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教案1 湘教版上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范文大全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范文大全第一篇:第 19 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第 19 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知识与能力】佛教传入的时间,道教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与体例;秦汉时期雕塑与绘画的突出代表——秦兵马俑、汉马王堆帛画【过程与方法】调查与了解、实物感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司马迁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欣赏秦陵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教学难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概述本课知识要点,强调重点三、新课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佛教的起源、传入、教义、主要建筑;(2)道教的兴起、概况、主要教义。
2、讨论交流: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到东汉初年传播开来,其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3、提问: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4、讨论交流:道教的教义是什么?它适应了统治者的什么需求?(指名回答)5、佛教与道教比较简表6、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简介;(2)的记载范围、内容、体裁、意义(3)鲁迅对《史记》的评价(4)由司马迁的事迹为引子进行思想教育7、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1)秦兵马俑的出土地点、地位(2)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地点、地位(3)谈看了兵马俑后的感想8、课后小结9、巩固练习【板述设计】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佛教传入: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兴起:兴起于东汉时期,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巫术和道家思想作者:司马迁体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影响:开创的纪传体,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遗址: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规模:仅秦陵东侧陶俑坑内就有兵俑7000余个、马俑600余匹、战车100多辆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马王堆帛画: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第二篇:《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3第19 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一、课标内容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文学和艺术 教学设计
第19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黔西县第四中学政史地教研组袁兴贵教学目标1.佛教传入的时间,道教兴起的时间;2.《史记》的作者与体例: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秦汉时期雕塑与绘画的突出代表——秦兵马俑、汉马王堆帛画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教学难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教学过程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你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这条路上往来不息的驼队、纷繁忙碌的商旅,这象征着汉王朝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的繁荣。
这是因为,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和初步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在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
我们在第18课已经深深地被秦汉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所折服,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此时的人文科学成就吧。
”【第一目: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动手”作了预习工作——“我们的附近有哪些佛教寺庙和道教胜地?”有哪位同学做了调查和了解的,请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长沙有著名的开福寺,还有岳麓山上的云麓宫。
生:我去过南岳衡山,衡山的寺庙香火很盛。
【学生活动。
介绍了解的知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出现只谈佛教寺庙或者只谈道教胜地的情况,尽量让学生两方面都能谈到。
】师: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是在西汉末年由中亚地区传入中原的,所以,它属于外来宗教。
(课件:示意图《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动态演示佛教由中亚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路线,以及早期道教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产生。
)师:相传西汉末年,两个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释迦牟尼像来到洛阳,所以叫做白马寺)师:佛教认为人死后可以投胎转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提倡顺从忍耐,这些,老百姓和统治者都接受,因而逐渐流行,经过千百年来与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佛教。
在西汉末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东汉时期,道教也兴起了。
师:图片上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是老子。
师: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
奉老子为教主。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12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间,两大宗教的基本教义;探究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2、掌握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内容,明确《史记》的历史地位;3、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确其在中国艺术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佛教、道教两大宗教基本教义的学习,逐步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客观因素,培养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兵马俑艺术成就的了解,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语言讲授、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秦汉时期人文科学的成就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知;2、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初步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习惯;3、通过对祖国悠久灿烂的古文化的初步了解,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体会和实践爱国主义。
(四)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五)教学难点:佛教和道教对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六)授课过程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观察照片,说一说他们是什么身份?和尚(佛教徒之一:佛教徒是佛教的弟子也称谓僧侣,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道士(道教徒之一)他们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译: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3.除从寺院、道观外,我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到过佛教徒和道教徒?影视作品,书籍里,绘画中,石窟、壁画、雕塑中等等。
4.猜一猜:下面的信息,是与属佛教有关,还是与道教有关?(1)名著《水浒传》第一回是《张天师祈禳瘟疫》,讲述宋徽宗请张天师做法消灾。
(2)文学遣词如:世界、无常、实际、刹那、绝对、大千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等词语都来源于()。
(3)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世界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建立和汉朝的发展。
2. 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等。
3.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包括《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以及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
4. 掌握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包括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
5. 了解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包括陶塑艺术、铸铜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2.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
3. 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
4.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宗教哲学的复杂性。
2.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 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艺术品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提问:你们对秦汉时期有什么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是谁?二、科技成就(15分钟)1. 讲解太初历的背景和意义。
2. 介绍张衡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等。
3. 讲解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及其意义。
4. 引导学生讨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15分钟)1. 讲解《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2. 介绍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如《长歌行》、《短歌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体会其风格和特点。
四、宗教哲学发展(10分钟)1. 讲解儒学在秦汉时期的改造和发展。
2. 介绍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时间,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讲解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哲学对秦汉时期社会的影响。
五、艺术成就(10分钟)1. 讲解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如兵马俑等。
2. 介绍秦汉时期的铸铜艺术,如四羊方尊等。
3. 讲解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如马王堆帛画等。
第19课秦学和艺术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它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进步作用 ,又斥责秦始皇的暴政,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揭竿而起的正义性,因此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 范.
