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成语故事诵读1114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
第一则是《劝学》。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曾子的学者,他在家
中读书时,看到一只鸟儿在窗外飞来飞去,便产生了放弃学业去追
逐自由的念头。
但是,曾子的母亲却告诫他说,“鸟儿虽然可以自
由飞翔,但是它没有书本知识,只能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而你是有
知识的人,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曾子听后深受感动,放弃了逃学的念头,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二则是《饮鸩止渴》。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旅途中感到口渴,于是他找到了一口井,但井水却被毒蛇咬死,水中有毒。
这个人为
了止渴,却不顾一切地喝下了这口毒水,结果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却不顾后果
地采取了错误的行动,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第三则是《养生》。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鸽子,他每天
都给鸽子喂食,希望它能够长寿。
然而,这只鸽子却因为长期缺乏
锻炼,导致了身体变得非常虚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生不仅仅
是要注重饮食,还要注重锻炼,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长寿。
列子的寓言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还启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故事一,《养生》。
有一天,列子背着担子走在山间,突然看见一只大鹰在空中盘旋,它的羽毛闪闪发光,非常美丽。
列子心生羡慕之情,便对大鹰说,“大鹰,你的羽毛真美丽,我可以把你抓来,把你的羽毛剪下来,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
”。
大鹰听了列子的话,非常生气,它说,“人啊,你想抓住我,把我的羽毛剪下来,只是因为你嫉妒我的美丽。
但你知道吗?我的美丽并不是靠外表来维持的,而是靠我的养生之道。
我每天都要飞翔在蓝天之上,吸收阳光和新鲜空气,我要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如此美丽的羽毛。
所以,养生才是保持美丽的秘诀。
”。
列子听了大鹰的话,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养生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开始注重养生,保持健康的身体。
故事二,《知足》。
有一次,列子去山上采药,途中遇到一位老农,老农背着一大捆柴,一边走一边唱着歌。
列子觉得奇怪,便问老农,“你背着这么重的柴,还能唱得这么欢,你不觉得累吗?”。
老农笑着回答说,“我这点柴算不了什么,只要家里的火炉能够燃烧,孩子们能吃饱穿暖,我就觉得很幸福。
”。
列子听了老农的话,深有感触。
他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从此以后,他学会了知足,珍惜眼前的幸福。
故事三,《团结》。
有一天,列子在山上遇到一群蚂蚁,它们正在搬运食物,一只蚂蚁不小心把食物掉在了地上,其他蚂蚁并没有责备它,而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它把食物搬回去。
列子看到这一幕,感慨万分。
他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从此以后,他更加注重团结合作,相信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养生、知足、团结,这些道理都是列子的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活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列子中的成语故事
纪昌学射【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悬虱于牖。
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列子·汤问》(节选)【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
于是就去告诉飞卫。
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
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
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
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
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
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歧路亡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
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
出自列子的成语及典故语文教材
出自列子的成语及典故
出自列子的成语及典故如下:
1.余音绕梁:出自《列子·汤问》,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也比喻诗文意
味深长,耐人寻味。
2.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
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
罪。
4.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比喻毫
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5.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意思是“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
离”,人无巧诈之心,异类也可以亲近,劝喻人们自甘恬谈,莫多机心。
以上是部分出自列子的成语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
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希望能帮助到你!三分钟的成语故事演讲篇一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
”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
”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
”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当然可以。
”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
”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
”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
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3一挥而就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
