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合集下载

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

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

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目录•《茶经》概述与作者背景•唐代茶文化现象解析•《茶经》中体现的茶道精神•《茶经》在唐代社会影响及地位•唐代其他茶文化载体挖掘•总结: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关系探讨01《茶经》概述与作者背景陆羽生平及成就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号“茶山御史”,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除《茶经》外,他还著有《君谟烤茶记》等作品,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饮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茶经》创作背景与目的唐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陆羽在长期的茶叶实践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了推广茶文化,提高茶叶品质,促进茶业发展,他决心撰写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的创作目的是通过对茶叶的产地、品种、制作、品饮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推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特点在于注重实践性和科学性,强调茶叶的品质和品饮技巧,提倡“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同时,《茶经》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

《茶经》共分为三卷十节,约7000余字,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系统阐述了茶叶的起源、名称、品质、种植、制作、煮饮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生动,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茶经》内容结构及特点02唐代茶文化现象解析文化交流推动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茶叶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社会经济发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茶叶的种植、加工和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茶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佛教禅宗影响唐代佛教禅宗盛行,茶叶作为禅修的重要辅助品,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推动了饮茶之风的盛行。

《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伴随着大一统皇权的确立与巩固,儒者在道、势之间,在传道(与知识、道德相关)与出仕(与干政、社会相关)之间就产生了分化。

儒家群体由“以道抗势”开始逐渐向“势”妥协,甚至最终出现完全屈服的现象。

作者严谨而平实地分析了“汉儒”在道势之间的艰难选择。

在此过程中,作者还从社会政治体制的角度,对公孙弘等儒者进行个案研究,生动展现了知识与社会的微妙关系。

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先秦、两汉间道势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提供了比较清晰的学术理路与研究可能。

最后,作者在材料上努力利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

该书材料丰富,在文献材料的运用上具有两个特色:一是重视传世文献之间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儒学与老学、儒学与墨学的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二是借重出土文献进行研究,借鉴与使用银雀山竹简、定州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等出土材料及其研究,并与传世文献进行互证,对学界原有的某些学术观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补充与推进。

总体来说,《传道与出仕》一书在研究方法、学术思路与材料选用等方面均有一定新意。

该书丰富了学界对于先秦儒学的研究面向,进一步廓清了先秦儒家的共同体特征及其群体发展与分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转型时期知识、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复杂关系等,为推进和创新相关研究做出贡献。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张畅一、茶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王升华《茶圣陆羽》是一部以唐朝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历史小说。

小说以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以茶圣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闾阎村落皆吃之。

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封氏闻见记》卷六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唐代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2024)

陆羽《茶经》与唐代茶文化(2024)
2024/1/27
唐代雕塑中也有不少以茶为题材的作品,如陕西法门 寺出土的唐代银质茶具,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反映 了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景象。
21
民间传说和故事传承
“陆羽鉴水”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陆羽如何通过品尝水质来鉴别茶叶品质的故事 ,展现了陆羽在茶文化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深厚造诣。
“赵州吃茶去”是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通过吃茶这一日常行为来阐释禅宗的修行理念和人 生哲学,对后世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7
量茶器具
如罗合(筛茶用)、则(量茶用),用于筛选和计 量茶叶。
盛茶器具
包括水方(盛水用)、瓢(舀水用)、鹾簋(盛 盐用)等,用于盛装煮茶所需的水和调料。
饮茶器具
如碗(饮茶用),是唐代最主要的饮茶器具之一。
10
03
《茶经》中体现的茶道精神
2024/1/27
11
精行俭德:品质修养要求
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
6
02
唐代茶文化现象解析
2024/1/27
7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 时期之一,茶叶的种植、加工和 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茶文
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文化交流推动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茶叶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通 过丝绸之路等途径传播到周边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
和交流。
佛教禅宗影响
唐代佛教禅宗盛行,茶叶作为禅 修的重要辅助品,被赋予了更多 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推动了
饮茶之风的盛行。
2024/1/27
8
唐代茶事活动类型与特点
宫廷茶宴
唐代宫廷中经常举行茶宴,以茶 待客、以茶助兴,展现了唐代茶 文化的最高水平和宫廷礼仪的庄

