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案(气象类)

合集下载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系统的分类:高压系统、低压系统、中性系统。

3. 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气压、温度、湿度、风向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 介绍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高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高压系统的特征:气压高、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2. 高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减少。

3. 高压系统的变化:推移、减弱、消失。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三章:低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低压系统的特征:气压低、天气阴雨、风力较大。

2. 低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增多。

3. 低压系统的变化:发展、减弱、消散。

教学活动:1. 讲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四章:中性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中性系统的特征:气压适中、天气多云、风力较小。

2. 中性系统的形成:空气水平移动、温度适中、水汽适量。

3. 中性系统的变化:稳定、转变、发展。

教学活动:1. 讲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中性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五章:天气系统的观测和预测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天气系统的预测原理和方法。

第二单元第二课《气象万千》教案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气象万千》教案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课题:气象万千【教材分析】从教学内容看,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象万千”“众多的河湖”“风光迥异”四部分,前三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最后一部分是前三部分的总结和延伸。

内容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磨合。

从知识结构来看,从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简单,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个体差异大。

因此,需要耐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使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认识世界各地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形容一个地区气候的主要要素。

3.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理解世界各地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性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4.通过比较分析,了解气候的多样性、主要气候的分布地区及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气候的特征与分布,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关系。

2.学习难点: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1.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教学过程】【初识气候】一则出错的文成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文成县2000年到2016年期间,晴转多云到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阵雨,风力零到十二级不等,最低气温16℃到18℃,最高气温25℃到39℃。

【提问】你认为这则天气预报有何不妥之处?生1:天气是短时间的,不稳定的。

生2:气候是长期的,而且比较稳定。

【承接】天气是短时的,多变的,气候是长期的、稳定的。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气象万千》。

同学们看书第33页第一段,找到气候的概念,作好标记。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文成天气预报开始,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思考引出课题《气象万千》。

小学科学2天气的影响(教案)

小学科学2天气的影响(教案)

小学科学2天气的影响(教案)小学科学2 天气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图片、气象仪器模型、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天气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请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步骤二:学习(15分钟)1.通过图片和教学课件简要介绍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风等。

2.探讨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多云会降低光线强度、雨天需要带雨具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1.呈现一个案例:小明计划周末和家人去公园野餐,但听说有可能会下雨。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下雨了,小明该怎么办?2.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意见。

3.分享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相应行为和准备。

步骤四:实践操作(30分钟)1.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模型,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亲自操作气象仪器模型,并进行测量和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风向和雨量。

3.帮助学生分析结果并思考,不同气象现象对气象仪器的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步骤五:反思与讨论(10分钟)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天气预报?b.掌握天气情况对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有帮助?2.引导学生讨论天气预测的重要性,例如安排户外活动、选择合适的衣物等。

3.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并制作天气日记。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气日记,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和出行。

3.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5节天气预报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第5节天气预报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5节天气预报一、教学目标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

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5.知道天气预报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

6.搜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看天气图。

三、教学过程:(一)怎样看天气情景1:神舟六号就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国人民的骄傲顺利地升上太空。

就在那一天的早上,神舟六号差点不能升空,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答:天气,因为那天下雪了,如果雪再大一点,那神舟六号恐怕就飞不上去了。

问题1.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谈一谈)问题2.你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①看电视、听广播、拨气象预报电话、查互联网。

②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③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问题3.展示书本上关于上海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 ℃~23 ℃)。

从中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介绍各种天气用语的含义及符号。

答: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

(二)天气图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可以反映出天气形势)观察天气形势图回答:1.B 、C 两点代表什么?2.A 点的气压是多少?注: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等压线高气压:中央气压高低气压:中央气压低1.A 点的气压和B 点的气压相差多少?2.A 和B 的天气怎样?3.假如B 地长期被高压系统控制,那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多晴燥天气低压系统:多阴雨天气讲解:由于空气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如果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温相差较大,那就形成另一种重要的天气系统:锋。

介绍锋:锋是会移动的。

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大风、降温、降雨天气。

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的天气。

小学科学20小小气象员(教案)

小学科学20小小气象员(教案)

小学科学20小小气象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气候现象,让学生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海报,用来展示气象现象的照片。

2. 温度计、湿度计、压力计等测量气象要素的工具。

3. 各种小实验所需的材料。

4. 课堂布置:准备一个小型的气象观测站,包括测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气象概念,通过幻灯片或海报向学生展示各种气象现象的照片。

例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引发学生对气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气温(1)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进行气温观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点,定期进行温度观测,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数据,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3. 学习湿度(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不同的地点测量湿度,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制作湿度变化图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学习气压(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气体的压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测量压力,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制作气压变化图表,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5. 学习风力(1)介绍风力的概念和分类,在幻灯片或海报上展示各种风的图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观察周围的风向和风力,并记录数据。

