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米粒家族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教材分析《小米粒》是一本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绘本故事,讲述了小老鼠小米粒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挖到了一颗被难住的胡萝卜,并和好心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了食物。

这个故事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发扬努力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此次教学的目标是:1.让孩子们了解《小米粒》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鼓励孩子们自己尝试通过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3.能体会和表达分享的喜悦和友爱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学习《小米粒》故事。

2.分享饼干的活动。

教学过程1. 学习《小米粒》故事1.把《小米粒》的故事通过讲述和展示绘本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

2.引导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和听故事的方式全面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3.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小米粒开心地分享胡萝卜给了谁?他为什么能成功地挖到胡萝卜?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2. 分享饼干的活动1.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大袋饼干,并简单介绍了饼干的制作方法和成分。

2.分发饼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些。

这时候教师可以说:“我们今天一起分享美味的饼干!”3.让孩子们思考和表达:为什么要分享?分享饼干让你觉得怎样?通过表达自己的思考,增强孩子们的分享与友爱的意识。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孩子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1.观察孩子们参与活动的情况,是否积极投入、认真倾听故事、表达分享的欲望;2.通过让孩子们回答问题、表达想法的方式,检测孩子们是否对所学知识理解透彻;3.教师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课后作业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可布置以下作业:1.提醒孩子们回家分享故事中感受到的分享和友爱的精神,与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起分享饼干。

2.在下一次上课前,让孩子们画出《小米粒》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课对《小米粒》的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一个小动物的成长历程,更体验了分享友爱的美好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米粒》教案:小米粒授课对象:幼儿园大班授课目标:1.培育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2.让幼儿能通过游戏体验到水稻的生长过程,从而认得世间万物,建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引导幼儿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4.提高幼儿的察看本领和判定本领,激励幼儿发表本身的看法和想法。

5.加强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得和理解。

授课内容:1.课前活动:导入老师可先与幼儿们聊一聊身边的小事,如阳光、鸟儿、花草、植物等,然后引出本次的学习内容——小米粒。

提问幼儿:“你们谁吃过米饭?米饭是怎么来的呢?”,让幼儿们在思考中激发出古怪心。

2.活动一:磨米1)准备一些新鲜稻米,让儿童用石臼和石磨磨米。

2)在磨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幼儿们讲一下水稻的生长过程,如水稻的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等,介绍水稻作为粮食的紧要性。

3)让打磨出来米粒的孩子们看一看,品尝一下新鲜的米粒,感受一下有机食物的味道。

3.活动二:播种1)在室内的花盆内放入一些新鲜土壤,然后将一些水稻种子撒在上面。

2)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播种,既能磨练手部协调本领,又是对春天的期望。

3)在幼儿播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幼儿们更深刻地认得到水稻的生长规律和生长必需的条件。

4.活动三:长成植物1)从播种一周后开始,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去察看他们播种的水稻种子,看看它们已经长成怎样的植物。

2)要呈现出来的是水稻植物一点一点的生长,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奇妙。

3)在幼儿们察看植物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向幼儿们叙述一些与植物有关的学问,如人类从植物中获得的利益等。

5.活动四:文化讲究1)聊一聊中国文化中关于小米的谚语、典故、歌曲,向孩子们介绍小米的价值和作用。

2)给孩子们传授一些模范文明的习惯和礼仪,如讲卫生、公共场所礼仪等。

授课方式:1.在讲解、导入环节,接受对话、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更加积极自动地参加其中。

2.在亲自实践的环节,老师与助教分组辅导,每个小组中最好有一个较为娴熟的幼儿带头,相互激励、协作,实现全员参加,活动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小米粒

大班科学教案小米粒

大班科学教案小米粒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大班的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将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成为老师们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小米粒”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大班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小米粒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目标应包括:1. 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好奇心;2.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4. 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初步理解;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进行小米粒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材料:1. 小米粒教材:选取一些适合大班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内容,包括形状、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如糖溶解在水中,蜡烛燃烧时的变化等;2. 实验器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器材,如玻璃杯、固体物体、液体、火柴等;3. 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测量尺、天平等;4. 记录工具: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如笔、纸、照相机等;5. 安全设备:如实验室标志、试管架、实验室护目镜等。

三、教学过程小米粒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问题、探讨或一则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糖和水是否可以混合呢?”或者分享一则有关糖和水的故事。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前后的变化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杯水中加入糖后的变化,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

