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七情致病特点有哪些特征-优秀word范文 (3页)

合集下载

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一生总有一种情困扰着你

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一生总有一种情困扰着你

中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一生总有一种情困扰着你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

七情内伤(二)

七情内伤(二)
古语说:“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治什么?治人的思想。
癥瘕:腹腔结块,如卵巢囊肿类,身体内部原有的或气血流动不畅,该排出来而没有及时排出,长期堆积而成的肿瘤结块。
这里简单把情绪对五脏的直接伤害基本都讲了。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大家要仔细体会,不要简单的看字面,这里面牵涉到一个过去讲过的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人的心神对健康的影响。这个神就是指人的第一念,起心动念非常重要,这里概括了心态对脏腑造成的伤害。
七情内伤是怎么来的?古语说得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为什么?不是因为苯,是你的心神,神一动,心态一变,五脏六腑都变了。
病人来复诊,你不用问,一看样子就知道,心态变了。因为人的心神动了,五脏六腑的伤害就都来了。一看他哪里跟原来不一样,面貌改变了,就马上知道动了什么心神了,比如脾胃不对了,是因为想法多了。
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而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等症。郁怒伤肝,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可出现肝经气郁的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或气滞血瘀,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癥瘕等证。此外,情志内伤还可以化火,即“五志化火”,而致阴虚火旺等症或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为什么我一再讲,神不能有病,神有病就是精神病。
脑栓塞的病人为什么爱发脾气?因为你的第一想法首先把别人都看成笨蛋了,行为随着思想走,越骂越觉得他笨,越骂体内的火越往上冒,火一大把心神给烧了,最后火冲到一定程度,也许是脑栓塞,如把血管撑破了,也许是脑淤血。
如果你换个想法,一看他做错了,先不要生气,理解他本来能力就不高,你就教他怎么把事情做好。换个想法,后面的结果是不是会不一样?也就是说你的思想决定了后面所有病情的发展,是你的心态决定着一切。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特点七情致病其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直接伤及五脏:七情过激,或情志刺激过久,可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变化,又可以伤及不同的脏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

(2)影响脏腑气机,导致升降失常:七情内伤致病的第二个特点,是影响内脏的气机升降,使气机的升降协调关系逆乱。

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等。

但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的刺激,虽能影响各个脏腑,然首先影响的是心(即神明之心)的功能,然后方能分别影响其他各脏腑之功能。

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另外,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故肝失疏泄,气机紊乱,情志的抑郁或亢奋失于调节,则又是情志疾病发生之关键。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

临床见气逆作喘,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能利,故气缓矣。

”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医学教育网原创急,肺布叶举,布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而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痠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至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六神无主,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亦会耗伤心神。

《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医学教,育网原创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4)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4)

劳逸失常
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正常的劳动和体力锻炼,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致病。

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的过度;过度安逸,也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1、过劳
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1)劳力过度:过劳伤气。

(2)劳神过度: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心脾。

(3)房劳过度:房事过频则肾精耗伤。

2、过逸
过逸是指过度安逸,长期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而言。

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一)概念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感、情绪反应与认知活动。

虽然“思”指思维活动,属于心理活动的认知系统和过程,但中医传统上常将其与其他情感系统相提并论,合称为七情。

中医学中的情志概念相当于人的情感系统或过程。

情感系统是指人类对各种事物和自身机体状态是否符合需要作出判断而采取不同态度的内心体验。

其代表性心理成分包括情感、情绪与心境,三者密切相关,在心理功能和外显表征方面常难截然分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内心体验的反映。

情绪是一切体验和行为在一定时间内的总的情感状态。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并非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情感与情绪是情感系统的两个主要心理成分,彼此密切相关。

就大脑功能活动而言,是同一类心理功能的两个侧面,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体验,共同表达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态度,二者都必须由刺激引起(外部客观环境或机体内部),以需要为产生的基础,只有与人的需要有关的刺激才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

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学者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别,等同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通常用情感反应、情感活动和情感过程笼统地称呼。

但情感与情绪作为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情绪是偏向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常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心理体验。

