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微课的研究与实践
《2024年“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范文
《“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篇一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一、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
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启示。
二、微课的特点及应用微课,一种以短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易于传播等特点。
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
此外,微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应用方面,微课可以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点巩固等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慕课的优势与挑战慕课,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开放、共享、互动等特点。
慕课能够为全球范围内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慕课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慕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慕课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其次,慕课的学习过程缺乏教师的实时指导和监督,学生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
此外,慕课的制作成本较高,对教师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四、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效果翻转课堂,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翻转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实践方面,翻转课堂通常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环节。
学生需要先通过视频、课件等资源进行课前预习,了解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然后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点。
微课教学应用实践与用户调研
微课教学应用实践与用户调研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微时代”应运而生,以“微”著称的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成为人们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教育教学领域,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一经推出就受到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关注与青睐。
微课教学实践肇始于美国的可汗学院,国内的微课应用也随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教学创新实践”的深入而得到普及。
大理大学近年举办了首届微课教学比赛,此后,师生对微课的认知和应用逐渐得到加强。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微课顺应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微课教学应用的适宜性分析1.微课教学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契机。
(1)微课顺应了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微课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向知识传授的状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显示出了广阔前景。
(2)微课的多种资源要素为新式教学提供了资源支持。
目前,翻转课堂和慕课作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式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教学实践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支持,而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要素,同时还包含了“微课件”“微教案”“微讲解”“微练习”“微点评”等一系列扩展性资源要素。
多种形式的微课资源支撑并充实了新式教学的资源库。
2.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实现了优势互补以“微”见长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时长区别明显。
微课作品的时长往往控制在5~8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一节传统课程的时长多数在40~50分钟区间内。
利用微课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究
利用微课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究1. 引言1.1 利用微课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究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实际问题,比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师资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提升。
如何利用微课的优势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微课在教育中的作用、农村小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影响、利用微课的优势帮助农村小学生解决问题、设计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微课教学方案以及实地调研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利用微课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微课在教育中的作用探究微课是指通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制作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课程,以其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之一。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利用微课可以扩大教学资源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微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通过微课的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微课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和特点,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微课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微课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课可以扩大教学资源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微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
国内外微课研究现状关于微课程的概念,不同领域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外,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
2.e-Learning领域的微课程定义和实践在e-Learning领域,微课程被定义为“小而美”的研究资源,通常时长不超过15分钟,内容紧凑、易于理解。
微课程通常包含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材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
目前,许多在线教育平台都提供了微课程的研究资源。
3.基础教育领域的微课程定义和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微课程通常被定义为“小班课”,是一种针对学生个性化研究需求的教学形式。
微课程通常由老师录制,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研究,老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互动。
微课程的实践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4.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微课程定义和实践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微课程通常被定义为“小型研究单元”,可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资源。
微课程的实践主要集中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在线研究平台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总的来说,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知识。
但是,微课程的定义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教学需求。
在国外,与“微课程”相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它们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
例如,XXX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XXX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
这些微型课程的特点是课程时间短,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研究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研究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此外,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频道开播后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的积累最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2008年秋,XXX的“一分钟教授”XXX(David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研究体验”。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其出现以来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烈的讨论。
本文将围绕微课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挑战与机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形式灵活等特点,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
其核心思想在于将知识以片段化、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自2011年起,微课在国内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学习效果评估等。
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定性的研究,如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也有定量的研究,如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这些研究为微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微课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面,研究主要涉及视频录制技术、教学资源整合、课程内容组织等。
例如,关于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微课视频,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分割成多个短小精悍的片段等。
同时,还有学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设计更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微课内容。
在教学应用方面,研究表明微课在各学科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
通过引入微课,教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微课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学习效果评估方面,研究表明微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果。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和成绩数据,可以评估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评估微课的学习效果。
