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第一课时
三字经第1课时
《三字经》第( 1 )课时《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启蒙课本,它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1、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教学重点: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学过程:《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四.提问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经典诵读教案《三字经》
《弟子规》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弟子规》教学时间:6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阅读《弟子规》片断,学习弟子规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恪守规范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阅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恪守规范激发阅读经典兴趣,培养感悟经典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人手一份《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弟子规》1、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这学期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弟子规》这部经典。
那关于《弟子规》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
2、简介《弟子规》。
二、学习“入则孝”出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1、教师:读了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师:与我们平时的听从父母的教导有什么联系呢?4、师生分角色读。
三、多种方式背诵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第二课时《弟子规》——总序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背诵总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总序教学准备:《弟子规》教学过程: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三字经 第一讲
养不教,(
(
)。 )。
)?
),师之惰。
子不学,(
幼不学,(
玉不琢,( (
)。
),不知义。
我会背
人之初,( )。( ),习相远。 苟不教, ( )。教之道,( )。 昔孟母,( )。( ),断机杼。 窦燕山,( )。教五子,( )。 ( ),父之过。教不严,( )。 ( ),非所宜。幼不学,( )? 玉不琢,( )。人不学,( )。
子不学,
窦燕山,
断 机 杼。
有 义 方。
教五子,
名 俱 扬。
xī mèng mǔ zélí n chǔ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 国人,后 世尊称“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香:黄香。 龄:岁。 温:暖。 亲:指父母。 执:紧握、守。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宜:应该。 首:指头,即第一。 悌(tì ):尊敬熊掌。 次:指次一等。 见闻:眼见、耳闻。 数:指数目。 文:指文理。
我会背
有谁知道讲孟母三迁的 故事?能跟我们讲一讲 吗?
孟母三迁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 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 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 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 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 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 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 「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 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 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 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 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国学启蒙《三字经》教案
国学《三字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以传统国学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二、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
2.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课时安排1、人之初——习礼仪2课时2、香九龄——应乎中2课时3、曰水火——人所同2课时4、凡训蒙——迁夏社2课时5、汤伐夏——与高齐2课时6、迨至隋——若亲目2课时7、口而诵——勉而致2课时8、犬守夜——宜勉力(+小测验)2课时国学启蒙之《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3、理解三字经前八句的内容。
4、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典故:孟母三迁、燕山教子。
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
授课基本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本课时授课内容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三字经1[精华]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千字文》〔梁〕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千字文》注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三字经1
ji ào zhī d ào 教 之 道 ,
Rén 人
zhī chū 之 初 ,
xìng běn shàn 性 本 善。 x í xi āng yu ǎn 习 相 远。 xìng nǎi ì ng xi āng j ì n 性 相 近 , gǒu 苟 bú 不 jiào 教 ,
(第一课)
[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 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 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 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 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 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 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 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 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 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1-8课带拼音
三字经第一课rã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 性本善。
性相近 , 习相远。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 性乃迁。
教之道 , 贵以专。
xī mâng mǔ zã lín chǔ zǐ bù xuã 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dî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à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î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î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ã fēi suǒ yí yîu bù xuã lǎo hã wãi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zhuï bù chãng qì rãn bù xuã bù zhī yì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wâi rãn zǐ fāng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ãng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香九龄,能温席。
三字经1至6课时
2、能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
