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坛】暮年朱元璋枭雄也有幻灭时

合集下载

权术大师朱元璋的厚黑人生(图)

权术大师朱元璋的厚黑人生(图)

权术大师朱元璋的厚黑人生(图)在中国历史上,元末明初这段时间,相对来说是一个十分残酷的时期。

因为,各个地方的起义军和元朝的统治势力之间不断征战,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多地方的人口增长接近零。

照理说,元末明初的战争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受到威胁,感觉到恐慌是正常的,到了朱元璋继位的1368 年,大明天下已稳,这种恐慌应该结束了,但是没有。

相反,朱元璋登基之后,这种恐惧越来越强烈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面积的恐慌现象呢?这跟朱元璋本人有密切关系。

这一节,我们就来说一说明初恐慌的根源。

对于朱元璋,有人说他是有道明君,诚信当皇帝,毫不留情;有人说他是无道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

他上蹿下跳,明朝官员做着伴君如伴虎的梦魇。

那么,朱元璋有着怎样的驭人之术呢?这得从朱元璋登基说起。

1368 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

我们知道,打江山,靠的是一些猛将,如朱元璋身边的名将徐达、常遇春等。

但登基坐殿之后呢?治理天下光靠武官是不行的,得靠文官的出谋划策,需要发展生产、休养生息。

此时,明朝官员分为两大派。

一大派为“淮西派”。

朱元璋是安徽人,“淮西派”就是跟着他从老家打过来的这些人,包括李善长、汤和,以及死了的常遇春。

这一派的势力很强大。

另一派是以军师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因为刘伯温是温州青田人,青田位于浙江东部。

“淮西派”和“浙东派”,作为文官的两大派别,一直处于你争我斗的状态。

开国之前,皇上只能依靠淮西子弟取天下,但是一旦开国,皇上就不仅仅是淮西人的皇上了,而是天下人的皇上。

刘伯温是开国功臣,讲攻城拔寨,出谋划策,李善长和他不能比。

尽管刘伯温的能力和功劳都胜过李善长,但朱元璋偏偏任李善长为文官之首。

历朝历代,爵位都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可大明开国时就封了六个人为公爵。

这六人当中,只有李善长是文官,其余五个人都是浴血奋战的武将。

这五人被封为公爵,谁都没有异议,毕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朱元璋打仗走过来的。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欺凌,他登基后为了避免重蹈元朝覆辄,面对当时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频出重拳,惩治贪腐。

据统计,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

当朱元璋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便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并颁布了《茶马法》,严禁走私茶叶。

但在利益驱使下,附马欧阳伦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手中的特权,委派家奴周保私下里动用官府车辆和征集民间车辆,大肆走私茶叶,从中牟取暴利。

朱元璋闻讯大怒:“朕才行一法,乃首坏之!”不顾马皇后和安庆公主母女俩的苦苦哀求,毅然处死了驸马欧阳伦及周保等1000余人。

此举令全国震悚,腐化贪污之风骤然遏止。

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但他们有人却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均进行了严厉惩处。

另外,朱元璋对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朱元璋除了对贪官污吏痛下杀手外,还加强了有关机制方面的改良。

其一,专门设立了反贪机构。

在中央机构设御史台(后改为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等官,职责为“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

同时还设立了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为“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其二,依靠百姓的力量进行反腐。

朱元璋允许普通百姓将贪官直接“绑缚赴京治罪”,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诛族。

常熟县陈寿六等人把贪官顾英绑至京师面奏,朱元璋随即给予重赏,并警告地方官吏不得对陈寿六等人打击报复。

世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及得失

世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及得失

世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及得失世人对朱元璋的评价及得失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朱元璋的得失:为了建立这个伟大的帝国,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精力,牺牲了爱人、朋友和属下,他杀了很多人,做错了很多事,现在终于走到了终点。

一个孤独的老人守护着一个宠大的帝国,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皇觉寺里,明月相伴,孤灯一盏濠州城中,谨小慎微,奋发图强鄱阳湖畔,碧波千里,火光冲天茫茫大漠,金戈铁马,剑舞黄沙!开创帝国,保世宏规,光耀后代!他纵马驰奔,江河大地被他踩在脚下,锦绣山川被他抛在身后。

此生足矣,足矣!少贫贱兮壮志扬,千军如烈怒弦张!我雄武兮大明强!我雄武兮天下壮!他勒住马头,迎着落日的最后一丝阳光,向壮美河山投下最后的一瞥,仰天大笑: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汉人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存系270年余,经济文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峰。

元末,官吏贪苛,明以农民起义建立,初年从元末的百业凋敝中迅速恢复,而中后期官吏贪酷盛行,民不聊生,又为农民起义直接推翻,可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明兴与明亡都起因于吏治,本文试探讨明初吏治举措及得失,以为攻玉。

明初吏治的背景第一,前车之鉴,元朝灭亡的教训。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吏鱼肉百姓,“内用聚敛之臣,外兴无名之师,嗜利黩武”(1),民生已经到了无法维系的地步,各地农民起义的烽火不断。

曾经盛极一时的元帝国,终于在底层人民的反抗下,轰然倒塌。

朱元璋所领导的起义军既夺得政权,不可不顾及民心,进入元大都后,朱元璋召集官吏父老:“元政渎扰……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

”(2)第二,明初经济凋敝,巩固政权的需要。

《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二)朱元璋成功之谜

《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二)朱元璋成功之谜

《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二)朱元璋成功之谜
《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二)朱元璋成功之谜
在元朝末年,朝廷的腐败与黑暗中,在各路英豪纷纷揭竿而起,头裹着红巾跳起反元复宋的大旗争夺领地的时候,曾经只是一个小小牧童的朱元璋却逐个的打败了其他强大的各路红巾军,并且在最后奇迹般地推翻元朝的统治登极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的成功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话传说。