四、微课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尽管微课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保证微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需要教师在制作和设计微课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微课作为这一变革中的新兴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特点,迅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定义与特点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
它以知识点为单位,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将知识内容进行可视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微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始关注微课,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其应用模式。
同时,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微课制作和共享平台的研发,为微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国际上,微课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2. 研究成果与问题目前,关于微课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涵盖了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及评价等方面。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微课资源的共享性、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技能要求高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推动微课的进一步发展。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制作技术和平台将不断升级和完善。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将应用于微课制作中,使微课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微课的共享性和互动性。
2. 优质资源共享与开放随着微课的普及和应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共享和开放。
这有助于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和质量。
同时,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也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3. 个性化学习与终身教育微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使其成为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工具。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实现个性化学习。
“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
“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一、什么是“微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又称微视频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方式呈现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通常长度在5分钟到20分钟之间,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和回顾。
二、“微课”教学模式的优点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有以下优点:1. 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由于“微课”视频长度较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和回顾,“碎片化”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3. 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预先制作好“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看和解决疑惑,这样可以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4.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时间选择观看“微课”视频,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1. 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工具制作微课视频,例如PPT、Camtasia等,制作的微课视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视频长度应控制在5分钟到20分钟之间;•语音清晰、内容简明易懂;•呈现方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后观看微课视频,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 教师领导课堂讨论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学生课后复习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复习微课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5. 意见反馈和改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微课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四、误区和注意事项采用“微课”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误区和注意事项,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1. 不要过分追求短小精悍过分追求视频长度的短小精悍,容易导致知识点呈现不全面,误导学生。
初中化学手机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手机微课教案
主题:手机的制作原理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手机的制作原理及相关化学知识。
素材:手机的各种零件及原材料
时间:15分钟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手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手机的各种零件:通过PPT或图片,让学生了解手机的各部件及其功能,例如电池、屏幕、主板、摄像头等。
3. 探讨手机零件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手机零件的材料是什么,了解手机零件中使用到的
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比如电池中常用的锂、主板中的硅等。
4. 讨论手机的制作原理:讲解手机制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屏幕显示原理、主板的工作原理等。
5.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讨论手机制作原理中的化学知识。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机制作原理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并鼓励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在手机制作中的应用。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手机其他零件的制作原理及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分享给同学。
评估方式:以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形式,检测学生对手机制作原理及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
程度。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手机作为具体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手机制作背后涉及到的工艺
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微课教学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
微课教学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学习研究中,首当其冲地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
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新鲜的词汇,外来因素的推波助澜,和内在因素的要去尝试的想法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课题的一些原始的想法。
在研究过程中,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有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现将我们的研究过程汇报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6到8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微课”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是新兴的教育模式。
在学习中,学生呈现的差异是存在的。
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如果做了微课,让孩子反复观看,他可能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先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或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在美国,“可汗学院”家喻户晓。
萨尔曼·可汗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在给表妹辅导功课的时候,他开发了在网上授课的先例,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被比尔·盖茨所称赞。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过去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
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3篇】
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3篇】【篇一】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了解微课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平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
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
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用微课提高全校学生预习及作业实效的行动研究
用微课提高全校学生预习及作业实效的行动研究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信息时代,许多新兴教学技术不断涌现,微课便是其中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课是指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性。
柯桥区实验中学在“立德树人”要求下,提出了“规范立校、精准减负、灵动提质”十二字教学方针,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搭建了学校课程体系,修订了各学科建设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基础类课程分层走班,并通过微课助学、自主作业等补充,让3000余名学生走出机械、被动的学习,逐步学会主动学习,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微课,因此成为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中“量身定制”教学理念指导下学习的生动实践。
(二)研究的意义学校教学调研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自我进行课前预习时,往往感到茫然,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却进度很慢,掌握有限,便慢慢放弃了预习,课堂上进入状态也延缓了许多。
同时,学生完成回家作业时经常碰到一些难题,虽然苦思冥想,却因思路、方法不对,又没有人及时指点,便胡做一气,有的甚至通过同学QQ群传抄答案。
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在点拨、帮助、促进学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微课”是一个有控制性的实践内容,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全天候进行自主学习。
对学生来说,“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通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特殊需求。
它可以让学生无数次“回放”研究课堂的难点和重点,能有效解决学生在“预习、作业”两个端口出现的问题,可以为学生解疑释惑。
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
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微课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特点,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
