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知识点 第2章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
十六项男女心理差别趣谈
1、约有25%的男性,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爱上对方, 但女性到了第四次约会,才有15%爱上对方。 2、男性在年轻时会交很多朋友,但女性过了中年 以后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3、女性作决定的速度比男性快。 4、入学前到中学期的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爱支配别 人。成年后婚姻生活越长久,妻子就越成为被支配 者。 5、男性时常害怕爱侣会被杀或自杀,而女性则常 常害怕爱侣会遭受意外的事故或年老死去。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 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心理状态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 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3、自己和周围的关系
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 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二、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基础
2、心理状态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 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p21]
一、自我意识得内涵
气质学说【希波克拉底】(P34)
血液—多血质:快乐,好动,反应迅速,动
作敏捷,思维灵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 力易转移,情绪不稳定且易表露,易适应环 境,喜欢交往,做事粗枝大叶,具有外倾性。 粘液—粘液质:缺乏感情的,行动迟缓的, 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灵 活性不足,比较刻板,注意力稳定不容易习 惯新的工作,易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破窗理论---既然是破的东西,让它更破一
些也没有什么。 所以那些有残缺的东西,大家就会加快其 损坏的程度,而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则 想尽办法去保护,不由自主地维持它的良 好状态。 遇到失望的事情,告诉自己这就是不能事 事如意的人生,可以小小沮丧一下,但不 能做一只破罐子,因为破罐子越摔只会越 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自我意识概述
三、自我意识的结构
(二)从形式上看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评价,属于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它包
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自我评价是自我认 知中最主要的方面。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属于自我意识中的情感成 分。它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为对自己的满意状况,主要涉及“对 自我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体验包括自尊感、自卑感、自豪 感等,其中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第二章
自我意识
Psychology
内容提要
大学阶段是从青春期向成人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 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只有充分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本章将详细阐述自我意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 自我意识。
学习目标
壹 知识目标
➢ 理解自我意识的特征与结构,熟悉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与心理意义 ➢ 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各种矛盾,熟悉影响大学
自我意识概述
(五)矛盾性
二、自我意识的特征
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成熟和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充满了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独立与依附 等矛盾冲突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个体要摆脱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就必须努力完善自我,促使各种矛盾 冲突在新的水平上统一起来。
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概述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随着自我意识的分化,个体也不得不承受与惊喜一并而来的焦虑、不 安、自我怀疑、挫败感和失落感,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是由于自我意识分 化的矛盾而产生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hp2 新
4
关于亲子沟通,为什么出现沟通障碍?
【青春锁闭心理】 1、11、12岁(小学升初中)——第一次锁闭期(逆反期) 心理急速成长,“成人意识”增强,渴望自我主张(生活习惯、交 友 方式、消费主张等)。自我管理能力增速度缓慢,不能有效的打理 自己的生活。父母习惯沿用小学生的教养方式,给予过多的包办, 斥责,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容易引发反感、冲突、对抗。 2、17、18岁(高中阶段)——第二次锁闭期(逆反期) 此时孩子生活世界及其丰富,其情感体验、知识结构等与父辈有较 大的冲突。对父母权威的反抗进入一个实质性阶段,内心对父辈的 很多东西比较鄙夷、轻视,此时需要父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和要 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落差。 “别说我不懂你,我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 这个话错,错在父辈曾经的青春年岁和子辈的青春年岁有质的差 异。时空差距太远,无法替代体验。这话更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抗。
18
学会人际交往
1、认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平等 对待对方,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2、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和家 长沟通和交换意见。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 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 3、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 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 4、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
5
(二)关于沟通的智慧和技巧
一般的沟通方式: 每天和孩子讲多少话,说多少自己认为的大道理。 【大拇指教育】 ——赏识、赞许,视角聚焦在孩子的成功、优异之处。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 是几时?很久了,对吗?”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食指教育】 ——指责、批评,视角聚焦在孩子的错误、不足之处。 “烂的,你把它切掉,它还是个好苹果。你把它丢掉就 什么都没有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第一节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一)胚胎发育过程1.胚种阶段(0~2周)2.胚胎阶段(3~8周)3.胚儿阶段(9~38周)4.产前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育年龄。
(2)孕期营养。
(3)胎教。
(4)母亲的情绪。
(二)人的身体发育的特点1.神经系统,画图P25画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胃肠的活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瞳孔缩小,心跳减缓。
当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
2.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分泌一下三种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泌乳激素。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发射活动。
1.脑器官的认识希腊医生盖伦最先把心灵的器官置于脑内。
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学说的发展阶段:①(发展阶段)定位说;②整体说;③机能系统说;④模块说。
2.脑的结构3.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2)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
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膝跳、眨眼、吮吸、排尿等(给例子找归属)。
条件发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4)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章重点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章重点知识点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三、教学与课:㈠什么是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学的指标: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⑤师生均有方向感;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㈠学生及学生群体:1.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组织的指令性;③成员发展的相近性;④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⑥教师的影响性。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形核、形成、发展。
2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批准,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①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②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③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的依赖性、有较突出的领袖人。
㈡怎样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①填写调查表(问卷);②根据调查结果制出矩阵表;③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二课认识情绪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二课认识情绪教学目标:1.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及种类。