唐代文人与茶相关的诗书作品

唐代文人与茶相关的诗书作品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与茶相关的诗书作品。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代文人与茶相关的诗书作品:
1. 陆羽《茶经》: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他所著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茶僧,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赞美茶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和推崇。

3.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一首描绘饮茶感受的诗歌,被誉为“茶诗中的千古绝唱”。

4. 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是一首赞美新蜀茶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新蜀茶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5.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字至七字诗·茶》是一首用一字到七字的形式写成的诗歌,描绘了茶的形态、品质和功效。

这些诗书作品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茶的热爱和推崇,也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唐代:陆羽与茶文化的形成

唐代:陆羽与茶文化的形成

三、唐代:陆羽与茶文化的形成中国茶文化框架的确立,是以店代陆羽《荣经》的问世为标志。

陆判,字鸦渐,一名疾,字季疵,白号竞陵子,复州竞陵郡入(今湖北省天门县),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把为“茶神”。

陆羽的一生充满着许多不幸.他3岁时被弃于荒野,被笼盖寺和尚智积掸师收养。

智积好饮荼,乔深堵条芒,陆羽白幼在师傅的熏陶下对茶学发生了浓厚兴趣。

但肪羽自幼志不在佛,他在12岁时逃出寺院,去了个戏班子学戏。

由于安史之乱,陆羽南下,曾出游长让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收集了当地的众多茶叶资料。

公元760午,陆羽决心总结自己半生的饮茶文践和茶半知识,潜心研究和写作,他从栖霞IrI来到苔溪(个浙江吴兴)隐居,完成《茶经》。

后经过76;年、77i年两次修改,780牛付柠。

陆羽《条经》的问世,位小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条文化的形成。

从制法看,唐代蒸青制茶趋于完善,即将条的鲜叶英后碾碎,经过压榨,去汁制饼,并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等调味。

饮法采用煎茶法。

店代饮茶之风盛行,不仅王公贵族喜欢饮茶,民间饮茶也蔚然成风,作为茶文化裁体的茶馆初具形态。

文人饮茶日趋广泛,诸如煎茶圣手唐代宗李豫,爱茶成癖的卢全,饮茶行家白居易、蚊然等,茶诗开始大量涌现,对后肚条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茶具曰韩茶圣日本茶圣千利体(1522—1591年),出生于今日本市盯的一鱼铺商家里。

他自幼爱好饮茶,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后跟武野绍鸥学习寂茶,最后在南宗寺院参掸,获得宗易法号。

作为日本茶道的“异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体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被日本人尊称为“茶圣”。

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千利体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

韩国茶圣——草衣掸师(1786—1866年),出生千务安郡三乡面旺山,15岁出家,在海南大屯寺一枚瘩修行40多年,潜心于掸和茶的研究。

他是朝鲜王朝后期的大祥师,韩国茶道体系的创始人,号称诗、书、画皇绝,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家。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一、茶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王升华《茶圣陆羽》是一部以唐朝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历史小说。

小说以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以茶圣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唐书记载:“闾阎村落皆吃之。

累日不得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1]215“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2]41唐代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茶叶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渗入到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寺院僧侣不同阶层的生活,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化风俗、文学创作、社交礼仪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茶圣陆羽》如同一部大唐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进入妙趣横生的茶文化世界,开辟出新的历史题材领域。

唐代茶文化首先体现为唐代制茶、烹茶与煮茶的工艺。

作者王升华搜集了大量相关史料并加以严谨考证,全方位再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工序,包含晒青、晾青、摇青、蒸青、烘焙、做饼等环节。