(3)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制作风向和风力图,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6. 气象预报(1)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分析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气象预报,每个小组负责预测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5节-天气预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5节-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收集天气预报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2、分析、介绍天气预报的模式学会看天气预报和简单的天气图;3、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利用天气图会判断天气状况,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4、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尝试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认识到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天气对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衣食住行都与天气有关,在前几节内容中介绍了天气的主要要素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本节在此基础上介绍收集气象的信息、判断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的一般方法,学会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预报天气的简单方法,对学生十分有益,也会使学生感到科学与生活的贴近。

3重点难点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天气系统;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形势。

难点: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

4课前预学1、课前让学生收集当天当地的天气预报,并说明自己是怎样获得的(至少两种及以上),2、预习书本《天气预报》完成预学单。

3、寻找几条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的时候选择了出游,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呢?活动2【活动】预学检测天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

以小组为单位,互查预习作业,对有问题的答案,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号,以便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及时提出问题。

(2分钟)活动3【活动】交流展示通过昨天的天气收集,小组汇报组内每位同学获取的途径,说说你们是怎样获得天气信息的?其他小组如有不同,加以补充。

(1分钟)小结: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途径有:看电视、听广播、拨打气象预报电话(12121或96121)、查看互联网(报纸、查看手机短信)等,天气预报方式特点是:有的听声音,有的看文字,有的图、文、声并茂。

其中,我们接触较多的一般是广播天气预报和电视天气预报。

小组讨论收集的天气预报信息,找找信息里包含了哪些天气要素,分析这些要素的含义。

《第二章第5节天气预报》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5节天气预报》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天气预报》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天气预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气象观测的方法、气象图标的识别及简单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

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气象学的概念。

2.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和气象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能够正确识别气象图标和基本了解各种天气符号的意义。

4. 了解大气中主要的气象要素和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5. 初步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参与程度和发言质量,评估其对气象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小组活动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与协作、信息的整合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来评价。

3. 课后作业评价:根据作业完成的质量、准确性和创新性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天气预报。

2. 知识讲解: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讲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重点介绍气象观测的方法和气象仪器的工作原理,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同时,介绍气象图标的识别方法及各种天气符号的意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简易气象观测工具进行实地观测,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气象知识分析观测数据,尝试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4. 深化理解:通过讲解大气中主要的气象要素和它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天气预报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通过简短的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气象图标识别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一份简易的气象观测记录表,要求学生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并尝试分析原因。

第二章2,3天气教案

第二章2,3天气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3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低压系统、高压系统、高压脊和低压槽。

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锋与天气、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对锋这一天气系统的学习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重点难点重点 1、锋的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难点 1、理解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小组讨论、图表绘制、分析、规律总结板图、图表、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锋与天气、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书中给出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有二:①冷锋及天气。

我国冷锋活动普遍,冬季可遍及全国,夏季主要在黄河以北。

②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影响。

夏季东南沿海主要受热带气旋影响,大陆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冷高压影响。

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

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

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
标题:大班科学教案——气象预报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基本的气象知识,知道气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天气现象,能根据天气符号进行简单的气象预报。

3.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
1. 气象相关图片(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天气预报视频或音频。

3. 各种天气符号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孩子关注并讨论视频中的内容。

2. 讲解环节:
- 教师讲解各种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

- 引导孩子理解天气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如穿什么衣服、是否可以户外活动等。

3. 实践环节:
- 教师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卡片,让孩子们尝试理解和记忆。

- 随后,教师模拟不同的天气情况,让孩子们选择正确的天气符号进行预测。

4.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

四、活动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2. 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小小气象站”,让孩子参与制作每日的天气预报。

五、教学反思:
在本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候与气象导学案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候与气象导学案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候与气象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气候和气象的定义和区别- 掌握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候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观测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和特点二、教学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概念- 气候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2. 气象要素与气象仪器- 气温、降水和风向的概念和作用- 常用的气象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南极、北极、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原因解释三、教学重点- 学会对气候和气象的定义进行辨析- 掌握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候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 学生讨论- 实例分析- 观察实验五、教学过程六、作业布置- 查找并收集有关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仪器使用的相关资料,写一份小结报告。

七、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评价- 书面作业评价- 小结报告评价八、教学资源- PPT演示- 气象仪器展示- 天气图片或气象数据以上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候与气象导学案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气候要素的作用,掌握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作业部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对比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情况,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此教案旨在简明扼要地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气象探索:认识气象知识教案