朱元璋有什么成功秘诀吗?他怎么可以实现从一个牧童到皇帝的巨大跨越呢?。

朱元璋人格的底色

朱元璋人格的底色

朱元璋人格的底色作者:张宏杰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0年第01期公元1328年,元天历元年,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钟离东乡农民朱五四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据说当时满屋红光,周围邻居以为发生火灾纷纷前来救火。

这个一出生就闹出如此大动静的婴儿就是朱元璋。

虽然朱家贫困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但是家人努力生活日子还过得去。

朱元璋16岁时饥饿加上瘟疫夺走了家里人的姓名,自己也被迫出家当了和尚。

可是,动乱的世道和尚竟也做不得,迫不得已流亡乞讨。

朱元璋在淮西、豫东等地历练了三年,也正是这三年开启了朱元璋从农民、和尚、乞丐到参加起义军,最后开国称帝的传奇一生。

当和尚的日子也不好过元至正四年(1344)春,朱重八还不满十六周岁出家当了和尚。

朱元璋在皇觉寺半饥半饱的小和尚生活,只过了五十天。

作为新入寺的和尚,他年龄最小,地位最低,所有掃地打水做饭上香之类的杂活全是他的,吃饭时他却是最后一个。

干了一天活饥肠辘辘,到口的却常常只有半碗残茶剩饭。

朱元璋在家中虽然也吃不好穿不暖,但毕竟是家中的老小,从小到大都是受关心受照顾的角色,到了庙里,实在难以适应。

谁承想这半饥半饱挨打受累的日子,后来居然也成了甜蜜的回忆。

不久全县大饥,寺庙里的粮仓也迅速空了下去。

第五十一天,老和尚把几个和尚叫到一起,宣布粮食已尽,只好封仓,叫大家各谋出路……当朱元璋背上破包袱,提上木鱼和瓦钵,走出皇觉寺破败的大门的那一刻,世界在他眼里变了。

在此之前,他朱元璋是被许多套定位系统牢牢锁定在大元社会的一个细胞:不论是户籍本、家谱,还是和尚度牒,都表明他是被这个社会牢牢控制着和规定着的。

他是大元朝濠州府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的一个男丁,是朱氏和陈氏家族亲戚网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结点,经纬分明,一目了然。

他的未来生活本来是恪守三纲五常、乡规民约,信奉鬼神,尊敬长上,安分守法,勤苦成家,春种秋收,娶妻生子,生老病死。

可是,因为这一场大饥荒带来的巨变,他身上所有的锁链都被扯断了。

千古奇帝朱元璋,死后留下两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千古奇帝朱元璋,死后留下两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千古奇帝朱元璋,死后留下两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本文导读:朱元璋是一个真正的无产者,在一无钱财,二无依靠的乱世,凭借自身努力和机缘巧合,从一无所有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上任之后惩治贪官,恢复民生,开启洪武之治,从这些来看,朱元璋的谋略智慧,绝非一般人能及的。

但他最成功的谋略却要属他临死前的计谋了,这计谋不仅让中国人头疼了600年,更可怕的是至今都没有答案!皇帝去世,一直以来就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朝野民间,无不为之震动,而且历来会伴有奇异之事发生,而在朱元璋身上,就发生了两件。

首先是朱元璋在去世后不到七天就出殡了,这是极不符合常理的。

更不符合常理的是,新皇帝朱允炆以朱元璋的名义发布诏书,竟然不让诸侯王奔丧。

这在一个极为重视孝道的时代是完全不能让人接受的,这也成为后来朱棣领兵夺权的理由之一。

第二件事就是,出殡当天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同时打开,十三支一模一样的出殡队伍同时从十三个城门走出,但哪一支才是真的,让人难以分辨。

朱元璋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小编认为他是怕盗墓贼,毕竟一代天子不想死后被人把睡觉的地方挖了。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可谓极早。

集体的盗墓最早是项羽派军队盗秦始皇的墓。

三国时期曹操军队中有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的存在。

所以,关于朱元璋到底埋在哪里,千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

现在,流传最广的的一种说法就是葬于南京明孝陵,不过却也有这样一种说法,明孝陵的地宫其实是空的,朱元璋并没有葬在那里,此外民间也有着种种流传,或说是葬在南京朝天宫,或说是葬在北京万岁外,还有两种说法是玄武湖附近和城外的其他地方,但这些也都只是猜测传说,至于明孝陵里到底有没有朱元璋,也只有等到有一天能够打开明孝陵看个明白,否则这个长达六百年的疑惑还会存在下去。

评价朱元璋论文3000字

评价朱元璋论文3000字

浅谈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历史人物,极具传奇色彩,可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他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布衣出生最后登临权利的顶峰帝王之一。

从其发轫到君临天下直至死亡,从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过程中表现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能力,统一天下后,表现为高超的治理手腕和杰出的政治才能。

他的功绩在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来战乱局面使人民能够安定的生活。

但是,人无完人,我们也应认识到他的缺点和不足,给与他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了元朝统治,取得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胜利,从南宋以后近二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元朝的残暴统治得以结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安定进步的发展时期。

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严厉整肃吏治和腐败现象,为其后的永乐之治,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固的政治基础。

但是朱元璋的滥杀功臣以及刚猛治国的手段也过于偏激和残忍,亲自颁布《大诰》等法律条例,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建国初期的几个大案株连了十万多人,其中不免牵连了许多无辜。