《茶圣陆羽》通过陆羽到车云山寻访毛尖的故事情节,以陆羽的视角展示了每个环节的制作手法与技巧,比如露水一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文‖张 畅【摘要】 《茶圣陆羽》把握住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以茶圣陆羽创作《茶经》为叙事切入点,以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考证唐代茶艺,再现博大精深的唐代制茶工艺;二是刻画茶人陆羽形象,塑造精行简德的文化人格;三是彰显中国茶道精神,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 唐代茶文化;茶艺;茶人;茶道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干就要采茶,叫采午青;背回茶棚摊晒,用日光使茶萎凋,叫晒青;掌握萎凋程度很重要,只要嫩叶发生卷曲,就立刻放在桌面大的竹箔,置于竹架上进行晾青;然后将茶叶放在吊着的筛子里摇晃,叫做摇青。

摇青是制做茶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四摇四凉,所谓一遍摇青摇均匀,二遍摇青摇水分,三遍摇青摇香醇,四遍摇青摇音韵。

陆羽对茶文化发展的贡献

陆羽对茶文化发展的贡献

陆羽对茶文化发展的贡献
陆羽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羽生于唐朝晚期,是一位著名的茶学家、茶艺家和文化人。

他的主要著作是《茶经》,该书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经》是陆羽的代表作,它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圣经”。

在这部著作中,陆羽详细地介绍了茶叶的种类、采摘、制作、保存、煮泡等方面的知识,并从茶叶的品质、性味、功效等方面探讨了茶的价值和作用。

这些知识和观点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除了《茶经》外,陆羽还创立了茶艺,他的茶艺非常注重茶水的品质、泡法和器具的使用。

他认为泡茶像是一种艺术,需要细致入微的技巧和悉心的体验。

他的茶艺观点和技巧被后人广泛传承,对中国茶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陆羽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更在于他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茶经》和茶艺观点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长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陆羽在中国茶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陆羽在中国茶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陆羽在中国茶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陆羽是一位唐代茶文化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茶文化之父”。

他的
著作《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陆羽生于唐朝初年,据传是浙江绍兴人。

他深谙茶艺,对茶叶的品质、制作方式和饮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创作出《茶经》这部经
典的茶学著作。

这部著作不仅规范了茶叶的生产和制作工艺,而且对茶具、泡茶的技巧和茶叶的品评等方面也做了详细阐述,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陆羽对茶文化的创作活动,不仅在他所处的唐代广泛流传,而且直接
影响了后世茶文化的发展进程。

他的《茶经》曾被宋代官方正式收录在
《官修正统集》中,为后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明代著名
诗人范成大曾说:“千古茶经,唯此一部”,可见陆羽在茶文化史上的地
位是怎样的不可替代。

陆羽的《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

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到
了茶这种普通的饮品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进程。

陆羽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茶文化进行的完整系统的总结和发展,而且在于
他对人们茶文化理解的深化和拓展。

总之,陆羽是中国茶文化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茶经》是中国茶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著作被后人广泛传诵,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历史地位值得我们用更为高度的评价加以珍视。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作者:张畅来源:《艺苑》2018年第04期【摘要】《茶圣陆羽》把握住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以茶圣陆羽创作《茶经》为叙事切入点,以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考证唐代茶艺,再现博大精深的唐代制茶工艺;二是刻画茶人陆羽形象,塑造精行简德的文化人格;三是彰显中国茶道精神,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茶艺;茶人;茶道[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一、茶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王升华《茶圣陆羽》是一部以唐朝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历史小说。

小说以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以茶圣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唐书记载:“闾阎村落皆吃之。

累日不得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1]215“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2]41唐代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茶叶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渗入到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寺院僧侣不同阶层的生活,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化风俗、文学创作、社交礼仪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茶圣陆羽》如同一部大唐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进入妙趣横生的茶文化世界,开辟出新的历史题材领域。