情绪总是由当时的情境所决定,随情境迅速变化,不太稳定,比情感更为强烈,具有较多的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可称为“扩大了的情感”;情感则是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着重表明情感过程的感受方面,即情感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七情致病,是指机体感受的情志刺激过于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调节范围,导致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由于情志过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又称为“七情内伤”。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七情内伤致病特点中医学基础知识为卫生招聘中医学考试中常涉及的考试内容,今天为考生提供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1)不同情志刺激对各脏有不同影响:如怒伤肝、喜伤心、思忧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如说: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3)情志所伤影响脏腑关系,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肝胃不和等病证。

心神受碍方可累及其他脏腑。

常犯脾胃,可出现肝脾不调。

(4)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如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见两胁胀满,善太息等症;或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等病证。

又如思虑劳神过度,则伤心脾,可导致气血两虚,而见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等病证。

此外,情志内伤,还可郁久化火,可导致阴虚火旺病证,或引发湿、食、痰诸郁为病。

2.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可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猝倒等。

(2)喜则气缓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

(3)悲则气消可见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

(4)恐则气下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肾精不固,而发生骨酸痉厥、遗精等病症。

(5)惊则气乱可见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或遇事犹豫不决等症。

(6)思则气结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若脾运不健,又可影响胃纳,可见食欲减退、脘腹胀满或腹泻便溏等症。

3.多发为情志病证情志病,系指其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并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如郁证、癫、狂等,以及虽由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

4.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一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是可能加重病情。

如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考题】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的是()A.怒则气上B.喜则气缓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E. 思则气结【正确答案】C【中公解析】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分别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七情致病的条件概述

七情致病的条件概述

(1)外界的不良刺激由于七情是人对现实的对象是否符合人的要求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因而,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作用于人可以产生不良刺激。

如社会动荡,个人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的变迁,亲人的生离死别,工作上的困难,家庭风波,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气候、生产环境的影响等,均可诱发异常的活动,或造成不良的心境。

如果这种不良刺激过激过久,而人又不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坚定的行为方式来控制情绪,不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来驾驭不良心境,就可以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海天医学。

(2)脏腑气血失调客观事物的刺激只有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反映出七情的变化,而脏腑的功能活动又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液的濡润、滋养,所以,七情又是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

因而,脏腑气血失调,又可继发产生异常情志。

如肝病患者疏泄功能失职,常可出现情绪抑郁不乐,多疑善虑,或心烦易怒;心病患者藏神功能失职,常可出现心悸不安,哭笑无常或精神情绪异常等症。

所以,脏腑气血失调也常是情志致病的重要条件。

(3)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个体的性格差异是人体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差异与情志致病具有-定的关系。

性格乐观者,常表现为喜志,喜是-种积极情绪,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素问》)。

气血和平,正气充盛,可减少疾病的发生,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灵抠。

论勇》根据人之勇、怯不同性格,结合体态、生理特征等,将人分为勇者与怯者两大类型。

心、肝、胆功能旺盛,体质健壮者勇,勇者气血畅行,可以防御或消除惊恐等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故虽外界刺激,事过则已,常不病;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弱者怯,怯者心虚胆怯,不仅易惊善恐,而且易致气血壅滞留着,因而外界事物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保持时间也较久,易于情志致病。

大体说来,属阳性体质者,阳盛于阴,在性格气质特征上多自信、兴奋、多喜、无忧无虑、多怒、外向性等;属阴性体质者,阴盛于阳,在性格气质特征上多呈现抑郁、悲忧、沉静、内向性等。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3)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3)

1、饮食不节:饮常应以适量为宜,饥饱失常均可发生疾病。

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

过饱:则饮食摄入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动能力,可导致饮食物阻滞,脾胃损伤,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病证。

2、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了不清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

进食不洁,可引发多种肠胃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

或引起寄生虫病。

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剧烈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3、饮食偏嗜:饮食要适当调节补充,不应有所偏嗜,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需要的营养。

若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则可导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发生疾病。

1)五味偏嗜:
2)偏寒偏热:。

七情致病的特点及原则和方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及原则和方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及原则和方法情志致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

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

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

”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

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

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说明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情志护理的原则和方法: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推荐】“七情内伤”是如何致病的呢