2.认识情绪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3.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情绪及其表现,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请学生说一些他们觉得自己开心、悲伤或生气的事情,让大家分享他们的情绪并了解他们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对情绪的讨论。
二、讲解情绪的概念及种类(10分钟)1.情绪是指人在面对各种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生理或心理状态,是一种代表着个体的内在感觉的体验。
2.通常情况下,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
3.积极情绪有开心、喜爱、安心、自信等等;消极情绪则包括悲伤、焦虑、生气、恐惧等等。
三、情绪的作用和表现形式(10分钟)1.情绪的作用:情绪可以影响个体的思考和行为,使我们有所动力和意愿。
2.表现形式: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积极情绪会表现出笑脸、发自内心的笑声;而消极情绪则会表现出哭泣、抱怨、生气等等。
四、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10分钟)教师讲述或播放相关情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一下人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避免情绪的消极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的情绪表达方式有哪些,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表达某类情绪,例如:我生气了或者我感到开心了等,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
五、情绪调节方法的讲解(10分钟)1.深呼吸:情绪激动时慢慢地深呼吸,可以缓解心理的压力和紧张。
2.思考自己的想法:在决策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尝试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或者观察其他人会如何做,去调节情绪。
3.合理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一些积极的话,可以让一些能够平复情绪,给自己打气和动力的心理信号。
4.适度的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放松身体。
5.沉浸于感官:听音乐、看书或欣赏美丽的景色是一种可以开心的放松方式。
六、情绪调节的练习(10分钟)导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或者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的情绪调节技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2章
”
☆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 ☆ 学习策略和方法不得当
☆ 考试焦虑、身心失衡
第一节 入学适应的教育与辅导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入学适应是新生入学的一年内,对于新环境的应激反应的调适过程。 班主任是学生入学适应期的主要辅导教育者和观察者
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
• • • • • • • • • • 学习负担过重 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遭人误会、冤枉 恐怖的影视、录像、小说的影响 经常性考试失败 社会治安不好 正常的异性交往被误会 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变化 教师偏心不公 家长不理解自己,存在代沟
考试焦虑的调适方法
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
• 对考试的意义要有正确客观的认识
做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
• 调整生理、心理状态
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
• 准备、统筹、技巧、工整、检查、时间
冷静处理“怯场”
• 安静、放空、调整呼吸
• 成功体验、新颖的事物、趣味化教学、兴趣活动小组
及时反馈和适当评价
• 通过告知及评判、并给予强化。评价是影响学生动机的核心要素
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
• 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慎用奖惩
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
•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训练
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
• 归因理论、归因应问题
师生关系适应问题
• 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互动 •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非正式的师生交往 • 教师在课堂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采取民主、积极的教育态度 • 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同伴关系适应问题
”
☆ 取得好的成绩需要一套合理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支持 ☆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科有相应的学习方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总结知识点
第二章,学生认知发展和教育第一节学生认知发展和教育概论第一,概念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发展第二,心理发展一般特征:1、阶段性和连续性=质变和量变规律=不能一刀切,一锅煮2、定向性和顺序性=循序渐进3、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步,同一阶段不匀速)=抓关键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第三,两个重要概念1、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结果2、关键期(外界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又被称为敏感期)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同时也提出了刻板效应(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常见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3=性格(三岁定八十);4=形状知觉;4-5=学习书面语言第二节学生认知心理发展和教育第一,重点皮亚杰认知发展4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一些低级的图式,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9-12月获得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万物泛灵论;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不具有物质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可去,思维不可抽(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命题的假设和推理;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思维接近成人第二,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教育价值:1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前提;2遵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第三,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基本内容:1社会文化历史观2心理发展观3内化理论4最新发展区一个重要概念最新发展区(儿童已知水平和儿童将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边教育价值:教育走在发展的前边;支架式教学第三节社会化发展和教育第一,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八阶段:1、婴儿期(0-18月)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8月-3岁)自主感对怀疑和羞愧:3、学前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春期(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4-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第二,教育价值1,要帮助学生适应角色同一,克服角色混乱2、帮助学生发展自信,认识自我,学会勤奋克服自卑第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 第2章
第二章
善待你的心理—学会享受心理咨询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功能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意义与特点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主要的理论流派与方法
课前思考
一对热恋中的男女青年,把约会时间定在了下午6点。6点 前,女孩靓丽的身影出现在了“老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心中 的“他”。 6点十分了,心爱的他还没有出现,她娇媚的脸庞显现出 了一丝不悦。 在她生气地刚想离开的时候,他出现了。 男孩气喘吁吁地跑到女孩面前说:“对不起,亲爱的!我 失约了……我刚刚去做心理咨询了!” 女孩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没关系!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 ,刚才是我误会你了……”
• 专栏咨询 • 网络咨询 • 朋辈咨询
• 朋辈咨询
阳光心理健康协会会旗
协会换届
• 团体心理咨询
海滩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心理委员培训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主要的理论流派与方法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要点
1.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是觉知不到却没有被清除而被压抑了的经验,不具备分辨是非的 能力。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 矛盾冲突和本能欲望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通过分析治疗使潜意识中的 “症结”意识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轻
心理问题的程度
重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关联示意图
二、心理咨询功能
教育 功能 发展 功能
心理咨询的 功能
保健 功能
治疗 功能
教育功能
心理咨询是介于思想教育与医疗之间的一种职业性的高校 心理咨询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主要任务是服务 于高校的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助人自 助行为。
大学心理课教案第二章答案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3. 了解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方法。
