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合集下载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者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院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以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院感核心制度的内容1. 院感管理组织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院感相关政策、计划和措施。

委员会由院长或者副院长担任主任,包括院感科、感染科、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药剂科主任等相关人员。

2. 院感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分析和报告院感数据。

监测内容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 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器械消毒与灭菌、隔离措施等。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医疗机构应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物资,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4. 感染预防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染预防与教育工作,包括定期举办院感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等。

医务人员应了解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感染预防的方法和技巧。

患者和家属也应得到相关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5. 感染事件调查与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事件调查与处理机制,对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调查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并进行改进措施的落实。

6. 感染监督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感染监督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三、院感核心制度的要求1. 制度建立与执行: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院感核心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制度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项措施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2. 数据采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机制,确保准确、及时地采集和分析院感数据。

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改进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19项核心制度(电子版)

医院感染管理19项核心制度(电子版)

医院感染管理19项核心制度(电子版)医院感染管理19项核心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度为贯彻执行原卫生部《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办法》和安徽省实行《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确保我院各项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妥当,保护患者看病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水,特制订《医院病毒感染管理责任制度》。

(一)院长为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为本院感染管理直接责任人医院院长做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也就是医院病毒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二要履行职责领导责任,防止医院病毒感染肆虐在本院出现。

分管院长做为医院病毒感染管理轻易责任人,将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工作列入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之中,负责管理非政府、协同、监督有关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为医院感染管理直接责任人医院病毒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工作展开检查、意见反馈、指导、改良。

医院病毒感染管理科具体内容负责管理医院病毒感染防治和掌控方面的管理及业务工作。

对各科室、各部门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情况展开指导;对医院病毒感染出现情况、可能将存有的危险因素展开调查、分析、报告、改良;医院病毒感染肆虐立即报告、调查分析、积极主动掌控、协同处置;对医院的洁净、消毒杀菌与隔绝、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弃物管理展开指导;非政府全院医务人员展开医院病毒感染管理科学知识培训工作,展开职业防水指导;对传染病的医院病毒感染掌控展开指导;负责管理消毒药Sommi储存、采用的指导;参予抗菌药物管理。

(三)医务科:1、将医院病毒感染管理工作做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有关工作制度。

对医院病毒感染管理的考核评分分值不高于医疗质量掌控总分的10%。

2、负责组织医师、医技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3、检查全面落实医师、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化疗、合理采用抗菌药物,继续执行一次性采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

为了有效管理院感,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院感的核心制度。

一、院感监测与报告制度1.1 院感监测范围:包括医院内各科室、手术室、病房、急诊科等。

1.2 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耐药菌感染情况等。

1.3 监测方法:采用定期巡查、主动报告、医疗记录回顾等方式进行。

二、院感防控制度2.1 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医疗废物管理等。

2.2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等。

2.3 医护人员培训: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院感报告与分析制度3.1 报告流程:建立院感报告的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3.2 数据分析:定期对院感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信息共享:建立院感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院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4.1 风险评估工具: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院感风险进行评估。

4.2 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监督执行。

4.3 风险溯源与追踪:对院感事件进行溯源与追踪,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院感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5.1 质量评估指标:建立院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评估。

5.2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5.3 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建立院感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院感防控工作。

结论:院感的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监测与报告制度、防控制度、报告与分析制度、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以及质量评估与改进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院感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医院应重视院感核心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院感防控挑战。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考试试题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考试试题

院感十项核心制度考试试题您的姓名:标准预防的具体内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加强手卫生好管理、注意咳嗽礼节B.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正确防护C.接触病人后手无明显污染不必清洁D.当进行的操作有飞溅的危险时,应当佩戴防护面屏医疗机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各层级主体包括:()A.国家级、省市级、医疗机构B.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C.卫健委、CDC、医疗机构D.院长、主任护士长、临床工作人员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其首要措施是()。