唐代茶文化首先体现为唐代制茶、烹茶与煮茶的工艺。

作者王升华搜集了大量相关史料并加以严谨考证,全方位再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工序,包含晒青、晾青、摇青、蒸青、烘焙、做饼等环节。

《茶圣陆羽》通过陆羽到车云山寻访毛尖的故事情节,以陆羽的视角展示了每个环节的制作手法与技巧,比如露水一干就要采茶,叫采午青;背回茶棚摊晒,用日光使茶萎凋,叫晒青;掌握萎凋程度很重要,只要嫩叶发生卷曲,就立刻放在桌面大的竹箔,置于竹架上进行晾青;然后将茶叶放在吊着的筛子里摇晃,叫做摇青。

摇青是制做茶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四摇四凉,所谓一遍摇青摇均匀,二遍摇青摇水分,三遍摇青摇香醇,四遍摇青摇音韵。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Essence of Tea Culture in Tang Dynasty:Lu Yu,Sage of Tea and Tea Culture in Tang Dynasty 作者: 张畅
作者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出版物刊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0-14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 唐代茶文化;茶艺;茶人;茶道;陆羽
摘要:�茶圣陆羽》把握住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以茶圣陆羽创作《茶经》为叙事切入点,以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考证唐代茶艺,再现博大精深的唐代制茶工艺;二是刻画茶人陆羽形象,塑造精行简德的文化人格;三是彰显中国茶道精神,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

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

二、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在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史上,陆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正是由于陆羽及其一大批文人学土的积极倡导和亲自实践,才使得饮茶在中唐以后迅速普及*陆羽所着《茶经》不仅奠定了中国茶业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华条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陆羽生平陆羽(733—804),名疾,字鸿惭,又字季疵,号竞陵子、桑坠翁、东岗子,唐代复州竞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

陆羽是一个弃儿,三岁时(735)被竞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边拾得。

年龄稍长,他“以《易》自筑”,得到“渐”封,封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由此,他使以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

贴片钽电容陆羽被收养后就在寺院里长大并读书识字,但他不喜欢佛教,而对儒家学说很有兴趣。

因为陆羽不愿意学佛,使得智积掸师很恼怒,使用劳役和肉体折磨的办法企图使陆羽屈服,但陆羽历经各种磨硕而初哀不改,最后逃出寺庙,到戏班里当了伶人。

陆羽很有表演才能,在戏班里经常扮演戏中的丑角,此外他还学会了写作剧本,曾“作谈谐数干言”。

在一次演出活动中,他结识了竞陵太守李齐物,李齐物非常欣赏陆羽的才能,便帮助他离开戏班,到竞陵县外的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研习儒学,后来,礼部员外郎崔国捕被贬为竞陵司马,此时的陆羽正精研经史,潜心诗赋。

崔国辅与李齐物一样,非常爱惜人才,便与陆羽结为忘年交,两人经常一起游处。

列唐至德切年(7扰),陆羽因安史之溉而逃根至浙江吴兴.结出了着名诗憎校然。

《陆文学ef船中说:“泊至德初,束人过汀。

予亦过江,勺吴兴释收然为细素忘年之文。

”校然(720 约8[)())。

俗姓谢,足市朝宋诗人谢灵远的[世孙,是苦名诗人,对茶文化颇为推崇。

《陆文学e4豹说:“广正初,结庐于苗涅之泪,闭关对拓,不杂1F类,名佰高士,谭燕水日。

”陆羽指的名憎高:L。

除了较然之外,过有颜真卿、皇南冉、孟郊、李季兰等一批着名诗人、义人。

大历几年(774)、汹州刺史领真卿主持编修大列韵书《韵沁镜源》,邀陆羽参加该书的编撰工作。

唐代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地位

唐代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地位

唐代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地位
陶德臣
【期刊名称】《茶报》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陆羽对唐代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绝不是说唐代茶文化的创造者只有陆羽一人,更不是说唐代茶文化仅表现在《茶经》一书上。

