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昭陵六骏》音乐特征及其演奏诠释
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作者:王欣洁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刘德海在2001年创作了独奏琵琶曲《昭陵六骏》,该曲可以说是众多琵琶作品中的精品,不管是演奏技术还是对音乐的掌控都是对演奏者极大的考验。
下面从《昭陵六骏》的创作背景入手,主要分析和探讨该琵琶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特征,并介绍演奏技法,希望能为琵琶曲爱好者们演奏《昭陵六骏》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昭陵六骏》;琵琶曲;曲式结构;音乐特征;演奏技法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69-03刘德海是当今琵琶乐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但是著名的演奏大师,他创作的作品更是琵琶乐曲中的经典,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始终笔耕不辍,前后创作了《昭陵六骏》《金色的梦》《长生殿》等二十多首独奏曲,体现出其孜孜不倦追求崇高艺术境界的精神。
《昭陵六骏》以结构层次丰富、音乐语言新颖等特点,将战马驰骋疆场的性格、体态传神地体现出来,为人们再现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古代战场。
琵琶曲《昭陵六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经典之作。
一、琵琶曲《昭陵六骏》的创作背景在中国民族音乐高速发展的情势下,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现了大量民族器乐作品,其中有一部分琵琶曲作品基于传统音乐,坚持开放和创新,使得传统对意境的追求转化成了思索人生哲理[1]。
《昭陵六骏》就是刘德海先生创作晚期的代表作,创作《昭陵六骏》源于他偶然一次去陕西录音,见到西安的昭陵六骏石刻,有的奋蹄疾驰,有的巍然屹立,尽管出现残缺,但栩栩如生之态无法被掩盖,使他迸发出创作《昭陵六骏》的想法。
刘德海把这六匹战马称作唐太宗的六匹战士,并说他印象中的战争是万马奔腾,这六匹战马身被几箭,和主人合为一体,因而感动他的是马的精神,也是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昭陵六骏》的创作源自为民族而战的马、人对作者带来的震撼、感动。
作者通过大胆构思、先进的琵琶创作理念,凭借丰富音响材料以及新颖的演奏技法,为人们呈现古代战场的激烈景象,并传神地将唐太宗乘御骑、挥刀驰骋的宏大场面和战马劲健俊逸、无畏勇敢的形象表达出来,歌颂古代帝王作为民族英雄建功立业的伟大英雄精神。
清明节的祭祀乐曲与音乐欣赏
清明节的祭祀乐曲与音乐欣赏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古代祭祀祖先和扫墓的重要日子。
除了祭拜祖先和扫墓外,清明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唱祭祀乐曲。
在宗教仪式中,清明节的祭祀乐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清明节的祭祀乐曲源远流长,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在清明节祭祀中使用乐曲。
根据史籍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就形成了以《琴瑟合奏》为主要乐器的祭祀仪式。
这种形式的乐曲通过表演者的琴瑟和声音的和谐来传达祭祀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的祭祀乐曲逐渐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形式。
最有名的清明祭祀乐曲之一是《广陵散》,它是我国古代世界三大古琴曲之一,传承至今。
《广陵散》的曲调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了《广陵散》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古乐器演奏曲目,如《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都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的音乐作品。
清明节祭祀乐曲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奏、合奏,也有合唱等。
独奏形式多使用古琴、古筝等乐器演奏,通过演奏者的技巧和琴弦间的和谐震动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合奏形式通常使用多种乐器的组合来演奏,以营造更加庄重肃穆的氛围。
而合唱则是通过人声的和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清明节的祭祀乐曲在演奏形式上注重整体感和和谐感,而在音乐本身的创作上则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乐曲都力求通过音乐的美妙来凝聚人们的情感。
优美的旋律、华丽的音调,使得祭祀乐曲不仅能够令人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也能够使人们在悲伤中感受到希望和安慰。
除了乐曲,清明节的音乐欣赏也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常常会选择一些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来欣赏,以舒缓情绪并享受音乐的美妙。
例如,一些传统的乐曲如《寒食》、《柳雨花雨》等,或者一些现代音乐作品,都能够在清明节时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放松。
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呈现古代战场的激烈景象, 并传神地将唐太宗乘御骑、 挥 刀驰骋的宏大场面和战马劲健俊逸、 无畏勇敢的形象表达 出来, 歌颂古代帝王作为民族英雄建功立业的伟大英雄 精神。
二、 琵琶曲 《昭陵六骏》 的乐曲分析 (一) 曲式结构 《昭陵六骏》 使用的是传统民族音乐的曲式, 全曲结构 为散、 慢、 中、 快、 散, 并 标 明 为 引 子、 A 段、 B 段、 C 段、 尾声, 下面具体分析 《昭陵六骏》 的曲式结构。 1郾 引子部分曲式 这一部分可依据演奏的节奏型细分为四拍子节奏、 三 拍子节奏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四拍子节奏, 即在琵 琶曲 《昭陵六骏》 的开始就选用四拍子快速过弦的演奏方 法, 谱例如下图 1 所示。 每一组由低音开始重拍, 后再跳 向高音; 高音旋律是不变的, 音程则持续以七大度跳进来 进行; 到了第二行, 低音跳向高音的形式出现改变, 新的 形态得以衍生。 该琵琶曲引子中发生位置变化的有四种低 音, 这样就使得重音的演奏也出现了变化。 曲子从引子的 部分快速开始, 重音位置的改变, 让音乐带有急促的情绪, 就好比由远到近的马蹄声。
[关键词] 《昭陵六骏》; 琵琶曲; 曲式结构; 音乐特征; 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 J623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1007-2233 (2016) 12-0069-03
摇 摇 刘德海是当今琵琶乐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不但是 著名的演奏大师, 他创作的作品更是琵琶乐曲中的经典,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始终笔耕不辍, 前后创作了 《 昭陵 六骏》 《金色的梦》 《长生殿》 等二十多首独奏曲, 体现出 其孜孜不倦追求崇高艺术境界的精神。 《昭陵六骏》 以结构 层次丰富、 音乐语言新颖等特点, 将战马驰骋疆场的性格、 体态传神地体现出来, 为人们再现紧张激烈、 惊心动魄的 古代战场。 琵琶曲 《 昭陵六骏》 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经典之作。
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以《昭陵六骏》为例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ZhoukouNormalUniversity
