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无答案).doc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25×2=50分)1.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因为A. 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B. 人口急剧膨胀C. 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的同时,美国又在中国东南沿海发起攻势;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从1964年开始,国家开始调整工业布局,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故答案选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工业布局的调整2.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单位:个)统计表,据此表判断可知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

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

3.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D.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一五”时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使用总额中,积累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占24. 2%。

而1958年至1960年三年,积累率分别提高到33.9%、43. 9%、39. 6%。

这三年积累额共达1438亿元,比“一五”时期全部积累率还增加44%。

中国1958年至1960年积累率的提高()A.非常不利于基建规模的扩大B.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可以优化国民经济比例关系D.为随后的经济调整奠定基础【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探索·大跃进运动【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抓住重点,通过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要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其次,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看待探索中的挫折,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挫折。

2.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

《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结合所学,主要是限制城市人口扩展,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实现,故C项正确;当时经济结果不合理,故A项错误;B是1956年;D丛林中没有体现。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

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2.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D.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

这里的“同”是 (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4.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5.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 孔子称赞其得意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孔颜之乐”,乐在何处:( )A.以德治民的情怀B.克己复礼的规范C.中庸之道的得当D.仁爱道义的操守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热身卷(文综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热身卷(文综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热身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总伴随着典型习俗,其中“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习俗体现的是哪一节日?()A.端午节B.清明节C.寒食节D.重阳节13.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14.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1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去美国的人非常少。

19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博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

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19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

”19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

对上述材料准确的理解是()A.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B.美国重视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C.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D.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思想控制16.拿破仑曾为自己的称帝这样辩解道:“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在如今的现实情境中,我除了通过专政的途径之外不可能达到目标。

我这样做了。

怎么能因此而对我抱有成见呢?”这里拿破仑所说的“现实情境”是指()A.封建势力强大,面临王朝复辟B.内部政局不稳,外遭敌人侵略C.启蒙运动影响,革命蓬勃发展D.国际局势紧张,民族危机严重17.1949年,中国、德国都出现了分裂局面。

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半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无

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半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无

24.荀子:“ 者,圣王之所也,而可以普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

故先王之以礼,而民友好。

” 反响出A.礼成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荀子主人性本善的理点C.“克己复礼”成侯治国之策D.荀子承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25.《洛阳伽》,北魏,“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附,商胡客,日奔塞下,所尽天地之区矣”。

一情形明当A .交流除掉了民族隔 B.地区交流繁C.中国的商品获得西方青D.之路已全面通26.建文二年( 1400 年)二月,惠帝将都察院改御史府后,御史“ 残,循良,民政教化”。

嘉靖皇帝曾左都御史“御史的取在于鼓励善,克制邪”。

明显朝治者要求御史尽到A.奸邪屏迹,好人B. 宁而死,不默而生C.学高,身正范D. 廉自律,匡扶正27.北宋期,国家私有土地的几乎完整不加限制,要求两方到当地官府双行必定的登手,以保国家的税收入不致流失。

一政策A. 推了品商品化B.有益于促人口流C. 使国家政收人增添 D .使聘用关系得以确定28.有学者指出:“洋运持官、官商合督商的制度⋯⋯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

种制度化的国家机遇主使得政府利用其断地位与个人企争源,而且制个人企的展。

”可,当中国A.本源始累拥有制性 B.官商一体有悖律C.国家断本主已出 D.代化需打破系统束29.梁启超在《国家思想迁异同》中:“两同等者相遇,无所力,道理即力也;相遇,无所道理,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著述意在两不一样等者A.明国社会中没有道理可B.道理是同等与力的基C.民族同等有益于世界步D.激公民救亡存的民族意30.毛“关主‘ 渊,雀’(“渊”指人,“ ”指民众),把‘千千千万’和‘浩浩’都赶到人那一去,只赢得人的喝彩.关主上是日本帝国主和奸国喊的忠的奴仆”。

资料反响出中共A. 宣后抗B.主全民族的抗争C. 持长远抗D. 建国共合抗争31.下边我国外易和引外增表(位:美元)。

表中信息反响出我国外易(出口)1980 年1990 年2000 年2012 年381.41154.44722.938671.2引外(已利用外)1984 年1990 年2000 年2012 年270.51028.95935.611329.4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B. 在全世界化中的地位提升C.外开放步伐逐渐加速D. 市系统逐完巷32.古希腊人的商活盆要他共同生活在城市中,所以,他只好算是“城里人”,而非像中国古代那的“族里人”。

2017届江西省上高二中、丰城中学高三3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7届江西省上高二中、丰城中学高三3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丰城中学上高二中2017届高三联考试卷3.19文科综合历史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题目要求的。

24.《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25.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自昭君出塞,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材料反映出()A. 和亲政策误国的历史教训B.士人仕途无望借古讽今C.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D.汉族文人家国衰败之痛26.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