他将随他建功立业的大批功臣和武将除之殆尽,不仅造成了“靖难之役”战争中建文皇帝无将可用,军事不利最终被明成组朱棣夺取政权,也间接造成了明中期将才凋零,对蒙古部落无法构成有效的进攻和打击。

特别是他设立特务机构,给明朝后来的皇帝做了一个恶劣的开端,使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畸形发展和黑暗混乱。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不仅使中国封建文明在唐王朝和宋王朝之后得到了又一次发展,也同时宣告了中国封建文明开始衰落,明朝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文明程度在当时的世界仍保持着绝对的领先地位。

当明王朝在东方闪耀着光芒的时候,西方和欧洲正在利用中国传播的文明起步,经过了近二百年才酝酿成了文艺复兴。

朱元璋是封建社会一个伟大的帝王人物,明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一个伟大的王朝时代。

《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

”朱元璋是历代帝王中出身最贫困最低微的一个,是唯一一个曾出家为僧的皇帝。

朱元璋作文800字

朱元璋作文800字

朱元璋作文800字
公元1328年,一位伟大的人物诞生在社会动荡、国家腐败的大元帝国末
童年并不安顺的他起来造反,当上了皇帝,建立大明,在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就是朱元璋。

幼年,放了12年的牛,之后当和尚讨饭、撞钟。

这也是被元朝压迫而迫不得已。

他的朋友汤和找到了他,不满元朝的统治,而起来造反,凭借着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当上了皇帝。

在位多年,他忙于政事,扫除了一切的腐败者,大批大批地杀去大臣和曾帮助他走上皇位的大将。

或许,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童年。

“魂悠悠他的童年被压迫,给地主放十二年的牛,父母死去却没钱安葬,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

朝廷百般压迫,他明白,没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他幼小的心开始变得冰冷。

他要当皇帝!独揽大权的君王!
有了皇位,一切都有了,他却不满足于权利,大杀大臣、名将,改变制度、刑法,使君主专治大大加强,子子孙孙都不能改变。

高傲、残酷、过于自信。

他的一生,辉煌无比,却残害多少人民;他的童年,被无比压迫,却没预测到他立下的制度到后来压迫了多少人呢?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

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
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战斗、前进。

他,用那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敌人,他是乱世枭雄。

六百多年过去了,他有不朽的功勋,也有巨大的过失。

历经时间的磨砺,岁月的侵蚀,他还屹立在那里,他的丰功伟绩和成败得失都被记录在史册上,供后人评说。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朱元璋,乱世之枭雄!。

愈堕落愈快乐

愈堕落愈快乐

龙源期刊网 愈堕落愈快乐作者:李国锋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5年第12期明代的帝王大多不愿博取仁君圣主的美名,好像江山是人家的,自己可使劲地搞破坏。

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百分百的嗜血狂,杀你没商量。

丹书铁券在他眼里竟成了通往阎罗地府的传票。

永乐更不含糊,在刀光剑影中主演了一场叔侄相煎的人伦惨剧。

之后的帝王没有了先辈盘马弯弓的能耐,但精力还是很旺盛的。

正德皇帝,在玩的方面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宫中起火,他非但不紧张,反而在远处欣赏,说:“是一棚大烟火。

”在南中国游荡时,他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哪里像天子作派,完全是土匪行径。

到了嘉靖万历时候,他们连精力也没了,躲进深宫几十年,不是实践房中术,就是钻研炼丹术。

相形之下,天启算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他跟路易十六爱修锁一样,只喜欢摆弄木匠活,当然要比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水平高多了。

明代的帝王就这样越堕落越快乐,一代又一代把江山败掉。

崇祯有心收拾残局,却无力回天,还动不动自毁长城,如袁崇焕这样的忠臣,最后享受的却是“凌迟处死”的待遇。

结果崇祯的一双御手也只好落到为自己上吊系环扣的地步。

北京沦陷之日,飞檄勤王,征者竟无一赶来。

跟帝王相比,士大夫到底是读过圣贤书,他们最初都还抱着精忠卫国的念想,“舍得一身剐”,一个赛一个地拉皇帝下马,伸长脖子拿颈血去涂抹青史,用鲜活的生命去赢得垂世的英名。

燕王夺嫡之后,建文帝的文学博士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起草诏书,执笔写下一个大大的“篡”字,虽然成全了自己“骨鲠千秋”的赞誉,却白白搭上了十族八百多条性命。

明代的士大夫们似乎很喜欢集体请愿,批龙鳞,逆圣听,几百号人跪在宫门外。

皇帝才不怕你人多势众,才不管你是不是位高权重腹有诗书胸藏锦绣,一声喝令,几百号人当众被扒下裤子挨板子。

类此的壮观场面在明朝一再上演。

廷杖之下,立毙者很多,即便幸存也留下了一辈子都受用不完的伤痕。

屁股被打烂了,骨架被打散了,脖颈被打断了;礼义廉耻也随之丧失殆尽。

论朱元璋作文

论朱元璋作文

论朱元璋作文论朱元璋作文「篇一」他被许多人视为英雄,也有许多人因他的残暴而不齿,更多则认为他功过参半,这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的写照。

他出生卑微,父母在一次饥荒中死去,连入土为安都差点没成。

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当和尚,但又被朝廷逼得造反。

经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他变得意志坚强、见识长远,行动周全谨慎,成为了一代枭雄。

