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观题答题技巧——特点类题目】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2015年4月14日打印】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题型解题技巧1看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渐进性(激进、快慢)等方面。

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①开始:早晚起源早或起步晚,发展:渐进发展-不断完善-曲折发展-构建体系-持续时间长短-前后是否具有继承性)②频率快慢(逐渐/渐进/突变)③是否悠久(来源)2. 看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等3.看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现实需要、阶级利益、服务于xx(如国家工业化建设)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目的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目的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4. 看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 看过程:(过程曲折艰难)“历史事物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措施,可以概况为“政府或者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6. 看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历史学科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考能力。

而主观题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比较、评价和展望能力。

下面是一些解答主观题的技巧总结:1. 充分理解问题:首先,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点和要求,确保对问题的理解准确。

如果有模棱两可的地方,不确定问题具体要求,可以在回答前向老师求证。

2. 动笔前理顺思路:在动笔之前,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自己要回答的问题要点,对所要阐述的观点或论据进行整理和排序,确保思路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3. 给出明确论点:在回答问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将其体现在回答中。

可以通过主观题中的字数要求和评分标准,来合理控制答题的深度和广度,让自己的观点尽可能详尽明确。

4. 举例支撑观点:在回答时,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事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撑。

可以使用相关的历史材料、历史文献或学者的观点,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5. 比较、类比和对比: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复杂,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事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可以通过比较相似或相反的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等,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并提供更全面的答案。

6. 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学科注重思辨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回答主观题时,除了简单回答问题外,还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可以根据问题要求,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权衡,分析其优缺点,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7. 预测未来发展:历史学科不仅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问题,更要能够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答主观题时,可以结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实的背景,对未来的走向做一定的展望。

8.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历史学科在表达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并注意语法和逻辑的正确性。

可以合理运用各种连接词,使句子间逻辑关系清晰,让答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9. 学会总结归纳:在回答主观题后,可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概括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一、结合特定历史背景答题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在读完这个问题后,不少同学觉得很简单,就掉以轻心。

很多同學都漏答了救亡图存内容,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学没有从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方面来分析问题。

大家在解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深入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将各种关联因素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够使答案更加全面。

二、注重思维的发散与延伸近年来历史主观题在题型变化和提问方式上比较灵活,有些试题还具有较大的思维难度。

不少同学在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或者对发散性思维要求很高的试题时就会一头雾水,感觉读不懂题意,或者无法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这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延伸。

如果思维受到限制,那么解题的思路就会很窄,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联系。

这样,在解答试题时就会遇到各种障碍,错误答案也就随之产生。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多做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让思维得到发散和延伸。

可以基于一些有效的模式进行思维发散和延伸的训练。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异同情况?这些说明了什么?其实,分析异同点也不复杂,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角度去分析。

大家还要注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

经常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同学们就能较准确地分析出历史现象的本质。

思维能力和思维层面是决定大家在解答主观题时能否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同学们在考试前应加强相应的训练。

三、训练表达能力很多同学在解答主观题时思维会有些混乱,这一点在他们的答题方式或者答题习惯中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来。

不少同学的答案缺乏层次和条理,这些同学在解答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这些是影响大家考试成绩的因素。

在平时的训练中同学们一定要有意识地进行规范训练,要使答案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科目的备考工作也变得愈加紧张。

高考历史中主观题的分值比例逐年上升,甚至成为历史科目总分值的半壁江山。

在备考主观题时,灵活运用答题技巧能够提高答题效率、准确性以及分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题和把握题意高考历史主观题中,题目通常很长,所以在答题前一定要仔细审题、把握题意。

首先要确定题目中的关键词,了解一些常用的历史术语和知识点,并仔细分析题目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事实。

在答题时,要逐句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所问的内容,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信息。

二、理清思路,梳理知识点面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考生容易失去方向,不知道如何下笔。

因此,在答题时,一定要理清思路,有条不紊地展开答题。

想象一下自己要写一篇论文,把所需要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建立清晰的逻辑框架。

当然,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

三、注意考点和考点的描写高考历史主观题中,有些题目是针对考点的,考生必须掌握每个考点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备考中,要特别关注考试大纲中列出的所有考点,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以保证能够正确回答有关考点的题目。

此外,考生还应该注意题目对考点的描写方式,这有时也会成为得分的关键。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政治斗争的各种形式和方法,不仅能够回答有关政治斗争的知识点,还能更好地理解题目中到底是要考查哪个方面的知识点。

四、使用史料和举例在回答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问题时,考生应该使用史料和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使用举例时,要注意选取恰当的例子,以证明自己的论点,并且尽可能符合题目所要求的体裁和要求。

