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基及特殊地基的处理
关于市政工程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分析
关于市政工程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分析市政工程中,路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特殊的路基处理方法来保障道路的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针对市政工程中常见的特殊路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软基处理软基指的是路基基层中的土质较为松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
在软基处理中,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加固处理:通过在软基土中注浆、灌浆、加筋等方式,提高软基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加固软基的目的。
(2)改良处理:通过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泥等材料,改良软基土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软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路基荷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经济、安全和保障道路使用寿命的效果。
2.高地下水位路基处理在一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处于高地下水位环境中,遇到雨季或地下水位上升时容易造成路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针对高地下水位路基,通常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1)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井、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来降低路基周围的地下水位,从而减少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2)采用排水层:在路基设计中设置排水层,利用排水材料和排水设施将地下水迅速引走,防止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3)加厚路基:对高地下水位路基,可以适当增加路基的厚度,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
通过以上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障高地下水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特定地区,路基交通荷载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4.填方路基处理在地形复杂或地势较陡的地区,需要进行填方处理以满足道路的设计标高。
对于填方路基,通常需要采用以下处理方法:(1)边坡加固:对填方路基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植被护坡、边坡护面等方法,以防止边坡发生滑坡或坍塌。
(2)挖台填台:对填方路基,可以采用挖台填台的方法,即在填方路基中留置台阶状的开挖倒台,以减少填土坍塌和边坡滑塌的风险。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升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软基处理的要点:1. 提前进行软基勘察:软基处理需要进行软土地基的勘察,了解软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软土地基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等参数的测试,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等。
2.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有挖土排填法、加固法、地基改良法等。
挖土排填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自稳定性的情况,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加固软土地基的情况,地基改良法适用于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情况。
3. 控制处理效果:软基处理后需要进行处理效果的控制。
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试块法、监测法等。
通过野外试块法可以掌握软基处理的实际效果,监测法可以对处理后软基的变形和沉降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处理方案,保证处理效果。
4. 加强施工管理:软基处理需要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管理,施工队伍的管理,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可以确保软基处理的质量和安全。
1. 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复杂: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复杂,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容易引起地基沉降、变形和不稳定。
在软基处理中,需要针对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 软基处理难以施工控制:软基处理中,施工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方法、处理深度、设备和材料的选择等。
软基处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 施工难度大:软基处理的施工难度大,需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和工艺,以及熟练的施工技术。
特别是在软基处理中使用振动压实机和土钉等加固设备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调试和操作,保证处理效果。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公路工程的软基处理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对地基进行针对性的加固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工程性能和承载能力。
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点分析1. 确定软基处理的方式:软基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加固土、改良土、雪拱加固、排水处理等。
根据地质条件、地基特性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 确定软基处理的范围:软基处理的范围通常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软基处理的范围应包括路面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基,以保证整个路基的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材料:软基处理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工程施工的需要。