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2)《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
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
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
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
”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
列子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
列子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列子,名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学者,其著作《列子》中充满了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富含哲理,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典型的列子寓言故事,并提供相应的原文及译文。
一、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担忧天塌地陷的人,害怕得无处安身,以至于废寝忘食。
二、歧路亡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共党,又请杨子之竖子视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岔路多矣,吾安知其不为歧路也?”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他带领一些人去寻找,又请杨子的仆人帮忙。
杨子说:“哎呀!丢了一只羊,为什么找的人这么多?”邻居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我怎么能知道它不是走到岔路上去了呢?”三、疑邻盗斧原文:人有亡铁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听其言语,盗铁也;观其颜色,窃铁也。
俄而掘其谷仓,铁在焉。
译文:有个人丢了一把铁锤,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
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行为举止,觉得像是偷铁锤的人;听他说话,也像是偷铁锤的人;看他的神色,也像是偷铁锤的人。
后来他挖开自己的谷仓,铁锤就在那里。
四、愚公移山原文: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他的家面对着两座大山。
他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行都要绕远路,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我和你们一起努力,把险峻的山挖平,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
《列子》中的故事
《列子》中的故事《列子》中的故事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疑邻盗斧》等。
1、《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
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3、《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4、《纪昌学射》《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5、《疑邻盗斧》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列子》所有寓言故事
《列子》所有寓言故事列子,又称“《列子》”《列本》等,是一份古典文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寓言艺术之经典”。
它大量收集了西周起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多个朝代的寓言故事,其中包括了“论语”、“诗经”、“易经”等众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还有现代学者曾经收集的故事,以及列子的读者演绎出来的故事。
列子收录的寓言故事全部贯穿着有道德或伦理的主旨,以传播对正直良善的理念为主,传讲着通过言辞的清楚来达到社会改善的目的。
例如列子中的有关仁义礼智信,有关道德和正义智慧之道的故事,都有助于培养未来年轻人的社会知识,使他们更加尊重社会规范,更加坚持正义,在社会生活中不违背良心,守住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
从“犁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列子的寓言故事突出了集体荣誉大于个人的主题,强调仁义礼智信的观念。
“犁江”的故事讲述了西周时期有个大夫名叫湘叔,他一生服务国家,利用他的权力与知识,把河水引到山间,给大家带来了蓝天碧水,使得当地更加美丽,也因此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和尊敬。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贡献社会的人虽然可能得不到物质的回报,但是却会受到荣誉和尊重,这正是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鹤冲天”的故事更加突出了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一个叫桓公的人,他以大礼敬他的官员,但他的官员却仅仅表现得对桓公的尊重,而不是真正尊重桓公的国家,正是桓公见状,大怒之下告之他们,告诉他们不要以身作则,要把正义放在首位,维护公正,不违背良心。
然而,列子中还有一些故事虽然在当时已经表达出深刻的道义与正义,但却带有现代作者的审视,以更现实、更深刻的文字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和感悟。
例如“君子三戒”的故事,它讲述君子有三种情绪不能失控,宁可受伤了自己也不能伤害别人。
现代读者以此为例,可以从中学习到只有遵守正义的礼仪,才能够有助于自己和社会的进步,也能帮助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列子是运用晦涩难懂、象征性语言,通过比喻来传达深刻的道义。
列子学射相关成语
列子学射相关成语
《列子学射》出自《列子·说符》,这则故事中涉及到以下成语:
1. 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这个成语在故事中体现了列子在学习射箭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态度。
2. 纪昌学射:这是一个与《列子学射》类似的故事,讲述的是纪昌向飞卫学习射箭的经历。
这个成语强调了刻苦学习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3. 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
在列子学习射箭的过程中,他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最终达到了高超的射箭技艺。
4. 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这个成语与列子学射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专注和稳定心态的重要性。
5. 半途而废:指做事不能善始善终。
列子在学习射箭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困难或挫折而放弃,而是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些成语都与《列子学射》的故事有所关联,它们强调了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如专注、坚持、耐心和恒心等。
列子寓言故事
