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山市
文山市,原名文山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决定撤销文山县,设立文山市。
撤县设市后,原文山县行政范围为文山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
位置面积文山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县境,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州蒙自县连接,并与屏边县一河(那么果河)相隔。
开化镇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文山市党委、政府驻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全市东西横跨63公里,南北纵跨66公里,总面积2977.19平方公里。
最高海拔2991.2米,最低海拔618米。
地理位置优越,北上省会昆明市333公里,东至广西南宁市676公里,南下国家级二类口岸船头128公里、河口口岸169公里,西至红河州蒙自县城129公里,四周均有公路干线,交通状况良好。
2009年末,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0.8%,城镇化率50.49%。
历史沿革文山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较早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置郡县时就已纳入牂牁郡,进桑二县辖地。
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设贲古县时,县境西部归属贲古县。
东南部为梦都、进桑二县地。
县名从《易经》的“贲”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县。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开化通判,设文山县,属开化府,辖区为开化府所设开化、永平、安南、王弄、东安、乐龙、逢春、江那八里,后从乐龙分新现共九里,里下设甲、牌,均属原三长官司所属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马白同知为安平厅,分管逢春、永平、东安三里,文山县辖六里。
民国1年(1912年)成立县公署,2年(1913年)划分南区设靖边行政区。
文山简介介绍
广南世外桃源
以田园风光和壮族文化为 特色,是一个集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于 一体的旅游胜地。
砚山古城
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 ,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旅游线路及攻略
普者黑一日游
游览普者黑景区,欣赏湖 泊、山脉和溶洞的自然风 光,体验云南高原的壮美 。
坝美两日游
游览坝美景区,感受壮乡 田园风光和壮族文化的魅 力,享受一个轻松愉快的 周末。
坝美
一个壮乡田园风光为主的景区,以 喀斯特地貌、田园风光和壮族文化 为特色,受到游客的喜爱。
老君山
滇东南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以雄伟 的山势、高原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 资源而闻名,吸引大量登山和自然 爱好者。
人文景观
01
02
03
世外桃源村
一个保存完好的明代古村 落,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 、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浓郁 的民族风情吸引游客。
现代历史
• 当代时期:文山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成为云南省的重要地 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03
文山州文化
语言文字
01 壮语
文山州是壮族聚居的地方,壮语是当地主要的语 言,分为砚山壮语、丘北壮语、广南壮语等。
02 苗语
文山州也是苗族聚居的地方,苗语是当地苗族人 民的主要语言,分为麻栗坡苗语、西畴苗语、马 关苗语等。
老君山三日游
登山爱好者必去之地,可 安排三日行程,游览老君 山景区,领略高原风光和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05
文山州特产与美食
特色产品
三七
文山州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 ,三七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
上,质量好,医药价值高。
八宝贡米
文山州概况
第一章文山州概况1、文山州壮族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3o35ˊ至106o12ˊ,北纬22o40ˊ至24o48ˊ之间。
2、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北(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文山东(广西白色)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总面积32239平方米,人口370万。
3、管辖文山市、砚山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富宁县、丘北县。
州府所在地文山市。
4、文山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3%,。
文山州国境线长438千米,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
6%。
耕地占总面积的7.26%。
基本内容:1.2010年文山州文化州的总人数是:370万人。
2、文山州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3、文山州的少数民族为:194.3万人4、文山州的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56.6%5、文山州人口中,居住城镇的人口为:989757人,占总人口的28.13%。
6、文山州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32511人,占总人口的71.99%7、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92789人。
8、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减少:239074人。
9、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12.93个百分点10、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12.81个百分点。
11、文山州居住的少数名族有: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傣族、白族、蒙古族、仡佬族等11个名族。
12、截至2008年,文山州管辖: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广南县、富宁县、丘北县。
13、文山州有乡镇:102个14、文山州有民族乡:16个15、文山州有村委会:947个16、文山州有村民小组:15341个17、文山州占地面积最大的县城是:广南县(7983平方千米)18、文山州占地面积最小的县城是:西畴县(1545平方千米)19、文山州州府所在地:文山市20、文山州县城占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为:广南县(7983平方千米)>富宁县(5459平方千米)>丘北县(5150平方千米)>砚山县(3888平方千米)>文山市(3064平方千米)>马关县(2755平方千米)>麻栗坡县(2395平方千米)>西畴县(1545平方千米)。
云南文山简介概况
云南文山简介概况
文山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与越南接壤,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
全州辖3个县、1个市,总面积为3312平方公里。
文山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为7℃,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左右。