在我眼中,他具备了无人可比的军事才能。

濠州到滁州、滁州到南京,再兵临元大都城下,他所向披靡。

有无数人想让他被历史所埋没,可他无所畏惧。

从他分析局势,决定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这件事,足以证明他的远见与军事才能。

他把握住敌人的弱点,正如一只潜伏于黑暗中的蝎子一般发出致命一击。

在我眼中,具备独到的眼光。

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在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人,都被他一一挑选出来,委以重任。

而他们也不负重任,为朱元璋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在建国后成为了明朝的重要支柱。

在我眼中,他具备勤奋的品质。

丞相制度虽然被他废除,可他当政期间明朝的秩序井井有条。

他是皇帝中的特例,别人都进入梦乡了,他还在挑灯夜战,批改剩下的文件,十分可敬。

但他也有残暴的一面。

别的朝代的开国功臣享尽荣华富贵,但他却将伴他出生入死的功臣赶尽杀绝。

冯胜、傅有德、蓝玉,各各都死不瞑目,这是一场悲剧。

功过并不论证一个人的好坏。

就像朱元璋,一生克敌无数,建立大明王朝,成就华夏辉煌,同时他也十分专政,诛尽开国功臣。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他击败陈友谅后微服私访时题于紫金山禅院中的诗,杀气与豪气透过字里行间,穿过几百年时空扑面而来。

这便是我眼中的朱元璋,一个霸气非凡、功过参半的朱元璋。

论朱元璋作文「篇二」世人皆知,农民的儿子想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简直是无稽之谈、痴心妄想。

而他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思想禁锢的局面。

他,就是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

朱重八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

因元朝皇帝的昏庸无能与官吏的贪得无厌,朱重八的父母与大哥相继饿死,他的家支离破碎。

历史趣谈:朱元璋的天堂 痛恨贪污、小农稳定、道德维系

历史趣谈:朱元璋的天堂 痛恨贪污、小农稳定、道德维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朱元璋的天堂痛恨贪污、小农稳定、道德维系
导语: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像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

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像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

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英文的“Utopia”,音译过来就是“乌托邦”。

它本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者莫尔代表作的书名。

莫尔在书里描绘了一个幸福、美好、自足的理想世界。

从此“乌托邦”也就成了“理想国”的另一个同义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肯定没有读过莫尔的大作。

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一个理想国的孜孜追求。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皇帝的出身不同,朱元璋从底层爬上来的过程中,吃了太多的苦,见过太多的黑暗面,这或许成了他日后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

极端痛恨贪污
那些流浪的岁月,乞丐的经历,还有和尚的生涯,应该是朱元璋对原有社会体制充满了敌意的主要原因。

他的父母兄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全部死亡殆尽,那种人世间难以描述的惨痛,恐非常人所能理解。

所以,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每每想起父母的惨死,朱元璋仍忍不住想要去寻找出一个凶手。

这个凶手,他在许多次与臣僚们的谈话里都提到过。

他不止一次地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他不止一次地重复过那两个字:贪污。

所以,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针对贪污的法令。

许多年以后,海瑞还在给皇帝的奏章里无限缅怀这些法令,他认为在他那个
生活常识分享。

《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

《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

《明太祖朱元璋》读书笔记我从来都以为皇帝都是继承父业的,直到我看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里的朱元璋聪明、可爱、坚强勇敢、坚忍不拔。

这篇文章生动的描写了朱元璋的悲惨童年。

当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家放牛,地主不但不给吃的,还抽鞭子。

在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今安徽风阳〕遇上了百年大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几天过去后,一滴雨没见到,却迎来了一群铺天盖地的蝗虫,,一会功夫,庄稼被吃了,人被饿死了,还流行着可怕地瘟疫。

朱元璋的爸爸、妈妈、大哥、大哥的大儿子被夺去了生命。

仅仅只用了半个月,一家九口人就去了四人,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大嫂王氏及她的一双儿女五口人还活着。

最后两兄弟决定分头外出逃荒、,自谋生活。

可是,他的二哥放心不下朱元璋,最后,两兄弟之后挥泪分别了。

吉人自有天相,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吃的东西,总算饱餐了一顿。

原来帝王也有这样悲惨的童年,我和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呢?延伸阅读童年读书笔记_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童年读书笔记_高尔基童年读书笔记〔一〕看完【童年】是在两天之内,在两个喧闹的上午,我单独坐在教室里,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读一个完全属于别人的故事。

玖外国的名着是艰难的,尤其是苏联的作品,那一长串的人物姓名常常让我读着读着就不知道主角变成了谁。

所幸的是,【童年】不存在太深刻的哲理,使我可以通过字里行间看清高尔基童年的轮廓。

玖完【童年】后,有几点很深的体会:一、关于打女人在高尔基童年的家庭中,几乎每个男人都会打女人。

他父亲打,他祖父打,他舅舅打。

男人在家庭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少不顺心,随时就会抡起拳头对身边的女人拳打脚踢。