通常使用的软基处理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煤渣、矿渣等。
4. 设计合理的软基处理工艺:软基处理工艺的设计应根据地基情况、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来确定。
对于软土地基,可以采用土方填筑或加固土工布等工艺;对于固结性地基,可以采用加固土、改良土等工艺。
5. 加强施工管理和监控:对于软基处理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应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包括施工现场的严密性、技术人员的素质、施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
1. 地基的复杂性:地基的类型和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有软土、黏土、砂土、砾石等多种类型,处理的难度也不同。
在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准确识别地基类型,科学确定软基处理方案。
2. 施工的不确定性:施工过程中,地基的状态和性质常常发生变化,出现意外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在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软基处理工艺,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软基处理效果的评价:软基处理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软基处理的实际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评价的内容包括地基的改善程度、承载能力的提高程度等。
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4. 软基处理的成本和效益:软基处理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
路基软基处理方法1 换填垫层法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
此法处理的经济实用高度为2~3m,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过大,则采用换填法会增加弃方与取土方量而增大工程成本。
通过换填具有较高抗剪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增强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满足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主要加固方法有换填、抛石挤淤、垫层、强夯挤淤几种。
垫层法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砂(砾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
代表方法有砂垫层法及换填法。
砂砾垫层:当路堤高度小于极限高度的2倍,软土层较薄,填筑材料比较困难,或雨季施工时,采用砂砾(砂)垫层,在填土与基底之间设一排水面,从而使地基在受到填土荷载后,迅速地将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加快固结速度,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
要注意控制填土速度,所用的材料为含泥量不大于5%的洁净中粗砂,或最大粒径小于5cm的天然级配砂砾。
换填法:在软土厚度不大于2m 时,利用渗水性材料(砂砾或碎石)进行置换填土,可以降低压缩性,提高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
它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但费用比较高。
抛石挤淤:当软土或沼泽土位于水下,更换土施工困难,且厚度小于3m,表层无硬壳、基底含水量超过液限、路堤自重可以挤出的软土之上,排水比较困难时,采用抛片石(直径一般不小于30cm)挤淤的方法。
从中部开始抛石,逐渐向两边延伸,挤出淤泥,提高路基强度。
2 深层密实法采用爆破、夯击、挤压和振动及加入抗剪强度高的材料等方法,对地基深层的软弱土体进行振密和挤密的地基加固方法称为深层密实法。
适用于软土厚度>3m的中厚软土的加固,分布面积广的软基加固处理,其加固深度可达到30m。
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中土体密实、固结,并利用加入的具有高抗剪强度的桩体材料置换部分软弱土体中的三相(气相、液相与固相)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抗剪强度的目的。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软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善软基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确保道路的使用安全和寿命。
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如下。
一、软基处理的要点1. 土质分析:软基处理前需要对软基土进行详细的土质分析,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根据土壤的类型和特性,确定软基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2. 确定处理措施:软基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固措施和排水措施。
加固措施可以采用土体加固、灌浆加固、地下连续墙、地基换填等方法。
排水措施可以采用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等方法。
根据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
3. 施工工艺: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需要合理安排,遵循施工规范和要求。
包括施工的先后顺序、土壤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设备和材料的选择等。
对软基处理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序安排,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质量监控: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监控。
包括软基土的采样和试验、处理措施的施工质量检查、加固效果的验证等。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软基处理的质量。
二、软基处理的难点分析1. 土壤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软基土性质各异,具有很大的多样性。
土壤类型、颗粒组成、含水量等因素会对软基处理的效果产生影响。
在软基处理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特别的处理设计和施工措施选择。
2. 加固效果的评估:软基处理后的加固效果很难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试验和监测来进行评估。
加固效果的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壤的性质、工程负荷、环境变化等。
对加固前后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性能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评估加固效果的好坏。