文山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气候宜人。
全年无霜日达252天左右,无霜期达25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为16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
文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文山区位优势明显,南接广南高速、昆(明)文(山)高速,北靠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文山是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贵广高铁和南昆客专的相继开通和建设,文山将成为云南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的重要枢纽。
文山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苗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20%左右,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1 —1 —。
文山简介
文山简介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
县境东西最宽63公里,南北最长66公里,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
大部分地区属西风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
全县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全县特产名贵药材三七,产量质量均属全国之冠。
文山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后进。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
全县公路里程2311.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8公里,三级沥青路面154公里,全县17个乡镇均有公路相通。
全县各乡镇均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程控电话,并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市话装机较大,开通了无线传呼、移动通信。
文山县是多民族杂居县。
共有12个少数民族,以壮、彝、苗居多。
由于民族众多,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俗。
全县人口分布明显:城镇人口较集中,坝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相对较稀少。
文山县有南亚热带到中温带多种气候,多种地形地貌,形成“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的多种优美自然景观。
陡峰、溶洞、峡谷、曲流、瀑布、温泉、密林、古树、花卉、天生桥、地下河等应有尽有。
全县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47科,136个代表树种。
有国家珍稀一级保护树种银杏、大树杜鹃;二级保护树种长蕊木兰、杜仲等。
文山县矿产资源较丰富。
薄竹山中部由花岗岩组成,是滇东南三大成矿中心之一,有中型多金属矿床分布。
经查证,在国内有的12大类矿产中,文山县境内发现8大类、24个矿种、90个矿藏地。
已探明各种矿产储量数千万吨,以锰、铅、锌、钨、锡、银、砷、铝、铁、煤为主。
行政区划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开化通判,设文山县。
辖区为开化府所设开化、永平、安南、王弄、东安、乐龙、逢春、江那八里,后从乐龙分新现共九里,里下设甲、牌,均原三长官司所属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马白同知为安平厅,分管逢春、永平、东安三里,文山县辖六里。
民国1年,成立县公署。
2年(1913年)划分南区设靖边行政区。
文山州坝子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山州坝子的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庄立会;游春梅;周建松;武锐【摘要】文山州共有261个坝子,大坝子主要集中于西部,小坝子主要集中在东部,具有西少东多的特征;海拔集中在1,000~ 1,600 m间,适宜居住和农业生产活动;成因以溶蚀作用为主,其次是河流侵蚀,断裂拗陷坝子少但规模大.坝子是城镇的主要分布地,是主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影响着工农业的分布,但多数坝子不存在水土不匹配的现象,解决水资源的限制因素和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坝区资源是坝子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期刊名称】《保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文山州;坝子;自然特征;影响分析【作者】庄立会;游春梅;周建松;武锐【作者单位】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云南文山66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坝子或坝区是西南地区对山间的盆地、平台或江边开阔谷地的俗称[1],指内部相对低平、周边相对较高,内部地面坡度在8°~12°以下的山间中小型盆地、小型河谷冲积平原、河谷阶地、河漫滩和冲积洪积扇,起伏较和缓的高原面、剥蚀面及高原面上的宽谷低丘、较大的山谷等地貌类型[2]。
云南省是以高原和山地地貌类型为主的地区,全省山区面积占了省域国土总面积的93.60%,坝区(盆地、河谷等平地)仅占6.40%,可利用的平地资源非常有限[3],坝子面积虽小但数量众多,其在地理上的优势,逐渐演进成为山区若干自然地理单元中聚居的中心。
人口聚集区,是城市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交通建设、工业化集中的地区,成为地区经济中心和区域的增长极[4]。
为了保障坝区优质土地,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用地上山”、“城镇上山”等政策。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文山州)位于滇东南,地处103°35ˊE~106°12ˊE,22°40ˊ N~24°48ˊN之间。
文山州情题目
文山州情题目【最新版】目录一、文山州简介二、文山州的自然环境三、文山州的历史文化四、文山州的经济发展五、文山州的旅游资源正文【一、文山州简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南部,地处北纬 22°59′39″至 24°28′53″,东经 103°39′23″至 106°12′17″之间。
东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靠曲靖市。
全州总面积 32239 平方千米,辖 1 市 7 县,人口约为 340 万。
文山州多民族聚居,有壮、苗、彝、回、瑶等民族。
【二、文山州的自然环境】文山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点为 2991 米,最低点为 107 米。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全州有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72%。
境内有丰富的水资源,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河等河流。
【三、文山州的历史文化】文山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公元前109 年,汉朝在此设立牂牁郡,唐朝时设南宁州。
元朝时,文山州划归云南行省。
明清两代,在此设有文山卫。
民国时期,设立文山行政督察区。
1950 年,成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四、文山州的经济发展】文山州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
同时,文山州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主要有铝、锑、锰等矿产资源。
