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引导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则
阜新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原则与对策
场 等 资源 的 相互 作 用 , 构成 产 业 资源 , 形成 产 业 优 势 。 或 三 是 公 司服 务 型 。 要 是 指 专为 特 色产 业 服 务 的企 业 化运 作 主
的流通 企业 , 是承 担龙 头企 业和 生产 基地 的桥 梁 纽带 , 既为 企 业服 务 , 也为基 地农 民服 务 。 22 建立健 全农 业社 会化 服务 体 系 .
定 生产 规 模 和 产 业 化 程 度 的 农业 生 产 与 服 务 体 系 【 特 色 ” 。
体 力量 , 在激 烈 的市 场竞 争 中获得 生存 和 发展 的空 间 , 低 降 了参 与 市场 竞争 的风 险和成 本 , 强 了竞 争能 力 。 是在农 增 二 户与 工商 企业 的关 系 中 , 发挥 了纽 带作 用 , 高 了农 户 的组 提
功能 的服 务体 系 。
基 地建设 是特色 产业发 展的 重要基础 , 头企 业原料 是龙
的重要 来源 。 产业基 地建设 要按照 区域化 布局 、 规模 化生 产 、
集约化 经营和 系列化服 务 的要 求来 实施 。 在实际 工作 中既要
坚持 “ 群体 、 规模 ” 小 大 的发 展模 式 。 要 重视 “ 又 高起 点 、 大规
农 业作 为现 代 农 业发 展 的 重要 内 容 。 以最大 限 度 地发 挥 可 区 域优 势 , 优化 农 业结 构 , 增加 农 民 收入 , 促进 区域 经 济发 展 。 些 年来 , 着阜 新 市农 业 结 构调 整 步伐 加 快 , 近 随 农村 地
区涌现 出很 多不同于传 统耕 作农业 的新模式 新气 象 , 也就是 通 常所说 的特 色农 业经 济。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民生活的提升。
为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以下是七项基本原则,旨在指导相关实施工作并取得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着重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推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经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农业生态化、农民生态化、农村生态化。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水平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产业兴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四、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持续稳定的脱贫致富。
五、乡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培育乡风文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农村文化传统,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增加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乡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社会治理,提升乡村社会发展水平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高村级自治水平,推动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七、政策引导,提供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政策引导和政策支持。
相关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政策落地和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保障。
以上七项基本原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准则,将指导乡村振兴实施的方向和路径。
通过切实贯彻和落实这些原则,中国将迈向乡村振兴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
农业新发展理念基本原则
农业新发展理念基本原则首先,质量为先。
这是农业新发展理念的核心。
质量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此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坚持“人民安全至上”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其次,绿色发展。
农业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径。
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农民为主。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农业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坚持农民利益优先,保障农民的权益,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要加强农村土地和农产品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农产品销售权,增强农民的发展动力。
同时,要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促进农民转型升级。
第四,区域协调。
农业新发展理念强调要促进农业区域性发展的协调性和一体化发展。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要实施农村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最后,开放共享。
农业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农业的全球化发展。
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拓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增加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此外,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溯源和追溯能力,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总结起来,农业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是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农民为主、区域协调和开放共享。
这一理念的提出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是指导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针。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这些原则的实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七个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七个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体部署,它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村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形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根本生活来源。
因此,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收入水平。
第二个原则是坚持农村多元化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发展,还包括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要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种形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个原则是坚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要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四个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乡村振兴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又需要市场的推动。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产业扶持和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乡村振兴。
同时,要鼓励农民和企业家积极创业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个原则是坚持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
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建共享。
政府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农村社区建设,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同时,要注重农民的权益保护,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让广大农民真正从乡村振兴中受益。
第六个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城乡发展。
乡村振兴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
第七个原则是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培养和引进农村创业人才,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多元化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城乡发展、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的原则,才能实现新时代农村的全面振兴。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农村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必须坚持“四个优先”,即发展农业优先、支持农民优先、改善农村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优先。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发展农业优先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发展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要优先发展农业,首先要加大农业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作物和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
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
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要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经营、现代农业管理等方面。
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鼓励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要引导农民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二、支持农民优先农民是农村社会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要优先支持农民,首先要保障农民的权益。
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保障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确保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实惠。
要建立健全农民工作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支持农民的创业就业。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这对于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是一个挑战。
要鼓励农民在农村就业创业,提供相关政策和金融支持,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条件。
要鼓励农民多渠道就业,开拓外出务工的道路,让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追求目标之一,而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产业,也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发展。
下面将介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一、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应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首先,农业生产要注重保护土壤。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避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
其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
另外,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二、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农业生产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首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发展农业产业链,提供农民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来源。
通过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社会原则社会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农业生产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农民的福祉。
首先,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农民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保障。
其次,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另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他们的利益。
四、文化原则文化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
