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1《新闻两则》优秀课件(共62张)

本文结尾
占领 要塞 (zhànlǐng) 封锁长江
第37页,共62页。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shíjiān)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第25页,共62页。
主体
主体可分为(fēn wéi)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
第26页,共62页。
找出文章的主体(zhǔtǐ)部分: 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 尾。
第27页,共62页。
思考:主体部分(bù fen)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 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yuàn yì)在惩 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 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 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
第8页,共62页。
1、请给下面红色(hóngsè)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溃退( kuì )
歼灭( jiān)
绥靖( suí )(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锐不可当( dāng

第9页,共62页。
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获(huò)得
) 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当 (dāng (ruì bù kě dāng) 当(dàng)真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鲁教版整课 件
1 新闻两则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 诗两首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军帽底下的眼睛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053页 0101页 0172页 0220页 0295页 0334页 0418页 0503页 0547页 0609页 0671页 0701页 0726页 0788页 0839页 0912页
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诗两首 军帽底下的眼睛 4 蜡烛 6 亲爱的爸爸妈妈 7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9 台阶 11 信客 第三单元 14 桥之美 17 说“屏” 18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19 大自然的语言 21 奇妙的克隆 23 生物入侵者 第五单元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语文新闻两则》PPT课件

请你找出文中的一段议论,并说明它 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 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 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 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揭露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相关背景,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独立自学一
自由朗读本则新闻思考: 1、了解本则新闻的相关背 景,并划出它的六个要素。 2、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 和主体。
提示: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所需信息。
五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回答!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 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 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阿奇博尔德· 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 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 “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 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 八糟的残骸。” 约翰· 雅各布· 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 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 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 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 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 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 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 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 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 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 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 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 锵有力。

1、《新闻两则》课件

1、《新闻两则》课件

二、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并加 以分析: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 丝毫作用” (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①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 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②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 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 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①句好。用树木和森林来作比喻,语言生动形 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它生动地表现了共 产党的规模庞大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 午至22日下午。 渡江部队: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内容上:第二层与第一层
第三层与第二层
3、概括出该消息的背景和结语。 背景(事情的起因):国民党政府
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人民解放军为了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结语:人民解放军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 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 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 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 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 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 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 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内容探究: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新闻两则PPT优秀课件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从四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东路军:
课堂小结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 体、(背景、结语)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 用、主体的作用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 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 化敌人,孤立少数, 争取多数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 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有很大关系。国 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 希望和平,不想再打 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 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 用。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lián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 (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 (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 (较详)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
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一篇新闻对东路军渡江情况的介绍用了哪种 表达方式?用了哪些动词?作用?
记叙 动词: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切断
作用:雄健有力,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
课文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 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 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 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 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 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 本上。
退出
什么是新闻?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简明扼要。
鄂( è )
豫( yù )
阻遏( zǔ ) 泄气( xiè )
歼灭( jiān ) 管辖( xiá )

《新闻两则》教学课件

《新闻两则》教学课件

标题
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中路军
其余部分 西路军
导语
主体
东路军
主体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承上启下句
议论句(分析原因)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 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 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 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 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 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 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 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 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 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 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第一层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

【最新】鲁教版七下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参考课件1(共38张PPT).ppt

【最新】鲁教版七下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参考课件1(共38张PPT).ppt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 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 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 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 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 九江一线。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 “电 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 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 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 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 稿 ”,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 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 “至发电 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
教育。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 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 确精练的语言。
新闻结构知识
一篇完整的消息由五部分构成: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找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时间:从20日夜起。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 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件的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 渡完。
事件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标题………………标题 课文结构 第1、2句…………导语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 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
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你能找出这篇消息的导 语是什么吗?主体部分可以分成三部分,该如何分?思考 后回答。导语和主体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语文新闻两则》课件
公正性
新闻媒体应该公正地报道事实,不偏袒任 何一方。
新闻的分类
01 按媒体分类
可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 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等。
03 按报道内容分类
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
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
等。
02 按传播方式分类
可分为文字新闻、图片新 闻、音频新闻、视频新闻 等。
04 按时效性分类
可分为时事新闻、特写新
《语文新闻两则》 PPT课件
目录
•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 新闻的结构与要素 • 新闻的写作技巧与风格 • 新闻的阅读与分析 • 《语文新闻两则》内容解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01
新闻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记录社会、 01 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 02 ,或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
快速浏览标题和导语:初步了解新闻的主 题和要点。
留意新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注意新 闻的语言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分析新闻
识别新闻类型
判断新闻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了解 其报道目的和受众。
挖掘新闻深层含义
透过新闻报道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 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
分析新闻结构
了解新闻的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新能源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06
课堂互动与讨论
关于新闻的热门话题讨论
01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02
详细描述
选取当前社会关注的热门新闻话题,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激发他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新闻报道
总结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 背景、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
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稿国子际来出源版论坛”发时上稿间披地露点,、国发家稿发记改者委已呈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b、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 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 群众衷心的拥护。
a句表达效果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 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课后练习三
第 “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一 “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
•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 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 新闻的关键所在;
•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 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 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1.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 止”“余部”等。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 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 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 的豪情。
课堂练习
对议论性语句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
对本文主体先军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D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来自2.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 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