2018 年 5 月 May2018
刘德海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法研究
———以《昭陵六骏》为例
张迎春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 要:《昭陵六骏》是刘德海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 是 琵 琶 作 品 中 极 为 经 典 的 一 部。以《昭 陵 六 骏》的 结 构 为 例 ,从 引 言 、主 题 以 及 尾 声 等 内 容 对 刘 德 海 作 品 的 艺 术 特 点 与 演 奏 技 法 进 行 分 析 ,旨 在 对 其 进 行 全 新 的 诠 释。
图1 三拍节奏音高材料
图1音高材料以前面的 部 分 为 基 础,并 增 加 3 个音,其音程跨度 相 对 于 前 面 的 部 分 较 小,同 时 在 纵向上没有形成 音 高 关 系,较 为 和 谐,从 而 与 前 面 部 分 形 成 对 比 。 在 谱 例 1 中 ,刘 德 海 使 用 了 三 组 三 个十六分音符为基本单位,进行循环演奏 。 [3] 为 了 突 出 旋 律 部 分 ,第 一 个 音 也 采 用 了 重 拍 。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在 谱 例 2 中 ,刘 德 海 使 用 的 音 高 材 料 如 图 2 所 示:
A 段中 C 音为其中心音,同时三句旋律也以 C 音为起始音,因此,A 段中 C 音具有较高的地位。
旋律1
图2 四拍节奏音高材料
对 四 拍 节 奏 的 音 高 材 料 进 行 分 析 可 以 发 现 ,其 为明显的五声音阶,但是却被分为两组 。 [4] 刘德 海 没 有 使 用 大 量 的 音 高 材 料 ,在 四 拍 节 奏 重 复 的 过 程 中 ,对 该 素 材 的 节 奏 进 行 了 必 要 的 缩 减 。 具 体 来 说 共 有 以 下 4 种 不 同 的 类 型 ,见 图 3。
昭陵六骏
•
• •
•
•
什伐赤
东面第三骏名叨——“什伐赤”.什伐赤 "什伐"是波斯诧"马"的音译,这是一匘来自波斯的红马, 纯赤艱,也是李丐民在洛阳、虎牢兰不王丐充、窦廸德作戓时的坐骑。 王丐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刜自称 郑王,据洛阳,不窦廸德结好。当李丐民攻打王丐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丐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 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 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
•
社会评价
•
•
•
•
可惜它们已被中国人在卖给美国前,为斱便运输全部用巟匠器械打碎,关中的“飒露紫”呾“拳毛騧”两 骏,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关余四幅真品,二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 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并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存二西安碑林博 物馆的关他“四骏”,被保护得十分精绅。在碑林博物馆的石刻艺术馆中,“昭陵六骏”一字排廹,非常 壮观。但遗憾的是,关中流失的“飒露紫”呾“拳毛騧”事骏为复制品。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葛承雍教授发布了他对"昭陵六骏"的产地来源、名号含义 呾陪葬习俗的全新诠释。学术界有兰与家认为,葛承雍对这一千古之谜所作的破译,不关历史背景、诧言 对音、图像寓意、民斶葬俗等相吻合,兴有突破性、可信度、说朋力。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九嵕山上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二贞观十年 (636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廹创唐帝国重大戓役中的鏖戓雄姿,有平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爅",平 王丐充、窦廸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薛仁杲时所骑的"白蹄乌",平宊金刚时所乘的"特勤骠",平窦廸德时 所骑的"青骓"。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戓争为题材,手法简洁浑厚,造型栩栩如生,是驰名中外的石雕艺术 珍品。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二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关余四 块现存二西安碑林博物馆。随着近年来突厥学呾敤煌学、藏学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葛承雍对前 人的一些尝试产生了疑问,他从1996年廹始将破译昭陵六骏来源的研究定为不国际学术接轨的巟作,经 过3年夗科学严谨的研究,以突厥诧作为突破口,分析了贞观年间唐帝国外域贡马、俘获戓马、于市买马 呾隋宫厩马等四条丌同途徂迚入中原的"胡马",认为大都来自突厥戒突厥汗国控制下的西域诸国。葛承雍 还从马种学上分析了昭陵六骏的来源产地,在骏马类型、体质结构、杂交特点及外观造型诸斱面缜密论证 了六骏中至少有四骏属二突厥马系中的优良品种。 葛承雍对“昭陵六骏”来源的破译,丌仅解廹了历史之谜,第一次全面诠释了六匘骏马来自突厥汗国 及关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也宋整地勾画出六骏的马种原型,充分说明了1000夗年前北斱草原民斶不外来 文明在中原大地交流、融合的新气象,既给国内外学术界留下了无限遐想的探索领域,对以丝绸之路为龙 头的现代文化斴游兴有重要意义。
浅谈“昭陵六骏”石刻的艺术特色
浅谈“昭陵六骏”石刻的艺术特色王菲【摘要】''''昭陵六骏''''作为中国古代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在我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太宗命人将六骏形象刻于石屏之上,并永久陈列在昭陵北阙祭坛之内守护自己的陵寝。
它不仅传递出唐太宗对子孙后代的一种警示,同时将对六匹骏马的怀念之情融入其中。
对于它的研究。
当今学者多从其社会与历史价值的角度进行探讨,而对艺术价值的研究甚少。
本文试对''''昭陵六骏''''浮雕的艺术成就作以简要的分析。
一、昭陵六骏浮雕的历史渊源''''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之时曾陪伴他出【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1页(P60-60)【作者】王菲【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4.3“昭陵六骏”作为中国古代珍贵的石刻艺术品,在我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太宗命人将六骏形象刻于石屏之上,并永久陈列在昭陵北阙祭坛之内守护自己的陵寝。
它不仅传递出唐太宗对子孙后代的一种警示,同时将对六匹骏马的怀念之情融入其中。
对于它的研究。
当今学者多从其社会与历史价值的角度进行探讨,而对艺术价值的研究甚少。
本文试对“昭陵六骏”浮雕的艺术成就作以简要的分析。
一、昭陵六骏浮雕的历史渊源“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之时曾陪伴他出生入死的六匹骏马坐骑。
李世民在陵墓建造上为显示其文治武功的卓越成就,以及告诫后世创业的艰辛,诏令阎立本、阎立德将“六骏”形象绘刻于石屏上,并将每一匹骏马的功勋战绩记录其中,为其赐名、赋诗。
二、六骏浮雕作品的分析(一)造型艺术六骏浮雕在形象塑造上通过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客观描绘对象,其严格程度相当惊人。
以下来具体分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整理
本文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以下是对每首古乐的简要赏析:
古乐一:《广陵散》
- 内容简介:《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之一,流传较广。
以其曲调悠扬、音色深沉著称。
