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合集下载

(完整版)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完整版)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退休干部
长安区文化馆
省二批名录项目
44
高陵曲子
西安
王康正

1947
高陵县姬家管委会
农民
高陵县文化馆
省二批名录项目
45




旬邑彩贴剪纸
咸阳
何爱叶

1952.04
旬邑县商贸小区一单元四楼
农民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省二批名录项目
46
永寿民间剪纸
咸阳
张艳娥

1930.06
永寿县甘井镇北庄村
农民
永寿县文化馆
省二批名录项目
47
陕北匠艺丹青
省直
张彦珍

1943.01
榆阳区安崖镇田宅村
农民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省一批名录项目
48
黄陵面花
延安
王民政

1942.07
黄陵城区街道办石山村
农民
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省一批名录项目
49
洛川剪纸
延安
杨梅英

1941.01
洛川县凤栖镇城关一队
农民
洛川县文化馆
省二批名录项目
农民
延长县文化馆
省二批名录项目
41
横山说书
榆林
孙旺生

1939.02
神木县大柳塔镇林场路1号巷2号
个体户
横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省二批名录项目
42
蒲城石羊道情
渭南
王宏义

1950.08
蒲城县东陈镇石羊村
农民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03•【字号】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5届〕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6.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五届〕第十四号《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已于2023年10月26日经安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安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月3日安康市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2023年10月26日安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保护传承发展汉调二黄艺术,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保护传承的对象,包括下列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美学价值的汉调二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一)汉调二黄艺术的方言声腔、剧目剧本、传统表演艺术形式、音乐曲谱、舞台美术及相关知识产权;(二)与汉调二黄艺术相关的乐器、道具、服饰等制作技艺;(三)汉调二黄艺术特有的传统习俗、历史技艺、活态传承等;(四)与汉调二黄艺术相关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器具实物以及历史性建筑设施等;(五)与汉调二黄艺术相关的其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

前款规定的保护传承对象,属于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汉调二黄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安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11.27
【实施日期】2007.11.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汉调二黄等32个项目列入安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6个已列入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现予以公布。

希望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5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
1 /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安康实践——以汉调二黄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安康实践——以汉调二黄为例

2023年第1期- 7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在时代发展之中不同民族世代相传的劳动智慧结晶,是各类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包含了相关实物和场所,是树立民族自信以及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渠道之一。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需要各地方立足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

陕西省安康市近年来在汉调二黄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安康市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处于汉江中上游的秦巴山区,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移民频繁,文化趋向多元化,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37个、市级非遗项目175个。

其中汉调二黄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京剧的声腔之源,同时也是陕西第二大剧种。

从某种程度上讲,汉调二黄就是安康地方文化活态的化石,它的独特性、开发与保护的价值不容置疑。

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安康市政府牵头,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让其文化根脉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

一、实施引领示范,振兴汉剧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从汉调二黄的发展特点来看,该曲种在安康市的发展演变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经历过绚烂璀璨和众星捧月的时代,但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本质上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呈现高度相关性。

尤其是近几十年,物质文化发展、多元文化冲击导致汉调二黄面临严峻的考验。

民间诸多剧团班社解散,很多民间艺人只能另谋生路,且精品剧目匮乏,受众群体明显减少。

从相应数据来看,20世纪50年代安康市有专业戏剧院团13个,从业人员近千人,到2010年全市专业院团仅剩一个,民间二黄班社仅剩7家,艺人不足百人。

面对这一问题,2011年安康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振兴汉剧就是振兴安康”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深入落实“保护与传承、宣传与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汉剧精品、汉剧兴旅、基础建设”七大工程相关工作的总计25个项目,总投资为2050万元。

安康简介资料

安康简介资料

安康产业结构与布局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门类齐全
服务业快速发展
• 经济作物:茶叶、烤烟、桑蚕等
• 矿产开采与加工
• 旅游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
• 林业产业:木材、竹笋、干果等
• 装备制造与电子工业
• 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
• 生物医药与食品工业
宿等
• 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
•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文化
• 高等教育:高校数量增加,专业丰
•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
馆等

• 科技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节、展览
•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导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安康卫生与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 医疗资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
•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农业产业现代化
•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 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难度
• 服务业繁荣发展
• 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压力
03
安康社会事业
安康教育、科技与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不断创新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 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质量提升
• 科研投入增加,创新能力提升
安康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与合作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旅游产业合作
• 品牌营销:安康旅游品牌推广
• 区域合作:陕甘川渝等区域旅游合作
• 精准营销: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 跨界合作: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安康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现在,随来看看安康的名胜古迹吧!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

