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粮食安全为一号文件最大亮点
一号文件变迁
一号文件变迁作者:肖隆平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8年第04期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时代谋划乡村振兴的重要顶层设计,也是2018年开年中央送出的一份“惠农超级大礼包”,释放重磅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一号文件作为中央“三农”工作的思路体现,从上世纪80年代5份针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具体工作的推动,到新世纪后14份文件从关注粮食生产,逐渐转到关注乡村振兴这样的“三农”整体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三农”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即是“重中之重”,中央在1982年~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此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亟需推动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王景新说,上世纪80年代,中央一号文件让各界充满期待。
因为人们希望一号文件能为开展“三农”工作突破更多藩篱。
1982年1月,中央首次发布“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当时快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强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得到中央认可和推广的联产承包制产生了很大的化学效应。
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
”在1982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就“放活农村工商业”、“疏通流通渠道,以竞争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等进行工作部署,助推中国农村发展持续释放活力。
“三农”工作基本框架形成后,改革开放的突破重点转向城市。
一直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今年一号文件的十六大看点
郑风田:今年一号文件的十六大看点新常态下三农工作如何调整?今年的一号文件已正式颁布,全文共32条,每条下又有数条政策,加起来应该有几百条政策,基本上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装进去了。
好处是比较全面,不足之处似乎是太全面了。
细细看来,与过去相比,还是有不少新的变化,现点评如下:看点一:粮食安全政策越来越精细化了。
今年的粮食安全政策从过去的粗放逐步走向精细化,比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制度,口粮生产落实到田间地头等等。
粮食安全可以说一直是一号文件永恒的主题,原因当然由于十三亿人口的巨大压力以及粮食安全自给政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一个现象就是越富的地方,越不愿生产粮食,粮食逐步向贫困地区转移。
因为粮价全国统一定最低收购价,生产粮食最不赚钱。
所以越富的地方农民越不愿意种这些最不赚钱的营生,比较利益决定生产选择,比如以一亩来来计算,种一亩粮食,即使两季,一亩地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就很不错了;如果种果,5千多元不算多;如果种大棚菜,尤其是跨季节菜,二三万元也没问题;如果种工厂,一亩地能带来百万的GDP;如果搞商业地产,一亩地应该是以亿计的GDP。
这个帐谁都会算,所以越富的地方越不愿意种粮,粮食生产事实是已成为鸡肋产业。
记得去年去一个富省的一个区,家家种苗木,一亩收入几万甚至数十万很平常,所以他们致富了。
但如果种粮就只能永远穷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黑龙江这些年GDP老是奠底的原因了。
如果你算公益贡献,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河南一定会排前二,但按GDP,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中央已出台专门文件,目标是让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
可不要小瞧这个文件,有许多具体的考核目标,以后不专门考核GDP了,但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如果要考核的话,来一个排名,那些富有地区就排得很难堪了。
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
口粮而不是泛泛的粮食安全,能够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把生产口粮的具体地块能够落实了,粮食安全就应该能够有保证了。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知识模拟43题及答案(附考点汇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知识模拟43题及答案(附考点汇总)1(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引导O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A.家庭农场B.中小微企业C.农民合作社D.大型农业企业参考答案:D2、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名称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2023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2023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2023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参考答案:A3、(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OA.乡村冷藏基地B.城郊大仓基地C.城市蔬菜基地D.综合仓储基地参考答案:B文件指出,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4、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OOA.城市B.农村C.边疆D.西部参考答案:B5、(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
实施O工程。
A.“一市一号”强市富民B.“一县一业”强县富民C.“一乡一特”强乡富民I).“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参考答案:B6、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O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A.东部省份B.西部省份C.南方省份D.北方省份参考答案:C7、(多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O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
A.社会B.国家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D.农民参考答案:BCD8、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O,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
A.省负总责B.市负总责C.县负总责D.镇负总责参考答案:A9、(单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O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
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粮食是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
粮食短缺会导致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难等问题,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甚至骚乱。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
其次,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食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粮食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计,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缺乏粮食安全的国家无法保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很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相反,保障粮食安全能够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
第三,粮食安全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粮食生产与土壤、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息息相关。
如果粮食生产不合理,过度开发或污染环境,将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对农田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粮食安全也与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紧密相连。
一个拥有粮食安全的国家,能够稳定供应国内需求,并参与全球粮食市场的竞争。
而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则容易成为其他国家的依赖对象,降低国家的独立性和影响力。
因此,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地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1982~1986“中央一号文件好!”