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微课视频?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视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理论研究,分析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微课视频设计的原则和关键因素,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高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高校微课视频设计原则,探讨如何通过视频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调查高校微课视频的应用现状,了解目前高校在微课视频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三是探讨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方式和效果,探讨如何将微课视频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四是分析高校微课视频设计的关键因素,探讨影响微课视频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提高设计质量的建议;五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成功的高校微课视频设计案例,借鉴成功经验,提高微课视频设计水平。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高校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校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上半年课题活动总结
《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上半年课题活动总结一、基本情况我们严格按课题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注重研究资料的整理、收集、积累,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2016上半年圆满的完成了计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恳请各位课题研究专家、同行指导,以便于本人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侧重点1.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课题组成员老师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把微课引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边提高、再实践。
课题组成员老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教学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2.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师生访谈3.为了改进信息化环境下微课教学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4.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分管活动并随时收集过程性材料。
二.取得阶段性成果1、2016年3月在吴忠地区召开的全区教育教学会议上,邀请课题组成员张小亚做关于基于微课基础上的翻转课堂经验交流2、2016年4月5日在宁夏育才中学进行的全区厅直属学校联合教研活动中,翟国毅利用智慧教室实施了基于微课基础上的翻转课堂教学3、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区内外的有关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比赛4、学生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实践,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改观,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生成、互动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存在的不足,1、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资料、案例、习题集、课件等工作不够到位,有一定的随意性;精品课例、典型课例还不够丰富;学生自主学习还没有形成习惯。
2、我们基于微课基础的翻转课堂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不很成熟,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3、在师生的问卷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指向不明确,问题的设计不够典型等问题以上,是我课题组一些粗浅做法和体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未能一一总结,有些方面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可能还有很多理念和实践上的偏颇,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真诚指出,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改进。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也在逐渐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
微课作为新兴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深受师生喜爱。
本文将以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优化思路和建议。
一、微课的简介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型课程”,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较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它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短:一般时长在5~15分钟之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2)内容简洁:以核心知识点为主线,不拖泥带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
(3)操作性强:针对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阐述知识点,并附加演示性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4)互动性和趣味性:微课视频中配有动画和游戏等短小精悍的元素,从而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各种需求。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1.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知识点极其繁杂,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授,而微课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
诸如《计算机网络》、《音频制作》等课程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讲解,实现教学内容的精简和连续。
2.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的短小精悍,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重要知识点,使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深入和全面地讲解核心知识。
同时,微课视频配有演示案例和趣味性的元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方式微课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生动地呈现出来,非常接近学生的习惯,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适合于运用微课教学方法。
以下是两个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实践案例:1.微课《邮箱注册》微课《邮箱注册》作为一个必修而又简单的开放式课程,利用微课解决了一些重要的技术问题,如“利用邮箱进行账号注册”等。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汇报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阶段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JXKT-XJ-04-007)《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的实施,自2004年开题以来,历经两年多时间,从宣传动员到提升微课理念,从学习制作微课到有效教学实践,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微课观望到初具模式的微课教学行动研究,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微课教学探索与研究之路,为灵武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探寻信息环境下“微课”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作为课题成员,我有幸代表本课题组将课题自开展以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举措作一详细梳理,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此项工作。
在此,对课题进展情况作如下汇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互联网络及新媒体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在信息技术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基于互联网络及数字资源的微课教学和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顺应了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将教室和书本为主要载体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物理和数字环境融合和学习者自主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微课制作及应用研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整合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途径。
就学校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它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灵武市教育均衡验收通过后,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已初步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然而,如何用好这些设备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尤其是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成绩更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2024年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范文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微课的定义与特点微课,全称为微型课程,是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在线教育形式。
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炼、形式多样、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微课通常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通过简短的视频内容,使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微课的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领域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国内外的学者对微课的教学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针对微课的设计原则、制作技术、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主要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微课的优秀研究成果。
其中,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及其在具体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突出。
此外,还有关于微课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微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一)技术发展推动微课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微课将实现更多创新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为其推送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学习体验等。
(二)多领域应用拓展随着微课在教育、企业培训、社区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例如,在职业教育中,微课可以用于技能培训和课程学习;在企业培训中,微课可以用于员工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等。
此外,微课还将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医疗、军事等。
(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随着微课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实现整合与共享。
