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第六单元数学组导案(二次备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将分数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出分数乘法的概念。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实例讲解: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分数乘法的应用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评价其应用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思维品质,进行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课件,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分数乘法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教学视频: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2. 第二课时:讲解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实例讲解和练习巩固。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3. 反思教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六单元二次备教案-

第六单元二次备教案-

二次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主备人顾玉芬备课时间2016.11.14备课组长签字备课过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1.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3.掌握试商的方法。

二次备课补充4.利用商不变的规律,使一些运算更简便。

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6课时:1.口算除法.....................................1课时2.笔算除法.....................................5课时第1课时口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1.掌握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复习导入】1.填空:(1)20×4=80表示()个()是()。

(2)70×3=210表示()个()是()。

(3)90里有()个10。

(4)280里有()个10。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 80÷4= 90÷3=120÷6= 42÷ 7= 63÷9= 81÷9= 60÷ 5=【新课讲授】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十除整百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数除整十数。

(王华)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案二次备课

(王华)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案二次备课

数学组导案(2013年下期)年级五年级单元第一单元主编教师王华使用教师王华汉丰六校数学组单元内容:小数乘法主编教师:王华审核:使用教师:王华使用班级:五年级二班使用时间:第一、二周课时安排:6课时【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特别是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好的但粗心。

书写习惯,格式进一步培养。

【单元导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导学重难点预测】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二)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3.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分析:这题规定向东为正,那么负数表示向西行走,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意义打下基础。

2.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气温预报”,“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教材在活动情境中完善在直线上表示数(数轴)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直线(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1)负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
(2)在直线上表示数1课时
(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在直线(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甲地气温是℃,表示(零上十八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3.下面每格表示1m,小宇刚开。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集体备课内容。

该单元主要内容为“时间的比较和计算”。

备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掌握时间的比较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出时刻、计算时间的差和和,培养时间观念、时间计算能力和阅读时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时间的比较和计算”;教学难点为:时分秒间的换算及口算时间差。

三、教学策略
在备课中,老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合作研究、把握教学时机、引导学生探究等等,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备课内容
备课团队按照教学大纲进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备课内容,包括准备教具、PPT课件、活动设计、难点疏导以及教学反思等,以便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
备课团队在备课进行中,注重教学评价,及时收集学生研究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错误,培养出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成果分享,思想碰撞,实现了教学思路和策略的统一,共同提升了教学水平。

同时,备课还促进了老师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第六单元)一、教学目标-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技巧。

- 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 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运算符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1. 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研究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乘法计算。

3. 研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多位数的除法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四、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入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乘法练。

3. 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除法练。

4.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目。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答题情况。

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

4. 进行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概念和运算方法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针对四则运算的练题和题册。

3. 实际生活中的情境案例。

以上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要点的概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王华)第5单元数学组导案(二次备课)

(王华)第5单元数学组导案(二次备课)

数学组导案(2013年上期)年级四年级单元第五单元主编教师艾辉使用教师王华_汉丰六校数学组单元内容:三角形主编教师:艾辉审核:使用教师:王华使用班级:四年级二班使用时间:第12周课时安排:4课时【教材分析】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

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设计思路是“情景、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

(4)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2.例4,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3.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1)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

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2)实验的方法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做一做”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

4.图形的拼组。

(1)例6,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2014 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2课时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014 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2课时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750÷ =750×0.2 =150(人) 750×20% 20 =750× 100 =750×
=150(人) (3)我的方法更简便,能将百分数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 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 100 倍;然后再把它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 100 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练习十八 5、8 题
W w .x K b 1.c o M
批 注
=66.7%
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 100 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 100 倍。 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4、 (1)出示例 2:750×20% 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 分母,把分数 转化成小数。 (2)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750×2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指生回答。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在哪里?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 率,不能带计量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 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 3、我们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 84 页 2、小组讨论 3、指生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 1: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然后再把 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5=0.6= 4÷6≈0.667 = =60%w
2014 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上课教师 课题 科 目 数 学 课 时 1 课时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6 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及解决问题五个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推导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奠定基础。

教科书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注重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性,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从而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按照学习活动的递进性,对学生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于“转化”的思想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不难。

但本单元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实现过程性目标。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本单元中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中的。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数方格”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因为面积的多少就是一个个面积单位的积累,用“面积单位”铺是计算面积的基本方法,在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