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

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

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

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

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

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

万历四十六年(1618),扩宽城内外马道,改南门曰“朝凤”,北门曰“拱龙”。

崇祯十四年(1641),培筑里城,新建西北与东北角楼及守城窝房50间,并在护城河侧筑土郭,竖栅栏门。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安康双溪寺双溪寺位于今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巴山东路63号,双溪寺建于何年?《州志》仅言其“在南山下,久废,新建禅院。

”《府志》以《贾通志》说“在新城北门外。

”旧《县志》载:“在新城北门东,寺在施、陈二沟之间,故名。

有二溪图,成化间建,名普同塔,筑新城时分一塔城内。

”今人多以旧志所载或者古人所叙东岳泰山庙事“计算”为双溪寺的“寺龄”。

宋绍兴四年金人南逼,宣抚使张浚率兵赴援,次行安康,淋雨泞淖弗得进,祷于庙。

曾不移刻,祥云披拂,旸谷炳焕,大军启行。

浚曰:神之威灵竭敢不报。

乃发钱十五万,命郡守王彦、西城知县高楫董重修,承议郎金、均、房镇抚使续觱为记。

魅力安康

魅力安康

龙舟节
欢乐中国行
• 汉水文化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汉江穿流而过,长期形成了浓郁的安 康汉水文化。目前以安康学院为首的单位建立了“陕南民间文 化研究中心”。正在逐步研究整理安康汉水文化,且已取得一 些研究成果。 汉剧是汉水文化的瑰宝汉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 陕西的第二大剧种,它渊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徽、 楚、豫、秦剧的基础上,经过汉水流域和安康人民长期的生活 创造,不断融合创新打磨而成。汉水流域是汉剧诞生、发展和 传播的渊源,汉剧在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形成了不同流派, 而安康汉剧则独树一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和促进了汉剧 的发展。据考证,安康汉剧二黄是汉剧皮黄腔系的根本源头, 汉剧尽管在各地传承发展中有所创新,但其最主要的声腔基础 仍以安康汉剧二黄为主。 安康市委市政府为了发展汉水文化,已正启动“汉调二黄” 文化研究工程。在江北新区已经建立了“汉调二黄”广场。目 前,汉调二黄和紫阳民歌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民街一景
五、特色安康 1、饮食文化
• 蒸面,堪称安康的第一风味小吃。在安康城的大街小巷, 蒸面摊铺随处可见,蔚成一道风景。一年四季,从春到冬, 蒸面摊铺是永远兴隆的生意。 • 酸菜面、酸菜面鱼、酸菜搅团、酸菜拌汤……安康的酸菜 面系列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哩。销售它的铺面,也像蒸面一 样,布满安康城的大街小巷,也像蒸面一样,成了宴席上 食客的首选主食。 • 炕炕馍,又一种绝佳的安康风味小吃。薄薄的面片,两面 撒上芝麻,放在木炭火的鏊上烤成。黄黄的,到嘴酥,不 论主食啖嘴,俨然的口福享受。据传,前年安康接待过六 个国家的外宾访问团,临行,外宾用6个密码箱装走了30 大袋。
四、民族宗教
• 安康市是少数民族杂居区。全市有23个民族。少数民族有 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藏族、彝族、 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白族、黎族、畲族、东乡族、纳 西族、锡伯族、京族、普米族、俄罗斯族、土族、傈僳族 等22个,人口约2.84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约0.9%,居 陕西省第二位。在22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约 2.75万人,满族300余人,蒙古族200余人,其他少数民 族一般在百余人左右,有的人数很少,甚至仅有几人。少 数民族在全市10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中汉滨区约1.4万人, 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60%,宁陕、紫阳、旬阳少数民族较 多,均占10%左右。有少数民族聚居乡1个(占居民人口 总数30%以上),即宁陕县江口回族乡;街道办事处1个, 即汉滨区老城办事处。

浅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浅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2019年 第 10 期文化与教育作者单位:王永霞,陕西省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浅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王永霞摘要:安康市位于陕西最南端,地处“秦头楚尾”,是陕、川、鄂、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汉江由西向东横贯而过,构成了“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

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丰富,涵盖面较广。

本文以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从非遗保护工作现状概况、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方法和成效、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浅析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安康地处多元文化相交相切地带,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安康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丰富,涵盖面较广,有悠扬动听的民间音乐如紫阳民歌、安康花鼓子、旬阳民歌等;有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如火狮子、小场子、采莲船等;有优美的传统戏剧如汉调二黄、弦子腔、八岔戏等、皮影演技等;还有传统手工技艺如紫阳蒸盆子制作技艺、蜀河八大件的饮食文化及制作技艺);民风民俗如汉滨龙舟风俗、疱汤会等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经过全市各级领导、非遗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公共努力,我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现状概况(一)政府机构的成立为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有了坚实的依托2006年,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安康市群艺馆正式挂牌成立,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015年5月,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正式成立,非遗科和非遗中心相互协作、共同担当,从机构上进一步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非遗项目保护名录体系建立完整自2005年全市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迄今,我市已成功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四级体系。