- 音乐特点:曲调婉转动听,琴音如流水潺潺,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 情感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广陵美景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古乐二:《梁祝》
- 内容简介:《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题材的琵琶曲,被称为东方腔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动人,音符跌宕起伏,曲调表达了爱情的激情与苦闷。
- 情感表达: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深情的爱与不舍。
古乐三:《阳春白雪》
- 内容简介:《阳春白雪》是唐代琵琶曲,以描绘冬日白雪纷飞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旋律清新明快,琴音轻柔悠扬,给人以冬日阳光的温暖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阳春白雪纷飞美景的赞美和对寒冷冬天温暖迎接的喜悦。
古乐四:《流水》
- 内容简介:《流水》是中国传统古琴曲,以描绘流水潺潺的景象为主题。
- 音乐特点:曲调流畅如流水,音符宁静安详,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音乐表达了对流水的静谧与宁静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希望这份文档能对你了解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乐四首赏析有所帮助。
古代音乐名篇赏析
古代音乐名篇赏析
古代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音乐中,有许多经典的作品,以下将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古代音乐名篇进行赏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它源自于宋代著名曲目《赛马》。
这首音乐描绘了古代军队在战斗中采用的埋伏战术,具有悦耳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
2.《广陵散》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的代表作之一,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这首曲目以琴瑟合鸣的方式演奏,曲调婉转而又富于表现力,给人一种宁静和深情的感觉。
3.《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音乐中的杰作,它源自于声乐曲目《阳关曲》。
这首乐曲以琵琶的独奏为主,旋律高亢激昂,富有激情和豪迈的气息,是唐代音乐的典范之一。
4.《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宋代音乐中的代表作之一,它来源于曲作者刘昜的琵琶曲《夕阳箫鼓》,后由元代音乐家齐吉承继而成。
这首曲目以琵琶的独奏为主,描绘了渔舟归来,夕阳下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恬静和宁祥的感觉。
5.《流水》
《流水》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它最早出现在明代。
这首曲目以箫的独奏为主,旋律优美流畅,如同水流般自由自在,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情感。
细细品味这些古代音乐名篇,不仅可以感受到华夏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传承这些美妙的音乐作品,让古代音乐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处理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处理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处理琵琶协奏曲《花木兰》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她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精妙的演奏处理使之成为琵琶演奏家们争相演奏的重要曲目。
本文将从曲调、节奏、技巧以及表达力等方面,分析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特征与演奏处理。
首先,琵琶协奏曲《花木兰》在曲调上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征。
这首曲子以典型的北方民谣曲调为基础,却又融入了京剧、豫剧等戏曲的旋律特点。
曲调的起伏跌宕,节奏明快,给人以热烈、激情的感觉。
琵琶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准确捕捉曲调的特点,通过技巧的运用使之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其次,琵琶协奏曲《花木兰》在节奏处理上具有独特之处。
曲谱中的节奏要求明确而准确,既有激情澎湃的快速节奏,又有细腻柔和的缓慢节奏,使整个曲子在节奏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演奏家需要灵活处理节奏,通过加强或放松力度,突出节奏的层次感,使听众感受到旋律的动感与韵律的美妙。
再次,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表达力非常丰富。
曲谱中注有不少细节标识,如颤音、滑音、泛音等,使得演奏家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突出旋律的情感表达。
演奏家需要精准的掌握这些技巧,用心演绎每一个细节,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此外,演奏家还可以通过音量、音色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与感动。
最后,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演奏处理需要注意与伴奏的协调。
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琵琶是主导乐器,而伴奏则起到衬托和支持的作用。
演奏家需要准确掌握与伴奏的配合默契,在不破坏曲调结构和层次感的基础上,使主旋律与伴奏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总之,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精妙的演奏处理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曲调、节奏、技巧、表达力以及与伴奏的协调等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琵琶协奏曲的魅力所在,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研究该曲的演奏艺术。
无论是演奏家还是听众,都能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性与魅力,以及独具特色的琵琶演奏艺术综上所述,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通过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精妙的演奏处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与丰富性。
琵琶曲琵琶《昭君出塞》赏析
琵琶曲琵琶《昭君出塞》赏析
00:00/00:00
Error loading: "null"
琵琶《昭君出塞》来自国学经典诵读网
阿炳传谱。
据阿炳自述,系由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威严、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结尾散板是为下段衔接作过渡。
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运用了“轮拂”指法,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
第三段结构短小,旋律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
