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辨析题

合集下载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个人思想2.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3.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4.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错误,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分为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他的正确思想,而剔除了他的错误思想。

所以本题论述错误正确,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目的和归宿,二者有机统一于社会实践中。

②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保持思想活力,防止思想的僵化,达到实事求是。

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错误,①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②“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抹杀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界限,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左倾”思想,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不正确,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存在着低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所以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形式与之相适应。

②如果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会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结果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5.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集中揭示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各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7. 我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就会损害对外开放的政策。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越少越好。

正确,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则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根本性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又集中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4、世界统一于存在。

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任何范围内都具有绝对的意义。

6、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7、建筑楼房,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才能盖起楼房,所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8、“观念的东西不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9、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10、“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11、割下来的手以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12、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3、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14、差异就是矛盾。

15、辩证矛盾就是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16、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1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18、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20、“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4、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5、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2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7、“政府终归是少数人的政府,不管这些少数人使用一个人的名义,还是使用许多人的名义。

”28、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指它与社会存在相互独立,并行不悖。

29、国家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30、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志发展的。

31、时势造英雄。

32、任何个人在历史上都起作用。

3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而,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哲辨析题及答案

马哲辨析题及答案

马哲辨析题及答案1、“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参考答案】(1)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与具体实物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物质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性、普遍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此观点是错误的。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

(3)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参考答案】(1)此观点是错误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

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

(3)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二者等同。

4、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参考答案】(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在事物的矛盾运动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说明二者在事物运动中存在的状态,起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侧重点不同,并不说明二者有主次之分。

(3)任何事物的矛盾运动都是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观点错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期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可能出现反复的,比如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总的趋势是不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只能推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有其生命力的,但由于它自身存在的矛盾无法调和,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必将被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取代.2.说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真理里面包含着错误。

观点错误。

真理相对性是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应的。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地心说在中世纪很长的一个时期被认为是对的(真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心说的提出,并被人们接受为真理至今,而地心说在今天看来就是一个谬误。

所以参见真理的相对性,所谓真理包含的错误准确说来是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3. 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推动作用观点错误。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

如果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如果经济基础阻碍社会发展,上层建筑即使适合经济基础也无法促进社会进步。

4.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要求。

观点错误。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马哲辨析常考题与答案

马哲辨析常考题与答案

1.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此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的理论,“武器的批判”乃指革命的实践活动。

前一个“物质力量”是指客观世界,后一个“物质力量”是指群众的实践活动,这一论断的意思是说,革命的理论不能代替革命的实践,客观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改造。

实践与理论相比具有第一位的、头等重要的意义。

革命理论可以指导革命的实践活动,但必须为群众所接受,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革命理论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这个观点混同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尽管也坚持了反映论,但它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3.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不可知论最终都会陷入唯心主义。

但并非所有的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但它是在精神第一性基础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4.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个不同侧面,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并依赖相对真理而存在。

该观点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割裂开来,看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两个不同的真理,因此是错误的、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此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正是体现了先进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的反作用。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并不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相矛盾。

因为,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精选的马哲辨析题第一章辨析题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确。

体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所谓“天行有常”就是说自然界与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尧”这样贤明的君主和“桀”这样邪恶的君主都不可以改变这些规律。

这个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2.存在即被感知错误。

这种观点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他说明物质只不过是我们经验到的感觉材料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结起来。

但根据辨证唯物论的观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也就是说,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存在即被感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确。

“哲学家”是指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那些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这句话的核心是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析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并且通过行动及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能让世界想更好的方向发展.4.心无外物。

错。

这句话意思是心与物同体,它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违背了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而非意识决定物质,即“心无外物”,所以该观点错误。

(心外无物,是心学一派的主要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否认了世界的客观性,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5.白马非马错。

它认为白马不是马,因为白马与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所以不能说谁是谁,它是一个典型的诡辩论观点,没有正确认识矛盾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它们是相互连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马哲辨析与解答

马哲辨析与解答

4、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的以哲学“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来讲,人民是社会的群体形象,而英雄是其所在时代的群体意志抽象代表者,因此,英雄也是人民群众之一员——所不同的:只是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群体意志或意识”并率领了人民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而创造了历史……所以,不能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而是“英雄代表人民创造了历史”才为真正的历史!!7、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是起作用的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