3、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理解所背内容的意思,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三字经》、小黑板
板书设计
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课
二、学
习新课
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7、带着对句子的理解熟读句子。
8、找小老师领读句子。
9、分小组赛读句子。
10、检查背诵情况。
1、我们已经背诵了经典名句,谁来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四、学习新知
五、总结所学、布置作业
3、学生根据注释说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
要求。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四、布置作业
3、让学生举例说明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事例,从中感受父母之爱。
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
教
学
反
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三字经
教案序号
3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
2、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1、小黑板出示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指名读句子。老师强调杼的读音,解释机杼的意思。
3、老师范读句子,学生思考句子的意思。
《三字经》教学一(人之初)课件PPT(共26张PPT)
严格要求自己。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故事时间:《强盗(qiángdào)的悔 恨》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 终于(zhōngyú)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 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
•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
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
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
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
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而窦燕山牢牢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地去教育这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
科这个成语的来历。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 启示:
•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jiàoyù)是通往
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
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启示: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
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yǒu yònɡ)的人才,必须时
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
放松。
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故事时间]
•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 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 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三字经图文版课件
性相近,习相远。
,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诗书易,礼春秋, 乐经亡,余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祥。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凡训蒙,须讲究, 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此二篇,在礼记, 今单行,本元晦。
三字经第一页第一节
三字经第一页第一节
《三字经》第一页第一节的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相差不大,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习性有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
这几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性格和行为的关键。
同时,也指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是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
最后,还强调了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念好第一课时教学的“三字经”
语文2014·6在很多语文教师的潜意识思维中,似乎第二课时才是教学的重点,不管是紧扣文本的着力铺陈,还是立足思想的深度开掘,这些都是第二课时才可以显现的“亮点”或是“高潮”。
第一课时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预热”,教教生字就可以了。
在这样一种思想理念的支配下,对第一课时的忽视也就成了必然。
关注常态下的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需要改变的太多。
在此笔者仅从提问、朗读、写字这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些教学细节。
一、“问”:整合为上,追求立体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朗读等训练,教学任务不易集中来分配,因此,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很强,这在课堂的提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盲目的提问必然带来问题的简单与零碎,甚至是脱离文本与学生的泛泛而问。
比如,在《祁黄羊》(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就有可能在教学中这样接二连三地问学生:“祁黄羊是谁?”“祁黄羊是什么朝代的人?”“祁黄羊当时做什么官?”这些问题关注的是浅表层次的“是不是”“好不好”与“会不会”,毫无思考价值,唯一的作用是消磨教学时间,制造低效课堂。
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努力变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在整合与优化中力求让所提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效果,进而给学生后续的思考与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
浙江名师王春燕在《猴王出世》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利用精当的提问使课堂如坐春风,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范式。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前面有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提示里有这样两个问题,你注意了吗?快速浏览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2.他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谁能用文章中的话来告诉大家?生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之意。
三字经第一课(教育篇)
片断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习 染
生活环境
教育
片断一: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道德教育
教
知识教育
片断一: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专心致志
专
持之以恒
德行扎根的教育——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参考:家庭教育 1、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2、禹均教五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思考: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父亲是一家之主, 妇女的地位很低,甚至大多数妇女都不 识字。那么,教育孩子当然首先应该是 父亲的责任。但是,为什么《三字经》 在提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却是先讲孟 母如何教子,而不是先说父亲应该如何 教育孩子呢?