列子寓言故事故事一,《养生之道》。
从前,有一只老狐狸,它年纪很大,但仍然精神矍铄。
有一天,一只年轻的狐狸来向它请教养生之道。
老狐狸对年轻的狐狸说,“养生之道就像是打磨石头一样,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变得更加坚硬。
”年轻的狐狸听后,深有感触。
故事二,《助人为乐》。
有一次,一只小鸟飞到了一只狐狸的窝边,请求狐狸帮助它寻找食物。
狐狸听后,笑着说,“我不能帮你找食物,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那就是学会自己寻找食物,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加独立。
”小鸟听后,感慨万分,决定自己去寻找食物。
故事三,《坚韧不拔》。
有一棵小树,它生长在崎岖的山路上,风吹雨打,但它始终傲立不倒。
有一天,一位行人路过,看到了这棵小树,他感慨地说,“这棵小树虽然不高大,但它的坚韧不拔让我深受感动。
”小树听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故事四,《团结就是力量》。
有一只蚂蚁,它在寒冷的冬天里,为了让自己的家庭度过难关,勇敢地去寻找食物。
当它发现一块大面包时,它知道自己无法独自将它搬回家。
于是,它召集了其他蚂蚁,大家一起协作,最终成功地将面包搬回了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故事五,《知足常乐》。
有一只鸟儿,它每天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它却常常感到不满足。
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鸟儿,它告诉自己,“其实,我已经很幸福了,我应该知足常乐。
”从此以后,它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以上就是几则列子寓言故事,它们或讽刺人性,或反映道德观念,或启迪人生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愿我们都能成为像列子一样的智者,用寓言故事点亮人生的智慧之灯。
列子 老残游记 成语
列子老残游记成语
1. “刚正不阿”,就像《老残游记》里的老残,面对不公坚决抗争。
比如在生活中,有人看到不公平的事却不敢吭声,那多憋屈啊,咱就得刚正不阿地站出来!
2. “脍炙人口”,《老残游记》不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嘛!想想那些大家都爱谈论、爱分享的好东西,不就是这样嘛!
3. “拍案叫绝”,读到《老残游记》里那些精彩情节时,真让人拍案叫绝啊!就如同你看到一场超精彩的表演,不得拍手称赞啊!
4. “入木三分”,列子的思想那可是入木三分啊!就像深刻的道理能深深印在你心里一样。
5. “妙趣横生”,《老残游记》里的故事多妙趣横生呀!就跟和朋友聊天时听到的有趣段子似的。
6. “行云流水”,列子的文章写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啊!你想想写字画画特别顺畅的感觉,是不是很棒?
7. “叹为观止”,看到《老残游记》里的奇景描写,真的是叹为观止啊!这就好像你看到了超级震撼的自然奇观一样。
8. “别开生面”,列子的某些观点真的是别开生面啊!跟平常的想法不一样,多新奇呀!
9. “引人入胜”,《老残游记》多引人入胜啊,一旦开始读就停不下来!就像被吸进去了一样。
10. “博大精深”,列子的学说那可是博大精深啊!想想那些需要你不断钻研的知识,是不是很有挑战性?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成语和《老残游记》以及列子结合起来,真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它们的魅力,我们应该多去品味和学习。
一日千里成语故事
一日千里成语故事
“一日千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马跑得非常快,一天能跑一千里。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叫列子的年轻人想要学习轻功,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叫做尹喜的老师。
尹喜告诉他,要学习轻功必须先学会气功。
于是,列子就开始学习气功。
在学习的过程中,列子非常努力,每天都在不停地练习。
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进步很慢,因为每天他只能走一小段路程。
他感到非常沮丧,甚至想要放弃。
这时,尹喜告诉他一个秘密:每天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不要急于求成,总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听了老师的话,列子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努力练习。
过了不久,列子的气功终于练成了。
他觉得自己身体轻盈,走路时脚步轻快。
于是,他开始尝试跑步,结果发现自己跑得非常快,一天能跑一千里。
后来,“一日千里”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马跑得非常快,也比喻人的进步或事业发展迅速。
《列子》文言文
《列子》文言文1.《列子学射》1.原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2.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2.《林类拾穗》1.原文: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
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
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
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
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
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
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2.译文: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
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
”子贡请求前往。
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
列子寓言故事成语
列子寓言故事成语写作背景:列子,又名老子,是东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作品“道德经”中以简短的语言,写就了一系列的箴言、故事及其他的论述,形成了文学上的瑰宝,响彻中华古代文化之皑皑白雪。
《列子寓言故事成语》列子洞悉强者之慈悲,智慧者之慷慨,对弱者之仁爱,大量神妙及有深义的寓言故事成语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基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老子深思及无穷智慧,也因其言谈方式简明、用词足够准确,使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能被深植于大家心中,并铭记于心,成为时代最经典的口头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遵纪守法”,提醒我们:不论再怎么渴望改变,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职责;而“事事谦让”,更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虚荣,才能同他人相处的和谐。
“知进而退”则鼓励我们要学会知足,把能力和精力投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追求无意义的永不止步的自我膨胀;而“知泰而安”更是引导我们要把精力全部投入到静心自在的大乐中。