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

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11、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错误。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辨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不同层次的真理,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

答案要点:错误。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和谬误不是相对真理的两种属性。

辨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辨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的行动有决定性作用。

答案要点:正确。

理论对于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答案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哲学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

1.辨析题:“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意识是世界是存在的本原。

“存在”即有的意思。

世界的有无与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把世界的本原归于它的存在。

存在是无所不包的,既有物质的存在,也有精神的存在。

因而,它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

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存在”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神学家:存在——上帝,唯心主义者:存在——精神,唯物主义者:存在——物质。

要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必须抛弃“世界统一于存在”这种模棱两可的提法。

辩证唯物主义把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论证牢固建立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基础上。

科学和哲学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属性。

2.为什么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分析]这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

其次,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又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那么,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原则、书本、主观愿望出发。

最后,既然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存在和运动着的,那么,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使我们的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既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反对思想超越实际。

3. 客体当然是客观事物,但客观事物不一定就是客体,因为:①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还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程度和水平;②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的,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同时整个地成为人的活动的客体的;③客体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表示客体本身发生了特定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

4.从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通过主体对象化或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1)主体的对象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对象按照主体的要求和需要发生了结构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原来所没有的种种对象物,它们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积淀在客体中(2)客体的非对象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实际上,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主体化(即客体非对象化)的表现(3)主体的对象化和客体的非对象化的双向矛盾运动:它们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因而它也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5.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

(F)答题要点:1)不完全正确。

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

2)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3)从后一句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说,后一句不准确。

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但富裕,也可以是其他社会的特征,如资本主义的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作了很好的回答。

他在1988年5月25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这里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应该是富裕的社会!但最关键的是后面那句话: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富裕,并不仅仅是国家富强,不仅仅是产生众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而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T)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第一,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7、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这部分经验不见得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这个命题主要问题在于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和事实本身混淆,是不对的。
15、剩余价值是全部资本带来的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二因素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可见,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9、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这种观点不准确。资本主义工人劳动之后按劳动时间或劳动成果支付工资。从表面看,好象是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全部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是,这是一种假象,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价值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继承了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概括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把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但并没有结束真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并不是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就是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错误。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对各种具体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朴素的世界观。

当世界观还停留在不系统的、零散的状态,还缺乏理论论证时,它还不是哲学。

哲学是在概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把自发的世界观上升为自觉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哲学家经过理论论证的、形成逻辑体系的思想理论。

上述命题混淆了哲学与自发的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区别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所以,不能把哲学基本问题只归结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为理想而奋斗的是唯心主义,追求物质享受的是唯物主义。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只能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来确定,这是唯一正确的划分标准。

凡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义,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辨析题1、唯物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错。

思维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错。

物质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哲学范畴,它的基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这种观点把共性等同于个性,把物质一般等同于具体事物。

3、无神论都是唯物主义错。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的回答不同,而不是对信不信神的回答不同。

4、错误的思想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颠倒的反映5、质变优于量变错。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量变才能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7、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客体错。

客体是相对于主体来说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主体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对象,与主体发生关系才能成为客体,否则仅仅是客观存在物,不是客体8、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主要地表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体现。

所以,在阶级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9、上层建筑只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就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错。

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能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关键要看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

如果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那么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就起阻碍作用10、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错。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按照高低层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中只有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部分才属于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宗教、艺术。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论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社会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阐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答:正确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错误的意识归根结底到底也是来自客观事物,而不是主观自生的。

理由:(1)从意识的本质特征来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就是说各种意识形式,其内容不论如何特殊,各种思想观念,其表面不论如何看起来远离现实生活,都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现实,来自物质世界。

马哲辨析题(上课课件)

马哲辨析题(上课课件)

马哲辨析题(老师上课课件上的):1、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哲学不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人们分散的、不正确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于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哲学。

因此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不是同一个概念。

2、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错误,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起决定作用,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

3、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

答:错误,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得错觉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答:错误,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它与必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

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对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讨。