母亲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母亲 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 子终生的导师。尽管在传统社会当中 母亲一般都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 是,对孩子道德的养成,对一些生活 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母 亲的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亲近良师亲近益友学习礼仪程门立雪割席断交治礼敬为大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言行文雅表里如一?家庭中的德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问
《三字经》
<南宋>王应麟
导入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 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自宋朝 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 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 兼具识字,传授知识,教育人格及培养 语文能力等功能,因此它流传最广,影 响最大。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思考:
1、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2、孟母通过“断机杼 ”要告诉孟子什么道理? 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 读书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能 个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 成为有用之才。如果半途而废,浅尝辄 止,是不能够成才的。
三字经 第1-6课
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
这句的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一、弈秋学棋]
这句的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故事二、唐伯虎学画]
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我们学习也是一样。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我们不再家里学些,学校为什么不和菜市场放在一起?这都是为了有更利于学习的环境。有了好环境,我们才有成长的土壤。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录音。)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荀子“性本恶”[故事一、婴儿出生到不懂事之前的一系列表现]
孔子“性无善无恶”[刚出生时,每个人都像洁白的麻,没有任何思想和天性,随着后天的影响,逐渐才有了善恶,就像把麻放进不同颜色的染缸,会染出不同颜色的布。故事一、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最后一个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②亲:亲近。
5、小组讨论它的意思。
6、教师小结: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结交益友,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三字经第一课时讲稿
同学们下午好,我是你们的国学老师,这一节课是我们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次国学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走好以下的准备,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并且随便喊几声,清清嗓子。
好了,现在开始进入我们的国学课堂中华上下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圆圆圆流长的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这些国学经典就是我们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这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优秀文化,三字经便是其中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全书一共有1000多字。
全书虽短,却短小精悍。
它的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等等,内容不仅广泛写的,还特别生动,使用的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形式,言简意赅三字经还跟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人之初篇现在来看屏幕,大家同学们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这些内容给他读准确?好了,现在先听老师来读一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朋友们会读了吗?会读了,你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让我们去看看这些字,这些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视频我们已经看完了,现在老师相信已经有聪明的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些内容的意思。
那么我们来继续看一下一些字,那具体意思是什么?看看有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够把老师等会讲的都记下来真棒,如果这一些你们全都记住了,那么老师要表扬你们,给你们五朵小红花那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再一次把我们这节课学的三字经这些内容的意思说出来呢?又有同学特别厉害了,全都知道了,真棒。
现在老师请你们给自己一些掌声。
棒棒,我最棒。
那现在听老师来读一下这些意思好,现在我们所有的小朋友都已经把这一些意思记住了,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学的最棒的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周处的性情就变得特别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周厨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得远远的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的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以及周处这个人一起称为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周处,听说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就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捉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周初回到了村子里,发现村名居然再庆祝自己死去,明白了自己竟然是三害当中的第三害,之后从此下定决心改过自新,不再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最终成为了一个深受百姓喜爱的忠臣。
三字经第1课人之初
三字经第 1 课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 2 课子不学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
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3 课首孝弟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第4课曰水火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第一课时《三字经》(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背诵能力。
2.教育孩子克服外部干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3.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背诵“人之初,性本善。
教五子,名俱扬”教学难点:本段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 . 导入主题:上学期,咱们全校学生都背诵了《弟子规》,在“六一”的表演中,你们的表现也很出色。
除了背《弟子规》以外,你们还背了哪些古诗文?多叫几个学生说,,一直说出“三字经”(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和阅读教材第二页的诗歌分析,教会学生诚实待人,善待他人,从头到尾做事。
2)背诵整节课1、齐读一遍,教师纠正读音2、学生独立背诵。
3.四人一组背诵并相互核对。
4.教师抽查。
3) . 故事连接: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发言后,问:这个故事说了个什么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将来该怎么办?4) . 扩展活动:想一想,加入我们也处在一个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怎么办?(三)、全课小节第二课三字经(2)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
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课。
(2)I.学习新知识:I)诗歌分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三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组长代表每个小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1.学生们读了三遍。
老师在岁时纠正了他的发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4.教师检查:教师故意背诵错误,并要求学生找出错误。
最后,一起背诵。
3) . 故事连接: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四)拓展活动:思考阅读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精神?(3)一、课程总结第三课时《三字经》(三)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人之初——师之惰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10句三字经。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二、新授感悟
三、扩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
二、新授感悟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师之惰”10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先天为性,后天为习)〖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
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和过错啦。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7、请学生思考问题:
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是儿童,早上八九点中的太阳,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
三、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孟母三迁
.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认真地对孟子说:“织布要一丝一丝地织成寸,再一寸一寸织成尺,一尺一尺积累成布。
中途废掉了,就成
不了布。
这就象你读书一样,只有天天用功才能学成,中途而废,将一事无成!”孟子听完母亲的话,感到非常惭愧,立即回到学校认真读书了。
这样,孟子成了大学问家。
他的母亲也就成为世人皆知的贤母。
窦燕山教五子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
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
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
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侍
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说明,做父母的教育子女,第一要善于教育,第二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