同时,要注意选择丰富的历史史料,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展示自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五、注重文字表达高考历史主观题的答案需要表述清晰、简洁明了、错误少。

因此,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的合理性。

题型四 高考历史特点答题方法

题型四 高考历史特点答题方法

题型四高考历史特点答题方法题型四特点、特征类题目·设问方式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是根据设问划分的一种材料解析题型,主要考查分析、概括、归纳问题及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此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设问:·破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分清解答类型、设问角度及反映的主题等。

1. 从设问角度看(1)社会某个时期(王朝)的特征,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再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征,一般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关系与政治格局、列强殖民扩张与开拓市场、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如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归纳。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如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可以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制度等,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映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这类题目时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

2. 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看回答历史特点、特征类问题时,还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要素概括特点、特征的题目可以这样思考:3. 从历史模块角度看(1)政治方面:国内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规模速度)+新发展新变化(比较)+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所附两篇文章,一是叶小兵教授的《特点的归纳》;一篇是旧文综高考复习时一位老师的文章,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可供你参考。

附1:特点的归纳在我听过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感觉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就是对教学内容所涉及史事的特点如何进行归纳和把握。

以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个专题的第一课题为例,教学内容涉及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些老师在教这部分内容时,主要讲述宗法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的具体内容,而对课标要求的“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则没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讨。

有的老师虽然对特点进行了归纳,但却说成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当我在课后问到为什么这样说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难道不是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吗?有的教科书中就是这样写的啊。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上看,表现出血缘关系、宗族统治、等级秩序、神权维系等特点,而实质性的特点恰恰不是王权而是族权的问题。

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族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是用族权来维护王权。

这些制度一方面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同构”的机制,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地位;另一方面,是政治权力相对分散在各级贵族手中,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及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治权,因此王权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甚至可以说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王权政治。

中国古代“王权”的加强,始于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在秦朝统一后得到高度强化。

正确认识史事的特点,可以说是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课教学中的新问题。

新的历史课程采用学习专题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有不少是涉及历史制度、历史现象、历史格局、历史发展趋势等。

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考虑既要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其发展模式的特点。

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高中历史学科是学生面临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也是高考中必考科目之一。

而在高中历史考试中,主观题的比重往往较大,这使得学生在备考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方面对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进行浅析。

一、准备阶段1.学好基础知识。

在备考阶段,学生首先要牢固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物等。

通过仔细阅读教科书、记忆概念和事件的相关知识点,对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理解历史思维。

学生还需要理解历史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强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辩证方法和历史事件的多面性。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等要素,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解答历史主观题。

3.培养历史阅读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多读历史著作、历史文献,培养自己的历史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著作,可以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积累素材和观点,为答题提供有力支持。

二、答题技巧1.细心审题。

在开始答题前,学生首先要细心审题,确保理解题意并明确问题要求。

在审题时要注意关键词、时间范围、解答方式等要素,有助于确定答题思路和重点。

2.逻辑清晰。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注意答题的逻辑顺序和结构。

可以通过提纲式回答,先概括主要观点,再展开解释。

此外,要遵循因果关系、时间轴和逻辑推理等原则,做到观点清晰且合理有据。

3.多方面角度。

历史学科强调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展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4.举例论证。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来增加答案的可信度。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人物或文献等,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支持,加强答案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5.合理运用书面语。

在答题中,学生应该注意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一、高考历史主观题特点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新问题;2.要求运用学科知识及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2009年—2014年全国主观题设问总结1.背景、原因——出现10次;2.作用、影响、意义——出现7次;3.论述——出现4次;4.特点、观点——各出现3次;5.变化、差异——各出现2次;6.另外:目的、态度、如何应对、说明、主张、关系、启示等问题。

三、主观题的解题步骤(一)读(读问题、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从人物、事件、时间等方面),弄清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1.读问题、明确设问形式和要求(1)内涵式:“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必须依据材料(2)外延式:“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

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关系不大。

(3)内涵外延结合式:“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回答此类问题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

2.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粗读: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

细读:利用标点符号分层,画出关键词,注意材料开头、结尾、出处、注释。

重点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建立材料与知识的联系。

(二)审(找关键词的内涵外延)1.审关键词:(1)中心词:题目的中心内容(主题)(2)限定词:时空、人物、角度、程度等(3)求答词: 回答的具体方面2.审分值:(三)联(结合课本知识、解读材料信息)(四)答(规范化、层次化、段落化、序号化、语言简明扼要、书面化)(1)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规范化、层次化、段落化、序号化、(3)语言简明扼要、书面化四、问题类型(一)内容、措施类设问【题型特点】(1)内容类设问表现为:反映了什么内容/现象、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等。

