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合集下载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

是 由众 多参 与者 j

石 油 工 业 改革 开 放 的 主 要历 程
0 i 石油 工 业 改 攀 开放 30 年盼 历程 ≥ 大致 可 以分 为三 个 阶段 : 第

开 发挥 市 场 在 资源 配 置 中的 基 础 性

油石 化 职 工 共 同创造 的
实行

作用

石 油 公 司开 始


走出去

出去 步伐 广 泛 开 展 多 领 j


化 改革 扩 大开 放 促 进 石 油 工 业 更

石 油 合作 目前 这



阶段咿
好 更 快地 发 展

组和 国有 石 油 企 业 改 制 上 市 建 立 现 代企 业 制 度 ; 实行 政企 分开 政 资分

石油 工 业 3 0 年 的改革 开 : 不平 凡 的

10
省 区 在 炼 油 化 工 领 域 合 资合作


三 大 石 油公 司成立 后 自
的 项 目从 少 到 多

由小 到大 对 外 开

间 内 石 油 工 业 产 业 链 中 出{

放 程 度 不 断加 深
成 为 世 界石 油 生产 大 国

阶段

19 7 8
年到 19 8 8 年 改
并相 继 在 海 外 资 本市 场 成 功 上 市
第 三 阶段


长 期 资金 投 入 不 足
年:

革 的 主 要 内容 是 扩 大 石 油 企 业 自主
2002 至 今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哲学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哲学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哲学思考1978年,是历史永远无法遗忘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国出现了一位让中国感动、让世界震惊的伟人——邓小平;在这一年,这位伟人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决策——改革开放;在这一年,中国历史随着改革开放这块跳板踏进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这四个字早已被人们所熟知,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中随处可见。

最重要的是,改革开放被列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

细究这简单的四个字,其实饱含着历史背景和哲学深意。

一、关于改革所谓改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作: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就这种解释而言,我们能看到改革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发展的要求:即任何事物都处在一种运动变化的发展状态,发展是一种旧事物灭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但是,即使改革中有发展的要求,也并不是所有的改革必然带来发展的结果。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实际上是必定是进步的。

而改革最初的状态只是改变,改变适应了客观情况的要求则转变为发展,我们称之为改革成功;反之,则是改革的失败。

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

近代中国社会中,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

比如洋务运动,再比如戊戌变法。

这些改革,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求改变,但是他们的改变并不适应当时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称不上发展,改革自然也是失败的。

国外也有同样的例子。

赫鲁晓夫把联共改为“全民党”,把苏联改为“全民国家”,则是失败的改革。

失败的改革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引发质变,就会导致旧的社会制度的复辟。

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就是这样发生的。

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无疑是成功的,它将中国带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中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如今的一切都给出了足够的证明。

另外,改革和革命并不一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的过程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体来看,改革只是一种量变过程,不是质变;而从被改革的局部来看,有质变现象的存在。

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_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思考

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_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思考

武汉学刊2008年第4期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3]《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1.[4][5][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333,332.[7][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24,434.[9][10]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1-13(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51.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以其创新的思维、正确的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起点。

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变迁、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和全面的结构转型。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首先是经济体制转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由30年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成为当今国内生产总值达24.6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

30年来,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社会转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业已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7年,湖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870亿元,同比增长达14. 5%,占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一半。

武汉市民营经济增加值572.72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全市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的40.2%。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重 大 事 件 和 重 要 内容 值 得 回 顾 和 总
指 引下

书 写 了 改 革 发 展 的辉 煌 篇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实 行 政 企 分 开 政 资





值 此 纪 念 中 国 改革 开 放 3 0 年 之
分 开 发 挥 市 场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的基 础