近年来,文山州积极发展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文山州的旅游资源】文山州旅游资源丰富,有普者黑、世博园、西华山、广南八宝等著名景点。
文山州概况.
第一章文山州概况1、文山州壮族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3o35ˊ至106o12ˊ,北纬22o40ˊ至24o48ˊ之间。
2、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北(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文山东(广西白色)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总面积32239平方米,人口370万。
3、管辖文山市、砚山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广南县、马关县、富宁县、丘北县。
州府所在地文山市。
4、文山州是典型的农业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3%,。
文山州国境线长438千米,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
6%。
耕地占总面积的7.26%。
基本内容:1.2010年文山州文化州的总人数是:370万人。
2、文山州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3、文山州的少数民族为:194.3万人4、文山州的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56.6%5、文山州人口中,居住城镇的人口为:989757人,占总人口的28.13%。
6、文山州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32511人,占总人口的71.99%7、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92789人。
8、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减少:239074人。
9、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12.93个百分点10、文化州2010年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12.81个百分点。
11、文山州居住的少数名族有: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傣族、白族、蒙古族、仡佬族等11个名族。
12、截至2008年,文山州管辖: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广南县、富宁县、丘北县。
13、文山州有乡镇:102个14、文山州有民族乡:16个15、文山州有村委会:947个16、文山州有村民小组:15341个17、文山州占地面积最大的县城是:广南县(7983平方千米)18、文山州占地面积最小的县城是:西畴县(1545平方千米)19、文山州州府所在地:文山市20、文山州县城占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为:广南县(7983平方千米)>富宁县(5459平方千米)>丘北县(5150平方千米)>砚山县(3888平方千米)>文山市(3064平方千米)>马关县(2755平方千米)>麻栗坡县(2395平方千米)>西畴县(1545平方千米)。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如藏族等世代生息的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贫瘠的土壤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迟缓,人口增殖也就缓慢,从而形成我国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区。
面积广大、尚未开发的藏北高原,更是地旷人稀甚至荒无人烟。
西北地处干旱内陆,草原面积广大,农业以灌溉为主,水文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因而其人口的分布明显与水资源分布相关。
广大荒漠地带,人迹罕至,而河水流经地区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带,则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区,如宁夏银川平原及内蒙古河套平原,均得益于黄河水灌溉之利而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成为塞上明珠;又如新疆阿克苏地区93%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占总面积6%的绿洲地带,人口密度为175人/平方公里;吐鲁番盆吐地中的绿洲上,人口密度高达376人/平方公里,而绿洲以外不足一人或为无人区。
西南地区虽然大部分地方地形崎岖,石山裸露,但由于气候条件有利,在一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农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的影响: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起作用。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造成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三、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人口的地域分布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历史的继承性,是历史的产物。
它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局的改变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变化又表现出较大的惰性。
越是历史悠久的地区,这种烙印就越深刻,在中原汉族地区,人口增殖的时间长,密度也较高;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多数地区,因开发历史较短,人口增殖时间短,迁移人口数量有限,人口分布一般较稀疏。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
东西横距255公里,南北纵距190公里,土地面积32239平方公里。
州府文山县距省会昆明356公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文山县的薄竹山海拔2991.2米,最低点是麻栗坡县的船头(天保国家级口岸),海拔107米,平均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
州府所在地文山海拔为1260米,年平均气温19度,年降雨量779毫米。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2239 1市7县354 文山县☆区∕县区县面积(平方千米)下辖乡镇人口(万)☆★政府驻地★☆1 文山市3064 8镇7乡46 开化镇2 砚山县3888 4镇7乡48 江那镇3 西畴县1545 2镇7乡27 西洒镇4 麻栗坡县2395 3镇8乡29 麻栗镇5 马关县2755 9镇4乡37 马白镇6 丘北县5150 3镇9乡47 锦屏镇7 广南县7983 7镇11乡79 莲城镇8 富宁县5459 6镇7乡41 新华镇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
东和北与砚山相连,南邻马关县,东南接西畴县,西与红河州的蒙自、屏边两县相接。
县境东西最宽63千米,南北最长66千米。
最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是滇东南第一高峰。
最低那么果峡谷海拔618米,与最高峰相差达2372米,形成全县最大的高山峡谷。
盘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境。
春秋长,冬夏短,四季气候宜人。
整体气候通常是“一年有冷热,久雨变成秋;冬晴如春暖,惊蛰有冬寒”。
年均温17.8℃,年降水量994.8毫米。
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8~10.6℃。
最热月为六、七月,大部地区平均气温18~23℃。
全年日内昼夜温差在10℃左右。
文山市总面积3064平方千米。
总人口46万人。