3. 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通过操作实验器材和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在本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水杯、糖和勺子,让他们自己尝试将糖溶解于水中。

4. 思考:让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从中归纳总结科学原理。

通过问一些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糖溶解于水中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将观察结果与相关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与探究,培养幼儿对于“多”、“少”、“相等”等数学概念的认知能力;2.能够通过操作实物,培养幼儿的数学操作能力;3.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粒、容器、数字卡片、图示卡片;2.环境布置:板书“大班数学公开课-《米粒家族》”。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新课: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满米粒的容器,并询问幼儿“里面有多少米粒?”。

2.引导讨论:引导幼儿根据容器中米粒的数量来判断“多”与“少”的概念。

步骤二:游戏探究1.游戏一:“找相等的米粒”:将一些表示数量的数字卡片放在地上,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取相等数量的米粒放在容器中。

2.游戏二:“谁是最快的米粒家族”:将幼儿分为小组,每组幼儿分别取等量的米粒并比赛谁最快将米粒放入容器中。

3.游戏三:“听声辨数量”:教师用手掌拍击不同的次数,幼儿根据听到的声音来判断教师拍击的次数。

步骤三:合作探究1.分组活动:“米粒家族建设”: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用米粒和其他材料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米粒家族”。

2.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依次介绍自己建设的米粒家族,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游戏一中,有一部分幼儿在取米粒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没有快速准确地对应卡片的数量。

针对这个问题,下次教学中我会提前让孩子们经过一定的练习,增加他们的操作熟练度。

2.游戏二中,小组之间的比赛方式可能会导致有些孩子不能充分参与。

下次教学中,我会改变比赛形式,鼓励每个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

3.在合作探究环节,每个小组的时间有限,导致有些小组没有展示出自己全部的创意。

下次教学中我会安排更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有足够的时间展示。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中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通过游戏和探究来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教学背景本次数学公开课是在一个大班级中进行的,这个班级有40名学生,年龄在5到6岁之间。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选择了《米粒家族》这个题材作为课程的内容。

米粒家族是一个由米粒家族长、米粒家族妈妈和米粒家族小朋友组成的小家庭。

故事中使用了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加法、减法和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概念。

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基本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加法、减法和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概念•能够应用基本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提高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在本次数学公开课中,教师采用了幻灯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米粒家族》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对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

2. 活动环节活动一:米粒家族的数学之旅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在教室中找到不少于10个白色小球,并记录下每个小组找到的具体数量。

在记录数据的同时,要让学生计算出全班一共找到了多少个小球,从而培养学生的加法和比较大小等数学能力。

活动二:找规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米粒家族在故事中所遇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并在群体的帮助下找到其中的规律。

学生可以用框线图和算式来表现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应用环节在应用环节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会接收一个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必须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并学会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旨在增加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反思在这次数学公开课中,教师采用了故事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同时,教师还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的方法,如小组合作、群体讨论等,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导语】大班数学课堂教学是孩子们初步建立数学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掌握适合幼儿智力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米粒家族教学法,创设适合幼儿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实践中推动孩子们的数学教育发展。

【教学目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过米粒家族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们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学习待人处事的基本礼仪,培养合作精神,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知识内容与能力目标:1.通过米粒家族的角色扮演游戏,了解数学中的加减法。

2.通过模仿米粒家族的生活起居,掌握基本的生活礼仪。

3.通过与同伴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米粒家族的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学生们掌握加减法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自信心;难点:幼儿在学习中需要逐步提高对加减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入门活动活动名称:米粒家族的介绍内容描述:老师向幼儿介绍米粒家族,介绍米粒家族中的各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

教学环节:知识讲授活动名称:加减法学习内容描述:通过游戏和故事讲解加减法,了解数学中的“加”和“减”。

教学环节:活动学习活动名称:米粒家族里的生活内容描述:让幼儿们模仿米粒家族的生活状态,体验生活中的礼仪和规矩。

教学环节:实践操作活动名称:用卡片模拟数学计算内容描述:利用卡片模拟数学计算,帮助幼儿们理解数学中的“加”和“减”。

教学环节:评价反馈活动名称:小组讨论反思内容描述:让幼儿们自由讨论,分享今天的收获和自己需要提高的问题。

【教学过程】1. 入门活动:米粒家族的介绍教师介绍米粒家族,介绍米粒家族中的各个角色的特点和职责。

老师讲解时,拿出最有代表性的米粒家族物品,比如米粒家族玩具、图片等,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米粒家族的形象和特点。