唐代茶文化是无数普通人和许许多多各阶层人共同创造的,它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陶德臣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2.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
3.唐代茶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第四届宝鸡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4.法门寺唐代宫廷茶道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研究对海内外茶学的推动作用
5.再论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以唐代文化的“南朝化”为切入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茶道精神陆羽

中国茶道精神陆羽

中国茶道精神陆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陆羽。

陆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他不仅对茶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有着深入的研究,更是将茶道精神注入其中,使之成为一门融合了哲学、礼仪和艺术的综合性学问。

陆羽的茶道精神首先体现在对茶的追求和品味上。

他深入研究茶的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追求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的完美。

他提出了“以煮茶为快乐,不为赞美而饮茶”的理念,强调品茶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不是为了追求别人的赞美或评价。

他主张讲究茶的原汁原味,尽量减少添加物的使用,追求清新自然的茶香和口感。

其次,陆羽的茶道精神在于他对茶的烹制和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

茶艺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修养,掌握茶叶的烹制方法和煮茶的技巧,使茶叶在烹制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最佳的品质和风味。

陆羽提出了“一饼一泡,一烧一沸”的制茶原则,强调在泡茶和煮茶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和火候,使茶香得以充分释放,茶味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外,陆羽注重茶与生活、茶与人文的结合。

他主张人们在品饮茶的过程中要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他认为茶具有清心、养神、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他还提倡以茶会友,认为通过品茗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茶道具有社交和交际的作用。

他提出了茶道的“和合一心”理念,强调茶道应该和自然、人文、生活等方面相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茶道精神不仅仅是对茶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

陆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将茶道的精神内涵传承下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道理论和实践方法。

他的茶道精神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茶文化,而且一直延续至今,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茶道精神陆羽体现了对茶的追求和品味、对茶的烹制和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以及茶与生活、人文的结合。

他的茶道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艺术,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追求。

陆羽的名词解释

陆羽的名词解释

陆羽:唐代茶文化巨匠
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文化专家,被誉为“茶圣”。

他出生于湖北天门,自幼喜好茶饮,后来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茶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羽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饮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最终撰写了一部关于茶文化的巨著——《茶经》。

《茶经》是陆羽对茶叶的百科全书式总结,它涵盖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饮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介绍了茶叶的鉴别、收藏和冲泡方法。

《茶经》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成为了唐代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后来茶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陆羽对茶叶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使他成为了茶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的《茶经》不仅为茶叶的生产、饮用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陆羽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的《茶经》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茶文化资料,更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陆羽所倡导的“茶道”,也成为了茶文化的精神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茶文化。

总结起来,陆羽是唐代茶文化的巨匠,他的贡献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茶经》不仅是茶文化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唐式茶道的介绍

唐式茶道的介绍

唐式茶道的介绍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开演了一代茶文化新风演至唐代而茶文化兴起。

茶由最初的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之雅玩,入俗为大众民生之必需。

中国儒家以茶规范礼仪道德;佛家以茶思惟悟道;僧人饮茶助修。

艺术家以茶兴诗作画;鉴赏家以茶赏心悦目。

茶使人类精湛的思想与完美的艺术得以融合。

茶文化与禅文化同时兴起于唐代,茶禅文化兴起之时,正是中国唐密隆盛之期。

唐王朝以茶供佛真身舍利,以茶斋僧,唐代茶道与佛教食法相关,僧修禅定,过午不食,但许饮茶助修。

在陕西法门寺地宫供奉物中就有唐代皇室系列茶具一套,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茶具。

茶禅文化是一个容量很大、范围很广、内容丰富的大文化圈,并不局限于佛教文化。

但其主流确实是中国佛教的茶道。

它由禅而兴起,继由禅而成熟,终因禅而成就。

中国佛教不仅开创了自身特有的禅文化,而且成熟了中国本有的茶文化,且使茶禅融为一体而成为中国的茶禅文化。

中国的茶禅文化后来传入日本,于是而有日本之“茶道”;又传入英国,于是而有伦敦之“午后茶”。

茶禅文化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然而在茶道的发源地,有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国茶道,却于唐朝之后逐渐湮没。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复兴中国茶文化的呼声愈来愈高,急需中国自己之茶道。