高尔基的外公很瘦小,可是也常常暴打他很高大的外婆。

对于虐打,女人是与生俱来的逆来顺受。

更残暴的是,高尔基的舅舅将他的舅母毒打至死。

这是一个蒙昧的时代,周围充满着刺鼻的瘴气,世界似乎还是一片混沌,人们依然处于野兽的进化阶段。

这里缺少文明,缺少平等,暴力与血腥奠定了高尔基童年灰色的基调。

专辑-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视频36集

专辑-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视频36集

00:38:08《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4 夫以妻贵CNTV卓天霖7,599300:38:14《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0 一统江山CNTV卓天霖8,345000:39:56《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 治隆唐宋CNTV卓天霖20,205500:38:2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 游方和尚CNTV卓天霖11,206200:39:4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3 功臣铁券CNTV卓天霖8,341000:38:47《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5 乱世群雄CNTV卓天霖9,314100:38:03《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6 九字箴言CNTV卓天霖8,255200:39:45《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4 胡惟庸案CNTV卓天霖11,064100:38:19《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8 血染鄱阳CNTV卓天霖6,712100:38:25《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 还俗从军CNTV卓天霖9,376400:38:2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7 刘基出山CNTV卓天霖6,835000:39:52《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2 孔雀毒胆CNTV卓天霖5,305200:39:39《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5 一介武夫CNTV卓天霖5,200100:39:46《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6 封藩之争CNTV卓天霖5,208100:38:0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9 姑苏城下CNTV卓天霖6,657000:39:39《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1 大明帝国CNTV卓天霖6,022200:39:47《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3 文字之祸CNTV卓天霖4,119000:37:52《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2 大脚皇后CNTV卓天霖5,462000:39:5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4 天子罪臣CNTV卓天霖3,539000:38:21《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8 大权独揽 1 CNTV卓天霖8,415000:38:52《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1大诰三编CNTV卓天霖3,738000:36:0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6 科场内外CNTV卓天霖3,169000:38:28《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9 屯田养兵CNTV卓天霖4,469200:39:39《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7 天子耳目CNTV卓天霖4,848200:38:08《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1 教民榜文CNTV卓天霖2,854000:38:15《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0 编户齐民CNTV卓天霖2,954000:38:25《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8 洪桐古槐CNTV卓天霖4,329100:38:23《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7 凤阳花鼓CNTV卓天霖4,009000:39:4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19 祸起空印CNTV卓天霖4,215000:39:47《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0 杀一儆百CNTV卓天霖5,371000:38:24《百家讲坛》太祖朱元璋25 兴学重教CNTV卓天霖4,731000:39:45《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22 恩威莫测CNTV卓天霖5,730000:37:04《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4 皇明祖训CNTV卓天霖4,938000:38:12《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6 风雨钟山CNTV卓天霖10,473200:38:20《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5 家国天下CNTV卓天霖3,568000:38:13《百家讲坛》明太祖朱元璋33 宫闱秘事CNTV卓天霖12,7275请点击阅读相关日志!学习辅助网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乱世枭雄之伤官成王成侯朱元璋(一)(网络搜集整理)

乱世枭雄之伤官成王成侯朱元璋(一)(网络搜集整理)

乱世枭雄之伤官成王成侯朱元璋(一)(网络搜集整理)朱元璋的政治才干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他当过和尚,要过饭,低微的出身并不会抹杀他的能力。

一旦运气来了,他必然会有一番作为的。

从八字中看他的性格,深沉多疑,机变百出,心胸也不够宽阔。

这种人喜怒无常。

别人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他却要时时借机考察别人。

至于传言说他滥杀功臣,在八字中找不到明显的标志。

不过成为了他的臣属,能长寿的少,包括太子。

传说中的“火烧庆功楼”,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如果他要想杀大臣,会采用下毒的方式。

关于他性格为什么会非常残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例证才能得出结论。

我曾花了一点时间,专门研究历史上几个有作为的皇帝的八字,得出了一个标志性的结论:在皇帝命中,臣子的定位是食神和伤官。

全国的官员和百姓都要靠他来养活。

为什么呢?在八字中,食伤是生财的东西,会创造出财富供他享用。

在汉代,州一级的官员就称为“州牧”,把百姓都当成牲畜了。

在六爻卦中,六畜及一切养殖动物的定位就是子孙,相当于八字中的食伤。

由此看来,过去统治者的统治理念都来源于《易经》。

就象《道德经》里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雏狗。

”在朱元璋的八字中,食伤星都处于相冲和相刑的关系。

这是一种劳作、不得安宁的状态,也有自相残杀的含义。

在心理上则是疑虑重重,危机感很强。

因此朱元璋当皇帝,对于百姓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其进步意义,是把百姓从最残暴的元朝统治下解救出来了。

那么大明朝又做了些什么呢?比如说女人缠小脚,如果说在宋朝还属于个人爱好的话,那么在明朝却被当作一项国策来执行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曾经读过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尽管内容荒诞无稽,却可以在朱元璋的八字里找到依据。

在上个世纪末,随着易学热的兴起,出现了一个人造八字的现象。

相传是某大师开的先河。

具体的做法是,在孕妇的预产期前后,找一个八字组合好的时间,用剖腹产的方式把孩子生出来。

人造八字是否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我手里还没有足够的例证。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谢谢观看
因此西方是经济支配的社会,西方的权力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在中国,权力是超经济的,是指挥经济的。这 是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别。
天下事物,只有足够“低幼”才能流行,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中国人谋略化的思维方式与军事思维非常接近。中国人不善于坦诚合作,也不善于公平竞争,而独善于钩心 斗角,善于破坏规则,而战场上正是需要随机应变、不择手段。战场上必须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对方,最大限度 地利用对方的弱点,战场上可以光明正大使用阴谋、欺骗对手,创造性地去示假隐真、欲擒故纵、调虎离山、借 刀杀人、引蛇出洞、金蝉脱壳、围魏救赵、暗度陈仓……
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农民
历史
朱元璋
文化
朱元璋
惯性
农民
帝国
中国
圣贤 功臣
乌托邦
朱元璋
三崭露头 角
结网
原因
太祖
天下
蜘蛛
内容摘要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 国。他也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 实兼而有之者也。”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极佳、有决断力,朱元璋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强的 “圣贤”之质,助他登上大位。当朱元璋削平群雄,登上帝位,他则露出青面獠牙,以残酷恐怖的屠杀手段,推翻八 百年来的传统政治制度,将专制政治发挥到极致,废丞相,肆意屠杀功臣,设立锦衣卫,贱视文臣,推行严密的里甲制 度强制民众迁徒,干预民众从业自由,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等等。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民众的脑髓里注射从历代思 想库中精炼出来的毒汁,使整个中国的神经被麻痹成植物状态,从根本上扼杀每个人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把 他们驯化成专门提供粮食的顺民。朱元璋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中国”这一文化土壤。本书将朱元璋放入中国 文化的大背景下做了细致的剖析,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的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出生于濠州的一座破庙里。

