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中国地理知识总结(特细)2018修订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2018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地理总论图2例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近十年年均增长0.5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区图(图1)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图2)(1)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 、 、 、 四个省级行政区。

(2)同我国隔黄海相望的国家有 、 ;隔南海相望的国家有 、 、 、 。

(3)据图乙,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分别是 、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全称)分别是 、 。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0‰的省级行政区有 个;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的有 个。

(4)我国十大人口大省中,临海的有 个,黄河干流流经的有 个,长江干流流经的有 个。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图1例 2.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非常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图1)材料二:中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图2)材料三:四地气温、降水统计图(图3)材料四:中国特色农业分布图(图4)图1图2图3图4(1)我国地势,呈状分布。

其中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界线自西向东依次是山脉、山脉和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自北向南依次是岭、山脉和山等。

(2)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以上;第二级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之间;第三阶梯的海拨多在米以下。

(3)我国四大高原位于第二阶梯的有、、;四大盆地位于第二阶梯的有、、。

(4)我国地势对降水的有利影响是。

(5)在图甲中画出我国四大地区的界线。

(6)图3中的A、B、C、D所示的四种气候,分别分布在四大地区的地区、地区、地区、地区。

(7)西北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绿洲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河谷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热带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种植粮食的主导因素是。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2018年最新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2018年最新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018年最新版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地形和气候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自然地理五要素 土壤、植被: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镜子) 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2)东部季风区的四大亚区的差异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1、在图上填注:(1)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东北平原的三大组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内蒙古高原(4)主要河流: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②地形条件:地形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东北地区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农业可多种经营。

③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④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

形成工促农牧,农牧兴工的格局。

);⑤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⑥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高中《中国地理》归纳总结

高中《中国地理》归纳总结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2018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文档资料

2018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三年即将结束了,学习了那么久的地理了大家对地理知识有多少的认识呢,地理网小编整理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相信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的,欢迎阅读学习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点搜索〖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精要(2018版)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精要(2018版)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精要(2018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知识梳理一、《地球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地球仪的基本要素:地轴,南北极点,经线和纬线。

3、纬线的基本特征:形状(圆或点),长度(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方向(东西).4、经线基本特征:形状(半圆),长度(等长),表示方向(南北)。

5、纬度的划分:赤道为0度,往北90°为北纬,往南90°为南纬。

6、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为0°,往东180°为东经,往西180°为西经。

7、地球表面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方法:1纬度=111千米,1经度(赤道上为111千米,其它纬线为111千米乘以该纬度的余弦值)。

8、经纬网地图中确定位置和方向的方法:南北方向:北纬度数越高,则越北,南纬的度数越高,则越南。

东西方向:按东西经排列方向,劣弧范围内(经度间隔小于180°)左西右东。

9、重要的经纬线:赤道,30°纬线,60°纬线,回归线(23°26′纬线),南北极圈(66°34′纬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界线),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20°W 和160°E经线(东西半球界线)。

二、《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注意事项: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分子和分母的单位必须一致,即0的个数问题)3、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1)普通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

4、等高线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定义:地形图上海拔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基本特征:同一条等高线高程相等。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

等高线均为连续、闭合的曲线。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悬崖除外)5、常见的地貌类型的等高线表示方法:(1)数值大小: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

2018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复习第1讲《地球》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1)微观冰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宏观:地月系一一太阳系一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一总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

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

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2018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251300)-文档资料

2018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251300)-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251-300)251 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253 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254 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 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256 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257 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 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259 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 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 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 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 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265 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266 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267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268 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269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70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271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272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273 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274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75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276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277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278 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279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280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281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282 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284 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285 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286 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287 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288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289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290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291 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292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等。

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对中国地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将对高中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为主。

中国境内有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山脉、大雪山脉和南岭山脉。

而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比如喀斯特地貌、沙漠地貌等。

其次,我们要了解中国的气候环境。

中国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地带,气候类型多样。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地区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气候现象,比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新疆的寒冷干旱气候等。

再者,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资源分布。

中国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到中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比如煤炭的高污染、水资源的紧缺等。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口密集,而中小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知识点涉及内容广泛,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

希望通过这篇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地理知识,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2018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完整word版)2018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2018 年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I 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 ,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 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 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 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完整word版)2018年最新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8年最新版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推荐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2018年最新版必修模块1 (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一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一太阳系一一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岀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知识总结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4附近)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八条主要经纬线穿过的省区: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中国人口(2000年)为13.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④人口老化。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

[补充]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有六个方面的特点:①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

②城市化发展较快。

③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④老龄化进程加快。

⑤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⑥家庭户规模继续减小。

2、中国的民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中国主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北回归线: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台湾岛。

30°N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5°N: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秦岭、华北平原、黄海40°N: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辽东半岛。

45°N:准格尔盆地、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东北平原80°E: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85°E:额尔齐斯河、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河、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90°E:阿尔泰山、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金山、昆仑山、青藏高原、唐古拉山、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100°E内蒙古高原西部、河西走廊、祁连山山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105°E: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黄土高原、渭河平原、秦岭、汉水谷地、巫山、两广丘陵、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115°E:内蒙古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南海 120°E: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125°E:东北平原、黄海、东海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⑷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⑸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⒌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注意高原的经纬度范围)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1000-2000米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

云贵高原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山间盆地“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名称位置与范围海拔主要特征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1000米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500米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500米以下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

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