辖8个镇、7个乡所辖乡镇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1 开化镇300.21 152 古木镇171.66 2.63 平坝镇260.69 3.84 马塘镇272.89 3.65 德厚镇305.51 3.76 小街镇153.47 2.57 追栗街镇97.43 1.078 薄竹镇259.08 3.19 新街乡142.85 1.710 喜古乡89.57 1.311 东山乡128.13 1.0112 柳井乡160.41 1.613 坝心乡87.05 0.7714 秉烈乡293.73 2.315 红甸乡101.21 1.4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文山州的广南、西畴、文山、丘北四县相连,西部与红河州的蒙自县和开远市接壤。
文山州气候特点
文山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
西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有云贵高原为屏障,南和东南邻近南海和北部湾,西南邻近孟加拉湾,北回归线贯穿全州。
夏季主要受孟加拉湾及北部湾暖湿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偏西及西北部干冷气流影响。
全州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
其中热区面积6485.38平方公里(北热带面积388.73平方公里,南亚热带面积6096.65平方公里)。
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
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
干湿季分明,5~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2%;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量占年雨量的18%。
因此部分地区容易发生干旱或洪涝等灾害。
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
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2~4月平均每月上升4℃左右,3月份气温基本稳定在15℃以上;夏季高温不强,大部地区7月均温仅21~23℃,7月后开始下降,秋季降温快,9月份均温比7月份下降2℃以上,部分县平均最低气温已降至16℃以下。
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
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
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大陆度不到40%,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长,霜雪少。
年平均气温12.0~23.1℃,≥10℃积温4500~7500℃,初终间日数193~332天。
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5~13.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7.0~28.5℃。
全年多为偏东南风。
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
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
文山市发展条件分析资料
(3)河流水系
文山州境内的河流分属元江水系和南盘江水
系,元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入布 河、南利河和响水河;南盘江水系主要支流有谷 拉河和西洋江。文山州环境监测站在7条河流 上设有11个测点,其中省控点5个:西洋江罗村口 测点、盘龙河侬仁河测点、双龙桥测点和天保 农场测点、南利河南利大桥测点。州控点6个: 谷拉河谷拉大桥测点、西洋江代销店测点、盘
• 2010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文山县,设立县级 文山市,以原文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文山市的行政区域。
• 文山市人民政府驻开化镇。市内人杰地灵,著名作家、翻译 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教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 长楚图南,就是这块土地上哺育出的杰出人物。
4.自然地理
(1)地理气候 文山市境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东• Nhomakorabea化资源优势
一、历史民族文化资源 文山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风情习俗、生活劳作、饮食服饰、 婚丧节庆、文物古迹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构成了文山深厚的 历史民族文化积淀,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文山市文化 产业发展要围绕文山中心城市聚集效应以及文山籍文化名人的影响, 以文学、歌舞、旅游等形式,提升名城、名人效应,提高文山历史文 化的知名度和利用率。要依托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独具特色、在市内 外有一定影响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基地,要兴建集文化产品、销售 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基地。
南近北部湾,西南离孟加拉湾不远,跨北回归 线两侧,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属西风带、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随海拔高低,兼有中亚热 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但有短期霜冻或雪;夏无酷暑, 偶有高热和冷凉天气,但为数不多;春秋长, 冬夏短,四季气候宜人。整体气候通常是“一 年有冷热,久雨变成秋;冬晴如春暖,惊蛰有 冬寒”。
《文山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
《文山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解读发布时间:2011-6-7 15:38:39文山州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普办的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2万名普查工作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全州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全州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前期准备、现场登记、复查和抽查等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文山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如期发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山州人口总量、分布、结构、素质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山州人口的基本状况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0年来的人口发展变化情况。
一、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五全州总人口为3517941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26855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49388人,增长7.6%。
平均每年增加24938.8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4%。
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十年相比,后十年比前十年人口净增减少44991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十年的9.9%和0.95%,下降为后十年的7.6%和0.74%。