在他出生后不久,水灾、蝗灾和瘟疫接踵而至,他的父亲、母亲和大哥相继死去。

朱元璋无依无靠,只好去做了和尚。

迫于生计,朱元璋云游四方,以化缘为生,经历了很多苦难。

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使朱元璋变得坚毅果敢。

在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之一,这位农民皇帝为了巩固国家统治,实行以猛治国的政策,整顿吏治,巩固了明朝政权。

然而他也有许多措施遭人诽议,如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等,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他屠杀殆尽。

这些都成为了后人诟病他的把柄。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名为元璋,字为国瑞。

他的祖先居住在沛,后迁徙到泗州。

从他的父亲朱世珍开始,才迁徙到濠州的钟离。

太祖的父亲共生有四个儿子,太祖排行第四。

太祖的母亲陈氏,初怀太祖之时,梦到神仙赠给她一颗药,置于手中有亮光,便吞下了它,梦醒后,口中仍留有余香。

到分娩时,红光照亮了整个房间。

从那时起,夜里多次亮起红光。

乡邻们看见,惊恐不已,以为是失火了,就跑来救火,赶到时却发现没着火。

太祖长大之后,身姿伟岸,容貌奇特,有远大的志向,他人很难揣测到。

元玛正四年,大早,蝗灾蔓延,出现大范围的饥荒及瘟疫。

太祖当时年仅十七岁,父亲母亲兄长相继去世,由于家贫无法安葬。

同乡有刘继祖给太祖一块地,才使其得以安葬父母兄长,此即后来的凤阳陵。

太祖孤身一人无依无靠,于是进入皇觉寺削发为僧。

过了一个多月,又去合肥谋食。

途中病了,有两个身穿紫色衣服的人与他在一起,将他护卫照看得十分周到。

病好后,那两个人却不知去了何处。

太祖三年间走过了光州、固州、汝州、颍州等地方,后又回到皇觉寺。

那时,元朝政治混乱黑暗,到外都是盗贼。

刘福通让韩山童假冒宋徽宗的后裔,在颍州起兵,徐寿辉借皇帝的名义在蕲州起兵,李二。

彭大。

赵均用在徐州起兵,各率从几万,并设将帅,杀戮官吏,攻占郡县,而方国珍则先在海上起兵了。

其他一些盗贼都拥兵占地,到处烧杀抢掠,天下一片混乱。

千万古之一帝——朱元璋

千万古之一帝——朱元璋

明朝思想家李贽(1527-1602年)曾评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为“千古一帝”,他对朱元璋(1328-1398年)更是推崇备至,称他为“千万古之一帝也!”究竟朱元璋在历史上有何贡献,使到桀骜不驯的李贽有这样高的评价呢?由贫农、僧侣、士兵从而成为一国之君,明太祖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

他推翻了蒙古的野蛮统治,使汉文明得以复兴和发展,创建了明王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仅次于唐朝的王朝。

他在位期间强化专制皇权统治,但亦滥用刑罚,屠戮功臣,功过毁誉参半。

清圣祖玄烨(康熙帝)对他有高度评价,为他题词的“治隆唐宋”的铭刻,至今仍屹立在南京明孝陵之前。

朱元璋生于安徽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父亲是贫农,自小生活艰苦。

他十多岁时父母兄长相继病死,无依无靠的他只能到凤阳附近的于皇寺(后改名皇觉寺)出家当个小和尚。

不到两个月时间,寺庙也难以维持,朱元璋只能以僧侣的身份乞讨过活。

其后加入郭子兴为首的起义军,当年他24岁。

在多场起义战役中,以推翻元朝为目标外,亦须对付各路不同派别的起义军。

朱元璋在这些战事中愈战愈勇,尤其是与陈友谅、张士诚对垒为甚。

陈友谅曾于1360年自称皇帝并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

在东西夹击的情况下,朱元璋听取谋士刘基(字伯温)的建议,先攻打实力最强的陈友谅,再迎击生性怯弱的张士诚。

1363年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彻底消灭陈友谅,并攻下武昌,俘虏陈友谅的儿子陈理。

1367年,朱元璋攻破平江(今苏州),灭掉张士诚,终在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刘伯温是朱元璋建国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以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著称。

虽然早期他极获朱元璋信任,可惜在他晚年时,因朱元璋的猜忌及多疑,遭到谗害,忧愤而终。

除了刘伯温外,朱元璋在位期间,亦对不少臣子施以酷刑,最著名的是“胡惟庸案”及“蓝玉案”。

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得朱元璋宠信,亦令他变得辀张跋扈。

明朝建立后胡惟庸曾担任右丞相之职,期后朱元璋察觉丞相的权力过大,给皇权带来不利,宣布废丞相,加强皇权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年朱元璋:枭雄也有幻灭时黄波【载于《百家讲坛》(蓝版)2009年第7期】从朱元璋亲审卖毒药案说起在朱元璋晚年所编的特种刑法《大诰三编》中,记录了一个奇特的案子:医生王允坚私售毒药事发,朱元璋命他服下自己配制的毒药,待毒性发作,又要其交代解毒之方,用粪清插凉水为他解毒,次日才枭首示众。