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含解析

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含解析

(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特点特征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特点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2019全国3卷)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技巧特点类选择题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了其所具有的特殊性。

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

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在本质上互相区别之处。

特点、特征型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

解题方法1.从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从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常见语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等。

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则可以按阶段概括时间特征。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注意历史事件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性措施,可以概括为“政府/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

(5)内容(措施):常见的答案关键信息有“措施全面”“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高中历史考试中的主观题一般包括论述题、分析题和解释题等。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是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的总结:一、论述题解题技巧1. 确定题目的要求: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我们讨论的内容和要求我们从哪个角度进行思考。

2. 梳理知识点和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梳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知识点,并根据这些知识点构建起逻辑清晰的解题思路。

3. 举例论证:在论述题中,适当举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具体案例的论证,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4. 多角度分析:在论述题中,不要只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要尽量考虑多个角度和因素。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全面,体现出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

5. 注意结构和语言:我们的答案要有较好的文笔和语言组织能力,可以使用较深入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表述方式。

同时,还要注意答案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使整篇答案连接紧密,衔接自然。

二、分析题解题技巧1. 梳理题目要求:分析题一般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要仔细梳理题目要求,明确要求我们讨论的内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2. 分类思考:在分析题中,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将问题分成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并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部分。

3. 逻辑清晰:在分析题中,要注重答案的逻辑清晰性。

我们的答案应该有明确的论点,各个部分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以及合理的推理引导。

4. 全面考虑:在分析题中,要时刻考虑更多的因素和角度。

我们要努力使我们的答案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体现出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

5. 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在分析题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合适的论证方式,如对比分析、因果分析、解释分析等。

这些论证方式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技巧历史作为高考考试的一科,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比较头疼的一门科目。

在历史考试中,需要考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特点类题目在高考历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技巧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特点类解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特点类题目在历史考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题型:特点概括题、特点归类题、特点分析题以及特点判断题。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特点概括题特点概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历史事物进行概括,准确表达其主要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所给历史事物的关键信息。

在概括特点时,要注意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避免出现无关紧要的信息。

其次,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概括特点时,要使用准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述。

最后,要注意逻辑性。

概括特点时,要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确保表述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二、特点归类题特点归类题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历史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其相同或相异之处。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所给历史事物的关键信息。

在归类时,要抓住其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行归纳。

其次,要运用适当的分类原则。

分类时,可以根据事物的性质、时间、地域等维度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分类原则,确保分类的准确性。

最后,要注意逻辑性。

归类时,要按照事物的相同或相异之处进行归纳,确保归纳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三、特点分析题特点分析题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认识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定所给历史事物的关键信息。

在分析时,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找出其规律。

其次,要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

分析时,可以参考历史资料、历史事件等,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最后,要注意分析的深入性。

高中历史主观题讲解:特征类

高中历史主观题讲解:特征类

3.根据揣摩好的表达角度,“围绕关键词”表述。最后表述
的文字既是试题答案,也是从材料获取的有价值的、表述清
晰的历史信息。
总结提升
如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逐句读材料,尽可能从每句材料中寻找体现其中心意旨的
关键词。
2.把关键词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寻找概括表达的角度。
例如上题材料三的关键词可作如下归类:
(1)“改造海关”“保护国家生产”(关税主权方面)
(2)“发展国内生产”(经济发展方面)
(3)“出现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外贸方面)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 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三、【真题讲解】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 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 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
特要征予:以完调整全,自“主使;其税较率能灵适活合,于根发据展国国内家生需产要保调护整国。内工 意业义的:要维求”护。国同家年关,税中主国权对;外有贸利易出于现结了束7外0余贸年入来超未的有局的 面出;超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 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10分)
历史材料题讲解 (五)
——特征类
一、【题型特征】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通俗地说就是 与众不同的地方。历史特点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 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出其所具有的特 殊性。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 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 相区别的主要之处。其提示语一般有主要特点、时代特点 、新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 、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等。

历史特点类题答题技巧

历史特点类题答题技巧

历史特点类题答题技巧嘿,宝子们!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历史特点类题的答题技巧。