(1)紫阳民歌、汉调二黄、平利弦子腔、旬阳民歌共计4个项目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平利女娲传说、安康花鼓子、陕南红色歌谣、翻天印、安康曲子、石泉柚子功效茶制作技艺、疱汤会等8个类别共计37个项目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康童谣、安康蒸面制作技艺等十大类别共计168个项目列入市级名录;另有县级名录400余个。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66 Ⅰ—26 丁兰刻母兴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67 Ⅰ—27 鬼谷子的传说宜君县文化馆石泉县文化文物广电局368 Ⅰ—28 鲤鱼跃龙门传说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69 Ⅰ—29 瓦窑堡的传说子长县文化馆370 Ⅰ—30 陕北民谚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71 Ⅰ—31 女娲的传说平利县文化文物广电局二、传统音乐(6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72 Ⅱ—29 板胡艺术陕西板胡学会373 Ⅱ—30 长安佛乐陕西省艺术馆374 Ⅱ—31 寿圣寺大佛锣鼓澄城县文化馆375 Ⅱ—32 商南民歌商南县文化馆376 Ⅱ—33 八仙鼓山阳县文化馆377 Ⅱ—34 商洛孝歌商洛市群众艺术馆— 3 —三、传统舞蹈(4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78 Ⅲ—50 长武背芯子长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79 Ⅲ—51 背花锣大荔县文化馆380 Ⅲ—52 水兽舞城固县文化馆381 Ⅲ—53 勉县板凳龙勉县文化馆四、传统戏剧(1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82 Ⅳ—33 横山道情戏横山县文体广电局五、曲艺(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83 Ⅴ—25 周至曲子周至县文化馆384 Ⅴ—26 蒲城走马戏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85 Ⅵ—10 赵堡太极拳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386 Ⅵ—11 花样跳绳陕西省教育厅学生体协跳绳分会、陕西省跳绳协会— 4 —387 Ⅵ—12 周化一魔术陕西省演艺集团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388 Ⅵ—13 路氏白猿通背拳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389 Ⅵ—14 少摩拳陕西省武术协会七、传统美术(1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390 Ⅶ—28 秦绣——穿罗绣陕西省艺术馆391 Ⅶ—29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户县文化馆392 Ⅶ—30 金台罗氏彩塑彩绘宝鸡市金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93 Ⅶ—31 陇县染色剪纸陇县文化馆394 Ⅶ—32 宜君剪纸宜君县文化馆395 Ⅶ—33 耀州面塑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96 Ⅶ—34 合阳纸塑窗花合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97 Ⅶ—35 子长刺绣子长县文化馆398 Ⅶ—36 子洲面花子洲县文广局399 Ⅶ—37 苗乡刺绣镇巴县文化馆400 Ⅶ—38 商州花灯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401 Ⅶ—39 合阳雷氏木雕艺术雷占武— 5 —八、传统技艺(3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402 Ⅷ—107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403 Ⅷ—108 古典插花陕西省花店业协会404 Ⅷ—109 关中传统驯马技艺陕西汉唐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405 Ⅷ—110 民间玩具九连环制作工艺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406 Ⅷ—111 泥叫叫制作技艺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407 Ⅷ—112 民间竹扎技艺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408 Ⅷ—113 雁塔结绳香囊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409 Ⅷ—114 传统打铁技艺西安市灞桥区文化馆410 Ⅷ—115 永寿土梁油制作技艺永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11 Ⅷ—116 陇县花灯制作技艺陇县文化馆412 Ⅷ—117 岐山油漆绘画技艺岐山县文化馆413 Ⅷ—118 秦源影雕黑陶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14 Ⅷ—119 传统寺庙营造技艺佳县文体广电局415 Ⅷ—120 张良庙花木手杖留坝县文化馆416 Ⅷ—121 洋县戏剧头帽制作技艺洋县文化馆417 Ⅷ—122 野生山核桃工艺品制作技艺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418 Ⅷ—123 杏坪皮纸制作技艺柞水县文化馆419 Ⅷ—124 中华老字号贾永信腊牛羊肉制作技艺西安永信清真肉类食品有— 6 —限公司420 Ⅷ—125 荞面饸饹制作技艺淳化县文化馆421 Ⅷ—126 耀州雪花糖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22 Ⅷ—127 富平县流曲琼锅糖制作技艺富平县文化馆423 Ⅷ—128 柿饼制作技艺富平县文化馆424 Ⅷ—129 蒲城水盆羊肉制作技艺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25 Ⅷ—130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神木县文化馆426 Ⅷ—131 原公土席杂烩制作技艺城固县原公镇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心427 Ⅷ—132 汉中绿茶手工制作技艺西乡县文化馆428 Ⅷ—133 佛坪竹编技艺佛坪县文化馆429 Ⅷ—134 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略阳县文化馆430 Ⅷ—135 白河“三点水”制作技艺白河县文化馆431 Ⅷ—136 镇坪腊肉腌制技艺镇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32 Ⅷ—137 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商州区文化馆433 Ⅷ—138 柞水洋芋糍粑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九、传统医药(2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434 Ⅸ—9 段氏拿骨诊疗技艺陕西立平拿骨诊疗中医研究所435 Ⅸ—10 郭氏中医正骨技艺西安莲湖郭氏中医门诊部— 7 —十、民俗(10项)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436 Ⅹ—58 蒲城芯子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37 Ⅹ—59 船张芯子高陵县文化馆438 Ⅹ—60 二曲礼仪周至县文化馆439 Ⅹ—61 关中丧葬风俗礼仪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440 Ⅹ—62 麟游地台社火麟游县文化馆441 Ⅹ—63 太白高芯社火太白县文化馆442 Ⅹ—64 华山庙会华阴市文化馆443 Ⅹ—65 吴堡黄河古渡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44 Ⅹ—66 柞水十三花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445 Ⅹ—67 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山阳县文化馆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