浅析琵琶乐曲赏析及演奏要点
159 浅析琵琶乐曲赏析及演奏要点何丽娜说起琵琶这一乐器,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很多著名的琵琶乐曲。
《琵琶行》《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渭水情》《赶花会》等等。
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真是令人称奇。
琵琶乐曲按其年代可划分为古代、现代、当代乐曲。
除此之外现在还出现了一大批世界名曲改编的琵琶曲,演奏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我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进行分析欣赏。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在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乐曲共分七个小段落,乐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开始, 散板引子过后,是用双弦滚奏出悠扬的类似笛声、曲调选自彝族民歌《海菜腔》,第二段的音调是根据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改编的,它在琵琶的中音区演奏,是最精彩的部分。
运用了推挽技巧描写了女性的优美舞姿。
第三段、第四段是依此变奏而来的。
第五段以强劲有力的节奏,同前几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音区分层的变化提高达到乐曲的最高潮,用以描写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晚和年轻人欢快舞蹈的场面。
《大浪淘沙》乐曲分三个段落:第一段以缓慢从容但富有变化的音调表达了阿炳对黑暗现实的质疑、不平与激愤,乐曲有较深的意境;第二段在节奏和音调上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旋律具有内在的推动力,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第三段是乐曲结尾,选材与唢呐曲《将军令》的部分曲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活泼,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全曲。
《龙船》此曲表现了江南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的热烈欢腾的场面和人们欢度佳节时的喜悦心情。
琵琶模拟的锣鼓声、器乐声、歌唱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乐曲由四段小曲组成的,按照民间的习惯,乐曲的四个段落象征着四条龙船乐曲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和江南民间风格。
《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琵琶模仿山歌似的笛子作引子,引出优美抒情,深情内在的歌唱性旋律,在乐曲进行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或划、或双、或分在慢速中的音乐丰富,节奏感明显。
古乐西来、古乐今声——记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
度的同时把握好虚实结合㊂(二)有机组合新技法以及琵琶曲的节奏琵琶曲‘昭陵六骏“中不但有新的演奏技法,其亮点在于节奏的多变,不但可以对声音加以装饰,同时,也和技法有着密切的关联[3]㊂‘昭陵六骏“的传统琵琶节奏和节奏的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技法的改变,其节奏也会出现改变㊂如引子的四拍子节奏就要改用快速挑弹,这和琵琶曲传统的快速弹挑技法不同;引子的三拍子节奏则应用大拇指㊁食指㊁中指的正反弹技法㊂所以‘昭陵六骏“要求演奏者要将新的演奏技法与乐曲本身的节奏有机组合在一起㊂(三)演奏‘昭陵六骏“时要把握好音色在演奏中,音色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需要把控的一部分㊂音色弹奏的优劣,是最直接的乐曲情感表达㊂同时,弹拨乐器琵琶弹这一种方法,很多时候都需要左右手之间的配合,只有左右手足够灵活且协调性强,演奏者才能将琵琶曲的真实魅力展现出来㊂所以刘德海先生在创作‘昭陵六骏“时对音色㊁技法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考虑,要求演奏者务必在演奏时把握好音色㊂如演奏引子的音色就好比马蹄声的从远到近㊂所以,在引子部分将右手演奏完全凸显出来㊂而快速挑弹则突出于音乐重音的前面一部分,左手的演奏主要放置在泛音和实音两个方面㊂通过左右手的彼此配合,就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引子部分的音色,这样就可以让听者听到马蹄声音㊂随着‘昭陵六骏“的音乐情绪越来越强,音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挑弹技法无法满足音乐越来越高涨的情绪,只有加入扫拂技法,使音色更雄厚㊂持续扫拂后,演奏者要再加入正反弹技法,正中存反,仿佛轻盈的水珠从平静的湖面溅起;反中存正,仿佛清泉出现在荒漠中,甘甜㊁醇厚㊂‘昭陵六骏“的正反弹演奏技法使得声音刚柔相济,组成十分完美的音色群㊂四㊁结 语在琵琶曲中,‘昭陵六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功效,其风格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既不落入传统的限制,又与现代的抽象创作不同,是标新立异的,有巨大的研究价值㊂当然,值得人们研究和学习的还有刘德海的博采众长与兼收并蓄,在琵琶艺术上坚持进取㊁永不止步㊂[参考文献][1]周 慧.琵琶练习曲发展之我见[J ].音乐时空,2013(16):168 171.[2]孟 璐.琵琶制作的改进及演奏技法的创新[J].艺术教育,2012(09):94 95.[3]乔建中.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2014(10):4 8.(责任编辑:郝爱君)古乐西来㊁古乐今声记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2016年11月7日至12日,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㊁音乐学系承办㊁ 徐小平音乐基金”资助的国内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如约举行㊂音乐节艺术总监余志刚教授㊁艺术总监Peter Allsop 教授和执行总监贾抒冰老师精心筹划了多场音乐会㊁讲座㊁工作坊,不仅为国内专业音乐界带来了重要学术信息,也为不少早期音乐爱好者送来了福音,体现了音乐节在艺术和学术上的双重属性,为西方早期音乐在国内的传播树立先例和蓝本㊂音乐节为国内成规模地㊁全方位地传送了欧美音乐学界㊁音乐表演界对早期音乐的最新研究和表演现状,仅从6场高质量的音乐会便足以体现音乐节的高端定位:顶级合唱团演唱的文艺复兴意大利牧歌㊁全新诠释的巴洛克器乐合奏㊁一流大师的古钢琴演奏㊁假声男高音与琉特琴专场音乐会等㊂音乐节邀请到的演出团体和艺术家包括 红发牧师”重奏团㊁ 鸭子歌手”合唱团㊁FA 古乐团均为国际一流古乐演出团体;而邀请到的演奏(唱)家则包括古钢琴演奏大师Michel Kiener㊁假声男高音演唱家李梅里㊁琉特琴演奏家Matthew Spring 教授㊁Peter Allsop 教授和Clive Brown 教授㊂由于早期音乐的特殊性质,演奏(唱)都具有较强的学术背景,他们的音乐会兼顾欣赏性和知识性,是艺术和学术的结晶㊂作者:盛汉 赖菁菁 文/音乐学系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17王欣洁:琵琶曲‘昭陵六骏“的特征及演奏探析。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鉴赏与解读系列
中国古典乐曲艺术鉴赏与解读系列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技巧,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欣赏。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乐曲进行艺术鉴赏与解读,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古老而美丽的音乐世界。
