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公共知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合集下载

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军转干考试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原理。

(1)“两个必然”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经过严密的论证而得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论证“两个必然”规律的。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對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条“总的路线”前进。

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它的基本矛盾的发展,也必定要被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

这对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生产力越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2)“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又一个全局性的论述。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

“两个决不会”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共同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同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

1·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时,那么就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推翻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生产力高度发达时,资本主义私有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制度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越发达,就预示着资本家为自己挖掘坟墓,即帝国主义就是没落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要走向灭亡。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最终解决,提出了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就是说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必要条件。

首先,资本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准备了物资条件,这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就是社会化的大生产。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产生和锻炼了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

这种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可供借签的经验。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剩余价值规律、竞争和无政府状态规律的作用,各个企业、生产部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平衡的。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石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了,不平衡现象大大加剧了。

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政治、军事实力发展的不平衡。

列宁很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加剧的新情况,提出了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世界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根据这一新的科学论断,成功的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缓和、加剧、再缓和、再加剧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是否成功和能否巩固革命成果,取决于当时当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既可以发生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期,也可以发生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垂死性加深的时期,既可以发生在现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哲学家、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们的议题。

他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会使资本势力开始衰落,社会主义就会逐渐取代资本主义,而最终会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

首先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被认为能有效地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剥削和其他恶劣的影响。

社会主义可以让大部分的财富公平地分配,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社会的进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社会,从而促进发展。

社会主义也可以帮助改善那些受压迫者的生活。

人们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帮助改善像低收入家庭、教育落后地区以及社会有缺陷者等弱势群体,使他们能拥有更多机会,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此外,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也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强调的是自利,注重的是个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复杂的交易和拥有财产的权利。

但是,社会主义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团队利益。

社会主义将带来一种新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以帮助人们达到共同的目标。

最后,社会主义将会带来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可能性。

它可以为所有人都提供更平等和更公正的权利,共同分享财富,实现真正的选择和自由,使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最终实现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

总之,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因为它能有效地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剥削和其他恶劣的影响,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并促进发展。

它将为共产主义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美好的希望。

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

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

军转干考试2014年军转考试公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确立、发展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巳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早期资本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的自由资本主义。

第三个阶段是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垄断资本主义。

第四个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的当代资本主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的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垄断资本主义进人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有:(1)面对垄断集团空前剧烈的竞争和危机,资本主义国家担当起了总资本家的责任,直接负责调节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2)面对空前规模的生产力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全球的生产和贸易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3)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政策,让工人持有企业部分股票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扩大工人享受的各种政治民主权利,推行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

(4)面对汹涌澎湃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全部瓦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殖民地的直接政治统治,转而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规则,通过资本输出、技术垄断和国际贸易等,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资本主义作为比封建社会更高的社会形态,在人类发展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1)它从封建主义桎梏下解放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由手工劳动时代跃进到工业生产时代,又由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

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社会的总和。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时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的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都社会化了),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转归全社会所有,并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却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这就必然要形成社会化的大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认为,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是产生现代社会借以运动并在大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8、442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总是在本企业内部千方百计地加强管理,严密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企业的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但资本的私有性却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割裂开来,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弱肉强食,相互竞争。

因此,整个社会生产陷于无政府状态。

这种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严重程度,必然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导致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

同时,在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驱使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盲目扩大的趋势,而社会消费能力即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相对缩小,这就使得生产和消费之间严重失调,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早在18世纪的下半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初期,就曾发生过多次局部性危机。

但这个时期爆发的危机,还不具备周期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趋势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趋势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趋势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

”我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也说,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为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转变创造了条件。

第二,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对于判断主要矛盾的意义,毛泽东早就有过精彩的论述: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第三,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当时国际上东西冷热正炽,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的政策,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为独立二战的民族国家同情中国,因此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外也别无选择。

虽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但是,历史必然性并不等于现实性,要使这种必然变为现实,就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去争取。

从社会主义国家自身任务和实践来看,坚持社会主义确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不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

无产阶段夺取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新思考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新思考