【推荐】“七情内伤”是如何致病的呢

“七情内伤”是如何致病的呢
七情致病的条件:
(1)外界的不良刺激
由于七情是人对现实的对象是否符合人的要求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因而,客观事物及其变化作用于人可以产生不良刺激。

如社会动荡,个人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的变迁,亲人的生离死别,工作上的困难,家庭风波,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气候、生产环境的影响等,均可诱发异常的活动,或造成不良的心境。

如果这种不良刺激过激过久,而人又不能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坚定的行为方式来控制情绪,不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信念来驾驭不良心境,就可以成为致病因素,使人发病。

(2)脏腑气血失调
客观事物的刺激只有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反映出七情的变化,而脏腑的功能活动又依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和血液的濡润、滋养,所以,七情又是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

因而,脏腑气血失调,又可继发产生异常情志。

如肝病患者疏泄功能失职,常可出现情绪抑郁不乐,多疑善虑,或心烦易怒;心病患者藏神功能失职,常可出现心悸不安,哭笑无常或精神情绪异常等症。

所以,脏腑气血失调也常是情志致病的重要条件。

(3)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
个体的性格差异是人体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差异与情志致病具有-定的关。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内伤病因之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

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

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

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

为何“七情”不调容易致病?

为何“七情”不调容易致病?

为何“七情”不调容易致病?*导读:“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会使人发病。

“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时,“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中医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作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皮肤或其它部位侵入人体,它是直接影响到相关的脏腑而得病。

情志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所有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气血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运动,而脏腑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须依赖于气的温煦、血的滋养。

气血是脏腑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则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所以,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七情”致病的特点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使脏腑气机紊乱而发病,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如过度愤怒,则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可见气逆作喘,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等;在生理状况下,心情喜悦,气血调和,能缓和精神紧张,但暴喜或过喜,则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内守,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狂乱,失神妄动等;过度悲忧,则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从而使肺气耗伤,可见精神不振、气短乏力等;恐惧过度,伤及肾气,肾气不固,可见二便失禁,按纳不住,假若恐惧长期不解,可使肾精不固,而发生骨酸、遗精等病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表现为精神不安,惊慌失措,或遇事犹豫不决等;思虑劳神过度,伤及于脾,使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若耗及于心,则心血亏虚,心神失养,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若脾运不健,还可影响食欲,造成腹胀或腹泻。

老中医:“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老中医:“七情”致病有哪些特点?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之七情,人皆有之。

譬如遇可心之事则欣然而喜,见不平之事则愤然而怒,闻伤心之讯则泣然而悲,逢惊怖之事则惕然而恐,此乃人之常情,健康者概莫能外。

这些情感的产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及其情态的自然反映。

一般说来,七情是对客观事物的情态反应,不会使人致病。

只是在突发而又强烈的,或持续时间过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自我调整的能力,而引起气机逆乱及脏腑气血阴阳偏倾时,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宋代医学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七情的常、变作了颇为精湛的分析,指出:七情,人之常性。

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也。

由于七情过激是内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称其为“内伤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根据五行类归的方法,将情志活动纳入藏象学说,并分属于五脏。

具体而言,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内经》的情志分属五脏说,是立足于情志反应源出于脏腑机能活动、依赖于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的认识而展开的。

所谓“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者(同上),就是其立论依据之所在。

即以肝志为怒为例,如果当怒而不得怒,是“将军之官”阳刚之气匮乏,不能疏泄的反映;遇事暴躁易怒,多属其不主谋虑,阳气有余或阴虚无以涵阳的表现。

此外大怒之后,往往有助于宣泄烦懑积怨之类的恶劣情绪而重建心理上的平衡,这就使古人认识到怒有裨于肝气的升发条畅,并可据其情态反应而揆测肝的机能状态。

据此,前人得出了肝志为怒的理性认识。

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而导致情志的异常反应,在《内经》有关篇章比比皆是。

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篇之“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论述,为根据情态异常反应辨证论治提供了脏腑定位的依据。