1

实行

亿 吨 原 油 产 量 包干

节 约 原 油 的 价 差 收入 进 行
-
-

/ 分成。 k
企 业 分成 的大 部分 作 为 石 油 勘 探 开
10
省区

在炼 油化 工 领 域 合 资合 作


上 市 奠定 了基 础

19 9 9
年 中国 石 油


发基金 励


小部分 用 作职 工 福 利 和 奖
80
的 项 目从 少 到 多 由小 到 大 对 外 开

业 界 限 成 立 中国 石 油 化 工 总公 司 负
计 划定价体 制和
油 价 政策


定 多年 不 变 的 低 亿 吨原 油产 量 包 干
原 油 成品 油 价格 改 革不 断
上 世 纪 7 0 年代 是 世 界 海洋石 油
工 业 快 速 发 展 时期 。 我 国 有 较 丰 富 的
充分 加 工 利 用好
19 8 3

亿 吨原 油 资源
、 、

探索
年 中央 决 定 打 破 部 门

地区 行

改革 开 放 以 前 我 国 实 行单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

---------------------------------------------------------------范文最新推荐------------------------------------------------------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1978年至201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机械修造厂。

在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和艰苦奋斗,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提高等阶段,工业企业的规模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行业从零散到集中,经济结构发展到国有、集体、私营、外资及股份制应有尽有,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以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生产体系格局。

30年的改革成就,改变了我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弱的尴尬境况,工业经济由此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速轨道,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彩30年:三十载改革开放 **工业阔步向前●1991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华源铝箔制品有限公司诞生。

同年,我县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作申尔佳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XX年,我县引进了全县第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东骏激光有限公司”。

●1994年至1998年,全县国有、集体企业相继实行了以产权制度改1 / 9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199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战略。

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XX年—2020年)》。

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两区五镇一线一基地”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饮料食品等支柱产业。

2018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建设以休闲食品、轻工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

第5卷第3期2009年7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Vol 15No 13Jul .2009收稿日期:2009-03-12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08Isikt m ks -03)作者简介:赵宝岩(1957-),男,辽宁本溪人,副教授。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赵宝岩,孙颖杰(沈阳工程学院社科部,沈阳110136)摘 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阐述了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科学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实事求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9)03-0311-03 一、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和经济封锁,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确立了文明古国和当代大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但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后,党的中心工作的着眼点在一定程度上放在与党内外和国内外的敌人作斗争上面,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上面,贻误了发展机遇,浪费了国力民力,迟滞了中国发展进程。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必须作出回答。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联系当时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大势,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其历史背景是要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并继承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给我国造成的危难和困境,在治穷致富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意义重大,更是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必经之路。

三十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穷困潦倒、闭塞落后、思想封闭,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摆脱,成为了当时中国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突破,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步跨越式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同时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光放远开放创新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将目光放远,积极拥抱全球化。

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技术、思想引入国内,还大力推进开放与改革,培育了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正是这些人才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纵深改革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都为中国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破茧重生再创辉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一阶段中,中国在治理和经济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实际情况,而新市场、新技术、新企业等新元素的涌现,使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脱离了“茧”。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演讲稿,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贡献,都至关重要。

时代是流动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更高目标。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不仅仅是在当时为人们提供帮助的暖流,更是对今天和未来人们生活的诉求吗。

2024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范文

2024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范文

2024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演讲稿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大家一起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分享我们的思考和感悟。

2024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节点,也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纪念年。

回首这30年来我们的变迁和发展,令人瞩目,更令人骄傲。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封闭的社会主义国家,踏上了寻求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曾经凝固的经济和社会秩序被打破,中国人民开始了一场非凡的探索和实践。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给中国带来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30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成倍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改革开放也使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大幅提升,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涌现出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社会变革焕发出勃勃生机。

30年来,我们解放了生产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式。

这为全体人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鼓励和支持民间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为社会发展和就业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机会。

改革开放还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劳动者享受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加强和完善。

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30年来,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

2024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与体会

2024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与体会

2024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与体会2024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我深感震撼与激动。

我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个人带来的改变和进步。

在这30年的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无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成就。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感想与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记得小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贫困,物资匮乏。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充裕的社会,有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品质。

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遍布全国。

改革开放带来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变革,让我们的国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我想说的是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福利。

改革开放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过去的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很多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缺乏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基本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教育普及化,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来,住房条件改善了。

我们的子女有了更多的教育机会,更好的就业前景。

我们的老年人享受了充足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和平等,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果实。