在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中,利用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注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都是将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组合图形的面积也是将其转化为基本图形来计算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第6单元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

2. 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1. 老师简要回顾第6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2. 提问学生是否有不懂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练习题训练1. 老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合作。

3. 学生完成后,老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 老师提出一些与第6单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6单元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实践和思考。

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相信学生会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新人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加二次备课加课后小结

最新人教版五下数学第六单元教案加二次备课加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 )43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 )( )个81是85,127里有( )个121。

( 3 )3个51是( ),74是4个( )。

2 .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83张饼,妈妈吃了81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预设学生的提问。

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口答:81+83,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学生可以这样思考:81是1 个81,83是3 个81,合起来也就是84。

)提问:81+83的和是84,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81和83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板书:81+83=831+=84=2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84,也就是21。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详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详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详解教案详解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课程中,解决问题是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主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实践运用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进行问题的自主评估和总结。

四、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协作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把小组内最困难的问题说出来。

3.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该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4.根据讨论情况,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讲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定义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和要求。

2.收集信息: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条件、限制等。

3.列出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分析方案:分析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评估可行性。

5.解决问题: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开始解决问题。

6.结论:根据解决的结果,得出结论。

(三)实践:小组合作1.教师分发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解决。

2.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步骤,积极参与,协作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后,小组内部进行自主评估和总结。

(四)总结:整合思考1.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讨论。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的编写步骤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的编写步骤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二)》教案的编写步骤。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

在编写教案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课程的目的,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1.能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同时,也需要找出教学上的难点,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教学重点:规律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文字问题的转化。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构建起来的详细教学内容。

针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步骤。

例如:1.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2.寻找问题的规律,列出公式。

3.用公式解释并求解问题。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清晰地讲解每一个步骤,并利用事例、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便于理解和掌握。

例如:第一步: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挤牙膏时液面变化的趋势等。

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描述,分析问题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第二步:通过分析,由学生来主导掌握规律。

并举例说明,让学生对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第三步:基于分析,说明求解的方法,并利用例题或实践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技能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评价方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定量评价。

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制定解决方案。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学生能够说出相关的数学规律。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六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第六单元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第六单元概述及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性质与定理3. 第三课时:公式与运算4. 第四课时:实际应用问题解析5. 第五课时:单元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第六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实际应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问题解决: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讲解:结合PPT、板书等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组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程第六课时:第六单元概述及基本概念(第一课时)1. 引入:回顾前五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第六单元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第六单元的基本概念,如分式、函数、方程等。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七课时:性质与定理(第二课时)1. 讲解:介绍第六单元的性质与定理,如分式的性质、函数的性质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性质与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性质与定理的理解。

第八课时:公式与运算(第三课时)1. 讲解:讲解第六单元的相关公式与运算方法,如分式的运算、函数的运算等。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掌握。

2. 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2. 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做一些分数乘法的练习题,加深对计算法则的理解。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掌握程度。

2. 结合实例,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乘法的能力。

3. 通过分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分享到课堂上。

八、课堂纪律与安全1. 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2. 保持课堂安静,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 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4. 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介绍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如分数乘法的起源、发展等。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分数乘法的知识。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第2课时 处置效果〔1〕【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1。

【教学目的】1.了解并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会处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效果。

3.培育先生探求的看法和归结总结的才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难点:应用旧知自主探求新知。

【教学进程】 一、温习预备 1.先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0.45 1.2 0.367先生说后教员板书: 先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2.先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再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先生说后教员板书:用分子除以分母二、自主探求 小数 分数小数 分数1.教学例1。

〔1〕读题找信息。

〔2〕讨论:如何了解〝命中率〞?〔3〕怎样列式?〔4〕引导探求:3÷5如何化成百分数?可以分几步停止?〔5〕交流反应:教员引导先生得出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思索除不尽时如何保管近似数。

〔6〕回忆整理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及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前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除不尽时,普通百分号前保管一位小数。

2.看教材整理教材上两种方法,并阅读第84页下面关于百分率的内容,试着填写空缺处。

三、实际运用1.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上一排〕。

〔将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独立练习,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收获。

2.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

先生独立完成,做后团体修订。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6题〔先填后反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教材练习十八第5题。

部编版五下数学第06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下数学第06单元教案

教案(导学案)二次备课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①出示课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