这些含有深意的句子,无一不是老子智慧的感召,其中的一些最有名的句子,如“明哲保身”,突出了老子明智及精明的心态,以及“静以修身”,则引导我们要知足常乐,克制欲望,守正净业,乐其身心。
有一桩故事,描述了老子在一个苦境中,以“知足常乐”作为思考之道,洞悉万物本源而奔穷源,并因此找到一丝希望。
一只小蚁啃食着一只野兔,老子奇怪地问道:“这么大的兔子,蚂蚁怎么吃得下呢?”随后,蚂蚁却了一句“步步为营”的格言,老子的惊奇消除,却又深深的领悟到营造财富的秘诀“步步为营”:靠一步步慢慢积累,早晚可以积累到远大的财富。
此外,老子还谈及“心怀天地”,其眼中无尘,心里明亮,信仰万物源自至道,心怀天地。
古人常说:“大道至简”,老子的思想也正如此,谨慎而宽容,只有诚实的心灵,才能昭著知足的真理,他的风范以及他的文字,让我们今天仍可以被此精神所启迪。
“观物而见其妙”,“恬淡为上”,“大丈夫处世,不苟而然”,“无为而无不为”,“有庆莫嫌晚”……用老子的句子,去描绘社会及现代时代,可谓“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其意义深远,方向正谨,足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及行为。
列子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新版
列子二则的原文及翻译新版《列子》成语故事诵读篇一初二语文·《列子》成语故事诵读(一)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哉?‛【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当伯牙弹唱高山之声时,钟子期说:“妙啊!巍峨的样子好像泰山一样(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一样)。
” 当伯牙奏起流水之音时,钟子期说:“妙啊!流动奔涌的样子好像江河(好像江河在眼前流动奔涌)。
”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都能理解。
伯牙在泰山南部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山崖下,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取出琴鼓起来。
开始是演奏‘小雨’的声音,后来则是‘山崩’之音。
乐曲每次奏起来,钟子期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意趣。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奇妙啊,奇妙啊,你听我演奏!是用如我一样的心(思)在想像。
我往哪里逃呢?”【含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出自列子的成语
出自列子的成语出自列子的成语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自列子的成语,欢迎大家分享。
出自列子的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假力于人: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近在眉睫:形容很近,就在眼前。
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累块积苏: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
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
眉睫之内:形容近在眼前。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丢失。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声振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同归于尽:尽:完。
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响遏行云: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游响停云: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自给自足:给:供给。
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拔毛济世: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辨日炎凉: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观往知来: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攫金不见人: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攫为己有:攫:夺取。
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流水高山: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茫然自失: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
形容极其旷远。
悲愁垂涕:垂:垂下。
涕:泪。
因为悲哀、愁苦而落泪。
不识不知:没有多少知识。
旧喻民风淳朴。
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
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列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道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十个精彩的寓言故事。
第一个寓言故事是“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地移山,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第二个寓言故事是“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关于列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列子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节选)【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
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列子·汤问》【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杞人忧天是原出自《列子·天瑞》的一则寓言,后来成为成语,一般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心。
以下是杞人忧天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杞人忧天的故事杞国(周代诸侯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了怎么办,因此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朋友很担心他这么忧愁下去,便前去劝他,说天是气体组成的,不会塌下来。
杞人又问:“如果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吗?”劝他的朋友回答说:“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气,掉下来也不会伤人。
”杞人又问:“那地陷了怎么办?”劝他的朋友说:“地则是由土壤添塞,充满各处,是不会陷下去的。
”杞人听了松了一口气,非常高兴。
那个去劝他的人也松了口气,非常高兴。
杞人忧天的出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杞人忧天的意思“杞人忧天”后成为我国一句常用的成语,常用来指那些不必要的担心,例如杜甫的“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就是这个意思。