你想想啊,历史就像一部超级长的大片,里面的人物、事件那叫一个丰富多彩!那咱要怎么抓住这些历史的特点呢?首先呢,咱得仔细读题呀!就像你找宝藏得先看清地图一样。

比如说,题目问某个时期的经济特点,那咱就得赶紧在脑子里搜索相关的知识点,这可不是瞎蒙哦!例子:“哎呀,你不仔细读题,那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嘛!”然后呢,咱要把相关的知识点像串珠子一样串起来。

比如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呀,可不能只盯着一个方面。

这就好比搭积木,少了一块可就不完整啦!例子:“你光说经济发展好,那政治制度要是不给力,能发展得起来吗?”还有啊,答题的时候要有条理,别一股脑儿地全写上。

可以分点作答呀,这样老师一看就清楚。

就像整理房间一样,整整齐齐的多好呀!例子:“你看那乱七八糟的答案,老师能给你高分才怪呢!”再说说表述,咱得用专业的术语,但也别太生硬了,得让人能听懂呀。

这就像跟朋友聊天,太文绉绉的反而不自然。

例子:“你说一堆专业词儿,别人都听不懂,那有啥用呀!”另外,别忘了结合具体的事例哦!这样才能让你的答案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提到某个朝代的繁荣,那你就得说出几个具体的表现来。

例子:“光说唐朝繁荣,那你倒是说说长安城有多热闹呀!”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特点类题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咱掌握了方法,多练习,那肯定能答得越来越好。

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呀!咱就是要在历史的海洋里畅游,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藏!我的观点就是:掌握好这些答题技巧,对于搞定历史特点类题那绝对是杠杠的!大家加油哦!。

历史特点题的答题方法

历史特点题的答题方法

历史特点题的答题方法
1. 要认真审题呀,可别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比如说有一道题问“宋代的历史特点”,那你就得清楚知道是问宋代整体的呀,可不是光问某一个方面。

就像找东西,得明确找啥,不然怎么找得到呢?
2. 把相关的知识点都串起来,就像串珠子一样!比如问“唐朝的历史特点”,你就得把政治、经济、文化那些方面都想到,不是孤立地看,这样才能全面呀!就好像拼图,一块块拼起来才是完整的画面嘛。

3. 结合具体事例呀,干巴巴地说可不行!比如讲明朝君主专制加强,那你就得提提东厂西厂这些呀,这样才能让人更清楚,更明白,对吧?就像讲故事,有情节才吸引人呀!
4. 注意条理要清楚,别乱七八糟的!如果一道题让你说几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那你就一个一个来,千万别混在一起,那可就糊涂啦!好比整理房间,得把东西分类放好呀。

5. 多想想深层的原因,别光看到表面现象!为啥某个时期有这个特点呀,得分析分析,不能光说是什么。

就像看病,得找到病根,不能光治症状呀!
6. 拿不准的时候就多写点,总有踩到点子上的!可别犹犹豫豫不敢写,万一写对了呢!就像投篮,多投几个,总有进的嘛。

7. 答完题自己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呀!别像个马大哈似的,丢三落四。

想想如果别人这样答,你觉得行不?就像出门前照照镜子,看看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答题方法,历史特点题就不再那么难啦,加油吧!。

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

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

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答题方法,适用于很多历史类的试题。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并围绕着这些特点展开论述。

在本文中,将介绍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的四个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第一步:梳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在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试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对其进行梳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回答试题,尤其是为了回答涉及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论述题。

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和地点: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件或人物特点。

2. 背景和原因: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和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此事件或人物的特点。

3. 行动和作用: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行动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其特点。

举个例子,如果考试试题让我们论述孔子的特点,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内容:孔子生活在何时以及何地?为什么孔子会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孔子做了哪些事,以及这些行动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第二步:选取具体事例,展开论述在选取具体事例时,我们要保证这些事例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地阐述分析。

接着,我们就可以根据事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在论述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模板:1. 介绍所选事例:例如:“据历史记载,孔子曾经……”2. 分析事例,阐明特点:“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个非常……”3. 举例证明特点:“例如,当孔子……”举个例子,如果考试试题让我们论述孔子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孔子的特点:1. 孔子是一个敬神重道的人物:据史书记载,孔子年轻时读书十分勤奋,为了学习古代先贤的教诲,他甚至亲自前往鲁国山川之间,虔诚地祭祀祖先。

2. 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诲的人物:孔子创立的“仁爱”思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受到了后来各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推崇。

3. 孔子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物:孔子创立的“思想体系”为后来的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类

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类

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类历史科目是我国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

历史还有很多分类,例如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等,不同分类的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的角度,探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

历史特点类题目通常以历史时期、历史事件、人员、文化、经济等为主要考点,需要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变化原因、过程、结果等,通过了解历史特点类题目,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吸收历史知识。