2. 知识讲授教师通过游戏和故事讲解加减法,引导孩子们了解加减法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本文将为大班数学课程的教师提供一篇教案,内容为米粒家族的数学概念教学。

米粒家族是一个兔子家族,家族成员分别是爷爷兔、爸爸兔、妈妈兔、弟弟兔和妹妹兔,他们的家非常小,只有一个小巢。

本篇教案将以米粒家族的生活为主线,将数学概念贯穿其中,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1-20以及计数基本原则。

2. 让学生了解直线和曲线的概念,并能识别不同的图形。

3. 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学符号。

4. 让学生学习数学操作技巧,如加减乘除。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时间总共需要3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学时1. 数字1-10的认知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数字1-10,并重复念出来。

然后让学生依次报出这些数字。

接着,问学生这些数字的顺序,如1、2、3、4……,让他们能够正确快速地报出这些数字来。

为了加深记忆,教师可以用卡片、数字版等物品进行教学。

2. 计数基本原则教师可以使用米粒家族中的成员和物品进行示范,如要数出弟弟兔头上的耳朵数量,可以一只,两只,三只……,直至数完为止。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示范,如数房间里的鞋子数量,数家里的椅子数量等。

3. 数字11-20的认知教师可以将数字11-20在黑板上列出,并重复念出来。

然后让学生依次报出与之相对应的数字。

如果有些数字学生不会快速地说出来,可以让他们对其重复念几遍,并帮助他们记忆。

第二学时1. 直线和曲线的概念教师可以用米粒家族中的成员和家具等物品进行示范,如家里的柜子是直线,弟弟兔的耳朵是曲线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周围,发现直线和曲线的物品,并逐一进行讲解。

2. 图形的识别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让他们说出图形的名称。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识别各种不同的图形。

3. 数学符号的学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等各种数学符号,然后让学生依次报出其对应的含义,并帮助他们记忆。

幼儿园大班水滴和米粒教案

幼儿园大班水滴和米粒教案

幼儿园大班水滴和米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和米粒的特点、形态和基本物理性质。

2.了解水和米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3.学习简单的水平面和浮力原理。

2. 技能目标1.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1.增强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高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3.培养探究和发现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观察和探究水和米粒的基本性质。

2.学习浮力和水平面的原理。

3.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水。

2.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水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2.培养合作学习和发现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米粒”。

2. 操作和实验(20分钟)1.发现水的性质:可以用眼睛看到,可以摸到,可以上面漂浮一些东西。

2.发现米粒的特点:小,轻,会漂浮在水面上。

3.实验: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后,放入不同数量的米粒,观察米粒在不同位置的表现。

3. 讨论和总结(15分钟)1.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觉得水和米粒有什么特点?2.发现:在水中,米粒浮起来;如果米粒超过了水面,就沉下去。

3.了解示范和说明“水平面”和“浮力”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4. 温故知新(5分钟)1.正确命名观察水和米粒的实验器材。

2.回答一些关于水、物体的浮力的基本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观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观察的过程;小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能力。

2. 评价标准1.实验表现:执行实验任务是否规范、正确、有序。

2.观察能力: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总结和再现能力。

3.合作学习能力:是否能积极地进入小组活动,主动地分享观察、证据和结果;发挥大家的智慧与经验,取得共同的成果。

五、课后作业1.家长帮助孩子在家里找一些小物体和不同容器,在水中进行实验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

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大班数学米粒家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此次学习,能够认识米粒家族中的不同单位,如:千、百、十、个等。

2. 学生能够掌握用米粒家族中的不同单位,表示不同的数字。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米粒家族中的单位,进行简单的物品计数。

二、教学内容:1. 米粒家族的介绍。

2. 米粒家族中的不同单位,如千、百、十、个等。

3. 用米粒家族的不同单位,表示不同的数字。

4.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米粒家族中的单位,进行物品计数。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认识米粒家族(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米粒家族的来历和家族成员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认识米粒家族的不同单位(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米粒的大小,向学生介绍千、百、十、个等不同单位的概念。