从这个案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明太祖?一个高度好奇的人,一个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者。

好奇不是坏事,探求未知领域的渴望推动着人类进步,而科学实验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

只不过,成为明太祖实验品,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中挣扎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明太祖所好奇的,是一个人吞服毒药后究竟会有何种反应。

在“服毒及其反应”这项测试中,明太祖是非常敬业的,他不但认真记下了服毒者的神态和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异常,还对其逼近死神时的心理高度关注。

这里出现的明太祖简直就是一个鉴赏家,当然,被其鉴赏的客体,不是自然风光也非艺术品,而是人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的恐怖与痛苦。

中国古代精神医学不发达,对心理疾病缺乏基本的洞察。

所以,很多时候某个人行为乖张,却常常只被视为修养欠佳,极少有人想到这也是一种病变。

以现代观念看上面这桩奇特的案件,看暮年朱元璋的惊人之举,实际上很容易得出一个答案:暮年朱元璋在心理上肯定出现了一些问题。

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在解读朱元璋时早就有了相似的结论。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70岁,也就是离他去世前一年,明王朝发生了一场因地域差别所导致的科场冤案。

由于南方和北方文化水平不一,在科举考试中南人往往比北人具有优势,录取者更多,这一年也不例外。

参加科考的北人不满,攻击主考官偏袒南人。

朱元璋命人彻查,结果证明并无徇私舞弊行为。

这时又有人造谣,说奉命复查的人故意把北人中不好的卷子给皇帝看,朱元璋大怒,立即将复查的多个官员赐死,原主考官也被发配,同时他亲自考试,重新选拔了61人,均为北方人士。

“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

西方学者所撰的《剑桥中国明代史》在叙述这一科场冤案时直截了当地评价说:“这种事件表明了一个人长期患偏执狂后会是什么心理状态。

”在现代医学中,“偏执狂”就是一种精神疾患。

西方学者认为,朱元璋长期患有这种疾患,自然是有根据的。

不过,细读史料,可以认为,朱元璋的精神疾患和心理病变发作最为严重的时期,无疑还是在他的晚年。

无法摆脱的幻灭感剖析朱元璋晚年心理,其中一个很突出的印象就是,随着年华渐老,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居然产生了越来越浓重的幻灭感。

这种幻灭感,一个很显要的表现,就是他仿佛突然意识到了“帝力之微”,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和虚弱,屡屡发出人生的悲鸣。

这在向来信心满满,自起兵以来一直顺风顺水,登基后又以天纵之圣自居的朱元璋身上,是非常不寻常的。

比如他铁腕反贪,重典治国,一度相信,只要帝国的政治机器按照他制定的轨道运行,就能“复先王之治”,自己就能做一个超越前代的成功帝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显然不那么乐观,而是不止一次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我这般年纪大了,说得口干了,气不相接,也说他不醒”,甚至“自谦”自己“才疏德薄,控驭之道竭矣”。

对朱元璋原本强悍的心理给以近乎致命一击的,是太子朱标的早逝。

朱标是马皇后所生,按传统观念,是所谓的嫡长子,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延请名师,悉心调教,但太子生性比较仁弱,和父亲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一定差异。

据野史记载,太子为了求父亲不杀自己的老师宋濂,曾经投水自尽,又劝谏喜欢滥杀的父亲,说“诛夷过滥,恐伤和气”。

朱元璋便把一根荆条放在地上,叫太子拾起,太子见荆条上布满了刺,面有难色。

朱元璋趁机训导他:恶人就和这些刺一样,我现在杀人就是除刺,我替你除了刺,未来你这个皇帝才好当啊。

可是太子却并不买账,顶嘴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正是因为摊上不好的皇帝,才有不好的臣民。

此举惹得朱元璋大怒,抓起一把椅子就砸过去,太子赶紧逃走。

尽管如此,朱元璋对这个没有什么邪行的儿子基本还是满意的,特别是从情感上,较之更像他性格的其他儿子,如后来成为明成祖的燕王朱棣,他对知书识理、宅心仁厚的太子更有一种亲近感。

所以当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病逝时,他就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召见群臣时,他一边大哭,一边悲叹:“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在臣下面前大哭,无遮掩地表现自己的软弱,这于朱元璋是非常少见的。

太子的早逝,加上前几年马皇后的死,对朱元璋都是沉重的打击。

在艰难困苦中蛰伏,于群雄中脱颖而出后,朱元璋就几乎未碰到什么强有力的阻碍,即使有,也是很快被他消灭。

久而久之,很容易生成一种幻觉,即“人莫予毒”,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对自己造成真正的威胁,也没有什么自己办不成的事。

但随着身体一天天衰老,目睹最亲爱的人从自己眼皮底下消失,自己却毫无办法,他才突然感到,原来,一个拥有再大世俗权力的人,也不能对抗疾病、衰老和死亡,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

太子死后,衰病之中的朱元璋做过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即于太子死的那一年十月,下诏征求能掐会算的阴阳家,“试无不验者,爵封侯”。

一个向来迷信权力的人,突然变得如此迷信命运,这表明,支撑其强悍的内在根基已经动摇。

而一个处于迷茫之中、突然失去方向感的人,是最容易被焦虑感所困扰而喜怒无常、暴戾乖张的。

使朱元璋产生幻灭感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越来越认定,自己的治国理想在有生之年已经不可能实现。