1982~1986:“中央一号文件好!”作者:徐庆全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4期改革开放初期的5个“一号文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个鲜红的血手印,分田到户,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
邻村得知后,也模仿着干起来。
1979年6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凤阳听了有关大包干的汇报后,当即表示支持。
凤阳县小岗队18个农民包产到户的壮举,率先敲响中国农村改革的鼓点。
不准落户口—“黑户口”—社会主义“依存户口”在既往社会主义公有体制的词典里,“包产到户”在宪法里找不到支持的释义。
甚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红头文件中也找不到明确根据。
三中全会发出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有两个明确的“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但这个文件也能让人看到改革的迹象:农村劳动组织“可以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
这个“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农村政策,农民只看到了“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充满希望的小窗口——包产到户不准落户口,“到组”的“也可以”,也是他们长期求之不得的啊。
“也可以”的“包产到组”随即开始撕破“两个不许”的禁锢。
到1979年国庆前夕,“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在农村已成不可遏制之势。
此时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将三中全会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几经修改,去掉“草案”二字,作为37号文件正式下发。
修改后的《决定》,把“草案”中的“两个不许”,改为“一个不许”、“一个不要”:“不许分田单干。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在中央红头文件中,语气如此和缓的“也不要”,此前罕见。
这小小的文字修改,给农民打开了一条门缝,“包产到户”从这条窄窄的门缝挤出去,虽然是“黑户口”,但开始了“野蛮”生长。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各方解读大汇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各方权威解读大汇总【1. 四大看点】【2. 首提目标价格制突出市场作用】【3. 粮食安全】【4.农民增收】【5.农村土地可抵押担保】【6.外媒关注】【7.概念股有望爆发】【1.四大看点】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四大新看点2014年01月19日 20:03:51来源:新华网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夯实农业基础地位——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四大新看点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新华社19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这份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三农”专家学者,就文件精神进行全面解读。
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都要保安全文件确定,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现了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上升到了基本国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粮食安全新战略是重大创新。
新战略鼓励集中力量保重点、保口粮,适度进口则是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放的环境下,更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我们做出的重大调整。
同时,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立场没有变,要提高国内产能,通过科技支撑,使口粮得到更好保证。
文件提出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此表示,此次文件和以往最大不同在于,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
这是解决当前人们对农产品信任危机的根本手段。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新进展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推动乡村振兴新进展今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6年聚焦"三农",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在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逐项明确阶段性工作举措.推动乡村振兴一年一个新进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解读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时.韩长赋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
他说:"今年一号文件释放了明确的重农抓粮信号,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
”今年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
韩长赋说:"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
"他介绍说,目前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调查正在进行中.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大事,必须稳慎推进。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这些底线要守好。
”在回答关于大豆振兴计划的问题时,中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介绍说:"大豆振兴计划是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计划的着力点将放在:第一,稳定恢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大豆种植;第二.在科研上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开展联合攻关,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和优质性;第三,结合加工业发展,培育一些新的大豆企业、新的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
央行工作会议主要观点汇总
2014中央一号文件各方观点汇总一、文件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朱启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较之以前的一号文件,2004年一号文件最大特点在于其综合性,不再局限于农业和农业科技,而是涵盖了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城乡关系、农村社会治理等一系列内容。
三农问题是有机整体,把不可分割的整体割裂开来是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二、四大亮点1、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到了承载极限。
土地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急需得到切实有效改善。
耕地、林地、水等农业资源到了该休养生息的阶段,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
农业资源要得到休养生息,政府必须要有配套措施,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降低。
我们这一代人要承担农业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代际传承的历史责任,留一点良田给子孙后代。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说,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路径方面要着重以科技创新提高水、农药、化肥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在发展目标上既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稳定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调可持续发展不能侵害农民利益。
