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一.实词部分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具.告以事:(3)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者:(8)因击沛公于坐.:(9)沛公不胜桮.杓:置之坐.上: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2)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臣战河南..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6)沛公已去.:(7)所以..:..遣将守关者:(8)我为鱼肉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用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吾得兄事.之:④籍.吏民:⑤范增数目.项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道芷阳间行:⑧若入前.为寿:(2)名词作状语用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吾得兄.事之:③常以身翼.蔽沛公:④头发上.指:⑤道芷阳间.行:(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③拔剑撞而破.之:④樊哙侧.其盾以撞: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形容词用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起如厕: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2)意: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3)举: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4)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乃令张良留谢: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5)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从此道至吾军③为击破沛公军(6)言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8)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9)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0辞①卮酒安足辞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③大礼不辞小让二.虚词部分(1)为①客何为者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③窃为大王不取也④为击破沛公军⑤我为鱼肉⑥吾属今为之虏矣⑦何辞为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⑨军中无以为乐⑩且为之奈何○1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12君为我呼入○1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对下面句子中“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动词,作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动词,是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介词,替/动词,出
⑤约为婚姻
动词,作
⑥若入前为寿
介词,替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介词,被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动词,是/语气词,
鸿门宴 3
三、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名作动,驻军
(2)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使眼色
(3)籍吏民
名作动,登记
(4)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处罚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作动,使动,使称王
(6)吾得兄事之
名作状,像对兄长一样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状,在夜里
(8)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作状, 像鸟的翅膀一样
B.①⑤/②④⑥/③⑧/⑦
呢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鸿门宴 7
“之”字词性用法归类 ①珍宝尽有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③为之奈何 ④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⑤与之同命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立而饮之 ⑧赐之彘肩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属今为之虏矣
代词,它们(珍宝) 动词,到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刘邦) 助词,的 代词,它(酒) 代词,他(樊哙) 助词,的 代词,他(刘邦)
鸿门宴 5
(四)省略句
(1)沛公军( )霸上 (2)沛公欲王( )关中 (3)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4)私见项王,具告( )以事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 )河南 (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 (8)交戟之士欲止( )不内 (9)沛公奉卮酒为( )寿。 (10)项王则受璧,置之( )坐上 (12)竖子不足与( )谋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店铺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 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 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
2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 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
括 七十列传
、 十表 、 八书 ,共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
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
。 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3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跟随 省略句
介词,替
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
逃亡 离开
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动词,告诉
“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 为此计者?”
动词,对付
介词,给 动词,出
. 17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
通“拒”,把 通“纳”,接纳 守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
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
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
5
《鸿门宴》背景介绍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 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 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 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 “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 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 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假设入前为寿(假设: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假设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1.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 (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高中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人物关系:楚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季父,与留侯张良关系友好。
2. 地理方位:沛公军驻扎在霸上,项羽军驻扎在新丰鸿门。
3. 通假字:文中的“距”通“拒”,表示把守;“内”通“纳”,表示接纳;“倍”通“背”,表示违背;“蚤”通“早”,表示早些;“不”通“否”,表示否定。
4. 重要句子: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表示沛公自谦不如他人。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表示沛公第二天早晨要向项王道歉。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表示杀人如麻,惩罚人时生怕不够狠。
)
5. 事件梗概:鸿门宴是项羽和沛公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会晤。
沛公刘邦误入楚军阵地,遭项羽疑虑,但在张良的劝说和项伯的帮助下,最终化险为夷。
这次事件奠定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地位,也为后来的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6. 文言知识:文中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人物关系、地理方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掌握。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1、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知识整理
《鸿门宴》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也..与非常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6.而听细说7.我为鱼肉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秦地可尽王.也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10.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11.沛公不先破.关中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3.先入关破.秦14.范增数目.项王15.若入为寿.16.常以身翼.蔽沛公17.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8.刑.人如恐不胜1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20.还军.霸上21.四人持剑盾步.走22.道.芷阳间.行23.拔剑撞而破.之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三、文言句式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贪于财货5.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6.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具告以事8.欲呼张良与俱去9.毋从俱死也10.臣为韩王送沛公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2.籍何以至此1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5.若属皆且为所虏16.今日之事何如17.客何为者18.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19.则与斗卮酒20.则与一生彘肩21.加彘肩上22.此亡秦之续耳2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4.何辞为25.大王来何操26.沛公安在27.置之坐上28.竖子不足与谋29.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30.吾属今为之虏矣31.我持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四、句子翻译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3.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代表作品是《史记》。
2、《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鲁迅评此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文言知识归类(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4、不敢倍.德也(倍,同“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7、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坐,同“座”)8、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9、参.乘(参,同“骖”)10、沛公不胜桮杓..(桮杓,同“杯勺”)11、不.者(不,同“否”)(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省名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的说明或叙述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之事今义:很,十分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wànɡ,称王)(3)亡去不义.(义:守信义)(4)不可不语.(语:告诉)(5)籍.吏民(籍:登记)(6)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使眼色)(7)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8)道.芷阳间行(道:取道)2、名词作状语(1)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弟一样)(3)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上:向上)(5)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6)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3、形容词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地方)4、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与…友善)(2)秋豪不敢有所近.(近:接近)5、使动用法(1)臣活.之(活:使…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欲止.不内(止:使…止,阻止)(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一词多义1。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5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品课件之《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
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s。
�s,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1.飨土卒 (飨;犒劳) 2.夜驰之 (之:到,往) 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从沛公 (从:跟从) 5.亡去不义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 7.与臣游 (游:交往)
8.籍吏民 (籍:登记)
9.
他盗之出入 (出入:偏义副词,进入) 10.具言 (具:详细,完备) 11.若入前为寿 (若:你;为寿:祝健康) 12.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 14.坐须臾 (须臾:片刻) 15.相去 (去,距离) 16.置车骑 (置;放弃) 17.督过之 (督过:责备) 18.留谢 (谢:辞谢) (二)虚词 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人有
大功而击之 (而:却) 5.因言曰 (因:趁机) 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 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 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 9.以示之者三 (三:多次) 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 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
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四、一词多义 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故听之:因此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 4. 幸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5. 去相去四十里:距离脱身独去: 离去,离开 6. 若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假设,如果 7. 然沛公默然:……的样子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但是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 8.于贪于财货:向,对长于臣:比复得见将军于此: 在 9.因不如因而善遇之:就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就、于是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势、趁机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凭借 10.为使子婴为相任:做为击破沛公军:替,给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制定,为之奈何:处理对付军中无以为乐: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11.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为之奈何:代词,这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 12.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尚且且焉置土石:况且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
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加彘肩(于盾)上(三)被动句:1. 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 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我们这些人要被他俘虏了!(四)宾语前置句: 1. 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译: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2. 不然,籍何以至此译: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3.客何为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 4.大王来何操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5.沛公安在译:沛公在哪里?
6.今日之事何如?译:今天的事情怎样?
7.何辞为?译:何必告辞呢?(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
2.沛公欲王于关中。
译: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3.具告以事。
译: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
4.良曰:“长于臣。
” 译:张良说:“(他)比我大。
” 5.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六、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七、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