但也有人用杞人忧天来表达忧患意识,例如李白的“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就是说虽然皇帝看不到自己的一片诚心,但他仍像杞人忧天那样为国忧虑。
当代也有一些人主张杞人忧天反映了一种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的番外钱锺书在《管锥编》第二册记载英国小说《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编者注)写飞浮岛国(Laputa,后来宫崎骏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动画片《天空之城》,编者注)的`人民“愁虑无宁晷”(never enjoying a minute’s peace of mind),一天到晚害怕“天体将生变故”(their apprehensions arise from several changes they dread in the celestial bodies),例如“惴惴恐日轮渐逼地球,行且吸而吞之,以是寝不安席,生趣全无”(they can neither sleepquietly in their beds,nor have any relish for the common pleasures or amusements of life)。
两小儿辩日》素材之《列子》中的成语
《两小儿辩日》素材之《列子》中的成语成语10个(出自《列子·说符》)攫为己有词语解释成语攫为己有发音jué wéi jǐ yǒu 解释攫:夺取。
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出处《列子·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 示例《列子·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 相关...攫金不见人词语解释成语攫金不见人发音jué jīn bù jiàn rén 解释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出处《列子·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示例《列子·说符》:“取金之时不见...行不从径(xíng bù cóng jìng) 解释:走路不遵循正道。
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出处:《列子·说符》:“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
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示例:...如石投水词义: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
比喻互相合得来。
词音:rú shí tóu shuǐ 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
’”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强食靡角注音强食靡角( qiáng shí mí jiǎo ) 解释谓饱食而角力求胜。
《列子·说符》:“强食靡角,胜者为制,是禽兽也...,靡读为摩,谓以角相摩。
见俞樾《诸子平议·列子》。
...形枉影曲形枉影曲词目形枉影曲发音xíng wǎng yǐng qū 释义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
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形枉影曲出处《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智子疑邻原文《吕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说符》中都有这则故事。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列子》成语故事诵读
(一)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哉?‛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当伯牙弹唱高山之声时,钟子期说:“妙啊!巍峨的样子好像泰山一样(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一样)。
”当伯牙奏起流水之音时,钟子期说:“妙啊!流动奔涌的样子好像江河(好像江河在眼前流动奔涌)。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一定都能理解。
伯牙在泰山南部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停在山崖下,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取出琴鼓起来。
开始是演奏‘小雨’的声音,后来则是‘山崩’之音。
乐曲每次奏起来,钟子期都能理解他的意思、意趣。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奇妙啊,奇妙啊,你听我演奏!是用如我一样的心(思)在想像。
我往哪里逃呢?”
【含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二)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含义】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三)余音绕梁
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曹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译文】曹娥向东到了齐国,因为缺少粮食。
在经过雍门的时候通过卖唱、表演来糊口。
虽然(已经)离开了歌声的余音仿佛仍然绕着梁(房屋的结构),三天歌声都没有消散。
附近的人都以为她还没有离开。
(曹娥)离开(雍门)以后,经过旅店时,旅店里面的人侮辱了她。
曹娥于
是拉长声音悲痛的哭泣。
方圆一里无论年长或年幼的人都伤悲愁苦,纷纷相对着流眼泪。
三天都不吃饭。
于是立刻去追(曹娥),曹娥回来以后,重新放声高歌。
方圆一里无论年长或年幼的人都欢喜雀跃跳起舞来,不能够控制自己。
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愁苦。
于是就送给她丰厚的财物。
因此雍门一带的人至今善于吟唱哭泣,大约都是学了曹娥留下的唱法吧。
【含义】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四)多歧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
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捕。
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
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杨子没有回答他们。
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学者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寓意】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五)齐人攫金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译文】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
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
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还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
【含义】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见钱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