第一章古琴:瀟湘水云曲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瀟湘水云曲”是古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在艺术鉴赏中倍受推崇。
这首曲子以其流畅的音律传达出中国古代江南水乡的景色与氛围。
琴声如水光缭绕,仿佛置身于湖水之中,感受到了江南的湿润和静谧。
演奏者需要通过指法的轻重缓急,使音符的起伏变化更加明显,以展现出江南水乡的起伏和跳跃感。
第二章声乐:《清平调》中国古典声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著名,《清平调》是其中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曲子由数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通过不同的调式和音域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唤起了人们的共鸣。
演唱者需要注重喉音和气息的控制,在音域的转换中保持平稳的过渡,以表达出清新宁静、平和安详的情感。
第三章编钟:《广陵散》编钟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有着丰富的谱曲和演奏技巧,《广陵散》被誉为编钟曲中的瑰宝。
这首曲子通过编钟的叮咚声音,传递出古老中国的富有厚重感的氛围。
演奏者需要保持稳定的力度和节奏,使得整个曲目旋律连贯而富有动感。
同时,编钟的音色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达到悦耳动人的效果。
第四章箫:《梅花三弄》箫作为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在古典乐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梅花三弄》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通过箫的独特音色,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怀和对自然的赞美。
演奏者需要掌握箫的吹奏技巧,使得音色细腻流畅。
同时,在演奏中要注重对云雾、山水等意象的呈现,使得整个曲子更具诗意和飘逸感。
结语通过对中国古典乐曲的艺术鉴赏与解读,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一古老而美丽的音乐世界。
这些乐曲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
广陵散琵琶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广陵散琵琶曲-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广陵散琵琶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源于中国南方的广陵地区,经过多年的演进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广陵散琵琶曲以其深情而富有表现力的琵琶演奏,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广陵散琵琶曲起源于古代的广陵地区,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它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以其独具风情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音乐旋律而脍炙人口。
广陵散琵琶曲的演奏技巧独特多样,既有精妙细腻的指法技巧,又有丰富多变的音乐表达方式。
通过琵琶的演奏,广陵散琵琶曲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使人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内涵和魅力。
广陵散琵琶曲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上,更在于其能够传达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每一首广陵散琵琶曲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情感,能够通过琵琶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将作曲家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使得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广陵散琵琶曲也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音乐旋律和演奏技巧都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是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陵散琵琶曲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音乐的兴起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广陵散琵琶曲逐渐失去了一部分受众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在推广和传承广陵散琵琶曲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需要培养更多的琵琶演奏者和音乐人才,传承和发展广陵散琵琶曲这一宝贵的艺术瑰宝。
综上所述,广陵散琵琶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内涵。
通过广陵散琵琶曲的演奏,人们能够领略到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艺术表现力,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然而,广陵散琵琶曲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广陵散琵琶曲的美妙音乐继续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心灵带来无尽的愉悦和满足。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方式,包括章节划分、段落安排、语言逻辑等。
唐宋时期音乐鉴赏:雅乐与琵琶曲的音乐特点
唐宋时期音乐鉴赏:雅乐与琵琶曲的音乐特点在古代中国,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受欢迎的要数雅乐和琵琶曲。
这两种音乐形式各具特点,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又是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介绍唐宋时期雅乐和琵琶曲的音乐特点,并解读其深层次内涵。
引言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与文字、图画相比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中国,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唐宋时期,音乐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雅乐和琵琶曲作为其中两个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各自展示了不同的音乐特点。
本文将分析唐宋时期雅乐和琵琶曲的音乐特点,探究其艺术内涵和社会背景。
I. 唐宋时期雅乐的音乐特点雅乐是唐宋时期宫廷音乐的代表,其音乐特点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1. 音调婉转悠扬雅乐的音调婉转悠扬,给人一种高雅、平和的感觉。
这得益于雅乐采用的音阶系统——徵、宫、商、角、羽。
这个五声制度在唐宋时期已经形成,并成为后来乐曲创作的基础。
雅乐的音调非常稳定,节奏缓慢而富有流动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 乐器丰富多样雅乐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乐器,其中最著名的有磬、钟、鼓等。
这些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能够在演奏中增添层次感和丰富性。
