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2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法家:韩非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意义
见右边栏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2.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士”阶层地位提高,四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
4.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程。
意义:①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理学的创立
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思想
1.理气关系:理一气二;
2。理学修养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朱熹的哲学地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概况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编写人:王学春审定:高三历史组【考试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框架】(见链接高考)【知识整合】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实战高考1.(2012•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实战演练2、(2012·嘉兴模拟)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能力提升:3、(2010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相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0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实战高考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重、难点突破1: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见链接高考)自主与合作学习: 17—18世纪英国依仗哪些方面的优势而崛起?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知识整合2、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你得到怎样的认识?3、结合三本必修,找找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影响?从中得到的认识.【疑难剖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知识拓展:工场制度、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实战高考6、(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我校历史一轮复习结束。

根据我校学生起点低、基础差的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对一轮复习进行的总结并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一、一轮复习总结:1.课堂教学路子总体上符合高三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

①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目的明确,紧紧围绕着巩固落实基础知识这个重点进行。

注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落实基础,力图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基础落实的力度和层次。

②教师对学情了解充分,讲评的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思维误区得到充分展示;注意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归类讲评;补偿练习选题典型、针对性强。

2.根据课时少、任务重的新情况,注意落实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并有督促检查措施,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观念明显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思考、总结、落实基础知识。

存在的问题:教师方面:基础知识复习中重点与全面的关系处理不很到位;基础知识记忆落实的情况不理想等。

学生方面:观察图表的能力较差,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有效的把信息与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和重组知识的能力较差,不能把材料、课本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知识有效的整合为答案;答题时审题不清,答案不规范。

二、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充分研究新课程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的目标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3

201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3

第十六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44课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掌握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1.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到70年代初,面对“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此外,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还表现在: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美国出现新经济。

2.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原因: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政府延续并发展了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消除贫困,减少失业。

联邦德国: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共同原因: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与指导。

(2)主要表现:美国①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尤其是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滞胀”局面。

③20世纪80年代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出现了低速的持续增长。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人教课标版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高考必备】

人教课标版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高考必备】

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一讲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考点01)备考导航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望今后命题,除继续注重上述考点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与当今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反腐倡廉等热点相关联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新题型。

复习目标知识目标专制主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古代重要的官制和选官制度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能力目标I、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归纳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从中掌握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3、古代用人制度与选官制度的古代演变。

4、了解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军机处等史实,认识君主考制加强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

5、古代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的沿革。

重点、难点、1、专制主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科举制计划课时:二课时复习过程:专题知识归纳1、基本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地方制度1)、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它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3)、“蕃汉分治”制在辽境内,居住很多民族,汉族与契丹等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为此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它的特点是民族分治,实质是阶级统治而非民族压迫,作用是促进了契丹的发展,加速契丹封建化进程,也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你知道怎么编写历史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例1:教师可先展示课前提示中《海尔大厦》照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的有关部分:2023年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北美总部。

事例2: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

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

事例3:202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事例4:1905年,瑞士人亨利。

内斯特莱创办的雀巢公司同英瑞浓缩奶公司合并,把厂房开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大洋彼岸的美国。

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内斯特莱恐怕不会想到,半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9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如今,人们徜徉于超市,把雀巢咖啡放进购物车时,想到的可能只是咖啡的浓香,而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采撷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浪花。

事例5:教材小字第二段:有关美国波音公司的例子。

这些都说明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今天来学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讲授:(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的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如何见书上。

高三历史复习学生教案七篇

高三历史复习学生教案七篇

高三历史复习学生教案七篇高三历史复习学生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

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

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难点: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导学练【教学过程】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成为农业的始祖。

黄河流域—种植粟、麦长江流域—种植水稻2.农耕格局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素质)等。

[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先秦.doc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先秦.doc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策略】1. 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

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2. 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

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商映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多年。

2. 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铁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3)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3)

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3)古代中国的经济编写人:王学春审核人:高三历史组【考试要求】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器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知识框架】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1、农业:①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以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④精耕细作是基本特征2、手工业:①官营手工业②民营手工业③家庭手工业3、商业:①“市”的形成与发展②商业城市③商帮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知识整合】一、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在农业生产很少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铁农具和牛耕技术,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形成。

④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西汉出现二牛抬杠的耦梨法,东汉出现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

⑤唐朝: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标志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即土地国有制,实行集体耕作。

(2)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确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个体农耕。

B、类型: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大部分土地归地主所有;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农民占有少量土地;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从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3、小农经济:(1)含义:小农户个体经营的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条件):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精耕细作(分散性);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又称男耕女织);③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封闭性)。

2013高三历史春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3高三历史春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滨海县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春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组卷:王学春审核:王兆松2012.9.28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利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3.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4.“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5.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加速了落后生产方式的解体 B.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内陆的开发6.传说湖南名士叶德辉写了副对联:“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2.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2.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先天不足(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市场狭小、力量薄弱〉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主要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西方列强的侵略虽然带来了灾难,但是冲击了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第3课时)
【学习目标】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一、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阻碍发展的因素: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近代中国发展实业能“救国"吗?近代中国的实业主要受到那些因素阻碍?民族资本主义要真正获得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及时训练(巩固学习)
材料一 周村的丝绸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家庭手工丝织作坊。到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民谣“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周村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村丝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在电视剧《大染坊》中,民国初年陈寿亭创办的大华印染厂发展迅速,一跃成为青岛第二大印染企业。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大华印染厂与材料一中印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近代周村丝绸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作简要评价。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2.“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国有制(实质是私有制)
四、小农经济的含义、特点:
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5.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 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6、“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3)战国-—井田制被废除
——如秦国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
铁器牛耕使用,使个体领导成为可能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3)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历史二人民版导学案: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5)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知识点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教者讲解、点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一、“市"的形成与发展
1.秦代: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12、中国古代出现商业集中趋势的城市开始于: ( )
A 战国 B 秦 C 汉 D 唐
13、在对外海陆贸易中,海外贸易尤为发达的时期是: ( )
A 秦汉时期 B 三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
14、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 出现于六朝时期 ② 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③ 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
10。下列各项符合明清商业发展状况的是( )①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②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③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成为重要的商业城镇;④广陵“雄富冠天下”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情分析】1.这部分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专题。

