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可修改版ppt]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可修改版ppt]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 机理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 正常存在于人体外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肠
道、呼吸道等腔道中,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
肠道的正常菌群
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
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类
皮肽 口腔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酸杆菌、 白念珠菌
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外耳道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 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 条件致病菌
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的改变 2、免疫功能低下 3、菌群失调
细菌的致病机理
中和作用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ppt课件
荚膜 菌毛
12/12/2017
1.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
由细菌菌毛介导的黏附
12/12/2017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12/12/2017
2. 侵袭性酶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 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12/12/2017
(二)毒 素
12/12/2017
毒血症
12/12/2017
(三)显性感染
机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强、 数量较多,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明显损害,生理功能 障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
12/12/2017
全身感染的类型
菌血症
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过性或间歇性经血 流到达其他部位,称为菌血症。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12/12/2017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12/12/2017
结核杆菌
病原体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 还取决于:

机体的免疫力
12/12/2017
感染与免疫
细 菌

机 体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机体的免疫力 机体所处的环境 如:医院等
感染
12/12/2017
免疫
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取 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 更好的疗效。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LPS激活凝血因子,广泛性微血栓形 成,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皮肤、黏膜、 内脏广泛出血、渗血,严重者可导致 死亡。
12/12/2017

第十二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第十二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4/10/2020
一、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 (LD50) ( ID50)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 毒素。
4/10/2020
(一)侵 袭 力
包括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
荚膜 黏附素
4/10/2020
1. 菌体表面结构——荚膜
链激酶 能激活纤维蛋白酶原变为纤维蛋白酶,使血凝块溶 解,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4/10/2020
链道酶 能降解脓液中高粘度的DNA,使脓液变得稀薄,利 于细菌扩散。
胶原酶 能破坏肌肉及皮下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局部组织 崩解,促进细菌扩撒。
4/10/2020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4/10/2020
(二)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 ➢大多为体内的正常菌群
4/10/染 (亚临床感染)
潜伏感染 感染 急缓 急性感染
显性感染
感染 范围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带菌状态
4/10/2020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一)隐性感染
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 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感染后对 机体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 明显的临床症状。
4/10/2020
LPS
激活
单核
-巨噬细胞


内源性热原质

(IL-1等)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发热
4/10/2020
➢ 白细胞反应
LPS
白细胞数 暂时减少
数h后
白细胞数 显著增多
4/10/2020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医学课件)细菌的致病性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细菌的致病性PPT演示课件
.
兔耳缘静脉注射
.
操作
• 内毒素发热反应
准备
• 鲎试验
上次实验结果观察
.
内毒素检测方法——鲎试验
• 试剂:鲎试剂
内毒素、生理盐水
• 试验结果观察:
鲎试验(+):出现凝固
.
药敏试验
(抗生素敏感试验)
.
目的要求:
1、了解抗生素敏感试验的操作方法 2、初步作为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的 判断 3、了解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
.
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
细菌致病作用的实验内容
血浆凝固酶实验
试管法 玻片法
内毒素发热反应及鲎试验
.
血 浆 凝 固 酶
• 是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 性物质
• 具有抗吞噬作用及血清中杀菌物质 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 使感染局灶化
.
血浆凝固酶的种类及检测方法
• 游离血浆凝固酶
.
纸片法
• 材料:
1、菌种: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 杆菌、绿脓杆菌 2、培养基:普通琼脂平板 3、抗生素滤纸片:每片含药量:青霉 素1单位,其它抗生素为10微克
.
绿 脓 杆 菌
.
葡 萄 球 菌
.
大 肠 杆 菌
.
判断:
抑制菌圈直径 (mm) 青霉素 <10 10-20 >20 <10 10-15 >15
(加热处理,取0.5-1ml)
• 结果观察:注射前后肛温的变化
(前,后30min)
• 注意事项:肛温的测量
(体温计使用、肛门位置)
.
兔耳缘静脉注射
兔耳部血管分布清晰。兔耳中央为动脉,耳外缘 为静脉。内缘静脉深不易固定,故不用。外缘静脉 表浅易固定,常用。先拔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手 指弹动或轻揉兔耳,使静脉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 夹住静脉的近端,拇指绷紧静脉的远端,无名指及 小指垫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连6号针头尽量从静脉 的远端刺入,移动拇指于针头上以固定针头,放开 食指和中指,将药液注入,然后拔出针头,用手压 迫针眼片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为蛋白质,毒性强,具有组织选
择性,不耐热,抗原性强,可用甲醛脱 毒为类毒素 。
分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2/19/2019
2. 内பைடு நூலகம்素
定义:是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菌体裂
解后释放出来。内毒素也存在于螺旋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体中。
性质:脂多糖(LPS),耐热;毒性较弱,
无荚膜
有荚膜
2/19/2019
2. 菌体表面结构——粘附素 (1)由细菌菌毛介导的黏附
2/19/2019
菌毛黏附可抵抗体液的冲刷作用
2/19/2019
(2)非菌毛粘附物质
磷壁酸 外膜蛋白
黏附是细菌治病的先决条件。
细菌通过黏附可抵抗分泌液、尿液的冲刷和肠蠕动、
纤毛摆动的清除,有利于细菌定居,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2/19/2019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
来源
内毒素
G +菌分泌或部分G-菌 G – 菌胞 壁 成 分,细 菌 裂 裂解后释放 解后释放
脂多糖 化 学 成 蛋白质 分 差, 60~80 ℃ 30min 被 强,160℃ 2- 4h被破坏 稳定性 破坏
免 疫 原 强 , 用 甲 醛 液 脱 毒 形 弱,不能经甲醛处理形成 性 成类毒素。 类毒素 强 , 对 组 织 器 官 有 选 较弱,作用大致相同,引 毒 性 作 择 性 毒 害 作 用 , 引 起 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 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特殊临床症状 用
2/19/2019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引起感染的数量与其毒力
成反比。
2/19/2019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
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有其特定的侵入途 径和部位。细菌可通过: Ø 呼吸道 结核杆菌 流脑奈瑟菌 白喉杆菌 Ø 消化道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霍乱弧菌 Ø 皮肤粘膜接触 葡萄球菌 链球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Ø 创伤
LPS
激活
单核 -巨噬细胞
Ø 发 热 反 应
2/19/2019
内源性热原质 (IL-1等)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发热