再次,我想提到的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文化繁荣。

改革开放打破了封闭的局面,引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和思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有了更多的书籍、电影和音乐可以欣赏,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思考空间。

我们的文化产业兴起,中国的电影、音乐、游戏等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赞誉和关注。

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增强,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被重视和传承,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也让我们的文化更加自由开放。

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回顾与思考作者:周叔莲来源:《企业文明》2008年第09期作者简介:周叔莲男 1929年7月出生于江苏溧阳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3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79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

曾任该所所长(1985年—1993年),《中国工业经济》杂志主编(1988年-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年-1996年),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科规划组成员(1986年-2002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400多篇论文,著有《论经济管理》、《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主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周叔莲经济理论文选》(上、下卷)等著作30多部。

曾获1984年、1986年、1990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著作奖,1984年、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优秀著作奖,1988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优秀论文奖,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1995年香港理工大学授予“杰出中国访问学人”称号和奖励。

什么是工业化、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问题,我们过去不是完全清楚的,因而工业发展战略上有过很多失误,犯过很大错误。

经过30年的工业改革和发展,我们逐步调整工业发展战略,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和符合世界潮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文探讨三个问题: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历史阶段如何划分30年工业改革的历史阶段,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的同志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划分阶段,有的同志根据工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划分阶段,这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我认为,也许根据转变传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调整工业发展战略来划分阶段,可以更好一点说明中国工业改革30年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石油行业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石油行业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石油行业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石油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模式到如今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和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国石油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一、变革的开始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石油行业也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而展开了自己的改革进程。

此前,石油行业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一直在执行计划经济体制,其头等大事就是把石油挖出来。

“六五”期间,石油行业通过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实现了石油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完成了原油产量由1954年的105万吨增长到1980年的1.25亿吨的翻倍。

但是,此时的石油行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却是不可避免的,如缺乏市场竞争、技术创新不足、管理体制僵化等等。

因此,石油行业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趋势。

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油行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油田勘探和开采的产业。

从石油钻探、采油、精炼、化工、天然气开发等业务领域的多元化经营,到国际化业务的迅速发展,石油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经营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新阶段。

同时,中国石油行业也正在探索新技术、新业务领域,像深海开采、页岩气开采等,这些都是石油行业的新发展方向。

三、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石油企业也必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为全球石油供应商、采购商、投资者和技术服务商,中国石油企业一直深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石化等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油气领域重要的力量。

同时,在全球经济体系架构转变、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石油行业必须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以保持竞争优势,探索新市场,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持续发展蓄积动力。

四、技术创新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不仅决定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技术创新则成为历史选择下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思考

关于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思考□周知民(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如何深刻地认识和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本文认为: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创新;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最突出的标志是政党转型;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最显著的成就是党内民主和谐。

关键词:改革创新;政党转型;民主和谐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09)01-0001-03收稿日期:2008-11-11作者简介:周知民(1959—),男,吉林公主岭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学和领导科学。

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理论在开拓创新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建设实践在求真务实中取得了大量的新成绩、新成就、新硕果。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的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3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创新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源起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个发端和源起都是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而且是党的建设的基本建设的改革创新。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

”从此,党的建设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创新开始起步;从此,改革创新就成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调,就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鲜明特色和强大动力,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原则要求。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

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世界发展背景是:18世纪,世界工业化从西欧国家起步,历经200多年,到20世纪70-80年代,当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经济长周期的前期,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成为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一支巨大的新生力量。

中国用30年的时间,几乎走过了世界工业化200多年产业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

当前,世界工业化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第五次长周期的成熟阶段。

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强劲动力推动工业化进程赶超世界工业化,时至今日,中国在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上已逼近世界工业化的前沿。

在中国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同时,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开始突出地呈现出来。

因此,当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必须从世界工业化的宽广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未来的前进方向。

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路径经济史学家对世界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有两种较典型的分期法。

一种分期法是将18世纪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产业(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开始的电气化和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二次产业(工业)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时期称为第三次产业革命。

另一种分期法是按照由技术革命决定的经济波动长周期的表现,将世界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