在发展步骤上要坚持稳中求进,科学规划。
如先保护污染严重的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然后推广开来,有序推进。
2、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让乡村成故园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一些农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生态环境、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非常糟糕。
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值得研究。
未来我国即使实现70%的城镇化率,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
农村环境改善,政府要积极承担,不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并轨,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访谈嘉宾: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访谈主持:张利英编者按: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第4期《求是》上发表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文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将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有鉴于此,求是网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对农业现代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精彩观点:■从国际上看,粮食问题从来不是一个经济问题,美国前国务卿讲过粮食是武器。
我国一旦从国际上大规模进口粮食,那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的问题了,如果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政治纷争,容易引起巨大的政治风险。
■“新型”是指农业现代化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三个方面统一,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追求可持续的、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有几个作用:第一个从事粮食生产满足13亿人口的吃饱问题。
第二个职能是农民的土地为农民提供一种社保职能,我国的农民大部分是没有养老保险的,土地能够为农民提供部分社保的功能。
第三个职能是生态多功能性,提供美丽的环境。
■之所以说土地所有权都归集体,农民有承包权、经营权是一个最好的安排,是因为它一方面把完全的集体化所有带来的低效率解决了,农民的承包权是一种财产权,集体是不可能乱收回去的。
地留在农民手里一定是效率最高的,因为农民自己种地是不需要外在的监督成本,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把西方土地私有制的效率问题给解决了。
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经营权流转,把经营效率又释放出来了。
访谈实录:求是网:郑老师您好,201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主题,请您简单介绍下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郑风田:农业现代化这个叫法已经提了很多年,从最初的水利化到机械化,再到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直在演进。
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它的内涵和过去相比有三个变化:第一个是总体目标发生了变化。
让农民的财产成为能下蛋的母鸡
让农民的财产成为能下蛋的母鸡作者:郑风田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4年第01期【人物名片】郑风田,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三农问题",食品安全,农村产业集群与创业、企业与环境关系等。
单就土地而言,目前我国农民拥有的建设用地与所有城市建设面积相当,都是2.5亿亩。
每年的全国财富榜上多次出现城市地产商的名字,而大都市的普通居民因为拥有几套房子也成了过去做梦都不敢想象的百万、千万富翁,城市的土地成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给城市居民带来巨量的财富。
而拥有同样面积土地的农民其年收入刚过6千元,每年土地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不足3%,2.5亿亩的农村土地成为一个不会下蛋的母鸡。
不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把束缚在这只母鸡身上的诸多枷锁卸掉。
如果制度设计得当,未来这只巨大的母鸡也能给农民兄弟下出诸多金蛋来。
政策红利之一:5000万亩的农村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决定》规定,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过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既不能抵押,也难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而城市土地没有多少限制而身价百倍,同权不同利现象严重。
不少地产商买到土地后,拿土地作抵押获得资金,既可以建设商业设施获得收益,也可以建工厂进行产品生产。
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但5年过去了,基本上原地踏步。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征地是垄断制度,农村土地要想搞建设就必须征地,地方政府低价拿地高价卖出获得土地财政,农地直接入市首先会动了地方政府的奶酪,如果没有上级的统一布置,单纯靠地方政府推动会很难。
2009年中央1号文件呈现四大新亮点
2 .加 大 力 度解 决农 民工 就 业 问题
据陈锡文介绍 ,不久前农 业部 的一次抽样 调查显示 , 到
春节前返 乡农 民工约 占总数 的 3 .% ,其 中 6 .%的农 民工 85 04
是正常 的春节 回家探亲 ,其余 3.%的人是属 于失去 了工作 9 6 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 乡了。根据这个数字 测算 ,在 目前
从 2 0 年秋 天开 始 ,由于 国际金融危机 的冲击 ,国 08 内经济增长受到 了一些负面影响 ,也波及到农业和农村经 济。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 比以往下降 ,有些农副产品的价 格甚至是绝对水平的下降 。在国内外 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 下行的态势中,如何保持我国农 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
一
此外 ,按照十七届 三中全会 《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的要求 ,大力发展农村 的中等聊
并且逐步实行免费。20 0 9年在 中央 1 号文件 中明确提 中等职业教育从涉农专业 以及农 村家庭 困难 的孩子恸
前有关部门正在做预算和计划。
4 .农地 流转 强调 进 一 步 规 范
据陈锡文介绍 ,对 于十七届三 中全会提 出的毫不 坚持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方面 ,20 0 9年中央 1 号文件首
系列支持和 补贴 的办法 ,帮助农 民工 回乡 以后 自己创业 ;
要求各地切实保 障外 出农 民工 的土地保障权 益 ,等等 。
3 .农 村 民 生建 设 重 点 投 向 5个 领 域
()实施农村危房 改造 进行试点工作 。在 国营农 5 营林场等一些 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地方加快推进建设 。
赈等方式引导农 民参与农业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开展
针对性 、实用性 强的农 民工技能培训。 “ 近几年农 民的工资性 收入在其纯 收入 中约 占 4 %,所 0 以农 民工就业数量 的减少带 来 了农 民收入增 长 的困难 。 陈 ” 锡文表示 ,2 0 0 8年 1 2月 2 0日国务院办公厅 已专 门发 出了关 于做好 当前农 民工工作 的通 知 ,主要政策包括 :鼓励城市和 沿海发达地 区的企业尽 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 民工 ;采取