这一弊病根源于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27.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28.近代有人写道:“中国之人震[惊]于格致(自然科学)之难,共推为泰西(欧美)绝学,而政事之书,则似吾中国所固有,无待于外求者。

不知中国之患,患在政事之不立,而泰西所以治平者不专在格致也。

”对以上论述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中国政治制度非常完善B.学习西方科技困难重重C.指出“中体西用”的局限性D.揭露了西方制度的缺陷29、1937年7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电文的解读,正确的是()A.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共同抗日C.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呼应30.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三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0月第三周周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分散的自然经济 D.王室日益腐败【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

”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A.唐朝设立三省 B.宋朝设参知政事 C.明朝设置内阁 D.清朝设置军机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在强化君权的同时也有利于集思广益。

因此A符合题意。

B不对,是为了分割宰相行政权;CD不对,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都没有实权,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名师点睛】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A. 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doc

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5×2分=50分)1、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还有“疱正”“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地方官吏。

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等。

上述材料有助于说明的问题是()①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②夏朝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③夏朝实行与商朝相同的治国措施④夏朝统治后期政治动荡,国王加强了法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2、公元前214,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岁四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下列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有权任免辖内的县令D.需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极大诱惑,吸引了仕子,使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

科举制度的实行()①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④为历朝沿用,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5、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应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来苛,覆盖全国6、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历史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历史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5*2=50分)1.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D.科举制度业已衰落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

”该思潮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法家、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这段话表明汉律()A.坚持法治德治并重B.强调先法后德C.突出皇权源于法律D.倡导礼为法先5.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6.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7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

”这说明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2、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 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 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 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

下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的全面推广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4、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

惟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城市设计理念源于小国寡民的地理环境B.城市设计与其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C.城市规划科学合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街道体系缺乏规划导致民主政治出现弊端5、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要求损害赔偿,引起争议。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

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

贵放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据此可知A. 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 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 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 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宗法盖仅贵族有之”信息说明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体系的发展,故B项错误;宗法观念渗透整个社会,故C项错误;社会等级森严与宗族贵族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2.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A. 完善中央官制B. 加强君主专权C. 决策更加科学D. 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之间有牵制作用,可以加强君主专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就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演变趋势就是皇权(君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直至明太祖废除丞相。

因此选择B项。

3.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

”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

”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

”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天理的关系B.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 顺应时代要求构建资产阶级新思想【答案】A【解析】不符合史实,清代没有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故A项错误。

题干中的三个思想家指出人是存在欲望的,唐甄认为人欲是人之常情,只要能够选择正确的人欲就是君子;陈确认为正当处理人欲就是理;费密认为人欲既不能放纵也不能严禁,所以他们的主张的共同点是理性正确的把握人欲和社会的关系。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缺答案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缺答案

每小题4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25.《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终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D.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26.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农业)而次契(商业)。

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

这一观点(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27.蒋介石曾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

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

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以上言论( )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墓础28.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丙思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25×2=50分)1.《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这表明( )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2.“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

”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刺史一开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也的确较好发挥监察作用,而西汉中期以后刺史发生了变化,材料说当时官吏大多实行苛政,政治混乱,大都应该归咎于刺史,有的刺史不遵守职责,做事随意而为,所以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3.东汉文物《侍廷里父老�d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d”,并规定此田的所有权归“�d”,使用权归“里父老”。

这反映了当时()A.世家大族控制了乡里基层政权B.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C.中央政令难以畅达乡里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普遍现象【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民众支持地方公共秩序的构建4.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小题4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25.《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终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D.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26.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农业)而次契(商业)。

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

这一观点()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27.蒋介石曾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

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

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以上言论()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墓础28.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美国驻华公使丙思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取得了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9.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

这反映了李鸿章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着力培养实用人才C.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 D.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30.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31. 公元前415年,雅典发生毁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

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判有罪。

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A.私人生活空间不被尊重B.众人都生活在城邦集体之中C.个人都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D.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举行32. 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

这说明法国当时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32. 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C.工业变革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34.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精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35.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

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颐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变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8分)(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9分)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关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达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历史解释。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战后,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结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此时,英国均势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出现了对德国“绥靖”的端倪。

30年代后,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崛起,希特勒玩弄手腕,把自己装扮成和平主义者。

1935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国力迅速提高。

英国的绥靖政策变“扶德抑法”为如何对付德国,到1937年,一整套有别于以往绥靖政策的绥靖政策形成,它以向德国妥协为中心,以维护欧洲和平现状为目标。

张伯伦奉行的绥靖政策是一种“同时运用警棍和胡萝卜”的双层政策,大刀阔斧重整军备,同时对德国持妥协和姑息的态度。

以做交易的手法,满足德国的部分利益来和德国进行外交周旋,这种状况延续的结果就是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9年9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变化及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9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英国的绥靖政策。

(6分)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制“良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