按照这种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技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1)实验室发明阶段,即一种新技术产生最初的原型,在小范围内被证明具有应用前途。

(2)技术和商业可行性的得到决定性证明阶段,即新技术被广泛地认识到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爆炸性的起飞和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新的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极大变化,并往往导致产生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4)持续高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被普遍使用,成为常识并主导了世界经济领先国家的技术体制;应用该技术的产业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5)增长减缓,利润率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这种技术系统趋向成熟并产生新技术的挑战,往往引发新的结构调整危机和社会冲突。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
, ,
验 的 机 会 取 得 了 批 丰 硕成 果 截 至 1 9 9 7 年底 共 与 1 8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6 7 家




石 油 公 司签 订 了1 3 1 @ ~ dJ 合 同和 协 议 直 接 利 用外 资5 7
-


2 亿 美元 ,
推 动了我 国
海洋 石 油 事业 的发 展


3

三 大 国家 石 油 公 司 相 继 成 立

通 过 建 立 大 型 企 业 集 团 来加快 发 展 关 系国 计 民 生 的支 柱产业 是 我 国工 业 体 制 改革 的重 要 举 措 为更 好 地 开 展 对 外 合作 加快 海 洋 石 油 工 业 发 展

政 策极 大 地 调 动了石 油企 业 的生 产 积极性 缓 解 了发 展 资金短缺


的矛 盾 促 进了原油 产量 的稳步提 高 使 我 国原 油 产量 1 9 8 5 年 即 达 到1
2 5 亿吨


这项 重大 政策在执 行 过 程 中曾有过 调整 但 总 体上


直延 续 ~ 1 1 9 9 4 年 J
2

海 洋 石 油率 先 对外 开 放

上 世 f E 7 0 年代 是 世 界 海洋 石 油 工 业 快 速 发 展 时期 我 国有 较 丰富 的 海洋 石 油 资源 但 当时缺 乏 勘探 开 发 的装 备和 资金 如 何 加快 海上 石 油 的勘 探 开 发


成为

个 突 出问题 为此


19 8 0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回顾伟大进程,谱写崭新篇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回顾伟大进程,谱写崭新篇章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一年,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回顾伟大进程,展示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必将有助于我们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中国,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生死文书引发了中国改革的先声。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着世界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其实,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远,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果敢地面对现实,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的话振聋发聩,为中国指出了一条明路。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候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神州大地一片新潮,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瞬间。

然而,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却彪炳千秋。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国内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到2000年的5%以上。

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改善了,各项事业都蓬勃发展了。

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必须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改革开放30年范文: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其强大的政治震撼力载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史册。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场大讨论,仍深深感受它的历史厚重。

中国的改革虽然已经进入新的转折期,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光彩夺目,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指导创新实践。

“伟大革命”的历史开端。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的错误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从此,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伟大革命”。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进行革命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真理标准大讨论冲击了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和僵化思想,冲击了习惯于“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且始终是引领改革开放、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回顾30年历史,可以说,没有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0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其逻辑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

石油公司员工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石油公司员工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石油公司员工改革开放心得体会石油公司员工改革开放心得体会X.回顾光辉历程,认清发展大势。

历史的脉络绵延至今,社会的发展总是源于矛盾的对立统一,遵循从量到质的变化,演绎着否定之否定的更迭,波浪式地前进,螺旋式地上升。

如果说XX年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XX 年则是中国人民搭乘改革的快车,飞速前行的起点。

X年风雷激荡,X年岁月峥嵘,是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小岗村的一纸“包干契约”,写下波澜壮阔的时代叙事;深圳蛇口的主题博物馆,讲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见证着“因改革而兴”的“浦东奇迹”;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讲述着中国砥砺奋进X年中的辉煌成就……从XX年出发,中国不仅以XX多倍的经济增长谱写出“春天的故事”,更以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创造着东方的奇迹。

怀着对历史的沉思,中华儿女从未像今天这样自信,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

XX年前的那个戊戌年,改革先驱康有为对中华崛起的热切期盼,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一首《少年中国说》穿越古今,不停地在华夏大地和人们的心底产生着共鸣。