4. 学会维护和促进个人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教学难点:- 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方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健康?健康仅仅是没有疾病吗?2. 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多维性,引出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心理健康的定义- 解释心理健康的含义,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弱,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
”- 强调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知健康:智力正常,思维清晰,判断力准确。
- 情感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能够承受压力。
- 行为健康:行为协调,生活习惯良好,能够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健康:人际关系和谐,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 介绍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方法,如心理测试、自我观察等。
- 分发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三、案例分析1. 通过案例介绍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维护和促进个人心理健康?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并进行自我分析。
2. 教师讲解自评结果,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拓展延伸1. 介绍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等。
2. 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寻求帮助。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二课 认识情绪|辽大版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二课认识情绪|辽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识别和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内容1.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2. 情绪对个人生活的影响3. 情绪的识别和表达4. 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情绪的定义、分类和影响,情绪的识别、表达、调节和控制。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情绪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情绪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情绪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情绪的定义、分类和影响,通过PPT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情绪识别与表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4. 情绪调节与控制:讲解情绪调节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不足。
板书设计1. 认识情绪2. 副情绪的定义、分类、影响、识别、表达、调节和控制3. 板书内容:情绪的定义、分类、影响、识别、表达、调节和控制的关键点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情绪管理的短文。
2. 实践作业: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调节和控制。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第二课认识情绪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情绪的识别和表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第二章
自我意识、人格概述
如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和人格
第 一 节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
自
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
我
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
意
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
识
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
、
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
人
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层次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
自
生理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 自我 风度、家属、所有物的认识 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 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 等
心理 自我
对自己能力、性格、气质、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注
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 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重心智健康的发展,注重和
特点的认识
等
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 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 色、性别、义务、责任、力 量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
自卑、自怜、自恋
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
我 意 识 、 人 格 概
述
第
一
节
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最有名的是美国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他认为,
自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
一 节
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思考和选择。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自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二章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教学教案第二章我是谁——高职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一、教学目的1. 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内容和结构,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 了解高职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掌握塑造健康自我形象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3. 了解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掌握调试这些偏差的方法,学会整合自我。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4-S06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塑造,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和调试。
教学难点: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教学过程(一)S04: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概述1.案例引入认识自己并不难,每一种生物都有认识自己的本能。
猎豹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极快的动物之一,它通常会偷偷接近到与猎物10 ~30 米的距离,然后猎捕猎物。
猎豹猎捕时的奔跑速度最高可达到120 千米/ 小时,且仅一脚着地。
但猎豹由于自身生理构造,最长跑3 分钟就必须减速,否则它会因身体过热而死亡。
奔跑3 分钟后,猎豹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休息。
猎豹在1 分钟内成功猎捕到猎物的概率只有1/6。
猎豹遇到鹿群的时候,通常会飞快地奔向鹿群,鹿群则快速分散。
猎豹会选中一只鹿为目标,朝它冲刺,而那只被追逐的鹿也以惊人的速度狂奔着。
鹿没有跑直线,而是不断地改变奔跑的方向,迫使猎豹消耗其体力从而减慢速度。
经过一段奔跑后猎豹便没有力量再跑了,那只鹿逃脱了。
在野生动物的世界里,动物能认识自己,也能认识敌人。
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个人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所长,也都有所短。
既然人生下来就各有不同,就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心理健康第二单元
第五课轻松课间一、教学目标:1、知道课间为什么要走出教室2、知道课间为什么要望远3、知道课间为什么要稍微活动情感:1、喜欢课间走出教室去呼吸新鲜空气2、乐于在课间进行户外活动3、体验眼睛疲劳后望远的轻松舒畅感受行为:学会健康文明的课间休息方式二、教学重点:认识课间户外活动、望远的好处三、教学难点:体验健康休息的身心愉悦感四、教学准备: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问:小朋友们,课间十分钟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谈话:你们过得真愉快、真有趣。
不过,休息也要注意健康,那么怎样休息才利于身心健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 思考并回答听好奇,心想:该怎样休息呢?齐读课文。
(二)、学习新知提高认识打开大屏幕并引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人很多,又闹又吵,感觉很闷)提问:你觉得现在的教室怎样?师: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教室里没人,通风换气)提问:你觉得现在的教室怎样?那么,下课我们应该到哪去?到外边去干什么呢?(板书: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我们走出教室,可让教室换上新鲜空气。
大家来演一演看课件:上完一节课,学生身体疲劳示意图。
问:下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活动身体大家来演一演刚才,大家的身体消除了疲劳,可是,我们还有一个部位也很疲劳,来看课件(眼睛疲劳示意图)怎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板书望远)体验一下望远的感受,怎样?谁来说说下课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读儿歌看大屏幕。
(三)、综合体验行为指导第六课专心就能找到一、教学目的:1、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及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感悟,感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注意力的训练。