首先,对于历史课堂中的考察,我们需要熟悉史料和相关信息,阅读书籍、资料以及研究相关文献,这些都是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的前提。

了解历史特点的题目类型,可以更快地找到答题方向,知道该注意哪些要点。

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将重要的内容选取出来进行总结,从而更好地梳理出历史的基本特点,便于记忆。

其次,梳理历史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具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梳理历史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更有利于鉴别历史脉络。

有了这些想法,不仅学生能看清历史的结构、发展规律,而且在学习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知识。

此外,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还表现在我们对待历史上的重要题目时,需要重点关注事件是如何发生,以及事件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关注点,有利于考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历史事件发展全过程中,从而减少非必要知识点的积累。

如果学生选择了历史特定的题材或细分领域,一定要研究该领域的相关特点,比如古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发展等等,更好的理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除了直接作用,还存在间接的作用。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和时代背景。

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对当前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总之,历史特点类答题技巧作用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础,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课程,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认识人类的进步历程与创新之举、充分展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历史是高考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科,而主观题又是历史考试中比较难的一种题型。

主观题涉及到考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考生在备考历史时,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帮助考生顺利应对历史考试。

一、认真审题做历史主观题的首要技巧就是认真审题。

历史主观题通常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在头脑中理清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同时,也要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指示词,如“阐述”、“分析”、“比较”等词语,因为这些指示词往往能够告诉考生所需要回答的具体要求。

二、构建答题思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考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答题思路。

当考生理解了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后,需要将答题思路梳理清楚,构建一个初步的框架。

在初次回答问题时,可将答案分成多个部分或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和展开。

三、掌握历史知识在做历史主观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历史知识。

这些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时代等,同时还需要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这些知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准确回答。

四、注重论述连贯历史主观题的答案需要进行论述,因此,考生需要注重论述连贯,尽量让每个论点都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使用承接词,如“其次”、“再者”、“总之”等,尽量不要让论述产生极大的跳跃感。

五、注意语言规范历史主观题回答需要注意语言规范。

考生在答案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或专业术语过多的表述方式,以免影响答案的规范性。

考生应该通过简练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一些适当的修辞手法来丰富答案内容。

六、多练习历年真题最后一个技巧是多练习历年的历史考试真题。

通过反复练习历年真题,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做主观题的技巧和策略,并在实际考试中更加从容。

结论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需要考生在日常的历史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上述几个技巧是历史主观题做题的基本要点,掌握好这些技巧,考生在考试中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历史主观题,并取得更高的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指导-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设问呈现: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答题模版: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范例运用:[例] 材料1: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材料2: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3: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后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1)依据材料2,分析英国政府为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3,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

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措施”及其“特点”,问题主体是“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两个限制性条件,即回答依据(材料2)、采取措施的力量(英国政府)。

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发达国家福利制度,限制性条件是回答依据(材料3)、时间(二战后)。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材料2、3都重点介绍了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第(1)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从做法上总结(自愿原则);第(2)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主要从依据、涉及面方面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以自愿为主”“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答案] (1)措施:推行社会保障措施。

特点:以自愿为主。

(2)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尝试运用:1.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论语》曰:“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2: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1)依据材料1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与材料1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

第(1)问要求据材料1回答“核心内容”和“特点”;第(2)问要求在比较材料1、2的基础上,总结材料2中课程内容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

根据材料,结合答题模板,第(1)问的“特点”应从目的、内容两方面思考,第(2)问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

第(1)问由材料1中的“学而优则仕”和“男儿欲遂平生志”可知读书人的“平生志”是做官;由“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所读之书主要为“六经”(儒家经典)。

第(2)问中材料2与材料1的对比主要是课程内容上的比较,材料1中课程内容为“六经”,而材料2中,除经学外,还有多门社会与自然方面的课程,可见课程内容有同有异。

答案: (1)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简析材料1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

(3)概述材料3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含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作答。

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对观点的“论证”,可从两个方面(1840年前、1840年后)回答。

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观点”“不同影响”,“主要观点”据材料3分析概括,“不同影响”据所学知识阐述。

第(4)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回答依据是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知识主体是“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答题模板,主要从相关准备、领导力量、是否顺利等方面总结特点。

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这一特点,其余的特点要根据所学知识总结。

答案: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

“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

(3)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

经济、军事近代化虽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主要特点: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初担负着近代化的重任;缺乏资本积累;过程艰难曲折。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2:目前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

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答案来源是材料1和所学知识。

由“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和方式;由“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可知启蒙思想是理论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