改天换地的事业,前无古人的道路,共和国这辉煌的X 年必将载入历史史册。

X、相伴个人成长,感悟改革伟力我们出生在一个幸运的年代,和爷爷奶奶比我们没有经历战争,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父母比我们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没有受到过饥饿的困扰,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动乱。

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们的行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

现在每个人都更加渴望成功,渴望与众不同,这一切反应出来的也许就是我们社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这正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永动力。

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我的感觉就是,改革开放,引入新的体制,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增加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以更快的脚步在前进。

中国30年发展体会与感悟

中国30年发展体会与感悟

中国30年发展体会与感悟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已经经历了30年的飞速发展。

这3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作为一名普通人,经历了这30年的发展,对此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第一,回顾过去,中国的变化与世界的变化有关。

3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与国际社会几乎没有联系。

但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这种参与,让中国有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只有不断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我认为中国的发展与教育有关。

在中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普遍把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途径。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这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竞争力,也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积极发展。

第三,中国的发展与市场化有关。

过去的计划经济使得经济发展滞缓,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将市场化放在了优先位置。

在这个新的体制下,企业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市场经济的推进也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市场的竞争和透明度也更高,人们更容易了解和接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使市场更具活力。

第四,我认为这30年的发展,最重要的体现在环境和生态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生态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但是现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推进了各种绿色技术和生态措施。

这可以使得中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所提高。

最后,我认为这30年的发展也让中国人更加自信和自豪。

过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非常低,外交和国际事务影响力有限。

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了更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种地位不仅是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追求。

总之,这30年的发展不仅让中国更加强大,也让全球更加繁荣。

我深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还将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让世界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思考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8-12-08 08:02 ]陈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在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书写了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

值此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有必要对石油工业的改革开放实践进行总结和思考,以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石油工业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石油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8年。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石油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引进来”的方针,开启石油资源的对外合作;改革石油行政管理体制,组建国家石油公司。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88年撤销国家石油工业部。

第二阶段,1989年到2001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推进石油石化产业重组和国有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石油公司开始“走出去”,参与国际油气合作。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前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公司重组改制,并相继在海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强化市场的作用;推进国家石油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广泛开展多领域的国际石油合作。

目前,这一阶段仍在延续。

石油工业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不平凡的,是由众多参与者和百万石油石化职工共同创造的,其中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内容值得回顾和总结。

1. 实行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1978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一亿吨,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

但由于长期资金投入不足,1979年之后原油生产连续两年徘徊不前,呈下降之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稳产一亿吨原油成为石油工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为此,石油工业部向中央提出了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的改革建议。

中央很快批准,从1981年起对石油工业实行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在完成原油生产任务后,可将超产原油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价差收入由石油工业部留用。

与此同时,石油工业部对下属油田企业实行再包干,对企业超产和节约原油的价差收入进行二八分成。

企业分成的大部分作为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小部分用作职工福利和奖励。

一亿吨产量包干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最大的行业承包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石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原油产量的稳步提高,使我国原油产量1985年即达到1.25亿吨。

这项重大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曾有过调整,但从总体上一直延续到1994年。

2. 海洋石油率先对外开放上世纪70年代是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有较丰富的海洋石油资源,但当时缺乏勘探开发的装备和资金,如何加快海上石油的勘探开发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为此,1980年前后,石油工业部曾多次组团出国考察,提出与国外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的建议,并开始合作试验。

在广泛调查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中央决定在我指定海域实行国际招标,开展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并于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及相关法规。

1983年进行首轮公开招标,就同9个国家27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8个石油合同,开启了我国石油资源对外合作的先河。

通过对外开放与合作,解决了当时资金和设备短缺的困难,提供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截至1997年底,共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31个石油合同和协议,直接利用外资57.2亿美元,推动了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陆上石油资源也逐步对外开放,1985年南方11个省区先行开放。

1993年陆上石油对外合作条例颁布,对外开放的省区扩展到北方10省区。

在炼油化工领域,合资合作的项目从少到多、由小到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3.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相继成立通过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来加快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更好地开展对外合作,加快海洋石油工业发展,1982年海洋石油总公司应运而生。