全州人口增长趋缓,增幅呈下降趋势。
全州人口总量居全省第五,占全省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72%下降为7.65%,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家庭户规模缩小全州八县市共有家庭户8151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0271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4.1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26人减少0.09人。
家庭规模的缩小,主要是我州人口生育水平下降和人们家庭观念改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以及人口的迁移流动。
三、人口性别比下降全州八县市人口中,男性为1838541人,占总人口的52.26%;女性为1679400人,占总人口的47.74%。
总人口性别比为109.4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16下降2.68。
社会问题视域下文山州贫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9
1、历史原因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山是解放以来经历战争最长的原战区,上世纪50年代的抗法援越,60年代援越抗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越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文山都处于支前参战的第一线,长期的支前参战,使文山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也使文山逐步沦为一个贫困落后地区,直到1992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后,工作重心才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改革开放相比其他地区推迟了将近15年。
二、文山州的基本情况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面积31456平方公里。全州下辖一市七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102个乡镇,947个村委会,13788个自然村,15968个村小组。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4.6%;喀斯特地貌占53.4%,因缺水而导致石漠化严重。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517941人,其中,农业人口2532511人,占总人口的71.9%,贫困人口1154759人,占总人口的33.47%,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全州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3.4%,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1.9%,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仅为1.13亩。境内生活着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6.7%。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边远山区,文山州的贫困人口达55.21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5.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4、自然环境条件差,扶贫攻坚难度大。全州3.1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山区、半山区占97%,岩溶地貌占53.4%,石漠化面积8318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1825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广、程度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生态脆弱,人口负荷压力大,承载能力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地理位置: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桂走廊”只称,是云南进入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接壤,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文山州旅游图)文山州位于东经103º34'——106 º12',北纬22 º41'——24 º 48'之间。
北回归线横贯全境,东西横距255千米,南北纵距190公里,土地面积32239平方公里。
国境线长438公里,州府文山县距省会昆明356公里。
云南文山地理复习资料
云南文山地理复习资料云南文山地理复习资料云南文山,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云南文山地理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
一、地理位置云南文山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东邻红河州,南界越南,西连怒江州,北接楚雄州。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二、地形地貌云南文山地势较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
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丘陵、盆地和河谷等。
其中,最显著的是横断山脉的延伸,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山地景观。
同时,云南文山还有许多河流,如红河、元江等,这些河流在地理上起到了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
三、气候特点云南文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较大,气候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南部地区气候较为炎热。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一个典型的雨林气候区域。
四、植被资源云南文山地区植被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大片的森林和丰富的植物种类。
其中,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是最为典型的类型。
这些植被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五、动物资源云南文山地区的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这里栖息着许多珍稀的动物,如云豹、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等。
同时,这里也是许多候鸟的迁徙路线,吸引了大量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六、经济发展云南文山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
此外,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铅、锌等。
旅游业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七、民族文化云南文山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主要民族有壮族、瑶族、苗族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艺术。
这里的民族文化是云南文山地区的独特魅力之一。