• 4、我们从中学到了司马迁哪些品德?
实事求是、敢于直书、正直的优秀品德
前事之师
结合文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 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生活中的挫折。
1.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 2.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 的生命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3. 他是 迁读年 汉子 了 一以 万 轻 人 长 谁呢? 部后 卷 时 他 , 。 司 不著 书 去 生 生 我 马 朽书 , 各 于 活 国 迁 如果你还没猜出的 的立 行 地 史 在 古 : 话,那你至少知道 名说 万 寻 官 汉 代 姓 他说的这句话 :伟司 著的 里 访 世 武 《厚 路了家帝大马 人固有一死, 史实 , 许 , 时 的 , 记基 奠 多 爱 期 史 名 或重于泰山, 》础 定 名 好 。 学 迁 或轻于鸿毛 。. 了 胜 文 。家 , 写司古史 , 出马迹, 西字 。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 秀的文学作品。
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有耳 已 种, , 乎王 死 壮 ?侯 即 士 将举不 相大死 史 宁名则 记
——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史记》的:
• 1、体裁 纪传体通史
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的史事
• 2、内容
• 3、为什么这本书能成为后世纪传体史 书的典范?
4.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 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你是否知道“千 手观音”、“功德无量”的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 (D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等来自于佛教的一些语言在我们的身边常能 听到,这说明佛教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 知道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吗?( C ) A.春秋时期 B.秦朝 C.西汉末年 D.东汉时期 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D ) A 黄帝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蔡伦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设计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案马发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能力目标: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观因素,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3、方法与过程:感知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调查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
感知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在史学上的影响,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德育目标;了解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5、重点:司马迁与《史记》难点: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原因二、课型:公开示范课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教师提问并小结1、上节课我们所学课文的标题叫什么?2、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谁改进了造纸术?他是哪个时期的人物?3、东汉时期成书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书是什么?4、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是哪两位?他们各有什么重要成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指出其中的不足。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归纳学习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19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二)学生读标题,初步知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师点明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识记课文标题。
(三)讲授新课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教师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炼制丹药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教。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第 19 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 19 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时间,两大宗教的基本教义;2、探究佛教、道教对我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内容;明确《史记》的历史地位;4、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确其在中国艺术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大宗教的传播和发展的学习,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佛教、道教的学习,树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平等的观念,形成宗教文化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意识。
通过对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的学习,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严谨求实的作风。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难点:佛教、道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度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能会遇到天灾人祸或生理病痛等各种苦难。
人们追求幸福,却常在苦难中感到无助,于是幻想有一种力量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幸福的彼岸。
这是宗教产生和人们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
【新课教学】: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1、佛教的传入(1)、佛教的起源:佛教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
(2)、佛教传入的时间:西汉末年。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和西域国家的文化交往到达增强了。
佛教也沿着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西汉末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使臣来到长安,口传佛经,佛经因其主张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很快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开来。
到东汉明帝时期,对于佛教的推崇更是前所未有的,并派人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随后各地开始大造佛寺,并且铸造人们尊奉的佛像。
佛寺也成为佛教信徒传播佛法的法定场所。
(3)、传播的原因: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学 习 目 标
3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1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2
通过对佛教与道教的比较,培养概括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学习司 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辉煌成就,培养勇于 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白马驮经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自 主 学 习
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 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 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摹写浮屠的遗像。蔡等后来和天竺高僧迦 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中国有佛教和跪拜的仪规是从这时开始的。蔡等 又带回佛经四十二章和释迦牟尼的立像,明帝令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安放在 清凉台和显节陵上,经藏在兰台石室。蔡等是用白马把佛经驮回洛阳的,明 帝因此在洛阳城雍关之西,建了一座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后来都是在 这座寺庙里圆寂的。 1.阅读“白马驮经”故事。你从 故事中知道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北武当山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4.你到过哪些道教名山?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道教有关? 白日飞升;长生不老;金浆玉液;脱胎换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冠李戴;胡说八道;不三不四;返老还童;天官赐福;鹏程万里; 大音希声;不食烟火;洞天福地;金童玉女;袖里乾坤;壶中日月; 清静无为;餐风露宿;无中生有;内圣外王;三魂七魄。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最新课件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佛祖简介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释 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 迦牟尼生活的时代,约为公元前六 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 孔子同时,透过释迦牟尼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他虽被尊 为圣人,且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崇奉敬仰,但他是人不是神, 在获得觉悟之前,也曾有过疑惑痛苦,但他超出常人之处, 是以己之苦推及众生之苦,从而生起解脱之无上悲愿,他舍 弃了常人所羡慕的一切财富、王位、妻儿,毅然出家修道, 历经六年,艰苦备尝,终于断除各种无明烦恼,觉悟到宇宙 人生的实相,获得根本解脱。