A.将患者从流行区域转移到未出现疫情的区域B.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C.把易感人群转移D.易感者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A.不用实施手卫生B.都应当实施手卫生C.没必要实施手卫生D.以上都不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A.标准预防+接触传播B.标准预防+空气隔离C.标准预防+飞沫隔离D.标准预防+严密隔离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A.正确B.错误针对被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当先彻底清洗。

()A.对B.错患者自行用于按压止血而未收集于医疗废物容器中的棉签必须要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A.对B.错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

()A.对B.错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并入化学性废弃物中,但应在标签中注明。

()A.对B.错。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病人因其他或原发性感染因素导致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许多医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控制制度。

以下是医院感染的十项核心制度。

一、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患者和医疗人员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制度: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他们掌握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和技能,遵守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提高感染控制素质。

三、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和戴手套。

四、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正确消毒,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五、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医院应建立防止交叉感染制度,包括对不同病区、病房之间的交叉感染进行隔离控制,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

六、安全注射制度:医院应建立安全注射制度,包括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遵循注射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传播。

七、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建立手术切口手卫生制度,包括手术前的手卫生,手术的无菌操作,手术后的伤口处理等,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八、废弃物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包括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

九、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调查和处理制度,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十、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由负责感染控制工作的专业团队组成,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推动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这十项核心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础,通过实施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和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院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升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感染而浮现的不良反应,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核心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内容和要求。

二、院感核心制度的目标1.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减少院感发生率;2.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3. 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4. 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技能。

三、院感核心制度的内容1. 院感防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设立院感防控委员会,负责制定院感防控策略和方案;-建立院感防控工作考核机制。

2. 院感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分析和报告院感相关数据;-确保院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院感报告制度,及时报告院感疫情。

3.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建立手卫生制度,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监督;-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确保医疗设施的无菌状态;-推行规范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加强患者隔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防止医疗废物污染环境。

5. 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制度-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定期组织院感防控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建立院感防控知识考核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

四、院感核心制度的要求1. 制度的明确性:院感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必须明确,不留歧义,便于执行和监督。

2. 制度的全面性:院感核心制度应涵盖院感防控的各个方面,确保全面的防控措施。

3. 制度的可操作性:院感核心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具体的防控工作。

4. 制度的持续性:院感核心制度需要持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下是对这些制度的具体要求:一、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感控工作,认识到其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防控能力,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防范和化解感染暴发的风险。

二、强化责任意识,落实感控制度要求。

医疗机构应该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研究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中的具体制度措施,加强全过程管理,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保持感控队伍的稳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

重点关注容易发生人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如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口腔科、介入手术室、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

要制定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感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医疗机构应该开展主动监测,及时评估感染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潜在感染风险。

同时,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充足,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感染控制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控制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医疗机构三级监测。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测,覆盖所有侵入性操作环节,及时发现感染散发病例、聚集性病例和感染暴发,不断提高感控工作水平。

医疗机构还要定期评估感控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并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试题(含答案)科室:姓名: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注射用具应当;使用的可复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清洗灭菌;杜绝注射用具及注射药品的共用、复用等不规范使用。

2、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和3个基本条件。

3、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离墙,距天花板。

4、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

5、紫外线灯应保持表面清洁,用乙醇棉球擦拭一次,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应保持。