2、在游戏式的轻松氛围中,调节舒缓学习生活带来的紧张情绪,达到调节心情,放松心灵的目的。
3、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并学着去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心理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经验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讲座: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定义和类型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策略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案例教学: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情绪管理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的情境,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和来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压力的定义、来源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经验和策略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压力应对的兴趣讲座:讲解压力的定义、来源和应对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压力应对经验和策略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练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章:人际交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情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人际交往的情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第五章:自我认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自我认知的定义和类型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5.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自我认知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第六章:目标设定与实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设定和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目标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实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6.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实现经验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目标设定与实现的兴趣讲座:讲解目标设定的原则和步骤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目标设定和实现经验个人作业:让学生制定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在下一堂课分享第七章:时间管理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效管理时间的能力7.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时间管理工具和技巧克服时间管理障碍的方法7.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技巧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时间管理的情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和策略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时间管理的情境,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第八章:自尊与自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尊和自信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自尊和自信的能力8.2 教学内容自尊和自信的定义和类型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建立自尊和自信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自尊和自信的建立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尊和自信能力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自尊和自信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自尊和自信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尊和自信能力第九章:应对挫折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挫折的普遍性和影响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挫折的定义和影响应对挫折的策略和技巧从挫折中恢复和成长的方法9.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挫折的定义、影响和应对策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挫折应对经验和策略9.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应对挫折的兴趣讲座:讲解挫折的定义、影响和应对策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挫折应对经验和策略情境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练习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心理素质提升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和类型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心理素质的提升方法和技巧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心理素质能力10.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或活动引发学生对心理素质提升的兴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经验和策略自我反思: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心理素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心理健康环节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标准,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知识点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正文加粗为填空题或选择题)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因为它是以绝大多数的心理正常的学生作为对象,以提高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为目标,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比,更突出其培养健全人格的提高性、发展性目标。
S1 对课程的一般认识1、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2、广义上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和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它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简单题)①课程是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的学生,是以发展性目标的教育。
②课程是科学文化发展和人类经验的结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包含着人文精神的课程,是与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的渊源相关③课程是社会国民素质进步的反映。
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教育系统,整个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
4、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课程模式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的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一定性质和范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手段,制定教学评价原则等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简单说,是对确定教材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和改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的结构性框架或行动计划。
5、目标模式:主张以一定的目标标准来编制课程,它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先确定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评价。
目标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注重具体明确的、有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课程目标的结构。
②内容选择主要视其能否达到目标位依据(不注重其本身的价值)③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④以课程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进行量化评价批评的焦点这是一种静止的课程。
6、过程模式:它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最终结果,不是按照目标事先可以确定下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对内容和过程的说明和理解而获得的。
课程设计更注重教学的过程。
教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学的过程,因此过程模式是以讨论而不是以传递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
过程模式的产生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解和对人格发展有密切联系。
过程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强调课程编制过程设计的开放性②注重教学过程自身的价值③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式学习④提倡按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过程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编制和设计思想,它提倡在现代课堂上复活人类认识的本性,它提倡在知识的真实获得和人格发展的完美结合,注重课程人格塑造功能7、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从学问中心过渡到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和需求,主张学校的只能“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符其实的人,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基础。