关于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

关于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

附件: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共计72项)一、民间文学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华胥传说蓝田县文化馆2 少华山传说渭南市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3 救郎庙的传说黄龙县文化馆、黄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 燕伋传说千阳县文化馆5 张三丰与金台观传说宝鸡市金台区文化馆二、传统音乐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二弦演奏技艺礼泉县文化馆2 子洲唢呐子洲县文化馆三、传统舞蹈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周至竹马周至县文化馆2 安子头高跷富县文化馆3 翻天印安康市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曲艺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蓝田华胥上许道情蓝田县文化馆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长安狮子龙灯会西安市长安区非遗保护中心六、传统美术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长安泥塑西安市长安区非遗保护中心2 户县漆画户县文化馆3 户县面塑户县文化馆4 武功刺绣武功县馨绣民间手工布艺开有限公司5 蒲城麦秆画蒲城县非遗保护中心6 商洛木雕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洛南县文化馆7 镇安蜡花镇安县文化馆8 耀州刺绣铜川市耀州区非遗中心9 陈仓泥塑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10 岐山剪纸岐山县文化馆11 千阳剪纸千阳县文化馆12 秦石艺术陕西景行园艺术馆七、传统技艺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金鱼养殖技艺陕西省黑池文化艺术协会2 易蛰酵母制香技艺西安易蛰香商贸有限公司3 长安瓦当制作技艺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4 大漆制作技艺西安市雁塔区文化馆5 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户县文化馆6 戏剧盔帽制作技艺西安市临潼区文化馆7 乾县唐三彩烧制技艺乾县西北琉璃有限责任公司8 车轱辘灯制作技艺三原县文化馆9 临渭草编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 高家岭土陶制作技艺南郑县文化馆11 西乡石雕西乡县文化馆(西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 金属錾雕铜川市王益区文化馆13 渭滨陶器制作技艺渭滨区文化馆14 陈仓古式家具制作技艺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15 定边二毛皮制作技艺定边县文化馆16 三边柳编技艺靖边县文化馆定边县文化馆17 陕北裘皮制作技艺榆林市王贵集团新潮毛皮有限公司18 中华老字号樊记腊汁肉夹馍制作技艺西安市大华餐饮有限公司19 “南茂号”酱腌菜、辣子酱制造工艺西安市高陵区文化馆20 杨凌蘸水面制作技艺杨陵宁莉餐厅21 乞丐酱驴肉制作技艺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22 醇古(鹑觚)酒酿造技艺陕西金醇古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3 泾阳裕兴重散茯茶制作技艺陕西省泾阳县裕兴重茯砖茶业有限公司24 合阳踅面制作工艺合阳县非遗保护中心25 潼关鸭片汤潼关县文化馆26 古法养蜂技艺南郑县文化馆27 汉阴炕炕馍制作技艺汉阴县文化艺术中心28 果酒酿造技艺——旬阳拐枣酒酿造技艺旬阳县文化馆29 横山区炖羊肉制作技艺横山区文化馆八、传统医药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魏邵氏肾病传统诊疗西安中医肾病医院2 王浩峰中药堂手工水泛丸制作技艺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馆3 冯氏脉诊技艺咸阳市群众艺术馆4 气血和胶囊制作技艺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5 王氏传统正骨手法技艺泾阳县杨赵永宏医院6 蒲城八福烧伤疗法蒲城县非遗保护中心7 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技艺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 周氏祖传中医手法接骨术南郑县文化馆九、民俗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 周至社火周至县文化馆2 冯村射虎西安市长安区文化馆3 吕氏乡约乡仪蓝田县文化馆4 马援祠祭祖杨陵区文化馆5 农神后稷祭祀杨陵区文化馆6 武帝庙会澄城县文化馆7 地母庙会城固县文化馆8 义兴燎疳铜川市王益区文化馆9 周公祭典岐山县周公庙管理处10 神木火判官神木县文化馆11 白草寺庙会清涧县文化馆。