并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单元米粒的图形,让学生能够理解米粒家族中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3. 用米粒家族的不同单位表示数字(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能够掌握用米粒家族中不同的单位,表示不同的数字。

比如:十个米粒表示10、一百个米粒表示100等。

4. 练习用米粒家族的不同单位表示数字(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中的物品数量,用米粒家族的不同单位表示出来,并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的答案。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大班数学中米粒家族的概念,并锻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和运算的能力。

5.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米粒家族中的单位,进行物品计数(20分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桌子上放一些物品,比如铅笔、橡皮、尺子等,并让学生用米粒家族中的不同单位,进行计数。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米粒家族中不同单位的概念,还能够把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米粒家族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米粒家族中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掌握用米粒家族中不同的单位,表示不同的数字。

米粒互动幼儿园教案

米粒互动幼儿园教案

米粒互动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基本的身体部位;•学习如何防止交通事故;•学习简单的颜色、数字等概念。

2. 技能目标本节课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能够模仿基本的安全行为;•能够识别简单的颜色、数字等概念。

3. 情感目标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习惯;•爱护自己、关心他人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认知身体部位;•学习防止交通事故;•学习简单的颜色、数字等概念。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习如何防止交通事故;•学习简单的颜色、数字等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今天的主题,让幼儿们感到自己很重要。

2. 学习身体部位(5分钟)老师现场示范,教幼儿认知身体部位,如头、眼、鼻、嘴、耳、手、脚、肚子等。

3. 防止交通事故(15分钟)老师给幼儿们介绍几个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和基本的交通规则,然后引导幼儿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答案。

4. 学习简单的概念(15分钟)老师教孩子们学习颜色、数字等简单概念,并引导孩子们进行分类归纳。

5. 游戏活动(20分钟)老师设计关于颜色和数字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兴趣。

6. 小结(5分钟)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估本课时的评估方式是观察法,老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好玩耍的特点,设计了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取得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是,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的考虑,需加强对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大班《量米》科学活动教案大全

大班《量米》科学活动教案大全

大班《量米》科学活动教案大全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标一、活动背景1. 引发幼儿对米粒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米粒的大小、数量和质量。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米粒,了解米粒的大小、数量和质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米粒、量杯、小碗、勺子等工具。

2.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二、环境准备1. 宽敞的活动场地,便于幼儿操作。

2. 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专注地进行活动。

第三章:活动过程一、引入:米粒猜谜(3分钟)1. 教师出示米粒,引导幼儿观察米粒的外形特征。

2. 教师讲述米粒的生长过程,引发幼儿对米粒的兴趣。

3. 教师提出谜语,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引出活动主题。

二、认识米粒(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米粒的大小、数量和质量。

2. 教师演示如何用量杯、小碗、勺子等工具测量米粒。

3.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容器中的米粒数量。

三、米粒作画(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用米粒作画。

2. 幼儿自选主题,用米粒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第四章:活动延伸一、家庭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米粒,了解米粒的用途。

2. 家长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馈给教师。

二、区域活动1. 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米粒探索角”,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

2. 教师在数学区设置“米粒计量站”,让幼儿进行米粒计数、测量等活动。

第五章:活动评价一、教师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活动效果。

二、幼儿自评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一、课题分析1.1 课程背景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大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

针对大班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困惑,我们设计了一堂以《米粒家族》为主题的数学公开课。

1.2 教学目标①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② 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概念,提高比较能力;③ 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了解米粒用途,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步骤第一步:新课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米粒及其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数学游戏老师可以通过设计米粒游戏,让学生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

第三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到一定数量的米粒,并根据不同种类的米粒进行分类计数。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步:表达思考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来分享他们所发现的问题和结果,并包括他们的思考和推理。

在小组分享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步:交流学习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自己的分组、结果和思考中寻找答案,体验协商和交流的过程,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六步:总结反思让学生自己在小组互评中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2.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在小组合作和表达思考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认知和辩证的过程。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教学步骤有些复杂,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

要想使整堂课达到预期效果,语言表述和组织指令都需要思考和改进。

另外,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遇到问题时常常抢答,思考时间不足,也缺乏自我激励。

这也加大了教师把控课堂管理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强调了团队协作、分享和互相鼓励的重要性,以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和成功率。