熟悉朱元璋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带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君主。

他虽然文化素养并不高,但依靠他对传统儒家文化一知半解的认识,在其心中,是有一整套理想的国家和社会图式的。

简而言之,就是在强大国家机器的威慑和深厚儒家伦理的教化之下,创造一个完全自然经济—男耕女织、民风朴厚、官员守法、富人谦抑的小农社会。

这样一个社会是他心目中的盛世,从登基之日起,他就一直在为此孜孜不倦地努力。

然而社会发展本身的规律却不是蛮横的人力能够生硬阻止的,经过宋元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已在中国大地诞生并缓慢成长,可朱元璋却偏要开倒车,把人类天生聚敛财富、向往奢华、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遏制。

虽然其严刑峻法一度能够发挥作用,但也注定难以持久。

就像他为反贪煞费苦心,贪官仍然层出不穷一样,民间社会在其政治高压之下,仍然不断出现所谓“僭越”、“奢靡”等怪象。

而他对人性和社会规律又缺乏基本的宽容与理解,这样就越发加深了他内心深处的困惑与迷茫。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人们大多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

”其实大多数人还不仅仅是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而是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要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发愁。

关心这个问题的,只能是超越了果腹暖身层面的人士。

作为从布衣中崛起的一代帝王,朱元璋无疑是世俗眼中的成功者,但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帝王,晚年的他是不敢自信的。

也许垂暮之中的朱元璋曾经一次次自问:我究竟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进入历史?而最终的答案会是什么,他显然存在很大的疑虑。

一个被幻灭感折磨却又掌握巨大权力的老人是可怕的,加之他天性中本来就有嗜杀的成分,晚年朱元璋行事不以常情常理揣度,就是一种必然了。

患得患失而生的忧虑折磨晚年朱元璋的,不仅仅有幻灭感,还有一种因患得患失而生的浓重忧虑。

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对他来说太沉重了。

如果他只把这个江山看作他一个人的江山,那倒好办,随着死神的逼近,问题会自然解决。

但他显然把江山视为他老朱家的私产,渴望世世代代永传下去。

这样烦恼就来了,因为他虽然不相信在其有生之年,有人能撼动这座大厦的根基,可一旦自己撒手西归呢?因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选择的是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做继承人,皇太孙年幼柔弱,更加重了朱元璋怕江山在其身后一朝易手的心理负担。

于是,他强烈地感到,为了确保朱家的天下,必须与死神赛跑,抓紧作好防备江山易主的工作,就如他给太子朱标打的比方,要把荆条上的刺全部清除,把一根干干净净的荆条交到后代手中。

然而喜欢读史书的朱元璋分明又知道,要确保这项工作万无一失,是几乎不可能的,历代帝王,百密一疏,常常会因看上去非常微小的一个纰漏,就带来致命的后果。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朱元璋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还不惜大开杀戒,为确保江山无虞争分夺秒地工作;而与此同时,以朱元璋的智商,他自己又清楚地知道,他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纰漏,因此也不可能在自己去世之前就替后代将这些漏洞全部堵上。

这就使朱元璋愈发焦躁了。

在幻灭感和忧虑感双重夹击下的朱元璋,其暴虐和攻击性在晚年达到了极致。

没有人替他分忧,也没有人使他放心,他喜欢恭维,却又害怕奉承背后隐藏着阴谋;他痛恨强谏,认为是对自己轻蔑,但有时又想从臣下的倔强中寻找一点支持的力量。

他对臣僚们才信又猜,已赦复罪,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就是其妃嫔,那些王子的母亲,也常常会无端成为他发泄异常心理的对象。

据清初学者查继佐所著《罪惟录》记载: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在没有任何凭据的情况下,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充妃所为,乃亲手杀死,弃尸郊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竟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太平门外,待朱元璋怒气平息,想给棺木进行埋葬时,三具尸体已腐烂得不能辨认,只好立三个坟丘算作三妃墓。

纵观朱元璋一生,他的天性雄猜好杀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这种性格的发作,在不同的时段显然又有不同的表现,即早年有所抑制,而越到后期,发作得越厉害。

这实际上可以用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由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精神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我,是人的本能的冲动,包括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因为客观环境的制约,人的这种本能,即“本我”常常要受到“自我”的控制和压抑,所以,很多时候“本我”是潜藏的,难为人窥知的。

“超我”则是在“自我”上面的最高层次。

朱元璋虽然天性嗜杀,但过去为了在群雄逐鹿中争取人心夺得天下,其“超我”发展得较好,能够适当注意节制自己的本能,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礼贤下士、约束军纪、声称“唯不嗜杀人”的朱元璋。

随着其帝王基业的肇建,他的“本我”开始显现出来,而到了洪武中后期,朱元璋的“超我”和“自我”退化得更加严重,几乎丧失了压抑冲动和欲望的自制力。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基本上就是一个“本我”的朱元璋了,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朱元璋。

“本我”肆虐的晚年,朱元璋喜欢杀人,在杀人的过程中,固然可以缓解其焦虑,得到某种病态的心理满足,像亲自观看服毒者挣扎一样,但这显然不表示其内心的强大,毋宁说更是内心虚弱的外化。

史书上描写朱元璋晚年生活状态时有这样两句话——“中夜寝不安枕”,“四夷有小警,则终夕不寝”,这样一个时时处于高度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无法入眠者,怎么会是一个强大的人呢?老实说,我读到这样的文字,对朱元璋的憎恶减轻了许多,油然生起的,倒是一种深深的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