安康市文化介绍

安康市文化介绍

四、民俗文化
受巴蜀和秦楚影响的安康人,民俗内容十分宽泛,几乎是无 时不有,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形成了自 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有人将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概括为“安 康八大怪”:“家家户户泡酸菜,蒸面稠酒人人爱,尼龙袜子 套草鞋,石板上房当瓦盖,背篓里面把娃带,虫虫能当下酒菜, 杀猪不卖薰起来”。以这些生活方式和习俗也充分表现出安康 人的质朴、淳厚、粗犷和豪爽。安康的民俗风情,还体现在丰 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中。从书法绘画、剪纸、雕 塑、戏剧和地方小戏到工艺品的编织和制造;从龙狮共舞的社 火到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既有秦巴文化的风采,又有江南水乡 的神韵。
2、婚娶
• 安康的婚嫁饶有风趣, 男女联姻各地习俗,从提亲到 迎娶一般要经过六道程 序,即:请媒、合相、 订婚、认亲、报日、迎 娶等。这里仅将婚娶大 礼中的闹房和送房略叙 一二。
3、奇特的称谓
音音和 韵高“ 婉亢下安 转紧河康 ,凑腔地 柔,”方 和响两语 缓亮大言 慢利类分 。落。成 。本“ 下地本 河人地 人语腔 ”
1、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二黄
• 汉二黄又名汉调二黄、山二黄。汉 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 (汉调桄桄)的大型汉族戏曲剧种 之一。汉二黄表演艺术家多年来一 直以悠扬的曲调,丰富的戏剧内容, 朴实的表演,抚慰着众多普通山民 的魂灵,丰富着他们平静的生活, 汉二黄就是从汉族民间走来的,并 吸取了汉族民歌的智慧、民歌的曲 调、民歌的通俗易懂、民歌的某种 优雅之处和汉剧的种种章法,进行 了自然的融合,这不仅提高了民歌 的品位,也提升了汉剧的艺术品格, 使其表演更加自然、优美、感人, 更加的有影响力感染力。
一、历史文化
• 安康,地处“秦头楚尾”、 陕西最南端,山川秀丽,资 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史 可上溯到石器时代,新石器 时代,境内即有先民在越河 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 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 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 时代遗址四十余处,出土的 新时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 类型的特点,也有庙底沟文 化风格,同时也有李家村文 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 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安康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安康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安康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一、引言安康市是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陕南的重要城市,也是关中地区与巴蜀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同时,安康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一个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城市。

在加强旅游经济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安康市也需要在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实现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增长。

二、安康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概述1.历史文化遗产安康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考古工作者所述,安康的文化遗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汉代时期,安康被称作“夏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改名为“安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安康市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明代建筑物、清代历史遗迹、古城墙、城门关等,除此之外,还有“谭嗣同故居”“陕南苏区革命根据地”等重要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

2.自然景观安康市位于秦岭南麓,拥有包括秦岭山区、黄土高原、淮河秦巴山地森林区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秦岭山区和淮河秦巴山地森林区,是安康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它们都拥有着壮丽如画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此外,在安康市还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华山洞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界首峰,也是安康市的自然旅游重要景点。

3.民族文化安康市是陕南的主要民族聚居区之一,这里居住着汉、苗、彝、土家、回等多个民族,他们的风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都是安康市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如安康宝象苑寺庙,它是亚洲最大的佛教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旅行者;又如安康的水车文化,作为闻名全国的“水车之乡”,安康市拥有着大量的传统水车,这些古老的水车不仅是安康市民生活的重要配件,也是民众漫长岁月中不可分割的文化记忆和地域纽带。

三、安康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1. 地域文化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特色是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康市良好的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有效地促进安康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安康市文化介绍