农业生产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农耕文化,以及农民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首先,加强农业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
其次,鼓励农民参与传统农耕活动和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另外,保护农村传统建筑和风貌,维护农村的文化特色。
总结起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和文化原则。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绿色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政府支持和农业政策的引导,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
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和农民的整体福祉。
乡村振兴战略七个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七个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如下: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生态优先保护。
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推进生态农业,建立绿色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动力,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育乡村创新人才,激发乡村创新活力。
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要实施积极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
六、坚持政策引领和市场化运作。
政策引领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七、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完成的任务,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进入农村领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这七个原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只有在坚持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现代化的新征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对于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指导思想强调了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饮食安全和生活品质。
二、加强农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加强农业基础。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只有加强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只依靠农业发展,还需要发展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实现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只有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乡村经济全面的发展。
四、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的权益,保障农民土地的流转和合理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资源支撑。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改善乡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六、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动农民就业创业。
农村是大量劳动力的集中地区,要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等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1. 综合规划,注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原则是进行综合规划,注重产业发展。
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全面、长远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同时,要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增加值。
这将为农民增加收入,提高乡村经济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2. 人才引领,注重教育培训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原则是人才引领,注重教育培训。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支持,因此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农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综合素养。
3. 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三个原则是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环境。
乡村振兴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以提升农村的生产、居住和生活条件。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营造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
4. 共享发展,注重社会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第四个原则是共享发展,注重社会保障。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
这包括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同时推动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平等化,让农民享受到公平和合理的社会保障。
5. 生态宜居,注重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五个原则是生态宜居,注重环境保护。
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好耕地资源;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确保农村的生态环境宜居。
6. 政策支持,注重政府引导乡村振兴战略的第六个原则是给予政策支持,注重政府引导。
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以促进农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统筹和引导,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项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要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要加强市场监管,打破行政限制,推动农村要素自由流动和农产品市场畅通,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农村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城乡统筹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必须加强城乡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六、坚持政府引导原则政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者,必须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
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乡村振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商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乡村领域,促进乡村资源的多元化配置。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在以上七项基本原则的指引下,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发展计划,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繁荣,从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和行动计划。
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
乡村振兴战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资源禀赋等进行精细化规划和定位,实施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和农村改革措施。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需要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地域的特色和优势,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优势竞争力。
第二,农业农村优先。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农业农村,要始终把农民和农业放在第一位,坚决扭住农业这个“牛鼻子”,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坚持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利用好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
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生态修复,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全面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乡村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和发展平衡,避免产业空心化和人口外流。
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义务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第五,共享共建。
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村治理和乡村发展。
要引导和推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互动和交流,推动城乡充分融合,实现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共享繁荣。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和共享共建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实施。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优先、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必须注重农村地区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本文将介绍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
乡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地区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禀赋。
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落实具体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当地的特长和优势。
第二,统筹兼顾。
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将农业、乡村经济、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纳入考虑。
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需要。
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需要统筹兼顾各个方面的需求,确保乡村的全面发展。
第三,产业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产业,要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要支持乡村的非农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四,生态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土地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保障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第五,基层自治。
乡村振兴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不能简单从上级层面对农村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而是要通过提升农村基层自治水平,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
第六,创新驱动。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
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要积极支持乡村创业创新,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
第七,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地区的事情,也是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
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促进乡城一体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点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只有因地制宜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学规划还需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需求,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农民的利益,让农民从中受益。