权威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权威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
今年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意在用“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
相比往年,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何新意?变化何在?粮食安全为何不能“遍撒胡椒面”“尽管国内丰收,但是进口还在增加,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们农业农村有这样的发展,除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土地使用的措施,比如说使用化肥、使用农药、使用薄膜等等,这方面使农产品在短期内能够得到比较快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造成了压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1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今年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体现在把粮食安全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在大的农业现代化的提法中,这次花了较多篇幅来强调粮食安全,说明这次中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粮食安全中,“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农产品和加工食品“质”的问题比较迫切,这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健康。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这也是整个文件的基调,诸多内容都在围绕粮食安全方面展开。
”郑风田说,其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线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展开的,主要背景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粮食需求会更大。
一号文件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陈锡文表示,严守耕地红线,这个法律规定早就有规定了。
“占补平衡,占一补一,占多少补多少,谁占谁补。
讲得很清楚,但是在补的过程中,确实出现占好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田,占熟地补生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亮点
这是在上年增幅 6 8 .%的基础上获得的。 民收入连续两 农
根据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 今年一号文件主题确
这是在继承前两个农村政 年增收超过 30 三是农村市场明显回暖 。 1 元。 受农民收入 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新 时期解决 “ 三农”问题作出的战略 不断增加的影响, 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很快 回 策文件的基础上 , 十一五”时期和 2 0 年新农村 06 升。2 0 年 ,全国县及以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部署。今年一 号文件对 “ 05 长幅度达到1 .%, 15 扣除价格 因素同比提高3 8 .个百分点, 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 , 指出了需要把握的原则 , 并对新农 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加了 3 0 亿元 ,超过上年全 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 。 75 年的增加量。 与此同时 , 城市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幅为 发展观 、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 , 是加快我国现代 1 .%, 36 扣除价格 因素 同比只提高 07 .个百分点。 当前 , 城 化建设的重要 步骤 ,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 市居 民尽管收入增幅高于农 民, 但他们的收入增加 以后, 的重点所在 ,也是扩大 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并没有将钱更多地用于 消费 ,而是 明显增加了储蓄。因 源。从文件的具体 内容看 ,文件共 8 个部分、3 条 , 2 文件 此, 从近两年 发展情况看 , 农业、 农村经济在 国民经济发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提 出了 2 0 06
20 年我 国农业 、 05 农村经济又是一个好年景 ; 一是粮 推出了一系列支农政策, 06 20 年一号文件 以推进社会主义 食产量超过 9 0 亿斤。从 2 0 年开始 , 60 04 我国粮食生产出 新农村建设 为主题 , 抓住 “ 三农”问题的根本, 推出了支 现了恢复性增长 , 当年增产 70 7 多亿斤 , 粮食总产量由上 持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综合政策。比较近年来 3 个一号文 第一个主题是农民, 第二个主题是农业 , 第三个主题 年的 80 亿斤增产到 9 8 亿斤,20 年粮食又增产 2 0 件 , 60 30 05 0
中央一号文件透露新亮点
中央一号文件透露新亮点作者:陈芬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9年第03期中央一号文件今年首次提出了大豆和奶业振兴计划。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2019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连续第16年聚焦“三农”问题。
此次文件对农业农村的长期发展作出了部署,内容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与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等关注的三农领域重点问题十分相合。
同时,此次一号文件又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亮点。
“压舱石”2月20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对一号文件进行了解读。
韩长赋表示,目前农业农村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数据上看,我國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14617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6%,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
但更应看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业农村,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也正由此,为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一号文件提出了“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同时,在财政、金融上进行优先保障和服务,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投入比例。
中信建投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分析称,过去五年里,“三农”工作的重点从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渐演变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今年则着重强调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
文件从脱贫攻坚、农产品供给、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和农村改革等角度展开。
未来“三农”工作将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定位农田水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定位农田水利郑风田【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1页(P25)【作者】郑风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郑风田: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定位。