为解决石化工业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和产业发展的重复低效问题,充分加工利用好一亿吨原油资源,1983年中央决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负责管理经营全国39个重要炼油、石油化工和化纤企业,并明确要求石化总公司要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1988年中央决定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统一管理和经营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

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功实践,优化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强化了公司的生产经营责任,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4. 国家石油公司重组上市20世纪80年代三大石油公司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石油工业产业链中出现了上下游、内外贸和陆海域相互分割的问题,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均的矛盾日渐显露出来。

1998年中央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通过行政性资产划拨和互换,将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这次大重组优化了石油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了利益关系,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格局,为后来两大集团内部重组和上市奠定了基础。

199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开展企业内部重组,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

2000年至2001年,三家股份公司先后实现在海外成功上市。

这标志着国有石油公司的产权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成功走上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

5. 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不断探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定价体制和一定多年不变的低油价政策。

实行一亿吨原油产量包干后,原油和成品油销售形成了“计划内平价、计划外高价”的价格双轨制。

这种体制为石油企业发展融集了急需的资金,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带来了石油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

1994年,中央决定取消石油价格双轨制,实行计划内外价格并轨和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改革,同时对原油、成品油的资源实行政府统一配置,整顿流通秩序。

这次改革,在促进生产和改善流通秩序方面很快见到了实效。

1998年至2001年,国家开始新一轮石油价格改革。

确定国内原油价格按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价相当的原则,由购销双方商定。

这一改革举措实现了国内外原油价格接轨和机制转变,执行至今效果良好。

同时确定对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由政府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公布零售中准价,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并对批发和零售价差作了限定。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成品油价格呈现多变状态并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2005年政府对成品油定价机制再次调整,加大了管制力度。

石油价格历经几次重大改革,曲折前行,不断朝着市场决定价格的方向发展。

6.“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推动石油工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石油1993年开始探索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合作,1997年先后中标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海外项目,实现了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的重大突破;2005年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成为当年国际石油业影响最大的并购事件之一;2007年在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合作中又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海油1994年在印尼购买了阿科公司马六甲油田32.85%的股份,成为该油田最大的股东,迈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2002年后又在印尼、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成功收购油气项目。

中国石化先后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石油公司进行勘探开发合作,同时积极开展海外石油下游业务合作,2003年完成的伊朗炼油厂改造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海外大型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项目;2005年后又获得沙特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经过国际合作的实践锻炼,三大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油气合作力量。

7. 石油石化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石油石化企业改革经过了从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历程。

其中,中国海油按照“油公司集中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步分离”的思路不断深化公司改革和制度创新。

中国石油在完善经营责任制,解体内部“大而全、小而全”和构建“油公司”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中国石化在实行投资结构多元化,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大公司还通过内部专业化重组,主辅分离、减员增效、移交企业办社会等重大举措,积极推进企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计划财务、劳动人事、采购销售等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向着现代公司管理体制稳步前进。

8. 石油工业主管部门多次变革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石油工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历经燃料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燃料与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多次更替。

改革开放以来,石油工业的主管部门变化依然频繁。

1978年撤销石油化学工业部,恢复石油工业部。

1980年成立能源委员会负责管理石油部、煤炭部、电力部,1982年能源委撤销。

1988年在机构改革中撤销石油部、煤炭部、电力部,成立能源部,负责管理三个部撤销后新组建的石油、煤炭等总公司。

时隔5年,能源部被撤销。

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承担石油工业的部分管理职能,该机构于3年后撤销。

此后政府再没有设立石油工业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职能分别由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政府综合管理部门承担。

2008年成立发改委管理的国家能源局,行使能源行业的管理职能。

主管部门的多次变革表明,石油工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处在探索之中。

二、石油工业30年的重大变化与主要成就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工业实现了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战略转变,保持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 石油工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变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

改革前,石油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政府主管部门集出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于一身,对全行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指令性计划统领一切。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对石油工业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政企职能分开和政资管理分开。

政府综合管理部门侧重制定政策,监督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出资人代表的职责。

管理方式实现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取消了指令性计划,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