此外,雅乐还注重乐器的组合和配器,不同乐器之间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3. 曲式繁复多变雅乐的曲式繁复多变,包括宴乐、清乐、乐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宴乐是指在宴会上演奏的乐曲,既体现了音乐本身的特点,又具有社交性质。
清乐则是寺庙、宫廷等场合的宗教音乐,具有神圣庄严的气氛。
乐曲则是指独立的音乐作品,总体而言,都以旋律优美、曲调婉转为主。
II. 唐宋时期琵琶曲的音乐特点琵琶曲是唐宋时期流行音乐的代表,其音乐特点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貌。
1. 曲调明快欢快琵琶曲的曲调明快欢快,富有节奏感。
这得益于琵琶这种乐器的特点,琵琶的弦構造使其在演奏时能够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纯琵琶名曲赏析
纯琵琶名曲赏析中国古典音乐中,琵琶被誉为“东方乐器之王”,其优美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琵琶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琵琶的演奏曲目中,有许多经典的名曲,它们不仅展现了琵琶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珍贵遗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纯琵琶名曲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起领略琵琶音乐的魅力。
1.《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描绘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
这首曲目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大漠风情和辽阔的草原景象。
演奏时,琵琶的音色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风吹沙漠、落日余晖的壮美景象,让人心驰神往。
2.《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琵琶曲目,它以梅花为题材,将梅花的婉转和坚韧巧妙地融入了音乐之中。
这首曲目旋律优美,情感深沉,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傲雪枝头、清香飘逸的意境,给人以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描绘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壮。
这首曲目的音乐编排紧凑,气势磅礴,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的厮杀和悲壮,给人以震撼和悲凉的情感体验。
4.《广陵散》。
《广陵散》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是中国古代琵琶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琵琶绝曲”。
这首曲目的音乐旋律婉转悠扬,情感细腻丰富,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风情和柔情,给人以温馨、恬静的美好感受。
以上是一些纯琵琶名曲的赏析,这些曲目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珍贵遗产。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琵琶音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琵琶演奏家们也在不断努力创新,为这一古老乐器赋予新的活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纯琵琶名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多地去欣赏和感受这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琵琶音乐的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文化情景中的音乐作品鉴赏
文化情景中的音乐作品鉴赏在文化情景中,音乐作品的鉴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
音乐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媒介。
通过鉴赏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文化的精神内涵、历史沿革和艺术特色。
本文将探讨一些典型的文化情景中的音乐作品,并进行鉴赏。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曲是一种典型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种音乐作品以琵琶为主要乐器,通过演奏技巧和音乐情感的表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风韵和思想。
例如《妆台秋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琵琶曲。
它以婉转动人的旋律和流畅的琵琶演奏技巧为特点,表现了一个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哀愁。
这首曲子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被视为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西方古典音乐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之一。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交响曲采用了管弦乐团、合唱和独唱的形式,以庄重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团结和自由的向往。
尤其是第四乐章中“合唱团和谐喜庆”的部分,以其壮丽的音乐形式和充满希望的歌词,是世界上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西方文化中深受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除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也是文化情景中重要的音乐作品。
例如美国摇滚乐队皇后的《Bohemian Rhapsody》。
这首歌曲由弗雷迪·默丘里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多样的音乐风格而闻名。
从柔美的旋律到激烈的摇滚乐,从抒情的歌词到壮丽的合唱,这首歌曲展现了皇后乐队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
《Bohemian Rhapsody》不仅在乐迷中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还在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文化情景中的音乐作品值得鉴赏。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以其富有诗意的旋律和细腻的音乐表达了德彪西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巴西歌手卡蒂亚·阿尔维斯的《Garota de Ipanema》则以其欢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展示了巴西音乐的独特魅力。
从“昭陵六骏”看艺术的审美维度、功能及中西交融
从“昭陵六骏”看艺术的审美维度、功能及中西交融
郭涛
【期刊名称】《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26)003
【摘要】从艺术、历史、文化角度分析“昭陵六骏”独特的审美维度、意思识形态功能和初唐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成果.认为“昭陵六骏”不仅是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藏;宣扬了大唐史诗般的英雄气概,展示了其文治武功.“昭陵六骏”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堪称古代纪念碑式雕刻的不朽杰作.