八、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文山地区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问题。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都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人口分布特点范文
人口分布特点范文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它体现了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人口分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集中分布: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
在世界范围内,超过七成的人口分布在亚洲地区,其中又以中国和印度人口最为集中。
在国家范围内,通常会存在着若干个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区,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美国的东海岸、印度的恒河三角洲等。
这些地区一般是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
2.区域差异性:人口分布在不同区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一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差异明显,城市地区人口数量多,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少;另一方面,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分布也存在差异,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3.人口密度不均衡:人口分布的密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一般来说,平均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通常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的地区。
相比之下,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大多是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资源匮乏或人口流动性低的地方。
4.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的特点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会影响到人口的迁移和聚集。
而人文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5.城市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分布呈现出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这是由于城市具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更丰富的社会资源、更多的就业机会等优势。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不断流动到城市,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加。
总之,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地理空间上的人口分布状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高度集中分布、区域差异性、人口密度不均衡、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趋势等特征。
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为人口管理和地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快速排名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快速排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2020年全州GDP总量为115.12亿元,是云南省第八经济强市,GDP排名低于其人口排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47万人,是云南省第五人口大市。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2.09%,女性人口为人占47.91%,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且男女人口比例相差较大,超过合理区间范围;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文山州常住人口的13.92%,人口老龄化程度极低几可忽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1个县级市(文山市)、7个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共计个县级行政区,州府驻县级文山市,以下为文山州各县市的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情况。
广南县常住人口为77.19万人,文山市常住人口为62.3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广南县减少1.55万人,文山市增加14.23万人。
广南县位于文山州东北部,是一个山区、半山区县,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县域面积710平方千米,是全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但经济实力非常一般,2020年全县GDP仅有166.96亿元,只有文山市的50%略多,甚至比砚山县还低了不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
文山市位于文山州西南部,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文山三七的产量、质量、产值均为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三七种植和加工基地,被誉为“北回归线绿洲”,十分适宜居住生活,是文山州发展最好、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经济体量遥遥领先于其它7个县,是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
砚山县常住人口为47.66万人,丘北县常住人口为46.2万人,富宁县常住人口为39.6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砚山县增加1.33万人,丘北县减少0.92万人,富宁县减少1.07万人。
砚山县位于文山州中西部,县境东西狭长、西窄而东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锰矿、沸石矿储量尤为庞大,可开采价值较大,2020年全县GDP总量为17.39亿元,仅次于文山市,是文山州第二经济强县,是文山州发展最好的县市之一,颇具发展潜力。
文山教育发展现状
文山教育发展现状文山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云南省最偏远落后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文山州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下面将就文山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文山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数量较少,学校分布不均衡。
在城镇地区,有一定的基础教育资源,但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学生需要每天徒步上山下乡上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上学积极性。
二、教育投入不足。
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文山州的教育投入不足。