米粒幼儿园教案

米粒幼儿园教案

米粒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数字1-10
2.学会数数
3.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
2.桌球(或者玩具小球)
3.五颜六色的罐子和小石子
4.手工纸和彩笔
教学步骤
第一步:认识数字1-10
1.老师把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仔细观察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让孩子们大声读出每个数字,替换卡片上的数字卡片,从1开始,
直到10。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造一些数字游戏并练习数字读音。

第二步:数数游戏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桌球或玩具小球,让孩子们坐在方桌周围,一起数一数里面有多少个桌球。

2.接下来,老师可以宣布数字,然后让孩子们从桌子上捡起对应数量的球(比如,宣布“5”然后孩子需要捡起5个球)。

3.还可以反过来进行游戏,让孩子们选择任意数量的球,然后让他们数一数有多少。

第三步:绘画桌上游戏
1.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张手工纸和一些彩笔。

2.让孩子们绘制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想象并绘制这个数字的场景。

3.请孩子们互相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设计的场景。

第四步:石子罐子游戏
1.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装满了石子的罐子,颜色或大小都可以不同,让孩子们玩耍和感受。

2.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比较,找出哪个罐子的石子更多或更少。

3.还可以对孩子们进行激励,让他们估算罐子里的石子数量,让孩子们
离开谜底。

结束语
通过这个简单并有趣的教案,孩子可以更容易地学习到数字,想象力,创造力,并且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

这个教案还可以帮助孩子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敏捷度。

幼儿园主题教育课小小一粒米设计方案

幼儿园主题教育课小小一粒米设计方案

幼儿园主题教育课小小一粒米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主题教育课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主题中积极探究、实践和体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小小一粒米”主题,引导幼儿认识并爱护粮食,了解米粒的来源、价值和生命力,感受粮食文化,懂得珍惜粮食,树立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意识,培养幼儿的感性认知与实践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一)开展“认识米粒”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品种的米粒2、幼儿手工绘制米粒3、班级展开米粒与其他粮食的比较,了解不同粮食的特点4、和家长一起发起寻找食品中有米的物品,进行有趣的分类游戏(二)开展“探究米粒的力量”活动1、教师邀请专家或发起实验室实践,实验的内容可是发芽实验,人体呼吸、发酵,较适合3、4、5岁幼儿,请教工作人员或老师在实验课上进行。

2、绘本阅读:寻找与米粒有关的绘本,让幼儿在欣赏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感受米粒的生命力。

3、早餐分享:幼儿自己制作优秀的早餐街,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做的菜品,食材强调米饭。

(三)开展“感受粮食文化”活动1、米饭艺术欣赏:展示米饭艺术作品,如“米饭灯”,“米饭画”,“米饭印章”等,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并在班级展览中展出。

2、米饭文化体验:向幼儿介绍米饭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幼儿参与其制作过程中的活动。

3、米饭的好处:向幼儿介绍米饭对人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好处,提醒幼儿在饮食中合理选择米饭。

(四)开展“珍惜粮食,避免浪费”活动1、米饭的珍惜:让幼儿从饮食中懂得珍惜粮食的意义,学习如何合理使用米饭,避免浪费。

2、制作环保餐具: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环保餐具,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小小一粒米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活动评估评估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可以让我们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计划。

评估方式:通过幼儿的表现,教师的观察记录和家长的反馈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评估。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米粒家族》活动目标: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幼儿能学习制作统计图。

2、提高幼儿观察和纪录能力,尝试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1、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图若干,纸、笔每人一份。

2、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一、共同探索制作统计表1、观察教师提供的米,引起幼儿统计兴趣2、学习按照形状制作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3、教师指导幼儿纪录圆形米粒和长型米粒的种类师: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几种形状?圆形的有几种?。

本.文来源:屈.老.师;长型的有几种?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统计表上做纪录,幼儿校对。

4、师:小朋友再观察一下,圆形米粒中有几种颜色?长型的有几中颜色?幼儿回答,教师纪录二、尝试合作制作统计图1、贴米粒,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米粒图片贴在胸前。

2、幼儿尝试制作统计表,根据形状、颜色不同进行统计、纪录3、教师巡视,个别知道幼儿点数三、活动评价1、把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将统计表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2、对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教学反思:班上进行米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米。