3. 工程周期长:软基处理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周期和工期安排。
软基处理常常需要进行多次回填、反复夯实,工程周期较长。
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安排工序和施工进度,确保软基处理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4. 施工技术要求高:软基处理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及处理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的数量逐渐增多。
在公路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分析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处理意见。
在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提升软土地基的硬度和承载力,做好排水处理工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严格按照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路桥使用寿命。
标签:公路工程施工;软土地基问题;处理技术一、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问题第一,前期勘探工作不够详细,无法为有效开展后续施工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施工设计方案的处理效果不够好,容易给后续的施工造成一定的负担。
第二,软土地基处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和全面,容易出现一些工程路堤不够稳定的情况。
第三,分层填筑工作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采用的碾压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填土工程进行节奏过快,影响到了实际施工效果。
二、公路工程软弱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案(一)采取换填法技术在软土地基施工中,主要采取的就是换填法,其实这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软性土质进行清理,并且在进行回填,其中考虑到软土的稳定性,会利用碎石进行使用,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想要使用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确保其他方式不起效果的情况。
在技术使用阶段,需要对软土的地基进行清理,采取回填的方式,将粉末或者煤灰经过回填进行处理,在处理回填中需要结合排水法进行处理,此种方法更加适用于黄土地基,确保具有非常高效的应用效果。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承载能力是有效检验地基总体质量的重要标准,有效控制好软土地基的总体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粉喷桩复合地基方法,将能够针对公路工程的土体承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采用桩间土和桩体共同受力的方式,能够促进地基沉降的情况得以良好减少,促进填土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方式比起一般性的排水固结方法,能够缩短一半的时间。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道路、桥梁的修建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本文总结了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薄弱基础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从而改善道路桥梁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路基;处理方法前言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各界对道路、桥梁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已逐步将道路桥梁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软弱地基处理工作不够专业,施工人员大多是相关项目的技术人员,缺少专门的地基处理人才。
道路桥梁施工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国的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但在道路、桥梁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一、高速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及影响分析首先是富水性。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如果其路基是软土路基,其主要特征就是富水性。
在施工过程中,富水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土体的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建筑物料与土体表面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的进度。
其次,由于路面的含水量过大,基础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渗流效果不理想,道路的防渗工作开展困难,从而导致了在今后的工程中出现路面结构的变形、结构开裂等问题。
其次是孔隙率大。
从软土路基的构造角度来看,黄土的孔隙度是其主要的构造特征。
在这些因素中,分析孔隙率大,其特点::土体之间具有较高的空隙,土体的结构疏松,以及较低的结构静载荷。
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基的孔隙较多,导致其结构承载能力不够,难以对路基上面的施工材料进行高效的荷载,制约了机械设备的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的困难,延误了工期,提高了造价[1]。
二、高速道路软土路基可能产生的危害(一)路堤滑坡在目前的高速道路路堤里,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为了确保整个道路的稳定性,路基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软土路基处理方法之我见在路基施工中,软土路基随处可见。
加强软土路基的处理是路基施工的重要内容,若软基处理不当,将会因路基沉降过大而导致路堤失稳,路面开裂,甚至破坏路基,下面就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谈谈软基的处理方法。
一、深边沟法:深边沟法就是将公路路基两边的排水沟加深,加深边沟就可以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常保持干燥状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路面的承载能力,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施工中,因该路段路基基本处于水田之中,公路两边的水田水位比公路还高,为了使路基达到质量要求,我们就采用了深边法,通过多年运行效果较好。
二、渗水肓沟:渗水肓沟一般用渗水性大孔隙填料或片石砌筑而成,还可填入不同级配的石子起到排水的功能。
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有200米长的路基就采用了间隔10米设一道肓沟,排出路基水,但在铺设肓沟时一定要注意肓沟出口要与排水沟连接以便把路基中的水排出路基。