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 在前者那里, 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 而在后者那里, " 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 ” 这就进而清楚地告诉我们, 资本制度内的扬弃包含积极扬弃和消极扬弃两种方 式。所谓资本的积极扬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 由工人阶级进行的对资本的扬弃, 所以这种扬弃 也称为资本的被他扬弃。 在马克思、 恩格斯生活的年 代, 其主要表现为合作社、 合作工厂以及工人参加管 理等等。 而资本的消极扬弃, 则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 由资本家阶级自身进行的对资本的扬弃, 因此这 种扬弃亦称为资本的自我扬弃。本文在这个部分所 重点探讨的就是资本扬弃的这种方式。在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它主要表现为以信用制度 为基础的股份公司和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等等。 在精辟地论析了资本自我扬弃之根源和内涵的 同时, 马克思、 恩格斯还进一步阐明了它对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首先, 他们深入 分析了资本自我扬弃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对社会主义 取代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 不仅强调指出, 股份资本 # 是“ 这种扬弃的最高形式” , 是“ 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 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 。$而且提出: “ 如果我们从股 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 托拉斯, 那么, 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 而且没有了 % 无计划性。” 基于这一分析, 他们认为: “ 这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 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 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单纯过渡点。 它作为这样的矛 盾在现象上也会表现出来,它在一定部门造成了垄 & 断, 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 并高瞻远瞩地指出, “ 自
对资本主义再发展的可能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的长期性艰巨性作了进一步的深刻论析, 从而坚持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 想。邓小平在 !%(" 年 !’ 月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新 闻代表团时, 就谈到了资本主义再发展的可能, 明确 提出: “ 包括你们在内的发达国家, 在七十年代的基础 * 上再向前发展二十二年, 将是什么面貌? ” 在 !%"# 年 他更进一步指出: “ 资本 !’ 月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 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 再发 + 这就清楚地指明了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主 展问题。 ” 要问题是再发展的速度问题, 坚决纠正了我们过去长 时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偏差。在 !%%& 年视察南方的 重要谈话中, 邓小平又精辟地指出: “ 我们搞社会主义 才几十年, 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需要我们几代人、 十 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决不能 , 掉以轻心。” “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 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 势, 但道路是曲折的。” 这对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面 准确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两个必然 性” 的思想,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 必然性和长期艰巨性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的扬弃正 日益深入和发展,它不仅使资本主义的再发展获得 新的推进因素,而且也增强了社会主义以和平嬗变 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可能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代资本主义又发 生了诸多的新变化。 例如, 在资本占有形式上出现了 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制经济等经济形 式, 呈现出社会化的倾向; 在经济运行调控上普遍加 强了国家干预和计划调节,有些国家还实行了经济 计划化; 在收入分配上出现了兼顾公平的新特点, 有 些国家还形成了收入分配相对均等化的倾向;在生 产劳动条件上, 大量采用了科技进步的成果, 使工人 阶级的生产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并减轻了他们的 劳动强度和缩短了工作的时间;在阶级的对立和分 野上,不仅劳资谈判制度、共同决定制度已较为普 及,某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还开始出现中产阶级化的 倾向;在国家职能上其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日益凸 现,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理想的总资本家 的特征, 而且其服务全社会的特征也越来越显现。 上 述新变化,就充分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也 不可能改变它的剥削压迫的本性及其被社会主义所 取代的历史命运, 但资本的扬弃正日益深入和发展, 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一方 面使资本主义的再发展获得新的推进因素,另一方 面也基本消除了早期资本主义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 的恶劣现象,使工人阶级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有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之长期性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之长期性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之长期性的再认识作者:雷晓琴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虽然矛盾重重,但并无法预期其何时发展停滞。

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才能代替资本主义,“两个必然”中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现在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创造能让世界听得懂的话语体系,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增强价值吸引力和解释力,营造良好的外部价值环境,而这个过程则是具有长期性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长期性;再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真理性论斷。

它建立在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之上,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种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于社会历史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过程。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当一种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终究是要被新的、更高级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1]资产阶级在其产生之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特定历史阶段能够展现其合理性和必然性的方面,同时,资本主义在发展、深化、巩固这种生产方式的进程中,又孕育着自己的对立面和“死亡因素”。

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得到释放的生产力,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反过来,逐渐被这种生产方式所束缚。

因此,尽管20世纪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得到欣欣向荣的发展,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只要认真考察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会发现它不是消除了,而是进一步强化了,自然地,一切演变都不能逆转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总趋势。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

尽管我们无法预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否已经完全释放了其发展生产力的能力,也无法预期依旧掌握着绝大多数具有创造性的智囊团体的资本主义世界,是否可以继续通过在科技和教育上的优势,使其发展生产力的潜力不停滞地增强,但是,我们要立足于历史现实的观察和分析之上,正确认识“两个必然”的科学性,不被“暂时的”资本主义的势头所迷惑,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军队文职考试 公共知识第三章

军队文职考试 公共知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向学生讲清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让学生掌握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进行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第一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