白细胞反应
数 h后
LPS
白细胞数 暂时减少
白细胞数 显著增多
2/19/201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LPS激活凝血因子,广泛性微血栓形 成,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皮肤、黏膜、 内脏广泛出血、渗血,严重者可导致 死亡。
Ø 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2/19/2019
结核杆菌
病原体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还 取决于:
l
机体的免疫力
2/19/2019
感染与免疫

l l

l l
机 体
机体的免疫力 机体所处的环境 如:医院等
l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数量 细菌侵入途径
感染
2/19/2019
免疫
医护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关心、爱 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支持,调 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取得更 好的疗效。
2/19/2019
第二节 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2/19/2019
感染 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突破
机体的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一
定部位生长繁殖甚至扩散,引起病
理反应的过程称为传染或感染 。
2/19/2019
一、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2/19/2019
(一)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宿主体外
内毒素性质稳定
内毒素加热100℃1h不被破坏; 必须经160℃2~4h或用强酸、强 碱、强氧化剂煮沸30min才被灭 活。 免疫原性弱,不能经甲醛脱毒为类毒素。
2/19/2019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19/2019
第十二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刘潇
2/19/2019
知识要点
细菌的致病性 内、外毒素的特点
感染的类型
医院感染
2/19/2019
学习目标
掌握 细菌致病性构成、内外毒素特点 熟悉 感染类型及医院感染 了解 医院感染的分类与控制
2/19/2019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l 细菌的毒力 l 细菌的侵入数量 l 细菌的侵入途径
2/19/2019
一、 细菌的毒力
毒力:指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 (LD50) ( ID50)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侵袭力和
毒素。
2/19/2019
(一)侵 袭 力
包括
菌体表面结构 侵袭性酶
荚膜 黏附素
2/19/2019
1. 菌体表面结构——荚膜
(一)隐性感染
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 菌数量较少、毒力较弱,感染后对 机体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 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2/19/2019
(二)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 大多为体内的正常菌群
2/19/2019
二、 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 潜伏感染
感染 急缓 感染 范围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
带菌状态
2/19/2019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2/19/2019
链道酶 能降解脓液中高粘度的DNA,使脓液变得稀薄,利 于细菌扩散。 胶原酶 能破坏肌肉及皮下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使局部组织 崩解,促进细菌扩撒。
2/19/2019
(二)毒 素
外毒素
内毒素
2/19/2019
1. 外毒素
定义:是由G+菌分泌及部分G-菌裂解后
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2/19/2019
2. 侵袭性酶
血浆凝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 透明质酸 链激酶 A 群链球菌 链道酶 胶原酶:产气荚膜梭菌
2/19/2019
血浆凝固酶 促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沉积在 菌体表面或病灶周围,可保护细菌免受吞噬或杀灭。
透明质酸酶
能分解结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使组织变松散, 通透性加大,利于细菌扩散。 链激酶 能激活纤维蛋白酶原变为纤维蛋白酶,使血凝块溶 解,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无组织选择性;抗原性弱,不能脱毒为类 毒素。LPS毒性成分为脂质A。
2/19/2019
G- 菌特有成分
脂多糖
LPS
外 膜 脂多糖(内毒素)
O特异性多糖: G-菌 的菌体抗原(O抗原), 有种特异性 核心多糖: 有属特异性 类质A:内毒素生物活性主 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脂质双层
2019/2/19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