安康市文化介绍
紫阳县境内汉族民间歌曲的 总称,是陕南地区汉族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 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 地方风格,是紫阳汉族劳动人民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 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专辑代表:樊光安《巴 山汉水情》、合辑《紫阳茶歌》等。紫阳民歌剧: 《王二嫁嫂》、《茶山情》等。
1、端阳节和赛龙舟
• 安康龙舟赛是陕西安康 传统的汉族民俗文化活 动。端午节龙舟赛本是 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因忧 国忧民愤而投江的爱国 诗人屈原。后来龙舟赛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 竞技活动。不仅五月 五 日端阳节在汨罗江举行, 全国各地很多有条件的 地方也在举行, 时间也 因地而定。地处秦巴山 区的安康,因紧靠湖北, 受楚文化的影响,民间 自古就喜欢赛龙舟。
2、婚娶
• 安康的婚嫁饶有风趣, 男女联姻凭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婚礼繁文缛 节,礼数复杂,综合安 康各地习俗,从提亲到 迎娶一般要经过六道程 序,即:请媒、合相、 订婚、认亲、报日、迎 娶等。这里仅将婚娶大 礼中的闹房和送房略叙 一二。
3、奇特的称谓
音音和 韵高“ 婉亢下安 转紧河康 ,凑腔地 柔,”方 和响两语 缓亮大言 慢利类分 。落。成 。本“ 下地本 河人地 人语腔 ”
普通话 外祖 父、外祖母 安康称谓 谓爷、谓婆、嘎公、嘎婆
父母
大老人嘎(家)细老人嘎 (家)、大(读呆)老汉、 细老汉
外头人、掌柜的 屋里人、掌柜娘子 煮馍、扁食 矬(cuo)蛾子 毛(mao)得 么事 一哈哈儿
丈夫 妻子 饺子 不满意的情况下吃饭 没有 什么 短时间
向势利者献殷勤
做事不大方
舔沟子
促狭(ka)鬼、鸡骨髓儿
安康蒸面
瀛湖桂鱼
紫阳蒸盆子
安康浆水面
旬阳八大件
安康稠酒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13•【字号】安政办发[2010]181号•【施行日期】201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安政办发〔2010〕18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康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陕办字〔2009〕99号),设立市文化文物广电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的职责原市文化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文化文物广电局。

(二)增加的职责1、增加文化产业管理的职责。

2、增加指导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职责。

3、增加对全市从事演艺、出版活动和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

(三)加强的职责1、加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

2、加强对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的网上播放)服务和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节目的业务监管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市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及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积极推进全市文化文物广电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负责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科研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统筹安排事业建设经费预算。

(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广播电视宣传、文化艺术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优秀新闻稿件及各类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作品的创作、评选、推荐工作;指导管理全市文学、艺术事业和艺术表演团体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工作。

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

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

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呢?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具有安康特色的特产,供大家参考。

安康有什么旅游特产安康是中国最大的富硒区,且硒纯净、无不良矿物质伴生,富硒食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其中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白河木瓜被国家质监总局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康三宝安康果林:桐油、蚕丝和冬桃。

安康矿产:金红石、沙金、重晶石。

汉阴:沙金、特大首乌、桑蚕茧。

石泉:桐油、蚕丝、栲胶。

宁陕:朱鹮、金丝猴、大熊猫。

岚皋:杜仲、藤器和生漆。

紫阳:金钱橘、巴山板石、富硒茶。

平利:茶叶、牛王漆、八仙党参。

镇坪:麝香、黄连、珙桐树。

旬阳:桐油、赤岸牛、汞矿贵州。

白河老三宝:构树、皮纸、龙须草。

白河新三宝:桐油、绿松石、白玉兰。

安康丝绸蚕桑生产是安康传统经营项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2022年,全市桑园面积71.4万亩,占全国的6.3%;全年发种42.89万张,产茧量1580万公斤,占全国的0.3%;全市现有蚕种场3家,市蚕研所、蚕技站等二个事业单位也在制种,年生产蚕种能力50~60万张,居中国之首,85%的蚕种来源于当地;在90年代,安康有多家丝绸企业,但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许多丝绸企业因生产技术落后,经营不善,或制度等限制纷纷陷入经营困境。

安康巴山丝绢、石泉天成丝业、平利众鑫茧丝化工三家,都是在原缫丝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民营企业,随着消费者对丝绸产品的喜爱,丝绸消费市场容量增大,经过大潮洗礼后的安康丝绸产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安康茶叶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非常适宜于茶树的生长,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

安康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历史上安康茶叶统称“陕青茶”,长期占居西北茶叶消费市场。

2022年,安康市茶园面积达到4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8800吨,实现产值近10亿元。

富硒是陕西安康茶的最大特色,安康是全国两个富硒地区之一。

安康市八县一区产茶,紫阳、平利、汉滨、岚皋、汉阴、石泉六县区为茶叶的主产县区。

安康非遗展览馆观后感

安康非遗展览馆观后感

安康非遗展览馆观后感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参观安康非遗展览馆。

这是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通过展览中丰富、生动的展品,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安康的非遗文化和历史。

进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非遗形象照片,让我对安康非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我来到了参观区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展品,涵盖了手工艺品、传统乐器、传统医药、传统戏剧等多个非遗项目。

在手工艺品展区,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比如掌上编、安康民俗画、陶瓷、漆器等。

这些作品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制作工艺精湛,展现出了安康的独特文化魅力。

尤其是安康民俗画,我被它们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细入微的笔触所吸引,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在传统乐器展区,我见到了安康的特色乐器,比如陕西葫芦丝、民族花鼓、唢呐等。