以先秦时代的哲学家老子为其创始人,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 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 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 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 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
史学和艺术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列举雕塑、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2.司马迁与《史记》
3.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佛 教
道 教
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广泛流行于 亚洲的宗教和哲学。它 对东方世界的宗教、文 化、社会生活发挥重要 作用。佛教于公元前6世 纪产生于伽毗罗卫国 (现尼泊尔境内)。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 传入中原地区,东汉初年开始逐渐兴盛。
古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而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
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佛教传入中国
河南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朝廷斥资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 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公元六十四年),明帝 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 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 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建成后,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在其内,译出我国第一 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从此,白马寺逐渐成成为中国佛 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 由于白马寺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因此,千百年来, 白马寺一直被东亚文化区域奉之为“释源”、“祖庭”。
推荐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学习目标:①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②了解并掌握《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学习重点:司马迁与《史记》。
学习难点:佛教东来,道教兴起。
※预习案:(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佛家传入和道教兴起⒈佛教的传入:佛教起源于古代,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
⒉佛教的发展:佛教提倡“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麻痹人民的反抗意志,要放弃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阶级压迫的斗争,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因此佛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⒊道教的兴起:道教兴起于,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⒋道教思想来源:道教把民间流行的神仙巫术和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奉为教主。
⒌道教的发展: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对我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和哲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司马迁与《史记》⒈作者:是西汉时期杰出的,他阅读大量藏书,游历很多地方,访求历史古迹,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因触怒汉武帝被处以残酷的刑罚,备受摧残,但他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
⒉体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⒊内容:《史记》共篇,52万余字,叙述了从到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
⒋影响:司马迁开创了编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史记》是一部不朽的,也是一部优秀的。
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⒈兵马俑遗址:秦始黄陵位于临潼以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恢宏。
⒉兵马俑规模:仅秦陵东侧陶俑坑内就有兵俑7000余个、兵马俑600余匹、战车100余辆。
⒊马王堆帛画特色:秦汉绘画艺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线条流畅,笔法娴熟,色彩绚丽。
⒋帛画地位:是汉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我的疑问:※探究案:观察右边这幅图。
⒈图中人物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位人物是谁?撰写了一部什么书?⒉请简单介绍一下图中的人物,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⒊图中人物所撰写的这部书,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探究式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宗教
提问:
1.你知道中国都有什么宗教?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这些宗教在中国是怎样出现的呢?
我们来学习这一课了解这一内容。
一、宗教
1.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
回答:略
2.道教的兴起
(1)东汉时兴起的。国产的宗教。
(2)教义:以“道”为最高信仰,修身养性,炼制丹药,追求长生不老。
(3)影响深远
(秦皇汉武的求药迷信活动)
司马迁和《史记》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52万字。
时间断限: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2)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是舶来品,进口的。
(3)基本教义
人死后能够转世再生。人在今生如果能够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的因果报应说。
(4)封建统治者扶植和提倡。
(5)对我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影响。
问题设计:(讨论)
佛教为什么会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支持?当时的许多平民百姓为何要信仰佛教?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受到佛教的影响?
课题:第12课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区(县)、学校
姓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秦始皇陵兵马俑。
2.过程与方法:多视角看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3
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写作范例。
前事之师
结合录像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写 《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 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你认识这些文物吗? 它们是哪里出土的?
1、秦始皇陵兵马俑: (1)是秦汉时期雕塑 作品的代表。 (2)地位:是迄今为止出 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 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看了兵马俑 图,你的感想如何?
课后巩固
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 D.东汉末年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 D《史记》
3、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翻阅下列哪部著作( A《论语》 B《九章算术》 A.画像石 A《汉书》 B.铜奔马 C《孙子兵法》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 国家的建立
《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邵阳市宝祥寺
佘湖山玉清宫
第 19 课
宗 教 史 学
佛教传入和教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
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艺 术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佛教起源于哪里? 它是怎样传入中原 的呢?什么时候传 入中国?