【总页数】3页(P328-330)
【作者】郭涛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26
【相关文献】
1.就当下时尚品牌与艺术领域交融现象看时尚的艺术属性 [J], 白玉力
2.昭陵六骏古代浮雕艺术精品——2001-22T《昭陵六骏》邮票鉴赏 [J], 杨振玉
3.中西音乐交融的硕果--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开端 [J], 毕海燕
4.中西艺术合璧的宁馨儿——试析《死水》的中西艺术交融 [J], 林林
5.中西方艺术交融的创新尝试--简评张碧云博士新著《寻艺中西:中国画与油画交融研究》 [J], 何水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物介绍——《昭陵六骏图》
文物介绍——《昭陵六骏图》《昭陵六骏图》,金代赵霖所作,为绢本、设色,长27.4厘米,宽444.9厘米。
经清内府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jí)续编》、《石渠随笔》著录。
此图依据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而绘,全卷分六段,每段画一马,旁有题赞。
骏马的形态既忠于原作,又注意发挥绘画之长,通过遒劲的笔法和精微的设色,将马匹的毛色表现得更加真实自然,战骑驰骋疆场的雄姿也刻画得十分生动。
无论是奔驰、腾跃,还是徐行、伫(zhù)立,都能曲尽其态。
所谓“昭陵六骏”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战马。
在唐开国战争中,它们先后为主人乘骑出战,陷阵摧敌,立下了功劳,它们的名字分别是:飒(sà )露紫、卷毛騧(guā)、白蹄乌、特勒骠、青骓(zhuī)和什伐赤。
李世民登基后,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园,于贞观十年下诏,将六马的英姿琢刻于石屏之上,镶嵌在昭陵北阙。
同时亲题赞辞,记载马名、肤色、乘用时间、所负箭疮和气格秉赋,以示对六马的表彰和怀念。
此图从摹画刻石而来。
其如丘行恭像、鞍辔(pèi)杂佩和箭疮位置,画卷也都一一誊写,标记清楚。
此图笔致劲健,敷色淳厚,使人追想唐人画马的雄壮风格和六马骋驰战场的雄姿。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
墓旁祭殿两侧有庑(wǔ)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
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特勒骠”黄马白喙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骠","特勒骠"是突厥族的官职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
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
“青骓”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时所乘。
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马身中了五箭,均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由此可见骏马飞奔的速度之快。
“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这是一匹来自波斯的红马,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引子 的音 乐 特 征 及 其演 奏
引子 的材 料 ,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四拍 感 ” 奏 型 和 “ 拍 感 ” 奏 型 。两 者 都 为 同 一 时值 节 奏 的 持 续 时 可 “ 节 三 节
态。
( ) 四拍 感 ” 奏 型 一 “ 节
作 者 简 介 : 连 仲 (9 4 ) 男 , 黑 1 5 ~ , 天津 音 乐学 院 民 乐 系副教 授 ( 津 3 0 7 )。 天 011 收 稿 日期 : O 1O — 3 2 1一92
黄 钟( 国 ・武 汉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10 2 第 2 中 2 1年 期 HU ANGZ HONG(o r a o Wu a o sr aoyo Mu i, hn ) J u n l f h nC n ev tr f scC ia