幼儿园大班气象探索:认识气象知识教案

幼儿园大班气象探索:认识气象知识教案1. 前言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而气象知识作为孩子认识自然、了解环境的重要一环,通过气象知识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关怀意识。

本篇文章将围绕着幼儿园大班的气象探索,设计一份教案,帮助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认识气象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2. 教案设计1)活动目标:通过气象探索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气象知识,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活动准备:- 制作简易的气象仪器,如风筝、风车等,让孩子亲自参与制作过程。

- 准备图书、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和气候特点。

3)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引导孩子关注天气a. 每天安排一名孩子担任“小气象员”,负责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

b. 在教室设置一个简易的气象观测台,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温度、风力、天气情况等数据。

- 第二阶段: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a. 组织孩子们观察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产生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

b.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雷暴、阳光、雾气等天气现象,展开讨论。

- 第三阶段:制作气象仪器a. 引导孩子们制作简易的风筝、风车等气象仪器,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风力、风向等概念。

b. 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的气象观测和测量,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力量的神奇和美妙。

4)活动总结:- 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和实际体验,帮助他们总结认识到的气象知识,如风的成因、雨的形成等。

- 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 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天气、制作气象仪器等方式,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活动,培养环保意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气象知识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气象探索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小学生科学课教案了解气象知识

小学生科学课教案了解气象知识

小学生科学课教案了解气象知识小学生科学课教案:了解气象知识引言:气象是我们周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气象知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气象知识,通过学习天气现象和气象仪器的使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和相关气象术语的含义。

2. 掌握常见的气象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培养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数据的能力。

4.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实物图片,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气象仪器模型,包括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仪等。

3. 学习笔记和记录表格,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气象知识(10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实物图片,向学生介绍和解释不同的天气现象。

例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并与课堂所述进行比较。

步骤二:学习气象术语(15分钟)解释并让学生记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气象术语,例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认知。

步骤三:认识气象仪器(20分钟)展示气象仪器模型,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及其用途。

例如,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湿度计用于测量湿度,风向风速仪用于测量风向和风速等。

鼓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提问和互动,加深对仪器的理解。

步骤四:气象观察实践(30分钟)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气象观察实践,每个小组配备一套气象仪器模型和记录表格。

要求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并使用相应的仪器记录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数据。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步骤五:数据分析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关的图表或图像。

帮助学生发现天气现象和气象数据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

步骤六:课堂展示和反思(10分钟)邀请学生就本次学习进行展示和分享,鼓励他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气象常识教案学案

气象常识教案学案

气象常识教案学案气象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气象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习气象常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气象常识,我们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和学案。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气象常识教案学案的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吧。

一、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1.教案的编写方法教案是老师授课的指导书,是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案八要素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具准备、课堂检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但针对气象科普课的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1)针对气象科普课要特别注意教材的选取,选用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生动形象的和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实验材料。

最好能在学校气象站和气象科普馆等地取材;(2)编写气象科普课教案时要着重体现气象知识的实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气象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针对气象科普课“因材施教”原则更加重要,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年龄、学科水平、地理位置和地区特点等因素,制定教学方案;(4)教科书仅仅是教具之一,更应该注重利用多种现代化、生动化的教材和图片展示,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吸引他们的兴趣。

2.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在科普课上注重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好实验计划,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因为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和理解气象知识,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2)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气象变化的规律,以及气象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人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联系和影响;(3)科普课的教学评价时,必须兼顾成绩和成长,即成绩评价和素质评价并重,既要突出学业成绩,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学案的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1.学案的编写方法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指导书,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等。

针对气象科普课,学案的编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初中地理气象教案

初中地理气象教案

初中地理气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学会阅读简单的气象图表,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3. 掌握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提高学生的气象实践能力;2. 学会运用气象资料归纳地区的气候特征;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增强学生的气象意识,关注气象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气象图表的阅读与分析;3. 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4. 气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 气象图表的阅读与分析;3. 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1. 气象图表的阅读与分析;2. 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雨、气温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象。

2. 讲授新课:a)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b) 气象图表的阅读与分析:教授学生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信息。

c) 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常见的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台风等,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等数据,并绘制相应的气象图表。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气象图表的阅读方法。

拓展学生对气象科学的了解,鼓励学生关注气象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环节:评价学生在气象观测、图表绘制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五年级科学上册气象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气象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气象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气象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观察天气的方法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技巧;- 了解不同气象现象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的服装和活动计划。

教学内容1. 气象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气象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气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天气的方法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天空、测量温度和风向等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记录每日的天气变化。

3. 不同气象现象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研究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雪等;- 探讨不同气象现象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4. 制定合理的服装和活动计划- 教导学生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合的服装;- 引导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的室内和室外活动计划。