6、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和,也包括和。

7、医疗废物共分5 类,感染性废物、性废物、性废物、药物性废物、性废物。

8、标准预防是指: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消毒管理制度》中规定,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内的要求是()A.不必衣帽整洁,既可执行技术操作B.应衣帽整洁,既可执行技术操作C.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D.不必衣帽整洁,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即可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中规定,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学时?()A.1 学时B.2 学时C.3 学时D.4 学时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A. 1/2B. 2/3C. 3/4D. 4/54、标准预防针对体内物质的隔离预防不包括()A. 血液B. 体液C. 汗液D. 排泄物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医护人员标准洗手的时间要求是()A.不少于5~10 秒钟B.不少于15 秒钟C.不少于10~15 秒钟D.不少于20~25 秒钟6、《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中规定的使用中的紫外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多少()A.70uw/cm2B.80uw/cm2C.90uw/cm2D.100uw/cm27、在医疗诊治活动中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血液的医疗用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A.消毒方法B. 灭菌方法C. 一般消毒D. 清洁处理8、接触皮肤、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A. 灭菌B. 消毒C. 清洁D. 刷洗9、下列哪种环境的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应≦4CFU/(15min·直径9cm 平皿)?()A. 烧伤病房B. 人流室C. 感染性疾病科D. 消毒供应中心10、紫外线灯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表面清洁,应多长时间用何种消毒液擦拭?()A. 每天,70-80%乙醇棉球B. 每天,80-90%乙醇棉球C. 每周,80-90%乙醇棉球D. 每周,70-80%乙醇棉球11、普通病房首选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空气消毒?()A. 空气消毒器B. 自然通风C. 紫外线消毒D. 空气洁净技术1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法定代表人B. 主管院长C.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D. 临床科主任13、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B.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的内镜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C.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D.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14、医院感染不包括?()A. 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B.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C.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D.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住院期间发病的感染15、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A. 纱布口罩B. 一次性医用口罩C. 外科口罩D. 医用防护口罩16、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制度
新员工岗前培训
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 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与维护、 医疗废物处理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复训
对于已入职的员工,应定期进行复训,以巩固和更新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和技能。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
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02
培训内容与考核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感染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等,并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03
培训形式多样化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
提高培训效果。
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
目录
•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清洁卫生制度 • 监测与报告制度 • 培训与教育制度 • 监督与考核制度
01
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消毒灭菌制度
消毒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必须严格遵守。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 等应在使用后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 用。
医疗器械、器具、物品、环境表面等 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前 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
重点监测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鼠 疫、霍乱等。
监测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实施病例报告 和个案调查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监测人员
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监测团队,负责监测计划的 制定、实施和数据分析。
04
培训与教育制度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2019年院感十项核心制度试题

2019年院感十项核心制度试题

血液透析室院十项核心制度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废弃;使用的可复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清洗灭菌;杜绝注射用具及注射药品的共用、复用等不规范使用。

2、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 3 个基本条件。

3、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 ~25cm,离墙5cm ~10cm,距天花板50cm。

4、无菌物品存放的环境达到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 %的条件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 ;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为7d 。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1 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 个月。

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4、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5、紫外线消毒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6、紫外线灯应保持表面清洁,每周用乙醇棉球擦拭一次,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应保持清洁干燥。

7、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是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

8、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9、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10、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11、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2 、医疗废物共分 5 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13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样本

医院感染管理十项核心制度样本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感染十项核心制度国卫办医函〔〕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 以下简称感控) 工作,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感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感控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要求, 是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感性, 提高政治站位, 树立底线意识, 重视并做好感控工作。

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标准, 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防控能力, 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 杜绝医源性感染发生, 防范化解感染暴发风险, 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加强感控管理,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强化责任意识, 落实感控制度要求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履行主体责任,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要切实发挥本机构感控委员会的作用, 明确感控管理部门、医务、药学、护理、临床检验以及各临床科室的职责分工, 压实部门责任, 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机制, 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试行) 》( 见附件) , 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 细化具体制度措施, 加强全过程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 确保感控专( 兼) 职人员配备充分, 感控队伍专业结构合理, 健全感控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和激励机制, 加大投入倾斜力度, 保持感控队伍的稳定性。

三、突出工作重点, 做好重点科室感控工作对感染性疾病病例较多, 易发生人间传播, 特别是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 要重点关注并加强管理。

特别要针对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器官( 骨髓) 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 室) 、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口腔科、介入手术室、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和科室的特点, 制订并落实具体防控措施。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院感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社会成本。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置等方面。

二、感染监测制度1. 目的:建立感染监测制度旨在及时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为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a. 感染监测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例数、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等指标。

b. 监测方法:通过定期抽样调查、实时监测、感染事件报告等方式进行监测。

c. 监测人员:由专业的感染控制团队负责监测工作,包括感染科医生、感染科护士等。

d. 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感染高发区域和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目的: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旨在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内容:a. 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环境清洁与消毒等。

b. 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手术室感染控制、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等。

c. 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院内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d. 监督与评估: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四、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置制度1. 目的:建立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置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置院内感染事件,防止感染扩散和二次感染。