三、换填法:换填法就是将软土层全部挖除,采用砂、碎石、块石、卵石、片石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或强度较高的粘土进行分层填筑,可降低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提高抗剪强度,减少沉降量,改善动力特性,加速土层的排水固结。
如中(敖)—塘(坝)公路中敖过境段施工中,就是将软土全部清除,用挖方地段挖出的强度较高的粘土或片石按规范回填、压实。
达到路基规范的质量要求。
四、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施工用料要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大小随淤泥稠度而定,粒径小于30cm的含量不得超过20%。
抛投的顺序应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渐次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
当软土底面有较大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展开,并在低的一侧多抛,使低的一侧边部形成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
片石高出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的块(碎)石垫平,并用碾压设备反复碾压至设计压实度,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填土至设计高程。
如在大(足)—荣(昌)公路公路龙岗过境段施工中,由于部分路基在水田之中,如采用换填法,清除淤泥难度较大,故采用了用抛片石挤淤的方法处理,从而满足路基质量要求。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
市政道路常用软基处理技术解析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和交通通畅。
而道路软基的处理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环节,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之一。
一、软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是指对道路的软土地基进行改良或加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软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1.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软基处理可以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使其能够承受道路交通荷载和自重的作用。
2. 减小地基变形:软基处理可以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陷和变形幅度,保证道路平整度和轴线的稳定。
3. 提高路基稳定性:软基处理可以增加路基的抗渗、防冻融和抗冲刷能力,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软基处理的常用技术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土质条件、道路荷载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 加固土石方加固土石方是通过在软基上铺设或夯实一定厚度的砾石、碎石或砂石层,形成一层坚实的石质路基,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小地基变形和改善路基稳定性。
2. 桩基处理桩基处理是通过在软基中设置一定深度的桩基,利用桩基的承载和挤压作用来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柔软的软土地基上,可以采用灌注桩、搅拌桩等桩基形式,通过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来改善软土地基性质。
4. 地基加固5. 深层加固三、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软基处理工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软基处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1. 前期调查和设计:在软基处理工程前,应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合理设计软基处理方案,明确软基处理的施工参数和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公路路基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支撑、传递和分散交通荷载的功能。
而路基的软基处理则是公路路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本文将就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软基的定义软基是指路基基床中的土层,其承载能力不足以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在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变形、沉降的土层。
软基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土质本身的力学性质、水分含量、荷载的作用以及地震等外力作用等因素。
在公路工程中,遇到软基情况的路段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不对软基进行处理,就会对路面的平整度、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软基的处理势在必行。
二、软基处理方法软基处理主要包括加固和改良两种方法。
加固是指通过增加路基的承载力来解决软基问题,主要包括综合加固、钢筋加固、地面加固等方法。
而改良则是指通过改善软基土的物理和工程性质来提高其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壤改良、路基处理和地基处理等方法。
1. 综合加固综合加固是通过深层处理、面层处理和地基处理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常用的方法有动力加固、静力加固和化学加固等。
动力加固主要是利用振动车、振动锤等设备将振动作用于软基土体,实现土体的加密和排水。
静力加固则是通过对软基土施加静载荷,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
而化学加固则是通过在软基土中添加化学药剂,改善土壤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软基土的物理性质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常用的方法有石灰土法、水泥土法和砂橡树法等。
石灰土法是将石灰、石灰石或水石灰等材料与软基土进行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和水化作用来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泥土法则是将水泥与软基土进行混合,形成水泥土,通过水化反应产生的胶结物来提高土体的承载力。