教案(导学案)二次备课第3课时分母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板书:(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

数的运算主备教师:执教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

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点: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但不管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或分数加.减法,计算时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把除数化成整数来除,要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教法学法:回答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测试卷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二、合作交流1.认识乘法(教科书二上P1)2.认识除法(教科书二上P30)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上P47)4.小数乘法和除法(教科书五上P68、P86)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科书五下P80)6.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教科书六上)三、归纳应用1.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一、知识导入在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

1. 自然数的认识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从1开始往后依次增加,没有尽头。

自然数的集合被表示为N。

2. 加法和减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而减法则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3. 乘法和除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而除法则是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一个商的运算。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平方的运算,以及相关的习题训练。

1. 平方的概念在数学中,平方是指一个数乘以自己得到的积。

例如,2的平方为2×2=4。

2. 平方数的性质平方数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平方数。

•一个数是平方数,当且仅当它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整数。

•平方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

•如果一个数是平方数,那么它的因数个数一定是奇数个。

3. 平方根的计算对于已知的平方数,我们可以通过求平方根的方法来得到原来的数。

4. 平方数的运算在平方数的运算中,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平方数来推导出其他平方数的运算结果。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理解平方的概念;•掌握判断平方数的性质;•能够计算平方根;•能够进行平方数的运算。

四、学习内容1. 平方的概念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理解平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方的含义。

2. 平方数的性质学生可以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巩固判断平方数的性质,提高对平方数的认识和理解。

3. 平方根的计算通过示例和练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灵活地计算平方根,提高计算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4. 平方数的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平方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方法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定义和概念;2.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与同学合作,互相学习和讨论,共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组导案(2013年上期)年级四年级单元第六单元主编教师吴文姝使用教师王华__汉丰六校数学组单元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编教师:吴文姝审核:使用教师:王华使用班级:四年级二班使用时间: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

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

(4)情境呈现方式故事性强,灵活多样。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特别是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好的但粗心。

书写习惯,格式进一步培养。

由于围坐,上课听讲不认真的同学较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转身看黑板。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

【单元导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导学重难点预测】: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课题:《小数的加减法》第95~97页例1、2导学目标:1、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知识链接:打开数学书看第95~97页例1、2的内容,看看本课时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本课时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04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呈现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

准备好了吗?出发!二、自主学习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国家运动员各论动作得分总成绩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53.40 58.20中国劳丽诗李婷49.80 49.20哈特利海曼斯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问题算式:(1)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53.4-49.8=(2)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58.2-49.2=(3)中国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53.4+58.2=┅┅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1)、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2)、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算后互相检查)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 ,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 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 ,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 ,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大小一样,通常写成最简形式)3)、概括计算法则: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

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生:小数点要对齐,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 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一本课外读物7.65元一瓶饮料3元(独立计算后交流)(比比哪组的买法多)四、小结评价: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五:训练反馈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个性作业:1、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2、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板书设计: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练习反馈:1、部分学生对位存在问题(小数的位数不一样,把末尾对齐了);2、计算的结果写到横式上遇到末尾有0的时,没有写成最简形式;3、计算时粗心。

针对这些种情况,板书出让学生判断正误后集中提醒,同时培养学生做题时细心、做完后养成检查的习惯。

课题:《小数加减法的应用》第100页例3导学目标:1、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运算顺序.2.正确进行计算知识链接:打开数学书看第100页例3的内容,看看本课时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本课时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教学设计:(一)、导入1.口算(比正确度和速度,说说口算的时候注意什么)0.78+0.065.2+0.480.8+0.41-0.273.8+6.41.25+0.7510.5-6.59.8+0.21+2.7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4834-(395+988)165+807+994(二)、自主学习1.出示主题图2.自读题意3. 提出问题: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三)、合作探究交流解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四)、汇报板书: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483.4-138.3=443.9-98.8=245.7+99.4=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验证: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小组内先检查,然后小组之间比比谁的方法多)(五)课堂反馈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提醒学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1)39.9+(20.1-1054)(2)(3.74+12.6)+268-43.2=3.99+18.56=16.34+224.8=22.55=241.14(六)课堂小结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七)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板书设计:例3: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483.4-138.3=443.9-98.8=245.7+99.4=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把整数的四则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的四则运算中,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做题细心和检查的学习习惯,提醒学生注意格式和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