5、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查真理的标准。

答:错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品格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仍然属于主观范畴,不具备直接现实性,无法确定认识与客观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3)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18.商品价值有两个泉源,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此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片面的. 人的认识能力受人的实践能力和深度的影响,还受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这是它的局限性。但从人类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又是无限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自身实践能力和深度的发展而发展。
1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对的. 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以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以反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从而创造出世界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15、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错误。
(1)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讲真理是客观的,主要是指真理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作为反映真理的人的形式是主观的,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角度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主观差异性,因而会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古代认为,“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分)这说明了中国古代具有的朴素辨证法的观点。

这个观点揭示了世界万物普遍都存在着矛盾,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

3.如果我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什么悬崖。

答:错误。

这是唯心主义思想。

认为存在即被感知,感觉不到的事物就不存在。

但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劳动力这种商品有着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必要前提。

5.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报酬。

(3分)6.不变资本就是固定资本答:错误。

不变资本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固定资本:投在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它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7.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答:错误。

(1分)。

垄断价格虽然由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但是垄断资本家不能任意规定垄断价格。

(2分)原因是垄断条件下仍然存在竞争,如果垄断资本家把垄断价格定的过高,竞争对手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夺取市场。

商品定价过高,其他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同量产品,或者生产这种产品的替代品,从而使这类商品增多,结果是商品价格下降。

马哲辨析题

马哲辨析题

1.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x)它混淆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的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思维能否反应及正确反应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世界的统一性原理分物质统一性原理和精神统一性原理。

认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石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

认为精神世界统一性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3.世界统一于实际存在(x)存在分为精神存在与物质存在。

如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存在,是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正确的。

如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存在是唯心主义的思想是错误的。

4.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v)它正确的指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

5.一元是错的,二元论是对的一元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源归为物质是正确的,唯心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精神。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和精神,是错的。

所以后半句错。

6.运动就是发展简单的位移数量的增减都是运动,但并不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运动是发展。

运动并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运动。

7.假象就是错觉(x)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有真相与假象之分。

错觉属于主观范畴,此观点没有看到两者的区别,假象容易引起错觉,但不一定会引起错觉。

8.有用即真理(x)这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1)把对人有用的认识称为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把主观需要的满足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按照这种提法,任何认识都可能有用(谎言对骗子有用),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真理与区别。

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

9.相对真理是错误的真理(x)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没有对错之分,都是正确的,错误的认识是谬误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表明真理需要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思考题第一单元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第一,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上述说法是指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分)第二,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1分)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1分)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1分)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分)此外,从它的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1分)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分)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1分)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分)第二,资产阶级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方面创造出来的巨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1分)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分)第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观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由可能变成了现实。

(1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2分)3、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马克思主义虽然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但从它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体表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分)第三,马克思主义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分)第四,马克思主义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分)第二单元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它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不仅仅是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还有其他巨大的理论意义。

(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分)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分)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分)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分)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分)第二,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分)第三,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分)第四,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2分)3、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第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分)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不明确的,是一种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1分)第四,因为“存在”如果指精神,则世界统一于存在就等于说世界统一于精神,这就是唯心主义的命题。

(2分)第五,相反,“存在”如果指物质,则世界统一于存在就等于说世界统一于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2分)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说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分)第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分)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2分)第三,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1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分)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正确的。

(1分)第一,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2分)第二,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分)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很显然(所以),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1分)6、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的。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分)第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分)第三,上述说法否定了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1分)第四,矛盾同一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分)7、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的,同一性的相对的,因此,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3分)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因此作用是不同的。

(2分)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此外,还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所以,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4分)8、成语“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事物中有矛盾是荒谬的观点。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

(1分)第一,上述观点混淆了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界限。

(2分)第二,事物的矛盾属于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而“自相矛盾”属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在思维中前后不一致所出现的逻辑错误。

(4分)第三,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主要区别是:首先,逻辑矛盾是指思维中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它是主观的,是人的思维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是应当从思维中加以排除的。

其次,辩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能否认和排除的。

(3分)9、白马非马。

答案要点:这句话是错误的,(1分)其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分)第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2分)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分)第三,在上述命题中“马”表现了矛盾的普遍性,“白马”则表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其错误是夸大了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区别,而否认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