第二原则:产业兴旺,农业为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要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兴旺了,农村经济才能发展,农民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原则:生态宜居,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
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修复和保护农村生态系统;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业污染。
只有生态宜居的乡村,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第四原则:民生富裕,社会和谐乡村振兴要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农村饮水、电力、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加强农民权益保护,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实现民生富裕,才能确保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五原则:党的领导,组织保障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向
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方向,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业是农村的核心。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农村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之一。
农业是国家的命脉,保障粮食安全是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农村发展规划应当注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农村发展规划还应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多元化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
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农村发展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发展规划还应注重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等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发展能力农村发展规划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强农民发展能力。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农村发展规划应当注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
农村发展规划应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
同时,农村发展规划还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应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村发展规划应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农村发展规划还应注重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互补性和协调发展。
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农村发展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原则。
政府在农村发展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同时,农村发展规划还应注重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农业发展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发展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农业发展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环境一致的农业。
农业发展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3)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环境一致的农业。
(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院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含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群众科技组织、科研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应用范围: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
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农村发展规划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农村发展规划的指导原则与方法农村发展规划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
它旨在引导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农村发展规划的指导原则与方法,旨在提供有关如何制定和实施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
一、指导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是农村发展规划的基础原则之一。
农村地区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农村环境等多个领域,规划应该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综合协调性。
只有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才能确保各个领域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农村发展规划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规划应考虑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资源节约。
同时,规划还应注意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
3. 公平与包容原则公平与包容是农村发展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规划应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公平和差距缩小。
规划还应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包括政府、农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以确保规划的实施能够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实现共赢。
二、指导方法1. 调研与分析农村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
这包括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环境状况和人口情况的了解。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发展目标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农村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中期目标。
长远目标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宏观设定,中期目标则是衡量农村发展进程的具体指标。
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3. 制定战略和政策基于制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战略应该考虑农村地区的优势产业和资源禀赋,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政策应该关注农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和卫生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支持和保障。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原则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原则
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中,以下是一些原则需要被遵循:
1.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以当地资源、文化和自然环境为基础。
了解和分析当地的特色产业潜力,明确产业方向,选择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
2. 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导向。
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吸引农民参与特色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并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3. 综合发展和产业链完善: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
从生产环节到加工、销售和服务环节,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的高效盈利。
4.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中,注重生态保护,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发展,确保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5. 推动产业融合和创新: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鼓励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和创新。
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性发展。
6. 引导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调整。
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需求,发展符合消费者健康、环保、个性化需求的特色产品,推动消费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总结起来,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应考虑地方资源特点,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完善产业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产业融合和创新,引导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
遵循这些原则,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随着不断变化的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一直倡导建设美丽乡村和振兴农业的政策,强调要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增收。
为了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坚持“四个优先”的原则,分别是“农业优先、农村优先、农民优先、农产品优先”。
下面就结合这四个优先,谈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农业优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还要加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民优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本质要求。
农民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也仍存在收入不稳定、就业岗位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只有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保障的社会福利,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农产品优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成果,是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农产品面临着质量不稳定、安全问题突出等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们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
浅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坚持的“四个优先”“四个优先”是指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时,要坚持优先发展农业、优先发展农村经济、优先发展农民群众、优先满足农民群众需求的原则。
这四个优先的坚持,是农业农村发展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对于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与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优先发展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要坚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始终是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发展高效节能农业,推广先进的农艺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我们要优先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要坚持农村产业兴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村发展壮大。
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
我们要优先发展农民群众。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关心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素质水平。
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民养老、医疗、住房等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
要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和健康等公共服务,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优先满足农民群众需求。