身为中国茶禅学会会长的吴立民先生,把在破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挖掘、整理出的《药师茶供会仪轨》,做为中国茶道之法本,它既可为禅门清修供施之仪,又可为中国茶道表演之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恢复其茶道至尊地位的希望。

使得茶禅一体的茶道文化重放光辉;也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2021年6月15日至7月2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中法文化交流,主题为《中国茶馆》唐式茶道在法国首演了十八场,法国人民的评价:神秘、深奥、不可思议。

此次是首次国内公开展示,为使中国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逐将深奥的佛教仪轨做了精简;中国茶道是一部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生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意在让人们体验到平和、宁静与和谐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张畅(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要]《茶圣陆羽》把握住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历史时期,以茶圣陆羽创作《茶经》为叙事切入点,以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考证唐代茶艺,再现博大精深的唐代制茶工艺;二是刻画茶人陆羽形象,塑造精行简德的文化人格;三是彰显中国茶道精神,发掘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唐代茶文化;茶艺;茶人;茶道;陆羽[中图分类号]TS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2018)05-0010-05一、茶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王升华《茶圣陆羽》是一部以唐朝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历史小说。

小说以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为历史背景,以茶圣陆羽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全方位地再现了盛唐时期绚烂多姿的茶文化。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唐书记载:“村落皆吃之。

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

”[1]“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2]唐代第一部茶学经典《茶经》的问世,则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茶叶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成为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渗入到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寺院僧侣不同阶层的生活,对唐代乃至后世的文化风俗、文学创作、社交礼仪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茶圣陆羽》如同一部大唐茶文化的百科全书,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进入妙趣横生的茶文化世界,开辟出历史题材文学的新领域。

唐代茶文化首先体现为唐代制茶、烹茶与煮茶的工艺。

作者王升华搜集了大量相关史料并加以严谨考证,全方位再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工序,包含晒青、晾青、摇青、蒸青、烘焙、做饼等环节。

《茶圣陆羽》通过陆羽到车云山寻访毛尖的故事情节,以陆羽的视角展示了每个环节的制作手法与技巧。

如露水一干就要采茶,叫采午青。

背回茶棚摊晒用日光使茶萎凋,叫晒青。

掌握萎凋程度很重要,只要嫩叶发生卷曲,就立刻放在桌面大的竹箔,置于竹架上进行晾青。

然后将茶叶放在吊着的筛子里摇晃,叫做摇青。

摇青是制做茶最关键的一步,需要四摇四凉,所谓一遍摇青摇均匀,二遍摇青摇水分,三遍摇青摇香醇,四遍摇青摇音韵。

“摇青不是简单的前后摇动,而是前后左右还要旋转摇动,而决定怎样摇动的,是茶叶的质地如何,这就全靠经验和悟性。

”[3]接着是蒸青,将茶叶置于焙笼里烘烤,焙笼下的炭火必须要掌握火候,“焙烘时,还要不时洒水补湿,因为只有湿度准确,茶叶的外形才能紧结。

”[3]最后一道工序是做饼,将烘焙后的茶叶包在布袋里,用力抓、压、转、搓,最后压上石板做成茶饼。

如果说唐代制茶呈现出较高的技艺水准,那么煮茶则更有诸多的讲究,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茶圣陆羽》[收稿日期]2018-06-08[网络出版]/kcms/detail/45.1268.C.20181008.1428.004.html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历史小说影像化叙事研究》(2014BWX035)。