砂橡树法则是在软基土表层铺设橡树层,以改善土体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3. 地面加固地面加固是通过在软基土表面铺设加固层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添加垫层、铺设隔离层和加厚路面等。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要点和难点分析1. 引言1.1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重要性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软基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软基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基土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通过合理的软基处理,可以降低软基土的压缩性和蠕变性,增加其抗剪强度,从而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路面变形,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软基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路基的平整度和整体稳定性。
通过软基处理,可以减小路基的沉降和变形,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和坑洼,保证公路的平稳度和舒适性。
软基处理还能减小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通过对软基进行合理处理,可以节约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土方开挖和填方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
软基处理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只有注重软基处理,加强软基处理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引起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
2. 正文2.1 软基处理的要点软基处理是公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地基情况分析:在进行软基处理之前,必须对地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土层性质等,以便确定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
2. 确定处理方法:根据地基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如预压注浆、搅拌桩、振动加固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施工规范:在进行软基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4. 质量监控:在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5. 合理施工序列:软基处理通常需要分层进行,施工序列要合理安排,避免影响后续工序的进行。
6. 定期检查维护:软基处理后,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以保障地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路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软土地基处理(一)深度不大的软基工程处理对于深度不太大的软基工程,在路堤范围内,将需要处理的软土挖除,动力触探合格后,用碎片石换填,可采用分段挖除。
分段分层回填的方法。
用于换填的石料强度应不小于15 MPa。
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 cm,石料最大粒徑不应大于层厚的2/3。
依据规范,分层回填的碎片石应碾压合格,表面石块嵌挤紧密无松动.用镐刨不动,一般采用激震力320 kN以上的压路机强震碾压无轮迹。
(二)较深的软基工程处理对于较深的软基挖除换填工程量太大,资料显示。
施工方采用了粉喷桩。
粉喷桩施工采用GPD一5型带计算机控制的粉喷桩机施工,可以严格控制喷粉量,使之达到规范的要求。
施工前先进行成桩试验,数量不少于5根,以掌握对该区段的成桩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其内容如下:1.满足设计要求的喷粉量和施工工艺参数,即: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和均匀度、气体流量、空气压力等。
2.掌握各种土质下钻进下沉和钻杆提升的困难程度及喷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技术措施。
3.成桩7 d后进行开挖检查,用目测法、轻便触探、取芯试检查桩体成型情况,搅拌均匀程度,检查深度1.0 m,28 d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检验,取样深度在桩顶下0.5 m、1.5 m处截取。
(三)淤泥洼地软基处理抛石挤淤用于存在多处鱼塘和常年积水的洼地。
对于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采用抛石挤淤法效果最佳。
当路堤较低且淤泥层较厚时。
为增加换土高度。
可用挖掘机自一端向另一端或由两端向中间逐段挖除上部3 m左右的软泥并外运,挖除段落的长短。
以挖掘机能够工作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准,挖除一个段落后,即可进行抛石。
抛挤时,沿路中线向前抛填,再向两侧扩展。
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l:10时,应自高处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使低侧边部有2 m宽的平台顶面。
抛石达到地表常水位以上50㎜时,在抛石回填的片石顶面上,铺lO~30 mm厚碎石垫层(砂砾垫层)并整平压实。
公路路基地基处理
公路路基地基处理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路基土壤进行处理和加固,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以下是公路路基地基处理的一般步骤:
1. 勘察设计:在公路建设前,进行路线勘察和设计,确定路基的位置、高程和截面形状等参数。
2. 原地取土:根据设计要求,在路基位置开展原地取土工作,取得符合规范的路基土。
3. 填筑与夯实:将原地取土或外运土石料填筑到路基位置,并通过夯实机械进行夯实,确保路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4. 排水处理:在路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保证路基内部及周围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损害路基。
5. 软基处理:针对软弱地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灌注桩、搅拌桩等,提高软基的承载能力。
6. 路基防护:在路基表面设置路基防护层,如碎石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等,保护路基不受外部环境侵蚀。
7. 质量检测:对路基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密实度测试、承载力测试等,确保路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8. 验收交付:完成路基地基处理后,进行验收,确认路基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路面铺设工作。
公路路基地基处理是公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保障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路段情况和设计要求,还可以采取其他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公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公路软基处理是指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以适应公路工程的要求。