3、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授课时间:6课时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问题导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活动是社会生产活动吗 ?我们现在要问:如果鲁滨逊手中没有社会为他提供的枪支 , 没有人们留给他的火药 , 没有从破船上找到的装有刀子、斧子、钉子等各种工具的小箱子 , 没有自己的仆人——当地土人“星期五”, 他能生存吗 ? 这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了“生产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只能是社会的生产”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2023年-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管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管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管理学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A.都要向上级请示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C.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D.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答案】 D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规范而完整的公文格式,包括4项内容B.规范而完整的公文格式,包括5项内容C.规范而完整的公文格式,包括6项内容D.规范而完整的公文格式,包括8项内容【答案】 A3、n-3系列脂肪酸是按()分类。

A.脂肪酸饱和程度B.脂肪酸碳链长度C.脂肪酸的空间结构D.第一个双键的位置【答案】 D4、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A.决议B.会议记录C.纪要D.议案【答案】 C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计划接近实际活动B.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C.决策计划得以严格执行D.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要求【答案】 D6、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

A.承办审批B.整理归档C.登记印制D.复核核发【答案】 B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带有强制性的公告,违者要受到处分或制裁B.带有强制性的通告,违者要受到处分或制裁C.带有强制性的公告和通告,违者都要受到处分或制裁D.虽然公告和通告都带有强制性,但违者一般只会受到处分,不会被制裁【答案】 B8、下列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公文文头,又称为“眉头”B.公文文头,又称为“版头”C.公文文头,又称为“头首”D.公文文头,又称为“首头”【答案】 B9、以下哪一组公文是党政公文?()A.命令、决定、指示B.公告、通告、要点C.计划、办法、议案D.公报、决议、决定【答案】 D10、下列不属于防火门门扇无法开启的原因是()。

A.门扇变形B.闭门器主体装反C.闭门器损坏D.连杆上的螺钉挡住门扇【答案】 A11、《关于转发总队关于转发省公安厅(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该标题太繁琐,下列修改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板书) (投影片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综合图表(代板书) (备注:投影片可制作成叠加式,随着相关内容的文过讲解分别出现。)
(投影片2 第一部分) 1)资本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三行至12行。) 阅读提纲:1)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2)第二次科技革命过程中 的三大发明?其著名的发明家有哪几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投影片2、教师归纳) 从19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们先是找到了发电机的科学原理,再是发明了产生电 能的发电机,最后又把发电机械推广使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类社会 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1~18行) 阅读提纲:1)第二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 展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呢? (学生阅读回答,教师引导认识) 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很显然这是对生 产力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蒸汽时代,是以瓦特改革蒸汽机为标志,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 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新的强大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蒸汽机的成功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还推广到冶 金、采矿、农业等一系列生产部门。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相继发明了以蒸汽机为 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电气时代是把电力广泛地 应用到所有国民经济的领域里,特别是用做机器的动力时代。电作为主要的能源, 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光、照明、发热、产生动力等。电的应用使得锅炉、 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发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各种电器、电工仪表绝缘 材料等迅速建立起专门的生产部门,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电气工业技术体系。同时以 电为动力的新举工业也出现了。电解铝业,感应电炉炼钢、电动车床、电力卷扬机 等改变了传统的冶金、采矿机械等工业。电提应用还使电报、电话、无线电等一整 套曜技术迅速兴起、产生了电讯业和广播业,电照明又使工厂街道以至于家庭都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电在我们家庭生活中所提供的无数方便 和快乐。总之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比蒸汽机更为强大、更为方便的动力,创造了 比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的总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的总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的总趋势提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阐述发生这种取代的缘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内在合理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摘要: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会发生这种取代,一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内在合理性。

即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作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论经过多少次的挫折和磨难,终究会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关键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趋势必然结果客观必然内在合理曲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阐述发生这种取代的缘由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

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日益尖锐化。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大规模的生产本身必然会冲破私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可能;资本的不断积累是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社会化了,相应地派生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管理机构,而这些都弱化甚至排斥私人资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及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及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及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正确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及实现形式的多样性,首先我们要了解:(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是这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更是这样。

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行灭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

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和复杂。

这一切都决定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

(完整word版)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word文档良心出品)

7、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变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式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使之释放时,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将成为无可避免的结果。

这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发展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历史任务从自己的历史进程中一笔抹去。

相反,这些国家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实现资本主义阶段所应该完成的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及其相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任务。

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非常艰巨,而且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二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

资本主义的历史,特别是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意、德、日等)的早期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充满血腥的肮脏发迹史。

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就是:“用剥削本国大多数居民并使他们破产和贫困的办法,用奴役和不断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办法,以及用旨在保证最高利润的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利润。

”即使在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凭借技术和资本的垄断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攫取巨额财富。

邓小平普尖锐提出: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越来越富,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

”南北收入差距已从二十世纪60年代的30倍上升到90年代初的90倍。

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0年到1988年,经合组织24个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750美元增加到17470美元,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仍停留在320美元,两者从33.6:1扩大到54.6:1。