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珍品。
课堂小结
秦汉时期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带来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佛教的宽容向善;道教的修身养性;史 家的秉笔直书、铁骨峥嵘;秦俑的鬼斧神工;帛 画的诡异绚烂。看到这些,你感受到了什么?当 历史的画卷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回望过去,你 是否发现了一种历史的美,你是否聆听到了一种 历史的回声,你是否感受到自己的血管中流淌着 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坚定意志和向上 的精神?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中学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无答案)
【学习目标】1.知道佛教史在西汉时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兴起于东汉;掌握《史记》的作者和它的体例,学习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秦兵马俑是已知的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了解秦汉的绘画艺术。
2.能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基础扫描】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1、佛教:起源于,末年由传入我国中原地区2、道教:兴起于初期,它把民间流行的和的一些思想结合起来,奉为教主,是我国的宗教(二)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时期杰出的史学家。
其代表作是《》2、《史记》内容:叙述了从到时期多年的历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地位:《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三)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秦兵马俑:是时期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宝库马王堆帛画:长沙出土,它的艺术价值:是汉代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的珍品【合作探究】1.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看了书本上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后,你有何感想?2.从司马迁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3.试着将本课知识制成图表。
【巩固提升】1、舞蹈家邰丽华带领盲人艺术团在春晚上表演了舞蹈《千手观音》,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请问与《千手观音》有关的宗教是()A.儒家学派B.佛教C.道教D.墨家学派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与下面哪个宗教有关()A.佛教B.伊斯兰教C.道教D.天主教3、他直笔记事,甚至敢于批评当时的汉武帝“穷兵黩武,迷信神仙”,因此,他写的史书历来被视为“信史”。
他是()A.司马迁B.班固C.商鞅D.张骞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此名句出自哪一著作()A.《离骚》B.《论衡》C.《史记》D.《后汉书》【学后反思】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什么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右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①D. ③④。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ppt1
佛教和道教都对我国文化 四川青城山 有深远影响 (字词〈如无常〉、音乐、 道教发源地。公元143年“天 师”张陵来此结茅传道,著 医学等) 道书24篇。
老 子
道教又适应 了统治者什么需 求呢?
齐云山
名 山
佛教与道教比较简表
发源地 传入或兴 起时间
宗教场所 主要教义 佛教 印度 西汉末年 传入中原 寺院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道教 中国 东汉时期 兴起 道观 修身养性 得道成仙
第三轮
知识运用
比赛方式:各抒己见,自由答题;
列举秦汉时期史学和艺术方面的 突出成就?
史学方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书的编 写体例,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艺术方面: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 奇迹”之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 最大艺术宝库;马王堆帛画是汉代帛画 中的精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想一想
为什么统治者对 佛教和道教大力扶植 和提倡呢?
符合统治者 的愿望,有利于 统治
司 马 迁
司马迁与《史记》 汉朝人,我国古 代杰出的史学家 和文学家。其著 作《史记》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
• 思考:1〈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 2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历史? • 3其特点是什么? • 答: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130篇,52多万字。 • 2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 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 • 3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 文笔生动。
第二轮
知识深入
准备时间:每个问题1分钟; 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比赛方式:小组派代表答题;
1、佛教传入
你知道佛教起源于 哪里吗?它是怎样 传入中原的呢?
岳麓版七年级上教案 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初一历史(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司马迁与《史记》。
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2.学会如何看待和评价“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的史实,进一步理解他得到后人尊敬和赞扬的原因。
3.认识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各类雕塑作品,培养艺术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司马迁与《史记》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和评价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教学过程关键点拨一、导入新课复习秦汉的科学技术一节的内容:二、自主合作与探究1.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容。
并探究以下问题:(1)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道教兴起于哪个朝代?(2)简述《史记》的作者、体例、记录时间和历史地位。
(3)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艺术地位如何?马王堆帛画在我国历史上的艺术地位如何?2.合作探究为什么司马迁得到后人的尊敬和赞扬?三、自主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正、强调、补充。
师生互动,学生订正错误内容,完成“自主探究”部分的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教材内容,做到“三讲”“三不讲”,并注意以下问题:(1)通史是指对各个时期史实连贯叙述的史书,简单地说就是从古到今的历史。
与其相对的是断代史,即专门叙述某个历史时期的历史。
)(2)秦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瑰宝。
四、自主拓展与运用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古代历史学家、文学家。
你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五、课堂小结填写表格门类代表人代表作代表作的历史地位史学板书设计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文学艺术史学:《史记》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教后记。
第19课秦汉的宗教、文学和艺术
第 19 课
游景点、知史事
佛教四大名山
宗教
道教四大名山
司马迁故居 史学
秦始皇兵马俑 长沙马王堆帛画 艺术
佛教的传入
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它是怎样传入中 原的呢?