教学活动1. 观察天气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天空、测量温度和风向的实验;- 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 气象现象图示- 展示不同气象现象的图片和简单解释;-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气象现象的特征。

3. 天气服装选择游戏- 设计天气服装选择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服装;- 引导学生解释选择的原因。

4. 活动计划制定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室内和室外活动计划;-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计划并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 图片展示气象现象的图片;- 实验材料,如温度计、风向仪等;- 游戏规则和天气条件表。

教学评价- 观察天气实验的记录和讨论;- 学生对气象现象特征的描述和解释;- 天气服装选择游戏中的选择和解释;- 活动计划的合理性和清晰性。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气象教案的内容和安排。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和掌握有关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变化、选择合适的服装和活动计划等方面的技巧。

气象教案大全初中版

气象教案大全初中版

气象教案大全初中版一、活动背景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气象站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气象知识,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气象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气象站设备、气象观测表格、相关气象知识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气象站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2. 活动一:参观气象站(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让他们了解气象观测设备及其作用。

(2)学生现场观察并记录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

3. 活动二:气象观测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观测一种气象要素。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教他们如何正确记录数据。

(3)学生将观测数据填写在气象观测表格中。

4. 活动三:分析气象数据(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

(2)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他们的发现。

5. 活动四:气象知识讲座(1)教师讲解气象基础知识,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定义和单位。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6.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他们的感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探究气象知识。

五、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测气象数据,深入了解气象变化。

2. 学生可以参观气象台,了解气象预报的制作过程,体验气象工作。

3. 学生可以参加气象知识竞赛,提高自己的气象知识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气象站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了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案
一、章节名称:本专业概要、就业走向及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概述
二、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气象类专业培养内容和方向,对未来的走向有大致的认知并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达到最优要求,争取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课时:2学时
四、教学重点:气象专业课程概要、就业走向及从业人员所需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五、教学难点:大学期间如何更好地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竞争需要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PPT
七、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融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
八、教学过程:
1.导言
从高中课程入手,告诉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仅仅是基础知识,是为大学各专业的学习做好铺垫,解读大学专业的概念,尤其是对气象专业的详细讲解。

(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
互动:
(1)请同学们谈谈填报高考志愿时一些情况。

(2)请同学们谈谈在填报专业前是否对气象类专业概况、专业出路、就业及深造前景有过调查和了解。

(3)在大概了解所学专业概况后还有哪些困惑,对学好本专业有无信心?
2.介绍本章节主要内容
(1)专业概况、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安排等内容
(2)专业升学和就业方向
(3)大学期间可以获得的职业证书和工具证书
(4)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5)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3.专业介绍——以xx专业为例
(1)培养目标
(2)培养要求
4.本专业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xx专业为例
5.本专业课程概要——以xx专业为例
(1)主干学科
(2)主要课程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4)主要专业实践
6.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所修学分要求——以xx专业为例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学分
专业主干课程:必修学分
通修课程:选修学分
专业方向课程:选修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学分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共计:学分
7.所学专业深造和就业方向——以xx专业为例
(1)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2)学生就业方向
8.气象类专业所获得的专业证书和工具证书——以xx专业为例
(1)工具类证书: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英语、全国(江苏)计算机二级及以上证书、普通话证书等;
(2)专业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3)技能证书:
(4)出国证书:雅思、托福、GRE。

9.转专业
第一学年结束,有同学可能会有转专业的要求,课上带领学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
温馨提醒:一年以后本专业考试排名前20%的可以获得转专业资格。

大四考研时可以报考自己心仪的专业。

举例:既来之则安之,勇于接受现实,面对一切。

(1)一东北朋友,报考南林,调剂到道路桥梁专业,工作几年后考到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设计专业,现就业于南京交通科研所,比博士还有优势,有工作经历。

(2)农资专业、环科生态学等专业学生考研到工科类专业,都是优秀学生。

10.从业人员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职业素养:诚信感恩、敬业奉献、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管理才能、交际能力个人修养:礼仪文化、交际文化、心理素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选择与放弃、专业技能:复合人才、学习能力、敏锐的商业头脑、创新思想
11.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1)综合能力:
知识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表达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2)综合素质:
知礼
诚信
担当
勤奋
超越
12.课程互动
(1)为什么学校强调教学楼、办公楼、毕业典礼现场(体育馆内)不能穿拖鞋进进出出?
(2)问题(1)中所涉及内容是否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这和就业有无关系?
(3)请介绍国内外优秀企事业单位的文化特点?
13.总结及课程回顾
通过课程介绍,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自己所学专业并对大学应当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清晰的认识,有的放矢的进行大学四年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