名。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增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的思想意识,并初步影响他们的行为。
同时活动也为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画一幅本校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图;调查本地区的污染状况;监测记录自家的水电气的使用量,以警示节约资源;调查、统计生活中的日用品都来自于什么产业,从而了解我国的产业构成等等。
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做到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
的地理”,自然也会少一些“曹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