常见的公路软基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
1. 压实处理:通过机械振动和压实作用,使地基内部颗粒之间接触紧密,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常见的压实方法有夯实、机械压实和振动压实。
2. 土体混合处理:将某些填土材料与软弱地基混合,改变了原始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混合土体材料有石灰、水泥和矿渣等。
3. 排水处理:对于黏性较大的软弱地基,通过排水处理可以降低地基含水率,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排水方法有水泥钻孔排水和水泥搅拌桩排水。
化学方法包括:
1. 固化处理:通过加入固化剂,将软弱地基固化成坚硬的物质,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和矿渣等。
2. 化学稳定处理:通过加入化学稳定剂,改变地基土的化学性质和结构,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化学稳定剂有胶结材料、有机胶和聚合物等。
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采用多种方法相互结合来进行公路软基处理。
例如,可以先进行排水处理,使地基含水率降低,然后再进行夯实处理或土体混合处理,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
同时,在选择处理方法时还需考虑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
经济效益等因素。
总之,公路软基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地基软弱导致的沉降和变形问题,提高公路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软基处理措施
软基处理措施
1、软土路段路基安排提前施工,路堤完工后留有不少于6个月的沉降期,沉降期内不在路堤上进行任何后续工程。
软土地基主要采取换土填石方法处理,对软土进行挖除,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石料进行填筑。
软基填筑路堤,分层及接茬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少于2m或按设计宽度。
软土路段填筑时要做好必要的沉降和稳定监测,并严格控制施工填料和加载速度。
2、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应按图纸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
铺设时,土工合成材料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
其重叠、缝合和锚固应符合图纸要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应在现场由人工或机械缝合、填料高度不足一米时,机械不应在路幅上调头。
3、石灰改善土。
石灰改善土施工必须采用适宜的道路稳定土拌和,拌和深度应到改善层底。
拌和应破坏下承层的表面,以利上下层粘结。
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通常必须拌和两遍以上。
对已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应按规定的检验频率和方法检验其石灰剂量。
剂量低于设计的最佳含量,则应补撒石灰,重新拌和均匀。
石灰改善土混合料洒水拌和后必须在当天完成碾压。
石灰改善土层未经铺封层或面层时,禁止开放交通。
4、滑坡处治,首先按图纸的要求将抗滑桩的桩身深入到滑动面以下,要求深度、抗滑桩的平面位置、尺寸及施工要求符合图纸规定。
挡土墙基础必须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硬岩层上或达到图纸的要求的深度,并设置沉降缝。
清除滑坡体上部削顶减载或挖台阶减重,应按图纸规定位置、尺寸、方法和程序进行。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路基软基处理是公路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固路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包括土石方处理、加筋处理和加固处理。
一、土石方处理土石方处理是最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之一。
在土石方处理中,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分类和评价,然后根据土壤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常见的土石方处理方法包括挖填法、夯实法和加固法。
挖填法是指将路基上的松散土壤挖掉,然后用合适的填土填充,通过夯实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
夯实法是指采用夯实机械对土壤进行夯实,增加土壤的密实程度。
加固法是指在土壤中加入一些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等,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加筋处理加筋处理是另一种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
在加筋处理中,通过在土体中加入钢筋或纤维材料,来提高土体的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
加筋处理可以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减小路基的变形和沉降。
常见的加筋处理方式包括钢筋网加筋、纤维材料加筋和土工格栅加筋。
钢筋网加筋是将钢筋网埋设在土体中,通过钢筋网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
纤维材料加筋是将纤维材料混入土体中,通过纤维材料的拉伸和抗剪作用来提高土体的变形能力。
土工格栅加筋是在土体中铺设土工格栅,通过土工格栅的拉伸和抗剪作用来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通过采用不同的加固材料和技术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处理方式包括灰土加固、水泥土加固和石灰土加固。
灰土加固是指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石灰,通过石灰与土体中的黏土发生反应,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水泥土加固是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水泥,通过水泥与土体中的粉土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水泥胶凝体,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石灰土加固是在土体中加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泥,通过石灰和水泥与土体中的黏土和粉土发生反应,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路基软基处理方式包括土石方处理、加筋处理和加固处理。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施工工艺
(一)软土地基施工工艺流程图1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工序流程图(二)施工规定1、表层处理法(1)挖砂沟堆载预压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存在硬壳层、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