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让我仿佛置身于安康的大地上,感受到了安康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我还有幸观看了一场传统戏剧的表演,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和活力四溢的舞台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医药展区,我了解到了安康的中医药文化。

通过展板和介绍,我了解到了安康非遗中医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像安康火罐、中医经络推拿等疗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健康保健方式。

总的来说,参观安康非遗展览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看展品、了解介绍,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安康非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和重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我相信,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下,安康的文化将继续繁荣发展,并为世人所共享和传颂。

地方动态:2023年陕西省汉调二黄培训班在安康市举办

地方动态:2023年陕西省汉调二黄培训班在安康市举办

◎地方动态:2023年陕西省汉调二黄培训班在安康市举办(本刊记者:陈永鑑 通讯员:何万鑫)11月14日至16日,2023年陕西省汉调二黄培训班在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举办,本次培训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来自安康、汉中、商洛三市100余名剧团骨干、传承人参加了培训。

汉调二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陕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本次培训旨在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大力推进汉调二黄的保护传承工作。

本次培训邀请省市戏曲保护传承和创作研究专家、汉调二黄国家级传承人授课,授课内容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实践表演技巧等;强化了学员对汉调二黄表演技艺的把握,拓宽了眼界和知识面,提高了传承实践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

◎地方动态:传承地方文脉让非遗“活”起来(本刊见习记者:宫月)为保护传承地方戏曲艺术,提升非遗传承人文化艺术素养和传承能力,11月16日至17日,安康市濒危剧种(八岔戏、大筒子)培训班在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举办,来自汉滨区各镇(街道)传统戏曲艺术爱好者,八岔戏、大筒子戏传习所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培训。

培训邀请了市、区非遗专家进行授课,以专题教学、座谈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省级非遗项目八岔戏及市级非遗项目大筒子戏两个地方濒危戏种进行专题讲解,帮助学员们了解非遗保护传承知识,提升表演水平,自觉参与濒危戏曲保护传承工作,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戏曲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本次培训由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汉滨区文化馆、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通过培训,加大濒危剧种保护力度,培育地方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共守地方文脉。

- 122 -2023年第11期。

安康的名胜古迹

安康的名胜古迹

安康的名胜古迹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

下面店铺整理了安康的名胜古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安康的名胜古迹——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

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

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峰,简称主峰。

海拔1488.4米,在潜山县城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

《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它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

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

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

这些题词都是对天柱山主峰奇特造型的绝妙状写。

《道书》以天柱峰为司命真君发祥所都,称作“司命峰”。

每当日出,霞光首先射照天柱峰顶,因呼“朝阳峰”。

潜山古为皖伯属地,此峰为一地镇山,古称“皖伯尖”。

其它诸名,多就其孤峰耸起之义而生,如蜡烛尖、笋子尖、单尖等。

旧志载:“有云鹤往来其上,上古赫胥氏葬此”。

安康的名胜古迹——香溪洞香溪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一体的风景胜地。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安康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意见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安康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意见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安康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
方案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9.02.22
•【字号】陕文物函〔2019〕83号
•【施行日期】2019.02.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安康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
意见
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你局《关于报送〈安康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请示》(安文广字〔2018〕13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一、低氧恒湿气密展柜系统、低氧恒湿气密储藏柜系统以及恒湿气密展示库房系统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论证不足。

二、安康博物馆前期已经配置了环境监测系统,不应重复建设该系统。

三、安康博物馆前期已经配置了无酸纸囊匣及文物保存囊盒。

四、方案中资料出版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预算过高。

五、鉴于以上原因,我局不同意该方案。

六、请你局指导对安康博物馆做好文物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此复。

陕西省文物局
2019年2月22日。

介绍安康的文化遗产两百字

介绍安康的文化遗产两百字

介绍安康的文化遗产两百字
案例一: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

紫阳蒸盆子是陕西安康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

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

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案例二:
在安康本地常见的面塑有四种:第一种是生日满月面塑,塑造成象征吉祥的植物、动物及人物形象,如双鱼、项圈等寓意为健康、平安、一帆风顺等。

第二种是祝寿面塑,多为寿糕、寿桃造型。

以祝健康长寿之意。

第三种是丧葬祭祀面塑,用椌、塑、串各种手法蒸制成动、植物造型,如:龙、凤、花鸟鱼虫等。

施以红黄绿重彩点染,称为“供献”,专用于亡灵的祭祀。

第四种就是日常食用面塑,如油旋、麻花、点心、面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汉调二簧与小场子
调查者:罗科静
我的家乡安康,是地处陕西南部的一个山城,和湖北,四川相邻。