2. 内容:a. 感染事件报告: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院内感染事件后应及时向感染控制团队进行报告,包括感染病例数、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信息。

b. 感染事件处置:感染控制团队根据报告的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置,包括隔离患者、追踪感染源、加强消毒措施等。

c. 感染事件分析:对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感染原因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一、目的是指导和规范本院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二、政策法规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三、应用范围全院各科室,医院全体工作人员。

四、内容一、本院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等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内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内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二、本院的法定代表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三、本院设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医院感控委员会),医院感控委员会是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属医院质量与安全组织体系中的控制层。

四、医院感控委员会人员的组成(具体人员及职责详见2020年7月修订的明一院[2020]158号《关于调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成员的通知》)五、各部门职责(一)院感科职责: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及分管院长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5、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7、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8、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

9、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

10、不定期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件进行审核。

11、完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一、引言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防控院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的核心制度,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内容,以满足任务名称描述的内容需求。

二、院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院感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防控院感的基础和保障,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院感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医疗机构的各项操作,减少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院感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能够提高医疗质量,降低院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3. 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的院感管理制度能够减少院感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降低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三、院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院感防控责任制度:- 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责。

- 制定院感防控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

- 定期召开院感管理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院感防控工作的开展。

2. 院感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建立院感感染监测系统,对院内感染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

- 设立院感感染报告机制,确保院感事件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分析院感感染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3.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 建立患者感染风险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和管理情况。

- 提供患者感染预防宣教,增强患者对院感防控的意识和主动性。

4. 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制度:- 制定医务人员感染防护培训计划,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感染防护知识和技能。

-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 建立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务人员感染事件。

5. 医疗器械和设备感染控制制度:- 制定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感染控制规范,包括清洁、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要求。

-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院感管理十条核心制度 (1)

院感管理十条核心制度 (1)

第二章感控分级管理制度第一节医院感控管理组织分级↓↓↓注:医院法人为医院感控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为感控实践者,有责任、有义务遵守感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第二节 各级人员在感控管理中的职责一、医院感控委员会职责1、认真贯彻医院感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3、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感控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感控管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职责。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感控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感控管理的重要事宜。

二、控感办人员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制定我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制度及流程等,并组织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对本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及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立本院的感控管理工作重点,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对感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

4、研究并制定本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院感暴发处置预案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5、对消毒灭菌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的购置进行监督审核,对其保存及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6、对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并提供指导;负责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三)感控标准预防办法执行管理制度 • 1、涵义。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范地
执行感控标准预防办法规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内容。标准预防主要包含手卫生、隔离、环境清 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办 法。医疗机构应该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 控标准预防办法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 占、削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办法落实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26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②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该对污染器械/物品进行彻底 清洗。但针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 病病原体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 该先消毒。
• ③建立针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清洗消毒灭菌管 理规范和对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 测和反馈。
效防范因注射造成感染风险所采取,对接收注射者无害、 使实施注射操作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防止风险,以及注 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临床注射活动规 范性要求。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30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2)基本要求。 • ①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明确负责
安全注射管理责任部门和感控部门或人员监督指导责任; 加强对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实 施无菌技术操作。
新院感十项核心制度
第17页
二、十大关键制度要求重点
• 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明确或可能感染传输能 力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含有取得 感染可能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隔离 屏障包含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 隔为基本伎俩,行为屏障以规范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 防为重点。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引言概述:院感,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

它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制度之一,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院感的核心制度角度,分别从制度建设、感染监测、感染控制和培训教育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建设:1.1 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院感管理制度,明确院感管理的目标、原则、责任和流程等内容。

1.2 设立院感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院感管理机构,明确院感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院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建立制度宣传教育机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感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意识和能力,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感染监测:2.1 建立感染监测网络: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种类、发生率和分布等。