其中。

42个最不发达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5美元,同24个发达国家的差距为85:1。

三是经济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

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至今,只有80多年的历史,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不过四五十年的历史(如果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的角度来看是很短暂的)。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都还没有发育健全,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在艰苦探索之中。

而资本主义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尽管如此,全世界100多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中,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也不过20多个,特别是二十世纪新独立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鲜有进入世界“富国俱乐部”的。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的结论,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是过时了,还是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

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危机,迫使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改革,当代资本主义依旧通过改革不断调节生产结构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还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资本主义尽管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尽管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难度,但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现代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结果,不是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更远了,而是在逐渐接近,尽管这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由于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它的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推进,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可容纳的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另一方面也不断加深和扩展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弊端。

这种悖论必将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即当资本主义不能再容纳全球化的更大发展之时,它就将走向终点,取而代之的将是新质的全球化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首先,现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它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调节、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根基———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这一根本特征,也没有改变。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就是经济形态的不同,正如资本主义建立在封建经济解题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的产生要以资本主义的解体为基础。

与其它私有制不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生产资料被共同使用,生产部门被集体管理,发达的现代工业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了。

在这种基础上,资本主义所有制丧失了大量私有制的特征,股份制的产生使它的私有性质不断被扬弃。

在资本主义下,生产资料的实物形态失去了意义,仅仅被当成一个价值额。

当生产资料转化为一个价值额,它既能被独占,也能被无限分割,可见资本是现代私有制存在的最后理由。

资本是剥削至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单纯的商品交换中,一方取得的不会比另一方多,双方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取多予少只有在不发达或垄断的市场中才会存在。

如果资本家不能在交换中取得更多,生产的规模又如何过大?这当然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贬值来达到,可是资本的贬值尽管可以使原有资本获得更大的购买力,使生产扩大,可是它却不能产生利润。

利润意味着资本家获得的比付出少,意味着一个白白获得的差额,这个差额无需他付出任何代价。

这个差额是不能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但它也不是在真空中出现的。

这个差额来至于剥削,意味着工人的获得与付出是不等量的,是工人为资本家创造了这个利润。

当利润被投入到生产中,再次开始这个过程,实现了自身的增值,这个价值就转化为资本。

当资本展开运动,不断地创造出剩余价值,它也就在同时创造出各种社会危机。

它在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引起了剥削、压迫、仇恨,制造了贫困、愚昧、暴力。

它不断地挠乱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制造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如一次巨大的瘟疫,使社会一次又一次陷入到恐怖与饥荒之中。

而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这些危机就像传染病一样在世界范围里蔓延开来,危机也就具有了世界性的特点。

尽管资本主义不断地通过自我调整,从而存活并成熟起来,然而随着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成熟,它继续调整的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 现代资本主义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二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在生产力和经济结构方面,以原子能、电子技术、人造卫星、宇宙航行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和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逐步超过了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总和。

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了局部地调整,跨企业、跨行业进行多样化经营的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跨国的垄断公司越来越多,资本垄断更加集中并且国际化。

但是,尽管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有了许多新发展,延缓了其灭亡时间,这些现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也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客观规律。

1.1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前提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1历史上,当金属工具取代石器的时候,便形成了奴隶主占有制的社会;在铁器与牛耕的应用和新的耕作制度出现的基础上,产生了与个体生产相适应的封建占有制。

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资产阶级正是凭借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终于彻底战胜了封建地主阶级,巩固了自己的阶级统治。

由于科学技术在历史上的这种推动作用,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预示着社会革命的来临,预示着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和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断定,资产阶级也必然要不自觉地以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为社会主义创造更加充分的物质条件。

1.2 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的部分调整,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能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虽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暂时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说,它只能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并客观上要求以新的、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代替旧的、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摘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木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它是决定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历史主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其根本矛盾而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且愈演愈烈。

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社会主义运动虽然进入了一个低潮期,但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发展观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成就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现状。

其次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从而使经济运行机制、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国际经济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国家经济职能大大加强。

第三是上层建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趋于缓和,从而有效地起到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作用。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就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化的过程,其本质是在生产力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以及工业化向纵深方向的发展。

科技进步是工业近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而且其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队文职人员考试公共知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
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的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那么,资本的不断积累则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

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单个资本没有力量创建和经营愈益社会化的大企业,便产生了许多单个资本联合投资的股份资本。

股份资本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此后,又出现了法人资本所有制和国家资本所有制,这是资本社会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资本主义在造就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产生了推动和运用这一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的地位,使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斗争精神;社会化大生产使无产阶级成为最有组织的革命力量。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无产阶级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制度目前还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它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要长期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