S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问中心课程和人本主义课程)1、学科课程:以科学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系统的总称。
学科课程的优点:①学科课程是按照学科的固有逻辑和系统组织的②教材内容是按照“从易到难”排列起来的③学科课程是传授知识为主2、学科课程注重学习结果。
它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或者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刺激——反映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单位②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3、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
a)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是:它是以活动作为全新组织要素,针对学科课程忽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弊端,把儿童置于教学的中心,改变了儿童被动的、呆板的学习状态。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兴趣特长,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4、活动课程的特点:①主体性(让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主体性……)②具体性(解决成长中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③综合性(综合运用几个学科……)④经验性(获得经验)活动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反映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6、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差异:7、学问中心课程:它是以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潮为背景的课程,它强调人的认识发展和知识、学问发展之间的所存在的共性,它要求以统一的、结构化的方法抓住所学过的知识和学问。
强调以掌握学科的结构来学习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注重科学、知识、学问对人的发展具有的普遍价值。
8、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和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
9、学问中心的特点:①结构化②专门化③智力化。
学问中心课程关心的不是学生学会某种刺激而做出的某种反映的结果。
它关心的是学生的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和重组,也就是关心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10、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学问中心过渡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本性和需要,它主张学校的只能是“使人充分地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学校的价值在于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基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出“意义发现”,即认识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目的的互动关系。
把学习内容纳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引导学生在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
它要使学校人本化,教育人本化,这不仅要求把学生当做人来看待,更要提供一种有助于深化人性的教育。
人本主义课程视学生的自我实现为一种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学习的情境。
(人本主义课程要实现的课题是如何将学科的认知侧面和情感侧面统一起来,不仅强调智力发展,而且还强调伦理、审美和道德的人格发展。
第三章)11、人本主义课程的特点:①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②强调师生人际关系和互相信赖③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课程结构。
人本主义课程所弘扬的“人本化”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的类型S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是由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原则等有关教学问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确立课程目标主要考虑几个问题:①它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②它应该是具体可行的③它应该是兼顾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可分为三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目标的几个方面:①协助学生认识自己②协助学生认识他人③协助学生认识所处的社会和环境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目标:(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①协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性情感②协助学生形成和提高情绪情感的表达与自我调控能力③协助学生形成坚强意志,提高挫折承受能力④协助学生形成对自我、他人和环境以及彼此之间关系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解决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技能目标,是初级目标,主要用于临时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个性目标,是高级目标,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①技能目标:⑴掌握情绪调节技能技巧:如宣泄法、自我暗示法、注意转移法(选择题)等;⑵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各种记忆术、科学合理运用复习方法、考试技巧;⑶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
如运用适当的人际交往工具、社会交往的礼仪和习惯,如何适当地表现自己②个性目标:主要培养六项的品质: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和创新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基础性目标是: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是基本性目标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最高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
S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为总目标的。
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他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正确、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奠定其日后走向社会,敢于参与竞争,能承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理基础。
7、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几方面:①自我意识发展教育②情感教育③学习心理辅导④人际关系教育⑤青春期教育⑥生活与职业辅导①自我意识发展教育: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发展教育的内容是综合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个性发展目标,它主要包括了几方面: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水平⑵使学生学会恰当地展示自我⑶使学生体会并学会自尊和自信⑷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⑸使学生摆脱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扰。
②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
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几方面:⑴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⑵提高学生的调控消极情绪的能力⑶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人对挫折忍耐、承受的程度。
其与下列主要因素有关:A生活经历 B认知水平 C个性特征 D期望水平 E 心理防御机制。
`③学习心理辅导: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上的焦虑、失败和挫折。
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范围是:⑴学习动机辅导⑵学习能力辅导⑶应试心理辅导⑴学习动机辅导: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的需要。
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受以下三种动机的支配: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动机(S8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三种作用:①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的目标③维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辅导的内容:A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个人合理的学习目标的确定 C学习兴趣的培养(S3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求知欲的重要途径)。
⑵学习能力辅导: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内部条件。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自学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和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认知技能,包括三个方面:A学习方法 B学习调节和控制 C元认知)学习能力辅导内容主要包括:A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B 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
(S8学习习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学习习惯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好的学习习惯偏离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⑶应试心理辅导的内容:A考试复习的心理辅导;B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C应试的方法和策略辅导;D考试后的归因分析辅导;E应试期的身心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