[作者简介]张畅(1978-),女,辽宁鞍山人,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研究。

学报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2018年第23卷第5期2018Vol.23No.510系统考察了唐代冲泡茶叶的诸多环节,如用具、鉴水、选茶、煮茶等,全方位再现了唐代煮茶的要求、手法与技巧。

以茶具为例,唐代煮茶的茶具小巧别致,造型精美,充满审美情趣。

《茶经》详细介绍的饮茶工具共计24种,即风炉、笤、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揭、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

除了独特的煮茶器具,冲泡茶叶更是一种艺术,有诸多的讲究。

泡茶用水是唐代茶艺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水的品质,陆羽《茶经·五之煮》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煮茶用水要求用活水,只有山泉才具备清澈甘甜的水质,才能达到最佳的饮茶效果,因此北宋唐庚在《斗茶记》中认为“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即便是有了好的水源,也要煮水得法,把握投放茶叶的时机。

《茶经》对煮水提出明确要求:“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4]当煮水烧开时,出现像鱼眼形状的气泡并且微微作响时称为一沸,投放茶末最好;当煮茶的锅边出现接连不断涌出水泡称为二沸,茶味正好;当茶水波浪翻滚称为三沸,汤水变老不宜饮用。

至于如何更精确地辨别茶水沸腾的程度,把握投放茶末的时机,《茶圣陆羽》中陆羽为白老先生指点迷津:“汤有三大辨、一十五小辨。

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

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

如虾眼、蟹眼、鱼眼、鱼珠、连珠皆为萌汤;气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聚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3]使读者不禁感叹,仅仅是简单的冲泡茶叶,从水质的选择,到煮水沸腾的三种境界,再到如何从外形、水声、水气把握火候,乃至如何辨别投放茶叶的最佳时机,唐人煮茶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玄机与讲究,折射出博大精深的唐代茶文化。

除了技艺层面的考证,唐代茶文化更体现为美学意义上的茶审美文化。

唐代以前人们对茶叶的使用还停留在药用、食用与饮用的功能层面,自陆羽创作《茶经》以后,日常生活的喝茶逐渐转换为审美的艺术。

陆羽将茶艺分为赏茶、鉴水、列具、烹煮、品饮等环节,每个环节融入艺术想象与情感体验,升华到无功利的精神愉悦境界。

以煮茶为例,陆羽把煮茶过程用文学手法来比拟,给茶文化注入浓厚的审美内涵,将枯燥的煮茶点染为生活的艺术。

在陆羽笔下,小小茶盏里幻化出各种曼妙意象:泛起的水泡色泽晶莹剔透如珍珠满地;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犹如仙境;投入茶末后的颜色如白乳凝结,在煮茶过程中审美的快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选茶、鉴水、煮茶充盈着日常生活的闲适情趣,那么品茶则升华为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

唐代诗人卢仝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将品茗的审美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诗人将第一碗到第七碗的品茶感受,表现得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从生理层面上的解渴润喉,到精神世界的逍遥遨游,开拓出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最终达到了对世间万物的超脱。

茶叶已超越了植物的自然物质属性,成为与灵魂相连的精神媒介,浸润到唐代士大夫的心灵深处,《茶圣陆羽》浓墨重彩描写了唐代茶审美文化,作品中的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中陶冶情操、体悟人生,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放松,体现出唐代茶文化高雅的艺术情调。

唐代茶文化还突出表现为品茶所营造的自然人文环境。

唐人饮茶,讲究品位,更注重饮茶的氛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品茶的环境直接决定了品茶的情趣,《茶圣陆羽》重点描绘了文人雅士交游唱和的场景,如郊游苕溪、三癸亭聚会、境会亭酒宴、湖滨楼诗会,他们在名山大川、轩宇亭榭与琴棋书画的文化氛围中品茗作诗,将自然之美融入到品茗之中,实现心灵的净化与超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野饮的乐趣、闲适的心态与空灵的意境,伴随着明月当空、青山绿水与风入松林,被烘托得淋漓尽致。