七情所伤,不同于外感之伤。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多由皮毛口鼻而入,自表入里,从经络营卫之形身罹病而渐及脏腑;七情为病,则内应于脏腑,由脏腑气血阴阳之逆乱偏倾而起,故病多发于里。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

中医怎样认识内伤七情致病《儒林外史》里面有关于范进中举的故事,说他十年苦读一直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一朝中举居然发疯了,癫狂而不认识人。

这就应了中医讲到的“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

情志过度能够让人生病,即内伤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中医认为正常来讲是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情绪,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生病。

但是假如情绪起伏太大,超过了心理承受范围,并且久久不能平息,就会导致气血紊乱。

假如病人在经历很大的心理起伏时候,病情会更加加重,甚至更为严重情况是假如病人患有高血压,加之心情非常恼怒,这时候可能血气上逆,导致突然昏迷,甚至半身不遂。

假如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经历非常大的心理波动时候,往往会伴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更为严重可能猝死。

七情中的“喜”,代表的是心情开心。

但是乐极也会生悲,对“心”也会有伤害。

中医的角度看“心主神明”,心是属于情绪活动的中枢;如果超常的开心。

会导致心神不宁,甚至情绪失控,头晕目眩,行为异常等情况发生。

“怒”是因为不能达到理想的愿望、遭受挫折而形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怒会导致肝气上逆,一般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脑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倒下的可能。

“悲”指当失去亲人或者愿望破灭所产生的情绪。

过度悲伤,会导致肺气耗损,临床表现一般为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少言寡语、气虚胸闷。

“恐”是指当遇到危险无法应对所产生的恐惧不安的心理。

恐惧会导致气不足,肾气失固等现象。

临床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痿以及大、小便失禁、遗精和滑精等。

“惊”指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而产生的非常害怕的感觉。

突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安,猝然受惊会气机逆乱。

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惶恐不安、甚至神志不清。

“忧”和“思”指在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犹豫不决,思虑过重产生的复杂情绪。

这样会导致心脾郁滞,运化失职。

通常会有失眠多梦、精神不振、食少腹胀等症状。

七情一般会引发情志病,情志所带来对脏腑的伤害,也能够在互相之间产生影响,怒对肝造成伤害,悲胜怒;思虑过重伤脾,怒胜思;喜伤心,恐胜喜: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什么叫七情

什么叫七情

什么叫七情?七情致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喜、怒、忧、思、悲、恐、惊,人类的七种情感变化叫做七情。

如果七情太过则为发病因素。

七情属于内因,发生的病证属于内伤病。

七情伤人主要导致人体的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升降失常而形成疾病。

各种情志对不同脏腑各有不同影响。

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忧愁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

七情致病主要是伤气。

《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恐则精却,……故气结。

”可见七情太过使各脏腑气机紊乱,气血失调,特别是使心气紊乱,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导致脏腑之气不调而发病。

病因二:七情、饮食劳逸、外伤

病因二:七情、饮食劳逸、外伤

病因二:七情、饮食劳逸、外伤二、七情证候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

当精神刺激超越了病人自身的调节能力时,便可发生疾病。

七情征候均见于内伤杂病。

情志致病有三个特点:一是由耳目所闻,直接影响脏腑气机,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

如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喜则气缓。

二是与个人性格、生活环境有关。

如性格急躁者,易被怒伤;而性格孤僻者,常被忧思所伤。

三是不同的情志变化,所影响的内脏也不同。

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临床实践证明,情志所伤,能够影响内脏的功能,这是肯定的,至于具体伤哪一内脏,引起何种气机变化,并不一定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机械,只有详细审察病情,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临床表现】喜伤,可见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甚则神志错乱,语无伦次,哭笑无常,举止异常,脉缓;怒伤,则见头晕或胀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善叹息,急躁易怒,两胁胀满或窜痛,或呃逆,呕吐,腹胀,泄泻,其则呕血,昏厥,脉弦;思伤,可见头晕目眩,健忘心悸,倦怠,失眠多梦,食少,消瘦,腹胀便溏,舌淡,脉缓;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脉涩;悲伤,见面色惨淡,时时吁叹饮泣,精神萎靡不振,脉弱;恐伤,少腹胀满,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惊伤,则情绪不安,表情惶恐,心悸失眠,甚至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证候分析】喜为心之志,过喜,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而见精神恍惚,思维不集中,重者神明失主,致神志错乱,语无论次,举止异常。