2.随着高考选考试题命制技术逐步成熟,高考命题逐渐由考查单个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

如:某某高考曾经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某某卷曾经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综合起来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看,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

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

【知识交汇】一、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1.相同:①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X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X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③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2.不同:①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②两者的性质不同。

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③两次改革的特点不同。

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④两次改革的结果与影响不同。

梭伦改革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上某某政治道路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的异同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教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教学案 必修三专题三

课题:“顺乎世界之潮流”编写人:王学春【江苏高考12考试说明与解读】(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难点: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课时:1课时考点梳理:知识分解(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等)(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1、背景: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思想的影响。

⑶林则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⑷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概况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②主持编写《》《》,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代表作《》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著作。

②思想:“”。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步。

3、特点: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二)、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内忧外患2、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王朝。

3、实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实践:兴办近代企业开设新式学堂。

滨海县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1

滨海县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1

滨海县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1滨海县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一)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

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

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只有认真的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随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报告出台,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争论又热闹起来。

在申请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列中,日本和德国是两个热门国家材料三:建国伊始,周恩来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的发展。

他参与制订了两条重要的对日政策原则:一是严格区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二是正确对待两千年与50年的关系。

为了打开中日邦交正常化渠道.他从现实可能出发,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

在与日本政府的接触中,他既坚持原则,又适当灵活,将针锋相对的斗争与有理、有利、有节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

在他的大力推动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中日邦交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钱嘉东《周恩来与中日关系述论》回答:(1)材料一中说中日关系进入第二个春天,那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其(第一个)到来的原因主要有是什么?(2分)(2)材料二说明日本在国际舞台中有什么动向?其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的“两千年与50年各是什么意思?(4分)(4)结合材料三与当前的中日关系,谈谈你多中日关系的认识。

(2分)2.(18分)一百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1)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2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相同的影响是什么?(2分)3.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滩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2)考点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编写人:王学春审核人:高三历史组[考纲要求](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知识提纲]一、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一)古希腊民主制度产生的条件1、地理环境——海洋文明(爱琴海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⑴小块陆地、广阔海洋、季风气候造就了古希腊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⑵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⑶平等互利的观念。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社会环境——希腊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由地理环境决定)⑴使公民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⑵古希腊城邦还具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⑶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

这一切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BC6C初,详见选修一)2、制度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BC6C末)3、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BC5C)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如“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等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三)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罗马法(一)定义: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二)内容:1、从形式上分:成文法和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⑴习惯法特点: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局限: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可方便。

⑵成文法背景:平民和贵族斗争;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9年)进步性:局限性:2、从整体结构上分:公民法、万民法⑴公民法:①范围:②内容:③操作:④代表:《十二铜表法》⑤作用:⑵万民法:①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②范围:③内容:④操作:⑤作用:(三)罗马法的作用①对罗马而言,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②对世界而言,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重点解析]1、雅典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而非全体公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他国公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2、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鼎盛。

4、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5、雅典民主政治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即: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组成及职责如何?)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

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6、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⑴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⑵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实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进一步削弱了氏族制残余。

他还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⑶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7、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发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

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

完成: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这样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了实际意义。

查士丁尼极力重振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巩固练习]【典型题例】1、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B)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B)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C)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7、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

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

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B)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8、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

这是因为(C)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必行政公职更重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在古代,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实行的是公民集体的民主政治;而中国则是君主专制制度。

请回答:(1)在古代中国的秦朝和古代希腊的雅典,分别形成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2)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方面,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和雅典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

10.孔子对周礼非常重视,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制是孔子的政治理想。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想,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请回答:⑴简要分析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和罗马法形成、发展的背景。

⑵孔子的“礼”和罗马法在核心内容上有何不同,目的上又有何相同?⑶简要分析孔子“克己复礼”思想和罗马法的影响。

1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图1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2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请回答: ⑴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根据材料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

⑵根据图1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形成图2这种机构的理论来源是什么?⑶图二中的国会与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哪一机构类似?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参议院众议院 内 阁 其他机构 最高法院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9.(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大臣互相配合,互相牵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雅典:民主制度。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由合法公民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

(2)中国:黄河和长江沿岸土地较肥沃,农业发达;且大海、山地和沙漠把中国与其他地区隔绝开,地形上相对封闭。

小农经济形成,为专制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雅典:希腊半岛山地多,土地贫瘠,但是港湾众多,因此这里农业相对落后,但航运业发达,商业的发展和小国寡民的城邦为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

10.①“克己复礼”:历史处于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很多思想家在寻找稳定社会的方法;分封制崩溃,但在人们思想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罗马法:罗马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持续不断。

②“礼”的核心:等级制度。

罗马法的核心: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目的: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③“克己复礼”:孔子主张以周礼维持社会秩序,是对社会动荡的批判,反映了当时民众的要求,具有合理性、人民性;他主张重建等级秩序,从“礼”的形式上来讲,带有保守、倒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色彩;是后来中国人进行精神修养的重要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