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八年涉农,2011年把聚焦定位在水利上,凸显了该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我国季节性气候明显,雨季时雨量较多,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不下雨。
主要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在雨季时把多余的雨水贮藏起来,到旱季时加以利用。
据报道,近几个月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量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冬小麦缺水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其中,山东已有5973万亩农田受旱,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中国粮仓”河南受旱面积1586万亩。
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华北大旱,2010年西南大旱和南方暴雨,近十年来可以说我国旱涝灾害不断,威胁着农业生产。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在关键时刻一直难以派上用场。
近年来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农田水利投入却呈现逐渐弱化、恶化趋势。
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上世纪50~70年代,当时全国建设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并且大多数都有配套的渠系工程。
在农闲时,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被动员起来修建沟塘渠堰。
这些分布在农村村边周围的农田水利设施,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只可惜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以后,沟塘渠堰的维护就处于停滞状态,国家的投资主要被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
为什么在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全国财力物力极度匮乏,我们却能在各地兴修起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反而到了现在,国家财政大力向“三农”倾斜,“一号文件”屡次强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和资金投入能力较过去而言亦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农田水利设施却难以抗衡大旱等灾情考验呢?核心原因在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呈现出市场和政府“双失灵”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农田水利是公共品,私人投入激励不足,市场机制无法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投入出现严重偏差。
如何认识五大“三农”发展新理念
如何认识五大“三农”发展新理念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青年报》( 2016年02月03日 06 版)编者的话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该文件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共6个部分30条,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
“农业现代化”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首次写入这一重要文件,其他亮点还包括:以“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补齐“短板”吹响决胜小康冲锋号,“产业融合”支撑农民增收。
那么,如何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又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者副刊特约请郑风田、李国祥两位农村问题专家解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飨读者。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引起很大关注,今年提出要用新的理念来破解“三农”新难题,这些新理念主要包括哪些?其提出又有什么样的背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会面临哪些困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是今年一号文件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昭示着接下来的“三农”改革方向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任何涉农改革都必须增加农民福利,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
“三农”作为我国发展政策的重中之重,其实已提出很多年了,但“三农”之中究竟哪个最重要,是农业、农村还是农民?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
其实,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比如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等国,一般是巨型农场,是农民替代型的,它通过引进现代资金、利用大型农业机械化就可以实现。
一号文件推进三农“双轮驱动”
一号文件推进三农“双轮驱动”2010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推动“三农”顺利前进的“双轮驱动”。
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吹进了亿万农民的心。
这是国家连续第7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分为五个部分27条内容。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如此概括一号文件的精髓,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农村信息化也将被赋予更多重任。
改善农村民生“虽然今年的一号文件没有直接点出农村信息化工作,但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序言部分提出了五个‘把’。
”原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方瑜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这五个“把”将文件的立意提到了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上。
文件中的五个“把”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这几句话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经验,总结了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的确非常精彩。
”陈锡文表示,经过党的十六大以来7年多时间的改革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
“这五句话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一直以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更体现在民生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因此,一号文件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为了改善农村民生,国家全面加强了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规划中的农村民生工程,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了解,仅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就达到2693.2亿元;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覆盖对象到年底已达到4631万人;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安排了320个县开展试点……2009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也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