《新闻两则》PPT课件

《新闻两则》PPT课件

②句好。“突破”表明敌军有防守,我军歼灭或 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 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 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 四小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 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 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 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 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 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 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
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 第一句话是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写人数 之多;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写战 线之长
“冲破敌阵”展现攻势之凌厉
“横渡长江”交代事件发生的地
点和结果
.
4
三路大军的战况(主体)
类别 百万大军
时间
地点
兵力
战绩
特点(四 字)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20日夜— 21日夜
安庆-芜湖
21日17 时—22日 九江—安庆
22时
21日17 时—22日 南京—江阴
下午
30万
突破···渡
至···已渡···
首战告捷
已渡过三分之
35万 二···已占
所向披靡
领···
35万
大部渡过南 岸····歼灭及 击溃···占 领···控制···封 锁···

《优质课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66张PPT)》(共66张PPT)

《优质课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66张PPT)》(共66张PPT)

新 闻 的 五 个 结 构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文中的词句是否也能 带给你同样的感受?请举 例说明。
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 彩的词语 我军:
突破、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 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
纷纷溃退、毫 无斗志、微弱、 不想再打了、 泄气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我人 民解放军。 文中有可以为你所用的句 子吗? 议论的作用。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1课
学习目标
1、探索阅读新闻的方法,积累有关的新闻( 消息)知识。 2、体味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培养品析语言 的能力。 3、阅读课文,领会正义战争的威力,初步树 立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 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 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 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 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 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芜湖 wú
荻港 dí
阻遏 è 阌乡 wén
1949年初,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 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 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1 鲁教版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1 鲁教版PPT课件

• 鄂豫区è yù 宋希濂lián
•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āng
• ⑵解词 •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 业已:已经。 • 绥靖:安抚、平定。
• ⑶多音字 • 当(dāng\dàng)
• 塞(sài\sāi\sè)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课堂小结
•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主体的作用
•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这篇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各是什么, 请朗读出来。
• 2、本篇新闻中第二、三句介绍的三国、后 汉的历史事件时否与本篇新闻无关?若不 是说明理由,它介绍了什么内容,属于新 闻结构的哪一部分?
• 3、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可本则新闻还 详细写了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事,这是不是 违背了新闻的要求,为什么
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说了 什么?
大家小讨与练习三-3
课后作业
• 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六要素,在 书上圈出来
• 自己写一则小新闻,要求:有标题、导语、 主体。
• 生字、词(每个生字组词写三遍,解词每 个两便,多音字注音组词)
• 预习下一课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0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2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2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学习目标
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体会蕴含在 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 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 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 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 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 的100个人物之一。
渡江区域 地 点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20日夜起的24小时
21日下午5时—22日22 时
已渡过30万人
35万大军已渡过 2/3
东路军
南京 —江阴
21日到22日
已大部渡过,余 部23日可以渡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整体感知
yú 负隅顽抗
wǎn 古宛县
huáng 潢川
zhuàn 撰写
什么是新闻?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简明扼要。
什么是消息?
又称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 会价值的事实。
xiù 星宿
wǎn
suí jìng

绥靖
è 阻遏
wén 阌乡
è

lián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 鲁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 鲁教
• 生字、词(每个生字组词写三遍,解词每 个两便,多音字注音组词)
• 预习下一课
新闻的背景知识
•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 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其中 动态新闻是报纸、新闻最常用的一种。它 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 气象、新成就。
•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课堂小结
•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主体的作用
•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这篇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各是什么, 请朗读出来。
• 2、本篇新闻中第二、三句介绍的三国、后 汉的历史事件时否与本篇新闻无关?若不 是说明理由,它介绍了什么内容,属于新 闻结构的哪一部分?
•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 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 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 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 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 是全篇尾,它 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 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 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 或“结语”之中。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 新闻前有一句楷体的小字,大家认为这句 话是多余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的存在有 什么作用?

