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试试题2
马克思综合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A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包括继承者们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体系完整B 科学严谨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4、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与功能D 源泉与动力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 强调真理的绝对性 B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D 一切唯心主义的真理观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导火线B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及答案(二)
16、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17、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请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材料题(二)
材料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9、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5、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3、《圣经》记载道,上帝用尘土(即指大地泥土)造人,将生气(即指灵)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马克思试题1-2
单项选择题1. 真理是:A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 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3. 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是自然规律C.真理是社会规律D.真理是正确认识4.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5.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0.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 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11.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1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13.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14. 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16.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诡辩论的观点B.经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17.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2 (附答案)红色标注为正确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继承与创新A.资本主义文明成果B.社会主义文明成果C.封建主义文明成果D.人类文明成果2.我国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实际是()A.我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小康社会C.我国已经进入共产主义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B.三维性C.四维性D.客观性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6.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7.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8.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9.在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要的飞跃是指()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想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A.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是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C.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D.是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11.地理环境是()A.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B.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12.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1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人和人性问题的学说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物质的存在方式与固有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统一性C、运动D、时间和空间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联系与发展B、对立与统一规律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A、社会实践B、吾心之是非C、圣人的言论D、逻辑证明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7.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自由理性的外化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1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政体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选出并来,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一律填在第二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哲学是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吾心便是宇宙 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运动和物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原因 B.物质是运动的本质C.运动是物质的内在根据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7、“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质量互变的观点9、“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11、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12、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庸俗唯物论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播种小麦 B.法官审理案件C.运动员参加比赛 D.演员进行表演14、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l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A.众人的赞同 B.权威的意见 C.已有的真理 D.社会实践17、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的进步 C.人的素质的提高D.民主进程的加快20、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C.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 D.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多项选择题(答案填在本大题后面的表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考试习题与答案
提示: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可快速查找题目一. 单选题(共 40 题,共 40 分)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这一论断说明了 ( ) ( 1 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标准答案: B2.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1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标准答案: A3.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改良政策 ( ) ( 1 分)A.减轻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B.从根本上触及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C.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地位D.改变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对立★标准答案: C4.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1分)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标准答案: B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1分)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标准答案: B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 C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1分)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标准答案: C8.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1分)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标准答案: A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 ( 1 分)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标准答案: B10.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1分)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 -配第★标准答案: B11.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1分)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标准答案: A12.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1分)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准答案: B13.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1分)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标准答案: C14.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1 分)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标准答案: D1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 C1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选出的答案代号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上,否则不给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了解的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统一的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对立统一C、普遍了解D、辩证否定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部分质变是指()。
A、关键部分发生变质B、质变中量的扩张C、渐变过程的中断,事物的突变D、量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和局部性变化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了解和发展的观点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了解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体现了系统论以下特点()。
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11、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1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B.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C.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B.经验论C.先验论D.反映论3、局部性部分质变是由于()。
A.事物内部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B.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不平衡性C.事物不同发展阶段间的不平衡性D.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间的不平衡性4、经济社会形态()。
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5、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8、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9、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
A.折衷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0、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出发点的复归,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B.折哀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11、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主观能动性C.规律客观性D.运动绝对性12、人的本质在于他的()。
A.生物性B.社会性C.自然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13、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D )A.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B. 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 康德、谢林、费尔巴哈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D )A. 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 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 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 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3.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物是感觉的集合D. 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4.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其理论依据是(D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 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A )A.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B.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C. 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D. 事物的质是基本不变的,事物的量是经常变化的6. 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就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 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7. 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 )A. 能动性B. 被动性C. 消极性D. 积极性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D )A. 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 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 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9.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0.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试卷2(有答案)
一、辨析题:对下列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和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2、对于同一个对象,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
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层次清楚,观点简明。
(每小题8分,共40分)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人”?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4、帕斯卡尔说“人是一只能思想的芦苇”,黑格尔说“人之异于动物的就是思维”;“是思想赋予人类全部的尊严”,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如何理解思想、意识和观念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5、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劳动交换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三、论述题:要求切中题意,观点明确,表达清晰。
(每题15分,共30分)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和严重缺陷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为什么既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又说“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四、综合题:以下两题请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两题都作答的只计算第一题的成绩。
请按要求作答。
(共10分)1、结合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你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1999年末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二)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2、一切哲学都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3.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公有制经济D.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本质的可知性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个命题表现的哲学思想是()A、承认事物是变化的B、承认事物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C、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D、是辩证法的运动观6、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唯物论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8.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A. 商品输出B. 技术输出C. 资本输出D. 劳务输出9、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是指()A、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B、矛盾斗争性的存在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C、矛盾斗争性既受特定的条件制约又能打破这些条件限制D、矛盾斗争性可以脱离矛盾同一性而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10、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表明()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B、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C、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D、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1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A、无限的B、受客观条件制约的,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决定的C、被动的D、可以为所欲为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14、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将来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6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17、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中,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是()A、原因与结果B、必然性与偶然性C、可能性与现实性D、形式和内容18、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1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 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 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 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 “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二(闭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 A. 劳动者的素质科学技术劳动者的素质 B. 科学技术C. 生产管理生产工具生产管理 D. 生产工具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 A.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 产品的分配方式C.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这个“总和”是指A. 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中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总和C. 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的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 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总和5、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取决于 ( )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它本身的各个部分是否协调D. 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它是否与经济基础存在着矛盾6、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 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 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 ( ) 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产品分配的结果;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的结果;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 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
自考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感觉的集合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白菜、韭菜、芹菜、菠菜与蔬菜的关系是()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7.下列说法正确表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D.运筹帏幄中,决胜千里外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1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C.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更新D.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16.从本质上看,货币是( )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18.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贮藏手段职能19.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政体形式是()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专制独裁制C.两党制和多党制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0.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2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2.商业利润的来源是()A.商品流通中的贱买贵卖B.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2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D.各类土地的平均生产条件决定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2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公司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26.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A.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经济困难的一种方式B.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扼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D.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的工具27.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制B.个人负责制C.群众监督制D.民主集中制30.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试题1-2
单项选择题1. 真理是:A 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 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3. 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是自然规律C.真理是社会规律D.真理是正确认识4.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5.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0.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 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11.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12.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13.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14. 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16.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诡辩论的观点B.经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17.1633 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马克思原理考试试卷2(含答案)
马克思原理考试试卷2(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卷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性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50年代D20世纪40年代4、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变化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意志主义观点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一次飞跃()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0、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使命是()A、指导人们改造世界B、正确地描绘世界C、提供理想的模式D、合理地解释世界1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世界的本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5、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7、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8、在运动与静止二者关系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11、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13、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4、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实践。
15、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人类社会的基础是实践。
16、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简答题(不需把答案完整写出,只需在书上标注清楚即可)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简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放映。
4、简述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节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论述题※(不需把答案完整写出,只需在书上标注清楚即可)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和含义)小题
(1)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社会生活本质上的理解和含义)小题理解和含义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
全部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