此外《茶圣陆羽》还着力于唐人饮茶人文环境的营造,用大量篇幅表现茶诗、茶歌、联句、茶礼等文化风俗,渲染出唐人饮茶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茶诗为例,由于《茶圣陆羽》所塑造的历史人物都是传统文化根底深厚的士大夫,比如陆羽、颜真卿、皎然与张志和等文化名流,其社会身份、文化修养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就决定了他们必然要谈诗作诗应酬唱和,因而要想栩栩如生地表现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作者必须借古人之口说出与之张畅大唐茶文化的精魂———《茶圣陆羽》与唐代茶文化11身份相符的诗歌词赋。

王升华凭借深厚扎实的古文诗词功底,代为笔下的历史人物吟诗作赋、对对联、破谜猜字,有效地烘托了陆羽的文人气质,渲染其恃才傲物、不慕名利的名士风范,洋溢着浓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气息,为表现唐代茶文化描绘出逼真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茶人:精行俭德的文化人格尽管《茶圣陆羽》全方位考证盛唐茶文化知识,然而历史小说首先是小说,其次才是历史,其本质是作家对历史的审美体认和情感评价,如果作家在小说中连篇累牍介绍唐代茶文化,不经过艺术审美机制加以转换,塑造出人性内涵丰厚的人物形象,就失去了历史小说作为文学的审美属性。

所以,作者王升华在吃透史料的基础上揣摩感悟,展开艺术想象,精心刻画出陆羽这一艺术形象。

与其他历史人物不同,陆羽既非帝王将相也非圣贤,没有开疆拓土激扬文字的文治武功,留存的相关史料也不多,况且古代社会中只有儒家学说被尊奉正统,茶学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杂学,想要成功塑造陆羽这一艺术形象存在很大的艺术难度。

荣格指出,不同个体的性格气质、价值标准乃至心理特征都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地域与民族的文化都给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打上了文化的印记,潜移默化地渗入到个体无意识的深处,经过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形成集体无意识[5]。

鉴于陆羽的一生与茶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茶文化早已渗入其文化心理的深处,因此王升华匠心独运地从茶文化角度切入,将陆羽放在唐代茶文化背景下,探讨茶文化浸润下的人格、人性与人情,把握其内在的心理、情感和欲望,将陆羽淡泊宁静的人格与茶叶高雅脱俗的品格融为一体,成功塑造出茶人的艺术形象。

茶树生长于自然,受天地精华,承甘露滋润,其性清净温和,《本草》木部记载:“茗,苦茶也,味甘苦、微寒、无毒。

”茶叶超凡脱俗的品性被赋予特有的文化意义与人文色彩,象征着淡泊宁静的文化人格,成为陆羽毕生追求的理想人格。

陆羽在《茶经》开篇就指出:“茶之性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精行”要求茶人不尚空谈、躬身实践,“俭德”要求茶人不羡名利、淡泊明志,综观陆羽的一生正是以茶叶所象征的人格来要求自己。

《茶圣陆羽》真实再现了陆羽的传奇人生,陆羽自幼被父母抛弃,幸被龙盖寺僧智积大师收养,童年的艰辛使陆羽形成了坚韧执着的性格。

少年陆羽在寺院不仅承受繁重劳役,而且备受欺凌,对茶学的痴迷使他毅然拒绝恩师的人生安排,不想一生过着枯燥无味的苦行僧生活,毅然逃离寺院追寻茶人之梦,显现出少年陆羽敢于追求自己人生的实践精神。

陆羽先后得到李齐物、崔国辅的提携与相助,师从邹夫子学习四书五经,但是陆羽却无心科举,为执着追求茶人的梦想,再次辜负了崔国辅的厚望:“大人,官场险恶,晚生无心涉足其中,我想走一条自己的路,此生以身许茶,一辈子致力茶事。

饮茶已有千年历史,大唐茶业更为兴盛,却无经典问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