2.2 实施感染监测指标:医疗机构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感染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和耐药菌监测等,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3 加强感染监测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的高发区域和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三、感染控制:3.1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推行规范的手卫生操作,同时加强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消毒工作,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2 推行规范的感染预防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感染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医源性感染和推行无菌操作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3 强化感染控制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确保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培训教育:4.1 建立院感培训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培训体系,包括院感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等,确保医务人员接受全面、系统的院感培训。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院感的核心制度
制作「院感」的核心制度是一种以营造高质量学习和工作环境为目标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设计理念是通过积极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针对该制度的详细描述:
1. 开放沟通: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包括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组织员工畅所欲言的交流活动,以及建立匿名反馈机制等。

2. 鼓励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提供专门的创新奖励机制,给予创新精神突出的员工特殊的认可和奖励。

3.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员工提升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提供内部晋升机会,鼓励员工在组织内部不断发展。

4.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经过量化和可衡量的绩效指标对员工进行评估。

根据绩效进行奖励激励,同时设立晋升机制,给予表现优异的员工更多的晋升机会。

5. 关注员工福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福利待遇,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休假制度等。

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管理和体检等福利。

6. 建立合作文化:倡导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

7. 管理者激励技巧:培养具备良好领导能力的管理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供管理者培训和发展机会,培养管理者的沟通、团队合作和决策能力。

通过以上制度的运行,可以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创造力和幸福感的「院感」管理环境,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控分级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指导和规医疗机构建立层级合理、专兼结合、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并有效开展感控工作的规性要求。

感控分级管理组织体系的各层级主体包括:医院感控委员会、感控管理部门、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控管理小组,以及感控专(兼)职人员等。

感控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涉及的临床与医技科室包括全部临床学科、专业,并覆盖各学科、专业所设立的门(急)诊、病区和检查治疗区域等。

(二)基本要求。

1.按规定建立感控组织体系,结合本机构规模和诊疗活动实际,配置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感控专兼职人员。

2.明确感控组织体系的管理层级与责任主体。

管理层级有“医疗机构、感控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三级管理和“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二级管理两种基本模式,后者主要适用于依规定不需要设置独立感控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

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感控管理岗位。

3.明确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部门及其设岗位的感控职责;明确各层级部、外部沟通协作机制。

4.教育引导全体工作人员践行“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理念,将感控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诊疗活动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

5.规预检分诊工作,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措施。

将发热伴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状,以及其他季节流行性感染疾病症状、体征的就诊者纳入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将基于特定病种、操作和技术等的感染防控核心措施纳入重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

二、感控监测及报告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医疗机构根据感控工作需要,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信息开展收集、分析、反馈,以及依法依规上报等活动的规性要求。

(二)基本要求。

1.制订并实施可行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管理规定,主要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测的类型、指标、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反馈等;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参与主体及其各自职责;强化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履行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与报告义务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2.为开展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提供物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化监测工作,并将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的监测质量、结果评价及数据利用等纳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考核体系。

3.加强对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及效果评价。

4.完善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监测多主体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反馈机制,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应用于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的实践。

三、感控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管理制度(一)涵义。

是医疗机构中各相关主体自觉、有效、规地执行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规性要求。

(二)基本容。

标准预防主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安全注射等措施。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控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占、削减费用,影响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

1.手卫生。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依据标准预防的规定和诊疗活动的需要,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持续推动和优化手卫生实践的规性要求。

(2)基本要求。

①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等标准和规的要求,制订符合本机构实际的手卫生制度,全面推动手卫生的实施。

②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实施、监测和考核等工作;定期开展覆盖全体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临床科室是手卫生执行的主体部门,日常实施自查与监督管理。

③根据不同部门和专业实施手卫生的需要,为其配备设置规、数量足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速干手消毒液,以及手卫生流程图等。

重点部门、区域和部位应当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④建立并实施科学规的手卫生监测、评估、干预和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2.隔离。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播风险,依法、规地设立有效屏障的规性要求。

隔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明确或可能的感染传播能力的人员,对其按照感染源进行隔离;另一类是具有获得感染可能的高风险目标人员,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