2)砂垫层及砂沟采用无杂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
3)砂垫层应设置至坡脚外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4)施工宜采用先横向砂沟、后纵向砂沟,逐段开挖、逐段填筑的原则。
5)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2)砂垫层堆载预压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直接裸露于地表且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或者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但不适合换填处治的路段。
2)按设计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铺筑符合要求的水稳定性材料,分层铺筑、压实。
并宽出路基边脚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3)砂垫层采用无杂质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
施工中应避免砂受到污染,严重污染的应换料重填。
4)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5)具体见图2砂垫层断面图和图3图砂垫层加土工布断面图。
砂垫层断面图图3 图砂垫层加土工布断面图(3)反压护道1)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
2)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填筑,如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前筑好。
施工工艺要求与路堤填筑要求基本相同。
3)反压复道方施工示意图见4。
图4 反压护道施工示意图(4)土工合成材料1)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质量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铺设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
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填料中严禁含强酸性、强碱性物质。
2)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①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
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软基处理方法
软基处理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
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 、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
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
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 、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
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公路软基及特殊地基的处理[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遇到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冻土地区地基以及地震区的基础工程,本文就软基及几种特殊地基的处理作一阐述。
[关键词]软基;特殊地基;处理中图分类号:tu4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164-021 软弱地基的处理1.1 软弱地基概述软弱地基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包括软土、松散沙土、冲填土、杂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0,常含有有机质,此类土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冲填土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其颗粒组成和排水固结条件,若含粘土颗粒较多或排水、固结条件差则往往有强度低、压缩高、均匀性差等问题;松散的砂性土、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指低于5%)的软土、冲填土、以及由颗粒组合的工业废料(矿渣、高炉灰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修筑浅基础地基强度和变形条件常不符合设计要求,可根据软弱土层的厚度、层位、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物的重要性、基底压力、变形要求、机具材料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代替其它深基础方案。
1.2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1.2.1 换土(垫层)法在无冲刷的软基上修筑中小桥梁或一般结构物时,如地基承载力不够,较经济、简单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换土(砂垫层)法进行浅层处理。
当软土层不太厚(不超过3m)且接近地面,可将其全部挖除,如软基土层较厚,可将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内这种土层挖去,再换填分层夯实的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中砂、粗砂和砂砾等,换填的材料中粘土含量不应大于3~5%,粉粒含量不应大于25%,砾料粒径不宜大于50mm,这样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基便由砂砾垫层及(软弱)下卧层组成,较大的附加应力由垫层承受,而在较软的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显著减小,这就是换土(垫层)法能达到加固地基的基本原理。
①垫层厚度的确定:垫层的厚度可以采用近似法确定,通过砂垫层以角度θ(35°~45°)向下扩散,扩散至砂垫层底面的压应力σh与垫层土的自重应力之和σh应小于或等于该处下卧层顶面地基容许承载力,即:σh≤[σ]h,软土的附加应力为σh= lbσ/[lb+(l+b+4hs tgθ/3)hs tgθ](其中:l为基础长度,b为基础宽度hs为砂垫层厚度,σ为基础底面平均压力),σh是由基础传来的附加应力而砂垫层底面的软弱土同时还应受到砂垫层本身及回填土的重量,所以σh=σh+γs+hs+γh,h=hs+h(h为回填土厚度),由σh、σh、h三个公式即可计算出砂垫层所需的厚度hs,一般情况下,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m或超过3m,垫层过薄作用不明显,过厚需挖深坑,费工耗料,施工困难,经济上、技术上都很不合理。
②垫层几何尺寸的确定:垫层的平面尺寸可用下式决定:l=l+2 hstgθ b=b+2 hstgθ。
1.2.2 挤(压)密法在无冲刷或冲刷不大的松散地基如厚度较大,用砂垫层处理,垫层超过3m,为解决施工困难可考虑砂桩深层挤密,以抬高其强度和减少沉陷。
对于厚度大的饱和的软弱粘性土地基,由于土的渗透性小,加固时不能排出很多水分,有条件可考虑采用砂井预压加固。
松散土及含水量较低的松软粘土,也可采用各种锤击夯实,振动、碾压密实加固,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砂桩挤密加固、夯实加固、振冲法加固及砂井加固等。
①砂桩挤密法:用木桩或带有活动管靴的钢管打入松土中,然后拨出再灌填以含泥量不大于5%的中砂或粗砂于孔中而成,其作用是地基土挤密,容重增加,孔隙比减少,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减少沉降。