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是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发展农村经济时,要注重农民的生活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强农村市场的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要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乡村振兴策略的指导原则
乡村振兴策略的指导原则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的振兴事关亿万农民的生活福祉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需要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探讨乡村振兴的指导原则。
1.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业。
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应注重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挖掘当地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的优势,打造农村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制定农田保护政策农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保护好每一块寸土。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的保护力度,完善农田整治和土地流转制度,确保农田持续可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乡村振兴需要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
应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适宜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业。
4.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5.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帮助农民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
6.扩大农民职业培训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竞争力。
7.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
政府应鼓励农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挖掘和开发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提升农村的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8.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应加强农村党建和村级民主自治,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倪忠民
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则
试论引导特色农业
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农业的转轨,各地纷纷选择特色农业这一新的生长点,大兴支柱产业,大上“龙头”企业,大搞资源开发,特色农业很快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
然而,当前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偏向。
有的选择产品和产业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有的分散布点,资金撒“胡椒面”,少数地方在“龙头”企业的布局上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有的开发资源急功近利,利用率不高。
为促进特色农业健康发展,当前有必要强化政府行为,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必要引导和有序调控,并坚持这样几个
基本的原则: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认真搞好特色产业的科学论证。
特色农业,必须是市场农业,唯此,才能给农民和财政创造更多的收入。
显著的商品属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基础原则,也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每一种特色农产品都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在竞争中比高
低。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搞好特色产业的科学论证,严格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事。
发展特色产业最忌追风赶浪,一哄而上。
为提高对特色产业论证的科学性,应实行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一方面,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论证所捕捉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分析生产条件、经济效益的情况,优先比较,慎重确定所要发展的特色产业,并制定出总体目标,分阶段推进。
这几年,江西上绕地区邀请复旦大学、江西农大的专家对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科学论证,确定了十一个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前,正在发展的珍珠、鳗鱼、甲鱼、牛蛙、中华红鱼、优质茶、优质米、果品的商品率都在90%以上,产销率大大高于常规农产品。
二)坚持大兴绿色产业的原则,适应“返朴归真”的消费要求,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引导各地最大限度地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
产业是上饶地区农业的优势所在,全区现有农产品中,六成以上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只要稍加“包装”,或深度挖掘,就可发展成为市场所需的特色产品。
根据我区的实践,发展绿色产业,一要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限度地实施立体开发、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以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二要遵循宜树则树、宜农则农、宜鱼则鱼的原则来开发土地、荒山、荒滩、荒水等自然资源,使之“寸地染绿”,获取更多的生物产量。
三要开展绿色产业的高科技开发,实行技术、资金、信息、人力的密集化试验。
三)坚持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努力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如果视野狭窄,满足于发挥一项或一个环节的优势,就难有大的作为。
发挥整体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其一,要从整体出发筹措资金,实行投入上的“拼盘”。
我区作为农业大区,现有农业资金的总量是可观的,但渠道分散,极易形成“撒胡椒面”的格局,降低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政府必须在基本保持各种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将农
农村发展论丛OLL TION ON RUR L D V LO M NT
发展论坛/特色农业★
10
19972
A C EC A E E P E
业项目资金、林业资金、商品粮基地资金、扶贫资金、大水面开发资金等捆起来,“拼盘”使用,集中投到那些高效特色农业项目中去,形成支柱产业的“龙头”。
其二,要从整体出发选择产业,使主导产业、一般产业、接替产业主次衔接,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有道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多一种产品,就多一线希望;多一个产业,就多一条退路。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有主有次,才能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
其三,要从整体出发展开生产力布局,实行集中连片区域生产,形成规模化布局。
这些年来,上绕地区那些市场前景好、开发后劲足的瘦肉型猪、特种水产、商品菜、油料、茶叶、药材等产业,实行基地化生产,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基地497个,基地内农民收入普通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稳定的生产基地,是搞好系列产品开发,保证产品批量供给的基础,是特色农业形成规模的有效载体。
根据我区的实践,发展基地的最佳形式是,通过土地、劳力、技术、资金诸种生产要素的股份制联合,把方方面面的资金、资源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生产格局。
其四,要从整体出发进行“龙”式开发,实行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实现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
在特色农业发展中,我们应该大做、特做资源精深加工的文章,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一根毛竹,卖原竹仅十一、二元,加工成竹凉席达30—40元,加工成高级竹地板就卖上百元,加工成竹工艺品高的上千元。
可见,同样的资源,加工的档次不同,效益大不一样,在这方面,我们大有潜力可挖。
需要指出的是,“龙头”企业布局要相对集中,尽量办在工业小区和交通要道,既节约成本,又便于特色产品扩散。
四)坚持技术创新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技术创新,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目前从总体上讲,上绕地区特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不多。
改变此状,就要求成立强有力的特色农业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主要职责是,统一制定年度特色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项目、重点、规模及配套措施;统一审定、论证特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协调解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就要求把特色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提高考评份额,加大工作力度;就要求坚持“一主两辅”的筹资方针,即财政投入为主,乡镇统筹和农技部门自身创收为辅,确保科技投入不断增长并足额到位;就要求实行必要的奖励政策,对长期投身特色农业开发的农技人员提高待遇,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就要求强化科普工作,抓好科技示范户培植,提高科技成果入户率;就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下乡承包、开发特色农业,建立高产示范基地和科技开发试验区,鼓励他们在农业主战场施展才华;就要求加强“产学研”的“联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
一个产品的特色浓不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
我们应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使更多的优质农产品上特色、创名牌、增效益。
五)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驾驭能力。
着力点是,变过去的催粮催种为提供综合服务,针对特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难进入、规模难形成等难题,建立起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千家万户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健全农村市场体系。
民间运销组织、专业市场、农产品购销公司等都要加快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依靠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网络,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覆盖面。
其次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点是: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把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力量联合起来,结成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农户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也可由农村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牵头,吸引从事同类产品的农户参加,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起配套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再次是建立健全特色农业保护体系。
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要走向市场,就必须实行一定的风险保障。
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引导农民根据不同特色产品的不同特性,以各种实体为龙头,通过一定的合约形式把实体、农户组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经济联合体。
另一方面,应由财政、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方面共同出资,建立特色农业风险基金,在市场波动时对特色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维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同时,应加强农业保险,扩大农村保险种类,逐步完善农业风险补偿制度。
其四是,建立健全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体系。
着力点是,筛选一批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项目,制定必要的让利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农业技术、优良品种、栽培方法,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档次,实行内、外资一起引,大中小项目一起引,对尚未开发利用的“五荒”资源,还可以采取优惠政策,加大租赁拍卖力度,拓展特色农业的发展空间。
◆
(作者系江西上饶地区行署副专员)
责任编辑廖圣辉
农村发展论丛
OLL TION ON RUR L D V LO M NT ★特色农业发展论坛
11
19972
A C EC A E E P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