怒为肝之志,怒则气上,大怒可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而致两胁胀痛,胸闷,善叹息,或见急躁易怒。

肝气横逆,克犯脾胃,胃失和降则致呃逆、呕吐;脾气不升则见腹胀泄泻。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故致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至气血蒙蔽清窍,而突然昏厥,血随气妄行,则见呕血。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可使脾气耗伤,心血亏虚。

脾气虚则运化失健,则见食少,腹胀便溏。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的基本概念(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七情致病特点有哪些特征
七情作为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
界事物的反应。

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引起脏腑气血
功能失调而致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情致病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
家!
七情的治病特点
七情外发,首先扰乱气机:外因刺激诱发情志病变,首先扰乱五脏气机,
导致气机逆乱,发生病变。

七情内发,精气先虚:内因发生情志病变,以脏、精、气、血、阴、阳亏虚,神气失藏,或郁邪内扰神气,发生病变。

七情发病,首伤属脏:情志发病,首伤属脏或属脏先伤发病。

临床上,不
同的惰绪刺激,可影响不同的神脏。

七情发病有反复性:情志病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反复性,如忧郁情绪(精神
抑郁证),稍不如意,病即复发。

七惰发病,有兼夹性:七情的各项致病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往往都是很难截
然分开的,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情绪纠合在一起发病。

七情发病,有周期性:七情致病,有较强的周期性,如男性在八八之年,
女性在七七之年(更年期),肝肾精气亏耗,易出现情志病变。

七情发病,与气候相关:自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情绪,发生病变。

七情发病,有传变规律:七情发病,每种情绪在传变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大怒伤肝,肝怒传子,《灵枢·本神》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

”肝怒传母,《灵枢·本神》说:“肾盛怒不止则伤志。

”肝怒乘土,《素问·玉
机真脏》说:“怒则肝气乘矣。

”肝怒侮金,《素问·宣明五气》说:“精
气并于肺则悲。

”因此《素问·玉机真脏》说:“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
及其传化”,指出了情志病的传变规律。

七情发病淫情交错:七情致病与六淫致病往往有很密切的联系。

七情发病,郁情不离:七情发病与郁证关系非常密切,在情绪不快时,往
往导致气机郁滞发病;而在气机郁滞(气、血、痰、火、食、湿)时,亦易扰乱五脏,导致五神不宁,发生情志病变;七情亦可与郁证同时发病为患。

故陈无择说:“郁不离七情”。

七情发病极其广泛;还可以加重痼疾;七情之间可相互转化。

七情与疾病
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

喜为心之志。

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
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表现为健康的状态。

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

暴喜
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
失神,甚至狂乱等。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

怒为肝之志。

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
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

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
上逆为病。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

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

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

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

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

肾伤
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

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
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

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医|学教育网整理、胁肋不舒等。

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伤,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

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脘腹胀满、四肢痿弱等。

思则气结:气结,脾气郁结之意。

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
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

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
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

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

悲忧为肺之志。

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
种情志表现。

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

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

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

恐则气下:气下,精气下陷之意。

恐为肾之志。

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
心理作用。

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

过于
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

恐惧伤肾,精
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
不能寐等症。

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

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情志活
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

由于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故情志活动
与五脏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应答外界环境而产生情志
活动。

因而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五脏精气
的盛衰及其藏泄运动的协调,气血运行的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变化中发挥着基
础性作用。

若五脏精气阴阳出现虚实变化及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则可出
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
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
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

如大喜大惊伤心,大怒郁怒伤肝,过
度思虑伤脾,过度恐惧伤肾等。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心藏神而为
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控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各种情志活
动的产生,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精气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

各种环境
因素作用于人体,能影响脏腑精气及其功能的,也可影响心神而产生相应的情
志活动。

如《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
魂魄,并该志意。

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
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

”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依赖于五脏精
气充盛及气血运行的畅达,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气血运行,因
而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1.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 考研中医综合考研题型和试卷结构指南
3. 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