砂桩加固的平面面积应比基底面积大,一般基础四边各加大0.5m,加固砂桩总截面积为:a1=(e0-e)/(1+e0)a (e0为加固前孔隙比,e根据地基要求的承载力确定,a为地基的面积),砂桩直径d一般为0.2~0.3m,由此可得出所需砂桩数n=4a1/(πd2),若松软土层不太厚,砂桩一般应穿过松软土层,若松软土层较厚,砂桩长度可按桩底土的承载力决定。
②夯实法:对砂土地基及含水量在一定范围的软弱粘性土地基,可以提高其密实度和强度,此法适用于加固杂填土和黄土等。
夯实法除一般常用的分层锤击夯实和碾压外,还有重锤夯实和强夯法,重锤夯实适用于砂土、稍湿的粘性土、部分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等,夯实时土层含水饱和度不宜太高,地下水位应低于击实影响深度之下,击实影响深度范围内不宜有饱和的软弱下卧层,否则会出现“橡皮土”现象,影响效果,含水量过低,消耗夯击功能较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强夯法是一种将较大的重锤(一般为80~400kn;甚至有用200kn)从6~40m高处自由落下,对较厚的松软土层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实际上是一般锤击夯实加固土层法的新发展。
③振动水冲法:此法是用一个较轻便的机具,将强大的水平振动直接送至深度可达20m左右的软弱地基内部,对于砂性土地基,振动器周围一定范围内砂土产生振动液化,土颗粒在挤压力的作用下重新排列变得密实,孔隙比减小,承载力及抗震力提高;对于粘性土地基,振动力主要把添加料密实并挤压到周围粘土中去形成粗大密实的桩柱,桩柱与软粘土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④砂井加固地基:对于较厚的饱和软弱粘性土地基,宜用砂井加固,砂井的中心间距一般为2~3m,这样饱和软弱粘性土层的径向排水途径只1m多,对于较厚的软弱土层,排水固结的条件也就改善很多,砂井应在顶部作厚0.1~1.0m排水砂垫层,在修筑结构物前对地基进行堆载预压使地基加速固结,达到完成地基总固结度的80%左右后卸载,使用期间的沉降也能减少软弱粘性土地基的强度,需随排水固结而提高,因此预压的荷载,上部结构的重量也需根据土体固结度的变化而控制施工进度,防止地基土产生塑性流动甚至滑动,砂井在平面上布置有正方形及梅花形两种,梅花形排列比较紧凑,故常被采用。
1.2.3 浆液灌注加固法土体用浆液灌注加固是处理地基的一种原位加固方法,用压力将加固土的浆液通过注浆管,灌注入土的孔隙或缝隙中,借浆液的胶结或凝固,增强松散土粒间或土体间的联结,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减少沉降,加固松软地基土的浆液主要有水泥浆液和各种化学浆液。
压力灌注法是用机械设备把内径为19~38mm的注浆管打到土中预定的位置,加压后浆液从花管向外流,注浆管与钻孔所成孔壁之间的孔隙应用土填实,打注浆管时不得晃动,以免孔口扩大造成漏浆,在注浆前应先冲洗管内的泥土,试水试验后方可正式灌浆,灌浆时要以压力来控制灌浆速度,一般应以在浆液胶凝时间以前,灌完需要的一次灌注量为原则,根据土的渗透系数控制灌注速度,灌浆后应立即拔出注浆管,并进行冲洗,保证管路畅通。
它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地基加固,或对已有结构物地基的加固。
高压旋喷法又称c、c、p工法,高压旋喷法是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后,以高压射流(20000~50000kpa)通过钻杆下端的旋转喷射装置,向周围土体喷射加固浆液,强使浆液与土切割搅拌,快速凝固成圆柱体,适用于各种较软弱土层,包括对压力灌注难以加固的软弱地基(n6.35=0~15的软粘土),它也可作为防渗、施工临时防护等。
此法因加固费用较高,我国只在个别情况下采用,曾应用于桥梁等工程中。
2 几种特殊地基的处理2.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
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灰土(或素土)垫层、重锤夯实、石灰土桩或素土桩、预浸水等。
①灰土或素土垫层: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出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3:7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垫层厚度一般为1.0~3.0m,对回填的灰土或素土垫层,应通过室内的击实试验,控制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②重锤夯实:用底面直径1.0~1.5m,15~40kn的重锤,以2.5~4.5m的高度自由落下将地基夯实,这种方法加固的土如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在1~1.5m深度内可消除其湿陷性,此方法属浅层加固,应事先进行重锤夯实试验,以确定要达到预期处理效果所必须的最佳夯打遍数、锤重、夯打方法,并明确地基夯打后需要达到的最后下沉量、总下沉量以指导施工,控制质量。
③石灰土桩或素土桩挤密:用打入桩、钻孔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最佳含水量的素土分层夯填桩孔而成,它的目的在于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强度,此法适用于5~15m厚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常用桩径为0.3~0.45m,桩间距约为2.0~2.5d,按方形或梅花形布置。
④预浸水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利用其自重湿陷的特性,可在构造物修筑前,先将地基充分浸水,使其在自重作用下发生湿陷,然后再修筑,这样可以消除地表数米以下黄土的自重湿陷性。
2.2 冻土地区地基与基础的处理温度为0℃或负温,含有冰且与土颗粒呈胶结状态的土成为冻土,冻土有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之分,由于土冻结时水的相变化及其对土结构的影响,使冻土会发生许多不同于普通土的变化,在冻结过程中水产生迁移、冰的析出、土的冻胀与融沉等,这些变化会给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在施工时须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防冻胀措施:将基侧冻胀土或强冻胀土挖除,换填较纯净的粗颗粒土(粉粘粒含量不超过15%);在季节冻土层范围尽量采用光滑基础表面,还可用工业凡士林、渣油等涂壁,或在其表面铺油毛毡,以减小冻结力,对桩基础,也可用光面混凝土护筒和分离式套管来减小或根除切向冻胀力;改变基础断面形状,利用冻胀反力的自锚作用来增加基础抵抗冻胀的能力。
②防融沉措施:施工中尽量不破坏和少破坏地表覆盖层,尤其对结构物基础周围是天然草皮和泥炭层更应如此,以减少热渗透量;对采用融化原则的基底土可换填碎、卵、砾石或粗砂等,换填厚度可至融化深度或受压层厚度;对多冰地基采用不融化原则,基础最好在冬季施工,采用融化原则最好在夏季施工;对融沉和强融沉土应尽量采用轻型墩台型式,适当增大基底面积,减小压应力,施工和养护时应保证桥涵排水畅通,不单侧积水;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或土壤换填铺覆,使之热量很少渗进多年冻土层,保持地基土处于冻结状态。
2.3 地震地区地基与基础的处理地震是较复杂的自然现象,目前还难于用单纯的抗震计算去控制它对结构物的各种灾害,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①基岩或坚硬土地基:结构物置于基岩或坚硬土层上时,震害一般较轻,在基岩上的基础底面允许采用阶梯型,对于非基岩地基上的基础,底面一般采用平面形状以免地震时产生滑动或不均匀下沉。
②不稳定(可能滑动)地基:在不稳定的河岸地段修筑大、中桥,宜避免河岸的滑动影响,如适当增加桥长,合理布置孔径,并可适当增加基础的埋置深度,以提高其对于失稳土体强大推力的抵抗能力,同时可放缓边坡,加固铺砌,对于挡土墙也应将基础埋置于稳定地基,并在计算中考虑失稳土体的侧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