文 章 编 号 : 0 3 7 1 2 l ) 2 0 8 — 1 1 0 —7 2 ( 0 2 0 — 1 0 l
黑 连 仲
琵 琶 曲 昭 陵 六 骏 乐 特 征 及 其 演 奏 诠 释 匕巴 凹 \ \ 音
摘 要 : 昭 陵 六 骏 》 刘 德 海 先 生 于 2 0 《 是 0 1年 创 作 的 琵 琶 独 奏 曲 。该 曲不 仅 是 琵 琶 曲作 中 的 精 品 ,
而 且 还 是 具 有 相 当技 术 难 度 的经 典 之 作 。作 者 结 合 曲式 分 析 对 乐 曲 的 创 作 特 点 和 演 奏 特 点 , 行 了诠 进
种 节 奏 形态 :
形 态一
^ ’1 。1 ^ n 。 。呷 - n n
形 态 二
t J
形 态 三
形 态 四
这 4种 节 奏 形 态 为 递 进 的关 系 , 过 改 变 低 音 的 出 现 位 置 , 人 以 重 拍 不 规 则 的 感 觉 , 得 音 乐 变 得 越 通 给 使
释 。 Biblioteka 关键词 : 刘德 海 ; 琵琶 曲 ; 陵 六骏 ; 乐 结 构 ; 昭 音 音乐 特 征 ; 奏 特 征 演
中 图 分 类 号 :6 8 3 J4 .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 9 9 jis l 0 — 7 2 . 0 2 0 . 2 O :0 3 6 /.sn 0 3 7 1 2 1 . 2 0 3
在 引子 中 , 曲家 对 于 所 用 音 高 素 材 比较 节省 , 横 向音 符 构 成 上 采 用 大 七 度 和 同 音 反 复 的形 式 。 作 在
^ 昌
“ 四拍 感 ” 奏 型 在 重 复 的 过 程 中 , 曲 家 结合 音 高材 料 , 这 一 素 材 进 行 节 奏 减 缩 的 处 理 方式 , 呈 现 4 节 作 对 共
黑 连 仲 : 琶 曲《 陵六 骏 》 乐 特 征 及其 演 奏诠 释 琵 昭 音
11 8
1 “ 拍 感 ” 奏 型 曲 式 分析 .四 节
这 一 部 分 的音 高 材 料 是 由五个 音 构 成 的“ 五声 音 阶” 可 分 为 两 组 音 , 们 之 间分 别 为半 音 关 系 。 , 它
引 言
《 陵六骏》 刘德海先生于 20 昭 是 0 1年 创 作 的琵 琶 独 奏 曲 。该 曲 在 第 八 届 中 国 音 乐 金 钟 奖 比赛 ( 琶 、 琵 二 胡 ) , 到 广 大 参赛 选 手 的青 睐 。不 少 选 手 选 择 此 曲 参 赛 , 以 展 示 自 己高 超 的 演 奏 技 巧 。 笔 者 以 为 , 中 受 用 《昭 陵 六 骏 》 仅 是 近 年 来 琵 琶 曲 新 作 中 的精 品 。 不 而且 还 是 具 有 相 当技 术 难 度 的经 典 之 作 。 昭陵 是 唐 太 宗 李 世 民和 文 德 皇 后 的 合 葬 墓 , 于 陕西 省礼 泉 县 。墓 旁 祭 殿 两 侧 有 庑 廊 , 昭 陵六 骏 ” 刻 位 “ 石 就 列 置 其 中 。六 骏 , 唐 太 宗 在 统一 中 国 战 争 中骑 乘 作 战 的 六 匹 骏 马 ,有 平 刘 黑 闼 时 所 乘 的“ 毛 聃 ” 平 王 指 拳 ,
世 充 、 建 德 时 所 乘 的“ 伐 赤 ” 平 薛 仁 臬 时 所骑 的“ 窦 什 , 白蹄 乌” 平 宋 金 刚 时 所 乘 的“ 勒 骠 ” 平 窦 建 德 时 所 骑 , 特 ,
的“ 骓 ” 青 。李 世 民登 基 后 于 贞 观 十 年 下 诏 , 将六 马 的英 姿 琢刻 于石 屏 之 上 , 嵌 在 昭 陵北 阙 ; 时 亲 题 赞 辞 , 镶 同 记 载 马名 、 色 、 用 时 间 、 负 箭 疮 和 气 格 秉 赋 , 肤 乘 所 以示 对六 马 的表 彰 和怀 念 。金 人 赵 霖 根 据 昭 陵 六 骏 石 刻 而 绘 的《 昭陵 六 骏 图 》 更 是 美 术 作 品 中的 传世 之作 。 其六 骏 形 象 有 的巍 然 屹立 , 的 延 膊 缓 步 , 的 奋 蹄 疾 驰 , , 有 有 均 画 得凝 重有 力 , 具 石 刻 风 味 。笔 致 劲 健 , 色 淳 厚 , 人 追 想 唐 人 画 马 的雄 壮 风 格 和 六 骏 骋 驰 战 场 的雄 颇 敷 使 姿 。作 曲 家 由此 激 发 创 作 灵 感 , 作 了这 首 著 名 的 琵 琶 曲 。 乐 曲 以新 颖 的音 乐 语 言 、 富 的 结 构 层 次 , 动 创 丰 生 传 神 地 表 现 出 战 马 的体 态 、 格 和 战 阵 中身 冒箭 矢 、 性 驰骋 疆 场 的情 景 , 我 们 描 绘 了古 代 战场 惊 心 动 魄 、 张 给 紧
激 烈 的 面 。
有关该作品 , 目前 尚 无人 对 其 进 行 研 究 。笔 者 通 过 查 阅 乐 谱 、 际 演 奏 , 结 合 曲 式 分 析 对 乐 曲 的 创 作 实 并 特 点 和 演 奏 特 点 进行 诠 释 。全 曲 由“ 子 +A+B+C+ 尾 声 ” 引 5部 分 构 成 , 面 逐 一 对 全 曲 的音 乐 特征 与 演 奏 下