【最新】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共39张PPT).ppt

【最新】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共39张PPT).ppt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 导 语
,在文中的作
用是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
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和 横渡长江 。
新闻两则
毛泽东
毛泽东。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
学பைடு நூலகம்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 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 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 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毛泽东
渡江战役背景
1948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就要覆灭,我们 就要在全国范围夺取胜利。1948年12月31日毛泽 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谈 判, 4月20日谈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决定“奋 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 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清晨,渡江 战役开始。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南京,宣告 国民党反动政府覆灭。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 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 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 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 章中心。
课文阅读检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创造性实践活动
1.以播音员身份尝试朗读本文。 2.结合地图说说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3.想象渡江时情景,以第一人称口头 完成一篇想象解放军渡江战役情景的小 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
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 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 种文体。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 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 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刘翔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并平 了1993年由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男运动员 在奥运会田径赛场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 在西方选手长期垄断的奥运会男子田径短距离项目中取得的最 好成绩。 刘翔是决赛中唯一跑进13秒以内的选手。美国名将特拉 梅尔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亚军,上届奥运会冠军、古巴选 手加西亚以13秒20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邢慧娜一直采用跟跑战术, 半程过后邢慧娜与埃塞俄比亚的迪巴巴等五名选手形成领先的 第一集团。进入最后一个直道后,邢慧娜突然加速,凭借超强 的冲刺能力甩掉所有对手,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以30分24 秒36的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田 径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孙迎杰名列第六。
新闻要求有哪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在结构上分为哪五部分?
1. 标题 2. 导语: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扼要地揭 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4. 背景 5. 结语
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安排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 符合时间顺序; • 内容上前后有衔接:
1.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2. “与西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3.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 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 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 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 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 要打响。
• 下文的“1000余华里”亦此。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这叫电头。电头交代了什么要素? 起什么作用? ——交待时间、地点、通讯社名称。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这个“导语”起什么作用?
请在文中划出这 则新闻的的六个要 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 的导语、主体、背 景和结语。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 时间 中原我军 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原因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 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 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 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 和 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 结果 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 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刘翔跨越历史捧金 邢慧娜奇迹冲刺 夺冠 (标 题)
消息(新闻联播):今天凌 晨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 的时刻。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 中,黄色闪电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 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分量 最重的一枚金牌。在随后的女子万米决赛中, 年仅20岁的中国姑娘邢慧娜在最后阶段以奇 (导 语) 迹般的冲刺夺得金牌。两枚沉甸甸的金牌也 向世人宣布:今天的田径场是属于中国人的。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汤恩伯认为东面防线“很巩固”的话可否 删去?为什么?
• 不可。这是用他的“不料”烘托我 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文中有形成对比关系的两组反义词, 请指出。
• 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 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是什么意图? • 说明消息准确、 及时。
——概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概述消息的核心内容)。
请你找出文中的一段议论, 并说明它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 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 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 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 毫作用。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2.21日下午五时起……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 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西路)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线。(东路)
填表说明三路大军渡江情况
开始时间 地点 完成时间
中路军 西路军
渡江作战示意图
作 者 毛泽东
一身文武双栖 将军利剑诗人笔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建国初期的毛泽东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新闻也要求有六要素, 请你指出本文的六要素。
1. 2. 3. 4. 5. 6.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起因 结果 20日夜——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大部已渡过,余部23日可渡完
把握新闻结构: 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时间和背景。 背景资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极重视南阳到放弃南 背景: 阳的变化,指出蒋军溃败的背景。 由河南全省解放军而回顾一年来取得的伟大胜利 主体: A、恢复和建立了 B、歼灭了 ,发展了 。 。 ,孤立了 。
C、纠正了 ,采取了 结语: 预言南阳守敌的命运。
小结:
•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 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 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 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 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 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 水平。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披露,国家发改委已呈 稿子来源 发稿地点、 发稿记者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时间 界限,全部实行全国统一招标。
——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揭露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新闻具有 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一详一略。为什么?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 • 我军英勇善战,不言而喻,所以略。 • 敌军详,是为了揭露敌人拒绝签定和 平协议,以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 正义性。同时也为了把广大官兵同少 数战犯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一、标题: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 副标题。可以三个标题齐全,也 可以只有其中一部分。它是对 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二、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1 句话(有时是1、2句)或第1段,它 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三、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 ,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 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 在。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很明显,有时可以暗含 在主体中。
(主体)
(背景)
(结语)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 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 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 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 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 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有关资料: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 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 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 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 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 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 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 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 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