秦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安康独特的文化,安康有着深厚文化积淀,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汉水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体系,很多传说和传世作品都与安康息息相关。

从《诗经》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的地域资源和文化精神绵绵相延,形成了安康文化。

由于安康的居民都是移民,也就使得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安康的汉调二簧、紫阳民歌是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项目;安康小场子,平利弦子腔,安康龙舟风俗,旬阳民歌是进入省级名录的保护项目,还有安康道情场等二十四个市级保护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生长生存于广大农村山区的一些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安康独有的秦巴汉水文化,然而催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考验,仅以汉调二簧与小场子为例。

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

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

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

汉调二簧传统剧目丰富,
仅安康一地就有一千二百多种,已挖掘整理出本戏420个,折子戏517个。

这些剧目的题材多取自《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及其他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文姬辨琴》、《胡笳十八拍》、《战蚩尤》、《尝百草》、《黄天荡》、《清风亭》、《二度梅》、《打龙棚》、《梁红玉》等。

汉调二簧在发展中曾形成安康、汉中、商雒、关中等流派,名角层出不穷。

其脚色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个行当,表演讲究细腻精到,唱腔真假嗓并用,悠扬婉转。

生、老旦一般用真声演唱,旦用假声演唱,净则使用虎音。

其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西皮用于表现愉快、爽朗的情绪和场面,二簧用于表现悲哀、肃穆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根据剧情需要交替使用,形成甜音、苦音之分。

伴奏乐队的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阮、唢呐、笛子、喇叭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尖鼓、锣、铙钹等。

汉调二簧的脸谱样式众多,比京剧和秦腔更为考究,目前收集到的有四百五十多个。

经研究认定,汉调二簧形成较早,各地其他皮簧声腔剧种都与之存在渊源关系,它对川剧、徽剧、京剧等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近年来,汉调二簧观众锐减,经济上出现困难,不断走向衰落,专业剧团纷纷解散,目前仅剩下安康汉滨区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而且这个惟一的剧团也正濒临解散的危机。

在此情势下,有必要大声呼吁,应该尽快对这一古老剧种进行抢救和保护。

小场子是陕南一种在八仙桌(方桌)上表演的两人小歌舞形式。

流传于秦巴山区汉江两岸的安康、旬阳、汉阴、石泉、紫阳、宁陕等地。

小场子是最具有陕南地域特色的民间小歌舞,是旧时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

小场子除春节玩灯表演外,平时还是庙会、家庭喜庆中不可缺少的助兴娱乐形式。

近年来。

安康汉剧团把小场子搬上了舞台,经过整理加工,表演程式更为完整,舞蹈语汇更为丰富,表演形式更加完美,代表节目《青山绿水乐合欢》深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尤其受到外地游客的青睐,已成为各类大型演出和重要接待演出的保留节目。

小场子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场子源于何时何地,从有关资料和艺人师承关系推测,小场子应是随明末清初移民流入安康,从两湖等地的“花鼓”类民间歌舞演变而来,至今至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小场子以八岔唱腔为主,表演时以三尺见方桌子为舞台,一旦一丑二人在锣鼓声中登台。

丑角穿短衣,紧口裤,草鞋,手拿草帽圈;旦角穿长裙并着绫挂缎,头饰金珠,手摇凤尾摺扇,两人边唱边逗边舞。

表演程式相对固定,即在锣鼓的间奏中表演舞蹈组合,然后接唱,如此重复。

在一些场面大,时间长的活动场面中,单靠山歌、小调、花鼓词难以应付时,也有演唱一些地方小戏或折子戏的情况。

使得小场子在以花鼓、民间小调演唱男欢女爱的同时,还能表演以说唱为主的“正戏”,敷衍民间传说和生活故事。

在表演风格上,丑角以逗趣为主,表演泼辣,旦角含蓄。

艺术风格是唱词说词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动作洒脱,细腻缠绵。

鼓乐伴奏,场面热闹。

小场子的引人处在于丑角手中草帽圈在舞蹈转身的一瞬间即可变出多种花样,以此揭示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据民间艺人讲,草帽圈的变化最多可达50余个花样,有“观音帽”、“双护耳”、“单喇叭”、“货郎帽”、“和尚帽”等帽花。

这些绝技在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表现内心情感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草帽圈的集大成和推广使用者是汉滨区恒口已故艺人李志连,他挽草帽圈就像魔术师般神速。

1955年,他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耍的草帽圈绝技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应邀将其技术传授给了部分省市的舞蹈工作者,使安康这一“特产”走向全国。

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的现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由于安康的现实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致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这些原因,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及时保护,甚至遭到不适当开发,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毁灭。

同时,全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不强,民间文化保护还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很多民间文化在无意识中不多的消亡。

这些都一再说明了安康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欠缺。

因而,
我们必须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知识,提高全民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意识,是我们的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也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对家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