初中化学手机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手机微课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利用手机进行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教案以初中化学为主题,通过手机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手机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2. 化学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等。
3. 化学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巧、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等。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录制好相关教学视频,制作好PPT,准备好实验器材。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手机微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教学环节:(1) 理论讲解:教师通过手机微课,向学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手机微课,向学生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3) 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结实验经验。
4.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参与度、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作业批改等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化学知识。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翻转课堂的需求。
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会议简录:根据我们课题组中期工作安排和进度情况,我们课题组于2017年12月6日在内黄县马上二中召开课题中期评估研究会。
会议由内黄县马上二中校长曹国军主持,中心校郭军利校长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参与。
由课题负责人孙俊滨作课题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组专家对课题中期研究的各项材料进行了评估及论证,梁利敬代表课题组发言,汇报了课题组中期成果,谈了课题组下步工作计划,并表示在乡中心校领导和学校的支持下,在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下,要认真落实科研制度,扎实进行课题研究,把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研教改活动的有效开展,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争取早日成功结题。
二、课题概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课题是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决定对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展开研究行动。
本课题是从微课的特点,怎样进行微课制作设计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微课概念解析、微课选题设计制作、微课的实际应用等。
同时在我校依据微课教学工作为抓手,推进我校的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使微课概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工作中推广微课的应用。
使同事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升,一线教师普遍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大部分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我们通过优秀微课制作大赛,集体备课,优秀微课展,教育理论学习等多种教研形式,提升我校教师的微课设计与应用的能力,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教改的水平。
三、课题研究目标1、增强教师微课意识,革新教师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微课研究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2、掌握微课的设计制作技能,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发展自我。
3、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使微课成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让学生利用微课的便利,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4、通过对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显现出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节课内容充实,学生自觉利用手机积极学习,比平时传统课效率高。学生理解深入,学习热情高涨,收效显著。同时,我们已开发了系列的微课,有试卷讲评的,有重点难点讲解的。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手机微课。我们的目标是:(1)建立初高中数学手机微课教学的资源库及平台,让更多的年轻老师加入研究中来,形成微课资源校本化;(2)通过微课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绩;(3)通过“互联网+手机微课”,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成绩得到提高。
手机微课是微课的一种创新类型,它以智能手机为平台,利用手机的普及、性能的优化、录制的便利,用手机录制以重难点的教学片断视频为主。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的推导、重点习题,或教学的某个小环节等,专门设计一种时间短、容量小的视频课程。手机微课相比较于传统微课不同,传统微课制作复杂、容量大、不便传送。手机微课更与传统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不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带上“互联网+”的思维的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手机微课录制并编辑好后,可以利用微信或QQ等聊天软件建立的班级交流群传送手机微课,让师生在群内交流共享,分享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手机微课有哪些主要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来概括:
3.通过手机微课,提高复习效率,及时反馈知识掌握程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
2.难点:利用配凑、裂项、转化、分离常数等变形手段,创设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情境。
、小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过程】
具体如表1(见下页)。
二、手机微课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教学实例
现以高三一轮复习示范课“基本不等式——基于手机微课的高三复习课”为例,讲解手机微课在复习中的具体应用。教案如下:
高三一轮复习:基本不等式——基于手机微课的高三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通过具体题目进一步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换元思想、整体思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二)提升数学课堂的高效性。高效课堂应是学校和教师追求的目标。传统习惯上,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中汲取知识,生成能力。而手机微课能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里,让轻松学习无处不在,满足高效课堂的要求。手机微课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能深化知识的学习,又能查缺补漏,是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机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引领新的学习革命。
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组建了手机微课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教材重难点,针对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利用手机录制微课,并建立高中数学微课系列资源库。比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中,笔者录制了如下内容:(1)椭圆定义的理解;(2)椭圆方程的推导三种方法;(3)如何利用几何画板画椭圆。这些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又是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方程的痛点。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如果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衔接不上,就只能根据笔记来重新进行学习,而笔记却无法完全复制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全部过程,由此学习效率不高,也很难理解。有了手机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遗忘了,也还可以再看,直至理解和掌握。
(三)有力促进初高中数学资源库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极大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手机微课要求在5分钟以内将一个问题讲清讲透,极大地考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问题设计和语言的组织等综合能力。手机微课将问题集中起来,形成资源库;将教师对教材中难懂的知识理解整理出来,极大方便了今后的课堂教学,也丰富了教师的电子备课本,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素养。
手机微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卢瑞庚梁平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阐明“互联网+手机微课”模式及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以高三一轮复习示范课“基本不等式——基于手机微课的高三复习课”为例,讲解手机微课在复习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手机微课教学取得的初步成效,并对手机微课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B-0101-04
随着“互联网+”、智慧校园、云平台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大数据建设的投入,“互联网+教育”冲击着传统的教育形态及理念。4G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5G已经向我们走来,这将会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改变着社会。移动互联网也进入了互联互通的“微时代”,区块链、无人驾驶、移动支付、微信、QQ、微博、微学习等新业态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微课,是继翻转课堂新理念提出后形成的在教育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已成为当前信息化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研究热点,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典型案例。手机微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成为师生们的新宠。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普及程度很高,更新换代也快,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也非常高。根据调查,在工作或休闲状态下,每3分钟至少要翻看一次手机。所谓手机微课就是利用自己的手机录制的微课,它短小精悍,录制非常方便,随时随地可录制,几乎零成本。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程度反复学习观看,直到自己弄懂为止。“互联网+手机微课”是利用录制好的微课,让互联网插上翅膀,方便传播,方便制作,方便学生学习,也能为教师的职业生涯留下宝贵的课件资源财富,进而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建立了基于“互联网+”手机微课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教育公平性原则,近年来各校的均衡分班及高中招生按地段生分配适当比例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尖子生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后进生在课堂上却很难跟上学习的节奏,学习情况堪忧。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网络和学习终端不断融合。随着5G网络的到来,打破了用户使用网络惯性的约束,促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方式发生转变,我们要适应这种改变。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手机微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需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