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米。

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组织进行米的分类、统计活动。

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并学习了统计纪录,体验到统计活动愉快。

教师在主题中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篇1一、主题背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说“饭是用米烧的”,那么“米”是那里来的呢?孩子们又不知道了,大多数孩子从家长的口中只是了解到:米是用稻子打出来的,而稻子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可孩子们连稻子都没有见过有怎么能进一步了解呢?正是因为“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

因此我们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生成了这个《米》的主题,同时也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二、主题总目标1、利用地方资源,初步知道米的种植、生产过程、以及种类,感知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成品,了解米营养价值2、在收集、品尝各种米及其相关制品的过程中感受科技的日新月异。

3、在欣赏图片、古诗等活动中,感受农民伯伯种植的艰辛,能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主题网络四、资源利用1、社区资源利用:带领孩子参观超市中的卖米专柜2、信息资源:引导幼儿收集关于主题的图片资料、录象资料和网上信息等3、家长资源:协助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米,欣赏乡下看看收割的景象。

帮助孩子填写一些活动调查表、制作一些操作材料4、物质资源:大家一起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米、各种材料制成的“起米”工具等、一些农具的模型或图片五、关键活动活动1:各种各样的米(科学)活动2:小小品尝会(综合)活动3:米家族(数学)活动4:鼓上的小米粒(音乐)活动5:“米”画(美术)活动6:古诗欣赏《悯农》(语言)活动7:起米(科学)六、主题环境创设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米教案篇2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大班主题教案小米粒

大班主题教案小米粒

大班主题教案小米粒大班主题教案小米粒【篇一:大班主题教案】大班主题教案:寒冷的冬天主题产生: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憧憬的2005年。

元旦放假回来,幼儿就吵着说“天气怎么这么冷啊?”“前两天下雪了,白花花的一片,像棉花一样的!”“不对,是像地毯一样的!”“元旦放假的时候我都去看雪了,很好玩的!”“小动物也是过冬天的,他们怎么过啊?”“说不定他们会冻死的”“动物不会冻死的!”??在幼儿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寒冷的冬天伴随着节日的气息来到了。

倾听着幼儿丰富的讨论内容,无论是节日的开心、新年到来又长大一岁的喜悦,还是对冬天天气变化的兴奋,对动物怎样过冬天的关心,都体现了大班幼儿对事物积极细致观察、讨论,能够大胆发表意见的年龄特征。

因此,我们创设了寒冷的冬天这一主题活动,旨在满足幼儿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渴望探索的同时,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

环境创设:1、教室环境布置窗面:教师创设:布置银色节日彩带,使教室充满银装素裹的感觉,引发并保留幼对雪的兴趣。

幼儿创设:1)剪窗花,将种类各异的窗花贴在窗面上,增添幼儿对节日的兴趣及自信。

2)幼儿自画雪娃娃,悬挂在教室,增添季节气息,同时也增强幼儿自身的满足感。

墙面:共同创设:分工合作,制作节日墙面,自选彩带悬在空中,自带气球集体布置,突出新年新气象,并体现共同制作的协作成功感。

2、区域活动环境创设:a、节日彩带b、“寒冷的冬天”安全教育图片c、动物过冬的小资料家园共育1、从“快乐的圣诞节”到“新年来到了”节日的创设都离不开家长的力量,他们帮助幼儿选择能够体现节日氛围的饰物,包括气球、彩带、彩喷、圣诞树、圣诞小礼物等等,通过家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热情。

2、在“欢欢喜喜迎新年”这一活动环节中,帮助幼儿收集新年小礼物,开展互赠活动,在充分感受节日气氛的同时,增进幼儿间的感情。

3、在“庆祝会”小环节中,和幼儿共同选择新年小食品,在幼儿间分享节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认识了更多的食品,丰富了知识。

米粒宝宝教案

米粒宝宝教案

米粒宝宝教案教案标题:米粒宝宝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米粒宝宝发展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 促进米粒宝宝的感知和运动发展;3. 培养米粒宝宝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4. 培养米粒宝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内容:1. 主题:动物世界- 介绍不同的动物和它们的特征;- 学习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方式让米粒宝宝认识不同的动物。

2. 活动一:动物拼图- 准备一些简单的动物拼图,每个拼图由几个大块组成;- 向米粒宝宝展示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然后将其拆成几个大块;- 让米粒宝宝试着将拼图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完成整个拼图。