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选择离开或者转到城市工作。
学校的设施、教具等教育资源也十分匮乏,导致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条件。
三、教育质量不高。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教育水平也较低,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
加上教育资源的匮乏,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这导致了学生的学业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无法适应高中和大学的学习要求,这进一步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四、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文山州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少,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业机会。
因此,很多学生选择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导致了文山州的人才流失问题。
总的来说,文山州的教育发展现状相对滞后。
基础教育水平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不高,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改善学校的设施和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文山州的教育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以 2015年文 山州各 乡镇人 1 3数据作为研 究对象,以人 口密度为指标 ,进行人 口密度 统计数据分
析 ,得 出文 山州各 乡镇的人 口密度存在低于平均值 的乡镇 占多数;通过人 口密度 图分析 ,得 出人 口密度分布
规律是 由西南向北、向东北逐渐 降低的趋势。分析 了地质 环境、地貌、坝子、水资源、城镇化、交通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 以及旅游和 口岸等因素对人 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得 出西畴县、麻 栗坡县部分各 乡镇存在着人 口
1 研 究 区 域 、数 据 来 源 及 处 理
1.1 文 山 州概 况 文 山州 位 于 滇 东 南 部 ,地处 东经 103 ̄35 106o
l2 ,北 纬 22。40 一 24 ̄28 之 间 , 北 回 归 线 从 中部
穿 过 。东 与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相 连 ,西 与 云南 省 红 河 州毗邻 ,北 与云南省 曲靖 市相连 ,南与越南社会主 义共和 国接壤 ,边境线长达 438 km,全州东西横距 255 km, 南 北 纵 距 190 km, 土 地 面 积 31 456 km2。 地 貌属 滇东 南 岩溶 高原 南 部边 缘 ,以山地 高原 为 主 ; 气候属低纬度高原季风亚热带气候 ;河流均属 中小 河 流 ,湖 泊少 而 小 ;全州 土 地 辽 阔 ,生 物 资源 、水 能 资 源 、矿产 资 源 、旅 游 资 源 有 较好 的优 势 ,是名 贵 药 材 三 七 的 原 产 地 和 主 产 地 [31。 文 山州 辖 文 山 、 砚 山 、西 畴 、麻 栗 坡 、马 关 、丘 北 、广南 、富 宁 8 县 (市 ),104个 乡 (镇 、街 道办 事 处 );居住 着 汉 、 壮 、苗 、彝 、瑶等 l1个 民族 ,2015年末全 州总人
收 稿 日期 :2017—05—25 基金项 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指导性项 目 “文 山州 地名文化景观研究” (2016ZDXXM)。 作者简介 :庄立会 ,男 ,山东莒县人 ,文 山学 院环境 与资源学 院讲 师 ,硕 士 ,主要从事 区域资 源开发与管理 研究 ; 胡 国贤 ,男 ,云南 马关 人 ,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 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人 口地理研究 ;游春梅 ,女 ,云南砚 山人 ,文山 学 院环境 与资源学 院讲师 ,硕 士 ,主要从 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 。
第 3l卷 第 3期 2018年 6月
文 山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W ENSHAN UNIVERSITY
V01.31 No.3 Jun.2018
文 山, k贤,游春梅 ,武 锐 ,杨建 美
(文 山学 院 环境 与 资源 学院 ,云 南 文 山 663099)
The paper an alyzes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environm ent,topog raphy,dam,water resources,u rba n ization,transportation,tourism a n d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ports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and conclud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 ent in some counties and townships in Xichou coun ty an d Malipo coun ty are inconsistent.
K ey words:W enshan;popul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influencing factors
人 口分 布 是 人 口发 展 过程 在 地 理 空 间 中 的表 现 形 式 。产 生人 口分 布 地 域差 异 的主 要 原 因是 人 口过 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地 区差异及其发展变化。人 口分 布 的空 间 差 异 离不 开 特 定 的 地理 空 间 ,有 鲜 明 的地 域 差 异 。研 究 人 口的 地 域差 异 揭 示 其 中的规 律 ,对 制 订 区 域 人 口政 策 、人 口的合 理 再 分 布 以及 实 现 人 口、资 源 、环 境 的协调 持续 发 展起 指 导作用 【卜 。
ZHUANG Lihui,HU Guoxian,YOU Chunmei,W U Rui,YANG Jianm 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Wenshan Unive ̄ity,Wenshan Yunnan 66309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Wenshan township population data in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s index,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opulation density,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most townships of W enshan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Through population density map an alysis,the popul ̄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decreases from the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nd north gradually.
分 布 与 自然环 境 的不 匹配 性 。
关键 词 :文 山州 ;人 口密度 ;分 布 特征 ;影响 因素
中 图分 类号 :C924.2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1674—9200(2018)03—0068—05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W enshan Pref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