隔离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行为屏障。

物理屏障以实现空间分隔为基本手段,行为屏障以规诊疗活动和实施标准预防为重点。

(2)基本要求。

①根据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特点,制订并实施本机构的隔离措施管理规定。

②对需要实施隔离措施的患者,应当采取单间隔离或同类患者集中隔离的方式;对医务人员加强隔离技术培训;为隔离患者和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隔离患者所用诊疗物品应当专人专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③在严格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照疾病传播途径和防控级别实施针对性隔离措施。

④加强对隔离患者的探视、陪护人员的感控知识宣教与管理,指导和监督探视、陪护人员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选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⑤对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并加以持续质量改进。

3.环境清洁消毒。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诊疗区域的空气、环境和物体(包括诊疗器械、医疗设备、床单元等)表面,以及地面等实施清洁消毒或新风管理,以防控与环境相关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的规性要求。

(2)基本要求。

①确定实施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主体部门及监管部门,明确各部门及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

②确定不同风险区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基本规、标准操作流程和监督检查的规定,并开展相关培训。

③规开展针对诊疗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过程及效果的监测。

④制订并严格执行感染暴发(疑似暴发)后的环境清洁消毒规定与床单元终末处置流程。

⑤明确对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与医疗用水实施清洁消毒、新风管理和进行监管的主体部门及其职责,制订并执行操作规程及监测程序。

4.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对临床使用的诊疗器械和物品正确地实施清洁消毒和/或灭菌处置的规性要求。

(2)基本要求。

①根据所使用可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感染风险分级,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再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清洁、低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和/或灭菌等;相关操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防护。

②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当对污染的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清洗。

但针对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处置前应当先消毒。

③建立针对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规和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

④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符合使用管理规定,在有效期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

⑤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灭菌产品应当符合相应生产与使用管理规定,按照批准使用的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

⑥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符合标准或技术规的规定,做好过程和结果监测,建立并执行质量追溯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对经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物品应当采取集中供应的管理方式。

5.安全注射。

(1)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为有效防因注射导致的感染风险所采取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以及注射后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的临床注射活动的规性要求。

(2)基本要求。

①制订并实施安全注射技术规和操作流程;明确负责安全注射管理的责任部门和感控部门或人员的监督指导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注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

②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废弃;使用的可复用注射用具应当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清洗灭菌;杜绝注射用具及注射药品的共用、复用等不规使用。

③加强对注射前准备、实施注射操作和注射操作完成后医疗废物处置等的全过程风险管理、监测与控制,强化对注射全过程中各相关操作者行为的监督管理。

④提供数量充足、符合规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锐(利)器盒;指导、监督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正确处置使用后的注射器具。

四、感控风险评估制度(一)涵义。

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感控风险开展的综合分析、评价、预判、筛查和干预等活动,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规性要求。

感控风险评估种类主要包括病例风险评估、病种风险评估、部门(科室)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以及感染聚集、流行和暴发等的风险评估。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其科室、部门应当根据所开展诊疗活动的特点,定期开展感控风险评估。

2.明确影响本机构感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

4.建立并实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感染高危人员筛查的工作机制。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涵义。

是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及其传播,根据本机构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开展的监测、预防与控制等活动的规性要求。

目前要求纳入目标防控的多重耐药菌包括但不限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

(二)基本要求。

1.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规,明确各责任部门和岗位的分工、职责和工作围等。

2.依据本机构和所在地区多重耐药菌流行趋势和特点,确定多重耐药菌监控围,加强信息化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部门和易感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

3.加强感染防控、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重症医学和临床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专业能力。

4.加强针对本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

5.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核心措施,核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与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无菌技术操作、标准预防、减少侵入性操作,以及必要的针对环境和患者的主动监测和干预等。

6.规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并规使用抗菌药物。

六、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一)侵入性器械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1.涵义。

是诊疗活动中与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活动的规性要求。

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和透析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基本要求。

(1)建立本机构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侵入性诊疗器械名录。

(2)制订并实施临床使用各类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防控的具体措施。

(3)实施临床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感染病例的目标性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