印度;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宣扬什么?如果你
马 王 堆 帛 画
佛教与道教比较简表
印度
中国
东汉时期 兴起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西汉佛教传自西, 东汉道教本土起。 司马史记纪传体, 上自黄帝下至今。 秦兵马俑称奇迹, 长沙帛画更珍奇。
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吗?
不是,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被道教奉为教主。
道教哪些教义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司马坡
迁司 马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你知道《史记》记载的内容和体裁吗?
内容: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 体裁:纪传体通史
他们是如何评价《史记》?
班固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故谓之实录。”
鲁迅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 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 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出土的各类 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 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 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 的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 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人的今生
如能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因此,为 了来生的幸福就要放弃对阶级压迫的斗争。
安徽齐云山
历史:第19课《 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学案(岳麓版七年级上)
黄盖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备课活页学生姓名:第组第号主备教师:肖学武备课时间:12月1日审阅:评价:课题: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纲要: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1.佛教的传入2.道教的兴起二、司马迁与《史记》1.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2.《史记》的体例和影响三、秦始皇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1.秦兵马俑2.马王堆帛画※学习重点:司马迁与《史记》※学习难点: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原因※温故知新蔡侯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蔡候纸原料丰富;更平整,便于书写。
价格更便宜,便于普通百姓使用;更轻巧,方便携带。
※课本导读: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1.佛教起源:。
(填国家)传入:末年传入。
(通过什么途径?)主要教义:宣扬和。
有关建筑:东汉时期建立的是我国最早的寺庙。
2.道教兴起:时期。
道教:概况:把神仙巫术和的思想结合起来,奉为教主。
主要教义:道教认为通过,消除各种。
二、司马迁与《史记》1.司马迁司马迁简介:是时期的史学家,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也是一部优秀的。
(阅读教材小字)司马迁名句:2.《史记》记载范围:从到时期多年的历史。
体裁:是我国第部通史。
内容:全书篇,52万余字。
除了记载了史学之外,还记载了丰富的资料。
意义:。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三、秦始皇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1.秦兵马俑出土时间:年地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艺术宝库被称为“”。
2.马王堆帛画:是代帛画中的稀有珍品,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播放影碟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同学们对这首歌一定都很熟悉,那么,哪一名同学来说一说,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略)。
教师: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杂居相处,亲如一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问题,现做一个现场调查。
1\了解“五胡”指的是哪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什么地区?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
请同学继续思考:这些少数民族为什么要内迁,这些民族内迁到中原会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平城的地理位置图,师生共同分析平城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教师:同学们想像你就是北魏孝文帝,你想加强对中原人民的控制,会怎么办?
课题
教时
1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人口南迁的史实。能够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探究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指导学生了解人口南迁的情况,让学生学会看历史地图。
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成语故事并进行交流。
开展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自主性学习、讨论,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培养学生以表格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全班同学进行评比,看谁的设计形式最新颖、内容最完整,评选出优秀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课题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时
1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做好本课的“课后思”,促使他们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对于教科书的逻辑结构建立起这样的认识图式:
板
书
设
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2、统一北方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教师现场调查班级里的民族分布情况)
教师:请这些少数民族的同学告诉大家,你生活在这个社会、这个集体中有什么感受?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
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探究新课:
(各小组学生交流并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评价和引导)
教师:那么,孝文帝又是怎么做的呢?
3、请同学们议一议,你怎么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表见解,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给学生指导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4、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5、动脑筋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板
书
设
计
一、西晋的兴亡
二、淝水之战
1.东晋、前秦的建立
2.交战的双方及结果
前秦 东晋
失败 取胜
3.相关的成语故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教学过程及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认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口南迁中有关祖逖北伐的成语典故,学习祖逖少年立志、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
通过学习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经济,了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体会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西晋是怎样建立的?
2、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3、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西晋被谁灭亡的?
4、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5、前秦为什么能够统一黄河流域?
6、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结果、影响
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探究新课: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各族内迁与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
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
习
方
法
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2.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看。。。。。。
从东晋方面看。。。。。。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4、教师提问: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相关的成语故事。
6、结合现实,以自己知道的事例来说明当今社会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情况。(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知历史,认识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课堂小结
教学
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
习
方
法
1.指导学生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在此列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