3. 活动二:动物叫声辨认- 准备一些录制了不同动物叫声的音频;- 播放其中一个动物的叫声,让米粒宝宝猜测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 根据米粒宝宝的回答,给予肯定或者提示。

4. 活动三:动物动作模仿- 向米粒宝宝展示一些动物的动作,例如跳跃、奔跑、游泳等;- 让米粒宝宝模仿这些动作,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动作的名称。

5. 活动四:动物绘本阅读- 准备一些适合米粒宝宝的动物绘本;- 和米粒宝宝一起阅读这些绘本,指出绘本中的动物并介绍它们的特征;- 鼓励米粒宝宝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教案评估:1. 观察米粒宝宝在动物拼图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通过动物叫声辨认活动,评估米粒宝宝对不同动物叫声的辨识能力;3. 观察米粒宝宝在动物动作模仿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通过动物绘本阅读活动,评估米粒宝宝对动物特征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案扩展:1. 继续学习更多的动物,包括它们的栖息地、食物等;2. 制作简单的动物面具,让米粒宝宝扮演不同的动物;3. 进一步拓展动物主题,例如动物的分类、动物保护等。

教案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米粒宝宝的互动和参与,鼓励他们提问和表达观点;2. 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绘本等,以提高米粒宝宝的学习兴趣;3. 根据米粒宝宝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要求;4. 关注米粒宝宝的情感需求,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大班米教案

大班米教案

大班米教案1.大班米教案设计意图:结合主题《有趣的汉字》,将中国的汉字渗透到绘画教学活动中,利用绘画极大的自由度,充分挖掘绘画教学的多种形式,探索绘画工具的多种用法,使简单的纸、笔、色和操作过程,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创造性,同时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儿童在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米”字格,学习折叠长方形纸成“米”字线。

2、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物体或点线作纹样,用对称的方法装饰“米”字格。

3.培养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范例画一张;“米”字一张;教师操作材料一份;蜡笔、白纸幼儿人手一份;2.上课前,让孩子知道对称的意义。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字?(出示“米”字)这个“米”字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把自己藏到了图画里。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很快地把它找出来。

这里大大的“米”字把纸分成了一格一格,我们把它叫做“米”字格。

2、教师示范讲解。

(1)教师讲解“米”字形的折法。

师:那这“米”字格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先把纸的长边对折一次,短边对折一次打开,用蜡笔沿折痕画出来,两条线交叉有一个中心,四角向中心画直直的斜线,这样纸上就出现了一个“米”字。

(2)教师讲解示范“米”字格的装饰方法。

①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对称装饰的方法。

提问:“米”字格都画了些什么?(雨伞、太阳……)它们的图案都是怎么样的?(对称)师:魔幻“米”字格的奇特就在于,两条交叉线形成的两个格子里的装饰图案和颜色是相同的,这两格的装饰就是对称装饰。

②教师示范对称装饰。

3、讲解要求,孩子画画,老师指导。

老师:首先,画米字格,然后对称地装饰它。

绘画时,选择鲜艳的颜色,注意色彩的搭配,画装饰要翻纸。

孩子们可以画他们喜欢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米粒家族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幼儿能学习制作统计图。

2、提高幼儿观察和纪录能力,尝试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每
组各一份。

2、大黄米、小黄米、青小米、泰国香米、黑米图
若干,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活动过程:
一、共同探索制作统计表
1、观察教师提供的米,引起幼儿统计兴趣
2、学习按照形状制作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纪录圆形米粒和长型米粒的种类
师: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几种形状?
圆形的有几种?长型的有几种?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统计表上做纪录,
幼儿校对。

4、师:小朋友再观察一下,圆形米粒中有几种颜色?长型的有几中颜色?
幼儿回答,教师纪录
二、尝试合作制作统计图
1、贴米粒,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米粒图片贴在胸前。

2、幼儿尝试制作统计表,根据形状、颜色不同进行统计、纪录
3、教师巡视,个别知道幼儿点数
三、活动评价
1、把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将统计表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赏
2、对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

教学反思:
班上进行米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
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米。

一时间,
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
用途的米。

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们组织进行
米的分类、统计活动。

这个活动设计充分抓住了幼儿心,小朋友面对这么多样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并学习了
统计纪录,体验到统计活动愉快。

教师在主题中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从生活中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材料准备的很充足,很具有启发性,而且也留了时间让幼儿充分的认识探索,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